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百萬像素以下的相機是什麼年代的

百萬像素以下的相機是什麼年代的

發布時間:2023-01-15 08:50:57

❶ 請問數碼相機里有底片嗎是不是拍的照片只能列印出來,不能以傳統的「洗底片」的方式對嗎

數碼相機
數碼相機 (又名:數字式相機 英文全稱:Digital Camera 簡稱DC)

【概述】

數碼相機,是一種利用電子感測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的照相機。與普通照相機在膠卷上靠溴化銀的化學變化來記錄圖像的原理不同,數字相機的感測器是一種光感應式的電荷耦合-{zh-cn:器件;zh-tw:組件}-(CCD)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在圖像傳輸到計算機以前,通常會先儲存在數碼存儲設備中(通常是使用快閃記憶體;軟磁碟與可重復擦寫光碟(CD-RW)已很少用於數字相機設備)。

數碼相機是集光學、機械、電子一體化的產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轉換、存儲和傳輸等部件,具有數字化存取模式,與電腦交互處理和實時拍攝等特點。數碼相機最早出現在美國,20多年前,美國曾利用它通過衛星向地面傳送照片,後來數碼攝影轉為民用並不斷拓展應用范圍。

【優點】

1、拍照之後可以立即看到圖片,從而提供了對不滿意的作品立刻重拍的可能性,減少了遺憾的發生。
2、只需為那些想沖洗的照片付費,其它不需要的照片可以刪除。
3、色彩還原和色彩范圍不再依賴膠卷的質量。
4、感光度也不再因膠卷而固定。光電轉換晶元能提供多種感光度選擇。

【數碼相機的誕生】

數碼相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電視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伴隨著電視的推廣,人們需要一種能夠將正在轉播的電視節目記錄下來的設備。1951年賓·克羅司比實驗室發明了錄像機(VTR),這種新機器可以將電視轉播中的電流脈沖記錄到磁帶上。到了1956年,錄像機開始大量生產。同時,它被視為電子成像技術產生。

第二個里程碑式的事件發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宇航局(NASA)。在宇航員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須對月球表面進行勘測。然而工程師們發現,由探測器傳送回來的模擬信號被夾雜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線之中,顯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無法將信號轉變成清晰的圖像。於是工程師們不得不另想辦法。1970年是影像處理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CCD。當工程師使用電腦將CCD得到的圖像信息進行數字處理後,所有的干擾信息都被剔除了。後來「阿波羅」登月飛船上就安裝有使用CCD的裝置,就是數碼相機的原形。「阿波羅」號登上月球的過程中,美國宇航局接收到的數字圖像如水晶般清晰。

在這之後,數碼圖像技術發展得更快,主要歸功於冷戰期間的科技競爭。而這些技術也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大多數的間諜衛星都使用數碼圖像科技。

在數碼相機發展史上,不得不提起的是索尼公司。索尼公司於1981年8月在一款電視攝像機中首次採用CCD,將其用作直接將光轉化為數字信號的感測器。目前索尼每年生產的CCD占據了全球50%的市場,這正是索尼能夠在數碼相機市場上傲視群雄的一個原因,因為核心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冷戰結束之後,軍用科技很快地轉變為了市場科技。1995年,以生產傳統相機和擁有強大膠片生產能力的柯達(Kodak)公司向市場發布了其研製成熟的民用消費型數碼相機DC40。這被很多人視為數碼相機市場成型的開端。DC40使用了內置為4MB的內存,不能使用其它移動存儲介質,其38萬像素的CCD支持生成756×504的圖像,兼容Windows 3.1和DOS。蘋果(APPLE)公司的QuickTake 100也同時在市場上推出。當時兩款相機都提供了對電腦的串口連接。

這之後,數碼相機就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由各相機廠商推出,CCD的像素不斷增加,相機的功能不斷翻新,拍攝的圖像效果也越來越接近於傳統相機了。

【數碼相機近十年的歷史】

一、九十年代的數碼相機
(一)早期產品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CCD晶元」的研究與開發,研製出航天事業用的數字化照相機,通過衛星系統從太空中向地面發送航天照片。1969年美國首次登月拍照,並將一架特製的500EL型哈桑勃特數字照相機長期留在了月球上。

1981年索尼公司發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靜物照相機——靜態視頻「馬維卡」照相機。這是當今數碼照相機的雛形。

1988年富士與東芝在科隆博覽會上,展出了共同開發的,使用快快閃記憶體卡的Pujixs(富士克斯)數字靜物相機「DS-1P」,在這前後,富士、東芝、奧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繼發表了數字相機的試製品:如佳能RC-701、卡西歐VS-101、富士DS-1P、富士DS-X、東芝MC2000等。

(二)九十年代初期的產品1991年柯達試製成功世界第一台數碼相機,東芝公司發表40萬像素的MC-200數碼相機,售價170萬日元,這便是第一台市場出售的數碼相機。

1994年柯達商用數碼相機DC40正式面世。1995年2月卡西歐發表了25萬像素、6.5萬日元的低價數碼相機QV-10,引發了數碼相機市場的火爆。1995年佳能EOS·DCS3C問世,同年還推出EOS·DCS1C,開始了佳能數碼單反相機發展的歷史。1995年正式拉開了相機數字化的序幕。為迎接數碼相機的到來,柯達公司董事會於1995年作出了全面發展數碼科學的決策性決定,於1996年與尼康聯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數碼相機,與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數碼相機(專業級)。

1995年世界上數碼相機的像素只有41萬;到1996年幾乎翻了一倍,達到81萬像素,數碼相機的出貨量達到50萬台;1997年又提高到100萬像素,數碼相機出貨量突破100萬台。

1996年奧林巴斯和佳能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數碼相機。隨後富士、柯尼卡、美能達、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東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先後參與了數碼相機的研發與生產,各自推出數碼相機。

1997年11月柯達公司發表了DC210變焦數碼相機,使用了109萬的正方像素CCD圖像感測器;富士發布了DC-300數碼相機。

1997年奧林巴斯首先推出「超百萬」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單反數字相機,引起行業巨大震動。

1997年美國PMA國際攝影器材博覽會上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傳統攝影器材與計算機信息處理相結合,圖像的攝入與傳輸成為了光電子行業與計算機行業共同事業,一些IT廠商開始介入數字照相。各大公司在推出高像素的數字照相機和大型數字圖像輸出設備的同時,更多的推出1000美元以下的各類普及型數字照相機,最廉價的可在200美元以下,這為數字照相機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創造了條件。迎來了數碼相機發展普及的新高潮。

1997年度普及型數字照相機的熱點和主流產品是CCD像素數35萬左右,最大解像力640×480像素的數字相機。而「百萬像素」(megapixel)相機才「初露頭角」,僅富士膠片公司、奧林巴斯、柯達和柯尼卡四家各推出一款新品。普及型數碼相機發展的重點,除提高解像力外,重點是開發特殊功能,就是傳統膠片相機不具備和辦不到的一些功能,顯示數碼相機的優越性,如在機身上裝備液晶監視屏作取景器和拍攝後可當場檢查拍攝效果的功能,把鏡頭做成可以旋轉一定度數的功能,結合液晶屏方便自拍的功能,安裝影像數據快速傳輸電腦的功能等。

(三)1998年數字相機大發展1998年富士膠片公司推出首款百萬級(150萬像素)最輕小、普及型刃NEPIX700型數碼相機;佳能與柯達公司合作開發了首款裝有LCD監視器的數碼單反相機EOSD2000型和EOSD6000型。

1998年是普及型數字相機大發展的一年,是低價「百萬像素」數字相機成為一個新的熱點和主流產品的一年,不僅解像度高、價格低,而且功能更多,許多技術特點趨向與傳統全自動小型相機看齊。當年發表或出售的新機種60多種,20多個廠商:卡西歐(4種)、富士膠片(8種)、柯達(4種)、美能達(3種)、尼康(3種)、佳能(4種)、奧林巴斯(4種)、三洋(6種)、索尼(6種)、精工愛普生(4種)、發布二種的有「阿克發、惠普、柯尼卡、匪力浦、理光;發布一種的有:東芝、松下電子、日立、JVC、京瓷、萊卡、三星和中國的海鷗。其中達到和超過「百萬像素」的新產品約佔全部新機種的80%。最高達到168萬像素的佳能PowerShotPro70數碼相機,具有2.5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字變焦,TTL自動調焦、自動曝光、2英寸彩色TPY液晶屏,有每秒4幀的速度最大連拍5秒功能。

1998年數碼相機在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歸納起來大致有:

1.採用光學變焦鏡頭。有2倍、2.5倍、3倍、5倍和10倍,最高達14倍。此外部分相機還有數字變焦功能,有2倍或4倍。

2.具有可接外用閃光燈的功能。個別機種有內置閃光燈和可外接同步閃光燈的功能。

3.裝備有可交換「鏡頭—CCD」單元,具有擴展系統化的能力。

4.具有TTL光學取景或單反取景的功能。

5.單反式可換鏡頭功能。

6.對手動對焦、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控制曝光等參數可自動設定的功能。

7.裝用「Digita」數字影像專用操作系統後,增加了如拍攝程序設定等新功能(柯達、美能達等系列產品裝用)。

8.具有多種拍攝方式。

9.採用USB(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快速下載影像數據到電腦的功能。

10.不用個人電腦連接,可直接(或SM卡等記錄媒體)用專用列印機印數碼照片的功能。

1998年出現的數碼相機典型產品有:1.柯達DC260數字相機:160萬像素CCD圖像感測器;3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字變焦;可接閃光同步線;快門優先光圈優先自動曝光功能,具有拍攝程序預設功能;USB介面等。

2.卡西歐QV-7000SX數字相機:1998年9月推出市場,是OV系列中檔次最高的產品。2倍光學變焦和4倍數字變焦,光圈優先自動曝光,7種操作參數自定功能。此外還有相位差被動式自動調焦或手動調焦,多區測光或點測光,LCD顯示屏,影像2倍放大,自動日期記錄,生成HTML文件及多種拍攝功能。

3.美能達DemageEX系列數字相機:1998年10月推出市場,包括EXzoom1500和EXwiea1500兩個型號;前者配有3倍變焦鏡頭—CCD單元(7-216mm/F3.5-5.6),後者配有大口經廣角鏡頭———CCD單元(5.2mm/F1.9),其共同特點:採用1/2英寸150萬像素的原色順序掃描CCD3裝有專用「Didta「數字影像專用操作系統,具有軟體的擴展性;具有每秒3.5幀,最多7幀的連拍功能;可設定5種場景;具有與傳統膠片相當的操作性能。

4.美能達DemageRD3000數字相機,該機是以「APS」單反相機S-1為基礎,可交換鏡頭單反數碼機,使用2塊CCD圖像感測器,總像素270萬。

5.防水防塵型「百萬像素」機登台亮相富士膠片BigJobDS-25OHD數碼相機,是以富士CCD總像素150萬的FinePix700相機為基礎,使用具有日本工業標准7級保護能力專用外套,加上HD機背和GN24的大型閃光燈構成的「百萬像素」防水防塵專用數碼相機。

柯尼卡公司DG-1數碼相機是1998年9月推出,也具有7級防水防塵設計的數碼相機,總像素108萬像素。機身和重要部份採用硬質橡膠材料加以保護。適合在土建工程現場監視用,影像可即時傳送出去並加印到工程記錄和作業報告文件中。

此外還有一些公司研製出專用防水防塵外套,如柯達公司推出可用於3米深水中的,為DC200、DC210Zoom、DC210AZoom三個機型使用的防水防塵外套3佳能公司也為PowerShotA5和A5zoom兩個機型推出專用防水外套。

❷ 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誕於1975年,而它僅有多少萬相素

這款相機的像素是1百萬哦!

