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康泰斯自動對焦af鏡頭的能滿足多大的像素
300萬。雅西卡和卡爾蔡司推出了第一部自動對焦的康泰克斯單反相機ContaxAX ,它使用機器背對焦技術進行對焦,像素為300萬,在讓用戶享受自動對焦技術的同時,又不用再額外花費去購買新型的自動對焦鏡頭,機背對焦技術的 AX 使得原有大量優質蔡司鏡頭可以直接使用。
Ⅱ 尼康、佳能、哈蘇、徠卡、蔡司哪個好都用什麼優點那個更強悍
尼康和佳能是世界上普通數碼單反(曾經膠片時代的135系統也是)生產大廠,技術先進,產品線豐富,其產品在攝影領域中應用極廣,社會擁有量巨大。
哈蘇是中畫幅相機,機身是瑞典生產的,鏡頭多採用德國著名的蔡司鏡頭。相對於尼康和佳能,其成像畫幅要大得多,畫質當然也更高。主要用於風光、廣告、人像等需要精雕細刻的題材拍攝。其缺點是自動化程度低,操作繁瑣,價格昂貴,適用面窄,不利於抓拍,如體育、新聞類攝影他就會很難使用。當然中畫幅機器很多,哈蘇屬於價格最高品質最好的那個檔次。
萊卡,也曾是膠片相機生產名廠,其鏡頭和機身的加工工藝在世界上可以說無出其右。其機身設計水平並不怎麼高,後來的很多型號都是得益於日本的美能達設計,但其產品用料加工工藝以及成像質量實在是讓人無可挑剔。其古董級產品現在也是價格不菲。其缺點是產品線小,種類不是很多,自動化程度也和日本相機比不了,價格極高。說白了,萊卡已不單單是一部拍攝的工具,更是一個藝術品,像勞斯來汽車一樣,擁有它也快成了身份的象徵了,呵呵。
蔡司,蔡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光學巨人。目前我們使用的很多鏡頭結構都是蔡司發明的,如著名的柯克、天塞、雙高斯(即普蘭娜)等,目前很多鏡頭設計都是它們的變種或仍沿用它的設計。其實蔡司生產的光學鏡頭種類很多,產品線極長,囊括電影、電視攝影鏡頭、醫療、軍事、測繪、顯微、天文等各個領域,相機用攝影鏡頭只是它光學大樹上的一個分枝。
蔡司相機攝影鏡頭原先主要供應自己旗下的康泰克斯(康泰時),有135系列YC口的單反用鏡頭、135旁軸系列G口鏡頭,為120系列中畫幅相機配套的C645口鏡頭。
當然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相機上也採用蔡司鏡頭,如為哈蘇、祿來等專業120相機提供鏡頭,以及各種大畫幅相機的系列配套鏡頭。現在也為日本廠商提供鏡頭,如為索尼(美能達)提供ZA系列鏡頭,為尼康用得ZF些列,為佳能用的ZE些列等,但目前只有為索尼提供的ZA系列鏡頭能實現AF功能。
還有我們市場上還能看到一種東蔡鏡頭,即東德蔡司鏡頭。二戰後德國的卡爾*蔡司和他的國家一樣被盟軍一分為二,即東德蔡司和西德蔡司。其產品質量也相當不錯,隨著東西德的合並兩家蔡司也有合二為一。東德蔡司旗下也有自己的相機品牌,即:潘太康,他也為其他廠商生產各種規格各種卡口的的攝影鏡頭,如為普拉蒂克(就是百佳,和蔡司的潘太康也有很深的淵源,不是一句兩句說得清的)、福萊克斯*耶拿、愛克山泰等本土相機,也生產了很多日系相機卡口的鏡頭,但咱們國內常見多為PK、M42螺口以及MD口。
還有不明白的請繼續問。
Ⅲ 03年產的康泰司645機鏡頭(有自動對焦)可以轉接到佳能EF卡口上面嗎能不能自動對焦
理論上可以轉接,因為CONTAX 645的像場距離比佳能EOS系統的長
不過CONTAX 645本身是可以AF的系統,鏡頭沒有集成光圈環,你轉接以後無法調節光圈,所以很少有人會這樣玩的.
