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徠卡3d相機跟十七有什麼關系

徠卡3d相機跟十七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2-08-28 00:27:06

『壹』 相機的徠卡是什麼意思

徠卡相機指的是徠卡品牌的相機,徠卡是135畫幅的開創者,第一台135畫幅相機就是徠卡生產的,超過100年的老牌子了,而且徠卡是攝影光學領域里唯一可以與蔡司PK的光學巨頭,在攝影領域屬於泰斗級的品牌,很多名人、著名攝影師都喜歡用徠卡的相機,當然咯價格也是巨高的,一台徠卡M240機身+入門級M50/2標准鏡頭,水貨都要超過4W了。

『貳』 Leica相機不同系列的區別

1、產品含義不一樣

M系列:每款M相機在推出時都代表著當時的「技術極限」——只使用攝影所需的基本功能。

S系列:專業相機,高速的中畫幅數碼相機。這款精準性高的攝影系統可以滿足專業攝影者所有的需求和期望:高圖像質量、高可靠性和輕巧的機身。

SL系列:無反光鏡,創新性的EyeRes取景器可以顯示成像預覽——甚至是在按下快門按鈕之前。徠卡SL相機在多功能性、操控性以及成像質量方面都設立了新的標准。

Q系列:是首款配有全畫幅感測器和固定定焦鏡頭的緊湊型相機。在各種情況下,它都能以優秀的表現助捕捉眼中的世界,並可通過WiFi功能在數秒內分享照片。

CL系列:在其設計中,徠卡CL體現了徠卡品牌的傳統和手工製作的卓越質量,並將其推向了便攜型系統相機的領域。

TL2系列:它是鋁合金一體成型相機,擁有寬闊的焦距范圍:16-200mm (35mm 格式),以觸摸屏呈現直觀的導航與操控,以及出色的可擴展性。

X-U系列:防水、防震、防塵——堅固耐用和精湛品質的徠卡X-U相機是戶外旅行的理想伴侶。

D-Lux 7系列:具有低調,輕巧和緊湊的結構,並且集一流的光學性能和高端技術於一身。

C-Lux系列:其匹配得恰到好處的部件 - 從感測器到鏡頭,徠卡C-Lux具備了高性能的2000萬像素感測器以及每秒可拍攝10幀的拍攝速度。

D-Lux系列:相機所提供的手動模式與多種自動模式之間輕松方便地進行切換,配有大型感測器和高度匹配的鏡頭。

Sofort系列:是徠卡的第一款一次成像相機。

2、特點不一樣:

M系列:全畫幅、經典設計、傑出的M鏡頭系列、快速、全能、緊湊、旁軸。

S系列:中畫幅數碼單反相機、37.5 [email protected] FPS、雙快門系統、CINE4K視頻、提供專業攝影使用。

SL系列:全畫幅、24 MP@11 FPS、CINE4K視頻、堅固耐用、革命性的EYERES取景器、提供專業攝影使用。

Q系列:快速直觀、德國製造、28mm定焦鏡頭、3.68 MP EVF、速度極快的鏡頭、WIFI功能。

CL系列:德國製造、L型卡口、輕巧便攜、EYERES®、取景器、多功能。

TL2系列:鋁合金一體成型機身、WIFI功能、自動對焦、德國製造、標志性、大尺寸觸摸屏、個性化。

X-U系列:戶外、大尺寸APS-C感測器、德國製造、防震、防水 防塵、任何地點、任何時間。

D-Lux 7系列:極其快速的鏡頭、4K錄像、多功能、輕巧便攜、電子取景器、大型4/3系統感測器。

C-Lux系列: 15倍光學變焦、4K高清視頻錄制、1英寸MOS感測器、集成電子取景器、3英寸的觸摸顯示屏。

D-Lux系列:速度超快的鏡頭、4K視頻、全能、結構緊湊、電子取景器、大型4/3系統感測器。

Sofort系列:快速成像、非數碼、新的生活方式與樂趣、小巧並有創造性、別致。

(2)徠卡3d相機跟十七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2019年6月24日徠卡發布全新入門級M系統相機徠卡M-E,徠卡M-E相機使得M系統相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容易上手。與其他所有徠卡M相機一樣,徠卡M-E相機系統地反映了徠卡的設計理念,即去繁從簡、還原攝影本質,由此實現更加直觀的操控,並使用戶全神貫注於最重要的事情——構圖和拍攝。

