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第一部單反相機是什麼

第一部單反相機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26 19:56:22

① 第一部單反相機是上市的,什麼型號

1936年在德國的德累斯頓(DRESDEN)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愛克山克塔(Kine Exakta)。它採用的是俯視取景,其預示著單反機時代的到來。
1948年,德國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五棱鏡取景的135單反機——康泰時(Contax)S型照相機,是現代135單反相機的雛形。但以上兩種相機由於反光板不能自動復位,所以實用價值不高。直到1954年,日本旭光學工業公司才在賓得相機(Asahi-Pentax)上解決了反光板自動復位問題。
盡管EXAKTA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台單反相機,但是現代單反相機的最根本的五棱鏡結構是CONTAX發明的,因此我們通常認為CONTAX S 是現代單反相機的鼻祖。回顧整個歷史,NIKON CANON基本都沒有起到什麼關鍵性作用,推陳出新不斷進取的都是那些倒閉或者瀕臨倒閉的公司,CONTAX, KONICA, MINOLTA,請記住這些傳奇般的名字。

② 照相機是誰發明的,世界上第一部照相機是什麼樣的

中國墨子年代就已發現了小孔成像的奧秘,直至今日,小孔成像這一原理仍然適用於攝影術。但當時阻礙攝影產生的重要原因是,將影像保留下來的方法仍然沒有被發現。

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是法國人尼埃普斯於1827年拍攝出來的.

但是現在全世界公認的攝影術的發明者卻是法國的達蓋爾。

從1829年開始起,達蓋爾和尼埃普斯進行合作,共同發展和完善尼埃普斯發明的陽光照相法。他們兩個人志趣相投,情同手足,開始了長達4年的合作。在合作時,他們互相激勵,互相啟發,新的照相法在一天天地成熟起來。

1837年達蓋爾成功地發明了一種實用的攝影術,叫做達蓋爾攝影術(銀版攝影術)。

達蓋爾照相法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攝影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讓一塊表面上有碘化銀的銅板曝光,然後蒸以水銀蒸氣,並用普通食鹽溶液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影像。後來,達蓋爾根據此方法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機。他的照相機與今天我們使用的照相機基本類似,由鏡頭、光圈、快門、取景器和暗箱等部分組成。鏡頭是照相機的重要部分,景物就是通過它來結成影像。它由不同性質不同形狀的透鏡組成,達蓋爾照相機只有一種焦距即f=75mm;光圈是裝在照相機鏡頭里用來調節通光量強弱的一種設備,當時的照相機設有4、11、16三種光圈;快門是用來調節光線進入鏡頭多少的裝置;取景器決定所攝照片的范圍;暗箱是一個不透光的匣子,用來放置膠片。達蓋爾巧奪天工的設計一直沿用到今天。

③ 全球第一台數碼單反相機是

一提到數碼相機,也許國人腦海里首先浮現出的就是佳能、尼康、索尼等日本品牌,
如果提到數碼單反,那更是會首先想到擁有龐大用戶群的佳能和尼康,但是,大家有誰能知道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實用的數碼相機和數碼單反實際上都是由Kodak創造的呢?
甚至,世界上第一台不用膠片成像的「數碼相機」也是由Kodak發明的,而不是被廣為流傳的索尼·馬維卡(MABIKA)。當1969年10月17日,美國貝爾研究所的鮑爾和史密斯宣布發明「CCD」(電荷耦合元件)之後,Kodak就開始了相關技術的研究,並最初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了相關的照相設備,但遺憾的是,由於這些設備出於軍事用途,就一直未被公開。

Kodak DCS 100 1990年

1990年底,Kodak 推出了DCS100電子相機,首次在世界上確立了數碼相機的一般模式,在此之後,這一模式成為了業內標准。
起初,由於電子技術和製造工藝所限,80年代的數碼相機普遍採用非常復雜的*作模式,這和傳統的光學膠片相機差距很大,Kodak 意識到,如果數碼相機要實用化,必須使用傳統相機的*作模式,使*作更簡便。因此,Kodak公司為DCS100應用了在當時眾所周知的尼康F3機身,內部功能除了對焦屏和卷片馬達作了較大改動,所有功能均與F3一模一樣,並且兼容大多數尼康鏡頭。
這台數碼單反使用了擁有140萬像素的20.5 x 16.4mm CCD,光變倍數1.8X,但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無法為它配備內置存儲器,只能連同一個笨重的外置存儲單元(DSU)使用。DSU和今天的相機底座差不多,以電池作為驅動能源,內置200MB存儲器,可以存放150張未經壓縮的RAW照片。
取景模式跟今天的機器比起來也是非常原始的,拍攝者可以使用相機上的光學取景器或DSU上的4英寸LCD液晶屏取景,盡管不太方便,但在當時可是非常高檔的了。這台機器那時的售價屬於天價,相當於今天的22.5萬人民幣。
在DCS100獲得成功之後,柯達又在1992年推出了DCS100後續機型DCS200,它終於擺脫的DSU的累贅,存儲器被安置在了機身內部,這樣一來帶著出門拍攝也就變得非常愜意了。

