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旁軸相機怎麼對焦
旁軸相機一般都是黃斑對焦。
黃斑只是一種說法而已,早期的旁軸相機因為取景器內採用氧化銀膜,所以看起來中間有個黃色光斑,因此得名黃斑,而後期的旁軸相機例如徠卡M4之後的機器、福倫達R系、柯尼卡巧思RF、美能達CL\CLE、蔡司IKON-M等,都不是黃色的光斑了,而是白色的光斑,只是黃斑的叫法叫開了就不再亂變。
旁軸的黃斑對焦不是黃斑重合,而是黃斑內的景物重合,這一點有點類似裂像對焦,只不過裂像是鏡像分裂而旁軸則是左右重影而已,在旁軸取景器里看出去,黃斑內的景物是有一個可以左右運動的虛影的,通過調節對焦機構,讓黃斑內的景物的虛影與實際景物的影子進行重合,那就是對焦成功。舉個例子來說,就好像在PHOTOSHOP裡面的圖層合成,將兩個不同圖層但圖像相同的畫面,完美重合在一起的感覺。
② 康泰時 contax tvs 膠卷變焦旁軸相機怎麼用
好多年前有過,沒記錯的話,裝上CR123電池,然後鏡頭位置緊貼機身、靠下部的地方有一個小突起的半圓,推動小突起半圓從下往上到達頂端,就是開機。開機之後鏡頭會伸出來,鏡頭最靠近機身的一圈金屬環,是光圈環後面的3.5-16就是手動光圈根據你需要選擇。然後鏡頭中間那一圈金屬環,是變焦環可以變焦距,至於對焦可以自動也可以手動,看機身頂部的小轉盤,轉到AF就是自動對焦,而0.5、0.7、1、2、5這些數字那大半圈,就是手動對焦,通過轉動這個小轉盤來實現手動對焦,最近對焦距離0.5M。選擇自動對焦的時候,眼睛看取景器的顯示,半按快門,取景器里的燈常亮就是對焦OK,閃爍就是不OK。對焦轉盤邊上那個黑色按鈕是自拍,打開之後每次按快門,好像是5秒還是8秒之後才開始拍攝。機身頂部最左邊的黑色轉盤是EV,根據需要調整,邊上的小黑按鈕是閃光開關,可以選擇打開閃光讓相機自動控制,還是關閉不用閃光。取景器邊上是偽寬幅開關,右側橡膠握把有個橢圓按鈕那是後背開關,電池倉在底部。
③ 旁軸相機 為什麼適合街拍
其實對街拍攝影來說,每一台不同的相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弱點,適合於不同的情況,旁軸相機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藝術視角上它對街拍都是有很大幫助滴。
在街拍中,旁軸相機有很多超越其他相機的優勢, 下面詳細說下吧,希望能提升你的街拍水平:
1. 你會掌握扎實的基本功
在我開始攝影時,對曝光、感光度、光圈和快門都不太理解。我不懂什麼叫「級」,以及數碼單反如何計算出合適的曝光值。盡管我有這些基礎知識,但還是依賴相機的計算結果,我的手動設置一直存在缺陷。
但用Contax III膠片旁軸相機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是一台純手動相機,我被迫必須熟練掌握感光度、光圈、快門之間的關系。我拍的前幾卷膠片都是廢片——不是過曝就是欠曝。經過幾卷膠卷的練習之後,現在我已經不再需要測光表就能拍攝了。
現在,我可以看看天空,根據太陽的位置,就知道該使用什麼樣的曝光設置。在陰影下,我也會本能地加大光圈。現在我感覺到解脫、自由和安心,相機完全由我控制,而不是自己做決定。
2. 你會更加謹慎