Ⅳ 康泰克斯G2相機的鏡頭可以用在那個數碼相機上面
G2是旁軸機器 通過改口.基本上都能用 而目前改的比較成功的都是PK口
也就是賓得的機器 而且目前只有G90改成功了
在一個就是索尼新出的nex5 索尼出了轉接環 G21 G35 G45 G90 都能用
畫質也不錯
Ⅳ 康泰斯旁軸的G90鏡頭是什麼介面的,可以用轉接環接到佳能EF口上嗎可以的話需要什麼樣的環
不管是不是佳能,作為旁軸鏡頭的G90要上數碼機身就只能改口,而且改口還很麻煩,我和上海的一水聊過,他說改G90要比改一般的鏡頭多花3倍的時間,但是價格肯定不能開3倍,所以他都不是很願意接G90改口了。最近G90改口的價格已經漲到了400以上,加上G90可以改口後被人為炒作價格暴漲(要知道沒人能改口前G90曾經賤賣到1000以下,現在基本是1400的起價,貴得甚至掛到2000以上),兩者一疊加,現在的G90性價比已經降低很多了,值不值得買就要自己衡量了。
當然,G90確實是好鏡,我現在就是1DS+G90。:)反差適中,色彩很耐看,全開銳度就很不錯。但是提醒一下LZ,G90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紫邊非常之重!!!即使收縮光圈紫邊依然很明顯,所以G90不適合拍攝大光比下的金屬物體,特別還是淺色的金屬物體。另外就是因為結構的關系,G90收縮光圈後成像質量的提升感覺不是很明顯。
還有提醒一下LZ,G90改口是要拆卸鏡頭的,所以改口師傅的技術和責任心蠻重要。我的這只G90可能就是改口裝卸時師傅不小心,前鏡片有很多小劃痕,從後鏡看過去很明顯,雖然實拍不影響成像,但是感覺確實極度不爽。
Ⅵ 早期柯達相機有使用德國鏡頭的嗎
柯達Ektra 可以說是柯達相機製造的驕傲,美國最佳 35mm相機。驚人的創新能力創造出了一台非常獨特和奇怪的相機。這是伊斯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rporation)在1941年至1948年之間生產的35毫米測距儀相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在柯達公司設計監督下,生產了一些非常先進的相機,其中的Medalist,Super Six 20折疊機和 Bantam Special.。它在發布之時可以說是美國製造的最先進,功能最豐富的35毫米膠片相機。Ektra旨在與徠卡(Leica)和康泰克斯(Contax)等德國相機競爭,其畫質在質量上與之匹配,並且具有其他德國相機所沒有的功能,例如可調節焦距取景器和測距儀,預裝膠卷的可更換後背以及一系列鏡頭從35mm到153mm。可以說當時柯達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並且不計成本的去設計製作了這台相機,但這意味著它的價格很高,在7年的生產過程中一直保持較低的銷量。所有因為她的高質量以及銷量問題,造成了她的產量並不多,產量約為2000台,因此成了具有很大收藏價值的稀有相機。
可能因為這台相機對柯達來說也是一種榮耀,柯達後來在便宜的相機上重用了Ektra品牌作為膠卷的命名。從柯達為Ektra的精心出版編寫的書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這是柯達的一項重大項目,無論這個國家的政治立場如何,他們顯然都對擊敗德國和日本的競爭產品感興趣。這是柯達在1960年代的Signet系列,也是這個系列之前之前唯一一次在可互換鏡頭市場上的進軍,它忽略了柯達數十年前擁有的Graflex產品以及一些早期折疊相機。事實證明Ektra的成功程度不及柯達的商業成功,這個失敗也不能歸咎於相機的設計,除非設計的復雜性使生產成本超出了市場需求