❸ 世界上第一個超百萬像素相機是什麼

是1991年問世的哈蘇DB4000,配有一個像素達到400萬的數碼後背。但這相機是可以用數碼也可以用膠片的。這個一般人是用不起的,然後就是1992年的柯達DCS200,是與尼康合作,改造了尼康的N8008膠片相機,像素為154萬。佳能1996年推出的Powershot 600是第一部消費級的超過百萬像素的小型袖珍相機。

❹ 90年代有數碼相機嗎最早的數碼相機是什麼時候在市面上銷售的能拍出什麼樣的效果

1990年,柯達推出了DCS100電子相機,首次在世界上確立了數碼相機的一般模式,從此之後,這一模式成為了業內標准。對於專業攝影師們來說,如果一台新機器有著他們熟悉的機身和操控模式,上手無疑會變得更加簡單。為了迎合這一消費心理,柯達公司為DCS100應用在了當時名氣頗大的尼康F3機身上,內部功能除了對焦屏和卷片馬達作了較大改動,所有功能均與F3一般無二,並且兼容大多數尼康鏡頭。到了1994年數碼影像技術已經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獲得了空前發展。柯達公司是數碼相機研發和推廣的先驅人物。在這一年柯達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商用數碼相機DC40。相比之前各大公司研發的各類數碼相機試製品,柯達 DC40能夠以較小的體積,較為便捷的操作以及較為合理的售價被一部分消費者接受。成為了數碼相機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1995年2月,卡西歐公司發布了當時給全球數碼相機領域造成轟動的一款數碼相機QV-10。這款相機具有25萬像素,解析度為320*240像素,無內置閃光燈。這樣的配置在當時已經是非常主流的了,然而其售價卻在當時刷新了歷史新低,僅以6.5萬日元上市。它的出現讓很多消費者開始意識到,原來數碼相機可以那麼平民化,同樣也引發了第一場數碼相機市場的熱銷風暴。因此也有不少人認為卡西歐 QV-10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首款商用數碼相機。同年佳能推出了首款單反數碼相機EOS DCS3C以及EOS DCS1C,翻開佳能單反數碼相機的嶄新一頁。
作為數碼相機的先鋒代表廠商,柯達公司自然也是大力支持相機數碼化發展。 柯達董事會於1995年作出了全面發展數碼科學的決策性決定,並且於1996年與尼康聯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數碼相機,與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數碼相機(專業級),這幾款數碼相機採用了600萬像素圖像感測器,是當時最高端的數碼相機,同樣也使得柯達成為當時數碼相機領域中的巨頭人物。後數碼相機的發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發展。1995年上市銷售的數碼相機像素僅僅為41萬,僅僅過去一年,到了1996年,數碼相機的像素就達到了81萬,幾乎是1995年的一倍。而1996年數碼相機的出貨量也創歷史紀錄,達到了50萬台。數碼相機從這一年開始,全面進入了消費者的視線,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流行時尚的代言人之一。
1996年成為數碼相機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從此,數碼相機進入了以數量級發展的新時代。
1997年9月,索尼公司發布了MVC FD7數碼相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常規3.5英寸軟盤作為存儲介質的數碼相機。索尼也由此開始大力進軍數碼相機業。同年11月柯達公司發布了DC210數碼相機,這款數碼相機使用了109萬的正方像素CCD圖像感測器,而且還開始在數碼相機上採用變焦鏡頭,使得數碼相機的發展有了全新的突破。
如果說1996年是數碼相機開始百家爭鳴的年代,那麼1997年就是技術全面革新的一年。同樣也是在1997年,奧林巴斯這個老牌光學廠商率先推出了「超百萬」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單反數碼相機,引起了行業內的巨大轟動。因此在1997年的美國PMA國際攝影器材博覽會上,數碼相機作為新鮮事物,大量出現在這個原本以傳統攝影器材為主的展會上,給傳統的攝影器材市場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相機與計算機相結合、數字圖像輸入輸出等都成為了人們關心的話題。不少IT廠商也開始介入數碼相機的生產。各大公司紛紛推出高像素、低價格的普及型數碼相機,不少數碼相機的售價都保持在100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相機價格僅僅為200美元。這為普通家庭購買數碼相機創造了大好條件,同時也翻開了數碼相機普及化發展的新篇章。
1998年的數碼相機市場,絕不僅僅只是把數碼相機看作新鮮玩具那麼簡單了。1998年是消費級數碼相機大發展的一年,大量低價「百萬像素」數碼相機成為了整個市場的一大看點。同時,「百萬像素」數碼相機也成為了市場的主流產品。這一年推出的數碼相機,不僅像素大大提高,畫質有了質的改進,而且功能豐富,向著體積小型化,功能集成化發展。當然,最重要的是,其價格進一步下降,能夠被更多普通老百姓接受。
光這一年發布或者上市的數碼相機就有60多種,20多個廠商加入其中,成為數碼相機廠商百花齊放的一年。其中,卡西歐、富士膠片、柯達、美能達、尼康、佳能、奧林巴斯、三洋、索尼、精工愛普生都推出了3款以上的數碼相機,愛克發、惠普、柯尼卡、菲力浦、理光等廠商也在這一年推出了2款數碼相機,東芝、松下電子、日立、JVC、京瓷、萊卡、三星和中國的海鷗也都推出了一款機型。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的同時,數碼相機廠商之間的競爭的大大加劇。以我們現在的情況來看,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廠商都已先後退出了數碼相機的生產,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
1998年佳能推出了當時像素最高的一款數碼相機PowerShot Pro70,成為當時業內的代表作。這款相機具有2.5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碼變焦,TTL自動調焦功能、自動曝光,具有2英寸彩色TPY 液晶屏,還可以進行每秒4幀最長5秒的動態影像拍攝。這款相機不僅是當時,到了現在看來,都是非常經典且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款機型。
而在單反數碼相機領域,1999年也有了全新的看點。尼康發布了首款自行研製的單反數碼相機D1,這款相機的問世讓消費者對於單反數碼相機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引發了最早的單反數碼相機競爭。
尼康D1以傳統相機F5為基礎進行設計,配備了274萬像素CCD,感光度從ISO200-1600,採用CF I/II型存儲卡作為存儲介質,也可以兼容微硬碟。支持JPEG、TIFF、RAW 三種文件格式。當時售價為5580美元,價格遠低於柯達DCS系列相機,開創了單反民用化的先河。不過5580美元的,在現在看來還是相當昂貴的。從這一點也足以看出,單反數碼相機的發展和技術革新之快。
進入2000年,不僅在計算機方面,還是存儲設備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數碼相機的像素也在200萬的基礎之上,再上一個高樓。300萬像素成為了市場的開發熱點。而變焦鏡頭則成為廠商們關注的又一對象。10倍光學變焦的數碼相機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2000年1月,尼康CoolPix 990和奧林巴斯CAMEMIA C-3030Z幾乎同時推出,標志著300萬像素數碼相機逐漸成為了市場的當家花旦。
2000年2月,海鷗發布中國第一代國產數碼相機DSC-1100。
2000年5月,佳能推出全新單反數碼相機EOS D30,使用CMOS代替CCD,在畫質、成像方面獲得了全方位進步,取得巨大成功。
當然,為了更進一步降低製造成本,搶占低價民用數碼相機領域,數碼相機廠商開始紛紛利用自己成熟的流水線和製造工藝,進行市場細分。同一個機身,採用不同層次的內部配置,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各方需求。這一改變如今已經成為數碼相機廠商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方法,被各大廠商紛紛採納。但在當時看來,這絕對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化。
隨著價格降低,技術提高,數碼相機終於從高高的神殿上走到了百姓生活中,從從高尖端軍事用途轉變成普通的民用產品,進入2000年後,數碼相機的發展越來越快,人們也通過數碼相機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數碼影像的迷人之處。