使用數碼單反相機街拍的問題之一是,我經常會拍回來一大堆照片。使用16GB CF卡,我很容易拍上千張照片,然而其中只有5張值得保留。
用旁軸相機拍攝就不同了。旁軸相機比數碼單反更簡單,有利於你只關注每張照片,而不是把相機當作半自動機槍來用。在使用膠片時這一點尤為明顯。我的一卷膠卷只有24張,意味著每一張都必須物有所值。我會問自己,哪張照片值得拍攝,哪張不值得。
3. 你會更低調
旁軸相機比數碼單反更低調是不爭的事實。我在使用旁軸相機街拍時,很少有人能注意到我在拍他們,因為快門幾乎沒有聲音,機身也比較小。但是在用數碼單反時,巨大的快門聲總是能引起別人的注意,而且這個「看起來很專業」的機身會讓他們感到更多威脅。
進行街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在人群中太醒目。因此如果你想在不引起對方注意的情況下拍照,就請用旁軸相機吧。
4. 你能在拍攝前就「看到」照片
使用旁軸相機街拍時,你必須對一切手動設置保持關注。盡管初看起來這是一個負擔,但其實它會解放你,令你擁有更多靈活性。我會這樣說的原因是,當你進行街拍時,預對焦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准備捕捉「決定性瞬間」時。
比如, 我通常會把鏡頭放在1.5m的對焦距離上,光圈保持在f/11或f/16,利用景深來保證照片中的一切都清晰。我發現使用數碼單反自動對焦對街拍來說太吵了,手動對焦可以做得更好。
5. 你會擁有更好的視野
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旁軸相機,就會注意到取景器有多大多亮。同樣因為不是通過鏡頭取景,你會看到更多周邊情況。因此當你在構圖取景時,可以更多注意到周圍發生的一切。數碼單反相機上的取景器大多很悲劇,即小又暗。對街拍攝影來說,不要阻擋自己的視線是很重要的。
最後特別提醒大家,拍照片的永遠是攝影者,而不是相機,更好的器材在專家手裡能讓他們做得更好,但在業余者手裡就沒有同樣的效果。
④ 旁軸相機怎麼處理相差
首先解釋一下旁軸相機.
所謂旁軸就是取景窗和鏡頭的光線不是同一個軸的(廢話).
這樣就會出現樓主所說的視差問題.
但是這樣為什麼旁軸相機會和單反並存而不消失呢.
這要和拍攝的動作說起
單反的拍攝:
對焦,
按下快門,
反光板抬升,
快門打開,
成像,
快門關閉,
反光板復位,
准備下一次拍攝
旁軸的拍攝
對焦,
按下快門,
快門打開,
成像,
快門關閉,
准備下一次拍攝
可以看到旁軸相機的由於沒有反光板,
拍攝起來要比單反的動作簡潔的多,
於是旁軸相對於單反的優勢在於拍攝延遲短,
很適合抓拍,
此外旁軸由於法蘭距比較短,
這樣可以通過轉接來使用大量的鏡頭,
很方便.
然後就是樓主所說的數碼旁軸相機了,
目前能從取景窗中看到顯示屏的也就富士X100吧
是的
,通過電子取景X100可以消除旁軸的視差問題,
但是我們來看看X100的拍攝過程
富士X100在電子取景的時候的拍攝過程:
對焦,
按下快門,
快門關閉,
快門打開,
成像,
快門關閉,
快門打開,
准備下一次拍攝
電子取景的時候由於圖像感測器一開始就處於工作狀態,
必須要清零之後才能成像,
所以X100在電子取景狀態下的拍攝情況和普通旁軸不一樣,
這也是富士X100能不能算作旁軸要打個問號的原因.
