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相機像素多少合適和膠片相當

相機像素多少合適和膠片相當

發布時間:2023-01-10 12:52:20

『壹』 數碼相機多大像素的照片洗出來跟原來的膠片照片一樣清楚

膠片解像度也不同的,不過就現在來講最NB的數碼感測器也達不到膠片的清晰度。部分中畫幅數碼後背能接近4000萬像素,能輸出35x90cm的精細照片,再大就會有版損失,而135膠片就能已經可以權輸出這么大尺寸了。

『貳』 多少萬像素的數碼可以與膠片的媲美

不同意vivitar的觀點。

老一輩的玩傳統相機的攝影前輩,都對數碼相機有偏見,且不說哈蘇已經出了3900萬像素的H3D,就是現在主流的千萬像素級的數碼單反,已經可以傲視傳統120底片了。相信業內人士都應該了解,傳統膠片永遠無法擺脫沖印過程中銀鹽顆粒的困擾。

再者,傳統相機有兩三百年的發展,而數碼相機僅僅才發明了30年,而且只有近10年才真正開始發展。數碼相機不僅僅是快捷性上的優勢,更是技術上的領先。當然,這種領先,也有傳統相機發展多年的一部份積累在內。

另外,一切應該以適用性為出發點,而不是單純的追求高清晰。即使像素有5000萬,又能有什麼實際意義呢?600像素的數碼單反相機,就可放大60寸照片而沒有隻噪點。

『叄』 相機像素高一定好嗎 相機像素多少合適

像素以千萬就可以了。像素高,照片的細膩度好點。一般家用相機像素1千萬蠻好哦

『肆』 用膠卷拍照,底片最高解析度都相當於哪個級別的數碼相機

膠片的解析度是分子級的,理論上可以近乎無限放大,這只是理論上,實際使用中是不可能的。

數碼相機會產生噪點,膠片會產生顆粒。顆粒跟噪點一樣,都會影響畫質。膠片的顆粒產生與沖洗條件有直接的關系,大多數的沖洗條件下,100度的135膠片能放到14寸,特別好的沖洗效果,能放到18-20寸。

有人說135膠片相當於600萬像素,有人說1000萬,還有人說2000萬,這些數字都算對。因為不同的感光度,不同的沖洗條件,得出的結論可能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差距非常大。另外如果將膠片轉換為數字,掃描或電分的條件也很重要。

我有時候沖洗黑白膠片,如果想降低顆粒度的話,我不是定到20度,而是18-19度,選擇盤洗,10秒攪動一次。葯水會選擇d23。這樣洗出的底片顆粒非常細膩,當然對比度也較低,大光圈拍美人,放出來效果蠻好的。

單說膠片的解析度,影響它的因素有鏡頭素質,最佳光圈,相機曝光組合,膠片感光度,選擇沖洗葯液種類,葯液溫度,葯液新鮮程度,沖洗時間,相紙選擇,放大尺寸,掃描儀器選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沖洗條件,有條件要找高等級的圖片社,說家門口那種洗印店,無論柯達還是富士,沖洗質量都不可能有保證的。這跟自己沖洗黑白膠卷不一樣,稍微重要點的片子葯水我都是一卷一換,沖洗店能管你這個?葯水快用廢了就迫沖唄。那些說600萬像素的朋友,你把膠卷寄到北京一些著名圖片社試一試,保證讓你大吃一斤。

現在玩膠片,玩黑白的多一些。自己沖自己放。用柯達卷的話,柯達出的那個沖洗液效果要比自己配的d76好些。一大瓶子夠用好多卷。

最舒坦的玩法是8x10直接印象,底片多大,照片就有多大,那畫質,那質感,完全不是數碼能比的。拿起放大鏡,你可以細細品。

膠片還是很好玩的。很有意思。

用膠卷拍照,底片最高解析度都相當於哪個級別的數碼相機?

哈蘇中畫幅相機,10年前,5000萬像素大概是20萬塊錢。今天,1個億像素的哈蘇相機,是380000,這個比用膠片拍照的成本貴多了,可是,為什麼商業攝影不用成本更低的膠片拍攝呢?

