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買個單反相機,佳能和尼康的哪個更好
樓上一看就不是懂行人。那麼多的專業
攝影師
都不說這樣的話,是因為各有各的
好東西
。就好比2個飯店都各自有各自的拿手好菜。道理是這樣的,如果你想問哪款單反好的話,我就告訴你這
各東西
價格決定質量。沒有太多虛的東西。好的
鏡頭
是永遠不掉價的,但再好的
機身
是永遠都掉價的,死規律。鏡頭分辨好壞嘛,也是價格。其次
佳能
你可以看是否紅圈,紅圈一般都還可以。
尼康
就看
恆定光圈
的,一般恆定光圈的鏡頭都是好頭。但初學也不能用太貴的。如果位了拍
人像
的話買85
定焦頭
非常不錯。特別是
特寫
的時候。但很局限。特別是室內拍攝。所以買個24-85或24-105的頭就OK了。但這各
焦段
沒有太出色的頭了。。
Ⅱ 尼康單反和佳能單反,哪個比較好
佳能的成像比尼康好,尼康的鏡頭比佳能好,佳能更適合對人物的拍攝,尼康更適合拍風景類的照片。以下三個方面是對這兩種相機功能的具體解釋和比較:
1.成像特點:
從兩款相機的成像特點來看,佳能成像比較柔和,尤其是在拍攝人物的時候,用佳能拍攝出來的照片臉部的皮膚看起來非常光滑,但是尼康就會把臉部的一些細節清晰無遺地展現出來,這對於許多既愛美又喜歡自拍的女生來講,可能佳能相機更合適。
拓展資料:
關於佳能品牌介紹:
佳能在2012年全球財富500強的營業額排名中列第224位。2011年,佳能公司實現凈銷售額3.5574萬億日元。
1937年,憑借光學技術起家、並以製造世界一流相機作為目標的佳能公司成立。此後,佳能不斷研發新技術,並在20世紀研製出日本第一台普通紙復印機。80年代,佳能首次開發成功氣泡噴墨列印技術,並且將其產品推向全世界。
佳能已在中國大連、珠海、蘇州等地擁有12家獨資公司和4家合資公司,其中包括2001年在蘇州新區成立的耗資1億美元的佳能有限公司。
1997年,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開始負責佳能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及其它所有業務。
關於尼康品牌介紹:
尼康是日本的一家著名相機製造商,成立於1917年。當時名為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1988年該公司依託其照相機品牌,更名為尼康株式會社。
「尼康」的名稱從1946年開始使用,是「日本光學」日文讀音的羅馬字母縮寫,並且融合了德文中蔡司照相機ZeissIkon中kon的寫法。
尼康眾多的著名相機產品中,最主要的有尼克爾相機鏡頭、尼康水下照相機、尼康F系列的135膠卷單反相機、還有尼康D系列的數碼單反相機,消費性數碼相機Coolpix系列。尼康也是世界一流的分步重復半導體生產設備的製造商。公司還生產護目鏡,眼科檢查設備,雙筒望遠鏡,顯微鏡,勘測器材。
2017年10月30日,尼康中國正式對外宣布,該公司將停止位於無錫市的子公司尼康光學儀器(中國)有限公司的經營活動。與此同時,負責生產尼康數碼相機以及數碼相機配件的工廠也將停產。
Ⅲ 佳能相機與尼康相機誰好
尼康與佳能公司都是靠光學起步的,從膠片時代起,尼康一直比較專攻精密光學方向(望遠鏡、顯微鏡、工程精密測量、光刻機這些,尤其光刻機,是世界三家生產商之一,更是現在intel22nm製程光刻機的唯一供應商!),佳能相對偏重影像輸出這塊,所以尼康在光學相關的技術上上佔一個先手,佳能在電子、信號處理的技術上更占優勢。當你佳能、尼康師從柯達從事電子感光元件的研究,佳能首先退出單干,在領先尼康十年進入數碼時代,但由於退出較早,佳能在感光元件技術上相對落後。尼康靠厚積薄發,在CMOS技術上領先佳能約一代半到二代(索尼比尼康領先一代),但由於進入數碼時代較晚,市場佔有率遠遠落後於佳能。
前幾年尼康前二代旗艦D3X採用了索尼250納米工藝,入門級全畫幅D600是180納米,在半導體工藝角度分別比佳能的500納米領先了兩代和三代。佳能這個靠自產CMOS穩扎穩打的影像巨頭,半導體工藝長時間停滯在500nm線寬上,沒有Fab的尼康和徠卡卻早已飛躍到180nm和110nm:工藝的滯後使得佳能全副感測器像素尺寸停留在6微米級別,而尼康則已經達到4.75微米。數碼相機感測器上單個像素的尺寸暫時還比500nm大不少,而高感光性能可以通過更高精度的高性能模數轉換器(AD)改善。半導體工藝改進後的電路跟感測器上面的像素根本就不是一一對應的,性能、功耗自然不會有太多變化。這也是佳能古老的半導體工藝保留到現在仍有較強生命力的原因。即使到了不惜工本的高端感測器層面,佳能仍然只能在高感光性能上咬住尼康(高感光性能主要依靠後處理演算法實現,說白了就是拼相機處理器的性能)。幸好1DX的定位權重最高的是高感光,佳能在1DX裡面塞進了兩顆DIGIC5+處理器和一顆DIGIC4,總算跟單處理器的D4在高感光領域打成平手。
Ⅳ 佳能和尼康那個的數碼相機好