說了這么多,
⑤ 什麼是旁軸相機,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旁軸相機也就是旁軸取景相機。也就是說此類相機的鏡頭和取景器是分開的,取景器內的所見並非和鏡頭中的一樣,而是存在一定的視差。由於快門就設計在鏡頭上,由於機械聯動的關系,大多旁軸相機不能更換鏡頭。而單反的取景通道通過反光鏡,和在膠片(或者數碼最終)的成像相一致,也就是所見即所得。 快門: 單反:檔數比較多,現代單反相機的快門速度可以從30秒到1/8000秒;相對而言震動比較大,聲音也比較大。 旁軸:檔數少,一般是1秒到1/300。少數高檔機到1/500。震動小,聲音小。 取景: 單反:沒有視差 旁軸:存在視差 鏡頭: 單反:可換鏡頭 旁軸:不可換鏡頭 對焦: 單反:對焦准確快速 旁軸:對焦相對困難 閃光同步: 單反:同步速度比較慢,一般的橫走布簾為1/60,縱走為1/125,最快為1/250。 旁軸:全程同步。 體積方面: 單反:體積較大,比較重 旁軸:體積小,輕便。 拍攝的時候: 單反:因為反光板翻上來,擋住了光線通過五棱鏡到達取景器。所以拍攝的瞬間取景器是黑的 旁軸:因為使用不同的光路,任何時候通過取景器都能看到景物。適合需要連續觀察拍攝對象連續運動的場合 而消費級數碼相機(DC)有一些不同。數碼相機大多沒有光學取景,光線通過鏡頭到達CCD以後通過轉換在液晶屏顯示。實際上也沒有視差了。也可以說相當於單反的模式了。而且DC的快門和傳統的快門是不一樣的。沒有機械式的快門。是通過電路設計來實現「快門」功能的。DC的快門聲音是設計者為了適應人們攝影的傳統習慣專門設計的,好告訴拍攝者:「我已經拍了。」 數碼單反相機和傳統相機是相似的,只是把膠片的位置換上了CCD或者COMS
記得採納啊
⑥ 旁軸相機技巧
旁軸的原理就不說了,網路查查就知道了。
至於視差,很多人是人雲亦雲而已。當有人說旁軸有視差,這個說法是對的,但你要是問他這個視差是什麼原理、哪裡的視差,對拍攝產生什麼影響?相信99%的人回答不出來,因為他們沒用過。
徠卡M系列、康泰時G、柯尼卡巧思RF、蔡司伊康-M這些高級旁軸相機,都有視差自動修正功能。所謂視差,其實是無窮遠與最近拍攝距離之間,照片焦點向鏡頭方向偏移並等比例縮小、但取景器卻看不到偏移和畫面收縮的問題而已,只要知道問題,哪怕沒有機器沒有修正功能,自己腦子里想像一下也就大概能知道最終的畫面中心點在什麼位置了,不難的。
在攝影技術上,旁軸的拍攝跟單反差不多,唯一不太一樣的就是單反是所見即所得,旁軸所見不一定是所得。單反通過鏡頭取景,不但可以觀察景深、焦點、焦距,甚至還能感知到光線明暗變化,而旁軸這些都不可見,都需要你自己腦中有一個計算量,拍攝之前需要好好的思考計算每一個環節,哪怕照片還沒拍,但在腦中已經有了畫面。所以旁軸拍攝需要有一定的人肉測光技巧,以及一定的人肉測距本能。
另外,由於結構問題,旁軸法蘭距比單反短好多,所以鏡頭能更貼近焦平面,因而在廣角端具有極大優勢,這個優勢是單反系統結構限制所難以超越的,主要表現在鏡頭設計上,旁軸的廣角鏡頭畸變幾乎為零,色彩、銳度都很強大,甚至16mm,12mm這樣的超廣角在旁軸結構上能做到無限接近零畸變,這點單反望塵莫及。而且鏡頭無限接近焦平面,也強化了邊角成像的質量,旁軸鏡頭都非常小巧,一個佳能單反的35鏡頭體積,差不多等於佳能老旁軸LTM 35鏡頭的兩倍大小了。但是旁軸很多鏡頭的結構設計拿到單反上用不了,反之亦然。旁軸在中、長焦端則是巨大的弱點,同樣是相機結構導致鏡頭結構的問題,單反系統在這里是強項。旁軸99%是定焦鏡頭,只有兩三隻變焦,單反么變焦鏡頭的銷量和產量那是讓人驚恐的,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⑦ 旁軸膠卷相機怎麼使用啊