它具有焦平面快門(相機的唯一弱點),該快門巧妙地聯動到可互換背板系統,使用戶中途可以在不同膠卷之間更改膠片類型。當徠卡,尼康和佳能的用戶仍在使用拇指和食指來轉動傳統旋鈕來進行過片時,Ektra的使用者通過將不同膠卷預先安裝在每個膠卷的背面上,來快速的進行過片操作。這種杠桿作用也上弦了快門,但需要進行兩次過片。快門是焦平面型速度為1到1/1000秒,外加「 B」門。據說設計師Mihalyi是左撇子,不過多數老外是左撇子,所以他設計的相機基本都是給左撇子用的。不過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證實,也跟芝加哥攝影收藏家協會的記錄相矛盾。取景器內置了一個50至254mm的變焦系統。僅35mm鏡頭需要在取景器前面放置一個外部鏡頭。這個取景器也很貴,基本很難遇見,比鏡頭和相機更稀有。取景器還具有從-3到+3的屈光度調節。再一個比較稀有的就是為Ektra設計的專用閃光燈,非常稀少,也非常難得,至於價格不論,已是可遇不可求的物品了。
Ektra的鏡頭具有可互換的鏡頭,鎖緊裝置與螺紋鎖合,所有的鏡頭都命名為Ektar:
35 / 3.3
50 / 1.9,
50 / 3.5,
90 / 3.5
135 / 3.8
153 / 4.5
所有鏡片均採用鍍膜,早期僅在內表面上有鍍膜,後來在所有鏡片上進行了鍍膜。計劃中有254mm鏡頭設計,但顯然沒有生產。鏡盒是非常漂亮的圓柱形鋁盒,但是這些鏡頭的表面處理都不太好,容易氧化。Ektar還有電視鏡頭版本,應該是叫做Television Ektanon,有50/1.9和90/3.5,很多人改了這個鏡頭當做Ektar賣,但其實不算是Ektar。Ektar的鏡頭完全可以與1930年代後期的Leica或Contax的鏡頭相媲美。也為鏡頭配備了前後蓋。
Ektra的附件包括:
腰屏取景器
轉角取景器
膠片後背
取景後背
閃光燈
近距測距儀
同步閃光
三腳架轉接接頭
本來柯達計劃開發Ektra 的改進版本,名字叫「Ektra II」,其中三個已經存在。它們內置了用於35mm鏡頭的內置取景,種種原因可能沒有進行生產。
Ektra是柯達也是美國生產的最好的135相機的最後一次嘗試。它具有驚人的創新性和豐富的功能,實際上在功能方面超過了Leica和Contax。它於1941年上市,但在1948年調整以700美元的價格時,發現超出了大家的預期,因此也就沒有了市場。
Ektra的首創和功能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個具有視差補償取景器
第一個所有鏡片上提供鍍膜鏡片
第一個提供可互換的後背
第一個提供內置的變焦取景器(變焦-每個鏡頭都需要重新對焦)
第一個提供後背取景器
第一個使用膠片倒片桿
鏡頭從35到153
大量可選配件
Ektra的最早的說明書上顯示Ektra#1004。大概Ektra序列號的開頭是#1000 。相機,鏡頭和背面的序列號通常以兩個字母開頭。它們是年份的最後兩位數字。該代碼附帶給單詞CAMEROSITY分配1-9、0#。因此,在1941年便有了EC之前的序列號。在您卸下相機後背後,在相機鑄件的底部可以看見編號。
鏡頭安裝方式是我所見過最復雜的。 首先將鏡頭介面下方三腳架介面的底座推回。然後,在將鏡頭後屁股安裝在底座上旋轉200度左右。再旋轉鏡頭調焦會發現一個非常復雜的齒輪聯動測距系統。
從上面的圖片可以看出Ektra附件的使用方式
