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萊卡相機怎麼樣
導語:徠卡相機以其精美絕倫的外觀設計、引領科技潮流的出色配置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徠卡迷們的心。那麼徠卡相機哪款好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第一:萊卡相機的評價
自從第一部相機誕生到現在,在相機發展史上能稱得上著名品牌的可能會有不少,這些甚至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隨處都可以看到。但是,在相機發展史上,選擇某一個品牌的相機對於用戶來說,不是選擇那部相機,而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這樣的品牌可謂就是少之又少了,而著名的德國徠卡就是這樣的一個品牌。
徠卡系列相機幾乎是個神話,半個世紀不變的臉,極簡單的功能,絕不妥協的製作,它位居誰都想顛覆,但誰也沒有得逞的頂尖地位,它的優點、它的不盡人意,說不盡道不完,以至於只要談徠卡,場面就熱鬧了。說它好的,聲情井茂,說它不怎的,也是振振有辭。
背負著文化,對徠卡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負擔。徠卡擁有世界上最奇怪、最頑固的擁戴者。別的相機愛好者等待的是新功能、新款式,惟有徠卡迷,改一個小轉盤都認為是暴殮天物。
世界上沒有一部相機是完美的,徠卡存在不足,並不意味其它相機就沒有問題,只是廠家的選擇或者使用者的看法不一樣而已。徠卡的不盡人意,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它所能達到的高度,是其它相機無法企及的。把徠卡從神壇上請下來,它仍是一部最好的相機。
第二:萊卡相機哪款好
在徠卡相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徠卡M8和M9。徠卡M8是一款數碼旁軸相機。外型上看,絕對的復古,M8鎂鋁合金的機身,手感很好,機身背面採用了一塊2.5英寸23萬像素液晶顯示屏,顯示效果沒的說。
徠卡M8相機
徠卡M8相機採用了一枚柯達所生產的1.33X片幅(27.0×18.0毫米)1030萬像素CCD感光元件,鏡頭卡口兼容具有能夠識別6位編碼功能的徠卡M卡口鏡頭(焦距在16~90mm的徠卡系列;1954年後出廠的所有21~90mm6位編碼鏡頭)。
無6位編碼M系列鏡頭,卡口倍率相當於35mm膠片照相機的'焦距長度的1.33倍,可以選擇的鏡頭,基本都是天價。快門速度1/8000秒-32秒,B門:4-1/8000秒,最高感光度ISO 2500,機身不帶有防抖功能。存儲方面支持SD/SDHC卡,電池標配了一塊3.7VDC/1900mAh的鋰電池。
徠卡M9
徠卡M9延續了徠卡M系列相機的經典造型,外觀改變不多。其機身採用柯達研發的23.9 x 35.8mm的全畫幅CCD感測器KAF-18500,像素數達到1820萬,感測器在周邊微透鏡的設計上與M8的感測器類似(周邊微透鏡偏向感測器中心,如此一來便可獲得更好的周邊成像表現)。並且採用了雙影像處理器。
徠卡M9鏡頭兼容性與M8完全一致,所有1954年之後發布的21-90mm焦段鏡頭(數碼或者非數碼)均可支持,而且通過轉接環還能支持其他的135mm交換式鏡頭。與M8一樣,M9亦無低通濾鏡,但是Leica官方聲稱,M9並不需要使用額外的濾鏡來解決偏色問題。同時,還支持TTL側光。
第三:萊卡相機怎麼樣
徠卡相機並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起的相機,德國原裝手工製作的徠卡相機。徠卡相機在現今生產的專業相機中,打開後蓋你就可以看到,徠卡機身用料的厚度,真得用錘子碰才能毀壞。它以結構合理,加工精良,質量可靠而聞名於世。
昂貴的價格是徠卡的品牌標志,同時伴隨著的更是一種精湛的製作,一種深厚底蘊的文化。毫無疑問徠卡相機是現今製作工藝最講究的相機,但徠卡的講究從來就是自身的講究,而不是為使用者的講究,如果使用性與徠卡的講究原則相沖突,徠卡一般不會屈就使用者的。