❺ 數碼相機的由來

從1839年,法國物理學家達蓋爾發明了全世界第一台照相機至今,照相機已經有了168年歷史,而數碼相機則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出現。相比傳統的照相機,數碼相機作為一個新鮮事物,雖然其經歷的歷史不長,但其發生的變化以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卻是巨大的。
19世紀四五十年代,隨著電視的出現,人們需要一種能夠在傳播的電視節目記錄下來的設備。隨即便有了電子成像技術的產生。
1951年賓克羅比實驗室發明了錄像機(VTR),這種新機器可以將電視轉播中的電流脈沖記錄到磁帶上。1956年,錄像機開始大量生產。同時,它被視為了電子成像技術的產生。
1969年10月17日,美國貝爾研究所的鮑爾和史密斯宣布發明「CCD」(電荷耦合元件),4色CCD、SUPER CCD等最新改良不斷涌現,像素數早已跨越了千萬像素,而成像效果也已臻於完美。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開始了「電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斷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它於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靜態視頻「馬維卡(MABIKA)」。該相機使用了10mm*12mm的CCD薄片,解析度僅為570*490(27.9)像素,首次將光信號改為了電子信號傳輸。這就是當今數碼相機的雛形。此後數碼相機成為了各大廠商關注的焦點。
1984-1986年,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紛紛開始了電子相機的研製工作,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原型電子相機,數碼生命就此大爆發。
1988年富士與東芝在德國科隆博覽會上,展出了共同開發的使用快閃記憶體卡的Pujixs數字靜物相機「DS-1P」。在這前後,富士、東芝、奧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繼發表了數字相機的試製品:如佳能RC-701、卡西歐VS-101、富士DS-X、東芝MC2000等。這些產品的推出大大刺激了大眾的好奇心,不需要感光膠片,相機同樣可以紀錄影像成為當時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過由於這些試製品造價昂貴,體積龐大因而不利於它的普及,當時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把數碼影像作為一項高科技產品來看待。
1990年,柯達推出了DCS100電子相機,首次在世界上確立了數碼相機的一般模式,從此之後,這一模式成為了業內標准。對於專業攝影師們來說,如果一台新機器有著他們熟悉的機身和操控模式,上手無疑會變得更加簡單。為了迎合這一消費心理,柯達公司為DCS100應用在了當時名氣頗大的尼康F3機身上,內部功能除了對焦屏和卷片馬達作了較大改動,所有功能均與F3一般無二,並且兼容大多數尼康鏡頭。
到了1994年數碼影像技術已經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獲得了空前發展。柯達公司是數碼相機研發和推廣的先驅人物。在這一年柯達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商用數碼相機DC40。相比之前各大公司研發的各類數碼相機試製品,柯達 DC40能夠以較小的體積,較為便捷的操作以及較為合理的售價被一部分消費者接受。成為了數碼相機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
1995年2月,卡西歐公司發布了當時給全球數碼相機領域造成轟動的一款數碼相機QV-10。這款相機具有25萬像素,解析度為320*240像素,無內置閃光燈。這樣的配置在當時已經是非常主流的了,然而其售價卻在當時刷新了歷史新低,僅以6.5萬日元上市。它的出現讓很多消費者開始意識到,原來數碼相機可以那麼平民化,同樣也引發了第一場數碼相機市場的熱銷風暴。因此也有不少人認為卡西歐 QV-10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首款商用數碼相機。
同年佳能推出了首款單反數碼相機EOS DCS3C以及EOS DCS1C,翻開佳能單反數碼相機的嶄新一頁。
作為數碼相機的先鋒代表廠商,柯達公司自然也是大力支持相機數碼化發展。 柯達董事會於1995年作出了全面發展數碼科學的決策性決定,並且於1996年與尼康聯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數碼相機,與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數碼相機(專業級),這幾款數碼相機採用了600萬像素圖像感測器,是當時最高端的數碼相機,同樣也使得柯達成為當時數碼相機領域中的巨頭人物。
此後數碼相機的發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發展。1995年上市銷售的數碼相機像素僅僅為41萬,僅僅過去一年,到了1996年,數碼相機的像素就達到了81萬,幾乎是1995年的一倍。而1996年數碼相機的出貨量也創歷史紀錄,達到了50萬台。數碼相機從這一年開始,全面進入了消費者的視線,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流行時尚的代言人之一。
1996年,佳能、奧林巴斯紛紛推出了自行研發的數碼相機,隨後,富士、柯尼卡、美能達、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東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也先後加入到數碼相機研發和生產的行列中,在這一年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數碼相機。因此這一年成為了數碼相機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有人將這一年稱之為數碼相機全民普及化的一年。
這一年推出的數碼相機按照現在的標准來看,大部分都功能簡單,體積龐大,通常都採用定焦鏡頭,但在當時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飛躍了。佳能推出的PowerShot 600雖然只有50萬像素,採用定焦鏡頭,而且外形厚實,但也被稱為當時的時尚機型,受到眾多消費者的喜愛,當年就創下非常不錯的銷售業績。
1996年成為數碼相機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從此,數碼相機進入了以數量級發展的新時代。
1997年9月,索尼公司發布了MVC FD7數碼相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常規3.5英寸軟盤作為存儲介質的數碼相機。索尼也由此開始大力進軍數碼相機業。
同年11月柯達公司發布了DC210數碼相機,這款數碼相機使用了109萬的正方像素CCD圖像感測器,而且還開始在數碼相機上採用變焦鏡頭,使得數碼相機的發展有了全新的突破。
如果說1996年是數碼相機開始百家爭鳴的年代,那麼1997年就是技術全面革新的一年。同樣也是在1997年,奧林巴斯這個老牌光學廠商率先推出了「超百萬」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單反數碼相機,引起了行業內的巨大轟動。因此在1997年的美國PMA國際攝影器材博覽會上,數碼相機作為新鮮事物,大量出現在這個原本以傳統攝影器材為主的展會上,給傳統的攝影器材市場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相機與計算機相結合、數字圖像輸入輸出等都成為了人們關心的話題。不少IT廠商也開始介入數碼相機的生產。各大公司紛紛推出高像素、低價格的普及型數碼相機,不少數碼相機的售價都保持在100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相機價格僅僅為200美元。這為普通家庭購買數碼相機創造了大好條件,同時也翻開了數碼相機普及化發展的新篇章。
1998年的數碼相機市場,絕不僅僅只是把數碼相機看作新鮮玩具那麼簡單了。1998年是消費級數碼相機大發展的一年,大量低價「百萬像素」數碼相機成為了整個市場的一大看點。同時,「百萬像素」數碼相機也成為了市場的主流產品。這一年推出的數碼相機,不僅像素大大提高,畫質有了質的改進,而且功能豐富,向著體積小型化,功能集成化發展。當然,最重要的是,其價格進一步下降,能夠被更多普通老百姓接受。
光這一年發布或者上市的數碼相機就有60多種,20多個廠商加入其中,成為數碼相機廠商百花齊放的一年。其中,卡西歐、富士膠片、柯達、美能達、尼康、佳能、奧林巴斯、三洋、索尼、精工愛普生都推出了3款以上的數碼相機,愛克發、惠普、柯尼卡、菲力浦、理光等廠商也在這一年推出了2款數碼相機,東芝、松下電子、日立、JVC、京瓷、萊卡、三星和中國的海鷗也都推出了一款機型。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的同時,數碼相機廠商之間的競爭的大大加劇。以我們現在的情況來看,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廠商都已先後退出了數碼相機的生產,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
1998年佳能推出了當時像素最高的一款數碼相機PowerShot Pro70,成為當時業內的代表作。這款相機具有2.5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碼變焦,TTL自動調焦功能、自動曝光,具有2英寸彩色TPY 液晶屏,還可以進行每秒4幀最長5秒的動態影像拍攝。這款相機不僅是當時,到了現在看來,都是非常經典且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款機型。
同樣在1998年,防水防塵的數碼相機也紛紛涌現,同時各大廠商也看到了防水數碼相機市場的巨大潛力,不少廠商都推出了各類防水罩。首款百萬像素防水防塵數碼相機富士BigJobDS-25OHD的亮相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它以富士15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FinePix700為基礎,使用具有日本工業標准7級保護能力專用外套,加上HD機背和GN24的大型閃光燈構成。雖然體積龐大,但對於水下攝影來說,產生了質的飛躍。
柯尼卡DG-1數碼相機同樣於1998年9月推出,也具有7級防水防塵設計,總像素108萬。機身和重要部份採用硬質橡膠材料加以保護。適合在土建工程現場監視用,影像可即時傳送出去並加印到工程記錄和作業報告文件中。
佳能公司也為其全新推出的兩款數碼相機PowerShot A5/A5zoom推出了相匹配的防水外殼。此後,似乎成為了一個慣例,防水外殼就通常作為數碼相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配件,與數碼相機一同發布。
當然1998年數碼相機輝煌發展,也使得其價格大大下降,1998年底,一款35萬像素左右功能一般的數碼相機,售價只需499美元。而在1997年,這樣一款數碼相機的售價在1300美元左右。同時大量「百萬像素」數碼相機的推出也大大刺激了技術發展以及市場的消費能力,整體市場定價大幅下降。
富士1998年6月推出的DS-330比1997年4月推出的DS-300性能更高,使用更便捷,而價格卻下降了5000日元;尼康1998年10月推出3倍變焦CooLPIX910與同年4月推出的C00LPIX900從功能和外觀上基本相似,但價格卻下降約1萬日元。
到了1999年,數碼相機再度在像素上有所突破,全面跨入200萬像素之年。1999年3月,奧林巴斯發布C-2500L數碼相機,這是全球第一款配備了250萬像素CCD的數碼相機。
全球各大光學廠商、感光器材廠商、計算機外設廠商以及影像設備廠商都紛紛投以重金,全力搶占這個技術研發的制高點。光1999年一年中,就有20多種200萬像素以上的數碼相機被投放市場。柯達、佳能、尼康、美能達、富士、奧林巴斯、理光、愛克發、卡西歐、索尼、愛普生、三洋、三星等公司紛紛發布了自己的新品,佳能PowerShot S10,柯達DC280、DC290Zoom、富士MX-2700、MX-2900Zoom、尼康Coolpix700、Coolpix800、Coo1pix950,奧林巴斯C21、C-2000Zoom、C-2020Zoom、C-2500L,理光RDC-5000,卡西歐QV-2000UX,索尼Cybershot DSC-F55E、CyberShot DSC-F505,愛普生PhotoPC800、PhotoPC850,柯尼卡Q-M200等都是當時的200萬像素機型中的熱門人物。
富士推出的MX-2700,號稱是當時全球首款最輕23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機身只有230克。其最高解析度達到1800×1200像素。這也標志著數碼相機向著輕量化小型化發展的趨勢。
同年7月,柯達成功推出首款300萬像素數碼相機DCS330,這款相機的推出為2000年300萬像素數碼相機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10月卡西歐發布了集合GPS功能的腕錶型數碼相機,成為數碼相機多樣化發展的先驅。
而在單反數碼相機領域,1999年也有了全新的看點。尼康發布了首款自行研製的單反數碼相機D1,這款相機的問世讓消費者對於單反數碼相機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引發了最早的單反數碼相機競爭。
尼康D1以傳統相機F5為基礎進行設計,配備了274萬像素CCD,感光度從ISO200-1600,採用CF I/II型存儲卡作為存儲介質,也可以兼容微硬碟。支持JPEG、TIFF、RAW 三種文件格式。當時售價為5580美元,價格遠低於柯達DCS系列相機,開創了單反民用化的先河。不過5580美元的,在現在看來還是相當昂貴的。從這一點也足以看出,單反數碼相機的發展和技術革新之快。
進入2000年,不僅在計算機方面,還是存儲設備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數碼相機的像素也在200萬的基礎之上,再上一個高樓。300萬像素成為了市場的開發熱點。而變焦鏡頭則成為廠商們關注的又一對象。10倍光學變焦的數碼相機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2000年1月,尼康CoolPix 990和奧林巴斯CAMEMIA C-3030Z幾乎同時推出,標志著300萬像素數碼相機逐漸成為了市場的當家花旦。
2000年2月,海鷗發布中國第一代國產數碼相機DSC-1100。
2000年5月,佳能推出全新單反數碼相機EOS D30,使用CMOS代替CCD,在畫質、成像方面獲得了全方位進步,取得巨大成功。
2000年6月,索尼發布第一款使用CD-R光碟作為存儲設備的數碼相機Mavica MVC-CD1000。
2000年7月,奧林巴斯發布內置列印機的數碼相機C-211。給數碼相機多元化發展注入了全新的元素。
2000年8月,奧林巴斯發布第一款實際像素400萬的數碼相機CAMDEIA E-10。
2000年9月,徠卡推出430萬像素數碼相機Digilux 4.3。
2000年9月,在德國Photokina展覽會上,柯達正式對外公布了高達1600萬實際像素的CCD,這被稱為是CCD製造技術上的一個里程碑。
2000年的數碼相機市場,數碼相機在外形上更接近於35mm相機,而且大力向小型輕便型發展。由於消費級數碼相機大多採用體積非常小的圖像感測器(如1/1.8型、1/2.7型)等,也給數碼相機小型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袖珍、時尚成為了2000年消費級數碼相機發展的主要方向。「口袋機」這樣的新名詞開始逐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廠商們對於防水防塵數碼相機的開發同樣不遺餘力。到了2000年,200萬像素具備7級防水能力的理光RDC-200G問世,得到業內專業人士的認可,體積和功能相比之前富士的防水相機BigJobDS-25OHD有了質的提高。更便於攜帶,同時操作也更為簡單。這也為今後數碼相機廠商提供了更多發展的方向和依據。
當然,為了更進一步降低製造成本,搶占低價民用數碼相機領域,數碼相機廠商開始紛紛利用自己成熟的流水線和製造工藝,進行市場細分。同一個機身,採用不同層次的內部配置,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各方需求。這一改變如今已經成為數碼相機廠商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方法,被各大廠商紛紛採納。但在當時看來,這絕對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化。
隨著價格降低,技術提高,數碼相機終於從高高的神殿上走到了百姓生活中,從從高尖端軍事用途轉變成普通的民用產品,進入2000年後,數碼相機的發展越來越快,人們也通過數碼相機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數碼影像的迷人之處。
2001年3月,奧林巴斯美國公司宣布推出CAMEDIA C-700 UltraZoom數碼相機,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小的10倍光學變焦數碼相機。它的出現也引發了人們對長焦數碼相機的關注。進一步縮小數碼相機體積成為了各大相機廠商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難關。
同年佳能推出IXUS 300,它擁有3倍光學變焦,採用了AIAF人工智慧多點自動對焦技術,使得對焦更輕松,而且連拍速度可以達到1.3fps,幾乎是每秒一張。這為其他廠商的時尚數碼相機提供了更多競爭的動力,此後的小型數碼相機都幾乎向著小巧、時尚、功能豐富、操作簡便、反應迅速等方向發展。
應該說此時的佳能IXUS系列已經代表了時尚數碼相機的潮流,也奠定了佳能IXUS系列數碼相機在這一領域的獨特地位。直到今天,佳能IXUS系列時尚數碼相機還是眾多消費者追捧的對象。
而在單反數碼相機領域,競爭的激烈程度也不亞於消費級數碼相機。為了徹底超越尼康D1所營造的高性能神話,還是佳能,在2001年9月推出了專用於快速拍攝用途的EOS 1D,從而在速度和技術指標上全面壓過了尼康D1,成就了單反數碼相機領域的新一代傳奇。
佳能EOS 1D配備了400萬像素CMOS,感光度為ISO100-1600,和尼康D1一樣,也採用CFI/II型存儲卡作為存儲介質,同時支持微硬碟,當時售價為7000美元。
這在當時看來簡直如天方夜譚一樣的機型,讓消費者進一步認識到了單反數碼相機的魅力,而且也為佳能成為眾多專業比賽的特別攝影器材支持提供了優異的條件。這也給今後的佳能專業單反數碼相機奠定了強大的技術基礎。
2002年,奧林巴斯推出C-40 Zoom,作為世界上首款最小的400萬像素數碼相機,它不僅是一款最小巧的機型,而且在當時的數碼相機市場上技術含量也當屬最高。為時尚數碼相機小型化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而2002年更是數碼相機大爆發的一年,從200萬像素到400萬像素豐富的產品以及不同價位的選擇,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了解並且對數碼相機產生興趣。時尚白領、家庭用戶、學生一族都逐漸成為數碼相機的主要消費群體。
2003年,索尼推出DSC-F717,其像素高達524萬,擁有5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碼變焦,總變焦倍數達到10倍,1.8英寸LCD顯示屏像素為12.3萬。這款機型最出色的夜視紅外功能,成為索尼的經典功能。相比前作F707,F717在色彩、畫質等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改進,以至於使它成為2003年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數碼產品。時至今日,還有不少人對其嘖嘖稱道,足可見F717對市場強大的影響力。
2003年的數碼相機市場,已經相當完整,從低端家用、入門級手動、長焦機型到高端旗艦類機型,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但唯獨在單反數碼相機方便,其價格雖然相比前幾年有了大幅下降,但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還是很難享受到單反的樂趣,把不少消費者拒之門外。2003年,這一局面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廠商們不斷挖空心思尋找單反數碼相機降低成本的捷徑時,佳能成為了這一進程中的開路先鋒。
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全新單反數碼相機EOS 300D,售價首次低於1000美元,轟動整個數碼相機領域。也成功推動了單反數碼相機平民化發展的進程。
這款EOS 300D採用了塑料機身、整合了EOS 10D慣用的APS-C畫幅CMOS圖像感測器,最高像素為600萬,感光度為ISO100-1600,採用CF卡作為存儲介質。銀色的機身給人時尚感,不過不少消費者都感覺銀色機身顯得很不專業,因此300D一開始上市雖然銷售很不錯,但還是受到了來自各方的不同說法。因此,在數月後,佳能推出了黑色版300D,銷量暴漲。創下單反數碼相機銷售的歷史新高,也在當年為佳能的數碼相機部門增加了一筆可觀的業績。
然而,佳能的光學系統不可能被尼康兼容(除非通過轉接環等,但不能實現自動對焦),賓得、美能達也有自己的鏡頭群,單反數碼相機鏡頭互不兼容成為了大家習以為常的慣例。但就在2003年,奧林巴斯打破了這一長期以來固有的格局。
奧林巴斯聯合柯達、富士兩家公司,聯合推出了專為數碼影像打造的全新概念的「4/3系統」單反數碼相機E-1。
4/3系統規定了CCD圖像感測器的面積,大小尺寸,CCD與鏡頭卡口之間的距離以及鏡頭卡口的直徑。因此,只要是採用這一系統的單反數碼相機都能輕松做到鏡頭相互兼容,這在以前的產品中絕對是不可想像的。
而E-1作為奧林巴斯推出的一款專業級單反數碼相機,不僅採用了500萬像素CCD,感光度達到了ISO100-800,使用CF卡作為存儲介質,支持JPEG、RAW、TIFF 文件格式。同時E-1的機身還防水防塵,可以在極其苛刻的條件下繼續正常工作。受到了很多戶外攝影時的推崇。不過和佳能EOS 300D相比,由於針對的消費群體不同,E-1發布之初的售價同樣非常昂貴,高達16000元人民幣。盡管如此,當年E-1的銷售情況還是非常喜人的,而且也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認識並且加入到了4/3系統中。
到了2004年,可以說是進入了群雄爭霸的年代,不論在消費級數碼相機還是單反數碼相機領域,都有越來越多的新鮮看點值得我們去點評一番。
2004年,消費級數碼相機全面進入800萬像素年代,這一年,各大數碼相機廠商紛紛推出了800萬像素的高端旗艦產品。佳能PowerShot Pro1、尼康COOLPIX 8700、奧林巴斯C-8080、美能達A1、索尼F828都是其中佼佼者、代表作。雖然當時單反數碼相機已經進入平民化年代,但上萬元的售價,相比高端消費機,還是有一定差距,因此在這一時期,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高端消費機鼎盛時期。這些機型都採用了800萬像素CCD,具有專業全面的手動功能和各項功能,類似單反的操作滿足了很大一部分攝影發燒友的需求,成為市場的一大熱點。而其中富士推出S20pro由於能夠最大輸出1200萬像素的照片,因此被不少印刷行業及影樓追捧,成為當時輸出像素最大的數碼相機。
在這一年,柯尼卡與美能達完成合並,推出全新品牌「柯尼卡美能達」成為了業內一大重要事件。
而單反數碼相機方面,2004年尼康全面上市了它的第一款平民單反數碼相機D70,成為佳能300D在市場上的最大競爭對手。兩款產品從2004年3月D70上市開始,就展開了激烈的價格戰。而且戰況焦灼,在很多情況下,兩款機型的促銷降價讓消費者都嘗到了「玩的就是心跳」的感覺。但由於尼康D70高光溢出、摩爾紋的問題,不久後,D70就被後續機型D70s所代替,繼續與佳能300D對抗。
到了2005年,兩者的競爭還在不斷加劇,可以說到了2005年初,佳能300D已經達到了單反的歷史最低點。僅6000元左右,就可以購買一套300D,這樣的售價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而D70s在2005年初的售價保持在8000元左右,價格同樣也是非常誘人的。
在佳能300D出現跌停板後,佳能在2005年3月全面推出了300D的後續機型350D。這款機型採用了2004年底推出的EOS 20D相同的800萬像素CMOS圖像感測器,以及與20D相同的佳能第二代圖像處理器,連拍速度達到了3張/秒。從各個方面都比300D有了質的飛躍。同時更小的體積以及更輕便的機身,引起了消費者的爭議,不少人認為350D是一款專為女性用戶設計的單反數碼相機,因此也有不少男性由於350D不適的持機手感而另投他家。
在2004年-2005年的兩年間,是單反大爆發的兩年,由於平民單反大量涌現,大大壓縮了高端消費機的市場空間,因此諸如美能達、尼康、索尼等在2005年推出的800萬像素後續高端消費級機型都並不如第一代機型那麼受人關注。而索尼在2005年推出的全球第一款採用APS-C畫幅圖像感測器的非單反數碼相機DSC-R1雖然完成了不少攝影發燒友多年來的夙願,但由於其成本過高,售價甚至超過一款入門級單反數碼相機,因此業績平平。
除了佳能和尼康不斷推出平民單反之外,賓得*ist D系列單反數碼相機的出現也給這個領域注入了全新動力。*istD系列數碼相機以小巧著稱,而後推出的*ist DS、*ist DL等入門級單反數碼相機同樣受到了很多消費者喜愛。
奧林巴斯全新推出了適合單反入門級用戶使用的E-300。CCD靜電除塵,成為了奧林巴斯單反數碼相機的看家本領。而柯尼卡美能達在膠片機的基礎上發布了α-7 Digital准專業級單反數碼相機。此後又推出了體積更小、功能更具親和力,面向入門級消費者的平民單反α-5 Digital。把CCD防抖發揮到了極致。使得所有裝載在α-7D和α-5D機身上的鏡頭全部都成為了防抖鏡頭。
當然,在2004年還有值得一提的一個重大事件,這也是深深影響如今數碼相機市場的一個重要標志。第一款採用CCD防抖的數碼相機——柯尼卡美能達X1誕生!這款相機採用了800萬像素CCD,具有3倍光學變焦,機身背面配備2.5英寸LCD顯示屏。成為當時時尚數碼相機的標桿。直到現在,高像素、大屏幕、防抖儼然已經成為主流時尚數碼相機的重要衡量標准。
現在佳能IS防抖、 尼康VR防抖、松下MAGE O.I.S.防抖技術,加上柯尼卡美能達CCD防抖技術,理光、賓得等自行研發的CCD防抖技術,都被廣泛運用於各類數碼相機中,給我們的拍攝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更高的感光度受到了消費者的關注,高感光防抖也成為了一大熱點。到了2006年,消費級數碼相機的感光度也能夠達到ISO3200,大有挑戰單反數碼相機的氣勢。