Kodak DCS 420 1994年

Kodak DCS420是DCS100、200的繼任機種,以尼康N90(F90的美國型號)為基礎。DCS420使用一枚150萬像素CCD,使用尼康F卡口鏡頭,連拍模式可以在2.25秒內連拍5張,焦距系數2.6。這時的機器還沒有內置紅外線過濾鏡,需要另外購買。

Canon / Kodak OS DCS 1 1995年

Kodak使用佳能EOS 1n機身製造,使用一枚600萬像素CCD,兼容佳能EF鏡頭及閃光燈系統。與DCS460相似的構造及功能。連拍速度前兩張0.6fps,以後以每8秒1張(快門速度1/250或更高)。焦距系數1.3,需要使用外置的紅外線過濾

Kodak DCS 460 1995年

Kodak基於尼康N90(中國型號F90)製造,裝備一枚600萬像素CCD,使用尼康F卡口鏡頭。連拍最多2秒內2張,焦距系數1.3,同樣需要外置的紅外線過濾。

AGFA ACTIONCAM / Minolta RD-175 1996年

德國愛克發公司和美能達共同研製,愛克發的型號是 ACTIONCAM。此機基於Maxxum 500Si(中國型號)製造,175萬像素3CCD。兼容所有美能達AF鏡頭,以及xi、si系列閃光燈。ISO只有800。焦距系數2.0,使用PCMCIA Type II/III型存儲卡,圖像需要美能達驅動或photoshop插件讀取。

Fujifilm DS-515/Nikon E2s 1996年

尼康富士聯手打造,基於尼康F4機身製造,富士為其提供電子部件,富士的型號是Fujix DS-515。130萬像素,兩款相機都可以1fps連拍,其中E2Ns可以在高速模式下以3fps的速度連拍7張。一個光學縮小系統可以完全利用鏡頭的焦距(即焦距系數為1),內置紅外線過濾鏡片、低通濾鏡(這已經與現在的數碼相機一樣了)。ISO有800、3200兩檔可選。使用PCMCIA Type I/II存儲卡。有jpg和tiff兩種圖像格式,NTSC/PAL視頻輸出。

Nikon E3 & E3s 1998年

尼康基於其傳統機身F4製造,140萬CCD,兩個型號都可以以1fps的速度連拍,E3s可以以3fps的高速連拍12張,與E2N、E2Ns同樣的光學縮小系統,沒有焦距系數帶來的不便。內置的紅外線過濾鏡片、低通濾鏡,ISO可以在800、1600、3200間選擇,使用PCMCIA Type I/II存儲卡,jpg、tiff圖像格式,NTSC、PAL視頻輸出。

Kodak DCS pro 14n 2002年

Kodak DCS pro 14n 是世界上首台突破1000萬像素大關的數碼單反!Kodak研製的全畫幅COMS,最大像素1385萬,最高分*率4500×3000 ,數一代經典之作!

④ 誰設計世界第一台單反相機

德國的德累斯頓(DRESDEN)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愛克山克塔(Kine Exakta)。1936年吧。

⑤ 世界上第一步單反相機出自於哪個國家什麼品牌

1931年,德國的IHAGEE公司就已經推出了第一台單反機,EXAKTA A型。1947年,美國人LAND博士發明了一步成像膠片,並由寶利來(POLAROID)公司生產出了一步成像的相機。1954年,哈蘇1000F成為第一台可以更換鏡頭和片盒的120單反相機。

參考鏈接:http://spaces.msn.com/members/leonardounicon/Blog/cns!1pyqa6N9TVWCvxWtDrFGDhPw!285.entry

⑥ 世界上第一部CCD數碼單反是

世界上第一部
數碼單反
相機應該是
柯達
的數碼機背,用於
中畫幅
相機,600萬CCD。
第一部量產的數碼單反是柯達1991年的DCS100,130萬像素的CCD,大小20.5
x
16.4mm,它有個頗大的外接存儲器,用於存儲
拍攝的照片
,機身就是以Nikon
F3的機身為基礎,只是取消了為膠卷而設計的一些設備和功能,其他如卡口、對焦、快門等完全和F3一樣。(對焦屏換了)
柯達的數碼機背比DCS100早公布幾個月,但卻同一天展示
1990年東芝的MC200相機,是第一款量產數碼相機。

⑦ 第一款單反相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幾乎所有的權威資料都把1936年德國研製的愛克山泰(Exaktu),說成是世界上第一台135單鏡頭反光相機。

人們明顯都忽似了在它前一年,即1935年前蘇聯變已出世的「斯布特」。蘇聯人在上個世紀30年代悄悄地研製成功一台現在看來是「標准」的135單鏡頭反光相機「Chopm」。但它卻被人們有意無意地忽似了。難道是它的模樣太丑了,沒有「愛克山泰」那樣更接近現代相機的俊美。這世界也真沒地方說理去了。「先到的不算,後來的為尊」。蘇聯人也不去世界上爭爭,真是好脾氣!

