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攝影中的色溫是什麼色溫是怎麼看的
色溫=是可見光在攝影、錄像、出版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的特徵。光源的色溫是通過對比它的色彩和理論的熱黑體輻射體來確定的。熱黑體輻射體與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時的開爾文溫度就是那個光源的色溫,它直接和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相聯系。
色溫以"開爾文"為單位,通常用k表示。攝影中所說的色溫與我們日常說的溫度或者攝氏度沒有關系,它是對照片色調冷暖的一種描述。在相機中,我們可以用白平衡來調節照片的色溫,一般相機提供了6種或者更多的白平衡預設,讓照片展示出各種不同的色調。
由於光源的不同,照片的色溫會有冷暖之分。一般自然光的色溫會在4500K左右,數值越高照片會越冷,數值越低照片越暖。
色溫的作用是分析光線中不同顏色成分的含量多少,其單位為「K」,常見的色溫范圍有1000~17000K,比如:燭光的色溫約為2000K,家裡使用的鎢絲燈約為2800~3200K。
美麗的日出日落的色溫約為3400K,中午的太陽光約為5400K,陰天則約為6200K,藍天約為15000K。色溫越低,光線的紅色成分則越多,感覺更溫暖;反之,色溫越高,光線的藍色成分越多,感覺更寒冷。
(1)如何看懂相機的色溫擴展閱讀:
色溫的原理:
開爾文認為,假定某一純黑物體,能夠將落在其上的所有熱量吸收,而沒有損失,同時又能夠,將熱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的話,它產生輻射最大強度的波長隨溫度變化而變化。
例如,當黑體受到的熱力相當於500—550℃時,就會變成暗紅色(某紅色波長的輻射強度最大),達到1050一1150℃時,就變成黃色……因而,光源的顏色成分是與該黑體所受的溫度相對應的。
色溫通常用開爾文溫度(K)來表示,而不是用攝氏溫度單位。打鐵過程中,黑色的鐵在爐溫中逐漸變成紅色,這便是黑體理論的最好例子。通常我們所用燈泡內的鎢絲就相當於這個黑體。色溫計演算法就是根據以上原理,用K來對應表示物體在特定溫度輻射時最大波長的顏色。
根據這一原理,任何光線的色溫是相當於上述黑體散發出同樣顏色時所受到的「溫度」。顏色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顏色印象的產生,是由於時斷時續的光譜在眼睛上的反應,所以色溫只是用來表示顏色的視覺印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色溫
Ⅱ 相機里的色溫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可就復雜了!所謂色溫,簡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開爾文溫度(K)來表示色彩。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認為,假定某一黑體物質,能夠將落在其上的所有熱量吸收,而沒有損失,同時又能夠將熱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的話,它便會因受到熱力的高低而變成不同的顏色。例如,當黑體受到的熱力相當於500—550攝氏度時,就會變成暗紅色,達到1050-1150攝氏度時,就變成黃色,溫度繼續升高會呈現藍色。光源的顏色成分是與該黑體所受的熱力溫度是相對應的,任何光線的色溫是相當於上述黑體散發出同樣顏色時所受到的「溫度」,這個溫度就用來表示某種色光的特性以區別其它,這就是色溫。打鐵過程中,黑色的鐵在爐溫中逐漸變成紅色,這便是黑體理論的最好例子。色溫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們對它並不陌生。鎢絲燈所發出的光由於色溫較低表現為黃色調,不同的路燈也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天然氣的火焰是藍色的,原因是色溫較高。萬里無雲的藍天的色溫約為10000 K,陰天約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溫約為6000 K,日出或日落時的色溫約為2000 K,燭光的色溫約為1000 K。這時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色溫越高,光色越偏藍;色溫越低則偏紅。