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哪些企業會退出相機市場

哪些企業會退出相機市場

發布時間:2022-12-06 17:49:24

⑴ 市場上相機只有索尼佳能尼康等,國產品牌為什麼做不起來

全世界消費級相機也就這幾個品牌,百分之八十還都是日本企業。其實咱們之前努力過,民用消費類dc也有過幾個國產品牌,海爾,明基,萊彩,奧美嘉,愛國者等等,問題是核心技術都在那一兩個公司手裡,你能花錢買到的是人家上一代准備退二線快淘汰零配件產品,市場肯定是站不穩了,沒什麼特色只是便宜。而且最後這幾個品牌開始惡性競爭,比拼性價比,自己把自己就放在角落了,當然他們也沒有這個實力去做研發。一線品牌就是依靠核心技術取勝,所以這種惡性競爭最後導致了國產數碼相機全軍覆沒。

照相機技術是非常復雜的,它牽涉到光學、材料學、物理學、電子學和微型製造等諸多方面的技術能力。日本和德國一直在相機製造上領先世界,而在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時代,日本已經超過德國處在首屈一指的地位。僅僅以相機的快門為例,其設計非常復雜,需要與測光、調焦系統形成聯動,同時要進行慢到一秒以上、快到幾千分之一秒的簾幕開閉機械動作,且都是分級可調的,同時需要符滿足多種曝光方式、多重曝光條件,這是由非常復雜的自動程序控制的。日本正是有這種高超而又綜合的技術,才一直壟斷著相機的快門的市場。相機的所以動作系統和電子系統都需要微型製造技術, 這又是日本專長的。還有更重要的,就是這些技術基本都申請了專利保護。基於以上原因日本在相機市場上一直獨領風騷。隨著電子化的發展和拍攝需求的增高,日本的相機品牌也產生著巨大變化,尼康這一以往曾排名第一的品牌,現在在大幅下坡。膠片時代的賓得、歐林巴斯、柯尼卡、美能達、雅西卡等以前的品牌基本停產。最令人瞠目的是隨著膠片時代的結束,美國的柯達這一行業巨頭未能及時跟進,一度瀕臨倒閉,提前畫上了句號。而借電子圖像和色彩技術的優勢,以前在相機市場上名不見經傳的索尼,從無反相機尋找突破,一戰成名。而以錄像設備聞名的松下,也在這波潮流中實現了轉身。在單反相機時代一直與尼康抗衡的佳能,憑借在鏡頭上的突出優勢和機身不俗的表現,現在成了單反相機的無敵霸主。在無反相機技術上,佳能奮起直追,已經顯現出雄厚的實力。相機的市場從來就是擁有影像尖端技術、電子技術和精密製造能力才有話語權,才能贏得市場,因為相機的製造成本和售價不菲,而客戶的需求非常專業,只有製造專業才能滿足專業的需求,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日本的相機品牌橫掃市場的原因了。

核心的技術你有嗎?你有踏踏實實認真幹事的人嗎?你那裡的工作人員是平等的嗎?你能真正考慮企業一線員工的心聲嗎?你能不能真正的領悟沒有這些普通人,你什麼也不是啊!

先把圓珠筆心造出來再說。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如同中國造不出一個純國產單反,中國造不出一個純國產手機一樣。竟然有人針對這個發難。筆芯造出來不重要,過程才是該思考的,因為不值得驕傲

機械的可以仿製,電子的能有仿製一說嗎?呵呵

看了大家的回答,感覺從產品技術的角度都論證的非常專業,我就不再贅述了,我從行業競爭的角度說幾句。

總體來說,相機市場其實是在萎縮的,主要是原來最走量的卡片機市場基本被手機佔了。但相對專業的市場包括攝影與攝像市場則在增長,比如現在大家很少看到人用攝像機了,在家用和業余攝像領域,已基本被手機和相機佔領(各大品牌相機基本都有主打/兼顧攝像的機型)。

