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手機與相機拍照有什麽差別
手機照片,質量比相機低不是一倍兩倍或一兩個等級,而是差得很遠、很遠、很遠……
手機的照片,層次極少。稍亮一點的東西,一片死白。稍暗一點的地方,一團墨黑
手機的照片,質感很差,沒有細節,沒有紋理表現。
手機的照片,色彩偏色極嚴重。同時,眩光很重。亮處附近,物體上都蒙著一層灰霧。
手機的照片,沒有焦點,想清晰清晰不了,想模糊也模糊不了。
用手機拍照片的時候,不能近,不能遠,光不能太亮,又不能太暗,還不能亮暗差別太明顯。
手機偶爾也能拍出可以看的照片來,但這要同時滿足若干條件:
光線充足、光照均勻、鏡頭內無明亮光源、距離適中等等。
500萬像素的手機照片,質量比200萬像素的相機還要差好多倍。
手機拍照,基本上只是一種草稿式的記錄工具,而不是藝術創作工具。
Ⅱ 手機和相機拍照區別
手機和相機拍照區別
手機與相機的產品屬性的不同,手機主要是一個通訊工具和掌上的智能設備,其次才是提供拍照功能,雖然在成像品質和性能上已經有很大的改進,但專業性和實際使用上還是不如相機。
而相機是完完全全是為了拍照設計,在可調節和專業性方面略勝一籌。
相機和手機在照片處理上的不同
手機的拍照相片可以直接使用手機自帶的調節功能和美顏功能來拍攝。
手機有專門的APP來進行後期處理,相機目前也有內置簡單的後期處理功能,但相比於手機來說可調節選項少,且分享不方便。
兩者在拍照硬體上的不同
手機無法更換鏡頭,而且手機的CMOS非常小,手機一般都是定焦鏡頭,通光量也不夠,目前主要通過多攝配合後期的AI演算法對畫面進行優化。
相機拍照可以使用不同的鏡頭來拍攝不同的景物,專業性是比較強的,而且目前大部分的數碼相機和單反相機的感測器尺寸更大,拍攝的效果也要更好。
Ⅲ 手機拍照和單反拍照的差別在哪裡
相機基本上就是一個身體上帶洞並且內部裝有一個感光器的盒子。如果能有合適的光線通過洞投射到感光器上面的話,你就得到了一張正確曝光的照片。如果光線過多或者過少了,那麼你就得到了一張垃圾。在程序模式中,你已經知道了你可以通過調整感光度(ISO)來控制感光器的敏感程度,但在手動程序里,你還可以通過調整光線的總量來控制它,這就用到了快門和光圈。
--快門:
快門決定了你相機上的洞開啟時間的長短。打開的時間長,則進入的光線多;打開的時間短,則進入的光線少,就是這么簡單。
好吧,並不單單如此。高速快門意味著你可以捕捉到快速的運動,譬如運動員的動作,四處飛濺的水滴等等。缺點就在於太少的光線進入相機,以至於你的照片會變得很暗。反過來說,你可以用慢速快門來補償暗光條件。那個洞開啟的時間越長,進入的光線就越多,對么?但是這里一樣有個缺點,那就是使用慢速快門時,如果你或者你的被攝主題有任何移動的話,你的照片中就會出現動態的模糊。
在自動模式和程序模式當中,相機自己會決定快門速度。有時候結果剛好就是你想要的,但有時候則不是。譬如說相機不會知道你想要捕捉一個快速移動的目標。他只知道是不是有足夠的光線進入相機來完成曝光。而當相機處於手動模式的時候,由你來控制快門速度從而得到你想要的照片。
你只需要轉動指示盤,同時注意LCD上顯示的數字,就可以調整你的快門速度了。
--光圈:
當快門速度等於相機上的洞開啟時間的長短時,光圈就代表了這個洞開啟的大小。
光圈越大,光線越多;光圈越小,光線越少。光圈的大小用「f」來代表。比較混亂的是,大的f數值代表了一個小洞的開啟,而小的f指則代表了大洞。所以f/4是一個大光圈但是f/11則是一個小光圈.
