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為單反相機選擇合適的鏡頭
每個攝影愛好者都面臨著如何為單反相機選擇鏡頭的問題,無論是第一台相機的光學元件還是已經過渡到新的階段。隨著專業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將需要更先進的設備。除了購買相機外,獲取鏡頭可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為了不花冤枉錢,你需要對鏡頭的種類及其特性有所了解。
當你要拍攝大型計劃和總體計劃以及角色正在活動的情況時,這對於報告非常有用。例如,在佳能1100d上選擇鏡頭,你會遇到佳能EF-S 55-250 mm,F / 4.0-5.6的變形;70-200 mm F / 4L USM等 這些被稱為變焦鏡頭,並具有對附近人物進行拍攝和肖像拍攝以及遠距離觀看的能力。
❷ 單反鏡頭怎麼選
1根據自己的拍攝需要確定鏡頭的焦距(定焦)或焦段,及鏡頭需要的光圈范圍。
2根據自己的相機卡口類型確定可以選用的鏡頭的廠牌。
3去專業網站的相關論壇,看看攝友們都在用些什麼鏡頭,看看他們的使用體會。了解鏡頭的基本素質。
4根據自己的預算,和上述信息,確定具體的鏡頭型號。
❸ 單反相機鏡頭怎麼選擇
根據自己的需求以及預算多少,還有就是是否攜帶方便等考慮,沒有具體選擇。比如要求高的,攜帶方便的,錢多的,選擇原廠專業級的變焦鏡頭。不經常外出又追求高質量的,選擇專業級的定焦頭
❹ 如何選擇單反相機鏡頭
鏡頭焦段的劃分:首先是標頭--就是所謂的標准鏡頭。它的視角在43度左右,這時照片的透視是最接近人類眼睛。片幅不同,標頭的焦距也是不同的。135片幅的標准鏡頭在50mm左右,120的6×6標頭焦距在80mm,300d的標頭在50÷1.5=33mm左右。紀實類的照片使用標頭可以忠實的記錄你看到的東西,所以紀實攝影大師們大多喜歡使用標頭。
當焦距小於標頭的時候,鏡頭可以記錄更大視角的影像,所以稱為廣角鏡頭。焦距越短視角越大。廣角鏡頭的透視是被誇張的,尤其在風光攝影中可以得到更具視覺沖擊力的照片。
比標頭焦距大1.5~4倍的焦距的鏡頭稱為中焦。一般中焦鏡頭的變形最小,而且設計成超大光圈也相對容易,所以人像攝影是中焦最擅長的。一般標頭的1.5~2倍的焦距運用於拍攝全身、半身的照片。大於2倍的鏡頭多用於拍攝特寫,鏡頭里被人稱為「人像王」的幾支鏡頭都出現在這個焦段。
大於標頭焦距2倍以上的鏡頭稱為望遠鏡頭。顧名思義,望遠鏡頭就是可以實現「望遠」拍攝,多用於體育、動物等拍攝,風光片中望遠鏡頭的應用可以使景觀的遠近透視被壓縮。
大多數人比較認同的說法是,尼康成像銳利,適合風景,佳能成像柔和,適合人像和後期處理。
15-70mm相機覆蓋了常用的廣角、人像焦段,但是並不是說只能用於拍廣角和人像。比如有的人就是用廣角鏡頭來拍人像,卻得到了很特殊的效果。
不過建議初學者還是先把套頭玩熟了再考慮買更多的鏡頭,到時候你會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真正的大師想的是如何用手中有的鏡頭去拍,而不是該換什麼鏡頭去拍。相機後面的頭遠比鏡頭重要。
❺ 如何選擇單反相機鏡頭
看你提的問題確實是初學者,所以不建議你現在在鏡頭上投入太多,因為你現在還沒搞清自己需要什麼,什麼適合自己。
鏡頭焦段的劃分:首先是標頭--就是所謂的標准鏡頭。它的視角在43度左右,這時照片的透視是最接近人類眼睛。片幅不同,標頭的焦距也是不同的。135片幅的標准鏡頭在50mm左右,120的6×6標頭焦距在80mm,300d的標頭在50÷1.5=33mm左右。紀實類的照片使用標頭可以忠實的記錄你看到的東西,所以紀實攝影大師們大多喜歡使用標頭。
當焦距小於標頭的時候,鏡頭可以記錄更大視角的影像,所以稱為廣角鏡頭。焦距越短視角越大。廣角鏡頭的透視是被誇張的,尤其在風光攝影中可以得到更具視覺沖擊力的照片。