❻ 數碼相機的發展簡史

數碼相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1951年賓·克羅司比實驗室發明了錄像機(VTR),這種新機器可以將電視轉播中的電流脈沖記錄到磁帶上。

到了1956年,錄像機開始大量生產。

它被視為電子成像技術產生。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宇航局(NASA)在宇航員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須對月球表面進行勘測。

然而工程師們發現,由探測器傳送回來的模擬信號被夾雜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線之中,顯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無法將信號轉變成清晰的圖像。

於是工程師們不得不另想辦法。

在這之後,數碼圖像技術發展得更快,主要歸功於冷戰期間的科技競爭。

而這些技術也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大多數的間諜衛星都使用數碼圖像科技。

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CCD晶元」的研究與開發,1969年,貝爾實驗室的Gee Smith和Willard Boyle將可視電話和半導體泡存儲技術結合,設計了可以數碼相機沿半導體表面傳導電荷的「電荷『泡』器」(Charge 「Bubble」 Devices),率先發明了CCD器件的原型。

當時發明CCD的目的是改進存儲技術,元件本身也被當作單純的存儲器使用。

隨後人們認識到,CCD可以利用光電效應來拍攝並存儲圖象。

1970年,貝爾實驗室進行了相關實驗。

CCD陣列是由噴氣推進實驗室於1972年研製成功的,尺寸是100*100像元。

商業CCD也在同一時期由 Fairchild公司推出。

當時的CCD增益非常低,只有百分之零點幾,比照相底片稍高。

1975年,在美國紐約羅徹斯特的柯達實驗室中,一個孩子與小狗的黑白圖像被CCD感測器所獲取,記錄在盒式音頻磁帶上。

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獲取的第一張數碼照片,影像行業的發展就此改變。

30年過去了,第一台數碼相機背後的發明者來到中國,為我們回顧那段歷史,也用他敏銳地洞察力展望數碼影像的未來。

賽尚(Steven Sasson)1973年碩士畢業後即加入柯達,成為一名應用電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師。

1974 年,他擔負起發明「手持電子照相機」的重任。

次年,第一台原型機在實驗室中誕生,他也成為「數碼相機之父」。

這個項目的目的是不用膠片來拍攝影像,其原型產品只有1萬像素,成像非常粗糙。

談到那段歷史,賽尚還記憶猶新:「在當時,數碼技術非常困難,CCD很難控制,A/D轉換器也很難製造,數碼存儲介質難於獲取,而且容量很小。

當時沒有PC,回放設備需要量身定做。

這些難點讓我們用了1年的時間才安裝完這台相機。」

數碼相機對當時的柯達而言是一個很小的項目,由於決定採用數碼方式,所以相機中沒有太多移動的機械,賽尚和兩個技術工程師就完成了這個項目。

在選擇可以移動的數碼存儲介質時,賽尚希望其存儲量可以與35mm膠卷的拍攝數量差不多,所以最後採用了通用的卡式錄音磁帶,基本可以存儲相當於一個膠卷的30張照片。

「很多技術在當時是非常新鮮的,這台原型機的電路板可以打開,一邊拍攝,一邊調整。

」賽尚彷彿又回到了實驗室中。

「當原型機第一次展示給投資者時,他們詢問這種產品何時可以成為消費者品,我回答,大概是15~20年這種產品才會走進普通消費者家庭。

」賽尚的判斷相當准確,數碼相機的發展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在1970末到80年代初,柯達實驗室產生了1千多項與數碼相機有關的專利,奠定了數碼相機的架構和發展基礎,讓數碼相機一步步走向現實。

1989年,柯達終於推出了第一台商品化的數碼相機。

九十年代的數碼相機 (一)早期產品

1981年索尼公司發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靜物照相機——靜態視頻「馬維卡」照相機。

這是當今數碼照相機的雛形。

1988年富士與東芝在科隆博覽會上,展出了共同開發的,使用快快閃記憶體卡的Fujixs(富士克斯)數字靜物相機「DS-1P」,在這前後,富士、東芝、奧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繼發表了數字相機的試製品:如佳能RC-701、卡西歐VS-101、富士DS-1P、富士DS-X、東芝MC2000等。

(二)九十年代初期的產品

1991年柯達試製成功世界第一台數碼相機,東芝公司發表40萬像素的MC-200數碼相機,售價170萬日元,這便是第一台市場出售的數碼相機。

1994年柯達商用數碼相機DC40正式面世。

1995年2月卡西歐發表了25萬像素、6.5萬日元的低價數碼相機QV-10,引發了數碼相機市場的火爆。

1995年佳能EOS·DCS3C問世,同年還推出EOS·DCS1C,開始了佳能數碼單反相機發展的歷史。

1995年正式拉開了相機數字化的序幕。

為迎接數碼相機的到來,柯達公司董事會於1995年作出了全面發展數碼科學的決策性決定,於1996年與尼康聯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數碼相機,與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數碼相機(專業級)。

1995年世界上數碼相機的像素只有41萬;到1996年幾乎翻了一倍,達到81萬像素,數碼相機的出貨量達到50萬台;1997年又提高到100萬像素,數碼相機出貨量突破100萬台。

1996年奧林巴斯和佳能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數碼相機。

隨後富士、柯尼卡、美能達、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東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先後參與了數碼相機的研發與生產,各自推出數碼相機。

1997年11月柯達公司發表了DC210變焦數碼相機,使用了109萬的正方像素CCD圖像感測器;富士發布了DC-300數碼相機。

1997年奧林巴斯首先推出「超百萬」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單反數字相機,引起行業巨大震動。

1997年美國PMA國際攝影器材博覽會上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傳統攝影器材與計算機信息處理相結合,圖像的攝入與傳輸成為了光電子行業與計算機行業共同事業,一些IT廠商開始介入數字照相。

各大公司更多的推出1000美元以下的各類普及型數字照相機,最廉價的可在200美元以下,這為數字照相機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創造了條件。

1997年度普及型數字照相機的熱點和主流產品是CCD像素數35萬左右,最大解像力640×480像素的數字相機。

而「百萬像素」(megapixel)相機才「初露頭角」,僅富士膠片公司、奧林巴斯、柯達和柯尼卡四家各推出一款新品。

普及型數碼相機發展的重點,除提高解像力外,重點是開發特殊功能,就是傳統膠片相機不具備和辦不到的一些功能,顯示數碼相機的優越性,如在機身上裝備液晶監視屏作取景器和拍攝後可當場檢查拍攝效果的功能,把鏡頭做成可以旋轉一定度數的功能,結合液晶屏方便 *** 的功能,安裝影像數據快速傳輸電腦的功能等。

(三)1998年富士膠片公司推出首款百萬級(150萬像素)最輕小、普及型刃NEPIX700型數碼相機;佳能與柯達公司合作開發了首款裝有LCD監視器的數碼單反相機EOSD2000型和EOSD6000型。

1998年是低價「百萬像素」數字相機成為一個新的熱點和主流產品的一年,當年發表或出售的新機種60多種,20多個廠商:卡西歐(4種)、富士膠片(8種)、柯達(4種)、美能達(3種)、尼康(3種)、佳能(4種)、奧林巴斯(4種)、三洋(6種)、索尼(6種)、精工愛普生(4種)、發布二種的有「阿克發、惠普、柯尼卡、飛利浦、理光;發布一種的有:東芝、松下電子、日立、JVC、京瓷、萊卡、三星和中國的海鷗。

其中達到和超過「百萬像素」的新產品約佔全部新機種的80%。

最高達到168萬像素的佳能PowerShotPro70數碼相機,具有2.5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字變焦,TTL自動數碼相機調焦、自動曝光、2英寸彩色TPY液晶屏,有每秒4幀的速度最大連拍5秒功能。

1998年數碼相機在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歸納起來大致有: 採用光學變焦鏡頭。

有2倍、2.5倍、3倍、5倍和10倍,最高達14倍。

此外部分相機還有數字變焦功能,有2倍或4倍。

具有可接外用閃光燈的功能。

個別機種有內置閃光燈和可外接同步閃光燈的功能。

裝備有可交換「鏡頭—CCD」單元,具有擴展系統化的能力。

具有TTL光學取景或單反取景的功能。

單反式可換鏡頭功能。

對手動對焦、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控制曝光等參數可自動設定的功能。

裝用「Digita」數字影像專用操作系統後,增加了如拍攝程序設定等新功能(柯達、美能達等系列產品裝用)。

具有多種拍攝方式。

採用USB(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快速下載影像數據到電腦的功能。

不用個人電腦連接,可直接(或SM卡等記錄媒體)用專用列印機列印數碼照片的功能。

1998年出現的數碼相機典型產品有: 柯達DC260數字相機:160萬像素CCD圖像感測器;3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字變焦;可接閃光同步線;快門優先光圈優先自動曝光功能,具有拍攝程序預設功能;USB介面等。

卡西歐QV-7000SX數字相機:1998年9月推出市場,是OV系列中檔次最高的產品。

2倍光學變焦和4倍數字變焦,光圈優先自動曝光,7種操作參數自定功能。

此外還有相位差被動式自動調焦或手動調焦,多區測光或點測光,LCD顯示屏,影像2倍放大,自動日期記錄,生成HTML文件及多種拍攝功能。

美能達DemageEX系列數字相機:1998年10月推出市場,包括EXzoom1500和EXwiea1500兩個型號;前者配有3倍變焦鏡頭—CCD單元(7-216mm/F3.5-5.6),後者配有大口經廣角鏡頭———CCD單元(5.2mm/F1.9),其共同特點:採用1/2英寸150萬像素的原色順序掃描CCD3裝有專用「Didta「數字影像專用操作系統,具有軟體的擴展性;具有每秒3.5幀,最多7幀的連拍功能;可設定5種場景;具有與傳統膠片相當的操作性能。

美能達DemageRD3000數字相機,該機是以「APS」單反相機S-1為基礎,可交換鏡頭單反數碼機,使用2塊CCD圖像感測器,總像素270萬。

防水防塵型「百萬像素」機登台亮相 富士膠片BigJobDS-25OHD數碼相機,是以富士CCD總像素150萬的FinePix700相機為基礎,使用具有日本工業標准7級保護能力專用外套,加上HD機背和GN24的大型閃光燈構成的「百萬像素」防水防塵專用數碼相機。

柯尼卡公司DG-1數碼相機是1998年9月推出,也具有7級防水防塵設計的數碼相機,總像素108萬像素。

機身和重要部分採用硬質橡膠材料加以保護。

適合在土建工程現場監視用,影像可即時傳送出去並加印到工程記錄和作業報告文件中。

此外還有一些公司研製出專用防水防塵外套,如柯達公司推出可用於3米深水中的,為DC200、DC210Zoom、DC210AZoom三個機型使用的防水防塵外套3佳能公司也為PowerShotA5和A5zoom兩個機型推出專用防水外套。

新型存儲媒體「記憶棒」問世 索尼公司於1998年9月向市場推出新型存儲媒體———「記憶棒」,有兩種容量:4MB的MSA一4A型和8MB的MSA一8A型。

體積呈長條形,即小又薄,拔出或插入非常方便。

技術特性:10針接頭,串列介面,最大寫入速度1.5MB/S,最大讀出速度2.45MB/S,電源電壓2.7-3.6V,工作時平均消耗電流約45mA,待機時最大130mA,外形尺寸:21.5×50×2.8mm;重約4克。

