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機測光怎麼使用
把相機的相相關設置給打開之後就可以進行正常的使用了,它是有設置的。
2. 相機如何進行測光
當你看到自己拍攝的照片亮度和實際有偏差時,就要想到測光出錯了。我們之前三期講的是曝光三要素,根據測光結果去調整曝光三要素。
1、測光是什麼?
測光就是測量拍攝畫面的亮度,讓拍攝結果接近實際亮度。
2、測光基準——18%灰原則
人眼可以適應不同的亮度,而相機只能根據系統指令分辨畫面亮度。所以為了方便對光線的測量,有了一個測光基準,就是18%中性灰反光率原則。
畫面反光率高於基準,相機系統自動降低亮度以達到平衡,所以實際會偏暗,比如拍攝雪景、霧景等白色區域較多的畫面。
畫面反光率低於基準,相機系統自動提高亮度以達到平衡,所以實際會偏亮,比如拍攝深色物體或深色區域較多的畫面。
以上兩個結果可以拿起相機,打開實時取景,對著較亮物體半按快門查看畫面亮暗情況,再對著較深色的物體重復這個操作,可以直觀感受這種變化。
3、測光區域
老式相機中,一般採用相機畫面的中間區域進行測光,周邊的測光結果影響不大。
隨著相機科技的進步,相機畫面除了中間區域外,還新增了多個測光點,但是還是以中間位置的測光點最為精準,到現在依然沒有改變。所以使用相機最好是利用中間區域對拍攝主體進行測光。
4、測光模式
相機中的測光模式大致分為三類:評價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和點測光。
(1)評價測光
也叫平均測光,是對整個畫面的亮度進行智能分析亮度,最後獲取平均亮度值計算。適合光比較小的場合,應用性較廣,非常好用。
(2)中央重點測光
這是對畫面中間區域1/3左右的位置進行測光,因為我們常用中心構圖,主體在中間,所以非常適合中心構圖和特寫拍攝。
(3)點測光
點測光就是對單點3%左右區域進行測光,測光精準,能確保主體曝光正確,就算拍攝逆光也有很好地表現。
5、溫馨提示
相機的測光關鍵還是以中間區域為准(如部分相機測光時中間有個小圓圈),為何如此?小編也不記得了,大家知道就行。
6、自動曝光鎖
針對第5點,我們相機上有一個自動曝光鎖「*」號按鍵。
利用中間區域對畫面主體進行半按快門測光,按下自動曝光鎖「*」按鍵,重新構圖對焦拍攝。按這個進行測光一般不會出錯。
3. 拍外景黑白膠片人像怎麼樣用光測光
一般不好把握的話,手背與被攝人體光線方向一致,如果被攝反差不是很大,就對自己的手背測光,如果反差較大,最好採用點測光,多測幾次,如果是經常拍,備一個外用測光表
4. 看演唱會的時候如何用相機拍出最清晰的圖片
1.ISO400至ISO800感光度
雖然周傑倫等歌星演唱會的觀眾席燈光十分暗,不過舞台上的光線又完全是兩回事。在射燈的照射下,演出者的受光度可以足夠在不用閃光燈的情況下拍攝。如果大家用f/4光圈的話,以ISO400-800很多時候都可提供1/125秒或以上的快門速度,足夠在動作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凝固演出者的動作。
2.用重點測光
相對起背景來說,舞台上的演出者在射燈照射下光度就顯得相當之高,主體、背景的光差非常之大。如果大家使用相機預設的平均測光,測光受到黑暗的背景影響,拍出來的主體一定會嚴重曝光過度。大家只要用重點測光鎖定演出者的光度,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鎖定曝光的方法每部機不盡相同,功能較為自動的型號,半按快門就會鎖住曝光,多數沒有獨立的曝光鎖按鈕。你在正式拍攝前可先鎖定曝光,重新構圖後再按快門即可。
3.對焦
數碼相機都有多點自動對焦功能,例如CanonEOS10D的自動對焦點就有7點。雖然大家可以手動設定對焦點的位置,不過在拍攝演唱會時,大家可放心使用相機的自動選擇對焦點功能。因為演唱會中演出者的光度一定是最高,相機選錯對焦點的機會很微。省掉對焦的煩惱,大家就可以集中留意曝光及構圖啦﹗
4.注意日光白平衡
燈光色彩配搭是最精彩的地方之一。不過如果大家使用自動白平衡模式的話,相機會將現場的燈光泛白,拍出來的照片會面目全非。大家最好使用日光白平衡設定,照片的顏色看起來會較為原汁原味。
5.要留意黑白服裝