斯布特的相機俄文名是「спорт」,英文名是「Sport」。而相機的前臉卻標明「Chopm」,這我就弄不明白了?它的生產年代是1935-1940年。生產廠家是前蘇聯國家光學機械廠。由於它採用的容量為可拍54幅135(24×36mm)照片的專用暗盒,裝約2米長成卷的膠卷。由於這種相機廣泛地運用到新聞和體育運動場面,所以又稱它為「運動」相機式「體育」相機。

在前蘇聯的龐大相機家族中,以模仿和抄襲德、日相機為最主流,而這款「斯布特」相機是純俄羅斯血統的相機,在它身上似乎找不到鄰家的身影。它完全傾注了前蘇聯相機研究者的智慧,只可惜這種探索沒能堅持下去,除了這台原形機,「斯布特」也沒有「二世」和「三世」問世,「斯布特」既是開始也是結束。

「斯布特」相機的生產期限雖然長達5年,但其產量並不太大,由於二戰的興起,這種相機很快就停止生產了。前蘇聯的相機工業在二戰前還沒有大規模興起,所以二戰前出世的相機並不多,且收藏價值也相對大一些。所以這款「斯布特」相機由於它獨特的造型工藝以及在相機史上的獨特地位,一下子成了前蘇聯相機中最具有收藏價值的品種之一。它在國際上也很熱門,成色好的價值要超過800美金。日本市場上的價格是11-12萬日圓。

用現代的眼光看「斯布特」相機,可能有些費解和不已為然,當它在當時確是具有超前意識的:

一是它的膠卷過片同快門上弦是連動的,過片即上弦同時反光板歸位,這在當時的相機中是少見的;

二是右手快門按鈕同快門線是一體的,這點雖然它不是首創,但採取這種方法即有許多先見之明了;

三是鏡頭採用了卡口式互換的鏡頭,可快速地卸下。遺憾的是除了一款標頭再找不著其他配套的鏡頭,而在當時基本用的都是羅口的換鏡頭的方式;

四是速度盤同過片扭結合為一體,減化了按鈕。

五是它的調焦機構延習了萊卡和康太克斯的作法。調焦採用鏡頭鏡後撥桿調整,整體轉動的方式。

這台相機採用的是翻斗式的金屬快門,上下兩片組合式,同反光鏡是連動的,這種快門結構簡單,而且不易出差。快門速度盤同過片鈕、膠卷計數盤是一體的。同其它款拉起式調整快門速度盤相機不同的是,調整速度需按下過片鈕調整。

這種相機不能使用閃光燈,因為沒有閃燈插座。可能其設計思想就是在室外使用的也就用不著閃光燈了。

這種相機的「靚」點之一便是它的取景器,共有兩個。其一是位於相機左上方的直觀式即「望遠鏡」式取景器,同其它相機無異;其二是它的俯視取景器,即從相機上頂看到的腔室式直接從鏡頭觀看的反光式取景器。這種取景器同一年後出世的愛克山泰的折疊式的俯視取景器原理上是一樣。但「斯布特」因取景器是用放大鏡觀看的,在觀看時眼睛要緊貼在上面,就沒有愛克山泰看著舒服和隨意了。

「斯布特」相機的另一個不足是它並沒有採用了當時24×36mm已很流行的36張標准暗盒膠卷,而非要採用可裝2米長的可拍54張的膠卷暗盒。這種非標準的膠卷,雖然可以每次多拍幾張減少了換卷的次數,但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可能不在專業店就買不到能用的膠卷,也就只好自己手纏了,即麻煩又不經濟。另外,這種相機光圈也不連動,現在看來調焦和使用都很麻煩。

今天回過頭來看這種相機,樣子怪怪的很是難看,同現代相機雖然在結構上類似,但其功能卻無法同日而語,但它在相機發展史上,卻起到奠基人的作用,雖然它的普及性及對後世相機的影響都遠遠不如愛克山泰,但甚少這種相機設計中的閃現的創作思維同相機發展的大趨勢是一樣的,即追尋小巧、快捷加上功能的合理簡捷。遺憾的是前蘇聯並不是相機的主流國家,特別是二戰前的相機工業還是很虐弱的,雖有了嶄新的相機思想,但終沒能走多遠,加上二戰烽煙已起,這種相機也就隨之壽終正寢了。在相機史上終沒有象後來的愛克山泰一樣留下劃時代的英名,為後來相機世界開辟出一條嶄新之路。

閱讀全文

與第一部單反相機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