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膠片相機怎麼測漏光
膠片機一般有2種漏光,一種是後背縫隙或者是膠卷觀察窗漏光通常都是由於遮光海綿條老化脫落照成的,另一種是快門老化幕簾有裂縫孔洞或者機械不靈活快門沒有關全造成的。測試很簡單可以在暗光下裝好膠卷後拍3張或者其中一張是空片然後把相機拿到陽光下各個角度都曬上幾分鍾(注意鏡頭不要直接對准陽光很久1-2秒就行了對於單反之類的陽光可能會燒壞快門幕損壞測光原件都有可能),可以換鏡頭的還要在陽光下換個鏡頭把拍攝可能的正常操作都做一遍,然後到暗房或者用暗袋把這3張膠卷剪下來沖洗或者倒回來後這個卷放到正常的相機上蓋上鏡頭蓋先空過卷3-4張把餘下的拍完一起沖洗。漏光的很明顯畫面上有條狀的或者圓形的光斑如果是彩色膠片就是紫色的條紋或者亮斑
『貳』 膠片相機怎麼看測光
膠片相機多如牛毛,很多很多。你告訴我是什麼品牌,什麼型號的相機
『叄』 膠卷相機怎麼用
相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膠卷是用來記錄光的,因此它們是見不得光的!而 相機 本身,就是一個「暗盒」。膠卷在其中是一點光都見不到的。當我們需要拍東西時,我讓膠捲去見光,這就是「拍照」最基本的原理。
因此,相機就是「捕捉光的機器」。(無論數碼還是膠卷,都是如此)
那麼相機要如何捕捉光呢?這就需要兩個東西:鏡頭和快門。這也涉及到傳統相機的兩大核心技術:光學和機械。
鏡頭把我們需要捕捉的光,投射到機器里,這個過程就叫做「對焦」,這涉及很復雜的光學知識,以後再說。簡單來說,鏡頭讓圖像呈現到相機里。
接下來就是捕捉了,相機打開快門,讓膠卷感受到光,然後關上。由鏡頭捕捉到的光就在電光火石之間,記錄在膠卷上了。
這樣,一張照片就拍好了。
曝光,快門速度與光圈
我們上面說的這一系列過程,就叫做「曝光」,也就是讓膠片感受光,記錄光。
數碼相機也是一樣,只不過他們用來感受光,記錄光的東西換成了感測器,而不再是膠卷。
但是,並不是曝光我們就能得到滿意的照片,因為光是有數量的,有多少的。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多,那麼照片就亮了,而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少,照片又會變暗。我們如何控制「光的捕捉量」呢?
這里就涉及兩個部件:鏡頭上的光圈和機身上的快門。
任何相機鏡頭的原理都是「小孔成像」,但是這個孔的大小是可以調節的,孔越大,能夠獲得的光就越多,反之越少。然而孔又和清晰度有關,孔越小,越清晰,景深越大,孔越大,越模糊,景深越小。
而快門的速度是可以調節的,快門越慢,也就是說打開的時間越長,膠卷捕捉光的時間就越長,那麼自然能夠捕捉到更多的光,反之亦然。
於是,光圈和快門形成一種合適的比例時,我們就能夠得到最合適的「光捕捉量」。
光圈大小示意圖
快門轉盤示意圖(自動相機的快門由電子控制,大多沒有這個轉盤)
測光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要拍照,我們又怎麼能知道什麼是合適的「光捕捉量」呢?我們要怎麼調節快門速度和光圈呢?人眼能不能測?能,但是需要長期的經驗,而且肯定不準。因此,我們需要「測光」。
有的膠卷相機自帶測光功能,而有些則沒有這個功能,比如徠卡 M3 之類的。這時,就需要測光表來輔助測光了。當然,你也可以用數碼相機,或者有測光功能的相機來測光。
機械相機和自動相機
有了上面那些基礎,我們可以聊聊機械相機和自動相機了。
照相機一開始都是機械的,快門是一個機械部件,不需要電池的,因此,機械相機拍照,是不需要電的,是純粹的「光學 + 化學反應」。
人類都是懶惰的,那麼能不能通過電子技術把相機搞得自動一點呢?當然可以!這就是所謂的「相機自動化」。
相機的自動化和數碼化是兩回事,在膠卷時代,就已經有各種全自動的相機了,包括佳能的 EOS 系列。
機械相機的光圈,快門速度需要自己調節,全手動。
自動相機則分成三種。最基本的是 A 檔相機,這種相機的快門速度是電子控制的,可以和機器測光聯動完成「自動快門速度」,但這種相機的光圈還需要手動控制,而且一般沒有自動對焦功能。
第二種是有 A 檔,而且有自動對焦功能的 相機 。日本相機在 1980 年代末已經開發出了成熟的自動對焦系統。但是這種相機的光圈還是機關式的,很多時候仍然需要手動調節,比如尼康的 D 頭系列。