在操作上Ektra確實算是一台奇怪的相機,相機正面鏡頭旁的大輪子,那就是調焦輪,測距儀基線也很長,為4 1/8「,實際上很難握住Ektra而不擋住RF窗口。值得稱贊的是取景器幾乎正好位於鏡頭上方,可以解決視差問題。Ektra的取景器可從50倍變焦至254,在取景器上安裝附件可以顯示35視場,取景器之外還有單獨的1.6倍分割圖像測距儀。
後背左下角的長桿是左手過片鈕!,機頂圖中心偏左一點的小杠桿是12秒延時自拍器。這玩意我捉摸了好久才發現是自拍用的,再往左是一個滾花鈕,是調快門速度的,類似於徠卡,可以抬起滾花鈕並旋轉它,以在下面的窗口中顯示所需的快門速度。在附近(左上位置)的平輪上設置了1/10至1秒的低速。這個其實挺方便的,在後來的相機中竟然沒有人去復制這個,但是看起來有點復雜。在中心位置的過片計數器,感覺Leica或Contax的計數器都沒這個漂亮,右上角的刻度盤可以看到從50-254的數值,不難猜出這個和鏡頭一定有關系,這是取景器變焦的機關。右下角較小的輪子是測距儀的屈光度調節鈕。
這是一個90肖像鏡頭,調焦輪特寫
相機的底視圖顯示了超大而堅固的倒片桿。「 LOCK」和「 UNLOCK」標記用於滑動後鎖定膠片後背。這個機器的功能眼花繚亂,剛拿到手需要好好琢磨一番。
打開後蓋以後我們可以看見上面講到的編號。Ektra是我最喜歡的相機之一,因為它有顏值,雖然我是福倫達粉。但是對於外觀好看的相機還是忍不住想摸摸,但是這個機器如果壞了基本是很難修復了,而基本沒有可以使用的快門了,買一台壞一台。Ektra可以自豪的說將35mm設計的最高點和低點(可靠性)組合到一台相機中了,當時真的是想一次性干倒其他廠家,很可惜缺陷太致命,價格又堵住了自己的市場,所以這台相機的命運也就是註定了銷量不行。圖片來自於網路,我的機器沒這么全,我只有兩個鏡頭,兩個取景器,三個背後,一個閃光燈,沒有皮箱。快門是壞的,都不知道怎麼下手去拆,自認為自己也算是修機高手,但是這台機器我沒信心,感覺一拆成則成屍,罷了罷了,擺著還能有個樣子。
Ⅶ 單反相機的入門教程
單反即相機鏡頭後有一個反光鏡可以將來自鏡頭的光線向上反射到一個五棱鏡,然後五棱鏡將光線折射到取景器窗口。這樣一來,用戶通過取景器就可以看到來自鏡頭的影像了。當快門按下時,反光鏡會迅速升起,來自鏡頭的光線此時直接照射在膠片上,從而完成拍照。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單反相機的入門教程,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單反鏡頭的選擇
標准鏡頭是入門的最好選擇,因為它價格低廉,成像質量優異,可以幫助你迅速建立好鏡頭的標准。機身究其根本其實就是一個一端有孔,其他地方密封不透光的黑匣子,它能影響照片品質的地方並不很多。當然在數碼時代,感光部分被固化在了機身上,讓機身的影響力增加了不少,但相比之仍然不如鏡頭重要。所謂玩攝影,玩器材的基本是玩機身,而想玩照片的卻一定要從鏡頭入手。由於光線是透過鏡頭照射到感光部分來形成照片的,因此鏡頭一點的改變也會帶來對照片決定性的影響。降低機身檔次很可能只是降低了操作的方便性,甚至只是降低了做工,而降低鏡頭檔次卻會直接導致照片品質的降低。因此,我們在選擇自己的單反相機時,應該對各廠家的鏡頭有個大致的了解,並以鏡頭為決定性因素來考慮最終的選擇。
基本選擇鏡頭要遵循這樣的原則:買得起原廠的不要副廠的,買得起德國的不要日本的。所謂副廠就是一些鏡頭生產廠家為各家機身生產廠商製造的配套鏡頭,這些鏡頭往往看起來價廉物美,特別成為剛入門者首選的器材。但是用起來就會再次發現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而對照片的不滿意又會轉嫁到器材上,於是副廠頭往往成為並不完全冤枉的替死鬼。折騰下來,損失的是金錢和更長的摸索時間。