簡單總結就是低端相機沒人用了,相對高端的市場還在增長。

這也就決定了能進入相機市場競爭的廠家除非本來就有比較好的技術積累,否則進入非常困難(沒有低端市場讓你慢慢積累技術,直接進入高端市場投入巨大,風險和收益不匹配),不光是新進入者困難,傳統相機廠家在這種格局下都面臨洗牌。哈蘇被大疆收購,奧巴破產被收購,萊卡的日子也不好過,美能達被收購,理光已無蹤影……。所以,不光是中國的企業不做,全世界的企業都基本不碰了,這是行業競爭發展的必然。

當然,當一個市場有足夠的利潤,必然吸引企業進入,相機市場也是如此,做整機不行,在細分領域呢?比如鏡頭,這是專業相機必備的部件,在這個市場,除了各大廠家自有的,原來還有騰龍適馬,但現在已有數家國內廠家開始進入,而且在某些細分領域已經做的不錯,為了避免廣告之嫌,我就不說名字了。

我從市場競爭的角度補充這些,希望對大家討論這個問題有幫助。

術有專攻,有所為,有所不為。

消費級的數碼單反零件數量巨大,結構精密,製造難度很大。要全面超越,就要在機身、鏡頭、感光元件等重要領域突破。問題是,高端相機是個很小眾的市場,已經被日系企業全控,費勁巴拉去搞,就算克服重重困難生產出來技術水平相當的產品,賣不出去幾台,資本就不會進入,沒有資本,那就幹不成。好在,任何產品都有生命周期,隨著技術進步,新的替代方式出現,這一短板遲早會被補上。比如在攝影器材方面,大眾普及,也是相機企業盈利最大的卡片機,已經被手機淘汰了。佳能等日系廠商靠單反微單等型號的出貨量,很快將無以為繼。加上未來新技術的出現,新的攝影器材後來居上,必將使得中國不能製造單反的遺憾得以彌補。

國人不是不想造,而是確實造不出來,首先感測器咱們就造不出來,零件的生產工藝和整機的組裝工藝都不行,就連尼康相機的感測器都是由索尼製造的,而且現在國人的思想都是快速掙錢,快速致富,沒有幾個真正有工匠精神的人,年輕人們都想著當網紅,當明星,有時間都去搞直播,腦子都用在如何去拍一些庸俗,低俗的段子上了

因為這幾家公司不給我們組裝。

⑵ 為什麼單反相機那麼貴難道是日本企業壟斷

這個問題分兩步回答:
第一先說貴的問題,其實比起前幾年,現在的單反相機已經很便宜了,當年佳能的第一款萬元數碼單反是300D,已經是最便宜的數碼單反了。因此現在降到入門單反3千元左右,你還能說貴么。單反相機是一項技術附加值很高的商品,許多的專利、工藝、材料都要經過時間的稀釋才能慢慢降價。
第二,這和壟斷沒有關系,全世界生產數碼單反的企業很多,產品市場保有量最大的主要是日本和德國,但是每個企業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獨特定為,這種競爭是良性的,是有利於與整體行業技術與規模提升的,當然也是造不來假的。

⑶ 富士相機 是不是停產了 還是企業倒閉了啊

富士的相機市面上有的啊,只是不多,算是二線的品牌,我是杭州的,這邊看到過實體店有賣的。不過真不多。卡片機,主要是佳能,尼康 三星 索尼,

⑷ 單反相機未來會被淘汰么

單反可能會被無反取代,但未來的十年內不會被淘汰。而且單反就算被淘汰也絕對不會是因為手機而淘汰。手機的拍照功能再強大也強大不過單反,首先就是手機不可能做到單反的光學變焦,盡管很對廠商宣傳多少倍的變焦,但實際上也只能做到兩個焦段,兩焦段之間實際上卻是廣角鏡頭剪切而成,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損。二是虛化,雖說有人像模式這種演算法,但用上之後實際上等同於在Photoshop里把主體部分以外的進行鏡頭模糊處理,處理得好好能勉強看,但放大看會發現很多地方被誤處理,就比如這張圖,燈的邊框就被錯誤的模糊掉了。


暫時就說這么多,歡迎補充!
字一個個打的,有點累😂

⑸ 數碼相機日漸衰退,怎樣的產品替代了數碼相機

現如今,各行各業都在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產業調整和控制員工數量,許多企業因為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調整線上專賣店和線下專賣店的數量。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數碼相機日漸衰退,我始終覺得智能手機和高端平板電腦逐漸代替了數碼相機。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數碼相機的市場會急劇減小。與此同時,製造數碼相機的企業可以與各大手機品牌商進行緊密合作,並且為各大數據品牌商提供非常必要的相機技術支持,這也是一種數碼相機廠商改革的策略之一。

