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中畫幅相機畫質更好,反而全畫幅相機卻一直是主流器材
中畫幅畫質好,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但是中畫幅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體積過於龐大,重量也不輕,移動起來不是很方便。
因為畫幅大,鏡頭口徑挺大,所以配套的鏡頭成本也較高,價格昂貴。
之所以135全畫幅受眾面廣,那是因為早在膠片時代,135系統就已經成為一個很成熟的攝影系統。
35毫米膠卷跟電影膠片是同一個規格尺寸,便於工廠量產。洗印設備也跟電影的沖洗工藝是完全一致的。
因而它的鏡頭從8毫米魚眼到1200毫米超長焦距,還有各種各樣的定焦距鏡頭、變焦距鏡頭等等,加上類似於兔籠的外接收音顯示器設備,潛水防水設備,外接閃光燈,引閃器等燈光系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135攝影體系。這才是它的應用價值體現。
到了數碼時代也一樣,之前大量的膠片時代的鏡頭,可以跟相應品牌的機身進行對接,以此進行復刻生產數碼化的鏡頭,可以節約大量的成本,所以現在數碼攝影時代也是有一個完備的135攝影系統。
一開始由於CCD或CMOS的成本居高不下,先是從小尺寸的感光元件做起,到現在全畫幅已經非常的成熟了,那麼如果要是做中畫幅的話,成本還會更高一些,所以135系統相當於經濟適用房一樣,是新聞攝影, 體育 攝影或一般商業攝影的首選。
現在的攝影,用一句話形容:劣幣驅逐良幣。
當今攝影無主流
什麼是主流?現代的人都急於求成,沒人踏踏實實練習功夫,都期望有槍這種一招斃命的利器來解決一切問題。每天都是微單取代單反,攝像的評價攝影器材,不參賽的對參賽的評頭論足,不是協會的對協會嗤之以鼻。攝影無主流那麼器材就無主流。
中畫幅相機屬於專業器材。
中畫幅數碼相機,設計之初就不是面對普羅大眾的,是面對影棚專業攝影師和部分發燒友的,所以受眾面小,
中畫幅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有點小貴,我非常喜歡中畫幅相機,也預計買一台富士中畫幅,經過我的測算,一台中畫幅機身,帶幾個鏡頭,再加上大容量卡,電腦硬體設施等等,想玩中畫幅的人得10萬元預算起,高於全畫幅5萬的花銷一倍,所以放棄了中畫幅的念頭。
中畫幅應用領域狹窄,不像全畫幅萬金油那種,上拍天文下拍地理的,所以用的人少。
對於不是發燒友來講,中畫幅的畫幅過剩,只拍一個紀念照手機都應付了,沒必要上又大又不好操作的中畫幅。對攝影師來講相機是工具,越細化越好,功能越單一越精,對於老百姓來說越集約越好,功能越多越好。老百姓沒有功底操作越傻瓜越受歡迎。
必須清楚的看到,拿相機的普通人數遠遠超過攝影家。
商品的銷量一定大於同類的藝術品,陶瓷的生活用品銷量大於文物,菜刀的銷量大於龍泉寶劍,勞斯萊斯的銷量永遠也趕不上桑塔納。普通人手裡的玩具銷量也就比中畫幅這種專業工具的銷量大多了。
哪個都知道中畫幅相機好,可是為什麼買的人少呢?因為中畫幅相機價格昂貴,鏡頭更貴,而且體積比較大,外出拍攝,帶著不方便,同時,超高的像素,於普通電腦後期是難以處理。其實,它最主要原因的原因,還是價格太厲害了,一台中畫幅,動不動就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聽說配鏡頭下來可以達到上百萬元,想想,對於絕大部分攝影愛好者來說,哪個玩得起嘛,除非你是個億萬富豪。
普通的c畫幅和全畫幅,雖然價格也不菲,但是對於很多攝影愛好者來說,上萬元到幾萬元錢,絕大部分人都還是拿得起的,畢竟現在的人們,生活水平和收入都提高了撒,正常的像素,對於很多人來說,在後期是可以得心應手的,不管電腦的配置如何,基本上都能工作的撒。一種大眾普及的東西,它當然有它的生存基礎,有它的巨大市場,這就是你說的,全畫幅相機一直是攝影主流器材。