光圈、快門設置與數碼一樣,主要是對焦,取景器中有個黃色的點,沒有對焦時,兩個點不重合,轉轉動調焦環,使其重合,表示對焦了,拍照。
⑧ canon 7旁軸相機如何使用
1、底蓋有個半月形的把手,手指甲挑起來,轉半圈,然後在邊上會看到有一個小開關,拉起來後蓋就打開了。
2、相機頂部,左邊是取景框選擇,分別是35\50\100,針對不同焦段的定焦鏡頭進行設置。
3、相機背面,取景器邊上有個圓形的開關,上面有紅黑兩個點,這個開關是控制測光的,紅點在上面的時候是測入射光,就是正常的測試進入鏡頭的光,黑點在上是測反射光,就是把相機放在被攝物體上,測這個物體本身的反射光。
3、還是相機背面,測光開關邊上有個米粒大小的金屬小按鈕,按住它,就可以調節ISO,先按住它然後轉動快門檔位旋鈕,這個時候快門檔位是不動的,轉動的是旋鈕上方的ISO調節,裝什麼膠卷就選怎麼ISO,比如常見飛富士200膠卷,就選擇200就可以了。
4、相機頂部是對焦檔位,選擇不同的快門,這個應該不需要多說了。
5、快門按鈕,快門按鈕下方有一個可以轉動的底座,順時針轉到底,就是正常拍攝,逆時針轉大約1/5到另外一個檔位,這個是倒卷檔,也就是說你拍攝完了之後要倒片,必須調節到這個檔位,不然膠卷是卷不動的,繼續逆時針轉動底座到底,就是鎖定機器,這個時候快門上弦撥桿是不起作用的,快門按鈕也是按不下去的,鎖住了,是為了防止相機在包里又上了弦不小心激發而設計的。
6、機身的鏡頭卡口,裝的是L39的鏡頭,這個機器有個毛病,就是不管什麼鏡頭裝上去,中心點都是偏相機左邊大約2點鍾方向的,這個不是卡口問題,設計就是這樣的,因為取景器在機身左側,大多用右眼取景,所以看鏡頭對焦尺的時候相機往右邊挪一點就看到了,很直觀。
這個相機的功能差不多就這么一點了,黃斑不準的話看到機身上部的前面,有個銀白螺絲,擰開,裡面有個小螺絲,就是調節黃斑的,一般沒啥問題不要亂動,動亂了就麻煩了。
⑨ 旁軸相機怎麼使用 我的是純手動的 求大神教我 而且我的相機是測光壞了 求教程
鳳凰205需要的電池為2節紐扣電池,具體型號為:MR44水銀電池、LR44鹼錳電池、SR44氧化銀電池。
測光時需要半按快門,在取景窗旁邊有三個曝光指示燈,如果中間的綠燈亮說明曝光准確,上邊的紅燈亮說明過曝,下邊的紅燈亮說明欠曝。如果你半按快門後那三個燈一個都不亮說明不是電池沒電了,就是測光系統故障了,但是並不影響拍攝,因為鳳凰205相機沒有電也能拍攝。
⑩ 使用旁軸相機 如何「想好了拍」
1、關於構圖,單反所見即所得而旁軸不是,單反無論是最遠對焦還是最近對焦,取景器都是通過鏡頭取景,所以無視差問題。旁軸的取景器里有構圖框架,一般適用於最遠對焦,最近對焦的時候畫面中心點是向右下偏移、並且畫面縮小的,但取景器看不出來。高級旁軸有視差修正,比如CONTAX G1\G2,比如徠卡M6以上的機器等,仔細觀察就知道了,最遠對焦時構圖框是在正中間的,最近對焦的時候構圖框是會自動向右下角移動,但由於中心點的黃斑不會移動,所以最近對焦的時候(以CONTAX G2+G45鏡頭為例,最近對焦50CM),畫面中心點應該位於原來中心點的右下角偏右下一點的地方,,由於不管是最遠還是最近,構圖框的右下角因為最靠近鏡頭,所以這個部分的視差影響最小,可以用來做整個構圖的參照,而左上角以及原來的中心點(黃斑或中心對焦框)受視差影響較大,左上角最大右下角最小,以此類推,注意這一點,才能做到最近對焦時候的構圖准確性。
