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相機的感光元件有什麼用呀它的選擇標准有哪些
相機感光元件,如果是傳統膠片相機,沒有專門的感光元件,膠片就負責感光作用。
數碼相機有感光元件,主要有CCD 和CMOS 兩種,CCD是二極體形式的,比較耗電,家用相機基本不採用;CMOS矽片感光元件耗電很少,效果也不錯,應用廣泛。一般選擇CMOS感光元件的就可以了;
近拍距離 指的是微距拍攝的距離,顧名思義 就是相機鏡頭離被拍攝物體非常接近時,比如5cm ,就是微距拍攝;
光圈范圍 ,光圈就是光線通過鏡頭時鏡頭開啟的通道的直徑大小,光線暗時,需要光圈大些,光線亮時,需要光圈小些,否則拍除的照片的亮度很不自然。
閃光范圍 (這個一下子說不清楚。)
數碼變焦 與光學變焦 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光學變焦的效果好,基本不影響照片質量,數碼變焦是虛擬的變焦,以降低照片質量為代價,盡量少用。
感光元件尺寸 當然是越大越好,人造衛星上的相機的感光元件可能比臉盆還大,因此拍攝效果相當好。
❷ 尼康單反相機的使用介紹
攝影新手在拿到一台全新的相機時,往往因過於興奮而忘記在拍照前好好認識相機。結果滿腔熱血地去拍照卻得不到理想的照片,甚至放棄堅持已久的攝影夢。下面就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尼康單反相機按鈕功能。
尼康單反相機按鈕功能介紹
測光
在按下測光按鍵後,會有矩陣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和點測光。你可以依據主體占畫面的比例進行切換。當你選定拍攝模式後,相機會依照測光系統判斷當前環境所需光圈、快門與ISO值。如果你選擇的是點測光,那就要多了解AE-L/AF-L按鍵的功能。
AE-L/AF-L鍵
這是自動曝光鎖定和自動對焦鎖定,當按下按鈕時,兩者將同時鎖定,此外還可通過菜單進行單一鎖定。
曝光補償
所有的按鍵中,“曝光補償”的使用頻率僅次於快門鍵。這個按鍵可依照需求調節曝光,適用於大多數拍攝模式。例如現在使用的是光圈優先模式,但環境太 亮,導致相機判斷的快門值偏高,拍攝畫面偏暗,這個時候只要轉動曝光補償,讓它向“+”符號移動1/3—2/3格,照片就會亮一些。
Fn鍵
這是自定義按鈕,大部分相機都會有1—3個(有些甚至多到6個),用戶可以在菜單中自行設置按鈕功能,例如:照片尺寸/格式切換、測光模式、照片風格、白平衡、ISO、閃光燈、連拍等。
閃光燈按鍵
很多人認為閃光燈按鈕只是將內置閃光燈彈起。其實再按一次閃光燈按鈕,就會出現跟曝光補償相似的調整欄位,能通過轉盤調整閃光燈的補償值。
info鍵
按下info鍵(信息顯示)時,屏幕上將顯示:光圈、快門速度、AF區域、測光、色彩空間等拍攝信息,可以迅速了解當前相機設定。
Lv鍵
Lv是Live view實時預覽的縮寫,按下它就可以直接從屏幕進行取景。在低角度拍攝或錄像時非常實用。
WB鍵
WB鍵是White Balance白平衡的英文單詞縮寫。因為大多數人都將白平衡切為自動,讓相機依據現場環境判斷出合適的色溫,所以使用頻率偏低。但如果想奪回色溫的主控權,還是要了解WB鍵里的色溫設定。
ISO鍵
由於感光度按鍵使用頻繁,當畫面偏暗時,大多數人將通過增加感光度來提升感光元件對光線敏感度,以達到增加亮度的效果。因為使用頻繁,多數單反相機會將ISO鍵設為獨立按鍵。
BKT鍵
這是包圍曝光按鈕,新手對掌控曝光值不太熟悉時,可以用包圍曝光方式進行拍攝。在啟動這項功能時,可以在當前曝光值基礎上增減曝光量,進行3—5張的拍攝。除了曝光值可以進行包圍式曝光,現在許多相機也提供白平衡包圍式曝光。
Qual鍵
設計在轉盤上的Qual鍵,是直接改變照片的文件格式(RAW/JPEG)以及調整影像尺寸與質量。
?鍵
攝影新手一定要認得這個按鍵,它通常與網格或鑰匙按鍵共享。在進入菜單後,不清楚某項功能的用意時,可以按下“?鍵”,屏幕上會顯示該功能的說明。而當相機切入瀏覽模式,在按下同一按鍵後,照片顯示的數量會從原本的1張,增加至4張,再按一下可顯示9張甚至72張。