當相機處於手動模式的時候,按住光圈按鈕來調整光圈大小,旋轉指令盤並且同時觀察顯示在LCD上的數值。
在暗光條件之下你可能想要使用一個大光圈,譬如說f/3.5,但是這會產生一個負作用:景深(DOF)。一個大洞的開啟(小f值)會帶給你淺度景深,而一個小的開啟(大f值)則會給你一個深度景深。
--景深:
那麼景深到底是指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成像畫面的清晰可視范圍。如果畫面的成像清晰范圍大,這就是我們說的大景深。如果清晰范圍小,譬如一張半身人物像,人物主體很清晰,而背景被刻意拍攝得很模糊(背景虛化),這就是採取的淺景深。一幅精彩的肖像畫經常運用淺景深來突出主題,但當你拍攝風景的時候,你還是希望一切都在鏡頭當中的,所以就常採取大景深。
那麼不同的景深效果如何獲得?這主要是通過光圈、焦距、拍攝距離之間的關系來獲得不同景深: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注意:相機上的光圈數值越小的,才是大光圈,如F1.8比F5.6就大)
焦距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長,景深小;
拍攝距離越遠,景深越大;拍攝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掌握這些關系了,據可依通過靈活改變光圈、焦距、拍攝距離來獲得想要的景深。
--綜合運用快門光圈
現在你已經了解了這兩個參數--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他們從本質上來說有同一個功能:控制進入相機的光線總量。你使用大光圈以及慢速快門所得到的光和你使用小光圈以及高速快門得到的光是一樣多的。明白了么?一個短暫開啟的大洞事實上和一個長時間開啟的小洞基本無異。結果就是幾乎一樣多的光進入相機,或者是相同的曝光。
所以區別在哪呢?其實都在那些我提到的副作用當中。有時候你需要高速快門來定格一個運動,有時候你需要大光圈來得到淺景深,等等。你需要一定量的光線進入你的相機,但是在手動模式之下,你得從你想要的其他效果出發來決定這個量的多少。在自動模式和程序模式之下,相機一般會選擇一個不大不小的光圈和快門來進行適當的曝光,但這樣既不會有任何極端參數,也就更失去了創造的機會。
--感光度
要記住,感光度(ISO)同樣是因素之一。如果你想要拍攝一張室內的運動照片,就像這位勇猛的空中鬥士,你知道你需要使用高速快門。但你同樣知道,你要冒著得不到足夠光線來進行曝光的風險使用這個速度。該怎麼做呢?調高你的ISO!在缺乏光線的室內環境中,如果使用高感光度如ISO800進行拍攝,那麼你的相機將不再需要太多的光線。你同時也該將光圈值設定為最大:f3.5,如果鏡頭允許,甚至是f2.8。如果你按照以上這么做了,你可以在高速快門定格畫面的同時得到一張准確曝光的照片。你的照片可能會有一些燥點,而且淺景深會導致運動員背後的事物變得模糊,但這又如何?總比什麼都沒拍攝來的要好,攝影無非是一個取捨的過程。
另一個例子。假設你想要在白天拍攝一張戶外人像的照片。這時候淺景深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模糊背景中的一切來突出被攝主體,所以使用大光圈,至少要f/4。在這么大的開啟狀態之下,你也有可能將太多的光放進了相機里,以至於照片過曝,甚至幾乎變白。這時候你該怎麼辦?首先,確定你使用了最低的ISO來拍攝。其次,使用高速快門--嘗試一下1/1000每秒。這些參數可以讓你在使用大光圈以及明亮的日光之下進行正確曝光。
不必擔心出錯!試著拍攝一張,然後在相機背後的LCD上適當調整一下。有經驗的攝影師們可以在特定環境下估計出基本准確的參數來進行拍攝,但即使是他們,也會靠查看照片來確認。
--捷徑:優先模式
太多參數需要記住,尤其對於初學者來說,相反的f值,快門速度,以及ISO值,在准備拍攝一張照片的時候這些參數實在太過復雜。沒准你甚至想要放棄所有的這些,單單使用程序模式拍攝,並且再也不鑽研你的相機了。
千萬別放棄!這里有兩條捷徑可以在減少你需要考慮的參數的同時,仍然讓你得到一張自己想要的照片。你大概想因為我沒有早向你介紹他們而打我一頓了。這兩條捷徑分別是光圈優先模式("A"或者"Av")以及快門優先模式("S"或者"Tv" - "Time" value)。
比如說你現在又開始拍攝籃球運動員了。你最關心什麼?快門速度。那是能幫你將他定格在空中的參數。你為了其他兩項參數操心的唯一原因就是對高速快門進行補償。使用快門優先模式,你可以讓你的相機來幫你做這些事。將指令盤撥到"S"來告訴你的相機:我設定快門速度,而你來調整光圈。當然你仍然需要合適的ISO值,但你的相機會計算它--以室內的光線和你選擇的快門速度來決定,在一個多大的光圈能進行正確曝光。易如反掌!