比標頭焦距大1.5~4倍的焦距的鏡頭稱為中焦。一般中焦鏡頭的變形最小,而且設計成超大光圈也相對容易,所以人像攝影是中焦最擅長的。一般標頭的1.5~2倍的焦距運用於拍攝全身、半身的照片。大於2倍的鏡頭多用於拍攝特寫,鏡頭里被人稱為「人像王」的幾支鏡頭都出現在這個焦段。
大於標頭焦距2倍以上的鏡頭稱為望遠鏡頭。顧名思義,望遠鏡頭就是可以實現「望遠」拍攝,多用於體育、動物等拍攝,風光片中望遠鏡頭的應用可以使景觀的遠近透視被壓縮。
大多數人比較認同的說法是,尼康成像銳利,適合風景,佳能成像柔和,適合人像和後期處理。
15-70mm相機覆蓋了常用的廣角、人像焦段,但是並不是說只能用於拍廣角和人像。比如有的人就是用廣角鏡頭來拍人像,卻得到了很特殊的效果。
不過建議初學者還是先把套頭玩熟了再考慮買更多的鏡頭,到時候你會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真正的大師想的是如何用手中有的鏡頭去拍,而不是該換什麼鏡頭去拍。相機後面的頭遠比鏡頭重要。
❻ 單反鏡頭如何選擇
導語:一部單反要擁有多種不同功能的鏡頭才是完整的,那單反鏡頭應該如何選擇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通常來說,使用變焦鏡頭想要有大光圈,就得付出非常昂貴代價,而定焦頭用「白菜價錢」就可以輕易買到「燒鵝味道」的大光圈鏡頭。首先,光圈越大,搜集的光線比小光圈的變焦鏡頭多,可以輕易製造淺景深的效果,在晚上或室內弱光環境下不用調高感光度(ISO)就可以拍到所想的照片。再者,因為定焦鏡頭的組件可以製造得比變焦鏡頭細小,所以會很輕巧。同時,由於沒有變焦的“便利”後,你就需要靠自己的移動來拍攝,可以幫助你認真思考構圖。加上定焦鏡頭的構造純粹,素質往往都會比變焦鏡頭高,而且價錢相宜,物美價廉誰能不愛。
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定焦鏡頭最常見的三個焦段: 35mm,50mm,85mm。
35mm定焦鏡頭――EF 35mm f/1.4L USM
35mm是著名的人文廣角,同時也適合風光和團體人像,甚至肖像都適合使用。它能在街頭上讓攝影師足夠的空間進行構圖,而且可拍攝的范圍較廣,能將人物及大部分的周邊環境拍進去。再者,具有微廣角的透視感,受到許多街頭攝影或新聞攝影的人士的青睞,所以有人認為用35mm鏡頭拍攝的畫面比標准、人像定焦鏡頭更有「視覺沖擊力」。
50mm定焦鏡頭――AF-S NIKKOR 50mm f/1.8G
50mm定焦鏡頭應該是新手最容易上手的鏡頭。著名攝影師布列松亦喜愛用Leica配搭一支50mm鏡頭拍照,他認為鏡頭對他來說就像是眼睛的`延伸,更認為50mm是人眼的焦距,固定使用同一焦距的鏡頭,可以「所見即所得」。透過觀景窗用50mm看到的事物等同於你肉眼當前所看見的,當需要快速構圖時,可以在腦中幻想需要的畫面。這顆廉價高素質的尼康定焦,也被去圈內人士戲稱為“人類光學精華”。
85mm定焦鏡頭――85mm F1.4 EX DG HSM
85mm被稱為人像鏡頭,因為此焦距變形小,而且壓縮感較小,容易營造淺景深,所以常用於影人像時使用。而且由於物理限制關系,焦距愈長的鏡頭難以製造出較大的光圈,但85mm卻輕易有f/1.4,f/1.2等大光圈。再者,此焦距很適合拍攝半身人像相片,拍攝時攝影師與模特兒的溝通相當重要,如果焦距太長會讓兩人難以溝通。而焦距太短,因為需要近距離才能填滿畫面,會令模特兒和攝影師都感到尷尬,所以85mm正是一個合適的距離,讓兩人容易溝通又可以減除尷尬感,人像必備。
以上只是較通用的三款焦距鏡頭,其實定焦鏡頭仍然有很多不同焦距可以選擇,如24mm、135mm等等,所以定焦鏡頭的世界仍然是五花八門,任君選擇。希望大家可以透過日後所累積的經驗可以找出自己所喜愛的鏡頭吧。