(照片尼康鏡頭1051.4拍攝)
富士1億200萬像素中 畫幅 GFX100相機
中畫幅相機像素高,畫質更好,是各種專業商業攝影機構的首選,也是攝影愛好者夢寐以求的高端器材。但中畫幅相機卻不是相機市場的主流相機,使用中畫幅相機的影友並不多,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價格問題
中畫幅相機圖像感測器,畫幅面積比全畫幅要大出將近一倍多。圖像感測器畫幅越大,製造成本越高。由於早期中畫幅相機的生產成本過高,價格一直高高在上,無法為大多數影友所接受。在2018年之前,中畫幅相機僅機身的售價就將近十萬元,甚至十幾萬元,如果再加上鏡頭,要想用上中畫幅相機,至少要超過二十萬元。這個價格不是一般的影友和攝影機構所能承受得了的。因此,中畫幅相機一直處於市場高端,愛之者眾,問津者少。
近來,由於數碼相機技術日益成熟,圖像感測器的生產成本不斷下降,中畫幅相機的價格也開始越來越親民。目前,中畫幅機身已接近全畫幅的價格,富士1億像素中畫幅套機價格不足7萬元,今後還有會有更大的下降空間。
哈蘇中畫幅相機
二、實用問題
中畫幅的像素雖然很高,有的已經超過了1億像素。但是這么高的像素就有一個實用性的問題。數碼攝影超過千萬像素就可以超過膠片拍攝的效果,就可以滿足高畫質的要求。況且,目前全畫幅圖像感測器的像素已超過了5000萬,APS畫幅的像素也達到了3000萬以上。全畫幅及APS畫幅相機就可以滿足和適應所有的數碼攝影需要。另外,中畫幅的高像素,還帶來了對後期處理設備的更高要求,必須要有更高的計算能力的電腦與之配套。
除此以外,中畫幅還存在體積大,攜帶不便等問題,這與目前相機小型化、輕量化的發展背道而馳。同時,中畫幅鏡頭群小、鏡頭體積大、價格昂貴,也是中畫幅普及的一個障礙。
總結:
中畫幅相機雖然在價格上步入了市場可接受的階段,但從實用性、便攜型等方面,還不能完全達到取代全畫幅、普及發展的水平。但將會促進專業和高端的中畫幅攝影群體的擴大,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擠佔全畫幅的發展空間。
更多攝影資訊,歡迎關注「畫說攝影」!
這個問題很好解釋。
很多人都抽y的吧
我抽22的x群,這個y口感是真的不錯,愛不釋手,但是味道一定不如四十多的陽光x群和近一百的休閑x群。
大多數人跟我一樣,能承受的就是這個了,再好的,只能看看,沒辦法成為能天天抽天天買的必備品。
所以,最大的市場還是在全畫幅
價格不低,素質足夠,多數人咬牙能承受的起,這就是市場主流
很多時候不是最貴的最賺錢,而是受眾量最大的最能轉化成利益
所以廠商的研發重點,大家的消費方向,都在這里
還有一點就是前面老師所說的技術瓶頸,綜合來看還是全畫幅比較均衡。
這個問題其實只是把兩個不同的畫幅系列攪到一起弄出來的誤會。
全畫幅,是指的膠片機年代的135相機的「底大」,它是24X36mm;中畫幅,是指的膠片機年代的120相機的「底大」,它是60X60mm或60X45mm。
在膠片機年代,相機存在多個系列,多見的就是對應135、120和620膠卷的。135系列的就是徠卡、康泰時之類,這類相機常常配置高品質鏡頭或可置換鏡頭,一般比較貴。120的基本是旁軸相機,多數是襞腔式,鏡頭通常結構相對簡單,因為它們拍出來的照片俗稱「2吋」,不放大也可以看看了,所以普通用戶多數選用這一類。620是早期柯達方匣子用的,焦距10.5cm,拍出來照片接近4吋。
在中國,50年代還是120的祿來相機當道,徠卡、康泰時比較貴,用的人少。後來到70年代單反就漸漸上了位。再晚一點數碼的出來了,因為研製感測器的代價與面積相關,當然也跟產品的售價相關,所以最初的感測器尺寸有小到1/2.7吋的,它的對角線長度只及24X36mm的一小半;把它和24X36mm大小的感測器放在一起顯示,只能縮在一個角落。因此,很長時期內,攝影迷嚮往的就是感測器尺寸能趕上膠片機年代的135膠卷的畫幅。於是這樣大小的感測器就稱為全畫幅。在這個過程中,鏡頭製造也有了很大進展,由於鏡片從材質到工藝都有很大突破,可換鏡頭漸漸地成為普通用戶買得起的東西了。於是,本來只是高端用戶能有的可換鏡頭的機型成了市場熱門的主流品種了。