未來的數碼相機廠商可以與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廠商進行緊密合作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一家公司進行多方合作才可以逐步佔領已經失去的市場。國際製造數碼相機的廠家可以主動向手機製造廠商提供攝像頭等技術支持,並且通過與手機製造廠商的緊密合作,開辟另一條可以持續發展的道路。這種情況下,數碼相機廠商也不會因為逐漸縮小的數碼相機市場而破產。

總的來說,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代替了數碼相機。

⑹ 國產的相機例如海鷗,珠江,鳳凰……為什麼都銷聲匿跡了,這些品牌如今還存在么

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第一、國產膠片相機老牌企業在90年代後期數碼時代到來時,也曾生產過一些數碼相機,但由於體制老化,歷史負擔較重,與外企相比,面臨著技術轉變和企業轉型的雙重壓力,一時無法適應數碼影像設備市場的快速競爭和發展。而民企則缺乏影像設備製造的基礎。第二、中國的數碼相機設備廠家當時沒有進行較好的分工協作、整合優勢,而是各自為戰,各搞一套,一盤散沙,最終被各個擊破。第三、數碼相機是光、機、電三位一體的技術集合產品。而當時中國的電子技術和光電技術落後發達國家一大截,尤其體現在集成電路的設計和製造上。以圖像感測器為例,2000年當國外已發展到幾百萬像素階段時,中國剛生產幾十萬像素的感測器,此後一直受制。90年代後期開始,受數碼相機沖擊,一大批國產老牌膠片相機首先遭到市場淘汰,關停並轉。碩果僅存的一些企業,如長城(北照總廠)靠專銷德國柏卡數碼相機得以維持。珠江、海鷗、鳳凰、樂凱、西光、熊貓等品牌都曾投產數碼相機,經過十年苦苦競爭,終因關健技術落後,資金和實力不足,先後失敗。海鷗、鳳凰停產數碼相機;珠江、樂凱、西光、熊貓停產各種相機,轉產其它產品。此後,國產品牌數碼相機基本進入台企代工階段。
麻煩採納,謝謝!

⑺ 誰能介紹一下日本美能達公司

1928年11月 田島一雄(Kazuo Tashima)創立「日德寫真機商店」;在武庫川河畔設立工廠;

田島一雄

1929年03月 美能達第一台照相機「尼夫卡列德」上市銷售;

1937年09月 公司更名為「千代田光學精工株式會社」;

1937年11月 日本第一台雙鏡反光照相機「美能達夫列庫斯」上市銷售;

1955年08月 照相機出口美國;

1957年11月 照相機出口歐洲;

1958年09月 美能達第一台單鏡反光照相機「SR-2」上市銷售;

SR-2

1962年02月 做為航拍攝影器材,美能達Hi-Matic相機使用在美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友誼7號」;

同系列的HI-MATIC E

1962年07月 公司正式更名為「美能達照相機株式會社」;

1966年04月 採用TTL開放光圈測光方式的單鏡反光照相機「SR-T101」上市銷售;

1968年12月 美能達航空用測光表,應用在阿波羅8號宇宙飛船;

1973年05月 在馬來西亞設立照相機生產基地;

1976年09月 日本成立美能達照相機銷售公司;

1981年02月 正式引進美能達CI系統;

1981年02月 成功開發出世界第一台具有TTL測距功能的35毫米AF照相機「CLE」;

1981年10月 內置美能達曝光程序(MPS)的單反相機「X-700」上市銷售;

X-700

1985年02月 美能達舍棄沿用的MD卡口,具備成熟的自動對焦功能的單反相機「α-7000」上市銷售;

α-7000

1985年11月 美能達創始人田島一雄去世;

1988年02月 世界第一台內置雙焦點鏡頭、防水、防塵的輕便相機「DUAL35」上市銷售;

1988年05月 世界第一台內置智能卡的AF單反照相機「α-7700i」上市銷售;