徠卡相機源自德國,日耳曼民族的性格賦予它嚴謹的風格,歷久彌珍。所以,徠卡相機的另一功能體現在於收藏價值。據徠卡收藏者介紹,徠卡每台相機都擁有一個單獨編號,這個編號從第一台開始至今都是連續的,極具收藏價值,是“相機王國里的勞斯萊斯”。
❷ 頂級相機品牌有哪些
一徠卡、哈蘇、福倫達,在器材和配置都是頂級的。
❸ 徠卡和柯達的關系
柯達是美國的,徠卡是德國的。
❹ 徠卡相機好不
徠卡相機好。
徠卡相機對於「相機愛好者」來說肯定算是「好」相機,主要就是因為它不僅不好用而且特別貴,膠片時代相機功能大家差不多,相機歷史徠卡是祖宗,色彩什麼的在膠片時代或許有道理,所以比其它相機貴一些,作為高檔貨也是理所當然。
徠卡照相機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的以生產照相機與運動光學產品為主的公司,高端設計,非凡品質。
❺ 現在有比徠卡技術水平更高的相機公司嗎有何依據
說起徠卡,想必大家都不太陌生。很多相機採用的就是徠卡鏡頭,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徠卡的技術是非常牛的,目前還沒有發現比徠卡技術水平更高的相機公司,這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因為徠卡竟然能夠把鏡頭賣到好幾萬一隻,這對自己技術是非常自信的,而且在二戰的時候,徠卡相機就已經聞名天下了,而且也得到很多戰地記者的喜愛。
在小編的心目當中,徠卡相機在相機圈裡屬於一種奢侈品的存在,拍攝出來的照片更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如果沒有充足的預算,那麼還是不太建議購買徠卡相機的,因為稍微出現磕碰的情況,還是非常讓人心痛的。如果對於相機沒有過多的要求,只是用來拍拍照而已,那麼還是以性價比高的相機品牌為主。
❻ 現在有比徠卡技術水平更高的相機公司嗎
玩相機的老司機和器材黨大都對卡爾·蔡司和徠卡兩家德國企業比較熟悉,數碼時代前者雖不再生產Contax那種相機機身,後者依舊製造高端的中畫幅和全畫幅相機。但論光學技術同為德國企業的Carl·Zeiss(卡爾·蔡司)迄今在這一領域是全球公認無人超越的。卡爾·蔡司35mm鏡頭現由日本確善能(COSINA)代工,以前用德國肖特玻璃(SCHOTT),現主要採用日本保谷(HOYA)的玻璃原料來加工普通民用鏡頭供SONY ZA系列,或作為ZE、ZF等副廠鏡頭提供給消費者使用。除非是需要非常特殊的裝配和校正工藝蔡司公司才放在德國原廠製造。舉個例子,超廣角鏡頭的設計難度大於廣角鏡頭的設計難度,更遠大於標准鏡頭,因為超廣角易導致嚴重的畸變成像,所以廠商通常以鏡片來加以校正。一般而言,20mm以下的超廣角用多片甚至十幾片鏡片校正畸變的成像是常事,但蔡司的Hologon鏡頭卻僅用3片鏡片就達到了校正畸變成像的水平,這不能不說是全球頂尖的光學技術。比如,蔡司向徠卡提供的15mm f/8的Hologon鏡頭,蔡司向瑞典哈蘇提供的300mm f/2.8 SA鏡頭,中東某石油富豪向蔡司公司專門定製的8位數價格的天價高品質鏡頭(有興趣的度娘),蔡司為美國NASA登月及多個太空項目提供的光學儀器,好萊塢向蔡司定製的那些成像品質具有超凡脫俗的德味兒電影鏡頭(比如,《指環王》里用到的上百支不同規格的蔡司鏡頭)等等,都充分說明了卡爾·蔡司在全球光學領域的頂級水準。
現在的徠卡P都不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除了M系列,機身設計製作都是由松下完成,鏡頭自從加入L卡口聯盟,也變成適馬換殼。而徠卡的m系列。完全不能適應現在快節奏的工作方式和攝影。等它對焦對上,別人都拍完進下一輪了。
如果把萊卡的相機鏡頭,換一個logo恐怕根本不會有人去考慮。
徠卡是奢侈品沒錯,技術水平最高?玄學吧?一些特殊的技術我不懂,淺顯的分析一下,鏡頭光學設計可以在計算機預演,設計鏡頭專業領域不會太難,有不盡人意的是妥協的結果,鏡片加工納米級都有,實現設計要求在一流廠商不是難事,有好有壞是成本問題,鍍膜技術高低,應該是精度問題,能實現納米鍍膜的,都不差,擁有這些技術的世界級工廠不止徠卡吧?然後,電子技術,徠卡不行吧?算持平可以嗎?數碼相機核心是電子技術,徠卡這方面也沒優勢吧?那為什麼徠卡還這么牛?貴!身份的象徵!所謂德味,個人認為是偏色,因為是徠卡,再加上色彩是玄學[what]很多時候人們會故意調偏!還挺好看。
現在有比徠卡技術水平更高的相機公司嗎?