同時還推出MSAC—PCI型PC卡適配器。

應用「記憶棒」的索尼新型單反型數字相機CyberShotPRODSC—D700,5倍變焦鏡頭(相當35mm相機焦距28-140mm/f2-2.4)150萬像素CCD、2.5英寸顯示屏、功能豐富,適合影樓等專業使用。

價格定位普遍下降 普及型數碼相機一開始的價格定位,對美國市場約為1000美元,對日本市場的定位約低於20萬日元。

當時的產品CCD圖像感測器總像素一般為30-35萬像素。

到數碼相機1998年底,價格明顯下降,例如「百萬像素」的3倍變焦的理光RDC-4200數碼相機,最低售價499美元,而同類型相機1997年的市場價格約為1300美元,可見價格下降幅度之大。

許多產品一方面增加功能和提高性能,一方面降低價格定位,例如富士膠片公司1998年6月推出的DS-330數碼相機比1997年4月推出的DS-300相機提高了使用方便性,價位降低5000日元(產品目錄價格19萬日元);尼康公司1998年10月推出的增加許多功能的3倍變焦CooLPIX910相機與同年4月推出的外形基本相似的C00LPIX90相機價位降低約1萬日元,且附送的CF卡也由4MB改為8MB。

快快閃記憶體儲卡———CF卡和SM卡,容量在增加,價格也下降了許多,在美國市場的售價大約每MB為7-10美元,比1997年下降了約一半。

(附:CF卡:美國SanDisk公司提供最大容量48MB;LexarMedia公司最大為64MB3日本松下電池工業公司可提供4、8、12、16、24、32(MB)幾種CF卡;卡西歐公司可提供4、8、15、30、48(MB)幾種CF卡。

SM卡:主要生產公司的日本東芝公司,可提供最大容量為16MB的品種。

美國市場上可提供2、4、8、16.(MB)四種容量的SM卡)。

(四)1999年——200萬像素之年

1999年是輕便型數字相機跨入200萬像素之年。

世界各大照相機廠商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所投放市場的數字相機遠遠超過百種。

1999年先後有20多種超過200萬像素的輕便數字照相機被推向市場,他們各有特色,代表了時代的進步,如佳能PowerShotS10,柯達DC280、DC290Zoom、富士MX-2700、MX-2900Zoom、PrintCamPR21、尼康Coolpix700、Coolpix800、Coo1pix950,奧林巴斯C21、C-2000Zoom、C-2020Zoom、C-2500L,理光RDC-5000,卡西歐QV-2000UX,索尼Cyber-shotDSC-F55E、Cyber-ShotDSC-F505,愛普生PhotoPC800、PhotoPC850,柯尼卡Q-M200等,都是2MP(MP表示百萬像素)輕便數碼相機的佼佼者。

2000年普及型數碼相機的發展 商品化的數碼相機從誕生到2000年,專業型的不足10年,普及型的僅有6年左右,然而它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1998年普及型的新產品開發熱點是100萬像素級的,1999年的熱點便攀升到200萬像素級(2MP),進入2000年再升一級,熱點轉到300萬像素級(3MP),2000年10月奧林巴斯推出了總像素數為400萬像素的CAMEDIAE-10型4倍光學變焦普及型數碼相機,創下了2000年新的紀錄。

看防偽商標

真品防偽商標印刷精美,黏度強,下層數碼膠紙不能揭下,而假冒防偽商標印刷粗糙,黏度差,下層數碼膠紙輕松可以揭下來,有些假的防偽商標還沒有廠家的800電話。

打800電話

800電話業務又稱被叫集中付費業務或免費電話業務,是企業為聯系客戶和宣傳企業形象而開辦的服務號碼,通俗地講,就是:打電話免費,接電話收費。

所以,數碼相機的均各大生產商都開辦了各自的800電話,接收消費者的咨詢,買相機時,可以用銷售商的電話直接打過去,一問便知其假。

上網查詢

各家數碼相機的生產商,都建有功能強大、頁面物美的網站。

可以接受消費者的咨詢、下載驅動程序等,消費者可以在銷售商那裡就上網查詢。

看說明書

購買數碼相機時,一定要注意看說明書、保修卡的印刷質量,一般水貨的中文說明書都是水貨商自己印刷的,為了節約成本它的印刷質量都很差,有漏頁或字跡模糊等現象,只要仔細區分是很容易看出來的。

編號是否一致

行貨相機機身上的編號、外包裝盒上的編號、保修卡上的編號,應該是一致的。

索尼馬維卡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開始了「電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斷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它於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靜態視頻「馬維卡(MABIKA)」。

該相機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解析度僅為570× 490(27.9萬)像素,首次將光信號改為電子信號傳輸。

緊隨其後,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紛紛開始了電子相機的研製工作,並於1984-1986年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原型電子相機。

索尼MYC-A7AF

——第一次讓數碼相機具備了純物理操作方法

在DC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二款相機同樣出於索尼之手,由此可見,該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場地位絕非「浪得虛名」。

1986年索尼發布了MYC-A7AF,第一次讓數碼相機具備了純物理操作方法,能夠在2英寸碟片上記錄靜止圖像,像素解析度也已擴展到了38萬像素。

卡西歐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電子相機。

1987年,卡西歐首先在市場上發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電子相機,盡管解析度僅能達到28萬像素,但這對於DC產業的意義非常重大。

如今,CMOS除了在今天的佳能高端相機上還被廣泛應用之外,其他廠商均已把CCD當做了自己產品的主導方向。

佳能RC-760

——首台60萬像素機型

想要獲得接近於傳統相機的拍攝效果,提升CCD像素解析度算得上最根本的解決途徑,直到1988年才由佳能公司推出了60萬像素的機型RC-760。

這台電子相機使用了2/3英寸60萬像素CCD,外觀在今天來看略顯呆板,不過這可是那個年代最高像素的機器,售價比今天的一輛小車還貴。

❼ 數碼相機

數碼相機,是一種利用電子感測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的照相機。與普通照相機在膠卷上靠溴化銀的化學變化來記錄圖像的原理不同,數字相機的感測器是一種光感應式的電荷耦合-{zh-cn:器件;zh-tw:組件}-(CCD)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在圖像傳輸到計算機以前,通常會先儲存在數碼存儲設備中(通常是使用快閃記憶體;軟磁碟與可重復擦寫光碟(CD-RW)已很少用於數字相機設備)。
[編輯本段]【工作原理】
數碼相機是集光學、機械、電子一體化的產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轉換、存儲和傳輸等部件,具有數字化存取模式,與電腦交互處理和實時拍攝等特點。光線通過鏡頭或者鏡頭組進入相機,通過成像元件轉化為數字信號,數字信號通過影像運算晶元儲存在存儲設備中。數碼相機的成像元件是CCD或者COMS,該成像元件的特點是光線通過時,能根據光線的不同轉化為電子信號。數碼相機最早出現在美國,20多年前,美國曾利用它通過衛星向地面傳送照片,後來數碼攝影轉為民用並不斷拓展應用范圍。
優點:1、拍照之後可以立即看到圖片,從而提供了對不滿意的作品立刻重拍的可能性,減少了遺憾的發生。
2、只需為那些想沖洗的照片付費,其它不需要的照片可以刪除。
3、色彩還原和色彩范圍不再依賴膠卷的質量。
4、感光度也不再因膠卷而固定。光電轉換晶元能提供多種感光度選擇。
缺點:1、由於通過成像元件和影像處理晶元的轉換,成像質量相比光學相機缺乏層次感。
2、由於各個廠家的影像處理晶元技術的不同,成像照片表現的顏色與實際物體有不同的區別。
3、由於中國缺乏核心技術,後期使用維修成本較高。
[編輯本段]【發展簡史】
1.誕生
數碼相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1951年賓·克羅司比實驗室發明了錄像機(VTR),這種新機器可以將電視轉播中的電流脈沖記錄到磁帶上。到了1956年,錄像機開始大量生產。它被視為電子成像技術產生。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宇航局(NASA)在宇航員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須對月球表面進行勘測。然而工程師們發現,由探測器傳送回來的模擬信號被夾雜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線之中,顯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無法將信號轉變成清晰的圖像。於是工程師們不得不另想辦法。1970年是影像處理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CCD。當工程師使用電腦將CCD得到的圖像信息進行數字處理後,所有的干擾信息都被剔除了。後來「阿波羅」登月飛船上就安裝有使用CCD的裝置,就是數碼相機的原形。「阿波羅」號登上月球的過程中,美國宇航局接收到的數字圖像如水晶般清晰。
在這之後,數碼圖像技術發展得更快,主要歸功於冷戰期間的科技競爭。而這些技術也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大多數的間諜衛星都使用數碼圖像科技。
在數碼相機發展史上,不得不提起的是索尼公司。索尼公司於1981年8月在一款電視攝像機中首次採用CCD,將其用作直接將光轉化為數字信號的感測器。目前索尼每年生產的CCD占據了全球50%的市場,這正是索尼能夠在數碼相機市場上傲視群雄的一個原因,因為核心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冷戰結束之後,軍用科技很快地轉變為了市場科技。1995年,以生產傳統相機和擁有強大膠片生產能力的柯達(Kodak)公司向市場發布了其研製成熟的民用消費型數碼相機DC40。這被很多人視為數碼相機市場成型的開端。DC40使用了內置為4MB的內存,不能使用其它移動存儲介質,其38萬像素的CCD支持生成756×504的圖像,兼容Windows 3.1和DOS。蘋果(APPLE)公司的QuickTake 100也同時在市場上推出。當時兩款相機都提供了對電腦的串口連接。
這之後,數碼相機CCD的像素不斷增加,功能不斷翻新,拍攝的圖像效果也越來越接近傳統相機。
2.發展歷程
一、九十年代的數碼相機
(一)早期產品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CCD晶元」的研究與開發,研製出航天事業用的數字化照相機,通過衛星系統從太空中向地面發送航天照片。1969年美國首次登月拍照,並將一架特製的500EL型哈桑勃特數字照相機長期留在了月球上。
1981年索尼公司發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靜物照相機——靜態視頻「馬維卡」照相機。這是當今數碼照相機的雛形。
1988年富士與東芝在科隆博覽會上,展出了共同開發的,使用快快閃記憶體卡的Pujixs(富士克斯)數字靜物相機「DS-1P」,在這前後,富士、東芝、奧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繼發表了數字相機的試製品:如佳能RC-701、卡西歐VS-101、富士DS-1P、富士DS-X、東芝MC2000等。
(二)九十年代初期的產品1991年柯達試製成功世界第一台數碼相機,東芝公司發表40萬像素的MC-200數碼相機,售價170萬日元,這便是第一台市場出售的數碼相機。
1994年柯達商用數碼相機DC40正式面世。1995年2月卡西歐發表了25萬像素、6.5萬日元的低價數碼相機QV-10,引發了數碼相機市場的火爆。1995年佳能EOS·DCS3C問世,同年還推出EOS·DCS1C,開始了佳能數碼單反相機發展的歷史。1995年正式拉開了相機數字化的序幕。為迎接數碼相機的到來,柯達公司董事會於1995年作出了全面發展數碼科學的決策性決定,於1996年與尼康聯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數碼相機,與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數碼相機(專業級)。
1995年世界上數碼相機的像素只有41萬;到1996年幾乎翻了一倍,達到81萬像素,數碼相機的出貨量達到50萬台;1997年又提高到100萬像素,數碼相機出貨量突破100萬台。
1996年奧林巴斯和佳能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數碼相機。隨後富士、柯尼卡、美能達、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東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先後參與了數碼相機的研發與生產,各自推出數碼相機。
1997年11月柯達公司發表了DC210變焦數碼相機,使用了109萬的正方像素CCD圖像感測器;富士發布了DC-300數碼相機。
1997年奧林巴斯首先推出「超百萬」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單反數字相機,引起行業巨大震動。
1997年美國PMA國際攝影器材博覽會上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傳統攝影器材與計算機信息處理相結合,圖像的攝入與傳輸成為了光電子行業與計算機行業共同事業,一些IT廠商開始介入數字照相。各大公司更多的推出1000美元以下的各類普及型數字照相機,最廉價的可在200美元以下,這為數字照相機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創造了條件。
1997年度普及型數字照相機的熱點和主流產品是CCD像素數35萬左右,最大解像力640×480像素的數字相機。而「百萬像素」(megapixel)相機才「初露頭角」,僅富士膠片公司、奧林巴斯、柯達和柯尼卡四家各推出一款新品。普及型數碼相機發展的重點,除提高解像力外,重點是開發特殊功能,就是傳統膠片相機不具備和辦不到的一些功能,顯示數碼相機的優越性,如在機身上裝備液晶監視屏作取景器和拍攝後可當場檢查拍攝效果的功能,把鏡頭做成可以旋轉一定度數的功能,結合液晶屏方便自拍的功能,安裝影像數據快速傳輸電腦的功能等。
(三)1998年富士膠片公司推出首款百萬級(150萬像素)最輕小、普及型刃NEPIX700型數碼相機;佳能與柯達公司合作開發了首款裝有LCD監視器的數碼單反相機EOSD2000型和EOSD6000型。
1998年是是低價「百萬像素」數字相機成為一個新的熱點和主流產品的一年,當年發表或出售的新機種60多種,20多個廠商:卡西歐(4種)、富士膠片(8種)、柯達(4種)、美能達(3種)、尼康(3種)、佳能(4種)、奧林巴斯(4種)、三洋(6種)、索尼(6種)、精工愛普生(4種)、發布二種的有「阿克發、惠普、柯尼卡、匪力浦、理光;發布一種的有:東芝、松下電子、日立、JVC、京瓷、萊卡、三星和中國的海鷗。其中達到和超過「百萬像素」的新產品約佔全部新機種的80%。最高達到168萬像素的佳能PowerShotPro70數碼相機,具有2.5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字變焦,TTL自動調焦、自動曝光、2英寸彩色TPY液晶屏,有每秒4幀的速度最大連拍5秒功能。
1998年數碼相機在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歸納起來大致有:
1.採用光學變焦鏡頭。有2倍、2.5倍、3倍、5倍和10倍,最高達14倍。此外部分相機還有數字變焦功能,有2倍或4倍。
2.具有可接外用閃光燈的功能。個別機種有內置閃光燈和可外接同步閃光燈的功能。
3.裝備有可交換「鏡頭—CCD」單元,具有擴展系統化的能力。
4.具有TTL光學取景或單反取景的功能。
5.單反式可換鏡頭功能。
6.對手動對焦、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控制曝光等參數可自動設定的功能。
7.裝用「Digita」數字影像專用操作系統後,增加了如拍攝程序設定等新功能(柯達、美能達等系列產品裝用)。
8.具有多種拍攝方式。
9.採用USB(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快速下載影像數據到電腦的功能。
10.不用個人電腦連接,可直接(或SM卡等記錄媒體)用專用列印機印數碼照片的功能。