尼康相機參數設定
檔位: 一般的初級用戶,往往會使用相機的自動擋,高階一點的用戶會使用P檔、AV檔或者TV檔,最高階的用戶會使用M檔。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如果是拍攝食物,大C認為AV檔更加合適 。
相機本身的參數設定十分重要
光圈: 一般來說拍攝食物主要是拍攝特寫,因此AV檔位(光圈優先檔)用戶可以將光圈調至最大或者比較大,視拍攝環境而定,但是基本原則就是大光圈(光圈的數值調小)。這樣拍攝出的畫面,可以將復雜的周遭環境虛化掉,讓食物這個主體更加突出。
ISO: 對於大部分餐廳來說,室內的光線都不夠明亮,尤其是晚上來用餐。所以為了不把畫面拍虛,只能夠提升ISO的數值。但是提升ISO之後,又會產生噪點過多的問題,這個矛盾很難得以解決。至於ISO數值具體提升到多少合適,要看拍攝的環境而定。不過購買一款高端全畫幅單反相機,能夠在高ISO數值時擁有更好的控噪表現。
❸ 尼康相機iso感光度
尼康相機iso感光度:
拍攝是ISO設置輕松搞定:
先在菜單中取消自動ISO,如下圖中選擇關閉:
常用ISO不用特意設置,100、200都行。然後在菜單:自定義指令撥盤,選擇開啟(自動),
再在自定義菜單:d:拍攝/顯示里選擇ISO顯示和調整,這樣你在P、S、A模式拍攝時就可用前撥盤來隨時調整ISO感光度了,後撥盤用來調節快門速度或光圈了。
這時撥動前撥盤一格就可以以1/3或1/2EV為步長在ISO100–6400之間進行微調了(這說的是每一格調整的增量/減量的數值,也可以在菜單中設置)。
感光度,又稱為ISO值,是衡量底片對於光的靈敏程度,由敏感度測量學及測量數個數值來決定,最近已經被國際標准化組織標准化。對於較不敏感的底片,需要曝光更長的時間以達到跟較敏感底片相同的成像,因此通常被稱為慢速底片。高度敏感的底片因而稱為快速底片。無論是數位或是底片攝影,為了減少曝光時間,相對使用較高敏感度通常會導致影像質量降低(由於較粗的底片顆粒或是較高的影像雜訊或其他因素)。
傳統膠卷的感光度是通過改變膠卷的化學成分,來改變它對光線的敏感度,而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是不變的,步入正題通俗地說說原理吧。數碼相機普遍採用了電子信號放大增益技術,與ISO數值相對應的是電子信號放大增益值,比如設定在標准值時提供等同ISO100的增益幅度,對應ISO200和400的增益值可通過提高增益幅度實現。那麼增益幅度是怎麼實現的呢?提供高感光度時自然需要提供相應的增益幅度,在輸出影像信號前都必須做相應的信號放大,因為CCD的輸出電平較低,尤其當環境光線黯淡時,為了使影像發生量變,放大器就按相應的ISO數值加大增益幅度。此外,在給定的CCD面積內增加像素數會導致保持感光度變得困難。單位像素的面積減小,入射光強減弱,如果為了提高ISO數值,調用更高的增益值將會導致影像質量的惡化。因此廠商又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即在影像信號讀取時將CCD存儲的原始影像信號相加可相對提升感光度。通過將兩個像素信號相加並傳輸,便可獲得原來兩倍的感光度。但這種工作方式也有其缺陷,只適合較小的影像模式,因為像素數在處理中減半了。影像業界第三種提供高ISO數值的解決方案是,採用把數個像素點當成1個像素點來進行感光的方式,從而提高感光速度。如圖5所示,比如標準的ISO100是對感光元件的每個像素點感光,要提高到ISO200的感光度,只需要把2個像素點當成1個點來感光,就能獲得原本2倍的感光速度,如果要提高到ISO400的水平,以此類推只要把4個像素點當成1個點來感光,便能獲得4倍的感光速度。與第二種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是合並像素後感光,而第二種方式則是對感光信號的疊加,故該工作方式對高像素機型較有優勢,但噪點的產生比前兩種來的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