徠卡M-E相機(240型)承襲了標志性設計和高品質工藝。緊湊的機身結構有效抵禦灰塵和水濺,並帶有真皮飾邊。相機頂板和底板採用特別為徠卡M-E相機研發的金屬炭灰色漆層。

與其他M系列相機一樣,徠卡M-E相機的用戶可以受益於該系統的擴展兼容性。它的M卡口與幾乎所有徠卡M系列鏡頭完全兼容,這也是M系列的一個顯著特徵。

『叄』 徠卡和單反相機的區別

這是不同的概念,主要區別就是,徠卡是一家德國照相機廠商的品牌,生產各種照相機,單反是照相機的一個類型,有很多廠商生產。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可能沒想過徠卡也生產單反。

『肆』 萊卡相機的發展歷史

1913年,第一部徠卡相機的原型(Ur-Leica)在韋茨拉爾市的恩斯特·萊茨光學工廠(E. Leitz Optische Werke)廠由奧斯卡·巴爾納克(Oskar Barnack)製作。作為風光攝影使用的攜帶型相機,這台徠卡相機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標准電影底片的35mm相機。它把電影底片的18×24毫米畫幅擴展到24×36毫米,縱橫比也隨之從4:3變為3:2。
徠卡經歷了幾次改良,在1923年巴爾納克說服了他的老闆恩斯特·萊茨二世製造31版的原型系列。在1925年的萊比錫德國展銷會上,徠卡I(Leica I)一推出就立即取得成功。所用的愛爾瑪50毫米f/3.5鏡頭由馬克思·貝雷克博士設計,其4片4組設計受到蔡司天塞鏡頭的影響。焦平面快門速度可在1/20秒至1/500秒之間調整,此外還設有Z檔(長時間快門,Z即Zeit,德語中表示時間)。
1930年,徠卡發布了帶有39毫米螺紋可換鏡頭系統的徠卡I螺口版(Leica ISchraubgewinde),除了50毫米標准鏡頭以外,最初還有35毫米廣角鏡頭和135毫米長焦鏡頭可供選擇。 擁有能與鏡頭對焦系統耦合的測距儀的徠卡II(Leica II)於1932年發布,這一型號裝有分離的取景器和測距儀。
徠卡III(Leica III)的出現將快門速度的下限降至1秒,而IIIa則將上限提高到1/1000秒。徠卡IIIa是巴爾納克去世前製作的最後一個型號。直至1957年,萊茨一直在改進該型號的設計,其最終的版本IIIg包括一個有若干條畫幅框線的大取景器。
1954年,萊茨發布了徠卡M3(Leica M3),這是一個採用卡口鏡頭的型號。原先分離的測距儀和取景器在這個型號中合而為一,在大而明亮的取景器中間有一個更加明亮的對焦用雙重圖像,並引入了視差補償系統。此外,這一型號還採用了可靠的橡皮牽引焦平面快門。這一個系列也持續的在改進,最終版本為M7和MP型,在裝載不同鏡頭時會根據鏡頭的不同焦距(如28、35、50、75、90和135毫米)顯示不同的畫幅許多公司根據徠卡的測距儀設計製造了自己的相機型號,這其中包括日本雷泰斯(Leotax)、早期佳能(Canon),前蘇聯費德(FED)、佐爾基(Zorki),美國卡董(Kardon),法國富卡(Foca),英國雷德(Reid)的一些型號和上海牌58-II型。
自1964年起,徠卡生產了一系列單反相機(SLR),最初的型號為Leicaflex,繼而有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和與美能達公司合作的R系列的R3到R7。徠卡R8(Leica R8)完全由徠卡自行設計和生產。目 前的型號為徠卡R9(Leica R9),可以與數碼後背(Digital Mole Back)共同使用。2009年,徠卡宣布R系膠片單反相機、鏡頭全面停產。
將徠卡的單反鏡頭與旁軸機身系列結合起來的是徠卡Visoflex系統,它採用一個反射鏡盒裝載旁軸系統使用的鏡頭(有對應螺口和卡口的版本),也可以裝載對應該系統的專用鏡頭。該系統通過一個毛玻璃屏幕——而不是相機上的測距儀——完成對焦,一個將該反光鏡與快門聯動的系統完成底片的曝光。與相機的測距儀不同,這一反射鏡盒可以使長焦鏡頭的對焦更容易。
徠卡在歷史上有許多項光學方面的創新,例如非球面鏡片、多層鍍膜鏡片和稀土鏡片。徠卡鏡頭被認為能在最大光圈下提供卓越的性能,使其適宜在自然光線條件下進行攝影。
徠卡的相機、鏡頭、配件和銷售文獻都是收藏品,有幾十種徠卡的書籍和收藏指南,其中著名的包括詹姆斯·L·拉格(James L. Lager)撰寫的三卷本《徠卡,一部圖像描繪的歷史》(Leica, an Illustrated History),早期或罕見的相機和配件在市場上有著極高的價格。
在1986年,由於徠卡品牌的知名度,萊茨公司改名為徠卡。同一時期,徠卡的工廠從韋茨拉爾遷移至附近的索爾姆斯。1996年,徠卡相機公司從徠卡集團中分離,成為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徠卡集團拆分成兩個獨立的公司:徠卡微系統和徠卡地理系統。
2011年10月21日私募基金黑石集團( The Blackstone Group),將斥資約 1.3億歐元(約 13.91億港元),購入德國萊卡( Leica)相機股份公司 44%股份,完成後黑石將成為 Leica最大股東。