主要特點:卡片數碼相機可以不算累贅地被隨身攜帶;而在正式場合把它們放進西服口袋裡也不會墜得外衣變形;女士們的小手包再也不難找到空間擠下它們;在其他場合把相機塞到牛仔褲口袋或者乾脆掛在脖子上也是可以接受的。雖然它們功能並不強大,但是最基本的曝光補償功能還是超薄數碼相機的標准配置,再加上區域或者點測光模式,這些小東西在有時候還是能夠完成一些攝影創作。至少你對畫面的曝光可以有基本控制,再配合色彩、清晰度、對比度等選項,很多漂亮的照片也可以來自這些被「高手」們看不上的小東西。
卡片相機和其他相機區別:優點:時尚的外觀、大屏幕液晶屏、小巧纖薄的機身,操作便捷。缺點:手動功能相對薄弱、超大的液晶顯示屏耗電量較大、鏡頭性能較差。
長焦相機
佳能長焦相機S3 IS長焦數碼相機指的是具有較大光學變焦倍數的機型,而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代表機型為:美能達Z系列、松下FX系列、富士S系列、柯達DX系列等。一些鏡頭越長的數碼相機,內部的鏡片和感光器移動空間更大,所以變焦倍數也更大。
主要特點:長焦數碼相機主要特點其實和望遠鏡的原理差不多,通過鏡頭內部鏡片的移動而改變焦距。當人們拍攝遠處的景物或者是被拍攝者不希望被打擾時,長焦的好處就發揮出來了。另外焦距越長則景深越淺,和光圈越大景深越淺的效果是一樣的,淺景深的好處在於突出主體而虛化背景,相信很多FANS在拍照時都追求一種淺景深的效果,這樣使照片拍出來更加專業。一些鏡頭越長的數碼相機,內部的鏡片和感光器移動空間更大,所以變焦倍數也更大。如今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大多在3倍-12倍之間,即可把10米以外的物體拉近至5-3米近;也有一些數碼相機擁有10倍的光學變焦效果。家用攝錄機的光學變焦倍數在10倍-22倍,能比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東西。使用增倍鏡能夠增大攝錄機的光學變焦倍數。如果光學變焦倍數不夠,人們可以在鏡頭前加一增倍鏡,其計算方法是這樣的,一個2倍的增距鏡,套在一個原來有4倍光學變焦的數碼相機上,那麼這台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由原來的1倍、2倍、3倍、4倍變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鏡的倍數和光學變焦倍數相乘所得。
變焦范圍越大越好?對於鏡頭的整體素質而言,實際上變焦范圍越大,鏡頭的質量也越差。10倍超大變焦的鏡頭最常遇到的兩個問題就是鏡頭畸變和色散。紫邊情況都比較嚴重,超大變焦的鏡頭很容易在廣角端產生桶形變形,而在長焦端產生枕形變形,雖然鏡頭變形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好的鏡頭會將變形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而理論上變焦倍數越大,鏡頭也越容易產生形變。當然很多廠家也為此做了不少努力。比如通常廠家會在鏡頭里加入非球面鏡片來預防這種變形的產生。對於色散來說廠家通常使用防色散鏡片來避免,比如尼康公司的ED鏡片。隨著光學技術的進步,目前的10×變焦鏡頭實際上在光學性能上應該可以滿足人們日常拍攝的需要。
[編輯本段]【數據存儲】
目前數碼相機的影音存儲格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 AVI 檔案格式
擴展名為 .AVI 的影音格式,可說是最早普及化的規格之一。因為 AVI 格式未經過壓縮處理,所以短短數十秒的AVI 影音檔往往就需要5~8MB的存儲空間。加上,由於沒有一套完整的規范給使用 AVI 的格式的廠商做參考,單各家自己演繹出來的規格至少就有一百多種以上。盡管目前流行的影音播放軟體,例如:WINDVD, POWERDVD,甚至 AcdSee 3R-1等號稱可播放多達60%~70%以上的AVI檔。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MicroSoft Mediea Player 8.0才是兼容度最佳的AVI影音播放軟體。目前是最為常見的動態影像格式。
2、MOV檔案格式
MOV是目前大多數碼相機廠商最常採的動畫格式之一。主要的原因在於其精簡的壓縮技術,提供了使用者在低解析度下不錯的影音選擇,再加上播放軟體QuickTime 得到蘋果計算機的免費授權使用,自然更增添其普及率。目前QuickTime 4.12以上版本不僅能處理視訊、動畫、圖形、文字、聲音,甚至 360 度虛擬實境(VR)也不是問題。
3、Motion JPEG - AVI 檔案格式
由於 JPEG 採用的是全彩影像標准,以獨特的失真壓縮技術 DCT,將影像資料中較不重要的部份去除,有效減少檔案大小。將動畫播放能力與JPEG相結合,被稱為MJPEG 即是 Motion JPEG的縮寫。其儲存的擴展名仍沿用 AVI,以配合撥放軟體的兼容性。由於此一影像規格簡單,所佔記憶容量又小,許多不支持同步收音功能的數碼相機,例如:Nikon CoolPix 9XX系列以及一些簡單的視頻會議用之網路攝影機,都喜歡採用這樣的格式。
4、MPG - 檔案格式
隨著 VCD的越來越普及,連帶著 MPEG-1的技術也跟著被推廣起來。雖然,目前僅有極少部分的的數碼相機能夠支持此一規格的動畫錄制 (大多數以日本 SONY居多)。其結合專業CCD,鏡頭加上動畫技術的合成結果,與DV相比幾乎毫不遜色。MPEG 的全名是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屬於 ISO / IEC 標准 (國際標准組織和國際電子技術公會)之一。MPEG-1 的標准出現在 1992 年,被設計用來支持第一代的 CD-ROM的播放規格,傳輸速度為 1.5-4-0 Mbps (每秒兆位,約相當29.97 fps ),解析度:352x240。MPEG 有三種壓縮畫格的方法,分別為 I 畫格 (Intra frame)、P 畫格 (Predicted frame) 與 B 畫格 (Bi-directional frame)增加壓縮效能。通過播放程序的解碼,MPEG-1技術使得長時間的電子影像可以做出快轉、回帶甚至選擇時間點這些動作。而以 MPG錄制的檔案,也可直接刻錄於VCD上,通過VCD PLAYER來觀看。
5、ASF - 檔案格式
MPEG-1的推出,至少為計算機世界帶來了兩大革命,一是使錄制長時間的電子動畫檔案擁有搜索的功能,另一則是全面壓制MP3音樂。由於各大唱片公司長期以來深受MP3的困擾,因此在制定新一代的影音技術時肯定是做出更嚴格、不容易被復制的音效格式來取代MP3。為此作為軟體界的龍頭老大Microsoft全力致力推進ASF格式的普及:ASF格式的特點是影像部分採用最新MPEG4壓縮方式,聲音部分則改用其自行研發WMA格式(WMA強調其壓縮比MP3還強兩倍,音質與MP3相近,加上WMA的保密條款與設計使用權得檔案不象MP3那樣容易被復制。)。
為了避開WMA音效的版權糾紛,業界出現了一種改用制式MP3的DIVX影音格式。DIVX以MPEG4壓縮影像,MP3壓縮音效,並以AVI文件的格式儲存!。但由於播放DIVX規格的影像檔案時必需下載DIVX的CODEC,加上 DIVX播放的系統資源要求相當高,至少要在 AMD K-350或是Pentium II 300以上的CPU才能順利播放。在可見的未來,除非大幅提升數字影音 IC 的處理速度,否則短時間之內不會見到配備這樣規格的數字影音錄制器材上市。
6、RM - 檔案格式
RealVideo是RealNetworks專為網路影音所開發的實時播放軟體,讓網頁製作者可以在網站上提供實時的影音節目。同樣,由RealNetworks所開發的RealAudio,則能在網站上提供聲音的實時播放。使用者可至以下的網址尋找免費下載 RealPlayer 的軟體和信息。除此之外,RM還可以支持線上Stream Line 直接播放,而無須將整個影音檔案下載。不過由於RM畫質不佳的缺點得不到有效解決,目前市面上還沒有支持 RM錄化格式的數碼相機。但目前國內的一些低端數碼相機製造商已經取得 RM的授權,正在研製這方面的技術,相信不久的將來就可以看到支持RM格式的的網路型數碼相機。
7、GIF動畫格式
GIF嚴格說來,只能算動態圖片展示格式。顏色只支持到 256色色階,無法錄音。標准規格還分為GIF87a和GIF89a兩種,只有GIF89a具有透明背景與動畫播放能力。數碼相機應用上,也只有SONY一家可以直接製作 GIF CLIP。

[ CCD
中文譯為:電子耦合組件(charged coupled device),它就像傳統相機的底片一樣,是感應光線的電路裝置,你可以將它想像成一顆顆微小的感應粒子,鋪滿在光學鏡頭後方,當光線與圖像從鏡頭透過、投射到CCD表面時,CCD就會產生電流,將感應到的內容轉換成數碼資料儲存起來。CCD像素數目越多、單一像素尺寸越大,收集到的圖像就會越清晰。因此,盡管CCD數目並不是決定圖像品質的唯一重點,仍然可以把它當成相機等級的重要判准之一。
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cle-semiconctor,中文譯為: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DPOF
DPOF指的是數碼列印順序指令,用於在存儲介質(影像記憶卡等)上記錄信息。在此格式下,你可以設定將數碼相機拍攝的那些影像進行列印以及進行列印多少張。

廣角鏡
即wide angle,又叫短焦鏡頭。廣角鏡因焦距非常短,所以投射到底片上的景物就變小了擴闊鏡頭拍攝角度,除可拍攝更多景物,更能在狹窄的環境下拍攝出寬闊角度的影像。
像素數
數碼相機的像素數包括有效像素(Effective Pixels)和最大像素(Maximum Pixels)。與最大像素不同的是有效像素數是指真正參與感光成像的像素值,而最高像素的數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實像素,這個數據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鏡頭變焦倍率下所換算出來的值。 對於手機的數碼相機像素,目前只能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像素數並不很高,大都在10萬--130萬像素之間。數碼相機的像素數越大,所拍攝的靜態圖像的解析度也越大,相應的一張圖片所佔用的空間也會增大。

變焦
鏡頭的另一個重點在變焦能力,所謂的變焦能力包括光學變焦(optical zoom)與數碼變焦(digital zoom)兩種。兩者雖然都有有助於望遠拍攝時放大遠方物體,但是只有光學變焦可以支持圖像主體成像後,增加更多的像素,讓主體不但變大,同時也相對更清晰。通常變焦倍數大者越適合用於望遠拍攝。光學變焦同傳統相機設計一樣,取決於鏡頭的焦距,所以解析度及畫質不會改變。數碼變焦只能將原先的圖像尺寸裁小,讓圖像在lcd屏幕上變得比較大,但並不會有助於使細節更清晰。
光學變焦
是依靠光學鏡頭結構來實現變焦,變焦方式與35mm相機差不多,就是通過攝像頭的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如今的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大多在2倍-5倍之間,也有一些碼相機擁有10倍的光學變焦效果。家用攝錄機的光學變焦倍數在10倍~22倍,能比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東西。使用增倍鏡能夠增大攝錄機的光學變焦倍數。
數字變焦
即digital zoom,實際上是畫面的電子放大,把原來CCD影像感應器上的一部份像素使用「插值」處理手段做放大,將CCD影像感應器上的像素用插值演算法將畫面放大到整個畫面。通過數碼變焦,拍攝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有點像VCD或DVD中的zoom功能,所以數碼變焦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智能變焦
全新獨有的sony智能變焦功能.可放大變焦拍攝,不會將微粒放大,令放大的影像也能保持原有的細致質素.智能變焦因應不同影像尺寸的選擇,提供不同程度的強化變焦功能.有別於數碼變焦,智能變焦能保持畫質與原本影像相同。
程序式自動曝光
程序式自動曝光是電子技術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的產物,採用這種方式曝光時,相機不但能根據光線條件算出合適的曝光量,還能自動選擇合適的曝光組合。
超焦距
由於鏡頭的後景深比較大,人們稱對焦點以後的能清晰成像的距離為超焦距。超焦距范圍內的景物並非真正的清晰成像,由於不在對焦點上,肯定是模糊的,只是模糊的程度一般人能夠接受而已,這就是傻瓜相機拍攝的底片不能放大得太大的原因。
LCD取景
這是目前大多數數碼相機必備的取景方式。LCD取景唯一的優點正是改正普通光學取景唯一的缺點,LCD取景的缺點:首先LCD是耗電大戶,他要佔用整部相機1/3以上的電量;其次LCD取景的姿勢必須是雙手前伸,與眼睛保持一定距離,此時相機無法獲得穩定的三角支撐,用低速快門很難拍出穩定清晰的相片,最後是LCD上顯示的畫面色彩、對比度與實際在電腦中看到的實際影像誤差較大,而且即使標稱百萬像素的LCD看上去畫面仍然很粗糙,無法觀察拍攝體細節,面對這種畫面你很難對你照的照片是否符合你的要求作出判斷,所幸的是現在數碼相機幾乎同時配有普通光學取景和LCD取景,如果購買只有LCD取景器的數碼相機有一定風險,除非您有足夠把握能得到需要的效果。 LCD取景器