某一種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溫高時,說明該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藍,反之則偏紅;同樣,當一種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藍時說明該色光的色溫偏高,反之偏低。搞清楚了色溫,後面的就比較好解釋了。相機里的色溫調節叫白平衡,由於各種光線下的色溫不同,在相機鏡頭前面一張白紙並不是純白色的,它會偏不同的顏色(如黃昏時它稍微黃一點,陰天它又稍微藍一點),相機本身並不能區分,那麼此時我們就要告訴相機它是白色的,只要讓相機把白色的東西還原為白色,那麼其它顏色也就會自然還原成它本來的顏色。拍攝人像當然也要看當時的色溫情況,是室內燈光還是室外自然光?好在現在的相機都有白平衡調節功能,可以調成燈光、太陽光、陰天等各種色溫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色彩真實還原(但要與真實環境色彩完全一致那是不可能的),實在不行調成自動白平衡也行(如有偏色也可以用軟體後期處理)。
Ⅲ 數碼相機里的色溫是什麼意思`
色溫
colo(u)r temperature
表示光源光譜質量最通用的指標。色溫是按絕對黑體來定義的,光源的輻射在可見區和絕對黑體的輻射完全相同時,此時黑體的溫度就稱此光源的色溫。低色溫光源的特徵是能量分布中,紅輻射相對說要多些,通常稱為「暖光」;色溫提高後,能量分布中,藍輻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稱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溫為:標准燭光為1930K(開爾文溫度單位);鎢絲燈為2760-2900K;熒光燈為3000K;閃光燈為3800K;中午陽光為5400K;電子閃光燈為6000K;藍天為12000-18000K。
在討論彩色攝影用光問題時,攝影家經常提到「色溫」的概念。色溫究竟是指什麼? 我們知道,通常人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7種色光的光譜所組成。但其中有些光線偏藍,有些則偏紅,色溫就是專門用來量度和計算光線的顏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紀末由英國物理學家洛德·開爾文所創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溫計演算法,而其具體確定的標準是基於以一黑體輻射器所發出來的波長。
開爾文認為,假定某一純黑物體,能夠將落在其上的所有熱量吸收,而沒有損失,同時又能夠將熱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的話,它產生輻射最大強度的波長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例如,當黑體受到的熱力相當於500—550攝氏度時,就會變成暗紅色(某紅色波長的輻射強度最大),達到1050一1150攝氏度時,就變成黃色……因而,光源的顏色成分是與該黑體所受的溫度相對應的。色溫通常用開爾文溫度(K)來表示,而不是用攝氏溫度單位。打鐵過程中,黑色的鐵在爐溫中逐漸變成紅色,這便是黑體理論的最好例子。通常我們所用燈泡內的鎢絲就相當於這個黑體。色溫計演算法就是根據以上原理,用K來對應表示物體在特定溫度輻射時最大波長的顏色。
根據這一原理,任何光線的色溫是相當於上述黑體散發出同樣顏色時所受到的「溫度」。顏色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顏色印象的產生,是由於時斷時續的光譜在眼睛上的反應,所以色溫只是用來表示顏色的視覺印象。
色溫在攝影中的應用:
彩色膠片的設計,一般是根據能夠真實地記錄出某一特定色溫的光源照明來進行的,分為5500K日光型、3400K強燈光型和3200K鎢絲燈型多種。因而,攝影家必須懂得採用與光源色溫相同的彩色膠卷,才會得到准確的顏色再現。如果光源的色溫與膠卷的色溫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濾光鏡來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溫,使與膠卷的色溫相匹配,才會有準確的色彩再現。
通常,兩種類型的濾光鏡用於平衡色溫。一種是帶紅色的81系列濾光鏡,另一種是帶微藍色的82系列濾光鏡。前者在光線太藍時(也就是在色溫太高時)使用:而後者是用來對付紅光,以提高色溫的。82系列濾光鏡使用的機會不如81系列的多。事實上,很多攝影家的經驗是,盡量增加色溫,而不是降低色溫。用一枚淡黃濾光鏡拍攝最平常的日落現象,會產生極其壯觀的效果。
