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蘇聯有哪些相機

蘇聯有哪些相機

發布時間:2023-03-22 02:17:20

① lemo是什麼意思

Lemo一詞,是上世紀50年代誕生於前蘇聯的一種老式相機。Lemo相機,最初應用於蘇聯間諜部門,體積小,操作簡便,可以日夜拍攝而無須閃光。由於該相機對於紅、藍、黃感光特別敏銳,所以用正片沖出的相片色澤異常鮮艷。

1991年,兩個奧地利維也納的美術系大學生在捷克度假時發現了一架舊款的Lomo相機,並驚喜於照片沖洗出來的效果:鮮艷的顏色,朦朧的景象。隨後,Lomo開始成為時尚新寵。1992年,第一個Lomo組織Lomographic Society在維也納成立;1997年,第一次Lomo世界大會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會上一面108米的展示牆,展示了1.5萬張照片,震驚了當時的歐洲攝影界。Lomo風潮自此席捲全球。

由於Lomo相機本身的緣故,用Lomo相機拍出的照片一般色澤異常鮮艷,而Lomo攝影的特點正源於此。現在的Lomo相機已經從最初的一款增加到了二十幾款,大多是根據最初型號的特點衍變擴展而來的。比如有的具有9種不同顏色的濾鏡,可以刻意突出相片的色彩效果;有的則加強了拍攝時的暈映和漏光;還有所謂的「四眼」相機和「八眼」相機,可以在一張底片中拍出四格和八格的相片,令拍攝的物品產生動感。

與早前不同,現在Lomo已經被Lomo一族理解成了一種拍攝時的態度:不在乎光圈和對焦,不考慮構圖和角度,隨心選擇對象,肆意按下快門。

以這樣的態度拍出來的照片效果自然可想而知。按照傳統的攝影標准,這些照片多是失敗品:人物不完整、光線對比過強、景象不清晰等等,看上去似乎攝影者都是些瘋子。對此,攝影者們並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只有這樣照出來的,才是真實感覺的表現。

② 相機資料整理:「莫斯科」,蘇維埃最成功的模仿相機(下)-

註:這篇莫斯科系列相機文章是我早年寫作,發到SY916的悶大禪,後來網站停辦,無法找到配圖的原文,現在把文章正式發出來,使用了自己的圖片資料翻拍照片,文章比較長,分兩次發出來,這是第二篇。

莫斯科-4型相機其實有點不倫不類,它在莫斯科系列相機中也是最沒有特點和最螞塵沒有性格的。當然也可以看出莫斯科人在設計和推出這款相機時的隨意和茫然。

莫斯科-4型相機有兩個版本,即早期的莫斯科-4A型和晚期的莫斯科-4B型。

早斯的莫斯科-4A型在外型只是在原來莫斯科-2的相機後背挖個洞,即增加了6 6的拍攝畫幅。但快門開始使用莫緬特-23C型,這種快門同1型沒太大的區別只是增加了閃光燈連接線的插孔,自此以後出廠的莫斯科相機可以使用閃光燈,其它一切都濤聲依舊。

但要拍攝6 6規格的片子只是在原來6X9的基礎上增加一個6X6的擋片夾而已(就象我國的海鷗4B的645擋片一樣)。不過這種可塞進莫斯科-2上的6X6的片夾我在經手的十幾台莫斯科-4A型相機中卻沒見有一個,也就無法描述它是什麼樣子了。

自莫斯科-4相機開始,廠家為其配了很結實很精緻的牛皮盒。近年來我過手的莫斯科2、4、5相機有上百台,但一直沒見到有莫斯科-2的皮盒,雖有些莫斯科-2也帶有皮盒,但都是標明是莫斯科-4或莫斯科-5的,難道是到了莫斯科-4A型的問世廠家才開始為其配皮盒?不知莫斯科-2的原包裝是什麼樣的。