調整快門的方法和在手動模式時一樣:轉動指令盤並且查看LCD上的數字變化。
光圈優先模式基本相同。當你在明媚陽光之下拍攝人像時,你關心的又是什麼?光圈。這是能使你得到淺景深效果的參數。你調整快門速度的唯一原因是為了進行准確的曝光。同樣的,你的相機可以幫你進行一些工作。將指令盤撥到"A"來告訴你的相機:我選擇了f/4光圈,那麼你,相機先生,將要計算出我所需要的快門速度。就是如此的簡單。你仍需要選擇一個適合的ISO,但是正確的快門速度相機已經幫你算好了。
就光圈優先模式來說,光圈是最主要的參數,所以你並不需要再按光圈按鈕,直接轉動指令盤並且在LCD上查看數值變化即可。
Ⅳ 手機和單反拍照區別
手機的拍照功能是通過手機相機來實現的。手機相機與單反相機在外觀上有巨大差別,但是從本質上說二者是相同的,都是遵循相同的原理來成像、出片的。所以,手機相機拍照與單反相機拍照,二者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因為相機外觀不同,所以在持握相機的方法上有一些不同而已。
單反相機,是專業相機……即使是最低端的單反相機,在相機領域,也是高端的存在……單反相機專為照相設計,所以無論是從功能上還是外觀上,都進行了針對性設置,使得單反相機在使用過程中,持握手感非常舒適,相機的各項設置功能也非常豐富。再加上單反相機的圖像感測器尺寸大、鏡頭成像性能強,所以單反相機拍出來的照片畫質細膩,色彩還原真實、出片效果非常優秀。
手機相機最初只是為了增強手機功能而增加進來的。最初手機相機的性能很一般,只能滿足基本的拍攝需求。後來隨著手機相機性能的提升,出片畫質越來越好,再加上後期處理功能(比如美顏)越來越豐富,使得手機相機已經將低端卡片機擠得沒了市場。
這兩種相機雖然從各方面來說有很大差別,但是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遵循相同的原理設計、使用的。在拍照時,除了持握方法不同之外,其他各方面都沒有什麼區別……
Ⅳ 手機拍照和單反拍照的差別在哪裡
首先,成像清晰度存在差別。
拍照手機的CCD、CMOS感光元件都比較小,普遍小於1英寸,而全畫幅單反相機的感光元件面積,普遍比照相手機大得多,中畫幅單反相機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當拍攝微距景物時,拍照手機是加入插值的數碼變焦,不像單反相機鏡頭體積大可以物理光學變焦,手機拍攝圖片時圖質差得較多。要是用途僅僅是發一發朋友圈,沒有什麼問題,但在電腦或者放大做廣告等商業用途,可能因圖像模糊而令人失望。
其次,色彩還原度存在差距。
現在的拍照手機,有的已經獲得的萊卡、蔡司認證,常規條件下拍攝,成像質量可達到較高的水平。不過與數千元上萬元的單反相機鏡頭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陰天多雲或者燈光較暗的條件下拍攝,手機拍攝的照片很容易偏色。
單反、微單相機體積較大,機內置入了不少用於色溫檢測等復雜的計算系統,對拍攝對象的光譜有比較准確的判定,拍攝出來的照片比較接近其本色。比如在非正常日光條件等復雜環境中拍攝時,色彩容易泛白、變灰,繼而影響出片。
第三,環境適應性存在差距。
手機的攜便性強的特點很突出,走到哪裡可以拍到哪裡,正常日光下或者燈光比較亮的環境中攝影,成像質量還比較令人滿意,色彩鮮艷的物體拍攝出來可能還很漂亮。
但在光線過強過弱的條件下,由於手機受感光度、手動曝光控制的限制,要想拍攝綢面流水、星空、燈光微弱的夜景等圖片,要麼成像噪點比較大,要麼過曝沒有多少圖像細節。
Ⅵ 單反拍照和手機拍照的區別
從上面手機專業拍攝功能的分析來看,似乎各項功能手機都已經一一具備,那麼手機拍攝功能和相機還有哪些差距呢?下面幾點筆者認為是最主要的差別,一一列出來逐個對比。
手機專業拍照模式與單反差距在哪
1.專業相機可更換鏡頭
第一點也是筆者覺得區別最大的一點,那就是專業相機(甚至入門級相機)可換鏡頭。在這點上現在幾乎沒有任何一款手機僅憑自身硬體就能實現。佳能、尼康、索尼等眾多相機老牌廠家都發展了並且依然在不斷更新自己強大的鏡頭群。從特殊的魚眼鏡頭到運動場上的長槍重炮,更換不同焦段的鏡頭使用讓相機機身應用范圍極其廣泛。