『伍』 徠卡有哪些系列

有相機系列和顯微鏡系列。
「徠卡」不僅代表一種新的相機型號,它也是當時第一套攝影系統(包括相機放大機和放映機)的名稱。80多年來,徠卡相機的發展顯示出世界相機發展的歷史軌跡。
徠卡相機堅固、耐用、性能優異的特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充分體現。徠卡成了軍用相機的首選,是當時戰地記者的重要拍攝工具。全球各地戰火不斷、環境惡劣,輕便、堅固的徠卡135相機成了他們的得力助手。但時代發展,如今的世界早已遠離紛飛戰亂的年代,更多輕便小巧、價格適中的數碼相機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奢華的徠卡漸漸成為了收藏櫃中的珍品。

『陸』 什麼是徠卡三攝

徠卡三攝的意思是指三個有萊卡認證的攝像頭,徠卡是德國的高端相機品牌,其鏡頭素質、拍照的演算法、優化口碑極佳;通過徠卡認證,說明攝像機拍照能力符合徠卡的拍攝標准。

『柒』 關於徠卡相機的幾個問題請高手掃盲

(一)單反的優點與缺點
很多想買單反的人未必知道它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單反的全稱是「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港台地區則習慣用簡捷的「單眼相機」來稱呼;英文譯為「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簡稱「SLR。片語中的「反光」所指的是相機內部的反光板組件,正是因為這類相機直接用鏡頭取景再藉助反光板折射光影,最終通過取景器被攝影師肉眼所看到,所以單反具備了取景無像差的優點,同時拍攝前也必須打開鏡頭蓋才能取景。但按下快門的瞬間,為了讓後方的膠片或者感光元件獲得光影,位於機身內部的反光板必然有一個升起再落下的過程,從而導致微弱的快門時滯,並且會遮擋取景器的視線並產生較大的聲響,由此造成了拍攝瞬間的取景盲區以及較大的工作噪音。
反光板無疑是單反相機光學結構的關鍵之一(另一個重要部件是五棱鏡或五面鏡),它成就了單反的優點也決定了單反的缺點。除了快門時滯、瞬間盲區和工作噪音,不可缺少且傾斜安裝的反光板以及位於機身頂部的五棱鏡或五面鏡還讓單反相機的機身體積普遍比較臃腫;到了電子與數碼時代,內置型閃光燈、圖像感測器和液晶顯示屏等新部件的加入,使得單反機身的厚度有增無減。加之鏡頭口徑與長度方面也相應較大,因此對於追求輕便的用戶而言,單反結構並不怎麼令他們稱心;但在另一些朋友看來,體積龐大未必是缺點,小了反而不趁手。
為了說明單反的優勢,免不了要提一下在許多方面與單反系統「反其道而行」的旁軸結構。這兩者恰恰是民用135相機的兩大設計流派,其根本區別在於取景方式上的差異。SLR構架中,鏡頭、反光板、五棱鏡(五面鏡)與取景器的中心點都處於同一條軸線上,因此是同軸式取景。而普通旁軸相機的取景器與鏡頭沒有直接光學關聯(不需要打開鏡頭蓋同樣可以取景)且不在同一軸線,故而有了「旁軸」之名。「單反」與「旁軸」在技術優勢方面可謂各有千秋,導致成品機在某些性能指標上強弱分明。