美國一位攝影家的經驗是,用微紅濾光鏡可在色溫高達8000K時降低色溫,而用藍濾光鏡可使日光型膠卷適用於低達4400K的色溫條件。平時,靠使用這些濾光鏡幾乎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時候進行拍攝,並取得自然的色調。但是,在例外的情況下,當色溫超出這一范圍之外時,就需要用色彩轉換濾光鏡,如琥珀色的85B濾光鏡,可使高達19000K的色溫適合於日光型膠卷。相反,使用燈光型膠卷配以82系列的濾光鏡,可使色溫下降到2800K。
倘若需要用日光型膠片在用鎢絲燈照明的條件下拍攝時,還可以用80濾光鏡。如果當時不用TTL曝光表測光的話,須增加2級光圈,以彌補光線的損失。而當用燈光型膠片在日光條件下拍攝時,就需用85B濾光鏡,需要增加2/3級光圈。
然而,目前市場上通用的濾光鏡代號十分混亂,不易識別,並不是所有的製造廠商都用標準的代號和設計。因此,在眾多的濾光鏡中,選出一個合適的濾光鏡是不容易的。為了把濾光鏡分類的混亂狀況系統化,使選擇濾光鏡的工作簡化,加拿大攝影家施瓦茨介紹了國際上流行的標定光源色溫的新方法。
光譜中長短波長光線比例為色溫。
如何選擇合適的色溫:
色溫是人眼對發光體或白色反光體的感覺,這是物理學.身理學與心理學的綜合復雜因素的一種感覺,也是因人而異的。色溫在電視(發光體)或攝影(反光體)上是可以用人為的方式來改變的,例如在攝影上我們用3200K的白熾熱燈(3200K),但我們在鏡頭上加上紅色濾光鏡濾通過一點紅光線使照片看起來色溫高一點;相同的道理,我們也可以在電視上減少一點紅色(但減太多多少也會影響到正常紅色的表現)讓畫面看起來色溫高一點。
在色溫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這跟我們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關,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溫是在11000K(8000K(黃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較喜歡高色溫(看起來比較真實),相反的,在緯度較高的地區(平均色溫約6000K)的人就比較喜歡低色溫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說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溫的電視去表現北極的風景,看起來就感覺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溫的電視去看亞熱帶的風情,您會感覺有點偏紅,
電視或者顯示屏的色溫是如何界定的呢?因為在中國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溫約在8000K~9500K之間,所以電視台在節目的製作都以觀眾的色溫為9300K去攝影的。但是歐美因為平時的色溫和我們有差異,以一年四季的平均色溫約6000K為製作的參考的,所以我們再看那些外來的片子時,就會發現5600K~6500K最適合觀看。當然這種差異使我們也會因此覺得猛的看到歐美的電腦或者電視的屏幕時感覺色溫偏紅,偏暖,有些不大適應。
就是色溫黑眼睛的人看9300K是白色的 但是藍眼睛的人看了就是偏藍 6500K藍眼睛的人看了是白色 咱們中國人看了就是偏黃
Ⅳ 攝影中的色溫,指什麼
色溫,衡量物體溫度的標准!單位K(開爾文)光譜質量最通用的指標。色溫是按絕對黑體來定義的!也是光能量的一種體現!
攝影上日光色溫謂5500K,向下調照片會發紅,向上調照片會發藍!如果你相機能手動調白平衡的話,用一張白紙在日光下,先在5500拍一張,在用2000和9000分別試試,就能明顯感覺出來了!
攝影色溫的應用,日常攝影中,常會出現些自然界的光影響,結果拍出來的照片與平時人眼所看到的景色不符!這是就要用到色溫的調整了,它能使你拍出來的照片最大限度的還原成你當時所看到的景象!
比如在攝影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拍雪景,有時人們拍出來的雪景會片藍,這就是色溫導致的!
P.S有時候人為的改變色溫可能會帶來特別的視覺沖擊!
Ⅳ 色溫-了解相機的白平衡
有時我們會遇到顏色不對的相片,例如偏黃、偏藍的情況,這是因為相機偵測色溫時所產生的問題。所謂色溫(Color Temperature),從字面解就是顏色的“溫度”,所以有冷暖之分,從直覺觀察,暖色調偏紅黃,冷色調偏青藍,單位就以Kelvin (K) 表示。如果你打開相機的設定選項,在白平衡 (WB) 就有調校色溫的選項。然後你可能會問題,為何色溫會放在一個叫“白平衡”的地方,為何不幹脆叫做色溫呢?這是因為有一個色彩概念在背後。