另外,單反只要裝上鏡頭,取景框現實的就是鏡頭取景的大小了。旁軸則不同,旁軸一般只有28、35、50、90、135等幾個標准鏡頭的取景框,遇到比如15、21、40、60、75、100這種鏡頭的時候旁軸會出現實拍畫面比現實的取景框大或者小的問題,這里也需自行思考判斷,做到准確構圖,如果不想思考,則可以通過外接同焦段的取景器解決,在機身取景框進行對焦,用跟鏡頭同焦段的外置取景器進行構圖。
2、關於對焦,單反所見即所得,只要取景器看到的景物清晰,那麼就可以了。然而旁軸的黃斑對焦是裂像形式的,取景器除了黃斑區的景物是有重影之外,其他區域永遠是景物清晰的,需黃斑區景物重合才是對焦成功,那麼對於邊角明顯的物體,比如柱子、椅子這些很容易對焦成功,但對於純平面的物體就難以對焦,例如一整面潔白的牆壁難以找到可以重合的參照物,或者一個巨大的球體,黃斑只能判斷球體邊緣重合但實際上球體對著鏡頭這面突起的圓弧,是看不到是否對焦成功的(這種情況只出現在最大光圈時景深淺的狀況下)。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進行思考,要求對攝影者具有一定的空間距離判斷能力,如上面舉例的球體,可以先用黃斑讓球體邊緣重合,焦點位於球體邊緣部分的空間舉例上,然後目測球體對著鏡頭這一面的圓弧凸起的程度,再微調鏡頭(旁軸鏡頭99%都帶距離標尺和景深可刻度,可以用以參照),在腦中進行估算,讓焦點最後落在凸起的圓弧部分上。所以在拍攝上述特殊場景時,是需要先構思距離和空間位置的。還有一種解決辦法,就是景深,縮小光圈,看鏡頭景深表進行簡單估算,只要被拍物體在景深范圍內就可以了(一般光圈收到F5.6,至少有5米左右的景深范圍內景物是全部清晰的,這種情況只要保證焦點前後誤差在2.5米左右,那麼都是清晰的,都算對上焦了),無需像最大光圈那樣需要把焦點的位置精確估算到10~20CM左右。
3、關於測光,單反的測光是在機身內部對進入鏡頭的光線進行測光,高級旁軸如徠卡、CONTAX G系列、HEXAR RF、IKON這種,測光類似單反,但是其他的旁軸機器更多的是機身外部測光。鏡頭內測光的好處是鏡頭對著哪裡,就測哪裡,機身外部測光則是測一定面積的平均光照度。普通戶外場景用陽光16就解決了,不多解釋,但是在某些場景例如一條長廊末端邊上的窗戶投射進來的微弱陽光這種情況,陽光16就無力了。鏡頭內的測光可以准確測到投射的陽光、或者邊緣的值,而機身外部測光則是對長廊、投射陽光、黑暗的角落等地方全部作為一個平面測算平均光照值。在這種情況下,走進兩步跟遠離兩步得到的測光值是不同而,而鏡頭內測光則基本不變,兩者拍攝出來的照片曝光度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要做到准確測光,採用機身外部測光的旁軸解決的辦法是需要先靠近需要被拍的物體一定距離,讓這個機身平均測光值接近被攝物體本身的光照值,記錄下來之後,再遠離被攝物體進行進行構圖,或者配一個帶點測光的測光表。通過鏡頭測光的旁軸,就跟單反一樣,拍就好了。
當然,通過大量的拍攝之後,是可以在腦中建立准確的測光認知的,也就是所謂的人肉測光技能。古典攝影師一般都擅長人肉測光,畢竟相機被發明出來到帶測光相機的出現,那幾十年的時光里相機都是不帶測光的,尤其是徠卡大放異彩的2戰戰場,不會有足夠的時間給攝影師進行機器測光,那些經典的照片幾乎全部都是攝影師人肉測光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