你好,膠卷也分為很多尺寸品種,常見的有35mm膠卷和120膠卷。我具體談談:

一、如果不只是膠卷,還包括膠片的話,8x10膠片的解析度

8x10底片的膠片解析度,大概實際上相當於1-2個億像素。

不是說膠片的解析度只有1-2個億像素,主要是8x10相機的鏡頭的解析度不夠高。

如果是印刷膠片,由激光照排機在膠片上輸出,那個解析度確實是驚人的,而且印刷膠片也更大,A4A3根本不是問題,有人民日報那麼大的印刷膠片,按照4000dpi進行輸出,你可以想像一下,解析度是不是幾十億幾百億像素呢?

只是,8x10的膠片相機,不是印刷膠片用的激光照排機。

8x10的膠片相機,鏡頭的解析度太差,所以,真正最終能夠獲得的實際解析度,只有1-2個像素。

如果把這個8x10的膠片,用激光照排機來輸出黑白文稿,那輕松10個億像素是沒有問題的了。

二、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膠片和相機,是圖書館用的縮微膠片

如果用縮微膠片和縮微相機,換算為35mm膠卷,大概相當於最高4000-5000萬像素的解析度,當然,要用最頂級的縮微膠片和縮微相機,縮微鏡頭。

只是,無論激光照排機,還是縮微膠片,縮微鏡頭,也只是針對高反差的對象,具備最高的解析度,如果是正常的有豐富明暗層次和豐富的色彩層次的對象來說,解析度就很低了。

比如說,激光照排機或者彩色影視,印刷黑白的文字,解析度可以達到4000dpi,但是,印刷彩色照片,卻很難達到300dpi。

三、如果是攝影用的膠卷和相機、鏡頭,那麼,確實很遺憾,解析度很低

35mm規格的膠卷,相機,鏡頭,頂天也就是10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的解析度水平。

120規格的膠卷,相機,鏡頭,頂天也就是50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的解析度水平。

大家可以想一想,商業攝影,要求夠高了吧?可是,為什麼,哈蘇、飛思的中畫幅數碼後背,在只有2000多萬像素的時候,就把哈蘇的120相機給淘汰了呢?

這個問題,只要你想一想為什麼,結論就不難的出來了。

2004年的時候,一台2000多萬像素的哈蘇或者飛思,大概要十幾萬。

2004的時候,一台120膠卷的哈蘇相機,也就是幾萬塊錢。

對於商業攝影來說,一直都是使用120膠卷,膠卷的成本,其實並不是最大的問題。

在當時,拍攝一卷120膠卷,帶沖洗費用,也就是最多七八十塊錢。

你覺得對於世界500強企業拍攝商業廣告來說,真的出不起這膠卷費用嗎?

最常見的35mm彩色膠卷,無論柯達還是富士,正常沖洗掃描,頂天相當於600萬像素的數碼單反相機

因此,最根本的,還是膠卷的解析度太差了。

更不要說,哈蘇,飛思的中畫幅數碼相機,有5000萬像素了。

和哈蘇的5000萬像素相機相比,哈蘇120相機,真的有優勢嗎?

你想一下,哈蘇5000萬像素相機,10年前大概是20萬塊錢,使用成本比120膠卷貴多了吧?

何況數碼相機的折舊費用很高,折舊速度很快。

綜上所述,只要你用腳趾頭想一想哈蘇數碼相機取代哈蘇120相機的這個 歷史 進程,你就可以很輕松的得出結論了。

荒謬至極,膠片是化學銀鹽感光顆粒,顆粒是極小的,需要顯微鏡才能觀看,理論上來說,只要你鏡頭解析度到位,膠片解析度可以無限跟進;另外,膠片的乳膠塗層有厚度,物理感光過程中使膠片分層感光,這就使寬容度極大地增加,層次分明,較為好看自然,這是數碼永遠不可能具備的,也就是說數碼味的問題!所以,藝術家追求照片本身的承載價值的時候,應該用膠片!而新聞、商用市場都應該用數碼,因為傳播方便!所以,未來應該建立兩種體系,高端藝術類的風光攝影等,你要想拍賣,那麼必須是膠片作品,版權購買可以涉及原始膠片!而商用新聞則必須數碼!

對於光學膠片來說,其等價的像素極限與這么幾個因素有關:

1 光波長。可見光波長零點幾個微米或幾百個納米。在底片或ccd上聚焦後,有效的像素點極限就是零點幾個微米。

2 像素點大小。底片用鹵化銀感光後形成銀原子晶體,這個晶體可以輕易實現膠體粒子水平,也就是幾個到幾十個納米直徑,遠小於可見光的波長水平。數碼相機的ccd點陣目前遠遠達不到。

對於長度幾十㎜的底片而言,相當於可見光波長的大約十萬倍水平,上面可以很容易排列出百億等價像素,目前數碼相機像素才多少?