其實除了定焦鏡頭,相信不少攝影朋友都有一兩支變焦鏡頭「旁身」。當初學者學懂使用其他的變焦鏡頭後,通常都會選擇購買一支廣角鏡頭以補充不足。因為通常首支變焦鏡頭都是標准變焦,不夠駕馭一些壯觀的風光照。無論是廣角變焦、長焦定焦,其實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鏡頭,因為這些種類鏡頭的製作難度非常大,所以也是各個廠家的技術體現所在。
超廣角鏡頭的選擇――EF 8-15mm f/4L Fisheye USM
因為廣角變焦比較少人會用到,所以會為大家介紹一些使用技巧:
(1)一切從簡
初學者拍攝風光時,都想拍下當時所有事物,甚至一花一草都不會放過,所以通常都想“大而全”。廣角鏡頭難以駕馭的地方也是如此,往往在照片中都會拍到一些不想要的東西,這些不必要的元素很容易容易影響觀感。其實,拍攝風光也應該一切從簡,不需要堆疊太多的前景、中景、後景,而且這樣有效引導觀眾的視覺焦點,而不是被擾亂視線。
(2)嘗試不同尋常的角度
嘗試用不同角度拍攝事物,讓自己學慣用不同角度去觀察事物。例如將相機貼近地面,然後用水平角度拍攝貼近地面的主體拍攝物件,通常都會得到一個新鮮的畫面。也可以嘗試向上拍攝事物,保留更多的天空與留白,令畫面製造更多空間感,同時也不會感到局促。
(3)留意物體的大小關系
使用廣角鏡頭,會有「近大遠小」的效果,即是會誇大鏡頭附近的物件,而使遠處的物體變小。當拍攝的時候可以留意身邊的事物,可以藉此作為前景襯托你所拍攝的主體,有時候亦可以得一些有趣的效果,如物件大小和正常時相反等等。
(4)利用廣角改變線條
拍攝時發現附近有些線條,如馬路等可以藉助廣角鏡頭來加強照片透視感。例如拍攝建築物時,可以藉助它的線條,從下而上拍攝,因為廣角鏡有鏡頭扭曲的特性,因此在邊緣的事物會被拉長和放大,可以使事物顯得巨大之外亦讓照片顯得有張力。
長焦定焦――AF-S NIKKOR 300mm f/4E PF ED VR
經過以上小小技巧和心得,大家對於廣角鏡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其實還有一類鏡新手有機會忽略,就是長焦鏡頭了。很多時候,新手會覺得長焦鏡頭並沒有很大用途,所以都忽略了。其實長焦鏡頭時常能夠幫助你拍攝到特殊情況的照片,例如運動攝影和野外攝影等等。當被攝的目標在較遠的距離時,長焦鏡頭便會發揮它強大的功用。以下會簡單介紹三個長焦鏡頭所用到的情況:
(1)野外攝影
野外攝影師通常都會攜帶長焦鏡頭,夜以繼日等待野生動物的出現,以捕捉它們的一舉一動,而通常都要攜帶不同焦段的長焦鏡頭以備不時之需。因為野生動物的距離通常都比較遠,而且難以接近,所以需要有一定焦距才能捕捉動物的清晰一面。要留意的是,需要確定有一定的快門速度,以防止出現入光量不足和手震的效果,所以大光圈鏡頭是剛性需求。
(2)野外攝影
大多數比賽日子在運動場上都會利用不同超長焦距的定焦鏡頭,以方便拍下運動員的英姿。然而,因為有一定的競技范圍所以攝影師都需要用遠攝鏡拍攝,而因為變焦鏡頭往往無法進行快速對焦和精準銳利地對焦到目,所以攝影師都偏向選擇使用定焦鏡頭。要留意的是,因為會影響運動員表現,大部分比賽都禁止使用閃光燈。如果有需要,只能提升感光度以補充不能用閃光燈的不足。
(3)人像攝影
大多數攝影師都使用中焦鏡頭拍攝人像,而亦有少數例子,使用長焦鏡頭去拍攝人像。因為有時候背景的物體比較遠,利用長焦鏡頭的壓縮感可以將背景和目標顯得近接近。另外,長焦鏡頭的變形比其他鏡頭小,使照片不會因鏡頭的變形而失真。再者,長焦鏡頭可以減少被攝者的尷尬感,使被攝者的表情更為自然。要留意的是,因為長焦鏡頭通常體積龐大和重,拍攝時容易出現震動,所以攝影師都會設置三腳架以增加穩定性。
❼ 單反相機鏡頭怎麼挑選
選購鏡頭,絕對是所有單反用戶必須面對的難題,對新手來說,一時間更是難以抉擇,那麼單反相機鏡頭怎麼挑選?在購買鏡頭之前,不妨先搞清楚幾個鏡頭的概念,這里給大家介紹下。
1.質素先決——定焦一定好過變焦?