題主問題的核心是現在有比徠卡技術水平更高的相機公司嗎?首先我個人不認為徠卡在相機技術方面是最強的,因為目前來看相機市場確實品牌很多,比如日本索尼,佳能,尼康,還有德國的蔡司,他們實際都有自己的實力和特色。而徠卡的實力我們毋庸置疑,但並非是全面的。下面我們具體來說一下:
第一,首先相比徠卡水平更高的相機公司是存在的。因為不管是哪個行業,都有很多品牌存在。就像是手機一樣,雖然很多廠商都在競爭,但是沒有一款手機或者是一個品牌,可以把手機做的很完美,亦或者是沒有缺點,而相機市場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們就拿蔡司來說,他相對於徠卡來說就有很多優勢的地方。首先從發展角度來說,比如從從 歷史 的進程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蔡司的成立時間是在1846年,當時30歲的Carl Zeiss在德國的Jena鎮成立一個精密光學儀器加工廠(蔡司的前身),而且在1847年生產第一台顯微鏡,當然顯微鏡最重要的就是光學鏡片模組。到了1866年之後,又有了恩斯特·阿貝和奧托·肖特的協助,而蔡司又有開始在顯微鏡領域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也有開始生產光學玻璃。而到了1888年蔡司開始涉足攝影業,包括在二戰時期蔡司就有為德軍提升了包括陸軍和海軍的望遠鏡、測距儀以及射擊瞄準具,以及蔡司的T鍍膜工藝在戰斗機中也有使用,因為這種技術可以減少反光,防止敵人發現。
而徠卡的成立實際是在1849年,當時是有23歲的數學家Carl kellner在德國Wetzlar鎮設立光學研究所,主要生產顯微鏡和相機鏡頭,這個研究所就是徠卡的前身。1865年機械工程師Ernst Leitz成為該研究所的主要合夥人,並在1869年取得經營權,更名為Leitz公司。同時在1913年Leitz研發部主任Oskar Barnack打造出傳奇性的Ur,之後在1954年徠卡發布M3,它跨時代的設計影響了往後50年裡大部分相機的製造。
但是我們也要明白影響拍照的因素雖然有很多,但是起到決定性因素的就是感測器和鏡片素質,包括光學演算法,而在光學方面蔡司的實力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從發展的時間還是說目前他的定位來看,蔡司的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說是光學巨頭。比如我們使用的很多鏡頭結構都是蔡司發明的,著名的柯克、天塞、雙高斯(即普蘭娜)等,目前很多鏡頭設計都是它們的變種或仍沿用它的設計。另外在光學方面的發展,蔡司生產的攝影鏡頭種類很多,產品線極長,囊括電影、電視攝影鏡頭、醫療、軍事、測繪、顯微、天文等各個領域,相機用攝影鏡頭只是它大樹上的一枝。當然我們還要來說一組數據:
1920年德國漢堡天文台的1米口徑望遠鏡為蔡司製造。
1976年蔡司製造了世界第一台採用數位化電腦控制的天文望遠鏡。
1979年蔡司建造完成世界第一個赤經、赤緯軸採用無齒輪摩擦驅動系統的天文望遠鏡,1985年蔡司建造完成卡拉阿托天文台的3.5米口徑望遠鏡......蔡司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不受溫度影響的零膨脹玻璃「Zerore」,客戶包括NASA、歐洲航天局在內的機構,蔡司主要負責製造衛星、太空梭的光學鏡頭,當年美國登月,用的就是蔡司的鏡頭。另外包括目前生產手機晶元的光刻機,其中的光學模組也是有蔡司提供的。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徠卡一無是處,因為我們也知道徠卡確實是曾經的膠片相機生產名廠,其鏡頭和機身的加工工藝在世界上可以說無出其右。