晚斯莫斯科-4B型相機又同莫斯科-5型相機相近。區別是它仍採用的是同莫斯科-2型一樣的鏡頭,即茵度斯塔爾-32(110/F4.5)。當然快門也是使用莫緬特-23C型,帶有閃光燈連接線的插孔的。

莫斯科-4這種不倫不類卻又承前繼後的非「優生子」讓人犯疑,我在仔細地研究了莫斯科系列相機的生產年代發現一個問題:莫斯科-2型生產期是1947-1956,而莫斯科-5生產期是1956-1960,兩者完全是可以銜接的。但在其間卻夾雜著莫斯科-4,生產期是1955-1958。再想它的功能卻又那麼沒有新意,可不可以斷定,它是台「雜生」的相機。

就是莫斯科-2生產到後期,莫斯科-5已經設計並試產完畢。如果直接停產莫斯科-2生產莫斯科-5就會舍棄許多零配件、原材料。而如果繼續生產莫斯科-2卻已經不合市場的適宜(這時可能6 6畫幅在蘇聯風行了),於是聰明的莫斯科人想出了這個具有現代市場意識的招法(我說這話是離不開當時蘇聯計劃經濟的實際情況的)現在看來這種產品意識在現代 社會 或者說在當代的中國可能實在是不值一提,但在當時鐵幕下的蘇維埃帝國這種創意和市場理念絕對是新奇和開放的。

於是莫斯科人開始加班加點地在庫存積壓的莫斯科-2後背上打洞,使用新的莫緬特-23C型鏡頭快門,換個底板(上寫「MOCKBA-4」)再塞進個6 6的片夾,莫斯科-4A型相機就這樣輕板的誕生了……

也許很快這種具有仿告6X6篇幅莫斯科-4A就銷售一空了,於是開始上馬生產最新型的莫斯科-5型相機,但材料庫的主任急急忙忙找廠長來了,報告說盤點庫存中又發現了一大批用於莫斯科-4A型相機上的快門和鏡頭組合件還沒有用完,而原來的莫斯科-2型的機身架卻沒有了。而這種快門鏡頭在新產品莫斯科-5是用不了的,廠長急中生智:「那就用現在莫斯科-5的外殼加上原來莫斯科-2的鏡頭,再生產一種新型號莫斯科。」「叫什麼?」「莫斯科-6不好吧,這莫斯科-5還賣不賣?而且也不能一代不如一代啊!?乾脆還叫莫斯科-4吧!」

以上說法是筆者的杜撰,沒有依據,但我們現在見到的是兩種款式莫斯科-4型相機,肯定是由於它是過渡性產品所決定的。

畫 幅:6 9cm 6X6cm

鏡 頭:茵度斯塔爾-23型,F4.5/110

最近調焦:1.5米

快 門:莫緬特(Momeht)-23C型。

鏡頭有閃光燈連接線插孔。

速 度:1-1/250秒、B

取 景 器:

楔式補償器雙影重合連動測距器

(頂蓋裝折疊式支架式取景器)

畫 幅:6 9cm 6X6cm

鏡 頭:茵度斯塔爾-23型,F4.5/110。

最近調焦:1.5米

快 門:莫緬特(Momeht)-23C型。

鏡頭有閃光燈連接線插孔。

速 度:1-1/250秒、B

取 景 器:

楔式補償器雙影重合連動測距器。

莫斯科-5型是莫斯科系列產量最大,也是關門之作。它是在成熟的莫斯科-2型的基礎上舍棄了似乎作用並不太大的機頂望遠鏡式取景器,而在機身的右上方開了一個小取景口,另外就是將鏡頭改為口徑更大的N-24,3.5/105mm,而快門也改成了莫緬特(Momeht)-24C型。這種快門是在莫緬特(Momeht)-23C型的基礎上增加了自拍。

可別小看這一點,卻讓莫斯科人整整用了十年才找到蔡斯伊康的真正感覺。我對這藏在鏡頭快門里的自拍器的機械性能並不太了解,但它的技術要求和生產難度一定不小,否則霸道的蘇聯人是不會客氣的,不會因知識產權問題在模仿蔡司伊康相機上拿在它的眼裡已倫為孫子輩戰敗國德國的專利權當回事的,君不見前蘇聯有多少相機是照搬德國的,其他方面就不用說了!

