1. 數碼相機的變焦最好是多少
數碼攝像機依靠光學鏡頭結構來實現變焦。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光學變焦明確告訴我們,最好的鏡頭都是光學變焦接近3倍的,多了並不好。
原因如下:由於cos4法則的制約,鏡頭中心及邊緣的進光量,和鏡頭視角成cos4次方的正比例關系。所以,大變焦比的鏡頭,註定廣角和長焦端的中心邊緣進光比非常不平衡。鏡頭的補償非常困難,這種情況只有幾種辦法,一個是減小ccd的尺寸(直接導致像素密度提升,高iso慘不忍睹),一個是使用大口徑的鏡頭(直接導致體積增大,比單反還大,變的不實用),第三用中灰漸變濾鏡(直接導致鏡頭最大光圈急劇縮小)總之都是得不償失的。
而接近3倍的鏡頭,在長焦和廣角端,都還能夠有一定的鏡片修正補償,就能改善了。所以3倍是個最佳值。
其實要畫質的話理想情況是定焦最好,但是變焦是大勢所趨。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追求別太過。3倍左右畫質還是相當有保障的。
另外,高倍變焦把鏡頭拉遠以後對防抖的要求就比較高了。光變越大,焦段就越多,使用范圍就越大,但鏡頭的質數就會下降。所以一般普通攝影,光學變焦倍率選擇3-5倍就可以了,太大的話則需要三腳架配合拍攝,否則容易虛片。
2. 相機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越好嗎
當然了!!光學變焦的倍數越大當然越好,但是變焦倍數越大價錢也就越高,現在一般的卡片機光學變焦倍數一般為3倍左右。至於數碼變焦其實沒有什麼實在的意義,它只是圖片放大縮小的問題。
3. 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是不是越大越好
不是的;
光學變焦英文名稱為Optical Zoom,數碼攝像機依靠光學鏡頭結構來實現變焦。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光學變焦明確告訴,最好的鏡頭都是光學變焦接近3倍的,多了並不好。
由於cos4法則的制約,鏡頭中心及邊緣的進光量,和鏡頭視角成cos4次方的正比例關系。所以,大變焦比的鏡頭,註定廣角和長焦端的中心邊緣進光比非常不平衡。
其實要畫質的話理想情況是定焦最好,但是變焦是大勢所趨。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追求別太過。3倍左右畫質還是相當有保障的。
另外,高倍變焦把鏡頭拉遠以後對防抖的要求就比較高了。光變越大,焦段就越多,使用范圍就越大,但鏡頭的質數就會下降。所以一般普通攝影,光學變焦倍率選擇3-5倍就可以了,太大的話則需要三腳架配合拍攝,否則容易虛片。
4. 家用的數碼相機光學變焦是6倍好還是10倍好
這主要是看樓主的需要了。好還是不好關鍵看是不是能適合樓主的需要。
本來樓主需要數碼相機,可是我推薦可以拍照的手機,盡管手
機質量性能都很很好,那也無法滿樓主的需要。
單從數碼相機的焦距來說,我個人認為廣角要比長焦用的多。
另外,光學變焦的大小不能只看倍數,要看最長焦的大小。就
像樓上指出的。或者A鏡頭的焦距范圍是30MM-300MM,這樣算來
A鏡頭是10倍光學變焦,而B鏡頭的焦距范圍是300MM-600MM。
這樣算來B鏡頭才是2倍的光學變焦。但是B鏡頭明顯是要比A鏡頭
看的更遠的。
所以說關鍵是看樓主的需要的了,和樓主的愛好。
如果樓主喜歡攝影,那麼建議找個大變焦的(最好還帶大廣焦)
的數碼相機入門使用。
如果樓主就是一般的家庭照相,用著省心。平時就是照個合影,
到此一游什麼的,那麼就不必買大變焦的相機。最大光學變焦到6倍
就足夠了。
最後,祝樓主購買到自己喜歡的相機。
5. 相機取景器放大倍率多大為好
數碼單反取景器放大倍率大都在70%至100%,當然是100%為好,因為和你通過取景器看到的圖像大小與直接用眼鏡看到的圖像真實大小相同,在構圖上更為准確方便。
6. 所謂的相機所說的光學變焦幾倍是什麼意思,倍率越大拍攝的效果越好嗎
光學變焦就是改變鏡頭里鏡片間的距離,使得鏡頭的焦距發生改變,這樣就可以把遠處的物體「拉」近了或把物體「推遠」(推遠後,場景變寬)進行拍攝。大變焦鏡頭,可以把很遠的物體拉近了來拍攝,就像通過望遠鏡看景物一樣。
光學變焦的倍數越高,當然就能把更遠的物體拉近了拍攝。但光學變焦越大,鏡頭生產難度就越大,成本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由於變焦時鏡片的移動越大,畫面的畸變就越難控制。所以,變焦倍數越大的鏡頭,成本會成倍的增加。家用數碼相機的變焦比,3-5倍較為成熟,用得也較多。
少數也有10-12倍的,但不多,畫質也會受到影響。
7. 將手機相機快門調到多少,對焦到台燈無頻閃算安全
這個要看你燈的頻率 一般國產的是50 你只要用59倍率的快門都不會有閃爍 比如 50 100 150 200分之一秒都不會有閃爍
8. 輕顏相機最好的參數