而120底片的機器60X60mm並沒有到最大值,還有個60X90mm,所以只能叫中畫幅。而既然做成中畫幅的成本要高得多,那麼它也就乾脆走專業高端的路子,機身結構和鏡頭品質也相應的向高端靠攏。於是,中畫幅的機器就是高價精品,非專業用戶也就不必問津了。
全畫幅的「全」和中畫幅的「中」,不是一家人,不說一家話
剛剛完成了一次全幅-中畫幅-全幅輪回,我分享下個人感受吧。
1、全幅中畫幅換機經歷:
前些日子貪戀富士中畫幅的畫質,我把索尼a73滅門,入了富士中畫幅gfx50r一機一鏡,使用了大約兩個月時間,終於還是出掉了富士中畫幅,再入索尼a7r3。
2、中畫幅的優點與劣勢:
優點:畫質真好,層次豐富,質感細膩,全幅機確實只能望其項背,尤其配合原廠鏡頭,真香。
劣勢:①對焦一般,抓拍基本會糊,適合風景或者靜態人像。如果轉接手動頭,峰值對焦准確性不足,要放大了細細對才行。而富士的對焦,在中畫幅里還算最好的。②防抖一般,機身沒防抖,暗光很容易糊片。③機身偏大,gfx50r是最小的中畫幅了,但是比索尼a7系列還是大了一大圈。雖然不算重,但是一大坨,這個看個人喜好吧。④鏡頭偏少,這是最關鍵的,鏡頭群不豐富,鏡頭是攝影創作的核心工具,沒有鏡頭,有些題材你就是拍不了,中畫幅的鏡頭,原廠貴副廠少,鏡頭群不豐富。先說原廠價格高,最便宜的價格都在七八千,新出的最入門的50/3.5原價近八千,特價降到4500,其他頭在8000到兩萬之間,而這么貴的鏡頭光圈最大隻能做到2.8。再說副廠少,我跟某國內光學廠開發人員溝通過,希望他們差異化開發一些中畫幅鏡頭,但他們告訴我,中畫幅市場保有量太少,富士可能不到萬台,工廠設計開模生產銷售,賣貴了沒市場,賣便宜了虧本,所以從市場角度,不如開發市場保有量巨大的全幅鏡頭。
3、個人體會
每個攝友心裡都會想到過:更大的畫幅,更牛的鏡頭。中畫幅應該是每個攝影愛好者的都想體驗的,用了兩個月中畫幅,其間各種研究各種折騰轉接各種購買配件各種題材拍攝,帶給我很多震撼和欣喜,也帶給我很多困擾,我發現我有些陷入到器材的誤區里,沒法舒舒服服安安靜靜的拍照了,在經歷了陣痛後,我做了個艱難的決定,出掉幾乎全新的機器鏡頭,重回全畫幅懷抱,而且就選市場保有量最大,最大眾化的機器。所以回到索尼後,入手了國內第一批騰龍的70-180 f2.8鏡頭,真香。
不在器材上糾結的意義就是可以把更多經歷投入攝影本身。
俗話說,底大一級壓死人。中畫幅的畫幅尺寸是43.8mm*32.9mm,而35mm全畫幅才只有36mm*24mm,從尺寸上中畫幅要大上不少。從畫質上來說,自然中畫幅有先天優勢。 但制約中畫幅流行的有三個因素,一個是價格,一個是便攜,三是綜合性能。
我們先說 價格
由於成像單元較大,成本就高。加上配套的鏡頭要求也高,基本上一整套配下來,它的價格將數倍於35mm相機。
再說便攜性
由於畫幅大,機身尺寸也就大,重量就更不用說了,而且由於鏡頭要覆蓋畫幅,像場也就大,因此鏡頭的體積也會大不少。因此整套系統在便攜性能上要差不少。
最後說說綜合性能
同等像素密度下,中畫幅的總像素一定高上不少,比如富士,動則5000萬+的總像素,這必然帶來的後果:連拍速度會降低,高感會差。我們從5DS這個單反時代高像素機來看就明白了,像素越高,對圖像處理器的要求越高,連拍速度如果過快,很可能無法處理那麼大的數據量;像素密度大,高感能力自然低。另外,高像素也將帶來大文件容量,一張raw估計要小100m了,那對於電腦和存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綜上幾個點, 制約了中畫幅的流行。目前中畫幅更多還是發燒友或專業人士使用。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可能下降,而技術瓶頸將解決。那麼在不遠的將來,也許中畫幅也將進入尋常百姓手中!
