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相機廠商技術創新為什麼那麼慢

相機廠商技術創新為什麼那麼慢

發布時間:2023-04-07 09:24:27

『壹』 美國科技實力這么強大,為何相機行業依然無法媲美日本

國際的發展,科技絕對是第一生產力,尤其是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科技的不斷突破,可以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而科技最強的國家自然還是美國,但是人們也會疑惑美國科技實力這么強大,為何相機行業依然無法媲美日本?這個就是日本對於相機的研究太深,掌握著很多的核心技術,即便是美國也難以突破。

但是後面遭受了很多打壓,最近的一次甚至就連cpu都受到了磨虛很大的限制,差一點真的說不定麒麟990就是華為御游孫公司的最後一代cpu,但是目前來看應該是有不少鎮鏈的希望,國家的發展,科技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未來趨勢,標准才是關鍵,也是國際的認可因素。

『貳』 為什麼像海鷗相機那樣的老品牌會衰落

沒有創新,科研滯後,缺少自主先進技術,導致新產品太少而且性能落後,再加上營銷不當,自然衰落。

『叄』 市場上相機只有索尼佳能尼康等,國產品牌為什麼做不起來

全世界消費級相機也就這幾個品牌,百分之八十還都是日本企業。其實咱們之前努力過,民用消費類dc也有過幾個國產品牌,海爾,明基,萊彩,奧美嘉,愛國者等等,問題是核心技術都在那一兩個公司手裡,你能花錢買到的是人家上一代准備退二線快淘汰零配件產品,市場肯定是站不穩了,沒什麼特色只是便宜。而且最後這幾個品牌開始惡性競爭,比拼性價比,自己把自己就放在角落了,當然他們也沒有這個實力去做研發。一線品牌就是依靠核心技術取勝,所以這種惡性競爭最後導致了國產數碼相機全軍覆沒。

照相機技術是非常復雜的,它牽涉到光學、材料學、物理學、電子學和微型製造等諸多方面的技術能力。日本和德國一直在相機製造上領先世界,而在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時代,日本已經超過德國處在首屈一指的地位。僅僅以相機的快門為例,其設計非常復雜,需要與測光、調焦系統形成聯動,同時要進行慢到一秒以上、快到幾千分之一秒的簾幕開閉機械動作,且都是分級可調的,同時需要符滿足多種曝光方式、多重曝光條件,這是由非常復雜的自動程序控制的。日本正是有這種高超而又綜合的技術,才一直壟斷著相機的快門的市場。相機的所以動作系統和電子系統都需要微型製造技術, 這又是日本專長的。還有更重要的,就是這些技術基本都申請了專利保護。基於以上原因日本在相機市場上一直獨領風騷。隨著電子化的發展和拍攝需求的增高,日本的相機品牌也產生著巨大變化,尼康這一以往曾排名第一的品牌,現在在大幅下坡。膠片時代的賓得、歐林巴斯、柯尼卡、美能達、雅西卡等以前的品牌基本停產。最令人瞠目的是隨著膠片時代的結束,美國的柯達這一行業巨頭未能及時跟進,一度瀕臨倒閉,提前畫上了句號。而借電子圖像和色彩技術的優勢,以前在相機市場上名不見經傳的索尼,從無反相機尋找突破,一戰成名。而以錄像設備聞名的松下,也在這波潮流中實現了轉身。在單反相機時代一直與尼康抗衡的佳能,憑借在鏡頭上的突出優勢和機身不俗的表現,現在成了單反相機的無敵霸主。在無反相機技術上,佳能奮起直追,已經顯現出雄厚的實力。相機的市場從來就是擁有影像尖端技術、電子技術和精密製造能力才有話語權,才能贏得市場,因為相機的製造成本和售價不菲,而客戶的需求非常專業,只有製造專業才能滿足專業的需求,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日本的相機品牌橫掃市場的原因了。

核心的技術你有嗎?你有踏踏實實認真幹事的人嗎?你那裡的工作人員是平等的嗎?你能真正考慮企業一線員工的心聲嗎?你能不能真正的領悟沒有這些普通人,你什麼也不是啊!