何謂暖?何謂冷?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光線,一般有太陽光、燈膽光、光管光、蠟燭光等在攝影領域常見的色溫值,通常介乎 2000K – 10000K 之間,以 5000 – 5600K 為中性的色溫點,如正午時段的陽光。偏暖為低色溫,見紅光較多,如燭光及燈膽光,大約在 2000 – 3000K 左右;而偏冷色為高色溫見藍光較多,大約是7000K或以上,如陰天密雲下的光線。不同光源所產生不同的色溫,會影響到被照對象的色彩表現。
煙花的情況較特殊,因為其光源不斷變化,但色溫偏暖,而且更要考慮
背景大廈的色調環原,所以建議設定時用 3000 -5000k 之間的色溫值。
白平衡─尋找相片的白色
人眼在辨色方面有頗高的靈敏度,可在大部份情況下辨別到白色的對象。但相機的感光組件則不如人眼,如果偏離了中性色溫太遠,在感測上無法修正,會令相片出現偏色問題。最常見是燈膽光下,遠低於正常色溫時,色調會偏黃,特別是人的膚色會特別難看,所以要將過暖的顏色“調冷”去中和,令相中對象的發色表現像日光照射下一樣正常。而調校的基本原則,就是讓原本白色的東西,在不同色溫下仍看到白色,以之為“白平衡”。那為何沒有“黑平衡”?因為黑色在任何色溫下的'表現也是一樣,所以以黑色作為基準是無法達到色溫修正的作用。
在菲林年代,菲林的預設色溫通常為日光使用,約5500- 5600K,如果遇到偏離的色溫,就要加有色濾鏡去修正顏色,即遇到暖色時用冷色濾鏡,反之冷色時用暖色濾鏡。不過在數碼年代,感光組件具有色溫修正的功能,可以因應場合去調節色溫范圍。
這是自動白平衡(AWB)下在室內暖色光管下出現的效果(左),如果AWB無法還原被攝者的
顏色,而相機又支持RAW,可以在後期更改RAW內的色溫值去修正(右)。
一般數碼相機都已有自動、日光、密雲、鎢 絲燈、光管、閃光燈及手動模式。不過每部機的表現都有差異,如果相機受到設計局限,如自動白平衡的偵測范圍大約在4000-7000K左右,遇偏離中性色溫更誇張的環境時,就會顯得無能為力,必要時就需要用預設色溫收窄范圍,或用手動白平衡。
以下是松下相機手動輸入色溫(K)的畫面,可以看到左手邊色溫表由下至上有蠟燭、燈膽、日光、陰天、陰影等選項,數值介乎2500 – 10000K。室內光為日光型光管,當數值為5400K 時,與日光管的色溫相近,所以可以看到背景都是白色。
看到這個輸入色溫後,也許大家是否開始理解到,相機對不同色溫的表現,是一個相對性的調校,如果現場的色溫比相機設定的色溫較高或低,色彩就相對顯得冷或暖。當色溫和相機設定的色溫相符合時,就能使顏色變得正常。
色溫相關工具一覽
選擇 (1):白紙或18%灰卡
如果想得到較准確的色溫,可以使用手動模式輸入(Preset WB)。過程並不復雜,只要依照相機的程序在光源下對著白紙或18%灰卡拍照,得出來的色溫就能貼近光源的數值。不過要留意的是,如果你使用隨身帶備的 A4紙,由於紙的顏色不一定是純白,多數略為偏藍,得出來的色溫可能會有偏差,所以建議使用中色調灰卡避免色調偏移。灰卡特別適合用於商品攝影,可保持色調統一。一般高質素的灰卡售價大約200港幣左右,使用後要妥善保存免受潮或光照,因為有機會變色。如要求色溫准確度很高的話,建議一年更換一次。
其中一款18%灰卡
選擇(2):Spyder Cube及Spyder Checkr
坊間的工具其實也不乏選擇,例如SpyderCube,設有三個顏色分別為白、18%灰及黑色,分別可測量到高光、中色調及暗影在不同光源下的色彩表現。使用時將Spyder Cube置於場景中,並用RAW拍攝,用自動白平衡也沒問題,事後只要在RAW調色溫時挑選白色部份,就可以在該色溫下還原正確的顏色。之後只要將RAW 的色溫數值輸入至其他相同光源的圖片,那就可以確保每張圖片的一致性,方便後期時不用每張圖片都要調校一次,非常方便。
Datacolor Spyder Cube
而另一個有相若功能的工具是Spyder Checkr,用法大同小異,主要分別是Spyder Checkr可以進一步對照其他顏色,對相機的顏色偏向有更精準的調校,調好後可以輸出一個紀錄文件 (Template 或 Profile),日後使用只要輸入至RAW圖片即可。
Datacolor Spyder Checkr
選擇(3):expodisc
另一個方法,就是事前測色溫,最易用莫過於expodisc。這個產品只在設定手白平衡時放在鏡頭前端,expodisc的 錂 鏡會將光源散射,變成灰卡一樣的效果。Expodisc的最大好處是調校後,現場拍攝就可實時看到效果,而且可以應付較復雜的光源,特別是室內光。調好白平衡後,可省去大量後期要再估計調整的問題,省了不少時間。與Spyder Cube 比較,expodisc是講求實時修正的效率,減少後期,而Spyder Cube是講求一致性。
expodisc
小秘方 (1):閃光燈如何調白平衡
相機通常都會有一個預設閃光燈的白平衡,不過這只適用於機內閃燈作為全部光源的情況。然而在一般使用閃燈拍攝的情況下,主體很多時都會同時受閃燈及現場環境光影響,變成了混合源的復雜情況。相機的快門愈慢,感亮度設定愈高,現場光所佔的比例便愈重。所以與其使用固定的閃光燈色溫,不如用自動白平衡,同時使用RAW做雙重保險。
小秘方(2):錯了的色溫有用嗎?