佳能IXUS105 IS性價比比較高,從性能方面看,佳能IXUS105 IS採用約1210萬有效像素的CCD感應器和DIGIC4影像處理器,最高可輸出4000×3000解析度的照片。而在鏡頭表現方面,佳能IXUS105 IS也表現不俗,它支持令人期待的28mm廣角,鏡頭焦距相當於35毫米照相機的28-112mm,光學變焦從之前的3倍提升為現在的4倍,最大光圈F2.8(廣角)—5.9(長焦),光學影像穩定器IS可達到相當於提高約3檔快門速度的效果,能夠應對你在日常生活的拍攝需要。這款新品在市場上的售價為1580元,你不妨關注一下。
Ⅳ 尼康好還是佳能好
一般的數碼相機,尼康和佳能各有優缺點,主要還是看各人對外觀和價格的認可程度。
對於老年人
推薦:尼康的s500,它有:光學鏡頭位移減震、臉部優先af這兩種功能,都是針對普通的照相使用者經常出錯的問題而設計的智能的、實用的功能,非常適合老年人使用。價格應該也在你的要求范圍之內。
對於入門級數碼單反相機:個人感覺還是尼康的好用一些,原因有:
1、
尼康的外觀感覺更專業、拿在手上的手感也是更加舒適,佳能的入門級產品相對就要弱一些。
2、
配套鏡頭的質量,尼康的更好一些。
3、
相機的操作性,尼康的設計思路是盡可能多的利用相機的按鍵對相機的一個參數進行調控,所以相機上的按鍵比較多。這樣的設計好處在於,照相時操作快捷方便,效率很高。而佳能則是對按鍵進行了復合設計,一個按鍵往往要管理幾個功能,這樣使用的效率往往要受影響。
4、
相機使用的耐久性,尼康的使用壽命,特別是快門的使用壽命,明顯的要好一些,傳統膠片相機時代,大家是不必考慮相機快門的使用壽命的,畢竟膠片的價格是昂貴的,而數碼時代就不同了,因為沒有使用成本的考慮,數碼相機拍攝照片的數量大大提高,以前相機的快門壽命在10次就算是非常ok的參數,對於數碼相機來說,就太一般了。
5、
相機的個別參數方面,尼康單反數碼相機拍攝出來的照片,最大尺寸的解析度都是300dpi,而佳能的低端數碼相機,最大尺寸的解析度都是240dpi,這雖然在電腦上和做成一般的照片上看不出來多大的差別,但是,如果你要做大尺寸的噴繪和照片,就不行了。這一條原因可能對一般的使用者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是有以上需求的使用者,這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高端的數碼單反相機,價格在萬元以上的型號,尼康和佳能的差別就不是太大了,另外在鏡頭上,也是一樣的,畢竟使用萬元以上的數碼單反相機機身,配套的鏡頭也不應該差,一般來講,也是萬元級的鏡頭,這樣兩者的差別也是差不多的。
Ⅵ 佳能 數碼單反相機好還是尼康好
1、從數碼單反相機而言,佳能與尼康是數碼單反相機生產的兩巨頭,有悠久的光學儀器生產底蘊,都有為數眾多的單反鏡頭群,目前尚無其他品牌可以與匹敵。
2、佳能與尼康在數碼單反領域的競爭,推動了數碼單反相機的發展。兩個廠商推出的新機器,呈相互趕超之勢。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3、例如,兩個廠商面向愛好者推出的5D3與D810,功能強大,甚至無法說孰優孰劣。頂級專業單反1DX2與D5,也拼殺到白熱化,佳能在對焦模組上剛超出尼康的51個對焦點,尼康就又推出了有150多個對焦點的新機型。面向體育攝影的專業機型,佳能7D2的高速連拍性能和自動對焦速度曾略勝一籌,尼康就推出了D500,連拍與自動對焦性能就迎頭趕上,在高ISO畫質上還更為出色。在同級機型上,佳能與尼康數碼單反都難分伯仲。
Ⅶ 佳能數碼相機與尼康數碼相機哪款好
佳能、尼康是數碼相機的兩大品牌,可以說是兩足鼎立、旗鼓相當。
1、高端專業全畫幅單反佳能有1DxⅡ,尼康有D5;
2、專業全畫幅單反佳能有5DⅢ,尼康有D810;
3、APS畫幅佳能有旗艦級7DⅡ,尼康有D500;
4、APS畫幅中端佳能有80D,尼康有D7200;
5、入門APS畫幅單反佳能有750D/760D,尼康有D5500;
6、微單佳能有M系列,尼康有J系列;
7、專業卡片佳能有G系列,尼康有P系列。
Ⅷ 佳能和尼康的數碼單反相機哪個比較好
好的和不好的是相對而言的,還得根據要求和預算來選。
對於入門者,一般家用,像佳能800D或尼康D5500就已經很好了;
對於攝影愛好者,選佳能80D,尼康D7200;
對於影樓,工作室攝影師和攝影發燒友,選佳能5D4,尼康D850;
對於高級專業攝影師和記者,超級發燒友,選佳能1DX2,尼康D5。
Ⅸ 尼康的相機好還是佳能的相機好
尼康是老廠商,做傳統相機絕對一流,但是做數碼,這幾年感覺有點英雄遲暮的意思,最突出的體現。
佳能這些年有點意氣風發的樣子,產品多、技術全,而且配件、升級、附廠產品都很不錯。因此就廠商來說,選擇佳能比選擇尼康有更多優勢。
你喜歡旅行,那麼就更要選擇佳能了。尼康的成像系統是SONY的CCD成像,雖然CCD成像的畫質略好於CMOS(差距真的很小很小,而且佳能的新技術進一步縮小了差距),但是CCD巨大的耗電量是外出拍攝的大敵。而且就發展來講,便宜的CMOS可以通過不斷增大器件面積來提升解析度,而CCD如果要這么做就要付出相當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