蘇聯人在莫斯科相機上不是不想一步到位,而是局限於當時的客觀條件,他們選擇了自己力所能及范圍內的事,從這點上看蘇聯人是明智和嚴謹的,沒有盲目的頭腦發燒可能是莫斯科系列相機最後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回看我們50-60年代研製的一些相機,有的只是有了不知能不能拍照的樣機,有的相機出廠就玩不轉了。

從膽量上看我們的前輩可能是世界相機史上最大的,但產品的成功率可能也是世界相機史上最低的,我作為沒有在當時特殊條件下生存過的後人,可能沒有權利對尊敬的先輩在相機領域里的 探索 指手劃腳,只是感覺我們的先輩確實是有些著急和草率了一些。至少在這一點上我們沒有莫斯科人的理智啊!

除此之外,莫斯科-5還對後背進行改革,可以完全取下來。在畫幅上增加6 6的片幅,在機身上安裝了活動的6 6片夾。注意,這種片夾在莫斯科-2型和早期的莫斯科-4A型上是用不了的。

莫斯科-5型採用了天塞結構的3.5/105頭,可以說是同超級伊康相機最終殊途同歸。

到這時,莫斯科在性能上同蔡司伊康才完全相近,而且比蔡司伊康還多了閃光燈連接線插孔。但在外表上莫斯科開始自己風格的 探索 ,它取消了蔡司伊康的機頂折疊式支架式望遠鏡取景器。其實這也非莫斯科的獨創,到這個時代這種取景器基本都改為了機內,就是目前仍廣泛流行的機內平視取景器。

但莫斯科-5(及莫斯科-4B)的雙影重合取景器和直觀取經器是分開的,而且全部在我們現在很不習慣的右側。因為這種相機是拍兩種畫幅,在直觀取景器上還多了6X6和6X9轉換扭,這種直視取景器因太靠近右側,在近距離拍攝時的視差會很大。

這種相機的快門和鏡頭同蔡斯是完全相同甚至可以互換的(我手裡就有一台莫斯科-5鏡頭的蔡司超級伊康太),但它比蔡斯高級之處是多了6 6的畫幅和閃光燈連接線插孔。我在許多台莫斯科-5相機上還看到有閃光燈插座,而且是直接裝在機頂的「MOCKBA」字上的。開始沒有以為然,以為是個人的行為,但後來看得多了,而且東西一樣位置也相同,不知是廠家後加的還是某個部門的「改裝機」。

時代不同了,隨著感光材料的進步,五十年代相機開始向小畫幅方向發展,而莫斯科-5正是迎合了這一世界潮流,要知道由6 9的拍八張到6 6的12張,每卷可多拍三分之一,經濟帳也是十分可觀的,對於一款面向大眾化的相機,這一變化會迎得多少市場、迎多少攝影愛好者的青睞啊!但還有不滿足的攝影愛好者,有不少莫斯科相機的使用者自己在相機上還挖個洞,又改成了6X45的畫幅,一下子又能拍16張了。這種自己改制的「莫斯科」也是經常會碰到的。

莫斯科-5型相機資料:

畫 幅:6 9cm 6X6cm

鏡 頭:

莫緬特(Momeht)-24C型。F3。5/105

最近調焦:1.5米

快 門:

莫緬特(Momeht)-24C型。

鏡頭有閃光燈連接線插孔。自拍器。

速 度:1-1/250秒、B

取 景 器:

楔式補償器雙影重合連動測距器。

「莫斯科」系列相機起於1946年的1型,止於1960年的5型。在長達14年的生產和開發中幾款相機都是很成功的。即使過了在四、五十年後的今天這些相機大部分仍能使用,說明它的精密加工和選用材料是相當不錯的,特別是它的鏡頭歷經這么多年風雨滄桑,卻絕大部分光亮如新,鍍膜通透,極少有長霉脫膠的甚至很少有磨痕擦痕的。

這說明了莫斯科相機在製作上的技術高超和態度的嚴謹,這點可是其他前蘇聯相機是沒法相比的,我不知這其中是否還有別的原由,是否有蔡司人直接參與了製作,但我要說的是: 「莫斯科相機人」是值得尊敬的!