單反和鏡頭廠家介紹
1、佳能Canon與尼康Nikon
佳能是日本工業振興的代表企業之一,以它和尼康為首的日本光學企業從歐洲企業手中全面接管了照相機產業,事實上照相機也正是在他們手上才真正普及到大眾手中,成為人人都用得起的玩具。在135單反相機領域其實一直是佳能與尼康的兩強爭霸。最先尼康依靠嚴謹的做工、良好的機身操控性、較好的光學質量佔有優勢。佳能在正面難以撼動尼康地位的情況下,只得求新求變,於是率先全面將機身電子化,並在1987年拋棄了FD卡口,轉而採用全電子化的EOS卡口。此舉在當時對佳能的負面影響不可謂不大,卻也一舉樹立了佳能的優勢,在其後的二十年間尼康的抱殘守缺讓佳能逐步把卡口的優勢化為了勝勢。
2、索尼SONY
索尼是世界范圍內數一數二的家電企業,也是世界第一的攝像機生產企業,他還掌握著CCD(電荷藕合感光器)製造的核心技術,尼康就一直在採用索尼的CCD。因此索尼在收購了柯尼卡美能達的相機生產部門後,加上自己原有的與世界頂級光學企業蔡司(ZEISS)緊密合作關系,其已經具備有成為數碼單反領域第三種力量的理論條件。但是如何將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還需要精力、時間和運氣。從索尼現在僅有的數碼單反A100上看不出太多東西,因為A100其實是一個倉促推出的產品,目的只是證明索尼可以,並不能代表其發展方向。而在佳能和尼康的競爭已經進入價格戰的局面之下,索尼是否還能繼續保持以往生產高端產品習慣,值得我們關注。雖然A100的價位依然保持了較高水平,但那同樣只是一種姿態。我們有理由對索尼抱以較高期望,但整合還未結束,一切皆有可能。
3、適馬SIGMA
適馬公司本來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鏡頭生廠商,為佳能、尼康等單反系統提供「價廉物美」的副廠鏡頭,但是有一天它遇到了Foveon X3(一種先進的感光系統,能提供最接近真實的色彩再現),一切都改變了。但是適馬的產品線還是過短,產品不夠豐富。而且由於機身也是採用別人(佳能)的,所以每一款也很難成為經典。畢竟能為Foveon X3而選用一家小廠系統的人並不多,再加上推廣的力度不夠,適馬始終搖擺在市場邊緣。這讓很多人為Foveon X3感到惋惜。u000b適馬的鏡頭在副廠頭中是唯一具備超聲波馬達的產品,也因此成為很多人在原廠鏡頭之外,第一備選的鏡頭品牌。畢竟,比原廠同等鏡頭便宜多了。但是,便宜也是有代價的,適馬鏡頭的機械性能一直被人詬病,當然某些具體型號也還算不錯。
4、萊卡和蔡司
萊卡把旁軸市場搞成了自己的家天下,順便插足單反推出了自己R系統,只是架子端的大,價格太高,買賬的人不多。進入數碼時代,萊卡給自己R9配了一個數碼後背DMR,也算跟上了數碼大潮,只是價格更離譜到十萬元的層次,結果大家只能是聽聽而已啦。
蔡司培植的康泰斯停產後,蔡司又開始為索尼和尼康提供單反鏡頭,但型號都不多,而且價格貴了許多。看起來蔡司和索尼的合作應該會長遠一些,或許以後蔡司自己的蔡司依康數碼旁軸系統還要依仗索尼提供CCD。至於它和尼康的合作,不太知道其中原委,也許只是單純賣鏡頭吧。市面上還有很多打著康泰斯品牌的蔡司鏡頭,它們都可以通過轉接環在佳能機身上使用。如果你不閑手動對焦麻煩,算是一種真正價廉物美的選擇。
5、其他廠商
系統生產商賓得、奧林巴斯,鏡頭生產商騰龍、圖麗,還有跟著起鬨的富士、柯達,他們的產品都缺乏大的特點,但也不乏一些小特色。覺得為一些小特色而選擇二線廠商的系統有些不踏實,因此除非看到真的東西就是特別喜歡,還是避免選擇這些廠商的產品吧。