我看還是錢的的問題,如果人民幣太多使用不完,富裕到抓把撒把的程度,是我我還是要購買一套中畫幅數碼相機,高畫質,大畫質,何樂而不為呢?
愛攝影,喜歡著攝影,誰不想擁有更先進的利器呀?因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多的攝影人是手裡沒錢,沒有多餘的錢,否則,一定會買一套中畫幅器材,追求攝影。徠卡,愛攝影愛得深的人肯定想擁有,只是因為錢的問題買不起而已。另外,中畫幅器材與之配套的鏡頭群不是很豐富,難以達到攝影人許多要求,這是短板。
因為貴,因為有短板,中畫幅器材的發展與銷量滯後,更多的人是買不起,望而卻步,無奈之下,只好改投它門。
權衡之下,佳能,尼康,索尼等全畫幅135mm數碼相機盛行開來,成為攝影的主流市場與攝影大軍,1萬以上3萬以下的相機,普通大眾還基本玩得起,特別是佳能系的,鏡頭群十分豐富,高中低檔應有盡有,打開了人們愛好攝影的大市場,至少半壁江山的份額。其次是尼康,索尼分食著攝影市場。未來,攝影的主流市場依然是全畫幅當道與流行,其畫質與像素及各方面性能已經成熟,服務於普通大眾,大眾有需求,器材的發展與銷量更會越來越完美。
百年來,中畫幅相機一直是以貴族的身份投放攝影市場,普通人士消費不起,從而遠離市場,脫離更多攝影人的視線,成為廣大攝影人沒有記憶的好產品一一永遠的貴族。
其實,關於中畫幅與全畫幅各自的優劣,大家已心照不宣。選擇時應該考慮的是:個人喜好創作需要畫質表現經濟條件身體狀況等
② 富士中畫幅相機怎麼樣
從規格和性能來說,中畫幅異常誘人!
從價格來說,雖然在中畫幅中算是很便宜的了,但是對老百姓來說依然高不可攀
另外,這個系列的產品到底能有多大的市場接受度,需要時間來檢驗。
③ 中畫幅數碼單反相機一般能用的上嗎比全畫幅的效果能好多少
首先,了解下畫幅的含義,這是從膠片相機時代引入的概念,畫幅就是指膠片的尺寸,原來的135相機膠片尺寸是24X36mm,所以引用到數碼時代,感光元件(CCD或CMOS)相當於這個尺寸的,叫全畫幅。感光元件越大,畫質越好。
數碼相機按檔次和畫質依次可分為中畫幅,單反,單電(索尼叫微單),旁軸,類單反,卡片等。中畫幅相機,高檔專業機,感光元件尺寸大於全畫幅。這類都是專業用的,價格昂貴。代表品牌有哈蘇,飛思,潘泰克斯等。
普通家用根本不用中畫幅,最低的潘泰克斯645D配個標頭都要7萬多,家用?不會吧!
一般家用入門單反套頭即可,6千左右。推薦你考慮尼康(Nikon) D5100 單反相機套機(AF-S DX 18-55mm f/3.5-5.6G VR尼克爾,京東價5699。
④ 有使用富士中畫幅相機的朋友分享你的感受
GFX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畫質完美,細節震撼。畫質大幅度提高。高像素,滿足高質量輸出和高端圖片庫銷售需求;上手快,和普通相機使用沒有異常,容易上手;特色的膠片模式,色彩漂亮;RAW格式寬容度高,錦上添花;感光度很好,中畫幅直接拍極光;對焦點眾多,多種對焦方式,准確;LCD取景,翻轉屏方便構圖。觸摸屏;外置電子取景器 光線強的時候使用;鏡頭素質高。
隨著富士中畫幅鏡頭群的不斷豐富和相對小巧的GFX50R的上市,進一步拉近了和消費者的距離。此外,上半年就要上市的GFX100 一億像素的中畫幅產品,更會讓富士產品展上一個新的台階。
好產品,值得期待!
