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相機b門多少秒出現星軌

相機b門多少秒出現星軌

發布時間:2023-04-30 18:46:56

⑴ 星軌怎麼拍攝

一、前期准備工作

1、需要准備:單反、廣角鏡頭、三角架、快門線。

2、拍攝最佳季節:夏季和初秋為宜,這個季節的星空時間長,月亮升起得晚,不會干擾星空曝光成像。

3、拍攝最佳時間:最佳拍攝時間在晚上十一點到凌晨兩點之間,農歷二十三到初八。一般不選晴朗的夜晚,否則月亮太亮會掩蓋星星的光芒。

4、拍攝地點:盡量找黑暗、無任何雜亂光線的的地方拍攝,才能拍攝出干凈的畫面。

5、拍攝位置:拍攝夜空星軌要熟悉三處標志性的星星方位。

(1)是銀河,如果要拍出攝繁星點點的夜空,就要找准銀河系進行拍攝。

(2)是北極星,如果在北半球拍攝可以對准北極星,就是北斗七星勺子頭部第一顆星星右側五倍間距最亮的那顆星星,在拍攝星星軌跡的時候,所有星星都是以北極星做為中心點轉圈的。

⑵ 拍星軌要多長時間

拍攝一張星軌圖要多久?
曝光時間決定星軌有多長,24小時=360度,1小時就是15度。膠片拍攝起來很簡單,只要用B門按需要的曝光時間拍攝就可以了。但是數碼的機身在長時間曝光時會產生額外的噪點,現在人們一般用多張疊加的方式拍攝星軌,有專門的後期疊加軟體叫startrails。
這樣的星軌拍攝要曝光多長時間?nubiaZ7mini?
這樣的星軌需要幾個小時或更長的曝光才可以,一般都是曝光2、3十分鍾一張,然後多張合成的。器材方面,手機也可以的,只要有長時間曝光功能你就可以。
天文拍攝(星軌)時快門速度至少要多少
至少得半個小時吧,否則實在是不好意思成為星軌。下面一張圖的曝光時間大概是1個小時(後期太厲害,主要看星軌的長度),半小時是這個的二分之一轎源,那實在是兔子尾巴的長度了。雖然這個極限是主觀判斷的結果,但我覺得更短的話,應該多數人能達成統一意見,不屬於星軌。
單反想要拍星軌 怎樣把曝光時間調那麼長
曝光時間超過30秒就要用快門線。星軌照片多是用幾十張合成的,只有膠片還在沿用超長時間曝光。

怎麼拍星軌
1、地點選擇:需要找遠離市區的地方,避開光污染。找一個合適的前景,最好可以稍微仰拍,這樣可以避免地平線附近較強的光污染,拍到天頂更明顯的星星。

2、時間選擇:要避開日光,差不多日落後兩個小時開始拍,拍到日出前兩個小時。還要避開月光,農歷15,滿月附近那幾天是沒法拍攝的,初1附近那幾天幾乎整晚都可以拍攝,其他時候可以上網查具體的月出月落時間,避開月亮即可。月光的照射下,月明星稀,星軌會很稀疏,但是地面景物會被照亮,也別具一格。傳統的單次長曝法面對月光下的天空基本沒什麼辦法,最多也只能曝光幾分鍾,而疊加法不受曝光時間限制,可以拍攝很長時間,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色。

地面景物被月光照亮:如果天氣條件更好,光污染小,曝光上更容易控制,地面還可以更亮,理論上可以得到和白天差不多的效果。

3、天氣選擇:必須是非常通透,萬里無雲的好天。注意晚上郊外天氣非常冷,做好防寒措施。

4、器材選擇:最好有超廣角,最好有大一點的光圈,機器的高感不要太差。還有一點很重要,定時快門線,用來設緩團定間隔拍攝。最好是有線的,有遙控的也要用那根有線的連線,因為長時間曝光,用遙控容易出現信號中斷。

5、尋找北極星:如果想拍攝星星轉圈的效果,需要把北極星拍攝到構圖范圍內。北極星在正北方,通過北斗七星和仙後座都能夠找到如果無法找到北極星,那麼就用廣角對著北方拍,就沒問題。南半球的朋友們就正相反了,需要往正南方拍攝,而南半球也沒有一顆北極星類似的可以指引位置的亮星,只要對准方向就好了。