第三種就是全自動相機,鏡頭對焦和光圈開合由超聲波馬達控制,和現在的數碼相機操縱起來別無二致,主要就是佳能的 EOS 膠卷機。
SMAP
smap 是自動相機的 4 種模式,也是 4 種專業模式。
M 檔,完全自己控制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
A 檔(佳能為 AV 檔),自己控制光圈大小,機器自動控制快門速度。
S 檔(佳能為 TV 檔),自己控制快門速度,機器自動控制光圈大小。
P 檔,相機控制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但自己可以選擇數據比率。(比如光圈 4 ,快門 125 和光圈 8 ,快門 60 都能獲得同樣的曝光時,自己可以選擇要哪組)
『肆』 膠片相機測光壞了要怎麼測光
可以用測光器測光,效果是一樣的。一般會攝影的人都不使用測光器,是根據拍攝的經驗來調整光圈和快門速度來控制曝光量。以前老式的相機都沒有內測光,拍攝全憑自己的技術,因此有沒有測光器都無所謂,即使有的也不過用作參考,因為有的拍攝需要過一點曝光量,也有的需要欠一點曝光量,拍攝出自己想要的效果,用曝光器是保證不出壞片。
『伍』 膠卷相機測光
我的經驗:晴天室外用f8 太陽很大的時候用f16 f22 陰天的時候一般f4 室內的話f4或者更小 以上都是以iso100為前提 另外想追求淺景深的話就用小的光圈 如f1.4 不過老的膠卷機子在晴天的室外一般不能用這么小的光圈 像我的機子上最快的快門速度只有千分之一 用這么小的光圈的話顯然速度不夠 實在想用的話只能是在光線較弱的時候用或者用iso小的膠卷了....膠卷機子就是這么無奈 你這沒有內置測光表的更是無奈啊.....
『陸』 膠卷相機怎麼使用
膠卷相機分為自動(傻瓜)和手動(機械)兩種。按說明書打開相機後蓋,有A、B兩個軸(一般A軸在左),打開膠卷包裝,將膠卷放入A軸,將膠卷露出的片頭拉出至B軸,關上後蓋。
因為膠卷是用來記錄光的,因此它們是見不得光的!而相 本身,就是一個「暗盒」。膠卷在其中是一點光都見不到的。當我們需要拍東西時,我讓膠捲去見光,這就是「拍照」最基本的原理。因此,相機就是「捕捉光的機器」。
那麼相機要如何捕捉光呢?這就需要兩個東西:鏡頭和快門。這也涉及到傳統相機的兩大核心技術:光學和機械。鏡頭把我們需要捕捉的光,投射到機器里,這個過程就叫做「對焦」,這涉及很復雜的光學知識,以後再說。簡單來說,鏡頭讓圖像呈現到相機里。
接下來就是捕捉了,相機打開快門,讓膠卷感受到光,然後關上。由鏡頭捕捉到的光就在電光火石之間,記錄在膠卷上了。 這樣,一張照片就拍好了。
我們上面說的這一系列過程,就叫做「曝光」,也就是讓膠片感受光,記錄光。但是,並不是曝光我們就能得到滿意的照片,因為光是有數量的,有多少的。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多,那麼照片就亮了,而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少,照片又會變暗。
快門轉盤示意圖(自動相機的快門由電子控制,大多沒有這個轉盤。
有的膠卷相機自帶測光功能,而有些則沒有這個功能,比如徠卡M3之類的。這時,就需要測光表來輔助測光了。當然,你也可以用數碼相機,或者有測光功能的相機來測光。 機械相機的光圈,快門速度需要自己調節,全手動。
『柒』 膠片相機如何使用測光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那要看是什麼相機了,有的是獨立測光鈕或撥桿,而有的則是快門鈕聯動測光。
『捌』 膠卷相機怎麼使用圖解
膠片相機取膠卷為例:
1、倒回膠卷。
先看看下面這張圖片。之前小編為大家介紹過膠片相機怎麼安膠卷,也就是把膠卷插入相機的另一個軸上(紅箭頭)。那麼膠卷拍照完後,整個膠卷就會卷到另一個軸上,如果想要取出膠卷,必須先把膠卷再倒回來。
『玖』 新手請教膠片機怎麼測光
100定,春秋季,晴天,陽光下,中午前後:
快門:1/10,光圈11
根據環境和光照變動,可疊加增減曝光。
根據數碼的快門和光圈來調節,應該可以,並且膠卷也有一定的寬容度。
最後還涉及沖洗,以前照相器材電沖洗,都是有經驗的老師傅人工洗的,欠曝和過曝的他們都會作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