1990年10月 世界第一台具備成熟的自動對焦功能的雙鏡反光照相機「8×22、10×25」上市銷售;

1992年07月 世界第一台採用1/12000秒快門的AF單鏡反光照相機「α-9xi」 上市銷售;

1994年07月 公司正式更名為「美能達株式會社」;

1994年09月 在中國設立2家合資公司-「上海美能達光學儀器有限公司」和「武漢美能達辦公機械有限公司」,分別生產銷售照相機和復印機;

1995年02月 採用新型設計的變焦輕便相機「Capios 25」上市銷售;

1995年06月 美能達第一台高速、高解析度、低價位的35毫米底片掃描儀「QuickScan 35」上市銷售;

1995年10月 相當於175萬像素的單鏡反光式數碼相機「RD-175」上市銷售;

1996年02月 成功開發出基於先進攝影系統(APS)規格的單鏡反光照相機、輕便相機等的「VECTIS」系列產品;

1996年02月 互聯網上開設「美能達公司主頁」;

1996年03月 內置28毫米G型鏡頭的經典輕便相機「TC-1」上市銷售;

TC-1,05年停產

1997年05月 配置可拆卸、可旋轉鏡頭的數碼相機「DiMAGE V」上市銷售;

1998年12月 具有世界頂級水平專業性能、功能的35毫米AF單鏡反光照相機「α-9」上市銷售;

1999年06月 輕便型APS變焦相機「VECTIS 2000」上市銷售;

1999年10月 具有270萬像素、可更換鏡頭的專業數碼相機「DiMAGE RD3000」上市銷售;

2000年09月 配置大型液晶導航顯示屏的35毫米AFAF單鏡反光照相機「α-7」上市銷售;

DYNAX 7,α7 的美洲版本

2001年06月 有效像素500萬、配備7倍光學變焦鏡頭的准專業數碼相機「DiMAGE 7」上市銷售;

DiMAGE 7

2003年08月 美能達推出DiMAGE 7系列的後繼機型:DiMAGE A1,成為世界第一台內置CCD防抖動技術的數碼相機,這項技術以後也應用到美能達的多款數碼相機中;

2003年08月 美能達宣布與柯尼卡合並,目標是「成為像柯達和富士一樣的數碼影像整體服務提供商」——不過,這句今天最終得到一個慘淡的句號;

2004年09月 柯尼卡美能達推出合並後的第一款數碼單反α7D,這台機器仍使用美能達α/Maxxum/Dynax卡口,採用了美能達的CCD防抖動技術,它也是美能達歷史上第一台成熟的數碼單反;

α7D

2005年07月 柯尼卡美能達推出其第二台α系列數碼單反α5D,主要面向入門級用戶;

α5D

2005年07月 柯尼卡美能達宣布與索尼合作開發基於α/Maxxum/Dynax卡口的數碼單反相機;

2006年01月 柯尼卡美能達宣布退出相機及圖片市場,相機相關資產將轉讓給索尼,近期內兩家公司仍保持合作開發數碼單反,但以後的機型將不會使用柯尼卡美能達商標。田島一雄死後20年,美能達相機從此畫上句號,結束一段不足80年光輝同時也是充滿坎坷的歷程。

