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老百姓什麼時候開始普及彩色膠卷相機的我想知道
彩色膠卷在我國的普及應該是八十年代,當然更早也有人使用但是沒有達到普及,八十年代中期彩色膠片價格已到一般人群能接受,沖洗服務等也很普及,再有相機國產產品進口產品市場也很多,彩色照片行業一時顯得非常興旺。
2. 無膠片照相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日本索尼公司發明了瑪維卡磁性錄像照相機,並於1981年8月24日向新聞界公布了這一發明。這種相機使用磁碟,用電磁系統代替了化學物質,無需膠片,因而省去了沖洗、印製過程,是攝影技術領域的一次革命。
無膠片相機的體積與傳統35毫米反光照相機相仿,光學信號進入透鏡後由光電管轉變為電信號,記錄在一塊長6厘米、寬5.6厘米、重8克的磁碟上。
瑪維卡相機可儲存50張彩色畫面,拍攝好的畫面可以通過膠片閱讀機立刻在電視屏幕上顯示出來,亦可翻印成照片。相機可以每秒10張的速度拍攝,還可根據需要藉助電子裝置編輯畫面和控制色彩明度。輸出的信號畫面可用電纜傳輸。
3. 無膠片照相機有什麼特點
無膠片照相機就是現在的數碼相機。它不用膠片,就用一個內存卡(SD卡)保存圖像,它的優點是可以隨時刪除不需要的照片,不像膠片相機拍壞一張就得扔掉一張,而且膠卷有張數的限制。數碼相機根據內存卡的大小可以存幾百至幾千張照片。數碼相機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可以當攝像機用,可以拍攝視頻。其他膠片相機有的功能數碼相機基本上都有。
4. 數碼相機是哪一年開始普及的呢
如果要說膠片機,那麼上世紀80年代絕對是繁榮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拜日本經濟騰飛所賜,日本開始大量製造入門級旁軸相機,這些相機只需要德國相機1/10的價格,卻能獲得80%的性能,所以一經推出馬上風靡世界,甚至嚴重沖擊了德國的相機產業,這個時期倒閉了了一批德國大牌相機企業,比如福倫達、蔡司屬下的康泰時、巴爾達、潘泰克斯、百佳等等,但是日本的平民化相機卻走路了千家萬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七劍」(無忌大佬起的名字)。這些相機奠定了八十年代日本相機的霸主地主。同時期國產的相機開始起步,最有名的是上海、海鷗、鳳凰。上海牌是鼻祖,即後來海鷗牌的前身,鳳凰是當年為了響應毛主席打核戰的要求,動員了國內幾家主要相機廠遷往江西山溝中開辟的三線企業。產品圖紙就是海鷗的原稿。海鷗相機從仿製相機開始入手(海鷗著名的旁軸機型海鷗205是仿製的日本yashica,雙反相機海鷗4則仿製自德國祿萊),到1975年,柯達首先年研發出第一個CCD,宣告數碼相機時代的來臨,但是柯達自己並沒有把握住機會,反而讓日本企業後來居上,日本的CCD開始逐漸從數量到質量上全面超越柯達(以SONY為代表),這個時候的數碼單反還是少數人的專業工具,不是貧民可以玩的東西。
直到2000年,Canon推出了一款入門級數碼單反Canon 300D,價格降低到了1萬元以內,沒錯,當時的入門級機身就要這么貴。但是1W已經很便宜了好不好。柯達和Nikon合作生產的數碼單反DCS Pro SLR/n,使用Nikon的頂級F機身,1千4百萬像素,售價10萬人民幣,根本不是一般人買得起的。所以2000年也是數碼單反普及的元年,自此數碼相機越造越便宜,銷量越來越大,到現在已經是隨便誰都能買的起的普通商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