那麼為何大約三十年前的柯達富士樂凱照片我們目視其清晰度不高?一是那時普通相機的鏡頭不行,二是軟片在相機里不易充分展平。如果用好鏡頭外加硬底片(例如老式玻璃底片),那麼可以不很困難地實現可見光極限解析度下達成的百億像素水平。

結論

底片本身像素水平在可見光范圍內遠勝數碼相機,而且永遠不可能被數碼相機超越。可見光范圍內,目前原理製作的數碼相機最樂觀的前景就是達到零點幾微米的可見光物理極限,與底片持平。

葉公好龍的人真多。

本人80後,親手沖過上百個卷是有的。光學放大機不知道有多少人玩過?自己掃的卷更多。

膠片除了大畫幅的畫幅優勢,中幅和135膠片對應數碼在現今全是劣勢。感光度低,解析度低,絕對的偏色(除非拍照嚴格按色溫使用相應色鏡)。

說膠片解析度無限高,建議多看看高質量的攝影集或者光學放大的負片或黑白。135的高質量印刷只能印大半個巴掌大個的尺寸,再大就看得出劣化了。光放135真放不了多大,放得稍大點真不能看細節。

約2400萬像素左右。膠片的解析度是靠極細的化學團,大化學團越細,膠片越細膩。以135膠片36mm×24mm來講,過去膠片一般為70~90點(mm),100點就是極細的了。3600×2400=864000。現在數碼三色排列在同一平面,再X3約2600萬以內,由於綠感光元件佔50%,再適當減點,所認2000萬~2400萬即相當於膠片最好效果。當然膠片還有無數更細微顆粒,這一般在解析度上是不計算的。大顆粒的最細程度決定膠片解析度。

國外的一個權威科研機構介紹說膠卷的每個鹵化銀分子就是一個像素,一張135底片是所含的鹵化銀分子那是一個天文數字,那是現在的感光元件無法比擬的,現在的感光元件的每個像素能作到一個分子嗎,而且中間還含有很多線路,因此同尺寸數碼感光元件和膠片的像素是無法比的,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人類現在和未來的一段時間還無法做出一個分子大小的像素,何況還有線路。

135膠卷兒大概有600萬像素。不過這個並不一定,感光度越高的像素就越低。樂凱的像素就比較低,柯達的富士的像素就高一點。反正都超標。放7寸相片兒200萬像素就足夠了。但再放大點兒就不行了。這就是從前婚紗攝影的正規店兒用120底片的原因。現在的數碼相機手機像素都是虛標。凡是說2000萬像素的比1000千萬像素的效果好的都是在騙人。電腦顯示器解析度至今還是200萬像素。4k顯示器遠沒有普及。200萬像素就是1600×1200。20寸顯示器上正好能滿屏播放。

很有意思的無解問題!在一個數碼像數點里不能包含三原色,這是大師們多年來苦中求解的事情,哈蘇h6d成像原理有了很大的進步。簡單的說叫做像素疊加。理論上很是復雜,一下子說不清楚。膠片上沒有像素點,直接反應三原色,不需要疊加。所以膠片數據不能用像素點來表達。但是膠片數據是後期電分出來的,也不能無限放大。現在的好數碼相機像數達一億或者更高了。有的專業數碼相機已經是幾十億的像素級別的啦,比如天文照片或者是衛星地圖照片。我覺得二者成像原理不同,用途不同,沒有可比性。不知道說的對不對?

貌似鏡頭講解析度,達到中心100線的已經很不錯了,若是用於數碼相機,這些頭依舊不行,玩「味道」是另外一回事,換句話說,底片不存在解析度一說,即便最細膩的底片,鏡頭解析度低也無法刻畫細節。以前有人問過比你這個問題更接近數碼相機的問題「底片相當於多少像素」,這也是一個沒有可比性的問題,數碼照片極致放大,你看到的是「馬賽克」一樣的規則方塊,當觀看距離越遠時,圖像越「清晰」,底片照片極致放大,你看到的是不規則的幾何塊,觀看距離越遠,越「清晰」。

『伍』 以前那些用底片的相機照出來的相片相當於多少像素的數碼相機照的呀

即使是那種拍立得的一次成像照相機也相當於一千萬像素的解析度。
135膠片大概相當於2200萬像素;
120膠片(6×6的)大概相當於3200萬像素。
這是通過比較膠片照片和數碼照片的最大可放大尺寸計算出來的。