結構上,旁軸相機相比單反相機具有體積輕巧、工作震動和噪音較小等優點,理論上在特定焦段內也能擁有更好的成像能力。同時,其取景可視范圍比單反構架更大——大部分旁軸取景器可以看到拍攝幅面之外的一小部分畫面,而單反取景器往往只能看到拍攝幅面內甚至小於拍攝幅面的影像,相比之下旁軸相機自然能讓拍攝者更有預計性地把握瞬間抓拍的機會。而不足之處在於,旁軸構架因為取景器與鏡頭不在同一軸線、同一高度上,所以取景視野與實際拍攝視野存在一定像差,無法像單反系統那樣直接做到「所見即所得」(但部分高端旁軸相機擁有自動視差補正功能)。顯然,在取景方式上,兩者都有自己的優勢。而在技術飛速向前的今天,電子取景的誕生與發展,已經開始催生根本性的變革——在民用產品領域,旁軸式光學取景日漸式微,而單反式光學取景尚有比較旺盛的生命力。
回顧膠片時代,問世稍晚、外形與工作噪音都更大的SLR,在市場競爭中卻反而贏得了越來越多中高端用戶的垂青——無論是專業記者還是攝影發燒友,單反相機一度是他們不可或缺的選擇。究其根源,單反結構在微距和遠攝取景能力方面擁有旁軸相機無法企及的先天優勢,因此更容易獲得全面的焦段與遠近皆宜的拍攝范圍,進而使拍攝題材變得更豐富。但旁軸相機並沒有因為單反的日漸普及而消亡,反而憑借自己在短視角與標准視角方面的成像品質優勢及自身輕便又輕聲的結構特性,從而成為紀實攝影與人文攝影的利器。事實上,一度紅極一時的膠片式傻瓜相機也是旁軸取景式產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就市場佔有率而言,旁軸相機在當時可能擁有更大的用戶群。

『捌』 第一個萊卡3D相機產於哪一年

1913年,第一部徠卡相機的原型(Ur-Leica)在韋茨拉爾市的恩斯特·萊茨光學工廠(E. Leitz Optische Werke)廠由奧斯卡·巴爾納克(Oskar Barnack)製作。作為風光攝影使用的攜帶型相機,這台徠卡相機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標准電影底片的35mm相機。它把電影底片的18×24毫米畫幅擴展到24×36毫米,縱橫比也隨之從4:3變為3:2。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謝謝

『玖』 關於徠卡相機

徠卡是旁軸相機的傳奇,他們擁有最一流的光學系統,能夠生產全世界最好的鏡頭,而且都是手動定焦鏡頭,徠卡相機的身影穿梭過幾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經歷過很多的歷史事件,被很多著名的戰地記者握在手裡。二戰的洗禮都沒有摧毀這個攝影傳奇品牌,而徠卡拍出來的很多照片都帶有很濃重的歷史韻味。

徠卡的主要系列就是M系列和R系列,其中M系列比較有名一點,從M1到M7全部都是膠片相機,前兩年則推出了數字機身M8。M8機身的價格要在29000左右,M7 TTL的價格也是如此,而玩徠卡最花錢的地方就是鏡頭了,因為徠卡生產的全部都是定焦手動鏡頭,所以一般來說一支鏡頭是不夠用的,而因為徠卡鏡頭的製作都很嚴謹,所以價格不菲,比如
M 35/1.4 SUMMILUX-ASPH要31000,
M 21/2.8 ELMARIT-ASPH要29000,
M 50/1.4 SUMMILUX-ASPH要24800,
R系列使用的 R 800mm f/5.6 APO Telyt 要166900……

徠卡就好像是汽車屆里的法拉利,蘭博基尼似的

閱讀全文

與徠卡3d相機跟十七有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