如果你問過朋友意見的話,相信幾乎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定焦鏡頭比變焦鏡頭的畫質好。這個說法很大程度上是對的,但也不是絕對。就變焦鏡頭本身來說也分好幾種,如果將套機的變焦鏡頭和定焦鏡頭去比,這就未免有欠公平。
從鏡片數量衡量
定焦鏡頭被公認質素好,也許就證明了簡單即美的道理。以尼康AF-S NIKKOR 50mm f/1.4G為例,鏡片數量僅8片;如果是一支有一定質素的變焦鏡頭,如尼康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就需要15片鏡片。由於可以變焦,鏡片增加也是無可厚非的。不過越多鏡片也越容易帶來一些問題,比如色差——由於內部的折射次數增加,光波散射偏離光軸的機會越高,令高反差時出現紫邊的情況越容易出現。此外,銳度也會因為經過多重鏡片而不斷打折扣。所以要追求畫質,定焦鏡頭是首選。
從鏡片質素衡量
不過鏡片太多會影響畫質,也不是絕對正確的說法。例如尼康AF-S VR Micro-Nikkor 105mm f/2.8G IF-ED 就有15片鏡片,和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一樣,然而它的銳度也是公認的頂級。所以鏡片質素,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條件。高級變焦鏡頭會使用高質素鏡片如螢石、超低色散鏡片及納米鍍膜等方法去改善透光及折射表現,就算鏡片數量多,也可以保持畫質。
收縮光圈後的表現
光圈大小也會影響鏡頭表現。通常收小光圈,銳度都會有所提升,眩光問題也能夠減少。一般收小兩級光圈,已達到最佳的線數,憑肉眼未必分得出是來自定焦還是變焦鏡頭。其實一般標准變焦鏡頭也不是很差,不過由於成本考慮,鏡片質素及修正功夫不能與高級鏡頭相比,要盡量收縮光圈才能達到較佳畫質,所以常被資深用戶看扁。
所以說若為畫質選擇定焦還是變焦,不如說是選擇高級變焦還是一般變焦鏡頭更值得討論,畢竟定焦鏡頭本身已經提供了一定質素保證。
2.光圈先決─定焦對比變焦的絕對優勢
先考考你,你能找到一支光圈大過f/2的變焦鏡頭嗎?筆者可以肯定,現在還沒見過(不算CCTV或卡片機的鏡頭)。暫時只見奧林巴斯推出過兩支f/2光圈的變焦鏡頭。雖然不能肯定未來技術是否會發展到能製作出這種大光圈鏡頭,但變焦鏡頭無法做更大的光圈,主要是體積及重量的限制。
大一級光圈重量差一倍
簡單點說,由f/2.8加一級光圈至f/2,光圈直徑需要增加約1.44倍,所以鏡頭體積會大大增加。大家不妨看看小白IS II和小小白IS的重量,就會發現前者f/2.8和後者f/4,重量幾乎相差一倍。那麼一支夢幻級的f/2光圈變焦鏡頭,可能就有3kg重。70-200mm焦段本身就是一支既要求質素又要有機動性的鏡頭,為追求大光而圈拿著總重4kg的機身加鏡頭,相信沒有多少用戶能接受,除非廠商可以找到更輕的材料。
定焦鏡光圈大相對重量較低
再說定焦鏡頭,由於定焦鏡的鏡片組相對較少且結構簡單,所以對體積和重量的顧慮相對較少,較大光圈的鏡頭重量也不會太誇張。例如佳能EF 50mm f/1.2 L USM 為580g,EF 50mm f/1.4 USM 為290g和 EF 50mm f/1.8 II 為130g,比不少高級變焦鏡輕一大截,而光圈相對來說大了兩倍還多,在製造淺景深時也更有優勢,在弱光環境下也更為有利。
所以定焦鏡頭在靈活性上雖不及變焦鏡頭方便,但光圈優勢實在無可取代。所以在增加鏡頭器材時,總有充分理由選購一直定焦鏡頭。
3.靈活先決——天涯鏡只是初級玩意兒?
