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單反顏色識別
與相機關系不大,只要是單反、中等以上鏡頭,表現力都不錯。
1。白平衡設成日光,不要用自動。
2。用RAW格式,以保留細節;可能的話,用HDR模式。
B. 數碼相機(CCD)怎麼樣實現顏色記錄的
按快門拍照的過程,就是按一定的順序測量一下某一短暫的時間間中,小桶中落進了多少「光滴」,並記在文件中(1) 一般 的CCD每原色的光度用8位來記錄,即其小桶上的刻度有8格,也有 的是10位甚至12位,10位或12位的CCD在記錄色彩時可以更精確, 尤其是在光線比較暗時。 早期的CCD是隔行掃描的,同一時刻,每兩行小桶,只有一行被測量,這樣可以提高快門速度,但圖像精度大為降低。 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已能讓CCD記錄在幾十分之一秒,甚至幾千分之一秒的時間里,落進各個「小桶」的「光滴」的量,所以,新的CCD一般都是逐行掃描的。盡管目前已經能把CCD做到130萬甚至更高的解析度,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像素都能捕捉每一種顏色,實際上CCD本身是不能分辨顏色的,所以,在實際應用時需要使用色彩濾鏡,一般地就是在CCD器件的濾鏡層塗上不同的顏色。濾鏡上不同的色塊按G-R-G-B(綠-紅-綠-蘭)的順序象馬賽克一樣排列,使每一片「馬賽克」下的像素感應不同的顏色, 例如,在一個130萬像素的CCD上,有325000個像素感應紅色,325000個像素感應蘭色,650000個像素感應綠色。在一個使用這種CCD的解析度為1280x1024的數碼相機中,有640x512個紅色像素、640x512個蘭色像素和640x1024個綠色像素,綠色像素多一點,是因為人類眼睛對綠色的敏感性和對其它顏色不一樣。最後在記錄圖像時,每個像素的真實色彩就是它與周圍像素象混合的平均值。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Canon生產的CCD(例如其Power Shot系列數碼相機所使用的)所用的方法,它使用了另一種排列方式的濾鏡,它的顏色是直接塗在CCD表面的其色彩是按C-Y-G-M(青-黃-綠-洋紅)的順序排列的,每個像素的最終顏色也是取其與周圍像素的平均值,但這種演算法更為復雜一些。在一個解析度為1280x1024的使用這種CCD的數碼相機中,有640 x 512個青色像素,640 x 512個黃色像素640 x 512個綠色像素以及640 x 512 個洋紅色像素。 由於採用了與眾不同的CCD工藝,Canon開發了一種新奇的節省存儲空間的圖像無損記錄方式,那就是它在POWER SHOT PRO 70上所採用的CCD原始數據方式。它記錄的CCD各像素的值是某一單色的10位的光度值,而不是計算後的24位的真彩色值,所以節省了大量的存儲空間,一幅1536x1024的真彩色圖像,只需1.9MB即可記錄,而不是TIFF格式的4.5MB。色值的計算工作,留到計算機中去完成。
C. 為什麼我們的眼睛能分辨出色彩來。能分辨多少種顏色
先簡單的說一下後來的你再接著看:我只能這樣的說,正常的光譜中,人的肉眼能分辨的色數大約在150種!
人眼能看到的顏色有各種說法..這個問題問的不是很准確噢~所謂「顏色」是數不清的~可以慢慢剖析成不同階層,不同色調,就好像圓可以有無數條半徑的道理,於是就無所謂「多少」了··網上有說1000萬的..有說180的.有說130的..還有的說1000種顏色的..
人的眼睛看到的顏色客觀上無法給出真正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生理性質不同,所以眼睛能分辨的顏色也有所不同,而且把兩種或多種色並置於一個圓盤上,通過動力令其快速旋轉,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顏色旋轉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與加法混合的規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卻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這里說的是平均值,不平均值的顏色更多,也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人的眼睛成像效果相當於億像素,感光度ISO0到ISO上萬,快門1/XX的不停連續拍攝的相機。 鏡頭約等於N片N組,全部由非球面鏡組成,光圈(瞳孔)小於FXX時,一般是某種化學葯品中毒,大於FX.X時~~~。 對焦速度極高,在0.0X秒內就能完成從最遠到最近的切換,永不跑焦。 非近視的情況下,景深極大。 影像處理器大約相當於N塊適馬 XX,並行工作,而後台的模糊識別處理器,則無法用地球上的計算機來衡量。 色彩不好說,一般是認為在32位和48位之間。普通人的視網膜擁有五百萬個錐形細胞,這些錐形細胞是用來感受視覺色彩的,可以把人的眼睛想像成等同於五百萬像素。在眼睛裡面還有一億個棒狀細胞,它們是用來感受單色對比度、明暗的,細節,層次感,在你眼睛所示畫面的銳利程度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你要知道在光線不好或黑暗的時候,人眼看到的是完全沒有數碼相機的澡點的!(數碼相機在光線暗的時候那畫面就殘不忍堵了,,澡點和各種顏色的不存在的亮點)
綜合計算就相當於高達5.76億像素的數碼相機!!