先把圓珠筆心造出來再說。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如同中國造不出一個純國產單反,中國造不出一個純國產手機一樣。竟然有人針對這個發難。筆芯造出來不重要,過程才是該思考的,因為不值得驕傲

機械的可以仿製,電子的能有仿製一說嗎?呵呵

看了大家的回答,感覺從產品技術的角度都論證的非常專業,我就不再贅述了,我從行業競爭的角度說幾句。

總體來說,相機市場其實是在萎縮的,主要是原來最走量的卡片機市場基本被手機佔了。但相對專業的市場包括攝影與攝像市場則在增長,比如現在大家很少看到人用攝像機了,在家用和業余攝像領域,已基本被手機和相機佔領(各大品牌相機基本都有主打/兼顧攝像的機型)。

簡單總結就是低端相機沒人用了,相對高端的市場還在增長。

這也就決定了能進入相機市場競爭的廠家除非本來就有比較好的技術積累,否則進入非常困難(沒有低端市場讓你慢慢積累技術,直接進入高端市場投入巨大,風險和收益不匹配),不光是新進入者困難,傳統相機廠家在這種格局下都面臨洗牌。哈蘇被大疆收購,奧巴破產被收購,萊卡的日子也不好過,美能達被收購,理光已無蹤影……。所以,不光是中國的企業不做,全世界的企業都基本不碰了,這是行業競爭發展的必然。

當然,當一個市場有足夠的利潤,必然吸引企業進入,相機市場也是如此,做整機不行,在細分領域呢?比如鏡頭,這是專業相機必備的部件,在這個市場,除了各大廠家自有的,原來還有騰龍適馬,但現在已有數家國內廠家開始進入,而且在某些細分領域已經做的不錯,為了避免廣告之嫌,我就不說名字了。

我從市場競爭的角度補充這些,希望對大家討論這個問題有幫助。

術有專攻,有所為,有所不為。

消費級的數碼單反零件數量巨大,結構精密,製造難度很大。要全面超越,就要在機身、鏡頭、感光元件等重要領域突破。問題是,高端相機是個很小眾的市場,已經被日系企業全控,費勁巴拉去搞,就算克服重重困難生產出來技術水平相當的產品,賣不出去幾台,資本就不會進入,沒有資本,那就幹不成。好在,任何產品都有生命周期,隨著技術進步,新的替代方式出現,這一短板遲早會被補上。比如在攝影器材方面,大眾普及,也是相機企業盈利最大的卡片機,已經被手機淘汰了。佳能等日系廠商靠單反微單等型號的出貨量,很快將無以為繼。加上未來新技術的出現,新的攝影器材後來居上,必將使得中國不能製造單反的遺憾得以彌補。

國人不是不想造,而是確實造不出來,首先感測器咱們就造不出來,零件的生產工藝和整機的組裝工藝都不行,就連尼康相機的感測器都是由索尼製造的,而且現在國人的思想都是快速掙錢,快速致富,沒有幾個真正有工匠精神的人,年輕人們都想著當網紅,當明星,有時間都去搞直播,腦子都用在如何去拍一些庸俗,低俗的段子上了

因為這幾家公司不給我們組裝。

『肆』 數碼相機日漸衰退,怎樣的產品替代了數碼相機

現如今,各行各業都在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產業調整和控制員工數量,許多企業因為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調整線上專賣店和線下專賣店的數量。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數碼相機日漸衰退,我始終覺得智能手機和高端平板電腦逐漸代替了數碼相機。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數碼相機的市場會急劇減小。與此同時,製造數碼相機的企業可以與各大手機品牌商進行緊密合作,並且為各大數據品牌商提供非常必要的相機技術支持,這也是一種數碼相機廠商改革的策略之一。

未來的數碼相機廠商可以與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廠商進行緊密合作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一家公司進行多方合作才可以逐步佔領已經失去的市場。國際製造數碼相機的廠家可以主動向手機製造廠商提供攝像頭等技術支持,並且通過與手機製造廠商的緊密合作,開辟另一條可以持續發展的道路。這種情況下,數碼相機廠商也不會因為逐漸縮小的數碼相機市場而破產。