為了彌補手機拍照的不足,如今已有一些廠商在配件上下了功夫。一些廣角、微距、魚眼的外接鏡售價便宜,平時拿來玩玩也不錯,甚至有些已經集成到手機殼背面。不過即便如此,在焦段范圍廣泛方面手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專業相機感光元件尺寸更大
如我們所知,照片的畫質並不是像素越多效果越好的,影響畫質的是單個像素點的大小。現在很多手機都在宣傳“像素幹掉iPhone”、“上千萬像素”等,不過廠家忽略的一點是他們的手機產品感光元件大多隻有指甲大小,像素數多在提升解析度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噪點,如果機內演算法一般的話還會帶來嚴重的塗抹感,暗光拍攝的照片放大之後畫質很差。而專業相機感光元件尺寸更大,在單個像素麵積上更有優勢,也可以輸出更大幅面的照片而保持高畫質。
3.防抖能力更強
如今手機主打的光學防抖功能,其實在相機鏡頭上早就得到了應用。並且相機鏡頭口徑更大,光學防抖模塊移動空間更大效果更好。而且,如今部分數碼相機還配備了機身防抖,比如奧林巴斯、索尼無反相機上應用的五軸防抖,真心非常強大。筆者曾經在跑步機上測試過五軸防抖的效果,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描述:如履平地。
4.白平衡更准確
前面提到手機專業拍照功能具有白平衡調節模式,不再是一直自動了,不過和專業相機比起來依然有差距。專業相機功能上不光可以用預設的場景選擇白平衡,還可以使用“灰卡”進行白平衡自定,有些時候為了獲得不同的拍攝效果,色溫也是可以自由選擇的。白平衡的准確與否和照片的色彩體驗聯系密切,而手機的自動白平衡有很多時候都會出現漂移,致使色彩表現不準。
5.更多可配合使用的配件
平時我們使用手機拍照,最多的布光設備就是自帶的LED閃光燈了,由於其面積小,光量弱使得拍出來的照片效果並不好,一般作為應急使用。但相機則不同,各種離機閃燈、大型影棚燈、長明燈等等一應俱全的布光設備讓室內室外拍攝都游刃有餘。
首次支持拍照功能
2000年11月,當時日本第三大移動運營商J-Phone聯合夏普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支持拍攝功能的手機J-SH04。這款手機搭載了一枚11萬像素的CMOS鏡頭,支持拍攝最大解析度為355*288的照片。雖然現在看來11萬像素不值得一提,但在當時確實是革命性的突破。
作為世界第一款可以拍照的手機,夏普J-SH04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這款手機在中國市場也見得不多,但我們不能忘記這款手機的誕生標志了手機開始走進了可拍照時代,並在隨後的十幾年間得到了飛速發展。
經過專業光學技術認證
當手機的拍照功能不再是擺設,開始逐漸被人們重視並應用起來後,手機攝像頭也開始步入200萬像素時代,自動對焦功能出現了。諾基亞旗下N系列首款拍照旗艦N90更是得到了相機行業著名的卡爾•蔡司認證技術,成為首款擁有專業光學技術認證的智能手機。
諾基亞N90憑借高達259PPI的顯示屏、旋轉機身設計、Symbian 8.0操作系統和頂級拍照功能,成為當時無可匹敵的存在。
時代經典拍照機型
或許iPhone 4不是那個時代像素最高的手機,但卻成為了那個時代的經典。其出色且穩定的成像質量、方便的拍攝方式及大量的第三方應用,讓其一度成為各個社交網站上最受歡迎的拍攝設備,奠定了蘋果iPhone系列產品成為智能手機影像標桿的基礎。
前置攝像頭像素提升至500萬
手機拍照功能最開始誕生的時候是沒有主攝像頭和前置攝像頭之分的,當人們越來越重視社交分享後,前置攝像頭功能也慢慢強大起來。最初的前置攝像頭像素停留在30萬到200萬之間難有突破。但隨著用戶對自拍需求的提高,低像素已經無法滿足他們了。OPPO Ulike 2智能手機首次搭載了5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
