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物攝影對相機有什麼要求為什麼
文物攝影對相機沒有特殊要求,鏡頭也沒有要求,2.8定焦搞定。
B. 這是一款什麼相機 怎樣使用 古董收藏市場價值
這是一部電影機,可能使用8MM膠片,也有可能使用16MM膠片,是手搖式的,有四個不同焦距的鏡頭,使用方法基本是這樣的,打開膠片盒,把電影卷裝入,以手搖的方式過片拍攝,問題是現在8MM和16MM膠片都已經沒有廠商在生產,即便生產,假設你也能買到,你也找不到地方沖印,因為電影膠片的沖洗方式和普通膠片不同,(電影膠片應該有一層特殊的塗面,碳黑層)快印店都不提供沖印電影膠片的沖印服務。像這樣的機器現在只能用作收藏。
C. 文物拍照用什麼相機
要求高的話,
全畫幅
單反+大光圈
定焦
或變焦頭,因為有時候環境條件不好但不能使用閃光燈時,必須高ISO和大光圈。
D. 在博物館拍攝文物用哪種鏡頭好
一般博物館拍攝,要求照片高度真實還原色彩和細節,對相機和鏡頭要求較高。不管是尼康佳能瑪米亞哈蘇,建議選擇本系列的經典鏡頭。根據文物的大小選擇鏡頭。如果文物很小,使用微距等等。攝影行業比較推崇蔡司鏡頭。試試。
E. 我的老相機有4個鏡頭,都是做什麼用的
呃。。。以上回答,讓人十分無語。
首先,這不是相機,而是電影機。而且是非常出名的一款35mm電影機——Bell & Howell 2709。這台電影機1911年面世,在1915-1930年之間美國境內幾乎所有著名電影都是用這台電影機拍攝的,直至1950年代仍有商業電影使用這台電影機拍攝。如卓別林一生拍攝的80多部喜劇影片,大部分都是使用該機拍攝的。
目前不含鏡頭的機身(鏡頭和機身本身是一體的,但有人把鏡頭拆下來賣)售價在3-5萬美元之間,全套應該在8萬美元以上。
四個鏡頭都是英國庫克(Cooke)生產,而不是什麼萊卡。你可以搜一下庫克鏡頭的價格,16mm像場鏡頭的價格都可以輕松上萬。
焦距的區別就是視角不同,說白了就是在同一位置拍人,人的大小不同。
補充:
我看到了你找到的資料的原文:Charles M. Minor (Chicago) made an attempt the Triplet for 1916 more brightly to make by inserting a positivlinse into the first lens gap. This objective of Gundlach as f/1.9 Ultrastigmat (40, 50, 75mm) proced for Film cameras (moving pictures) and distinguished only a narrow picture angle.網上找到的中文翻譯好像只有一個版本,都把「distinguished only a narrow picture angle」錯誤的翻譯成了「這幾個電影鏡頭可以表現出一種很狹長的視角」,而這句話的正確翻譯應該是「只能用於表現一個較小的視角」。
這個視角究竟有多小呢?考慮到35mm膠片電影的畫幅:35mm電影和35mm攝影都使用35mm寬的膠片;電影膠片是縱走,寬高比4:3;攝影膠片是橫走,寬高比3:2;攝影膠片的去齒寬度為24mm,電影膠片比這個還窄一些。簡單計算一下可以得到攝影膠片畫幅略小於24mm*18mm,對角線長度略小於30,與35mm膠片攝影的等效焦距比約為1.44。
也就是說,文中所提到的這三個鏡頭的視角分別相當於35mm膠片攝影中使用的58mm、72mm和108mm,基本屬於中焦到中長焦段了,肯定是一點廣角效果也體現不出來的。
關於製造年代,很多資料表明第一台B&H 2709確實是在1911年售出的,並且當時已經擁有4鏡頭的切換鏡組,甚至連照片都有(http://www.cinematographers.nl/CAMERAS1.htm)。但是Ultrastigmat f/1.9 50mm這個頭是否是在之後生產的2709機身上才有的,替換了之前的某個頭?這我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考慮到你查到的資料只表明1916年Minor設計並生產了Gundlach Ultrastigmat f/1.9的三個成品頭,這並不能否定在這之前就已經有使用這種鏡頭的機身。而且幾乎所有新的鏡頭結構都是先在固定鏡頭的機身上實現,若干年後才有成品頭生產。如著名的Hologon結構,使用Hologon結構鏡頭的機身和成品頭的生產年代相差10餘年。
P.S. 普及一下常識,所有鏡頭的像場都是圓形的,與膠片裁切比例無關。另外,目前為止,歷史上所有電影的畫幅長寬比只有兩種——4:3和2.35:1。16:9是寬幅電視的長寬比。
F. 適馬紅頭70-300mm/F4-5.6帶微距 我的相機是佳能古董300D適合嗎
非防抖版的適馬70-300,種類繁多,至少不下八種。佳能口好不像尼康口都帶機械馬達,在300D可以自動對焦。這兩款紅圈是四代的帶APO技術的那種,增加了SLD鏡片減少色散。還有金圈是前幾代產品,不帶圈就是沒有APO的。實際拍攝區別不是很大,此頭拍人像還不錯,因為70端最大光圈F4,而且光圈全開畫質不錯,解析度奇高。
G. 拍攝古董 玉器書畫之類的 用什麼相機和什麼鏡頭 7000以下預算
尼康D90套機就可以,但是還需要配閃光燈才能專業的拍出來。
什麼相機用什麼鏡頭 比如尼康的能不能用佳能的鏡頭
各加的卡口,介面技術不一樣,但可以通過轉介面來使用但一些功能就沒法用了
H. 小型攝影棚 如何拍攝文物(瓷器、木雕、佛像之類的)怎麼擺放投影燈單反相機用什麼參數見圖!
一看就知道你是專業的非專業人士,建議去圖書館看看相關的書,然後去論壇多多請教專業人士,有機會自己認識周邊小區的行家。
你的光都給到了背景上了,當然背景不能純黑了,比如你晚上看看沒有燈的地方,是不是黑呼呼的,如果有一盞燈,你再看燈邊上的物體,是不是可以看見了,如果關上燈,是不是又黑乎乎的了,所以,想讓背景純黑,就不要讓背景有光線射入。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扣藍,或者扣綠的方式,區別拍攝對象的顏色背景,這樣後期用電腦處理,然後換成黑色背景。
投影燈怎麼擺放?需不需要頂部也加一盞燈?相機擺放角度怎麼選?單反相機用什麼模式和參數(AV,T,自動,微距)? 相機鏡頭用短焦的還是長焦的?
這些問題只有根據最終的效果,具體問題具體說,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清楚。
祝你成功。
I. 拍古玩用的相機需要多少的微距
拍錢幣類的5厘米,大一點的東西微距就可以遠一點了.
用支架是可以防抖的.
可是小的東西我覺得用支架不方便,一般就是多拍兩張.
J. 拍攝文物要選什麼單反
看你什麼要求了,是打燈光那種廣告畫冊的要求還是一般般就好?拍文物主要在燈光燈光投入一定要到位另外背景紙 附件拍攝時候光線比例等這些要處理打好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文物的藝術感。相機的話一般2千4百萬像素的全幅機身像尼康D610 750 760外加一個24-120鏡頭基本就夠了, 50-80端拍全貌 100-120端可以拍細節和一些小的掛件之類的,當然你用專業級別的機身質感會更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