總的來說,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代替了數碼相機。

『伍』 企業創新動力為何不足

科研管理水平不高、初期的模仿成功等原因導致創新動力不足。

『陸』 為什麼國產的數碼相機與日系數碼相機差距這么大

你的問題問的很好,其實這是由很多方面造成的.
首先,核心技術CCD,我們的質量就不如日本的好,人家有多年的經驗,要知道一項技術被應用到量產的產品中是要經過很多年的完善,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日本就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而中國還沒有數碼這個概念,等到如今人家技術成熟了,在中國市場上賺到了錢,中國的廠家看著眼紅,於是也紛紛跟進,可是技術卻落後,說白了,起點就晚了.
其次,日本的家電生產比中國早很多年,雖然我比較痛恨日本人,但是就事論事,人家的技術確實先進,所以,人家的電子技術也比咱們先進。
再次,人家的機械加工技術也比咱們好,這是由於二戰推動技術進步造成的。
再說說鏡頭,其實中國也有很多好鏡頭,比如,海鷗,鳳凰,但是,中國的數碼相機廠商是不會用這些廠家的鏡頭的,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鏡頭不如日本的好。

『柒』 日本單反師從德國,卻能做到領先全球,為何我國就造不出來呢

中國作為一個泱泱大國,能夠把火箭送上太空,但是卻連一個小型的數碼相機都造不出來,這是因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相機的製造工藝非常困難,還是我們的技術不到位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我國也能造出單反相機,只不過在感光元件和感測器上拍出來的照片質量會差些。而想要超過日本目前是不太可能,因為日本在數碼相機的領域已經領先其他國家太多太多,基本上也處於一個壟斷市場的局面,就算中國現在有能力去研究一些感光元件,但是也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和時間,而且還要和日本的廠家競爭,但是如今的競爭難度非常的大,而且成本也非常的高,如果中國廠商想要製作單反相機售賣,那麼也是無利可圖的局面,所以才會出現中國廠商不生產單反相機。

『捌』 國產手機拍照那麼強,為什麼國產相機就是造不出來



前陣子,托尼寫了一篇告虛雙 11 的相機購買推薦,讓不少糾結買啥相機的小夥伴,有了一個大致挑選方向。


巧了,前兩天托尼很久沒聯系的學妹,不知道怎麼刷到了這篇文章,看完之後頭頂兩個大大的問號跑來質問托尼:


「 你說的這些外國牌子都太貴了,難道沒有像小米、華為手機這樣的國產品牌相機可以推薦么?」


這波輸出一下讓托尼破了防,一時不知該怎麼回答。


確實,如今小到 國產手機、無人機,大到國產 汽車 、飛機 ,啥都有國產了,為什麼現在市場上賣的還都是 佳能、尼康、索尼 這些牌子?


那麼國產品牌的專業相機哪兒去了呢?


要聊清楚這事兒,還得從膠片相機時代開始說起。


時間回溯到 30 年前,那時的國產相機不僅多,還經歷過一段相當輝煌的時期。


如果大夥兒家裡有玩攝影的長輩,一定都用過像 海鷗、上海、鳳凰、樂凱、紅旗 這樣物美價廉的品牌。


在數碼相機問世以前啊,拍照的本質,就是靠相機的機械傳動和膠卷的感光所構建起來的。


所以只要掌握好光學鏡頭和膠卷生產的技術,仿製或者自主生產出相機,並不是什麼難事。


比如像海鷗的 DF 系列,

就是仿製的美能達 SR-2 系列


然而在進入到數碼時代之後,CCD、CMOS 感測器晶元的出現取代了膠卷,沒多久就把毫無半導體技術的國產相機廠商,逼到了被市場淘汰的邊緣。


畢竟相機的機械結構容易模仿,可像晶元這樣的高精尖技術,就沒那麼好做了,特別是製造晶元所要用到的光刻機,始終在技術上被卡了脖子。


一方面,為了製造圖像感測器而研發光刻機,成本無疑是巨大的,而且就算投入了巨額的資金,也不一定能有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光刻機的研發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才能有所突破。


老牌日本相機廠喊首尼康、佳能,早在 60 年代末就開始涉足光刻機領域,在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之後,到了 90 年代,日本半導體已經成為了國際光刻機市場的生力軍。