③ 前蘇聯火花相機鏡頭

前蘇聯火花(Iskra , искра)相機由莫斯科克拉斯諾戈爾斯克機械廠(Mechanical Factory of Krasnogorsk)生產的皮腔折疊相機,仿製德國Agfa Super Isolette,屬於高檔相機,其搭載的鏡頭為 Instar-58 F3.5/75mm 天塞4片3組結構, 光圈F3.5-F22。

④ 手頭有個老蘇聯的相機不知什麼品牌什麼年代的東西

這台機器是前蘇聯著名的費特5C,產地是現在的烏克蘭,看型號生產年代大概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
這台機器的技術參數並不高,但勝在皮實可靠,雖是旁軸相機但和國內眾多的同類機器不一樣,它支持更換鏡頭,且全蘇聯有全套的各種焦距的鏡頭群和它配套。如:印度斯塔爾、尤比傑爾、和平等,也可玩徠卡早期的L39螺口鏡頭。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很多攝影發燒友玩過這款機器,可玩性很大。我就弄了台費特5B,還是帶CCCP(蘇聯最高質量認證)標志的。

⑤ 前蘇聯老相機

LENINGRAD列寧格勒是發條卷片135相機,一次上條可連續拍攝多張,同國產"長城"
ZORKI-3 卓爾基3是1型仿徠卡的改進型
KIEV-3 基輔3型是1型的改進型,自帶測光表配尤比特8/F2/5CM標准鏡頭,並可
更換廣角及中長焦鏡頭.
以上三款相機均為旁軸式135相機.
補充的幾款如 zenit澤尼特應是單反135機.當然是型號越新越好.
本人認為這前三款相機比較,應該是KIEV-3的性能比較好一些.供參考.
zenit澤尼特(天頂的意思)也是蘇聯相機並不低檔,後來就向電子相機方向發展了.

⑥ 家裡留下來的蘇聯相機,誰能給出准確的品牌、型號信息

前蘇聯烏克蘭哈爾科夫「費德」機械製造聯合體生產的ФЭД-2(英文悔肢:FED-2,漢語:費德-2)型照相機。
該廠最初生產的FED相機是仿製德國的Leica ll(萊卡相機),後習慣稱為FED-1型。
該廠於1955年-1970年生產FED-2型相機,使用135交卷。該型隨年代不同,共有四薯隱個款式,看你的照片,應當為第三個款式,生產年代為1958-1969年。市價約200-500元左右(僅供參考)。
該廠於上世紀70年代推出數前廳了仿製萊卡相機的FED-5型相機,在中國略有知名度。

⑦ 我有一部蘇聯的老式相機,不知道是什麼型號有沒有收藏價值據說是60年代中國部隊使用的。

基輔(Kiev)是一個前蘇聯的相機品牌,現由設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工廠製造。除了常見的35mm相機,它同時也出產中畫幅及大畫幅的型號。其中最受歡迎的應是基輔88和基輔60兩種型號的中畫幅相機。你這款看不出是那個型號,但是鏡頭是佐爾基家族的,應該不錯,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基輔相機最大的優點在於其價格便宜。如果使用純俄制或烏制的鏡頭與配件,跟一架同等級的哈蘇相機相比,基輔可能要便宜10到15倍。因此許多剛轉換到中畫幅相機的攝影愛好者都選擇基輔來減低風險。