提過大家要用重點測光,不過當演出者穿起全黑或全白服裝,相機的測光系統受到誤導,照片就極有可能出現嚴重曝光失誤。所以如果演出者穿全白衣服,大家就需要增加約1級至1.5級曝光(即+1.5EV);如果穿黑色衣服的話,大家就需要減少約1.5級曝光。
6.關上閃光燈
太遠,開啟閃光燈對於拍攝演唱會沒有多大幫助,反而會引起會場煙霧的反光,令照片一片灰白。關上閃光燈反而拍得更清晰。
5. 佳能單反黑色物品如何拍攝
佳能單反黑色物品,使用者可以控制快門速度、光圈值、感光度來控制黑色物品照片的亮度。
1、如果你增加曝光時間,也就是延長快門時間,照片就會亮起來。
(5)黑白衣服相機如何測光擴展閱讀:
1、光圈設置技術:照片的主要目的是聚焦於人物的表現。前景應該是深的,背景應該是簡單和模糊的。
一般來說,風景照片都是在大景深范圍內拍攝的。為了突出主體,人像照片採用小景深范圍大光圈拍攝,光圈值越小,選擇F4.0光圈。
2、ISO設置提示:白天,當太陽出來,天氣晴朗時,將ISO設置為自動。ISO為100,200就可以了。
在夜間提高快門速度的同時,將iso調至ISO800會使夜間拍攝的色彩更有藝術感。
3、在單反相機中Fn1:曝光中,可以打開燈光模式並打開按鈕。此時,可以調整超高靈敏度的圖片的亮度和銳度。然而,當靈敏度過高時,在靜物照片中粗糙的斑點會增加。
6. 單反相機 怎麼測光 我看很多人說測光測光,我還沒理解!
自動測光是相機自帶的測光系統。相機會根據畫面中景物的亮度,自動匹配各項參數以獲得正確的曝光。
一般來說,相機提供多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等多種測光模式。
1、多點測光
多點測光在不同生產商那裡有不同的叫法,佳能相機叫做評價測光,尼康相機叫做矩陣測光,其實工作方式大致相同。
整個畫面被分成較小的幾個區域,相機會對每個區域的亮度進行比較,然後平衡出一個合適的曝光參數。
相機會默認焦點的位置為拍攝主體,根據主體的亮度對曝光進行相應調整。
這是最基礎的測光模式,適用於拍攝大場景風光照片,光線均勻的時候效果最好。
2、中央重點測光
這種測光模式對整個畫面進行測光,會優先考慮中央位置的測光值。
約80%的測光值取決於畫面中心的亮度。
相機測光時不會將距離和焦點作為考慮因素,因此使用這種模式可能會需要調整曝光補償。
適用於拍攝主體較大、位置在畫面中間的照片,例如花卉等。
3、點測光
只使用一個測光點,由你來決定對准哪裡進行測光。這樣能給出精準的曝光讀數,但是你需要很准確地對准拍攝對象。
有些相機的點測光可以與自動對焦點使用同一個點,叫做點測聯動,而有些則是固定在中心的自動對焦點上。
要注意你把測光點對在哪裡:如果對準的位置不是畫面中間調的話,你可能會需要調整曝光補償。
這種方式適合拍攝主體較小、位置不在畫面中間的情況。
4、其他測光模式
佳能單反相機有一種局部測光模式,工作方式類似於范圍放大版的點測光。
有些尼康相機有平均測光模式,這種測光模式將整個畫面記入測光,沒有對畫面中心的偏重。
(6)黑白衣服相機如何測光擴展閱讀:
單反相機測光原理:
相機自動假設所測光區域的反光率都是18%,通過這個比例進行測光隨後確定光圈和快門的數值,光圈和快門是有相關聯系的,在同樣的光照條件下,如果要得到相同的曝光量,光圈值越大,則需要快門值越大,而如果光圈值越小,則需要快門值越小。
18%這個數值來源是根據自然景物中中間調(灰色調)的反光表現而定,如果取景畫面中白色調居多,那麼反射光線將超過18%,如果是全白場景,可以反射大約90%的入射光,而如果是黑色場景,可能反射率只有百分之幾。
標准灰卡是一張8×10英寸的卡片,將這張灰卡放在被攝主體同一測光源,所得到的測光區域整體反光率就是標準的18%,隨後只需要按照相機給出的光圈快門值去拍攝,拍攝出來的照片就會是曝光准確的。
如果整個測光區域的整體反射率大於18%,就像我們上面說的背景以白色調為主,這時如果按照相機自動測光測定的光圈快門值來拍攝的話,拍攝得到的照片將會是一張欠曝的照片,白色的背景看起來會顯得發灰,如果是一張白紙的話拍攝出來的就會變成一張黑紙了。
所以,拍攝反光率大於18%的場景,需要增加相機的EV曝光補償值,具體補償的EV值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再分析了,此時經驗就顯得非常重要。