另外包括我們剛才提到的UR和M3系列確實對於後續的相機生產和設計有著深遠的影響,不過只限於徠卡M和R系列常用的那幾個焦段…如果在一些長焦、超廣、電影鏡頭等等領域,蔡司是秒殺徠卡,另外我們剛才也有提到的影響拍照的幾個因素中,其中鏡頭鏡片確實徠卡和蔡司各有優勢,包括很多人可能會提到的CCD也就是感測器尺寸,但是這個實際是看你用多大的,但是光學特性演算法,這個是需要技術積累和研發能力的,就像演算法和優化,並不是說一時半會就可以超越的,這就是蔡司的優勢之處。
另外包括索尼,以及佳能和尼康等等這些廠商。實際他們在相機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這里我們就不一一舉例子來說了,因為我們只要知道確實徠卡目前來說雖然有優勢,但確實還不算是的相機行業中的老大就可以了。
我覺得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畢竟現在手機廠商都有和一些大型的相機廠商合作,比如華為和徠卡,以及現在的vivo和蔡司。
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手機和相機還是不同的,畢竟鏡組模塊只有少數幾家方案公司在做,比如舜宇光學,台灣的大立光電等等,感測器和鏡組方案都很成熟,反正都從索尼拿CMOS……每家手機公司可以按照他們現有模組加上自己的定製特性,所以這個是看你下的成本了。
另外不管是徠卡還是蔡司在相機鏡頭或者是光學演算法有多強的實力,他們實際用到手機中之後,優勢就會縮減。所以我覺得並沒有必要去深究,就像華為一樣,雖然有著徠卡的加持,但是實際他最重要的還是依靠著和索尼聯合研發的IMX600以及IMX700系列鏡頭。
而vivo也是如此,依靠著蔡司的T鍍膜工藝,以及包括在光學鏡片方面的演算法實力,而鏡頭方面畢竟還是索尼為主。當然從客觀角度來說,有著大廠的加持,確實相對於一般手機要更好,這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手機畢竟尺寸有限,所以鏡頭模組不可能做的很大,更加重要的還是靠著自家實力的支撐,比如vivo為什麼拍照這么強勢,一方是蔡司今年的加持,另外則是自身對於演算法,以及包括最近兩年的微雲台模組防抖加持。
首先我們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徠卡雖然確實對於現在的相機設計等有著影響。但是說起來影響相機拍照的因素有很多,而在這方面來說隨著技術的發展,徠卡已經不是老大的位置了,可以說每個行業並沒有絕對的老大,因為沒有哪個廠商可以做到全面壓到友商的實力。另外從手機的拍照方面來說,雖然現在很多廠商尋求和一些比較出色的相機廠商合作,但是實際最主要還是取決於他們自身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回答完畢
徠卡的鏡頭還是非常牛的,不能說獨步全球,也確實是最好的鏡頭之列,但是機身,尤其是數碼機身,徠卡數碼機身在技術上沒什麼太先進的技術,很多自動對焦技術也都是源自日本。要說機身,生產於50-60年代的徠卡M3相機,是機械相機的一個巔峰。8枚玉,50F1.2膠片鏡頭也是徠卡的光學巔峰。
其實現代數碼相機的核心技術是掌握在日本生產公司手裡,無論哈蘇、徠卡、蔡司等老牌相機公司沒任何優勢可言。
單純技術水平那徠卡排不上號,徠卡主要是賣品牌。
徠卡相機可以乾的,其它主流相機都能幹。其它主流相機能乾的,徠卡不一定都能幹。
超市5毛錢的黑塑料袋,又大又牢,不容易破。不用的時候還能揉成一團,減少空間。不比上萬萬的LV香嘛?