⑻ 德國相機製造業巨輪沉沒前的悲歌

在我的書櫃里一直擺著幾台帶有 ZEISSIKONGVOIGTLANDER (蔡斯伊康福倫達)商標的135膠片相機。在這塊小小的銘牌上,ZEISSIKON 在上,VOIGTLANDER 在下,之間用一條橫線隔開,密密麻麻的20個大寫字母幾乎占據了標志的全部空間,既不醒目也缺乏美感(圖1), 就是這塊並不漂亮的小牌子記錄了上個世紀中期兩家德國相機製造商之間一段悲歡離合的歷史。它是企業為生存而頑強奮爭的一段艱難歷程,也是德國相機製造業巨輪沉沒故事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上個世紀前半葉,德國四家最大的相機製造商各霸一方,它們既有自己專攻的領域,也有互相重合激烈爭奪的市場。萊茲公司(Ernst leitz Wetzlar,以下簡稱萊茲)的經營方向是最為穩定的,除瞭望遠鏡和顯微鏡等光學儀器,它一直致力於135規格膠片小型旁軸相機的研發和製造,萊卡(Leica)相機幾乎成為135膠片機的標准規范。祿萊公司(Rollei-Werke Franke & Heidecke 以下簡稱祿萊)則全力打造中畫幅膠片雙鏡頭反光相機,祿萊福萊克斯(Rolleiflex)相機被世界各國的相機製造商爭相模仿。福倫達公司(Voigtlander & Sohn A.G.以下簡稱福倫達)的業務領域最廣,除了光學儀器還包括了膠片和化學材料,它一直全力開發各種規格的相機。蔡斯伊康公司(Zeiss Ikon A.G.以下簡稱蔡斯伊康)雖然在1926年才成立,但是它的五家創始公司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它的核心品牌是卡爾蔡斯(Carl Zeiss),除了用途廣泛的各類光學儀器以外主推各種鏡頭。在相機製造方面,福倫達和蔡斯伊康都能設計生產各種規格的相機,是多年的競爭對手。

戰後德國相機製造業全面復甦後雖然經歷了短暫的繁榮,但是由於原材料價格暴漲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很快就出現了大面積的虧損局面。福倫達也不例外,它的大股東 Scheering 公司決定甩掉這個虧損的包袱,重回主營化工產品的老路。1956年Scheering 公司做出了出售福倫達的決定並公布於眾。美國柯達(Kodak)公司和一些日本公司對此非常感興趣,因為福倫達畢竟是最老牌的攝影器材公司,它積累了豐富的相機和鏡頭製造經驗, 也聚集了一批優秀的設計人員和熟練技術工人, 福倫達的品牌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和良好信譽。 就在這幾家外國公司躍躍欲試准備收購這個著名品牌之際,它們並沒有注意到德國本土品牌蔡斯伊康其實早就做好了爭奪的准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蔡斯伊康從戰爭廢墟中重新站起來以後一直在尋找著兼並福倫達的時機,自1940年代末期買入福倫達20%的股份後,一直沒能夠實現全面收購的目標,現在當然絕對不會輕易放過這個好機會。1956年蔡斯伊康再次大手筆出擊,打敗國外對手, 買入福倫達89.7% 的股權,成為福倫達的絕對控股大股東。完成了徹底吞並這個競爭對手的計劃。福倫達從此成為蔡斯伊康的一個分支,兩個赫赫有名的德國相機品牌在市場上的殊死拼爭從此偃旗息鼓。

在以後的十年時間里,蔡斯伊康對福倫達給與了足夠的尊重和寬容,對原來的福倫達設計團隊和製造工人都作了最大程度的保留。福倫達產品的設計理念得到了認可,遺留下來的工廠生產線得以繼續生產。福倫達的設計、生產和銷售管理團隊都保持了相對獨立,他們能夠比較自由地確定自己的新產品開發方向。在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中期, 福倫達基本上還是按照原有的產品開發路線推出新的產品。著名的旁軸相機Vitomatic 系列(圖2)和單反相機 Bessamatic 系列(圖3)都是在這個時期開始推向市場的。

由於在1950年代以後135膠片相機已經開始在市場中佔有越來越大的份額,各家相機製造企業都已經將開發重點轉移到這個相對狹小的領域, 蔡斯伊康和福倫達各自保持原有開發方向的格局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出現了135膠片相機產品重復開發的現象。1960年,福倫達辛苦開發了數年之久的一款帶有CdS測光功能的新型135單反機 Bessaflex(圖4)在即將投產之際被廢止了,原因是防止它與帶有蔡斯伊康自有商標的Contaflex 和 Contarex 單反機型的競爭,兩個品牌之間的沖突第一次被擺到了桌面上。對Bessaflex 的廢止給福倫達設計團隊帶來了重大沖擊,因為這意味著福倫達品牌失去了獨立開發新產品的自主權。