『陸』 數碼相機多大像素的照片洗出來跟原來的膠片照片一樣清楚

清晰度上,膠卷受膠卷本身,沖洗質量,鏡頭質量等約束,並不會是最高像素效果.
在專業沖洗下,普通135負片最大30寸,我自己沖洗的差點的黑白片最差時只能洗十二寸.
數碼受影像感測器,影像處理器,鏡頭質量等因素影響,像素不具有決定因素,通常用途下的成品率和優良率高於膠卷,

『柒』 用膠卷拍照,底片最高解析度都相當於哪個級別的數碼相機

膠片的解析度是分子級的,理論上可以近乎無限放大,這只是理論上,實際使用中是不可能的。

數碼相機會產生噪點,膠片會產生顆粒。顆粒跟噪點一樣,都會影響畫質。膠片的顆粒產生與沖洗條件有直接的關系,大多數的沖洗條件下,100度的135膠片能放到14寸,特別好的沖洗效果,能放到18-20寸。

有人說135膠片相當於600萬像素,有人說1000萬,還有人說2000萬,這些數字都算對。因為不同的感光度,不同的沖洗條件,得出的結論可能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差距非常大。另外如果將膠片轉換為數字,掃描或電分的條件也很重要。

我有時候沖洗黑白膠片,如果想降低顆粒度的話,我不是定到20度,而是18-19度,選擇盤洗,10秒攪動一次。葯水會選擇d23。這樣洗出的底片顆粒非常細膩,當然對比度也較低,大光圈拍美人,放出來效果蠻好的。

單說膠片的解析度,影響它的因素有鏡頭素質,最佳光圈,相機曝光組合,膠片感光度,選擇沖洗葯液種類,葯液溫度,葯液新鮮程度,沖洗時間,相紙選擇,放大尺寸,掃描儀器選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沖洗條件,有條件要找高等級的圖片社,說家門口那種洗印店,無論柯達還是富士,沖洗質量都不可能有保證的。這跟自己沖洗黑白膠卷不一樣,稍微重要點的片子葯水我都是一卷一換,沖洗店能管你這個?葯水快用廢了就迫沖唄。那些說600萬像素的朋友,你把膠卷寄到北京一些著名圖片社試一試,保證讓你大吃一斤。

現在玩膠片,玩黑白的多一些。自己沖自己放。用柯達卷的話,柯達出的那個沖洗液效果要比自己配的d76好些。一大瓶子夠用好多卷。

最舒坦的玩法是8x10直接印象,底片多大,照片就有多大,那畫質,那質感,完全不是數碼能比的。拿起放大鏡,你可以細細品。

膠片還是很好玩的。很有意思。

用膠卷拍照,底片最高解析度都相當於哪個級別的數碼相機?

哈蘇中畫幅相機,10年前,5000萬像素大概是20萬塊錢。今天,1個億像素的哈蘇相機,是380000,這個比用膠片拍照的成本貴多了,可是,為什麼商業攝影不用成本更低的膠片拍攝呢?

你好,膠卷也分為很多尺寸品種,常見的有35mm膠卷和120膠卷。我具體談談:

一、如果不只是膠卷,還包括膠片的話,8x10膠片的解析度

8x10底片的膠片解析度,大概實際上相當於1-2個億像素。

不是說膠片的解析度只有1-2個億像素,主要是8x10相機的鏡頭的解析度不夠高。

如果是印刷膠片,由激光照排機在膠片上輸出,那個解析度確實是驚人的,而且印刷膠片也更大,A4A3根本不是問題,有人民日報那麼大的印刷膠片,按照4000dpi進行輸出,你可以想像一下,解析度是不是幾十億幾百億像素呢?

只是,8x10的膠片相機,不是印刷膠片用的激光照排機。

8x10的膠片相機,鏡頭的解析度太差,所以,真正最終能夠獲得的實際解析度,只有1-2個像素。

如果把這個8x10的膠片,用激光照排機來輸出黑白文稿,那輕松10個億像素是沒有問題的了。

二、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膠片和相機,是圖書館用的縮微膠片

如果用縮微膠片和縮微相機,換算為35mm膠卷,大概相當於最高4000-5000萬像素的解析度,當然,要用最頂級的縮微膠片和縮微相機,縮微鏡頭。

只是,無論激光照排機,還是縮微膠片,縮微鏡頭,也只是針對高反差的對象,具備最高的解析度,如果是正常的有豐富明暗層次和豐富的色彩層次的對象來說,解析度就很低了。

比如說,激光照排機或者彩色影視,印刷黑白的文字,解析度可以達到4000dpi,但是,印刷彩色照片,卻很難達到300dpi。

三、如果是攝影用的膠卷和相機、鏡頭,那麼,確實很遺憾,解析度很低

35mm規格的膠卷,相機,鏡頭,頂天也就是10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的解析度水平。