尼康在 1980 年發布了首台商用光刻機 NSR-1010G


雖然我國的光刻機產業同樣是起步很早,並一度在七、八十年代與國際頂尖技術拉近了差距。


1982年,中科院研製出的 KHA-75-1 光刻機,

和當時最先進的佳能光刻機相比,差距也就在四年左右。



可惜後續因為沒有投放到商用領域,以及科研經費的不足,為了促活經濟,國內開始采購集成電路生產線設備,國產光刻機的研究,無奈進入了停滯狀態。


而除了光刻機之外,在數碼相機上要用到的 對焦、測光、防抖、處理器 等環節,因為缺少了關鍵部件,也只能原地踏步。


簡單來說,想要襪滲燃造出一台相機,先進的新技術是不可或缺的,靠膠片時代遺留下來的老本, 「 局部發力 」 沒問題,但起不到關鍵作用


比如像國產之光老蛙鏡頭,

在攝影圈子裡很有聲音。


在本土產品後繼無力的情況下,國外相機品牌自然迅速佔領了國內市場,沒有競爭,相機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似乎物美價廉的國貨相機,正與我們漸行漸遠。


但事情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引來轉機, 這兩年國家對半導體行業的重視,給國產 CMOS 的生產和研發,提供了一個新窗口。


這其中和 CMOS 最相關的,是在 2019 年收購了世界三大圖像感測器廠商之一 豪威 ( 另兩大是索尼和三星 ) 的韋爾半導體。


這波收購,可以說是為未來國產圖像感測器,奠定了一塊牢固的基石。


2007 年,韋爾半導體的董事長虞仁榮出資 400W 成立了公司,主營業務就是在半導體設計領域。


在收購了國內幾家半導體公司之後,漸漸把業務拓展到了 射頻晶元、Soc 晶元 等項目上。


可公司始終缺少一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主心骨業務。


這時候虞仁榮把目標放在了豪威 科技 這家半導體圖像感測器公司上。


豪威 科技 是一家由美籍華人創立的矽谷公司,一度在高端圖像感測器市場呼風喚雨,叱吒多年。


然而近兩年 索尼、三星 憑借高素質 CMOS 後來居上,豪威 科技 的市場份額被擠掉不少,急需尋找新的出路。


三星率先在手機上推出了

1 億像素的感測器


在經過了一系列的商業角力之後,虞仁榮斥資近 160 億元,收購了豪威 85.53% 的股權。


盡管豪威目前的主營業務不是專業相機 CMOS,但在手機 CMOS 這塊戰場上,已然可以和 索尼、三星 形成對抗,在收購之後發布的產品,也慢慢開始在國產旗艦機上嶄露頭角。


天時地利,這場收購當真是收的恰到好處。


前年在美國長臂管轄的晶元禁令下,華為的 Soc 處理器、5G 晶元等產品或多或少都沒法在手機上用了。


而原先華為找索尼深度定製的那顆手機拍照感測器,是否在未來還能繼續裝機,也成了未知數。


此時豪威的出現,可以說是給華為提供了一個新選擇,果不其然,在今年新發布的華為 P50 系列上,主攝已經換成了豪威的 OV50A。


值得一提是,去年小米在米 10 至尊紀念版上,主攝用的也是豪威的 OV48C 感測器。


至少在手機業務上,豪威的 CMOS 眼下已經能形成相當可觀的戰鬥力了。


今天又有一條新聞爆出, 長光辰芯 的國產 8K 圖像感測器,順利通過專項驗收,完成了全面的國產化。


作為國內一家專注於高性能 CMOS 圖像感測器設計研發的專業型公司,長光辰芯這次發布的這顆 CMOS 可謂是一枚業界的重磅炸彈。


單幀 87dB 動態范圍、堆疊式全畫幅 TSV、16bit 120 FPS 8K / 240 FPS 4k、原生422 RAW、碼率 6-8Gbps。。。


如此殘暴的參數,不比國外某能某尼那些牙膏廠要良心?


更可怕的是,在長光辰芯的官網,托尼還找到了一枚1.52億像素的中畫幅CMOS。。。


這枚變態 CMOS 要是能塞進相機,什麼富士、賓得中畫幅,統統靠邊站。


另一方面,在相機消費產品端,國產廠商們也沒閑著。



國內的無人機公司大疆,早在 2015 年 11 月份,就被爆出購入了瑞典經典相機品牌哈蘇的小部分股份。


在最新的 Mavic 3 上,我們已經能看到,大疆把 M43 畫幅的哈蘇相機,配置到了無人機上。


大疆廠要是有心,努努力整合一下,那或許國產的專業微單相機,真的離我們不遠了。


總的來說,國產相機這塊,現在還是處在厚積薄發的階段,處理器晶元也好、CMOS 晶元也好,真的只是需要一些時間。


當時機成熟之後,我們再上網搜相機品牌,那可真的就是猛獸出籠了。


『玖』 單反相機高手請幫幫忙 1.為什麼單反相機那麼少公司在生產(缺少競爭,...