但是,由於基輔工廠的質量管理薄弱,即使是全新的基輔相機也時常有許多缺陷,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其內部零件製作粗糙。因此,許多購買基輔相機的攝影愛好者都會在使用前先把相機送去做一些維修工作。

這是基輔的新一代:
http://www.imagee.com/Mode/Equipment/Chunatong/200408/503.html

⑧ 關於前蘇聯相機

沒想到現在還有人和我一樣喜歡這些老毛子的金屬嘎達啊,哈哈

樓主列出的這6部相機中,澤尼特的兩部是M39口的單反相機,其他則都是旁軸,至於誰好 誰不好,那要看從什麼標准來說了。
要說使用價值,個人感覺澤尼特3好用一些,裝片不那麼費勁,使用上也基本與現代相機相同。要是追求旁軸的味道的話,佐爾基3裝配精密一點,基輔3的鏡頭更有德味,看個人喜好了。
要說收藏價值,都還有一定收藏價值,俄機這兩年藏的人不少,具體這6部誰貴要看具體品相了。
以下是我收集的這6部相機(其實是5部,KIEV2和KIEV3基本一個東西)的一些資料,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ZORKI 3(1951-1954)

ZORKI 3是ZORKI旁軸相機一個真正的轉擂點,機身是LEICA 3型的COPY版,機身體機比之前的ZORKI型號要大一點,但卻有許多之前ZORKI相機所沒有的特色,可調整眼睛視度的疊影對焦機構,使調焦更准確.及全開式後蓋,更方便底片裝卸,更增加了慢速快門機構,多出1,1/2,1/5.1/10秒的快門速度,在之前的ZORKI相機,僅有1/25秒的最慢速度,在陰暗環境幾乎無法拍攝.這點極像LEICA 3C型.

在鏡頭方面,導入仿ZEISS SONNAR的JUPITER 8 50mmF2鏡頭,比之前的50mmF3.5要明亮很多,而且整機機械精度較高,各可動環節動作順暢,就像它的始祖LEICA 3型一樣.

原先ZORKI 3的慢速快門是雙軸式的,原先前蘇聯所設計的雙軸式機械結構並不是很好,但在1954年一個新的單軸設計方案成功,使ZORKI 3的可靠度更加提高.

生產量:

ZORKI 3+3M
88000(1951-1954)

ZORKI 3C
4600091955-1956)

相機原型 1932年LEICA 3型,片幅36X24mm

鏡頭 JUPITER 8 50mmF2,仿Zeiss Sonnar

機身卡口 Leica 39mm卡口

快門 黑色布質簾幕焦平面快門

快門速度 B,1-1/500秒

對焦 手動疊影對焦

測光 無

體積 6.7X13.3X6.6 CM

重量 519g 生產廠 KMZ

KIEV 3
1952-1955 完全仿製CONTAX 3型,有測光
具體數據參見CONTAX 3型

ZENIT C

ZENIT 1是KMZ廠第一台單反相機,1953-1956年間共生產了約40000台,機身采M39鏡頭介面,標准鏡是用INDUSTAR 22,與平視取景相機所用INDUSTAR 22是相同的結構,在當時,只是把成像距加長,直接換用.整機也差不多從ZORKI相機變化而來,只是把RF疊影對焦機構換成反射鏡+正像菱鏡,其它部位與ZORKI RF幾乎都相同.因市以RF機身修改而成,又使用M39鏡頭,所以機身小巧,與現代135 SLR因反光鏡尺寸較大,在體積上要小很多.

ZENIT 1並無卷片扳手,與ZORKI 1一樣,使用卷片轉輪,底片計數器在轉輪下部,與轉輪合為一體.計數器歸零須要手動歸零.

底片回卷釋放開關設置在快門按紐前面,須要回卷底片時須往左邊撥,否則卷片輪不會釋放,無法回卷底片.