進入1960年代後,蔡斯伊康的財務狀況不斷惡化,為了減少管理費用,1965年蔡斯伊康管理層終於決定將長期保持獨立的兩套管理班子合二為一,兩個獨立的的產品設計部門也合並了,終止了兩個品牌之間的沖突。在嘗試進行新的市場推銷時,我們前面提到的那個帶有兩個品牌名稱的商標出現了。這個標志的設計者一定覺得這兩個公司名稱太重要了,只有把它們完整地表現出來,才能表達銘牌背後所代表的真正實力。1967年,帶有 ZEISSIKONVOIGTLANDER 標志的 Icarex 35 S 型相機 (圖5)面市。

雖然在銘牌上加入了福倫達的名字,但是 Icarex 35 S 型相機實際上更多的是蔡斯伊康格調的單反相機,它和原來帶著蔡斯伊康獨家商標的 Icarex 幾乎沒有什麼區別。Icarex 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系列,它的型號包括:Icarex 、Icarex 35、Icarex35S、Icarex 35CS 等 ,可更換鏡頭又有BM和TM兩種不同介面,機身又分為可更換取景器和固定取景器兩種,取景器又分為俯視取景器和帶有CdS測光棱鏡取景器等不同(圖6-9)。Icarex 擁有完整的覆蓋各個焦段的配套鏡頭,後來在鏡頭中也加入了一些原來福倫達品牌的鏡頭名稱。

加入福倫達名稱的可能除了帶來市場上的好處以外只能是給福倫達品牌的開發人員帶來一點點心理安慰,因為 Icarex 從外形到實質都是一個更加蔡司伊康化的相機系列。

1966年開始蔡斯伊康對外銷售採取了統一的步調, 帶有蔡斯伊康福倫達標記的宣傳冊中既有單獨蔡斯伊康商標的機型,也有蔡斯伊康福倫達商標的機型(圖10)。雖然福倫達相機那種橢圓形機身已經逐漸被蔡斯伊康八角長方形機身所替代,但是至少福倫達的名稱在市場銷售方面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倫達品牌逐漸地融入了蔡斯伊康的整體之中.

從1968年到1970年,以蔡斯伊康和福倫達共同命名的另外一個旁軸相機系列面市,這就是新的 Vitessa 系列(圖11-12)。這個系列包括126和135兩種膠片規格。該系列的相機雖然被定義為中低檔位,但是從相機質量來說卻一點也不含糊,系列中的8款相機大都帶有CdS測光,快門速度在 Vitessa 1000 SR 中達到最快1/1000秒(圖13),有幾款還帶有聯動測距功能,小巧精緻的機身和先進的功能都格外招人喜愛。可惜的是,就在這個系列相機推向市場的時候,蔡斯伊康的壽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1971年蔡斯伊康因為持續虧損宣布破產,結束全部相機生產,1972年關閉所有裝配線,福倫達和它的母公司都沒有想到它們的結合之旅竟然是如此短暫,十幾年時間就走向了終結。雖然祿萊接收了福倫達相機品牌和它的生產線並且繼續了新相機的設計,也很快恢復了生產,但是這時的福倫達從標志、外形到相機設計理念都已經離福倫達的傳統越來越遠,即便是這樣的局面也沒有維持多久,隨著祿萊的衰敗,福倫達品牌幾經易手,最後落入日本公司手中,除了開發自創的一些機型,也開始了為萊卡打工的另一段歷程,這已經是另外的故事了。福倫達的品牌在經過多年以後又出現在市場上,而新的福倫達與那個曾經創建過輝煌業績的福倫達之間僅存的關系就剩下它的名稱了。

蔡斯伊康是德國四大相機製造企業中第二個倒下的。它的破產與當年福倫達的歸順還有不同,因為福倫達被蔡司伊康收購之後基本沒有影響這個著名品牌的延續。而蔡斯伊康的終結導致了對兩個品牌沉重的打擊,嚴重影響了德國相機製造業的發展。其實祿萊和萊茲兩家公司的最終命運也都差不多,德國相機製造業的整體崩潰源於日本人強有力的競爭。對於日本相機製造企業的勝利我們會在今後有更多的深入分析,但是從蔡斯伊康的落敗中我們至少能夠總結出以下三點慘痛教訓。

