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型單反相機鏡頭要多少錢
首先請參見我對你另一問題的回答。
http://z..com/question/232327946.html
先為單反、單電、微電正名。
給出索尼目前三隻單電鏡頭的參考價格:
索尼E 16mm f/2.8 2000元
索尼E 18-55mm f/3.5-5.6 OSS 2450元
索尼E 18-200mm f/3.5-6.3 OSS 6000元
單電相機的鏡頭種類目前還很少。
但大多數單電相機可以通過轉接環,轉接單反相機的大部分鏡頭。
不過功能上會有所損失。
2. 想買個單反鏡頭轉接環,求指導
MD頭接尼康佳能賓得都必須要用帶鏡片的環(不帶鏡片也可以,基本上2米外就沒法對焦了)
帶鏡片的環對於3.5或者更大的光圈,那就是「毀滅性的打擊」,你看的那個測試可能是用小光圈測的。 個人建議,無論如何都不要買帶鏡片的接環,如果非要買,買一個不帶鏡片的便宜環
不帶鏡片的接上MD頭之後,最近對焦距離會近很多,可以找找不一樣的感覺,三四十塊而已
3. 入門單反相機多少錢
沒有什麼單反效果的機器
單反只是一種相機而已 在數碼時代 只是因為單反的coms大,光圈大,焦段完整。
入門單反的話 目前最便宜的莫過於索尼的a290了 套機3000,
如果你預算比較多的話 可以入尼康的D5100 索尼的a580 佳能的550D 600D 這幾款都是入門級的最好的相機 當然價格也是最貴的
畫質來說應該是尼康和索尼的稍好(因為使用了最新款的coms)。佳能的優勢在於系統完整
鏡頭可選非常多。D5100因為沒有機身馬達 所以只能使用尼康的新款鏡頭 ,索尼的a580因為索尼的a系統 相對來說鏡頭比較少不過普通玩家也夠用了 比較鏡頭是非常非常貴的一種東西。
最後推薦一個機器索尼的NEXC3這個你索尼新出的一個單電,coms與單反一樣大,這個機器的優點是1,價格便宜 2,性能還比較強 3可以通過轉接環使用所有的老鏡頭(老鏡頭素質不差 價格便宜,缺點就是不能自動對焦)4,機身小巧
缺點是1,原配鏡頭少,目前只有4隻 (而且價格也貴)
4. 轉接環需要充電嗎
需要。
要想長時間使用轉接環,建議隨身攜帶充電器,或者是帶一個備用電池。使用轉接環之後,高級模式更耗電,而綠色模式的對焦速度又會慢點。
拓展:135系列SLR的卡口有多種,而且規格不一,沒有統一,各種常見卡口的具體參數參見:常見135鏡頭卡口的技術參數。
對於擁有多種卡口的用家,可以通過轉接環將不同卡口的機身和鏡頭相接。轉換接環的品種很多,有135系列互換的,有120相機鏡頭轉接135相機的。市場上出售的成品也很多,也可以自己動手加工。
使用轉接環,除了特殊用途外,一般要滿足【無限遠能夠合焦】的條件。如果不需要滿足這個條件,可以通過皮腔、近攝接環之類的附件來進行近攝,可以轉接的范圍就更廣了。
在滿足【無限遠能夠合焦】的條件下,從常見135鏡頭卡口的技術參數一文裡面知道:
a、像場定位距離長的鏡頭轉接至像場定位距離短的機身上,可以做到在無限遠合焦;
b、像場定位距離短的鏡頭轉接至像場定位距離長的機身上,無限遠處不能合焦,但是可以在有限距離內合焦。
c、120機身的像場定位距離一般都比135的長,所以120鏡頭轉接到135機身上可以無限遠合焦。
下面給出一些轉接的例子:
1、Contax/Yashica(C/Y)卡口轉Canon EF卡口:C/Y卡口的像場定位距離為45.5mm,而EF卡口為42mm,這樣可以在不破壞原鏡頭機械結構的前提下,通過轉換接環可以將C/Y口的鏡頭轉接到Canon EOS機身上。
5. 數碼相機的鏡頭壞了,修修多少錢
正常來講,相機為人為損壞的維修站要收取300元的拆機費,然後根據你相機鏡頭的情況看能不能修復,如果可以修復他們會在收一部分錢,如果不可以,那就要換鏡頭了.價格在900-1000元.