快門按鈕的外圈是快門按紐鎖,按紐可用快門線.快門段數計有:B,1/25,1/50,1/100,1/250,1/500秒,段數顯得少了一點.

機身並無閃光燈插孔,所以機身上也無閃登插座,整機上因功能較少, 顯的很仆實.

前蘇聯鏡頭場為ZENIT單反相機設計了幾支M39鏡頭,計有37mmF2.8,50mmf3.5,58mmf2,85mmF2,85mmf1.5,

135mmf3.5,180mmF2.8,300mmF4.5都是鋁制白鏡身.
ZENIT C 與ZENIT是同一個機身,但多出了閃燈插孔.

生產年代為1955-1961年.
型式 135 SLR
片幅 36X24mm
標准鏡 INDUSTAR 22 50mmF3.5-16
快門 橫移簾幕快門B,1/25-1/500秒
對焦 單鏡反射式毛玻璃對焦
測光 無
體積 8.8X14.5X7.5 CM
重量 500g

FED 1
這相機是開使於1932年6月,是德國1932年4月LEICA 2正積極投入時,以LEICA 2型為藍本所仿製的,1932年地一批30台原型組裝完成,接著在1933年以相同的模具大量生產,這時是貧窮的農業經濟時期,史達林嘗試著以5年的經濟計劃使前蘇聯快速工業化.在1932年11月,第一台仿徠卡2型機成功並完成研發工作,這相機使用超過300個零件,光學件及原型機是由位於列寧格勒的VOOMP實驗工廠所作,在1934年5月停止生產,大約有500台相機被做出.生產被轉移到為於莫斯科的Geodezia工廠,大約有100個樣機生產出,於1934年12月,約有1800台相機產出,在1934年到1955年間共有700000台FED 1型被製造出來.

這是前蘇聯最具有歷使意義的相機,雖是仿LEICA 2型,但某些部件是不相同的,以使售價更低.實際拍照有人說相值還要高於LEICA 2型,這相機是用以配合前蘇聯群眾市場,而非瞄準例如使用LEICA的西方人士.所以品質並不能提高,僅止於前蘇聯內部人民能自給自足及一般拍攝的要求,沒競爭下的產品.

原由 1932年LEICA 2型完全COPY
機身型式 約6-7種不同的型式,只是機身圖型不同.
鏡頭
FED制, 仿製LEICA MLMAR 50F3.5,

使用LEICA 39mm螺口.最近對焦距離1.5m
快門型式 橫移式黑色焦平面快門
快門速度 B,1/25,1/50,1/100,1/200,1/500秒
對焦 手動疊影對焦,有額外的取景窗.
底片
標准135卷裝暗盒,片幅36mmX24mm,

可拆式底板,由底部裝卸.
測光 無
體積 6.7X13.2X6.5 CM
重量 630g
總生產數量 700000台(1934-1955)

ZENIT 3
ZENIT 3是在ZENIT 1後新設計的相機,同樣使用M39鏡頭,但加上機械自拍器,生產於1960-1962年.

與ZENIT 1不同的還有電子閃燈插孔,閃登同步時間是1/30秒.

ZENIT 單反相機從ZENIT 3開使有了底片扳手,方便底片上卷及上快門,但底片計數器在 ZENIT 3上仍在底片扳手下方,仍須手動歸零.底片回轉釋放鈕改在快門選擇盤右邊,按下後可回卷底片.

標准鏡頭改為INDUSTAR 50m為鍍膜鏡頭,仍為M39卡口.機身包覆不是皮革,改為黑色橡膠.
型式 135 SLR
片幅 36X24mm
標准鏡 INDUSTAR 50 50mmF3.5-16
快門 橫移簾幕快門B,1/30-1/500秒
對焦 單鏡反射式毛玻璃對焦
測光 無
體積 13.5X9.2X9.7 CM
重量 620g

KIEV2
KIEV 2與KIEV 3基本相同 只是生產年代不同 而型號不同

閱讀全文

與蘇聯有哪些相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