❼ 徠卡相機為什麼會那麼貴比尼康等品牌好在哪
嗯,這個很難回答。我使用過大多數的徠卡旁軸相機,也是用過尼康和佳能單反,本身就是個職業攝影師和圖片編輯,也拍攝了不少項目,長期的和短期的。我把個人體會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首先徠卡的貴的原因並不是它一定就比尼康,佳能要好多少,這個好與壞其實要看是否適合你自己的拍攝習慣!最早尼康和佳能也是生產旁軸相機,和德國的徠卡競爭,後來在旁軸領域不敵徠卡,專項了單反直到現在!在大畫幅相機,中畫幅之後,誕生的小徠卡能不吸引人嗎!徠卡機身很結實,但現在的型號也會有些小問題,和原來的相機比做工要水一些,徠卡的鏡頭毋庸置疑,肯定比尼康佳能要來的更有個性,徠卡很小巧,輕便,做工相對精良,並且快門壽命很長相對於尼康和佳能。
但是,徠卡畢竟是個旁軸相機,比如 體育 ,風景這類題材,我想單反要來的更加實惠,單反相對便宜很多,而且鏡頭群龐大,可以適應多種拍攝風格。是個多面手,所以看問題要看你個人究竟適合什麼器材,徠卡更適合街拍和長期紀實項目。
LV為什麼那麼貴?
蘋果手機為什麼那麼貴?
貴的東西不一定好用,好用的東西不一定貴。
徠卡作為德國百年企業,大部分產品還是秉承著德國人的嚴謹來生產,徠卡相機很早就登上了 歷史 的舞台,要不是日本相機的快速崛起,說不定現在的相機發展還不會那麼快,徠卡相機在二戰的時候幾乎是每個戰地記者,新聞記者的最愛,直到現在,徠卡最具有代表性的M系列依然保持著手動對焦,並且在參數上實在是不能和日系廠商的產品相比。
徠卡相機自己知道自己的對手其實並不是佳能尼康,而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在進行生產,並且進軍藝術領域和 時尚 圈,成為相機界的奢侈品牌,徠卡基本都是慢拍,即便是微單相機,也是體積巨大,充分保證光學成像,因此在以前,徠卡常常作為禮品進行贈送,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身份的象徵,即便徠卡一點也不好用。
因為徠卡是老牌的光學品牌,而且德國人造東西還是比較扎實,所以,徠卡鏡頭的品質很好,結合了最優秀的光學設計,鏡頭用料也足,因此使用徠卡相機,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所以很多人即使知道徠卡不好用,但是也非常想擁有一台徠卡相機,身份的象徵,華為手機拉徠卡入伙,就是想凸顯自己的高品質,借了徠卡的殼。
打個比方:如果為了遮體保暖不一定買阿瑪尼衣服,如果僅為了裝東西不一定買LV包。
這個問題,有點明知故問的感覺了,你怎麼不問LV包包愛馬仕絲巾為什麼貴呢?不過,也確實有很多人是真的想要刨根究底,看看徠卡是不是真的物有所值,看看徠卡是不是真的要比佳能尼康更好。
你非要說徠卡Q有多好,我覺得確實有點閉著眼睛說瞎話了
對於這種相機,品味一下徠卡文化,就夠了
從功能和性能的角度來說,其實徠卡相機真不值得這個價錢,尤其是上圖最中間的這個徠卡SL,買了的基本上都後悔,有點坑爹的意思了,關鍵是沒啥收藏價值。最起碼,徠卡M10MP還有收藏價值嘛!
殊不知,國內現在很多東西,一旦評上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價格飆升了。當然,徠卡不是死的固定不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徠卡是活著的在變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吧?