單反配件的選購
1、存儲卡
CF卡的防護性能是遠超過SD卡,這也是它之所以被絕大多數數碼單反選為存儲卡的原因,數碼單反基本上都沒有配備存儲卡,而和普通小數碼相機相比,存儲卡對於數碼單反的重要性也要大的多。首先由於數碼單反基本上都用RAW格式拍攝,每張圖片都在10M左右,甚至更大,這就要求存儲卡要大。其次,因為拍攝的圖片數據量大,存儲卡的存讀速度也要快,否則能連拍多少多少張就成了一句空話,拍攝速度自然也無法達到機身的標稱。容量上推薦2G卡,或者兩張1G的,當然有錢買兩張2G的更好。速度上應該選擇標稱80X或者以上的產品。大多數數碼單反都是使用CF卡,在CF卡中SanDisk ultraII應該是第一選擇,只是市場上假貨太多,購買時要注意甄別。
2、電池
一定要購買好的原裝電池,電池是為相機提供能量的,可在自己購買的專賣店或者專櫃購買。
3、包
選擇內部保持乾燥,能起到防震、防摔功能的包,可在網上購買。
4、腳架
腳架分獨腳架和三角架,功能一樣都是穩定相機的,如果你拍東西總是虛的,或者說霧蒙蒙的,裝上腳架試試,或許就能清楚很多。拍風光、花草(微距)的人是必須用三角架的,而其他可用可不用卻想用的,就買個獨腳架吧。腳架認為沒必要買國外產品,國內的質量已經相當不錯,價格也便宜。一般碳纖維的不到兩千塊錢,鋁合金的則大約再便宜三分之二。
5、閃光燈
必要攝影附件,玩法眾多,功能強勁無比,但是需要較長時間的摸索和使用才能有所領悟
單反如何上手使用
1、再次仔細閱讀說明書,因為此時你手中已經有實際的機器,可以把各種功能實際操作一邊,進一步熟悉機器,加深印象。
2、對照著一本攝影教程狂拍。主要是建立對光圈、快門、景深、構圖等攝影要素的感官認識,培養自己能有一雙攝影的眼,也就是所謂預見能力。最終對這個場景拍下來應該是什麼樣子,做到心中有數。這一過程可能要積累到上萬張的拍攝量,才能過關。
3、可能在購買相機之前你已經有了明確目標,也可能只是在大量的瞎拍中你才了解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但不論怎麼樣到這個階段你應該對自己手中的器材不太滿意了。因此根據自己的拍攝需要調整自己的器材,成了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不論是放棄單反轉入旁軸小機器,還是扔掉單反進入大中幅領域,或者只是調整一下鏡頭,都標志著你已經順利完成入門,沒有成為烈士。
4、注意在2、3階段除了拍攝和升級器材外,閱讀一些攝影雜志、書籍,美術、藝術類書籍都是很重要的,畫展、攝影展、高水平的'攝影師的作品都是很好的參考。對於理解攝影,拍出好照片都會有所幫助。
單反的參數
1、全手動檔(M檔):就是手動曝光模式,光圈和快門完全由使用者自行決定,拍出的片子的好與壞,全靠著攝影者的經驗和水平了。相機的所有拍攝參數都可以手動調整。
2、快門優先(TV檔,尼康為S檔):就是快門優先曝光模式,即由使用者設定快門數度後,由相機內部的處理晶元根據現場情況和選定的測光模式,設定光圈大小進行合理曝光的模式。除了光圈外,其餘參數都可以調整。
3、光圈優先(A檔):就是光圈優先曝光模式,即由使用者設定光圈大小後,由相機的內部處理晶元根據現場情況和所選定的測光模式,設定快門速度進行合理曝光的模式。除了快門外,其餘參數都可以調整。
4、程序自動(P檔):一般就是程序曝光模式。由相機本身根據內部儲存的曝光資料來生成一個相對合適的光圈和快門的曝光組合進行曝光。除光圈和快門外,其餘參數都可以調整。
5、全自動檔(AUTO):基本上所有參數都是相機自動調整的,也就是「傻瓜模式,一般單反拍攝都不建議使用的檔位」;