去年底購入了50r,遺憾近期較忙,拍得不多。
最初本來計劃購買d850,結果價格一路上漲,新上市的z7價格也不理想,看了很多850的片子,又租來一台,最後選擇了50r,一是用了全畫幅多年想嘗個新鮮,二是看了很多d850的片和50r的片,覺得中畫幅的景深確實更吸引我,所以購入了3264套機,元旦本計劃去香港買個gf110,結果全港缺貨,所以到現在只體驗了一機一鏡。
1.操作上,比不上d850這樣的機器(也有一定因素是之前用d700,感覺850確實上手容易太多),但日常拍攝該有的功能都有,是個習慣問題。
2.連拍較差,不過我個人用連拍的機會不多。
3.對焦比不上全畫幅頂級機身,不過單次對焦肯定夠用的,我拿來拍好動的小孩,覺得沒有克服不了的太大問題。
4.高感以我的標准勉強能用到3200,以這個像素,配合現在的f4鏡頭,室內光線不是很理想時,手持稍微還是有一點難度的,有一定的糊片幾率,要是再大半檔至一檔就好了,但是肯定不是有人說必須上架那麼過,白天即便是一般掃街也毫無壓力。
6.重量還好,就是稍微有點大,感覺掛3264出去和以前d700掛2470差不多(因為這個原因我後來進了徠卡q)。
7.畫質就不說了,滿足我的期望。
8.色彩富士也不說了,滿足我的期望。
9.寬容度較好,滿足我的期望。
10.最想說的是,中畫幅的景深和全畫幅真的不一樣,看原片感覺很明顯,我的表達不一定準確,感覺就是臨場感很強。
總體上講,我認為以50r的售價,還是很值的,典型的畫質機。如果准備雙機,可以再配一個a7m3,z6,徠卡q這樣的高感速度小機器。
文內都是一些隨拍,圖片畫質壓縮得厲害,看個大概供您參考,有什麼問題再交流。
50R,目前只有一隻32-64,(個人定位廣角風光和中焦紀實人像)感覺:
1.重量輕,持握性好。缺點是反轉屏不利於低角度豎拍。
2.畫質細節豐富,也有利於剪裁,適於二次構圖。色彩艷麗,保持了富士膠片機中畫幅的特色。
3.32-64很適於街拍和 旅遊 。在操控方面,富士不同於佳能尼康索尼等,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4.Raw+jpg 格式吞卡快,但雙卡模式足以滿足拍攝需求。
5.電池續航能力也不錯,就是價格有點貴。
6.正准備轉接鏡頭玩玩。
7.經過一個星期的等待,接環終於到手了。因為沒有Bronica直接轉接GFX接環,所以需要通過兩個接環轉接:Bronica-EOS+EOS-GFX(見圖片),因為EOS-GFX不能使用電子接環,所以買的是普通接環。
因為某些原因150mm的頭不在身邊,只好先用250mm/5.6試試。這只頭的最近對焦距離是3米,手持拍了幾張臘梅(見圖片)。
實驗結果,完全可用。
下一步是解決光圈收縮問題。
收縮不成問題,鏡頭前端的景深鍵可以承擔。(第六張及以後150mm/f3.5拍攝)
用了一年多,GF鏡頭有三個,3264,23和100-200,最近去了趟西藏
63mm f2.8掛機還算輕巧,32-64mm f4定位風光,人文……但對旅行來說過於龐大。X-PAN畫幅很討喜! 要說弱點就是抓拍速度慢了些……
GFX50R,配32-64和100-200兩個鏡頭。唯一不滿意的就是電池續航能力太差。
.雙電池續航,電量不再是問題。
2.一個億像素非常爽,可以任性的裁切畫面。富士龍的鏡頭素質也很給力。
3.最初的系統有些小bug,系統升級後已解決。
4.對焦速度弱點,高感很強,人臉識別也不錯,一般都抓拍問題不大 。