拋開價格,具體來談談徠卡都有哪些特點吧:
A,徠卡的精華在於M系列旁軸相機,這個旁軸相機曾經代表了世界照相機工業的最新潮流,不過,旁軸相機已經被單反相機徹底取代,這也是 歷史 事實。
B,徠卡的精華在於攝影鏡頭,並且是徠卡的旁軸相機的鏡頭,而不是徠卡的單反鏡頭。嗯,徠卡也生產過單反。
徠卡的旁軸的鏡頭,相對於單反鏡頭來說,確實先天就有一些設計的優勢。同時,由於徠卡不妥協,或者說,徠卡不致力於為窮人製造照相機和鏡頭,所以,就被立志普及照相機的日本廠商給基本淘汰了。
為了讓更多的人都用得起照相機,日本廠商確實功不可沒,這個必須要承認。但是,在追求普及的同時,日本廠商也只能不斷的妥協了。而徠卡堅持高標准,絕不妥協。
因此,從鏡頭的角度來說,徠卡確實可以發揮出更大的空間。
C,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大多數情況下,其實還是單反更實用,或者說廉價的照相機更實用。
D,從成像質量的角度來說,畢竟徠卡相機的橡樹也並不是很高了,不能和尼康D850索尼A7R3這些相機相比的了。
你最多隻能說徠卡鏡頭有一種特殊的德味,至於整個系統的成像質量,還是說不上頂級的了。
E,從功能的角度來說,徠卡的旁軸相機,也都是手動對焦為主了。小型徠卡一體機或者徠卡微單,雖然也可以自動對焦,但是性能應該是非主流的了。
我用徠卡,隨便感受下徠卡的成像,為了讓你們看得更直觀,有的是直出片,有的經過一款名叫k22的膠片調色軟體簡單調色。多說無益,只要你用日式相機和鏡頭拍出這樣的片子我就無話可說。
徠卡是德國著名光學品牌,已經有了100多年的 歷史 。最早它生產35毫米旁軸取景膠片相機,後來也生產膠片單反相機、固定鏡頭袖珍相機、傻瓜相機等。進入數碼時代,徠卡也生產全畫幅M系列數碼相機、中畫幅數碼單反相機、APS-C畫幅數碼相機等。徠卡產品歷來以優質優價著稱,產品比同類型、同檔次日本產品如尼康、佳能貴出不少。這有幾個原因:
1. 最主要原因是品牌價值。徠卡這個名字,懂攝影的人一聽就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這是100多年多款經典產品累計下來的,代表著優異的質量、良好的耐用性和優雅的藝術品位。它已經脫離了攝影工具,而成為一種藝術品;
2. 徠卡產品的確有著頂尖的質量,尤其是機械質量和光學質量。它的理念與日本產品截然不同,不惜成本追求一種極致。從材料、做工處處以頂尖為標准,而不是日本廠家的既追求質量又追求性價比。比如,徠卡的一些數碼相機機身由一整塊鋁合金切削而成,半塊磚大小的鋁合金最後只剩薄薄的一層機身外殼,90%都切削掉了。這樣只是為了既輕又結實美觀。因此,它的成本也比日本產品高,從而造成了價格高;
3. 最近20多年來,相機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自動對焦、自動測光等越來越復雜。尤其是數碼相機,其核心就是電子圖像處理。而這些都不是傳統徠卡相機的強項,只能與日本廠家合作,購買感光元件、自動對焦組件、機身防抖系統等部件或技術。這也增加了相機成本。
總之,徠卡相機雖然貴,但貴有貴的道理。
徠卡誕生和發展的 歷史 我就不多說了,各種傳奇式資料都能夠在網上搜到。現在就圍繞問題談談。
徠卡從一開始製造35mm相機之時,就秉承著一定要製造小巧高畫質的鏡頭與之匹配,特別是其M系列旁軸相機可以說是徠卡相機的代言人。而M系列的鏡頭都是利用當時最先進的光學設計,和最優秀的鏡片製作而成,為進一步提高畫質,又加入改善平面像場的非球面鏡片,矯正對焦准繩度的浮動對焦設計,還有apo色差矯正設計,還有自家制鍍膜,這四項都是徠卡鏡頭獨步於天下的最大原因。因此,現在江湖上所講的徠卡相機基本上就是人們籠統地徠卡所有都好。其實這是片面的。我個人認為,徠卡旁軸M系列相機才是徠卡最傳統的繼承者。