當你知道掌握正確色溫的時候,也是時候去玩弄一下色溫了。有時不是一定每張圖都要見到白色才叫正確。例如人人都喜歡燭光表現的暖色調,糾正後反而索然無味,所以明白自己想要的效果,就自然知道該甚麼時候去轉色溫。例如想在晴天拍出一種像黃昏的效果,又或想拍出日系的青白色冷調,你再重溫上面輸入色溫的方法,就知道如何用色溫製造效果了。
Ⅵ 如何理解攝影時的色溫
色溫,是指的不同溫度的發光體發出的光線的色感,一般溫度越高,發光波長越短,感官越偏藍色偏冷色。人眼是不具有色溫校正的,所以實際是什麼顏色的物體,看起來就是什麼顏色。比如燭光中的白紙,人眼看起來就是橘黃色。照相機具有色溫校正功能,主要作用是保證不同色溫光下下的物體呈現正常日光下的顏色,比如,在蠟燭光中的白色物體人眼看起來會是橘黃色,若在相機內設置色溫為燭光,拍出來就會是接近日光下的正常白色。但若要故意保留溫暖的色調,就把色溫設置為日光,這樣拍下的照片就是暖暖的燭光氛圍。
Ⅶ 攝影中色溫是怎麼回事
色溫
colo(u)r temperature
表示光源光譜質量最通用的指標。色溫是按絕對黑體來定義的,光源的輻射在可見區和絕對黑體的輻射完全相同時,此時黑體的溫度就稱此光源的色溫。低色溫光源的特徵是能量分布中,紅輻射相對說要多些,通常稱為「暖光」;色溫提高後,能量分布中,藍輻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稱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溫為:標准燭光為1930K(開爾文溫度單位);鎢絲燈為2760-2900K;熒光燈為3000K;閃光燈為3800K;中午陽光為5400K;電子閃光燈為6000K;藍天為12000-18000K。
在討論彩色攝影用光問題時,攝影家經常提到「色溫」的概念。色溫究竟是指什麼? 我們知道,通常人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7種色光的光譜所組成。但其中有些光線偏藍,有些則偏紅,色溫就是專門用來量度和計算光線的顏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紀末由英國物理學家洛德·開爾文所創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溫計演算法,而其具體確定的標準是基於以一黑體輻射器所發出來的波長。
開爾文認為,假定某一純黑物體,能夠將落在其上的所有熱量吸收,而沒有損失,同時又能夠將熱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的話,它產生輻射最大強度的波長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例如,當黑體受到的熱力相當於500—550攝氏度時,就會變成暗紅色(某紅色波長的輻射強度最大),達到1050一1150攝氏度時,就變成黃色……因而,光源的顏色成分是與該黑體所受的溫度相對應的。色溫通常用開爾文溫度(K)來表示,而不是用攝氏溫度單位。打鐵過程中,黑色的鐵在爐溫中逐漸變成紅色,這便是黑體理論的最好例子。通常我們所用燈泡內的鎢絲就相當於這個黑體。色溫計演算法就是根據以上原理,用K來對應表示物體在特定溫度輻射時最大波長的顏色。
根據這一原理,任何光線的色溫是相當於上述黑體散發出同樣顏色時所受到的「溫度」。顏色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顏色印象的產生,是由於時斷時續的光譜在眼睛上的反應,所以色溫只是用來表示顏色的視覺印象。
Ⅷ 攝影色溫是什麼意思
攝影色溫是對照片色調冷暖的一種描述。在相機中,我們可以用白平衡來調節照片的色溫,一般相機提供了6種或者更多的白平衡預設,讓照片展示出各種不同的色調。由於光源的不同,照片的色溫會有冷暖之分。一般自然光的色溫會在4500K左右,數值越高照片會越冷,數值越低照片越暖。色溫的作用是分析光線中不同顏色成分的含量多少,其單位為「K」,常見的色溫范圍有1000~17000K,比如:燭光的色溫約為2000K,家裡使用的鎢絲燈約為2800~3200K。美麗的日出日落的色溫約為3400K,中午的太陽光約為5400K,陰天則約為6200K,藍天約為15000K。色溫越低,光線的紅色成分則越多,感覺更溫暖;反之,色溫越高,光線的藍色成分越多,感覺更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