最好當場修,不要放在那裡修好去拿。
6. 索尼H20 可以用16G嗎
您好,支持啊。
性價比高,東西實在
缺點:不自帶轉接環,廣角,需要自己另化錢買。一個轉接環150元-180元左右太貴了點不過有了轉接環可以加廣角鏡頭,增距鏡頭一個原裝廣角、增距都要1100元國產的350就可以買到至於樓上所說的淘汰我個人覺得不存在,因為有了轉接環有升級空間呀。
優點:攜帶型,成像清晰放大不變形
像素高,成像照片效果一牛
10倍光學長焦拍攝遠處景物清晰明亮,閃光燈可以手動開、關,晚上開閃光燈拍攝室內景物清晰明亮。可以用來打望也比較爽,本人5月26號化2250元在重慶石橋鋪佰騰數碼廣場購了一款,確實不錯,帶上外出旅遊也有面子.(2250元開增值稅發票=相包+三角架+2G內存卡+讀卡器+貼莫+原裝一塊電池+原裝沖電器+原裝一根電視數據線+USB數據線)網上注冊可以延長一年保修一共兩年保修。
總結:性價比高,值得擁有.確實是一款很拉風的相機。
7. 相機鏡頭改口與轉接環
什麼是轉接環?轉接環不是增距鏡、微距管,也不是近攝倒接環、濾鏡轉換環。簡單說,轉接環的作用是把A介面的鏡頭用於B介面的機身。與騰龍的百搭接環不是一回事。轉接環的厚度由不同攝影系統之間的法蘭焦距差決定,可以粗略地理解為機身介面至焦平面的距離差。135單反相機里,阿爾帕和柯尼卡機身最薄,最適合做轉接平台,佳能FD、EOS機身也較薄。而135旁軸相機又薄於單反相機。轉接環有很多種,以成像結果來劃分,可分為:1、微距轉接環:把薄機身上的鏡頭接到厚機身來用。效果是無限遠不合焦,只能用於微距攝影。比如佳能生產的一種FD鏡頭轉EOS機身之轉接環。2、正常轉接環:把厚機身上的鏡頭接到薄機身來用,效果是無限遠合焦,在各拍攝距離都可正常結像。款式很多。3、帶鏡片的正常轉接環:是在第一類接環上加入光學鏡片,使無限遠合焦。比如佳能生產的另一種FD鏡頭轉EOS機身之轉接環,比如德國生產的帶非球面鏡片的轉接環。以生產廠家來劃分,轉接環可分為:1、「原廠」轉接環:佳能、賓得、美能達、奧林帕斯、徠卡、阿爾帕、柯尼卡等都生產過轉接環,比如佳能制的M42鏡頭轉FD機身之轉接環、FD鏡頭轉EOS機身之轉接環、賓得制的M42鏡頭轉PK機身之轉接環、美能達制的Exakta鏡頭轉MD機身之轉接環、奧林帕斯制的OM等鏡頭轉數碼單反E系列機身之轉接環、徠卡制的M39羅口鏡頭轉M機身之轉接環、阿爾帕制的其他卡口鏡頭轉本廠機身之轉接環、柯尼卡制的其他卡口鏡頭轉本廠機身之轉接環……等等。這種接環的特點是:精度最高,工藝最好,價格最貴。我有前三種。2、「副廠」轉接環:德國制的最好,日本制的其次,香港製的第三,國產的最差。我都有。以所跨領域來劃分,可分為:1、大畫幅鏡頭轉中、小畫幅機身之轉接環。2、中畫幅鏡頭轉中畫幅機身之轉接環,如哈蘇鏡頭轉瑪米亞645機身之轉接環。3、中畫幅鏡頭轉小畫幅機身之轉接環,如賓得、康泰時都生產這種原廠轉接環。4、小畫幅的單反與旁軸之間、單反之間、旁軸之間互換轉接環……總之,幾乎有多少種鏡頭、機身介面,就有多少種轉接環。對此感興趣的人可以專門去研究,樂趣無窮呵。不過很容易上癮,或曰「中毒」。我前後共有十幾種各類轉接環,用來把徠卡、蔡司、福倫達、施奈德、羅敦司德、祿萊、Meyer、ISCO、Schacht、Kilfitt、尼康、奧林帕斯、賓得等R、C/Y、DKL、E/T、QBM、M42、AI、OM介面的鏡頭,轉接到佳能FD、佳能EOS、尼康F、賓得PK等機身來用。其中最為得意的,一是把世界上最好的鏡頭徠卡R180mm/2.8 APO通過罕見的R->FD轉接環,接到世界上最好的單反相機佳能NF-1上來用;二是把最罕見的羅敦司德30mm/2.8老鏡頭通過昂貴的DKL->AI轉接環,用在尼康最專業的F3上面,而且無限遠合焦。此種玩法實現了發燒友們夢寐以求的「雙贏」。想想那時候真是瘋狂--曾經誓言收齊全世界各種原廠轉接環。還有更瘋狂的:在玩夠轉接環以後,我開始玩鏡頭、機身改口,請人把幾支徠卡R、康泰時C/Y單反鏡頭改成尼康口;把安琴古典135mm/3.5鏡頭由尼康口改成M42口;把富士卡的極品鏡頭80-200/3.8DM改為PK口;把佳能NF-1機身改成Contarex口,後者必須在機身介面處加裝光圈環,僅加工費就超過千元。這就是為什麼那時我有三部NF-1。在國內相機發燒友中大規模興起玩轉接環之風,是源於我在網路攝影論壇的一個帖子:《邪派高手》。因為當時就明白是「邪派」—無論轉接或改口,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最終成像質量,所以現在「改邪歸正」後,不建議玩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