拍攝小貼士

a、對焦:漆黑夜空想獲得星空的准確對焦不容易。而單純的手動擰到無窮遠的方法也未必就管用。中高端機身的中央對焦點是比較強大的,可以對著金星、天狼星等最亮的星星完成自動對焦。這個我用D7000和D700都嘗試過成功了。一旦對上焦之後,就要在對焦標尺上記住位置,下次就可以手動擰到此處了。對於低端機身無法對星星完成聚焦的,在有月亮的時候對著月亮完成聚焦,然後記住位置。或者對著很遠處的燈光完成一次聚焦,然後拍一張星空看看焦點准不準。實在不行的情況下,就只能手動擰到無窮遠,然後稍微往回一點,然後試拍校正焦點。

b、測光、構圖:可以先用最大光圈最高感光度短時間曝光(10秒)試拍一張,根據回放直方圖確定需要的曝光量,再根據倒易率計算出實際需要的曝光參數。這樣同樣可以在漆黑的夜晚試驗一下構圖。且對單次長曝法和疊加法都適用。

c、露水:潮溼的夜晚擾帆橘容易結露水,摘掉uv,安上遮光罩都可以有效防止鏡片結露水,不同的鏡頭,結露水的難易程度也不同,可以適當選用。如果天氣比較潮溼,就要小心定期檢查一下鏡頭是否結了露水。如果實在太潮溼,就不要拍攝,以免損傷相機和鏡頭。

7、疊加法星軌:

傳統的星軌拍攝方法是單次長曝法,由於夜晚光線很暗,可以進行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曝光,這段時間內,星星在天空已經劃過了一段距離,因此會留下一道道軌跡。這種方法在數碼時代由於熱噪和電池電量等原因,不是很好用了。

單次長曝法星軌。曝光時間達到一定長度後,熱噪明顯,星軌也比疊加法顯得稀疏
如何用榮耀7拍攝星軌,我試了一下,沒拍出來啊?大概一張完整的星軌需要多長時間
這種東西要越久越好。。。起碼要一個鍾吧
拍攝星軌 30秒一張 每次間隔多少時間 對相機傷害小
30秒曝光拍星軌不行,至少要三五分鍾,間隔盡可能短
拍星軌用大光圈好還是小光圈?還有iso要大概多少?
誰說要用大光圈?用超廣頭,小光圈,這樣景深才大。一般都用8-16。iso 盡量用100,反正你是慢門上架子,速度慢點也無妨,一般都是以秒計的。
是否可以用單反長時間曝光,拍攝星軌?
可以,部分微單也可以 M檔 快門調到B 就是B門狀態, 沒有B門鎖定,就必須用遙控快門,光圈根據曝光時間而設定,一般20分鍾F14 ,還有就是白平衡調到日光,這樣會記錄下肉眼分辨不出來的顏色,拍完的照片星軌是彩色的。
用單反怎麼拍星軌
首先要有合適的環境,遠離都市,這樣空氣的通過性好,選擇晴天的晚上才能拍攝到比較清晰的星軌。

需要三角架固定相機,對準星空,用小光圈,要用b門長時間曝光。至於曝光時間的長短可以自己根據時間的情況來實驗,比如10分鍾。當然還有很多別的方法,比如連續拍攝,然後後期疊加。

如果只是為了拍到同心圓效果的星軌,這些應該就足夠了。要是還想更好,那就需要考慮前景設置以及構圖等等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如何拍攝星軌——攝影教程25

星軌攝影作品有著不可比擬的震撼性,在攝影師的鏡頭下,天上的星空是如此的美麗。可以說,只有使用相機才能記錄下如此壯觀的星軌,而僅憑肉眼是無法看到的。

在我拍攝了幾張星軌攝影作品與朋友們分(裝)享(逼)之後,有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是一圈圈的,這是怎麼拍的,為什麼肉眼看不到。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星軌的形成完全是因為地球自轉的結果。因為相機安裝三腳架上拍攝時,相機與地球兩者是相互靜止的。而地球則會自轉,因此通過鏡頭來記錄下的畫面來看就彷彿是天上的星星在旋轉。

想要拍攝星軌,是有一些難度的,但是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復雜。簡單說,地球一直在自轉,那麼就可以使用相機打開快門,把星星運動的軌跡拍攝下來。但是在現實操作中,這么做卻並不可取。

原因在於,現在的相機基本都是數碼相機,數碼相機的成像使用的是一塊CMOS製成的感光元件。與傳統的膠片不同的是,這是一塊電子元件,因此存在著長時間使用下會發熱的問題。

對於拍攝星軌而言,地球自轉一周的周期是24小時,理論上想要得到完美的一圈星軌需要將快門持續保持打開24小時。幸好實際上我們不需要這么長的時間,通常幾個小時之後,不同位置的星星的旋轉軌跡就會使圓形接近閉合的效果。

但是對於CMOS來說,幾個小時的曝光時間也太長了,這么長時間的曝光就需要一直保持通電狀態,也就會導致持續上升的發熱狀態。而CMOS感光元件是通過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的方式實現記錄畫面的功能,在這個過程中受到信噪比的影響對於最終的畫面的噪點會有很大影響,而熱量又會對信噪比有影響。所以,簡單說,長時間曝光會使CMOS感光元件發熱量增高,導致最終畫面的噪點較高。

對於拍攝風光照片,尤其背景是純凈的天空的星軌照片來說,自然是不希望畫面上有較多的噪點。因此簡單暴力的通過長時間打開快門曝光的方式並不可行,需要尋找其他的替代方法。