,仍然低估了我們的眼睛,因為它畢竟不是一台相機。人眼一共約能區分一千萬種顏色,其實具體到顏色是很難判斷的,
如果用相機來比如的話人眼的像素高達5.76億!!
什麼1000萬或是160萬種的可能不太實際.絕對不是簡單說數字
我說的絕對是最客觀的,最真實,最完正的答案!
D. 數碼相機照相是為什麼出紅顏色的光是什麼
那是用來對焦的,晚上拍照時對焦很實用,免得看不到要對焦的物體。
E. 有顏色識別軟體嗎比如,拿一個顏色原樣對照然後相機掃描一下,就能識別出來是什麼顏色了,
PS軟體應該是可以的
F. 為什麼照相機鏡頭看起來有顏色
高級照相機的鏡頭看起來大都呈現藍紫色,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其實,這是因為在鏡頭前塗了一層厚度大約為100納米的氟化鎂薄膜。
總結:實際應用中,有時也會出現完全相反的需要,比如盡量降低光的透射率,提高光的反射率。這樣的薄膜稱為「高反膜」。如果僅有一層薄膜不能將反射率提高太多,還可以採用多層膜,光強反射率最高可達99%以上。
G. 相機的色彩由什麼決定
現在的數碼照相機的色彩,首先由色彩濾鏡決定。數碼相機的感測器其實是色盲,拜耳老先生設計了一種解決方案,用拜耳濾鏡將色彩分開,分別測量各種顏色光的強度,然後計算出此處應有的顏色和亮度。
這就是拜耳濾鏡的示意圖,每相鄰的四個為一組。濾鏡也是剝離和染料構成的,各大廠商也有點自己的小秘密,時間久了,各種顏色也會有點小小的變化。
然後就是處理器對形成圖像的解釋,這也是為什麼尼康、賓得使用索尼的感測器,但是它們之間的顏色截然不同。
H. 我們平常用的攝像頭是怎麼看到顏色的
攝像頭主要有鏡頭、CCD圖像感測器、預中放、AGC、A/D、同步信號發生器、CCD驅動器、圖像信號形成電路、D/A轉換電路和電源的電路構成。攝像頭的主要圖像感測部件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即電荷耦合器件,它具有靈敏度高、畸變小、壽命長、抗震動、抗磁場、體積小、無殘影等特點,CCD是電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 Device)的簡稱,它能夠將光線變為電荷並可將電荷儲存及轉移,也可將儲存之電荷取出使電壓發生變化,
因此是理想的攝像元件,是代替攝像管感測器的新型器件。
與CCD相比,CMOS具有節能及成本低等特點。而且在百萬像素內CMOS的感光效果完全可以和CCD媲美,因而攝像頭幾乎全都採用CMOS作為感光元件。目前市場上的攝像頭產品採用的CMOS品牌較多,主要有MICRON,HYNIX, CISENSOR, TASC等等前四家的市場佔有率接近100%。
I. 為什麼照相機鏡頭看起來有顏色
這是因為鏡頭玻璃上有鍍膜,最重要的一種就是增透膜,最好的光學玻璃,也會反射10%的光線,不但會降低進光量,而且鏡頭多片玻璃之間,多次反射會形成眩光。
但鍍膜也不能增加所有色光的通過率,通常單層增透膜,能大大減少人眼最敏感的黃綠光的反射,反射的只有光譜兩端的紅光和藍光,所以看上去鍍膜是藍紫色的。多層鍍膜顏色則各異,一般規律就是,看上去是偏藍色的鍍膜,增加的就是光譜另一端紅光的透過率,鍍膜紅色的則增加藍光透過率。黃綠色的鍍膜則同時增加紅藍光的透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