所謂天涯鏡,是泛指變焦倍數10倍或以上的變焦鏡頭。天涯鏡比一般變焦鏡提供更大的焦段范圍,覆蓋廣角至長焦段,一般都以18mm開始,最長焦段在200-270mm之間。看到這種焦段,大概都會想到這是旅行用的最佳配備,即可用廣角拍風景,也用長焦拍飛鳥。
天涯鏡與恆定光圈的變焦鏡頭相比,重量輕是絕對優勢,幾乎可以相差一倍。加上焦段變化靈活,仍然值得考慮
無可避免的浮動光圈
為兼顧體積,天涯鏡難以做到恆定光圈。以尼康AF-S NIKKOR 28-300mm f/3.5-5.6G ED VR為例,光圈為f/3.5- 5.6。為何不能做到300mm都是f/3.5,因為鏡身的`直徑限制了它的光圈大小。做一個簡單算術,將焦段除光圈值就能得到光圈直徑。如 300/5.6,光圈直徑為53.6mm,以鏡身直徑83mm當然容得下。但如果是300/3.5,那光圈直徑就起碼要有85.7mm,超出鏡身直徑。所以為了縮減體積,只好在光圈上作出妥協。從這點可知,為何恆定變焦鏡體積大且較重,價錢更是差天共地。
適合戶外多變環境
天涯鏡由於長焦段時光圈偏小,在弱光環境拍攝會比較困難。至於成像質素,由於鏡片較多及經過多重摺射,成像銳度及色散表現,基本上都比定焦和低倍變焦鏡頭遜色。不過廠商為顧及到畫質,天涯鏡的鏡組內都會有較多高質素鏡片,如尼康的兩支天涯鏡均有兩片ED超低色散鏡片,而適馬則有4片SLD鏡片,畫質表現仍然能保持一定水平。
4.可持續發展——APS-C還是全畫幅鏡頭?
APS-C是單反較普及的型號,但鏡頭不能和全畫幅相機共享,所以如果日後打算升級,在購買鏡頭時要想清楚,應該買 APS-C還是全畫幅鏡頭。遇到這個問題,就要認清楚相機系統的設計。
在流行型號當中,佳能是唯一將APS-C鏡頭和全畫幅鏡頭介面分開設計的。佳能的APS-C相機可以兼容兩種鏡頭,即EF-S 和EF鏡。但全畫幅不能用EF-S鏡頭。至於其他品牌如尼康、賓得及索尼等,本身的介面沒有這種區別,所以無論APS-C還是全畫幅,都可以裝上去。
要注意的是,不少APS-C鏡頭的成像圈本來就不能覆蓋全畫幅,裝上後會出現四邊暗角的問題。如果是尼康的FX相機,會有保留全畫面或裁放至DX格式的選項;至於索尼,全片幅的相機會自動切換裁放率,連想保留暗角的選擇都沒有。必須留意,經裁放後的相片,像素一定會下降。
對於APS-C相機來說,廣角鏡頭的選擇比較麻煩,為達到所需焦段,仍難免要買APS-C鏡頭
那麼是否無論如何都應該買全畫幅鏡頭呢?相信焦段和價錢是比較大的考慮因素。最簡單的說,就是廣角端的問題,以尼康系統為例,圖麗AT-X 116 PRO DX AF 11-16mm f/2.8是少數可以讓APS-C相機達到16–24mm焦段的鏡頭。如果為日後全畫幅相機鋪路而直接購買尼康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那就只能得到21-36mm焦段,並非心目中的視角。所 APS-C面對裁放率問題,廣角端無可避免最好買APS-C格式的鏡頭。倒過來,長焦鏡就相對較少顧慮,裁放率反見優勢,所以買全畫幅鏡頭也無所謂。至於有部份APS-C鏡頭可以覆蓋全畫幅成像圈,那是特殊例子,最好搜集足夠資料才入手,免得後悔。
❽ 如何選擇單反相機鏡頭
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有多個角度,多重回答。一般的來說,對新手而言,套頭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廠家在給某系列相機搭配套頭的時候,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都會從有利於新手學習攝影的角度去搭配鏡頭的。譬如佳能5d系列的24-105這個套頭,焦段的跨度比較大,從廣角到中焦到長焦都有涉及,這樣就便於新手運用該鏡頭去體會不同焦段拍攝的感受,從而提高新手對攝影知識方面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再確定自己以後應該選擇的鏡頭。
❾ 單反拍視頻什麼鏡頭合適
單反拍視頻用小光圈合適。光圈鏡頭中間有一個可以控制通光量的小孔。如果將這個孔開大,曝光時間一定。
那麼將會有更多的光到達底片(感光器)上。相反,如果將孔開小,那麼會減少到達底片上的光的量。
光圈的作用:
能調節進入鏡頭裡面的光線的多少,舉例來說:家養的小貓,白天的瞳孔總是縮成一條線,到了晚上,就自動地打開成為一個圓孔。所以,同樣道理,在拍照時,光線強烈,就要縮小光圈,光線暗淡,就要開大光圈。也就是說F值越小的相機(其他參數不變),越有利於夜景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