6、還有一些運動模式、微距模式、禁止閃光模式等,不同品牌或有或無,平時都比較少用。
對於現在的數碼單反和大多數普通數碼相機來說,除了結構不同外,最大的差異應該就是感光器的大小了。見下圖,面積最小的三個顏色是普通數碼相機裝備的感光器大小,而大的那些都是數碼單反裝備的,感光器偏小將直接影響到成像質量,這也是為什麼普通數碼相機的成像質量不如數碼單反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這不是絕對的,理論上普通數碼相機也能裝備大面積的感光器,但畢竟現階段這一點還沒有成為現實。(只有索尼推出了一個例外:R1)
購買單反相機的必要准備
1、購買數碼單反不是買台套機就完的事情,如果你滿足於是用套機鏡頭,那麼很可能你買單反就是一個錯誤,當然大多數人會不滿足,購買更多、更好的鏡頭幾乎是必然的選擇。那時套頭可就真成了雞肋了,白白浪費了錢。還有什麼存儲卡、備用電池、三角架、相機包等等,很多東西都要買,而且如果第一次買得不合適,往往都需要再次投入金錢,到那時,你就會發現自己負擔不起一整套單反系統。測算一套數碼單反到底需要多少錢,可以這樣算。如果一台機身價格6000元,那麼你的預算最少應該是機身的一倍,即12000元,如果你能預備18000元甚至更多則更好。
2、有想法。正如開頭所說的,你一定要對單反相機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這樣的購買才會有的放矢,在滿足你需求的基礎上不浪費錢。
3、興趣愛好。有些人只是單純覺得單反拍出來效果比卡片機好,可以卻不願意花很長時間去研究單反知識,以至於一直使用自動檔,其實學習單反並不難,掌握基礎知識,學會簡單的拍攝技巧,其實就可以拍出很好看的照片。
Ⅷ 卡爾-蔡司Vario-Sonnar 80-200mm F4 T*鏡頭的適用卡口法蘭距是多少
你說的上述蔡司頭是不是康泰時 (康泰克斯)T* 80-200/4(MM) Vario-Sonnar鏡頭
鏡頭卡口不一樣,法蘭距就不同
常見相機卡口的法蘭焦距
尼康F卡口:46.5mm
賓得、理光、鳳凰的PK卡口:45.5mm;M42羅口:45.5mm
美能達α:44.7mm
佳能EOS:44.14mm
美能達、海鷗、珠江MC/MD:43.5mm
佳能FD:42.1mm
康泰時雅西卡YC卡口:45.5mm
法蘭距合適就加轉接環直接用
如果鏡頭的法蘭焦距與機身法蘭焦距不同時會出現的情況
當鏡頭的法蘭焦距與機身法蘭焦距不同時會有二種情況,第一種是鏡頭的法蘭焦距大於機身法蘭焦距。這種情況下還是很好解決的,只要在機身與鏡頭介面處加一個墊片就可以解決問題了。轉接環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對不同的法蘭距進行補償。加了轉接環就等於把a 增加到與b相等。M42(法蘭焦距是45.5)的鏡頭裝到佳能的EOS機器(法蘭焦距是44)屬於這種情況。
第二種情況就是機身法蘭焦距大於鏡頭法蘭焦距.這就導致了萬惡的M42鏡頭在Nikon機身上無限遠不能合焦的問題。解決方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加上帶糾正鏡片的轉接環,或者血腥地把機身介面(不知道有沒有人會這樣做,)或鏡屁股磨掉一部份,我估計是這輩子都不會見到別人那麼做了
總之要輕易實現無限距離端合焦的前提是鏡頭的法蘭距比機身的法蘭距長。
法蘭距的詳細解釋參見網路和文庫
雜牌垃圾頭的卡口在此不做解釋,想必那些棄之如破履的垃圾您老是不會去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