120規格的膠卷,相機,鏡頭,頂天也就是50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的解析度水平。

大家可以想一想,商業攝影,要求夠高了吧?可是,為什麼,哈蘇、飛思的中畫幅數碼後背,在只有2000多萬像素的時候,就把哈蘇的120相機給淘汰了呢?

這個問題,只要你想一想為什麼,結論就不難的出來了。

2004年的時候,一台2000多萬像素的哈蘇或者飛思,大概要十幾萬。

2004的時候,一台120膠卷的哈蘇相機,也就是幾萬塊錢。

對於商業攝影來說,一直都是使用120膠卷,膠卷的成本,其實並不是最大的問題。

在當時,拍攝一卷120膠卷,帶沖洗費用,也就是最多七八十塊錢。

你覺得對於世界500強企業拍攝商業廣告來說,真的出不起這膠卷費用嗎?

最常見的35mm彩色膠卷,無論柯達還是富士,正常沖洗掃描,頂天相當於600萬像素的數碼單反相機

因此,最根本的,還是膠卷的解析度太差了。

更不要說,哈蘇,飛思的中畫幅數碼相機,有5000萬像素了。

和哈蘇的5000萬像素相機相比,哈蘇120相機,真的有優勢嗎?

你想一下,哈蘇5000萬像素相機,10年前大概是20萬塊錢,使用成本比120膠卷貴多了吧?

何況數碼相機的折舊費用很高,折舊速度很快。

綜上所述,只要你用腳趾頭想一想哈蘇數碼相機取代哈蘇120相機的這個 歷史 進程,你就可以很輕松的得出結論了。

荒謬至極,膠片是化學銀鹽感光顆粒,顆粒是極小的,需要顯微鏡才能觀看,理論上來說,只要你鏡頭解析度到位,膠片解析度可以無限跟進;另外,膠片的乳膠塗層有厚度,物理感光過程中使膠片分層感光,這就使寬容度極大地增加,層次分明,較為好看自然,這是數碼永遠不可能具備的,也就是說數碼味的問題!所以,藝術家追求照片本身的承載價值的時候,應該用膠片!而新聞、商用市場都應該用數碼,因為傳播方便!所以,未來應該建立兩種體系,高端藝術類的風光攝影等,你要想拍賣,那麼必須是膠片作品,版權購買可以涉及原始膠片!而商用新聞則必須數碼!

到底膠片相當於多少像素?這個問題,早在數碼相機一誕生,人們就開始探討,10多年前就已經終結了,不知最近為什麼又有了一些人在討論?

大概10多年前,《中國攝影》雜志出了一期對比測試。因時間久遠,憑記憶寫的一下內容,如果有人能找到原文,不勝感激。

對比的是一個中畫幅膠片機,全副膠片機,全副數碼相機,對比測試的方法是,用焦距相當的牛質鏡頭最佳光圈,拍同一個建築物,用最佳商業工藝印大照片,看最終成片上的細節。

結論是,對於2400萬數字全幅相機,中畫幅相機勉強一戰,全副膠片機一敗塗地。

沒有記錯的話,兩個全副機都是尼康的。

從此,幾乎沒有人在討論膠片機的解析度,只談感覺,味道,懷舊。

只談某膠片的個案,沒有意義。就像過去的珠算大神,再高明也搞不過計算機。

膠片不存在像素的問題,像素是數碼攝影的一個參數,也是電子影像出現以後產生的一個新名詞。

膠片是將感光乳劑塗布在片基上,感光乳劑中的感光成份是由分子構成的。 它所擁有的分子量可以說是天文數字,即使將圖像放大幾萬倍,都很難看到它的身影。比如,35mm電影膠片影像,投射到碩大的電影銀幕上,小小的膠片被放大到驚人的倍數,但我們在看電影時依然會感覺圖像細膩、層次豐富,不會感覺到有感光乳劑顆粒的存在。

膠片乳劑中的分子量那麼大,是個天文數字,那麼數碼攝影為什麼僅用區區的千萬像素就能達到膠片的效果呢?