反之,如果拍攝反光率低於18%的場景,例如黑色的背景,拍出的照片往往會過曝,黑色的背景也會變成灰色。
所以,拍攝反光率低於18%的場景,需要減少EV曝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白加黑減」的原理。
7. 數碼相機如何測光
數碼相機的M檔是手動檔,P是程序曝光,你用M的時候,相機也是自動測光,只是它只提醒你你的曝光是否適合,但是具體的曝光量還需要你自己控制,M檔是光線比較復雜或者是創意曝光的時候用的。在你用M檔的時候如果你用的是單反,觀測窗里會有提示,提示你你的曝光量差或者多了多少EV,你可以根據提示適當的增減EV來得到你想要的效果
8. 單反相機測光技巧
單反相機測光技巧
你會測光嗎?哪種測光方式好?下面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單反相機測光技巧,歡迎大家借鑒!
單反相機測光技巧
測光不要對著天空,不要對著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間值。
依照你拍的題材,善用測光模式(權衡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
若遇到測光抓不準的時候,請用AE lock 對身邊灰色的東西曝光鎖定後再來拍攝。
盡量別對白色或黑色物體測光,不然就請記得黑要減EV、白要加EV。
曝光補償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2-3EV左右,如果環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調整為+1EV、+2EV)以突顯畫面的清晰度。
相機的測光原理
相機(數碼和各種膠片)的測光原理並不復雜,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相機的測光系統(或測光表)是以何為測量基準的!通俗地講,就是相機在測量一個場景的光線時,它怎樣「想」自己看到的東西?
記住:所有的相機在測光過程中,會將「看到」的所有物體都默認為反射率為18%的灰色(攝影的專業術語叫「中級灰」),並以此作為測光的基準。也就是說,在相機的「眼」中,所有的被攝體都是灰色的,曝光的目的是為了正確還原這種灰色。
為什麼是這個特殊的18%灰?因為18%灰與人皮膚平均反射光(16~20%)的色調一樣,而人是我們最常拍攝的對象。(其它物體的反射率,如銀是96%,繪圖白紙75%,純黑是3%等。)
測光表工作時,要看被攝體的.反射率是否為18%,如果反射率是18%,那它測量出來的數值就十分准確了,按此數值曝光,被攝體的色彩和影調就會得以真實地還原,所以,對我們的皮膚、平常的色彩斑斕的景物來說,這種以灰色基調為還原標準的曝光是非常准確的。
如果被攝體的反射率不是18%,那麼相機測光系統測量出來的數值就不準確,若直接按此數值曝光,畫面的影調和色彩就會出現失真:像拍攝白茫茫的雪原、黑漆漆的煤田,相機也把它們當作灰色來還原,直接對著它們測光聚焦,往往會拍出灰色的雪和煤。
小竅門:數碼拍攝中,合理測光的幾個小技巧:
① 拍雪景,你可以先對著你的手半按下快門,也就是對自己的皮膚進行測光,然後再對種你要拍的雪按下快門,那麼雪就是白顏色了。同理,拍攝穿黑衣服的人像,也應先對臉部進行測光,然後再構圖拍攝。)
② 當拍攝明亮物體時,應採用比測光表推薦的指數高1~2檔的光圈,而對陰暗物體則要適當減少曝光量。
③ 在陽光很充足的季節拍照,將使照片產生很大的反差,所以必須要對景物的明亮、陰暗部位分別測光,並以兩者的平均曝光指數進行拍照。
大秘訣:記住下面的一些物質,它們的反射值接近18%,也許對大家在復雜的條件下拍攝非常有用:
① 草(割後的草地!),但注意,不是墨綠、特別綠或發黃的草;
② 大部分淺綠的樹葉或植物葉子;
③ 有些、但不是全部樹干;
④ 舊的、修復的柏油路和混凝土(這個非常有用);
⑤ 長期放置、沒有刷油的木材;
⑥ 紅/棕色的磚,包括水泥牆;
⑦ 干樹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