在大多數智能手機後置攝像頭才是500萬像素的年代,Ulike 2配備5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可謂是絕對的創舉。配合OPPO獨家的極致美顏功能,OPPO Ulike 2便是當時的自拍神器。
猜你喜歡
1. 手機照相機和數碼相機的區別
2. 2016最好的拍照手機分析
3. 高像素拍照手機有哪些
4. 拍照手機哪款好
5. 2017高像素智能手機推薦
6. 2017年手機拍照排行
Ⅶ 同等像素的數碼相機和手機拍照有區別嗎
雖然像素一樣,但是數碼相機拍出來的效果明顯要好於手機的,預計很多的配置手機上都是沒有的。
Ⅷ 手機自拍和相機拍照區別
第一、手機圖片的「顆粒」比相機粗糙。表面上看,現在許多手機拍照時,像素似乎都很大,動輒就是幾千萬,拍成的圖片大小總在5—10M之間,有的人總以為圖片的大小,就是圖片質量的指標,不經意間會說,某某手機的拍照像素達到多少,甚至超過有些的相機的標稱像素,言下之意,就是這款手機就拍照而言,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相機,其實不是這樣的。
反過來我們舉個例子。稍微知道後期PS的人都知道,假如我們拿到一張1M大小的圖片,有人要求圖片大小必須達到3M的以上,對於有PS經驗的人來說,這就是「手到病除」的小事兒,你別說3M,就是要做成30M也是小事兒一樁。從數值上說,30M達到了,但是,圖片的內在質量依然如故。
類似的問題還有,就是有的手機能拍得「很遠」,還能拍到「大月亮」,這裡面存在著一個光學變焦與「數碼變焦」的區別,有興趣的可以另外做一個了解。
所以,像素的大小,只是圖片質量的一小部分,絕對不是圖片質量的唯一和全部。
第二、手機圖片的色彩不如相機亮麗。由於成像鏡頭的大小、長短的制約,在成像色彩、描寫細節等方面,手機和相機還是不可比擬的。
第三、手機鏡頭的變形比相機嚴重。鏡頭口徑的過小,必然造成了畫面的畸變、變形和扭曲,這一點,手機鏡頭比相機鏡頭還要嚴重和突出,只是大多人和大多數時候沒有計較而已。
第四、手機拍攝時取景不如相機來得及時和精準。我們知道,單反相機的取景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取景器取景,一種是屏幕取景,一種是盲目取景(也稱盲拍),對於第三種暫且不論。單反相機之所以稱之為「單反」,根本所在就是,我們在運用取景器取景時,看到的畫面和「即將」拍攝到的畫面是完全一樣的,所拍即所見,沒有經過其他路徑的「轉移」、「折射」和比照,看到什麼就能拍到什麼。
而通過屏幕看到的畫面,實際上已經經過了相機內部電子元件進行了一系列的處理、加工、過濾,處理、加工、過濾的結果如何我們可以暫且不論,問題就出在經過了這么些環節的「周轉」,顯現的畫面已經出現了延遲和滯後,也就是屏幕上看到的畫面會落後於鏡頭「看到」的畫面,特別是對於抓拍時的時機把握上,總會「名落孫三」。精彩瞬間會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說時遲那時快」,等到屏幕顯示滯後的效果被看到,「輕舟已過萬重山」,我們會失去時機。
Ⅸ 為什麼手機和相機拍出來的不一樣區別在哪
對比使用手機和相機很多人都會發現,無論是拍外景還是拍人像,人們都會覺得手機和相機拍出來的效果不一樣。這是因為手機和相機的鏡頭不一樣,仔細研究其實就會發現手機和相機有不同的拍攝范圍和不同的焦距,於是拍出來的效果也不同。這就導致相同的參照物在分別在手機和相機中,高矮胖瘦、氛圍感和解析度外人眼中都不相同。
Ⅹ 手機拍照和單反相機拍照的區別
你好:
1、數碼相機的成像質量,最關鍵的是圖像感測器的尺寸:單反相機圖像感測器的尺寸很大,圖像信息量明顯比手機的多,這是最大的優勢。
2、單反相機可以更換鏡頭,不同焦段的鏡頭拍攝的照片更細膩,尤其是長焦鏡頭,照片質量遠比手機好。而手機長焦拍攝只是數碼變焦,成像質量較差。
3、由於技術的不斷進步,手機攝像頭的成像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兩者的差距也在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