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三里屯有什麼好玩的
北京三里屯好玩的有:逛酒吧、購物、吃美食、街拍。
『貳』 為什麼市場上的數碼相機幾乎都是日本品牌
放眼當今數碼照相機市場,佳能、尼康、索尼、奧林巴斯、理光、賓得,松下似乎都是日本品牌,發明數碼相機的伊士曼柯達也逐漸轉入日系,發明大王愛迪生創立的通用電氣也招募了一個日本團隊來做相機。同樣,我們的國產品牌在這塊市場中也基本沒有立足之地。
這種現象,有人說百年老店精神,有人說重視知識產權,有人說市場營銷能力,這些說法,仍然無法解釋數碼相機產業在同樣在歐美消亡的現實。因為從根本上說,這是產業結構問題。
這涉及到背後投入的資金支持、技術儲備、人才素質和經濟模式。
數碼照相機行業首先要有強大的資本支持,索尼的影像部門長期巨虧,數碼十年能砸進去百億美元,固然有其它因素,但也說明數碼產業對資金的依賴性。當年都說半導體是絆倒體,從美國的英特爾以下,德州儀器、AMD和摩托羅拉等公司的半導體業務都岌岌可危,亞洲的台灣地區、新加坡等地都謀求上馬晶圓工廠,但也多半倒在路上,但是受巴統干預,中國連被絆倒的機會都沒有。
日本戰後經濟的起飛,日本拿到了大量的技術,培養了大批的人才,也接受了歐美的產業轉移。這些技術工人與民工大軍的素質不可同日而語,待遇也是天差地別。准確地說就是基礎教育高於第三世界,收入及福利水平低於歐美。
數碼相機產業不是簡單一把螺絲刀或者一把電烙鐵的電子加工業,可能有一部分加工代工已經遍布菲律賓、台灣、泰國以及蘇州的工廠,但是核心還是在日本。記得看過一個鏡頭加工的介紹,優質的鏡頭坯料,在最後打磨之前,要靜置退火消除應力長達數月甚至一年。這中間的資金厚度、技術含量和工業基礎儲備都是我們所不具備的。
日本只有這樣厚積薄發,又承接了歐美的產業轉移,才獲得了這么一個生存夾層。
即便出現這種情況,也不必憂心忡忡,日本人總要努力去創造財富才能在國際社會生存下去。不能生產數碼單反,美國人不在乎,英國人不在乎,中國人比他們要在乎一些,但是發展的機會沒到,現在提倡供給側改革,會增加一些產業的機會,成為世界級領導行業。
但是數碼單反未必能擠上這班車。
因為首先這是一條狹窄的通道,日本品牌自己就在走鋼絲,一旦沖入新的生力軍,很可能徹底打翻盤子,數碼相機領域一直有改革的呼聲,但佳能、尼康想對現有的產品改革都是顧慮重重。
其次在這個狹小的圈子裡,等級已經固化,層層疊疊的專利技術和高精加工設備形成了高聳的門檻,限制後來者,只有在全新的領域,新興國家才會有後發優勢,重新樹立標准。用直白的話說,將來有沒有數碼相機都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