首先是從相機設計和開發理念上,應該堅持將最先進的技術盡快融入到新產品中。20世紀是相機製造技術突飛猛進的100年,在最初的50年中,新的技術和發明大都來自德國企業,蔡斯伊康和福倫達一直都是相機技術創新方面的先驅。日本相機企業從模仿起步,在1950年代才開始走入國際市場,但是從1960年代以後,不斷將新的技術第一時間應用到它們的產品之中。越來越多的世界第一的稱號為日本品牌所擁有。蔡斯伊康和福倫達的新產品研發過程過於漫長,在它們還致力於開發更為復雜的機械裝置時,日本企業已經將更為先進和可靠的電子裝置設計放在它們新產品開發的中心位置,研發成果很快就應用到新產品上,新穎實用的新技術馬上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的目光。

其次在相機的生產成本方面,「成本至上」的原則是打開市場的更高准則。德國相機雖然以高精度的機械功能著稱,但每一種新功能的加入都意味著更為高昂的零部件成本。例如蔡斯伊康集中力量開發的高檔專業相機 Contarex 系列將德國相機復雜的機械構造推向了極致(圖14)。以著名的 Contarex Bullseye(牛眼機)(圖15)為例,這部經過九年時間研發出來的相機有1100多個高精度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全部都由蔡斯伊康自己生產,設計和製造成本都很高,而且這么復雜的結構需要有非常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裝配和測試,蔡斯伊康在所有設計、生產和裝配環節都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控制,這些都使得相機的售價居高不下。日本各大相機製造企業則處處強調成本第一,採取種種方式降低成本,變復雜為簡單。事實證明,精益求精的德國相機在與大批量流水線生產的日本相機之間的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地位。

第三是在市場銷售方面,應該根據市場特點及時進行調整。在這方面德國企業明顯落在日本企業的後面。像蔡斯伊康從建立後就擁有過長的產品線,吞並福倫達以後又加劇了這種局面,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企業倒閉那一天。過多種型號相機同時並存,其中很多在性能方面並沒有明顯的差異,由於各種原因未能果斷取捨,無法形成互補,反而造成內耗,龐大的產品目錄導致銷售方向、重點的分散。而同時期日本相機的幾個主要品牌佳能、尼康、美能達、潘太克斯、奧林帕斯等公司是一方面各有側重,強化各自的技術優勢,另一方面又相互配合,在日本民間機構的協調控制下,利用它們在成本上的優勢,加大宣傳力度,以明確而堅定的短期目標強力開發海外市場。日本企業以豺狗群攻的方式,逐個擊垮德國企業,很快就稱霸於國際相機市場,而且再也沒有給德國相機東山再起的機會。

隨著數碼技術的成熟,我這幾台帶有 ZEISSIKONVOIGTLANDER 銘牌的膠片相機再也沒有用武之地,只能作為裝飾品擺放了,偶爾拿出來擺弄一下,試試黃斑對焦的准確性,聽聽那清脆悅耳的快門聲,看著這些經過多少人嘔心瀝血打造的精品,腦中浮現的則是德國相機製造業巨輪沉沒時的悲壯場景。

圖說:

圖1 帶有蔡斯伊康福倫達字樣的商標。
圖2 福倫達Vitomatic IIIc型 相機。
圖3 福倫達Bessamatic Delux 型相機。
圖4 福倫達Bessaflex 型相機樣機,沒有投入生產就被終止了。
圖5 蔡斯伊康福倫達 Icarex 35 S型。
圖6 Icarex 35S TM 型鏡頭介面為羅口。
圖7 Icarex 35S BM 型鏡頭介面為卡口。
圖8 可換機頂取景器的Icarex 35 SE型,鏡頭為135/4。
圖9 配備天塞2.8/50 標准鏡頭的 Icarex 35 SE型,為此相機開發的近攝取景器,機頂包裝盒上德文標語:黃金計劃的組成部分。1960年代蔡斯伊康的宣傳口號。
圖10 統一後帶有蔡斯伊康福倫達標記的宣傳冊。
圖11 Vitessa 500/1000 系列相機。
圖12 漂亮的木紋版Vitessa 500 AE 型相機。
圖13 Vitessa 1000型的最快速度到達了1/1000秒。
圖14 Contarex SE 型相機,這個系列將德國相機復雜的機械構造推向了極致。
圖15 有1100多個高精度零部件Contarex Bullseye 型相機。

閱讀全文

與哪些企業會退出相機市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