手裡有gfx50s和全系列的gf頭。用了一年多了,感覺還不錯。比起以前645機器方便的多,尤其對焦,強大許多,奔著135相機去了。鏡頭方面,除了63對焦聲音有點大以外,其餘都沒有可詬病的。尤其32-64,一個把變焦做到定焦水準的鏡頭。如果錢夠,應該入。
32-64用過50S拍人像非常好,細節多
入手了一台富士GFX100
⑤ 中畫幅相機是什麼
導語:隨著數碼科技的發展,數碼科技已經出現在我們之中。120中畫幅相機是指使用寬度為6cm的120/220膠卷或電子感光元件的,成像尺寸介於36×24mm的小畫幅及4×5英寸的大畫幅之間的相機,成像尺寸有6×4.5cm,6×6cm,6×7cm,6×9cm等。中幅相機的企業主要有哈蘇、祿萊、瑪米亞、賓得、富士等。中等畫幅的卷片照相機介於輕巧的35毫米袖珍照相機和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與笨重的散頁片照相機之間,對許多專業攝影師來說,這是理想的機種。雖然不太笨重,但這類照相機有用大於35毫米的底片膠卷,能產生具有較高解析度和影調質量的照片和透明片。
6×4.5厘米的照相機
與其他中幅照相機相比,6×4.5厘米的單鏡頭反光卷片照相機在操作上較為輕巧。這類照相機能拍攝出高度為6厘米(2英寸)即膠卷高度),但寬度僅為4.5厘米(1英寸)的影象,機身的核心部分可相應安裝一系列不同的手柄,取景器、鏡頭和膠片後背,比標準的35毫米單反機更靈活。
6×6厘米照相機
這種中幅單鏡頭反光卷片照相機也稱作2平方英寸照相機,它能拍攝出6 平方厘米(即2平方英寸)的影象。有些攝影師熱衷於此類畫幅,而有些攝影師更喜歡矩形畫幅的影象構圖。
直視取景照相機
如果中幅照相機的.笨重令你氣餒的話,你不妨考慮一下6×6厘米直視取景照相機,測距儀調焦明顯減少了照相機的總尺寸,減輕了這類照相機的總重量。這種照相機類似於一較大的35毫米袖珍照相機,除此之外還具有增大膠片影象尺寸的優點(約4倍於35毫米底片的尺寸)
6×7厘米照相機
6×7厘米照相機能拍攝6×7厘米(2×2英寸)的矩形影象,非常適合於風光攝影。在外觀和操作上,它類似於一架放大了的35毫米單反機,但其通用的鏡頭范圍沒有標準的35毫米單反機那樣廣。而且由於鏡頭尺寸和產量方面的原因,其售價較昂貴。這種中幅照相機采有120或220膠卷。
6×9厘米照相機
這種卷片照相機能拍攝6×9厘米(2×3英寸)的矩形影象。大尺寸的原負片或原正片能保證優質的放大效果。該機種採用裂像測距儀取景系統代替通過鏡頭的反光式取景系統。因此重量大為減輕。其鏡頭是不可互換的,但有兩種不同焦距的型號供選擇。
雙鏡頭反光照相機
雖然雙鏡頭反光照相機(簡稱雙反機)在設計上十分合理,但目前幾乎己停止生產。這種照相機使用與其他中幅照相機一樣的膠片, 能拍攝6×6厘米(2×2英寸)的方形影象。它採用雙鏡頭結構,兩個鏡頭上下排列,固定在鏡頭架上,上面的鏡頭用於取景,下面的鏡頭用於拍攝。觀察被攝體時,必須豎起遮光罩,俯視照相機。此外,防護罩中的放大鏡有助於齊胸觀察聚焦屏。
⑥ 大畫幅,中畫幅,全畫幅,這些相機什麼區別
全畫幅、中畫幅、大畫幅三者的區別:
1、全畫幅是原來的135相機膠片尺寸是24X36mm,引用到數碼時代,感光元件(CCD或CMOS)就相當於這個尺寸的。
2、中畫幅是 6x6cm或6x4,5cm 、6x7cm、6x12cm、6x17cm都有。中畫幅的優勢在CCD大,畫質好,像素高。
3、大畫幅相機與35mm相機、120相機的主要拍攝內容和使用范圍有所不同,但大畫幅相機使用的廣泛性,有許多甚至大大超出我們的想像范圍。大畫幅相機拍出的影像尺寸較大,成像清晰,質感真切,影調與色調層次細膩動人,色彩更加飽和逼真。