OLED
為了形像說明OLED構造,可以做個簡單的比喻:每個OLED單元就好比一塊漢堡包,發光材料就是夾在中間的蔬菜。每個OLED的顯示單元都能受控制地產生三種不同顏色的光。OLED與LCD一樣,也有主動式和被動式之分。被動方式下由行列地址選中的單元被點亮。主動方式下,OLED單元後有一個薄膜晶體管(TFT),發光單元在TFT驅動下點亮。主動式的OLED比較省電,但被動式的OLED顯示性能更佳。
TTL單反式取景
這是專業相機上必備的取景方式,也是真正沒有誤差的光學取景方式。這種取景器的取景范圍可達實拍畫面的95%。唯一缺點就是如果鏡頭過小,取景器會很暗,影響手動對焦。幸好現在都具備自動對焦,這一缺點已無大礙。當然,用了ttl單反取景器為了不至於過暗,廠家會用上大口徑高級鏡頭,所以一般是半專業相機才配備此種鏡頭。奧林巴斯(olympus)的相機上經常使用這種取景器。
電子取景
電子取景器(EVF),使用電子取景的視野率比光學取景器就大得多,如索尼DSC-f707的EVF的視野率就達到99%。而電子取景器也較為實用,這種取景方式不僅價格較便宜,使用時很省電,而且能在任何環境光線下採用。盡管取景器中的畫面視角和色彩效果與最終結果不全相同,但使用一段時間後還是很快就會適應的。
光學取景器
傳統普及型相機里常用的那種通過一組與拍攝鏡頭無關(高檔傻瓜機上常與變焦鏡頭連動)的透鏡取景的部件,造價低,但有視差,所看到的並不完全是所拍到的。
普通光學取景
這是最常見的取景方式,其唯一的缺點就是取景誤差大。用過數碼相機的朋友一定知道,數碼相機的光學取景器在近距離拍攝時,上下左右位置誤差與實際拍攝景像的誤差很大(遠距離不是特別明顯),一般說來光學取景器看到的景像約占實際拍攝景像的85%。

預閃曝光
特設預閃曝光功能(pre-flash exposure),在一般的拍攝或微距拍攝時,使用預閃時所接收到的圖像數據,能夠更准確地測出閃光強度及曝光值,令拍攝的影像獲得更佳的曝光程度。
防紅眼功能
指在用閃光燈拍攝人像時,由於被攝者眼底血管的反光,使拍出照片上人的眼睛中有一個紅點的現象。但一般現在的主流數碼相機都具有防紅眼功能,不過如果不打開的話,依舊不會起作用。
防手震功能
數碼相機的防手震功能有兩種:一是光學的,一是數碼的。光學的防手震和傳統相機是一樣的,是在成像光路中設置特使設計的鏡片,能夠感知相機的震動,並根據震動的特點與程度自動調整光路,使成像穩定。

內置應用「super hole accumulation diode(had)」電子畫質提升技術的ccd影像感應器,提高ccd的感應性能及加強數碼信號處理功能,有效地於拍攝影像時降噪及減低不必要的干擾,令畫面更清晰明麗,色彩層次更分明,對現場光源不足或拍攝夜景時效果尤其顯著。

ISO感光值
ISO感光值是傳統相機底片對光線反應的敏感程度測量值,通常以ISO數碼表示,數碼越大表示感旋光性越強,常用的表示方法有ISO 100 、400 、1000等,一般而言, 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顆粒越粗,放大後的效果較差,而數碼相機為也套用此ISO值來標示測光系統所採用的曝光,基準ISO越低,所需曝光量越高。

❽ 數碼相機哪年開始在中國大面積流行的

數碼相機流行於中國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外國品牌數碼相機開始進入中國,1998年,清華紫光、上海海鷗、鳳凰光學分別推出了國產品牌數碼相機。2000年後,外國品牌數碼相機大舉進入國內市場,嚴重沖擊了國產相機。

相對於數碼相機技術和國際數碼相機市場的發展,中國數碼相機市場起步較晚,大約是在1996年下半年開始形成的。最早在市場上出現的是kodak和casio,由於技術方面的限制,當時產品的像素級別一般都在50萬左右,價格約為8000元。

隨後一年時間內,雖然由於各方面原因,數碼相機市場的發展非常緩慢,但是畢竟已經在消費者中具有了認知度和一定的消費群體,這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開始紛紛介入中國數碼相機市場。

數碼相機的發展史

1975年,在美國紐約羅徹斯特的柯達實驗室中,一個孩子與小狗的黑白圖像被CCD感測器所獲取,記錄在盒式音頻磁帶上。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獲取的第一張數碼照片,影像行業的發展就此改變。

30年過去了,第一台數碼相機背後的發明者來到中國,為我們回顧那段歷史,也用他敏銳地洞察力展望數碼影像的未來。

1998年是低價「百萬像素」數字相機成為一個新的熱點和主流產品的一年,當年發表或出售的新機種60多種,20多個廠商,這其中就包括阿克發、惠普、柯尼卡、飛利浦、理光、東芝、松下電子、日立、JVC、京瓷、萊卡、三星和中國的海鷗。