1.相機產業鏡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而鏡頭的生產對技術和工藝的要求非常高,而且無論是生產相機還是鏡頭,絕大多數核心的技術都是專利保護,短期內也不可能會有革命性的創新摒棄以前的技術,新的公司很難插足這一領域,但是競爭一直是有的,也非常激烈。價格問題不做討論,有人覺得十幾萬的一個數碼後背很值得有人覺得不值,沒法說。
2. 舉例說明,鏡頭佳能EF 100mm F2.8L IS USM Macro中 EF指鏡頭適用於佳能所有Eos相機(包括全副以及C幅),焦距為100mm 最大光圈2.8 防抖 超聲波馬達 微距鏡頭。出現類似24-70mm指變焦鏡頭,焦距為24mm至70mm。看不明白就說明你根本沒想明白,看見不認識的中文字你盯著看也不能認識啊,也得查字典不是么。
3.尼康佳能全體鏡頭防抖,機身沒有,索尼,賓得有部分機身防抖。為什麼鏡頭防抖的問題你不需要了解,這個你一輩子用不著知道(我覺得你也不能去設計生產鏡頭什麼的吧?)
4.探照燈和手電筒有多大李緩分別?
5. 「一般」沒法衡量,根據相機不同(全副還是c幅?),主題不同(特寫,半身還是全身?),攝影師不同(高富帥,diao絲,普通青年,仿神文藝青年還是213青年?),以及個人習慣不同都有備擾虧不同的選擇,常用的有35mm 50mm 85mm 135mm定焦,或者24-70mm 24-105mm等變焦。閃光同理。你這就是和問dota里火槍哥出什麼一樣,大神就是跳刀紅杖說不定也能超神啊~
6. 3000你就踏踏實實的買個數碼相機吧,現在的小數碼也不弱好么,出來的效果你也看不出和你3000買的單反有什麼差。
7. 你是想表達什麼么?好吧,算你答對一題。但是你能多了解下么~用D90做例子不更好么?停產了也現在也還不怎麼降價好么~
8. 不多給點分你好意思么騷年!?

『拾』 現在有比徠卡技術水平更高的相機公司嗎

玩相機的老司機和器材黨大都對卡爾·蔡司和徠卡兩家德國企業比較熟悉,數碼時代前者雖不再生產Contax那種相機機身,後者依舊製造高端的中畫幅和全畫幅相機。但論光學技術同為德國企業的Carl·Zeiss(卡爾·蔡司)迄今在這一領域是全球公認無人超越的。卡爾·蔡司35mm鏡頭現由日本確善能(COSINA)代工,以前用德國肖特玻璃(SCHOTT),現主要採用日本保谷(HOYA)的玻璃原料來加工普通民用鏡頭供SONY ZA系列,或作為ZE、ZF等副廠鏡頭提供給消費者使用。除非是需要非常特殊的裝配和校正工藝蔡司公司才放在德國原廠製造。舉個例子,超廣角鏡頭的設計難度大於廣角鏡頭的設計難度,更遠大於標准鏡頭,因為超廣角易導致嚴重的畸變成像,所以廠商通常以鏡片來加以校正。一般而言,20mm以下的超廣角用多片甚至十幾片鏡片校正畸變的成像是常事,但蔡司的Hologon鏡頭卻僅用3片鏡片就達到了校正畸變成像的水平,這不能不說是全球頂尖的光學技術。比如,蔡司向徠卡提供的15mm f/8的Hologon鏡頭,蔡司向瑞典哈蘇提供的300mm f/2.8 SA鏡頭,中東某石油富豪向蔡司公司專門定製的8位數價格的天價高品質鏡頭(有興趣的度娘),蔡司為美國NASA登月及多個太空項目提供的光學儀器,好萊塢向蔡司定製的那些成像品質具有超凡脫俗的德味兒電影鏡頭(比如,《指環王》里用到的上百支不同規格的蔡司鏡頭)等等,都充分說明了卡爾·蔡司在全球光學領域的頂級水準。

現在的徠卡P都不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除了M系列,機身設計製作都是由松下完成,鏡頭自從加入L卡口聯盟,也變成適馬換殼。而徠卡的m系列。完全不能適應現在快節奏的工作方式和攝影。等它對焦對上,別人都拍完進下一輪了。