數碼相機的成像過程可以概括如下:鏡頭將被攝景物的光學影像聚焦在影像感測器(如CCD)的表面上,通過圖像感測器上的光敏單元將光學影像離散為成千上萬的像素點,並轉換為電壓信號(模擬),又經過模/數轉換器轉換成數字圖像信號,然後再經過微處理器處理變成一定格式的數字圖像文件,儲存在內置存儲器或可移動存儲卡中。從液晶顯示屏上可以直接查看拍攝的圖像,也可以通過輸出介面將數字圖像文件傳送到計算機上,再由顯示器顯示或者用圖像處理軟體處理,最後用於列印輸出或印刷輸出。 數碼相機的成像質量主要取決於鏡頭質量、影像感測器的性能以及圖像處理方式。下面就分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談談數碼相機如何獲得能夠滿足印刷要求的高質量數字圖像。
1 鏡頭的選擇
「鏡頭決定一切!」這是著名攝影器材公司德國徠卡的一句口號。鏡頭作為攝影成像過程中「光途」的第一關,對拍攝質量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只有配備質量優秀的鏡頭,相機才能獲取所拍景物的所有重要信息。
相機鏡頭有軟硬之分,主要表現在反差與銳度上。軟鏡頭反差較小,影調豐富,質感細膩;硬鏡頭反差較大,圖像銳度高,影調層次鮮明。形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比較復雜,當光線在鏡筒內行進時,漫反射比較嚴重的鏡頭(軟鏡頭)反差較小,而漫反射較少的鏡頭(硬鏡頭)反差則大。另外,鏡片的弧度、材質、表面鍍膜、工藝水平及裝配精度,都會對鏡頭的軟硬產生微妙的影響。不同品牌鏡頭的軟硬也會有所不同。
一般情況下,選用中性或中性偏軟的鏡頭就可以得到較為理想的印刷用數字圖像。
另外,鏡頭的變焦倍率選擇也很重要,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變焦倍率越高意味著鏡片數量越多,從而在解析度、成像質量、背景虛化效果、色散控制、畸變控制、抗眩光能力等方面的表現都要差一些。為了保證圖像的高質量,數碼相機的變焦倍率選在4~6倍比較合適。
2 關於影像感測器
目前影像感測器(又叫光電耦合器件)有CCD和CMOS兩種。前者在市場中占據著主流地位。下面主要討論應用CCD作為影像感測器的情況。
CCD是一種特殊的半導體材料,由大量獨立的光敏元件組成。這些光敏元件通常是按矩陣排列的。光線透過鏡頭照射到CCD上,被轉換成電荷,每個感光單元上的電荷量取決於它所受到的光照強度。曝光後,CCD將獲得的電信息傳送到模/數轉換器上轉換成數字信號。
決定CCD成像質量主要取決於CCD的解析度。CCD的解析度是用像素數來表示的。CCD是通過成千上萬的光敏單元(光電極管)來曝光記錄圖像的。而這些感光單元就構成一個個像素點,因此拍攝圖像的質量主要決定於CCD的解析度。在同樣的拍攝圖像的最大解析度下,CCD的解析度越大越好。對於出版印刷業來講,對數碼相機像素數的要求取決於圖像印刷幅面的大小和對印刷質量的要求。
另外,在CCD解析度相同的情況下,CCD尺寸越大成像質量越好。一般而言,用於印刷原稿拍攝的數碼相機解析度對於A4尺寸印品而言,CCD像素應在600萬以上,而拍攝高質量較大幅面印品原稿(如人像、廣告等),應使用1200萬以上像素且CCD尺寸與35mm底片同大的數碼相機。
3 圖像格式
數碼相機常用的圖像格式有JPEG、TIFF、GIF、FPX及RAW等,下面分對它們作簡單的介紹。
JPEG(即JPG)是一種壓縮圖像方式,壓縮比率很高,通常在10:1到40:1之間。這種格式使圖像佔用較小的空間,所以很適合應用於互聯網以減少圖像的傳輸時間。JPEG格式壓縮的主要是高頻信息,對色彩的信息保留較好,它可以支持24bits真彩色,所以也普遍應用於需要連續色調的圖像。但由於它對圖像細節、清晰度損失較大,因此JPEG圖像在一些對圖像質量要求較高的場合應慎用。
TIFF圖像格式是Als Corporation於1986年設計的是一種非失真的壓縮格式(最高也只能做到2~3倍的壓縮比),能保持原有圖像的顏色及層次但佔用空間很大。例如一個200萬像素的圖像差不多要佔用6MB的存儲容量。TIFF常被應用於較專業的用途如高檔印刷方面。
GIF圖像格式在壓縮的過程中圖像的像素不會被丟失,丟失的是圖像的色彩,換句話說,一部分本來不同的顏色被壓縮成了同一種顏色,這是因為GIF格式最多隻能儲存256色(8bits),因此如果您的圖像超過256色儲存成GIF格式之後顏色就會被降到256色了。故普遍用來顯示簡單圖形及字體。
FPX是一個擁有多重解像度的圖像格式,即圖像被儲存成一系列高低不同的解像度。這種格式的好處是當圖像被放大時仍可保持圖像的質量。另外修改FPX圖像時只會處理被修改的部份,不會把整個圖像一並處理,從而減低處理器的負擔,使圖像處理時間減少。
RAW圖像格式(擴展名是raw)是一種無損壓縮格式,它的數據是沒有經過相機處理的原文件,因此它的大小要比TIFF格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