❾ 電子數碼的概述

數碼相機,是一種利用電子感測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的照相機。與普通照相機在膠卷上靠溴化銀的化學變化來記錄圖像的原理不同,數字相機的感測器是一種光感應式的電荷耦合-{zh-cn:器件;zh-tw:組件}-(CCD)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在圖像傳輸到計算機以前,通常會先儲存在數碼存儲設備中(通常是使用快閃記憶體;軟磁碟與可重復擦寫光碟(CD-RW)已很少用於數字相機設備)。
數碼相機是集光學、機械、電子一體化的產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轉換、存儲和傳輸等部件,具有數字化存取模式,與電腦交互處理和實時拍攝等特點。數碼相機最早出現在美國,20多年前,美國曾利用它通過衛星向地面傳送照片,後來數碼攝影轉為民用並不斷拓展應用范圍。 1、拍照之後可以立即看到圖片,從而提供了對不滿意的作品立刻重拍的可能性,減少了遺憾的發生。
2、只需為那些想沖洗的照片付費,其它不需要的照片可以刪除。
3、色彩還原和色彩范圍不再依賴膠卷的質量。
4、感光度也不再因膠卷而固定。光電轉換晶元能提供多種感光度選擇。 1、由於通過成像元件和影像處理晶元的轉換,成像質量相比光學相機缺乏層次感。
2、由於各個廠家的影像處理晶元技術的不同,成像照片表現的顏色與實際物體有不同的區別。
3、由於中國缺乏核心技術,後期使用維修成本較高。 數碼相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電視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伴隨著電視的推廣,人們需要一種能夠將正在轉播的電視節目記錄下來的設備。1951年賓·克羅司比實驗室發明了錄像機(VTR),這種新機器可以將電視轉播中的電流脈沖記錄到磁帶上。到了1956年,錄像機開始大量生產。同時,它被視為電子成像技術產生。
第二個里程碑式的事件發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宇航局(NASA)。在宇航員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須對月球表面進行勘測。然而工程師們發現,由探測器傳送回來的模擬信號被夾雜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線之中,顯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無法將信號轉變成清晰的圖像。於是工程師們不得不另想辦法。1970年是影像處理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CCD。當工程師使用電腦將CCD得到的圖像信息進行數字處理後,所有的干擾信息都被剔除了。後來「阿波羅」登月飛船上就安裝有使用CCD的裝置,就是數碼相機的原形。「阿波羅」號登上月球的過程中,美國宇航局接收到的數字圖像如水晶般清晰。
在這之後,數碼圖像技術發展得更快,主要歸功於冷戰期間的科技競爭。而這些技術也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大多數的間諜衛星都使用數碼圖像科技。
在數碼相機發展史上,不得不提起的是索尼公司。索尼公司於1981年8月在一款電視攝像機中首次採用CCD,將其用作直接將光轉化為數字信號的感測器。索尼每年生產的CCD占據了全球50%的市場,這正是索尼能夠在數碼相機市場上傲視群雄的一個原因,因為核心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冷戰結束之後,軍用科技很快地轉變為了市場科技。1995年,以生產傳統相機和擁有強大膠片生產能力的柯達(Kodak)公司向市場發布了其研製成熟的民用消費型數碼相機DC40。這被很多人視為數碼相機市場成型的開端。DC40使用了內置為4MB的內存,不能使用其它移動存儲介質,其38萬像素的CCD支持生成756×504的圖像,兼容Windows 3.1和DOS。蘋果(APPLE)公司的QuickTake 100也同時在市場上推出。當時兩款相機都提供了對電腦的串口連接。
這之後,數碼相機就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由各相機廠商推出,CCD的像素不斷增加,相機的功能不斷翻新,拍攝的圖像效果也越來越接近於傳統相機了。
【數碼相機近十年的歷史】
一、九十年代的數碼相機
(一)早期產品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CCD晶元」的研究與開發,研製出航天事業用的數字化照相機,通過衛星系統從太空中向地面發送航天照片。1969年美國首次登月拍照,並將一架特製的500EL型哈桑勃特數字照相機長期留在了月球上。
1981年索尼公司發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靜物照相機——靜態視頻「馬維卡」照相機。這是當今數碼照相機的雛形。
1988年富士與東芝在科隆博覽會上,展出了共同開發的,使用快快閃記憶體卡的Pujixs(富士克斯)數字靜物相機「DS-1P」,在這前後,富士、東芝、奧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繼發表了數字相機的試製品:如佳能RC-701、卡西歐VS-101、富士DS-1P、富士DS-X、東芝MC2000等。
(二)九十年代初期的產品1991年柯達試製成功世界第一台數碼相機,東芝公司發表40萬像素的MC-200數碼相機,售價170萬日元,這便是第一台市場出售的數碼相機。
1994年柯達商用數碼相機DC40正式面世。1995年2月卡西歐發表了25萬像素、6.5萬日元的低價數碼相機QV-10,引發了數碼相機市場的火爆。1995年佳能EOS·DCS3C問世,同年還推出EOS·DCS1C,開始了佳能數碼單反相機發展的歷史。1995年正式拉開了相機數字化的序幕。為迎接數碼相機的到來,柯達公司董事會於1995年作出了全面發展數碼科學的決策性決定,於1996年與尼康聯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數碼相機,與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數碼相機(專業級)。
1995年世界上數碼相機的像素只有41萬;到1996年幾乎翻了一倍,達到81萬像素,數碼相機的出貨量達到50萬台;1997年又提高到100萬像素,數碼相機出貨量突破100萬台。
1996年奧林巴斯和佳能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數碼相機。隨後富士、柯尼卡、美能達、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東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先後參與了數碼相機的研發與生產,各自推出數碼相機。
1997年11月柯達公司發表了DC210變焦數碼相機,使用了109萬的正方像素CCD圖像感測器;富士發布了DC-300數碼相機。
1997年奧林巴斯首先推出「超百萬」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單反數字相機,引起行業巨大震動。
1997年美國PMA國際攝影器材博覽會上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傳統攝影器材與計算機信息處理相結合,圖像的攝入與傳輸成為了光電子行業與計算機行業共同事業,一些IT廠商開始介入數字照相。各大公司在推出高像素的數字照相機和大型數字圖像輸出設備的同時,更多的推出1000美元以下的各類普及型數字照相機,最廉價的可在200美元以下,這為數字照相機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創造了條件。迎來了數碼相機發展普及的新高潮。
1997年度普及型數字照相機的熱點和主流產品是CCD像素數35萬左右,最大解像力640×480像素的數字相機。而百萬像素(megapixel)相機才初露頭角,僅富士膠片公司、奧林巴斯、柯達和柯尼卡四家各推出一款新品。普及型數碼相機發展的重點,除提高解像力外,重點是開發特殊功能,就是傳統膠片相機不具備和辦不到的一些功能,顯示數碼相機的優越性,如在機身上裝備液晶監視屏作取景器和拍攝後可當場檢查拍攝效果的功能,把鏡頭做成可以旋轉一定度數的功能,結合液晶屏方便自拍的功能,安裝影像數據快速傳輸電腦的功能等。
(三)1998年數字相機大發展1998年富士膠片公司推出首款百萬級(150萬像素)最輕小、普及型刃NEPIX700型數碼相機;佳能與柯達公司合作開發了首款裝有LCD監視器的數碼單反相機EOSD2000型和EOSD6000型。
1998年是普及型數字相機大發展的一年,是低價「百萬像素」數字相機成為一個新的熱點和主流產品的一年,不僅解像度高、價格低,而且功能更多,許多技術特點趨向與傳統全自動小型相機看齊。當年發表或出售的新機種60多種,20多個廠商:卡西歐(4種)、富士膠片(8種)、柯達(4種)、美能達(3種)、尼康(3種)、佳能(4種)、奧林巴斯(4種)、三洋(6種)、索尼(6種)、精工愛普生(4種)、發布二種的有「阿克發、惠普、柯尼卡、匪力浦、理光;發布一種的有:東芝、松下電子、日立、JVC、京瓷、萊卡、三星和中國的海鷗。其中達到和超過「百萬像素」的新產品約佔全部新機種的80%。最高達到168萬像素的佳能PowerShotPro70數碼相機,具有2.5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字變焦,TTL自動調焦、自動曝光、2英寸彩色TPY液晶屏,有每秒4幀的速度最大連拍5秒功能。
1998年數碼相機在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歸納起來大致有:
1.採用光學變焦鏡頭。有2倍、2.5倍、3倍、5倍和10倍,最高達14倍。此外部分相機還有數字變焦功能,有2倍或4倍。
2.具有可接外用閃光燈的功能。個別機種有內置閃光燈和可外接同步閃光燈的功能。
3.裝備有可交換「鏡頭—CCD」單元,具有擴展系統化的能力。
4.具有TTL光學取景或單反取景的功能。
5.單反式可換鏡頭功能。
6.對手動對焦、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控制曝光等參數可自動設定的功能。
7.裝用「Digita」數字影像專用操作系統後,增加了如拍攝程序設定等新功能(柯達、美能達等系列產品裝用)。
8.具有多種拍攝方式。
9.採用USB(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快速下載影像數據到電腦的功能。
10.不用個人電腦連接,可直接(或SM卡等記錄媒體)用專用列印機印數碼照片的功能。
1998年出現的數碼相機典型產品有:1.柯達DC260數字相機:160萬像素CCD圖像感測器;3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字變焦;可接閃光同步線;快門優先光圈優先自動曝光功能,具有拍攝程序預設功能;USB介面等。
2.卡西歐QV-7000SX數字相機:1998年9月推出市場,是OV系列中檔次最高的產品。2倍光學變焦和4倍數字變焦,光圈優先自動曝光,7種操作參數自定功能。此外還有相位差被動式自動調焦或手動調焦,多區測光或點測光,LCD顯示屏,影像2倍放大,自動日期記錄,生成HTML文件及多種拍攝功能。
3.美能達DemageEX系列數字相機:1998年10月推出市場,包括EXzoom1500和EXwiea1500兩個型號;前者配有3倍變焦鏡頭—CCD單元(7-216mm/F3.5-5.6),後者配有大口經廣角鏡頭———CCD單元(5.2mm/F1.9),其共同特點:採用1/2英寸150萬像素的原色順序掃描CCD3裝有專用「Didta「數字影像專用操作系統,具有軟體的擴展性;具有每秒3.5幀,最多7幀的連拍功能;可設定5種場景;具有與傳統膠片相當的操作性能。
4.美能達DemageRD3000數字相機,該機是以「APS」單反相機S-1為基礎,可交換鏡頭單反數碼機,使用2塊CCD圖像感測器,總像素270萬。
5.防水防塵型「百萬像素」機登台亮相富士膠片BigJobDS-25OHD數碼相機,是以富士CCD總像素150萬的FinePix700相機為基礎,使用具有日本工業標准7級保護能力專用外套,加上HD機背和GN24的大型閃光燈構成的「百萬像素」防水防塵專用數碼相機。
柯尼卡公司DG-1數碼相機是1998年9月推出,也具有7級防水防塵設計的數碼相機,總像素108萬像素。機身和重要部分採用硬質橡膠材料加以保護。適合在土建工程現場監視用,影像可即時傳送出去並加印到工程記錄和作業報告文件中。
此外還有一些公司研製出專用防水防塵外套,如柯達公司推出可用於3米深水中的,為DC200、DC210Zoom、DC210AZoom三個機型使用的防水防塵外套3佳能公司也為PowerShotA5和A5zoom兩個機型推出專用防水外套。
6.個性化發展是數碼相機發展新的亮點隨著競爭的激烈,產品的特色越來越明顯,個性化的產品,市場才有賣點,各大廠商的特色如下:
索尼:裝備10倍-14倍變焦鏡頭,採用軟磁碟記錄靜態和動態影像,可在機內復制已記錄影像等。
佳能:小型化,取APS小型相機造型,單反式高解像度,有較大存儲空間。
卡西歐:低檔、多功能,大液晶顯示屏,鏡頭可轉動。
富士膠片:取傳統膠片小型相機造型、高解像度,低價;超小型、金屬機殼、多功能、多特點、時尚。
柯達:高解像度、高技術含量;較低價格、較大存儲容量、提供較多軟體。
京瓷:取傳統相機獨特的縱形造型,高解像度。
惠普:高解像度,廣泛適應性、低價。
柯尼卡:高解像度、操作方式接近傳統膠片小型相機。
美能達:高解像度,鏡頭———CCD單元可旋轉可分離。
尼康:超輕小型,較高解像度、功能較齊全,操作簡單。
奧林巴斯:高解像度、變焦、鏡頭不可換式單反相機;經濟、便攜。
松下電子:小型、較高解像力,中檔價。
理光:低價、鏡頭可轉動、有特殊效果軟體。
東芝:經濟型、高解像度、使用SM卡。
阿克發:經濟實用、高解像度、鏡頭可轉動;精工愛普生:高解像度,全景照功能、兼有內存和可移動存儲卡。
7.新型存儲媒體「記憶棒」問世索尼公司於1998年9月向市場推出新型存儲媒體———「記憶棒」,有兩種容量:4MB的MSA一4A型和8MB的MSA一8A型。體積呈長條形,即小又薄,拔出或插入非常方便。技術特性:10針接頭,串列介面,最大寫入速度1.5MB/S,最大讀出速度2.45MB/S,電源電壓2.7-3.6V,工作時平均消耗電流約45mA,待機時最大130mA,外形尺寸:21.5×50×2.8mm;重約4克。
同時還推出MSAC—PCI型PC卡適配器。
應用「記憶棒」的索尼新型單反型數字相機CyberShoePRODSC—D700,5倍變焦鏡頭(相當35mm相機焦距28-140mm/f2-2.4)150萬像素CCD、2.5英寸顯示屏、功能豐富,適合影樓等專業使用。
8.價格定位普遍下降普及型數碼相機一開始的價格定位,對美國市場約為1000美元,對日本市場的定位約低於20萬日元。當時的產品CCD圖像感測器總像素一般為30-35萬像素。到1998年底,價格明顯下降,例如「百萬像素」的3倍變焦的理光RDC-4200數碼相機,最低售價499美元,而同類型相機1997年的市場價格約為1300美元,可見一年來價格下降幅度之大。許多產品一方面增加功能和提高性能,一方面降低價格定位,例如富士膠片公司1998年6月推出的DS-330數碼相機比1997年4月推出的DS-300相機提高了使用方便性,價位降低5000日元(產品目錄價格19萬日元);尼康公司1998年10月推出的增加許多功能的3倍變焦CooLPIX910相機與同年4月推出的外形基本相似的C00LPIX900相機價位降低約1萬日元,且附送的CF卡也由4MB改為8MB。
此外,快快閃記憶體儲卡———CF卡和SM卡,容量在增加,價格也下降了許多,在美國市場的售價大約每MB為7-10美元,比1997年下降了約一半。(附:CF卡:美國SanDisk公司提供最大容量48MB;LexarMedia公司最大為64MB3日本松下電池工業公司可提供4、8、12、16、24、32(MB)幾種CF卡;卡西歐公司可提供4、8、15、30、48(MB)幾種CF卡。SM卡:主要生產公司的日本東芝公司,可提供最大容量為16MB的品種。美國市場上可提供2、4、8、16.(MB)四種容量的SM卡)。
(四)1999年———200萬像素之年1999年是輕便型數字相機跨入200萬像素之年。世界各大照相機廠商、感光材料廠商、計算機外部設備廠商和影像設備廠商,如柯達、佳能、尼康、美能達、富士、奧林巴斯、理光、愛克發、卡西歐、索尼、愛普生、三洋、三星等公司都在數字照相機的研製上投以重金,以搶占數字照相機技術開發的制高點。在逐漸擴大的數字照相機市場上佔有更大的份額。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所投放市場的數字相機遠遠超過百種,然而市場瞬息萬變,許多投放市場引起轟動的數字照相機,過一兩年就成為昔日黃花,只能退出歷史舞台,只有不斷創新,各俱特色,才能不斷前進。
1999年先後有20多種超過200萬像素的輕便數字照相機被推向市場,他們各有特色,代表了時代的進步,如佳能PowerShotS10,柯達DC280、DC290Zoom、富士MX-2700、MX-2900Zoom、PrintCamPR21、尼康Coolpix700、Coolpix800、Coo1pix950,奧林巴斯C21、C-2000Zoom、C-2020Zoom、C-2500L,理光RDC-5000,卡西歐QV-2000UX,索尼Cyber-shotDSC-F55E、Cyber-ShotDSC-F505,愛普生PhotoPC800、PhotoPC850,柯尼卡Q-M200等,都是2MP(MP表示百萬像素)輕便數碼相機的佼佼者。
二、2000年普及型數碼相機的發展商品化的數碼相機從誕生到現在,專業型的不足10年,普及型的僅有6年左右,然而它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1998年普及型的新產品開發熱點是100萬像素級的,1999年的熱點便攀升到200萬像素級(2MP),進入2000年再升一級,熱點轉到300萬像素級(3MP),2000年10月奧林巴斯推出了總像素數為400萬像素的CAMEDIAE-10型4倍光學變焦普及型數碼相機,創下了2000年新的紀錄。
(一)2000年開發熱點總像素開發的熱點是300萬像素級(3MP)的產品,最先是2002年2月卡西歐公司推出的QV-3000EX數碼相機(總像素數334萬)。到2000年11月底共有12個公司推出20多種3MP數字相機。
鏡頭開發的熱點是變焦鏡頭。新機種有80%的產品使用了變焦鏡頭。即使採用單焦鏡頭的相機,絕大多數的產品也有數字變焦(亦稱電子變焦)功能。光學變焦的最高倍率達10倍。
數字介面開發的熱點是相機採用USB介面(通用串列匯流排),或兼有USB和RS232C兩種介面。
(二)新設計思路1.外觀造形和外部部件配置設計向35mm相機靠攏:在普及型數字相機成像質量和印出的A6尺寸相片,愈來愈接近或等同傳統35mm相機階情況下,普及型數字相機在外觀造型和外部部件配置設計上自然要向經過長期實踐考驗的傳統35mm照相機靠攏,使用習慣也大致相同。因此,幾乎所有的著名數字照相機公司都陸續設計出類似傳統35mm相機「橫矩機身」的機種。如PENTAXEI-2000一體化單反數字相機、柯達DC-4800數字相機的外形。
2.小型化、輕量化新機種的設計:普及型數字相機使用的圖像感測器尺寸都很小(1/1.8英寸、1/2.7英寸等),又沒有傳統相機必不可少的輸片機構,加上多層制板和表面安裝技術以及微型電子元器件的進步,為數字相機小型輕量化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因此新產品中追求小型、體輕、時尚,向袖珍方向發展。如:富士FinePix40i機,體積85.5mm×71mm×28.5mm,重155g;柯達DC3800機,體積95mm×61mm×31mm,重165g;佳能DigitalIxUS機(2倍光學變焦),體積87mm×57mmx26.9mm,重190g;高瓷Finecam3300機(2倍光學變焦),體積93.5mm×66mm×37.5mm,重200g。
3.防水防塵專用數字相機的設計開發:過去,富士和柯尼卡都推出過防水防塵數字相機,2000年富士又設計出150萬像素的BigJobDS230HD防水防塵專用機;理光設計出總像素230萬像素的RDC-200G防水防塵專用機,防水性能符合日本標准(JIS)C0920標准規定的7級保護等級;此外柯達也開發了防水防塵數字照相機。
4.採用同樣的機身,設計出不同型號的數碼相機:
用同樣的機身,設計出不同檔次、不同型號的數碼相機產品,已成為降低照相機生產成本的一個重要方法。既加快了設計速度,又節省了工裝、模具等生產成本。如柯達DC260、DC265和DC290三款相機採用相同機身;佳能S10、S20也是採用同一機身,僅是技術指標和性能有所不同。
【索尼馬維卡(MABIKA)——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開始了「電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斷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它於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靜態視頻「馬維卡(MABIKA)」。該相機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解析度僅為570× 490(27.9萬)像素,首次將光信號改為電子信號傳輸。
緊隨其後,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紛紛開始了電子相機的研製工作,並於1984-1986年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原型電子相機。
【索尼MYC-A7AF——第一次讓數碼相機具備了純物理操作方法】
在DC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二款相機同樣出於索尼之手,由此可見,該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場地位絕非「浪得虛名」。1986年索尼發布了MYC-A7AF,第一次讓數碼相機具備了純物理操作方法,能夠在2英寸碟片上記錄靜止圖像,像素解析度也已擴展到了38萬像素。卡西歐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電子相機。
1987年,卡西歐首先在市場上發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電子相機,盡管解析度僅能達到28萬像素,但這對於DC產業的意義非常重大。
如今,CMOS與CCD在數碼相機感光器件正統方面的爭奪早已塵埃落定,CMOS除了在今天的佳能高端相機上還被廣泛應用之外,其他廠商均已把CCD當作了自己產品的主導方向。不容否認,CMOS所具有的全幅面、低能耗等優勢的確非常吸引人,但動態范圍低的弊病卻不能不讓人們對它「敬而遠之」。

閱讀全文

與百萬像素以下的相機是什麼年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