拓展資料:相機畫幅
畫幅的含義,這是從膠片相機時代引入的概念,畫幅就是指膠片的尺寸。
在數碼相機領域,由於大尺寸的成像單元(CMOS或者CCD)製造成本較高,因此在民用或者准專業領域使用了比較小的成像單元。高端機型使用了和傳統膠片一樣尺寸(24mm*36mm)的成像單元(CMOS或CCD),我們把這樣的機型稱為全幅相機或全尺寸相機。
低端機型使用的成像單元小於這個尺寸,一般的數碼單反相機使用的成像單元尺寸在15mm*23mm左右(各個廠家稍有差異),我們把這樣尺寸的單反相機叫做APS-C畫幅。
APS這個叫法也是來源於傳統膠卷領域,在十幾年前,膠卷的生產廠家曾經生產過一種尺寸較小的膠卷,膠卷可以生成索引照片,這種膠卷叫做APS膠卷。由於低端單反的成像單元的尺寸和傳統的APS膠捲尺寸類似,因此叫做APS畫幅。
至於APS-C的叫法是因為還有一種不太常見的成像單元尺寸比APS-C尺寸稍大,但比全幅小,叫做APS-H,因此有所區分。APS-H畫幅的相機比較少,佳能的1D系列相機,萊卡的M8旁軸數碼相機都是使用的這個尺寸
⑦ 中畫幅相機缺點
中畫幅相機相對來說,體積比較大,比較笨重,不便攜。這是缺點。但是,成像效果要好,清晰度高。這是優點。
⑧ 大畫幅,中畫幅,全畫幅,這些相機什麼區別
大畫幅、中畫幅和全畫幅相機的由來是在膠片時代。
1、常見的膠片單反相機普遍使用135膠卷,成像尺寸約36X24mm。數碼時代就把36X24mm感測器的數碼相機稱為「全畫幅」相機了。
2、中畫幅膠片相機一般使用120膠卷,成像尺寸通常是6X4.5英寸、6X6英寸或6X9英寸。數碼時代把大於全畫幅感測器的數碼相機稱為「中畫幅」相機。如賓得和富士的中畫幅產品,成像尺寸都是33X44mm,稍小於膠片時代的中畫幅相機。
3、大畫幅膠片相機屬於專業相機,一般使用干板膠片,成像尺寸可達到8X10英寸。拍一張就要換一個膠片盒。例如著名的林好夫(或稱林哈夫)相機。數碼時代還沒有「大畫幅」民用相機問世。
linhof相機
⑨ 全畫幅和中畫幅有什麼區別
全畫幅和中畫幅的區別:
1、原來的135相機膠片尺寸是24X36mm,所以引用到數碼時代,感光元件(CCD或CMOS)相當於這個尺寸的,叫全畫幅。全畫幅圖像感測器尺寸為36mm×24mm。
2、中畫幅是 6x6cm或6x4,5cm 、6x7cm、6x12cm、6x17cm都有。中畫幅的優勢在CCD大,畫質好,像素高。中畫幅與全畫幅的區別是圖像感測器尺寸更大,成像質量更好,價格也更貴,如哈蘇 H4D-200MS價格是全畫幅單反十幾倍。
拓展資料:相機畫幅
畫幅的含義,這是從膠片相機時代引入的概念,畫幅就是指膠片的尺寸。感光元件越大,畫質越好。
數碼相機按檔次和畫質依次可分為中畫幅,單反,單電(索尼叫微單),旁軸,類單反,卡片等。中畫幅相機,高檔專業機,感光元件尺寸大於全畫幅。這類都是專業用的,價格昂貴。
中畫幅,犧牲了很多的便利性,比如鏡頭的選擇,體積的大小,而且出來的照片像素這么高也完全沒必要,現在的全畫幅也差不多有1800W像素左右。完全足夠家庭使用,就是商業用途也能完全勝任。
而且中畫幅里最便宜的是賓得645D大概在7W-8W。
中畫幅數碼相機應該說都是專業數碼相機,價格數萬到幾十萬,檔次當然高於全畫幅相機,中畫幅的尺寸相當於過去120相機的尺寸:4cm*6cm或6cm*6cm,全畫幅尺寸相當於135相機3.6cm*2.4cm,數碼相機的圖像感測器尺寸越大應該是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