那是因為我們的眼睛對圖像清晰度的識別是有限度的。 只要圖像的密度達到一定的量,就能滿足我們的眼睛對清晰度的感觀要求。從數碼攝影的像素量來看,達到1000萬像素,我們所看到的影像就能如同膠片一樣清晰了。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數碼相機都超過了2000萬像素,完全可以達到圖像清晰的要求,所以說,今天的數碼相機,像素已經不是技術上所要關心的重點了,我們在使用相機時,也沒必要過多地追求高像素。
總結:
如果要比像素,數碼相機遠遠不能與膠片相比,但比圖像質量,數碼攝影卻更勝一籌。因為數碼攝影技術更先進,可以非常輕易地拍攝出高品質的圖像。而膠片攝影要經過曝光、沖洗、放大等多個環節,有一個環節把握不準,都會影響到圖像最終的品質。

膠片使用的化學感光乳劑,而數碼圖像感測器用的是具有物理性質的電子元件,兩種物質雖然都是為了產出照片,但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它們無法在像素上進行比較,技術上也是大相徑庭。

膠片成像,其解析度和數碼成像解析度,概念(定義的事項和范圍)是不一樣的。

膠片時代的解析度最典型的測試方法,是拍柵格圖像。這本身不是測膠片的解析度,而是測鏡頭的解析度。

數碼的解析度實際就是成像的解析度。很明顯數碼的成像解析度低於鏡頭解析度。

所以,個人認為:膠片的解析度遠遠高於數碼成像的解析度。

約2400萬像素左右。膠片的解析度是靠極細的化學團,大化學團越細,膠片越細膩。以135膠片36mm 24mm來講,過去膠片一般為70~90點(mm),100點就是極細的了。3600 2400=864000。現在數碼三色排列在同一平面,再X3約2600萬以內,由於綠感光元件佔50%,再適當減點,所認2000萬~2400萬即相當於膠片最好效果。當然膠片還有無數更細微顆粒,這一般在解析度上是不計算的。大顆粒的最細程度決定膠片解析度。

這樣比較沒有意義,膠片是無極感光,數碼是方格象素,在記錄時就已經丟失了層次,畫質絕對不同,硬把膠片安上象素概念沒意義

膠片沒有像素 光學放大 只要硬體支持就可以無限大 膠片威武![酷拽]

哈哈,你所關心的問題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多年以前,我已經從一個人專業人士哪兒得到了比較中肯的答案,應該說相當於數碼相機的2千萬像素左右吧。可是他的寬容度遠遠比數碼相機是高,拍出來的照片,特別是反轉片,可以達到和人眼相同的程度,應該說和萊卡差不多吧,所以說這很多高級發燒友還吹捧用膠片的味道。

『捌』 請問傳統135膠卷相當數碼像素多少

135膠片大概相當於2200萬像素;
120膠片(6×6的)大概相當於3200萬像素。

這是通過比較膠片照片和數碼照片的最大可放大尺寸計算出來的。

單純地數膠片上有多少個銀鹽粒子,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膠片沖洗後,每一個可分辨的點,都是由大量粒子聚集成的。

『玖』 一般家用相機的像素是多大比較合適

800萬像素在三年前就已經可以沖6寸的相片,跟膠片沖出的6寸沒太大的區別.
所以現在要選,800萬也就夠了,考慮一下現在的市場和以後使用的發展,500-600是比較合適的,不要盲目追求高像素.
光學變焦一般4-7倍就可以滿足家庭需要,但是現在10倍變焦的相機也有不是很貴的,10倍變焦更方便搶拍、偷拍一些有趣的瞬間,而且可以實現更好地虛化背景,還是有用的。如能接受它的體積,十倍的也沒有關系,就是帶著顯得大一些.
防抖並不是有很大用處,如果拿相機的姿勢不對,再防抖也沒用,如果善於利用周圍的可利用的物品,如依在欄桿上拍等,比防抖的功能還有效。所以我覺得沒必要花這個錢。
其實很多人都沒有考慮到,相機買回來關鍵是要看拍出圖片的質量,所以試拍一下,拿到電腦上放大來看,看色彩,看細節就可以看到一台相機的好壞。這才是買相機所追求的結果。其次才是比功能比價格。
如你想進一步了解,請簡訊與我聯系。

閱讀全文

與相機像素多少合適和膠片相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