如果把萊卡的相機鏡頭,換一個logo恐怕根本不會有人去考慮。

徠卡是奢侈品沒錯,技術水平最高?玄學吧?一些特殊的技術我不懂,淺顯的分析一下,鏡頭光學設計可以在計算機預演,設計鏡頭專業領域不會太難,有不盡人意的是妥協的結果,鏡片加工納米級都有,實現設計要求在一流廠商不是難事,有好有壞是成本問題,鍍膜技術高低,應該是精度問題,能實現納米鍍膜的,都不差,擁有這些技術的世界級工廠不止徠卡吧?然後,電子技術,徠卡不行吧?算持平可以嗎?數碼相機核心是電子技術,徠卡這方面也沒優勢吧?那為什麼徠卡還這么牛?貴!身份的象徵!所謂德味,個人認為是偏色,因為是徠卡,再加上色彩是玄學[what]很多時候人們會故意調偏!還挺好看。

現在有比徠卡技術水平更高的相機公司嗎?

題主問題的核心是現在有比徠卡技術水平更高的相機公司嗎?首先我個人不認為徠卡在相機技術方面是最強的,因為目前來看相機市場確實品牌很多,比如日本索尼,佳能,尼康,還有德國的蔡司,他們實際都有自己的實力和特色。而徠卡的實力我們毋庸置疑,但並非是全面的。下面我們具體來說一下:

第一,首先相比徠卡水平更高的相機公司是存在的。

因為不管是哪個行業,都有很多品牌存在。就像是手機一樣,雖然很多廠商都在競爭,但是沒有一款手機或者是一個品牌,可以把手機做的很完美,亦或者是沒有缺點,而相機市場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們就拿蔡司來說,他相對於徠卡來說就有很多優勢的地方。首先從發展角度來說,比如從從 歷史 的進程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蔡司的成立時間是在1846年,當時30歲的Carl Zeiss在德國的Jena鎮成立一個精密光學儀器加工廠(蔡司的前身),而且在1847年生產第一台顯微鏡,當然顯微鏡最重要的就是光學鏡片模組。到了1866年之後,又有了恩斯特·阿貝和奧托·肖特的協助,而蔡司又有開始在顯微鏡領域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也有開始生產光學玻璃。而到了1888年蔡司開始涉足攝影業,包括在二戰時期蔡司就有為德軍提升了包括陸軍和海軍的望遠鏡、測距儀以及射擊瞄準具,以及蔡司的T鍍膜工藝在戰斗機中也有使用,因為這種技術可以減少反光,防止敵人發現。



而徠卡的成立實際是在1849年,當時是有23歲的數學家Carl kellner在德國Wetzlar鎮設立光學研究所,主要生產顯微鏡和相機鏡頭,這個研究所就是徠卡的前身。1865年機械工程師Ernst Leitz成為該研究所的主要合夥人,並在1869年取得經營權,更名為Leitz公司。同時在1913年Leitz研發部主任Oskar Barnack打造出傳奇性的Ur,之後在1954年徠卡發布M3,它跨時代的設計影響了往後50年裡大部分相機的製造。




但是我們也要明白影響拍照的因素雖然有很多,但是起到決定性因素的就是感測器和鏡片素質,包括光學演算法,而在光學方面蔡司的實力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從發展的時間還是說目前他的定位來看,蔡司的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說是光學巨頭。比如我們使用的很多鏡頭結構都是蔡司發明的,著名的柯克、天塞、雙高斯(即普蘭娜)等,目前很多鏡頭設計都是它們的變種或仍沿用它的設計。另外在光學方面的發展,蔡司生產的攝影鏡頭種類很多,產品線極長,囊括電影、電視攝影鏡頭、醫療、軍事、測繪、顯微、天文等各個領域,相機用攝影鏡頭只是它大樹上的一枝。當然我們還要來說一組數據:



1920年德國漢堡天文台的1米口徑望遠鏡為蔡司製造。

1976年蔡司製造了世界第一台採用數位化電腦控制的天文望遠鏡。

1979年蔡司建造完成世界第一個赤經、赤緯軸採用無齒輪摩擦驅動系統的天文望遠鏡,1985年蔡司建造完成卡拉阿托天文台的3.5米口徑望遠鏡......蔡司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不受溫度影響的零膨脹玻璃「Zerore」,客戶包括NASA、歐洲航天局在內的機構,蔡司主要負責製造衛星、太空梭的光學鏡頭,當年美國登月,用的就是蔡司的鏡頭。另外包括目前生產手機晶元的光刻機,其中的光學模組也是有蔡司提供的。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徠卡一無是處,因為我們也知道徠卡確實是曾經的膠片相機生產名廠,其鏡頭和機身的加工工藝在世界上可以說無出其右。另外包括我們剛才提到的UR和M3系列確實對於後續的相機生產和設計有著深遠的影響,不過只限於徠卡M和R系列常用的那幾個焦段…如果在一些長焦、超廣、電影鏡頭等等領域,蔡司是秒殺徠卡,另外我們剛才也有提到的影響拍照的幾個因素中,其中鏡頭鏡片確實徠卡和蔡司各有優勢,包括很多人可能會提到的CCD也就是感測器尺寸,但是這個實際是看你用多大的,但是光學特性演算法,這個是需要技術積累和研發能力的,就像演算法和優化,並不是說一時半會就可以超越的,這就是蔡司的優勢之處。

另外包括索尼,以及佳能和尼康等等這些廠商。實際他們在相機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這里我們就不一一舉例子來說了,因為我們只要知道確實徠卡目前來說雖然有優勢,但確實還不算是的相機行業中的老大就可以了。



二,關於手機拍照方面是不是有著徠卡或者是蔡司以及品牌相機廠商合作就有很大的優勢呢?

我覺得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畢竟現在手機廠商都有和一些大型的相機廠商合作,比如華為和徠卡,以及現在的vivo和蔡司。

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手機和相機還是不同的,畢竟鏡組模塊只有少數幾家方案公司在做,比如舜宇光學,台灣的大立光電等等,感測器和鏡組方案都很成熟,反正都從索尼拿CMOS……每家手機公司可以按照他們現有模組加上自己的定製特性,所以這個是看你下的成本了。

另外不管是徠卡還是蔡司在相機鏡頭或者是光學演算法有多強的實力,他們實際用到手機中之後,優勢就會縮減。所以我覺得並沒有必要去深究,就像華為一樣,雖然有著徠卡的加持,但是實際他最重要的還是依靠著和索尼聯合研發的IMX600以及IMX700系列鏡頭。



而vivo也是如此,依靠著蔡司的T鍍膜工藝,以及包括在光學鏡片方面的演算法實力,而鏡頭方面畢竟還是索尼為主。當然從客觀角度來說,有著大廠的加持,確實相對於一般手機要更好,這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手機畢竟尺寸有限,所以鏡頭模組不可能做的很大,更加重要的還是靠著自家實力的支撐,比如vivo為什麼拍照這么強勢,一方是蔡司今年的加持,另外則是自身對於演算法,以及包括最近兩年的微雲台模組防抖加持。




總結:

首先我們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徠卡雖然確實對於現在的相機設計等有著影響。但是說起來影響相機拍照的因素有很多,而在這方面來說隨著技術的發展,徠卡已經不是老大的位置了,可以說每個行業並沒有絕對的老大,因為沒有哪個廠商可以做到全面壓到友商的實力。另外從手機的拍照方面來說,雖然現在很多廠商尋求和一些比較出色的相機廠商合作,但是實際最主要還是取決於他們自身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回答完畢

徠卡的鏡頭還是非常牛的,不能說獨步全球,也確實是最好的鏡頭之列,但是機身,尤其是數碼機身,徠卡數碼機身在技術上沒什麼太先進的技術,很多自動對焦技術也都是源自日本。要說機身,生產於50-60年代的徠卡M3相機,是機械相機的一個巔峰。8枚玉,50F1.2膠片鏡頭也是徠卡的光學巔峰。

其實現代數碼相機的核心技術是掌握在日本生產公司手裡,無論哈蘇、徠卡、蔡司等老牌相機公司沒任何優勢可言。

單純技術水平那徠卡排不上號,徠卡主要是賣品牌。

徠卡相機可以乾的,其它主流相機都能幹。其它主流相機能乾的,徠卡不一定都能幹。

超市5毛錢的黑塑料袋,又大又牢,不容易破。不用的時候還能揉成一團,減少空間。不比上萬萬的LV香嘛?

閱讀全文

與相機廠商技術創新為什麼那麼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