至於尼康、佳能、索尼(美能達)、賓得、理光等日系廠商,只要稍懂一些相機發展史的人都知道,以佳能、尼康為首的廠商一開始都是以模仿徠卡的機身發展。恰逢當時日本在戰後高速發展,卻只能在機身模仿,光學設計和鏡片材料而未如徠卡造詣深厚。直到今天,日廠因為追求批量化、標准化才大規模佔領市場。如果單單從畫質、體積、設計、材料上看的話,徠卡可謂是依然保持極高水準——代價就是產量低、價格高。
德國相機工業在電子對焦時代已經消失了。
徠卡相機M系列就是松下相機直接換個logo。其他的大部分都是日本代工的。
徠卡好在哪?和日系機同款,LOGO不同而已。當然因為價格貴,有時候某些參數會高些。
徠卡為什麼貴?是情懷。但不誇張地說,肯定是尼康或佳能或富士或賓得的某款機,換個LOGO而已。當然銷量小也是貴的主要原因。
德國不會造CCD感光器件,不會做自動測光系統,不會做電子快門,僅僅剩下手工鏡頭,讓你體驗下德系的色彩。其實六十年代的德國鏡頭已經大部分是日本代工的。
現在日本松下、索尼、京瓷這些廠商經常會發布暢銷機的德國貼牌機。CONTEX乾脆就是京瓷。
尤其是數碼時代的新秀松下、索尼會搞個德國認證鏡頭。而佳能、尼康、賓得、富士早已經不需要德國鏡頭的噱頭了。
膠片時代的萊卡很貴是因為成本和商業運作,數碼時代的萊卡很貴純粹是商業噱頭。
萊卡膠片相機好在質量過硬故障少,要說使用功能簡直不能和單反相比。
順便再說一個話題,所謂「濃郁的高反差德味」,也是近些年徠卡數碼化之後吹出來的,其實根本不是事實。在黑白膠片時代無所謂色彩,在1936年愛克發推出水溶性彩色膠片後,德國風格的彩色風格是低反差、低飽和度、色調偏暖調,這種色調歐洲人很喜歡,完全有別於美國柯達克羅姆那種濃郁的外偶式反轉片的色調。下面這張照片的風格才是真正的「德味」。
❽ 相機哪個品牌最好
1.佳能(Canon)
單反產品:EOS系列 消費級別:IXUS系列
是一家致力於圖像、光學和辦公自動化產品的日本公司,產品包括照相機、攝像機、復印機、傳真機、影像掃描器和列印機等。該公司是由吉田五郎和他的義弟內田三郎籌劃,而由內田三郎的好友御手洗毅籌資創建於1933年,名為「精機光學研究所」(Seiki-kougaku-kenkyuujo或Precision Optical Instruments Laboratory)。其初衷只是為了研究高品質相機的發展。
2.尼康(Nikon)
單反產品:D系列 消費級別S系列
英文公司名即為日本光學日文發音的略縮語,是三菱集團的關系企業之一。致力於光學和影像產品的研究開發,其產品包括照相機、集成電路製造設備、液晶製造設備、望遠鏡、顯微鏡和測量儀器。
1988年該公司根據旗下暢銷照相機品牌「尼康」(Nikon),更改為目前名稱。至於「尼康」這名稱,則是自1946年開始使用,配合當時新上市的眼鏡鏡片產品系列Pointar。作為老牌軍工企業尼康曾經生產過戰斗機、轟炸機的瞄準具,與潛艇的潛望鏡等等軍工產品。至今尼康的產品仍廣泛被使用在日本及美國的主戰坦克、軍艦和航空航天領域。
尼康其眾多的著名相機產品中,最主要的有尼克爾(Nikkor)相機鏡頭、尼康水下照相機(Nikonos)、尼康F系列的135膠卷單反相機、還有尼康D系列的數碼單反相機,消費性數碼相機Coolpix系列。建議有要買相機者。尼康為首選.因相機鏡頭為相機之最.清晰度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