之所以說了那麼多看似廢話告訴你不能用長曝光的方式拍攝,主要還是為了闡述接下來之所以這么做的原理。可以說,幸好現在數碼相機的普及,以及大容量的存儲卡變得越來越廉價,才讓星軌攝影變得觸手可及。

因為從幾十分鍾到幾個小時的長時間的曝光會使噪點升高,所以為了避免這個現象,我們需要將一次性的長時間曝光分割成多次的較短時間的曝光。

大多數相機在B門之前最長快門時間是30秒,而30秒這個時間較長,但並不會使感測器產生明顯的熱噪。因此,可以使用將單次超長時間曝光的方式,分割為多次曝光,每次為30秒的曝光時間。在前後兩次曝光之間加上幾秒鍾的間隔,給相機有時間讓感測器冷卻降溫。這樣,在完成一次星軌拍攝之後,畫面並不會受到熱量的影響而產生的可見的明顯的噪點。

你可能會說,既然地球一直在旋轉,但是拍攝時卻留下了幾秒鍾的間隔,這樣會不會導致星軌產生間斷。沒錯,這樣間斷性的拍攝確實會造成星軌中間的間斷,但是只要把握好合適的參數設置,就可以盡量使星軌間的間斷看起來不明顯。

數碼時代相對膠片時代有非常大的好處,其中之一就是後期處理有無窮的發揮空間,這對於星軌處理也是一樣。有很多專門用於處理星軌的軟體,不僅能將多張照片疊加成星軌,還能夠填補每張圖間的曝光間隙所導致的星軌的間斷。這樣,在成片中,即使把照片放大也不會有明顯的間隙。

在掌握了最佳的拍攝星軌的方式之後,就可以著手開始拍攝了。

在實際拍攝中,正確的設置相機的參數很重要。如果使用了不合適的相機設置,對拍攝到的照片的效果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光圈與對焦

拍攝星軌,通常會使用一支廣角甚至超廣角鏡頭,這樣才能囊括更廣袤的星空,達到更壯觀的視角。首先需要確保鏡頭正確的對焦。拍攝星軌肯定需要在光污染較少的區域拍攝,而這樣光線就會很弱,因此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就會無法成功對焦。因此就需要手動對焦。

長久以來的做法,就是把鏡頭切換到手動對焦模式,接著把鏡頭上的對焦環旋轉到無窮遠的低端,然後再轉回來一些,讓對焦位置的刻度在無窮遠附近即可。假設你的鏡頭沒有對焦距離窗,你還可以使用實時取景模式,然後將顯示的放大到最大,旋轉對焦環,讓畫面中的星星達到最清晰的時候就表示已經對焦到無窮遠了。一旦鏡頭對焦設置好就不要再去觸碰了。

因為夜晚光線弱,為了讓更多的光線通過鏡頭被相機記錄下來,所以盡量去使用你的鏡頭所擁有的最大光圈。通常鏡頭在最大光圈下並不是畫質最佳的時候,不過拍攝星軌的時候可以不必計較這么多,除非你的鏡頭在最大光圈時畫質下滑較大,那麼可以稍微縮小一點光圈。以我使用的騰龍15-30 F2.8鏡頭為例,拍攝星軌時我就會使用15毫米的焦距盡可能囊括更多的場景,然後使用F2.8的最大光圈進行拍攝。

如果你的相機鏡頭具有防抖功能,那麼一定要把防抖功能給關閉。在三角架上拍攝時防抖功能反而會適得其反。

感光度

接下來就是感光度的設定。星軌也是自然風光的一種,而且用這種拍攝星軌的方式是用多張疊加,每張照片記錄的星星在畫面上也就是小點,而過高的感光度會形成較高的噪點,使得星空不夠純凈。

因此在設置感光度的時候使用固定的感光度而不要使用自動感光度設置。並且,為了讓畫面的曝光足夠,不要使用100的感光度,可以嘗試400到800,甚至1200的感光度,但是再高就不推薦使用了。新款的相機高感光度下的噪點控制已經比以前的好很多,全畫幅相機的噪點控制也要比APS-C畫幅的相機要好一些,通常在800感光度的設置下並不會有明顯的噪點。

以上只是我的推薦值。每個人的器材並不一樣,在正式拍攝之前可以嘗試拍攝幾張。

快門

大多數相機上在進入B門之前最大的拍攝時長是30秒,因此我也建議單張的拍攝時長不要超過30秒。更長的時間會增加感測器的發熱量。這與季節也有關系,夏天相比冬天更容易發熱產生熱噪。

所以,在使用了鏡頭的最大光圈的情況下,先給快門設置一個初始值,比如30秒。然後去觀察拍攝的結果,如果畫面亮度過亮,可以嘗試縮短曝光時間,或者可以降低感光度獲得更純凈的畫面。尤其是當你使用了較高的感光度設置,降低感光度是更明智的。相反,如果30秒的曝光下畫面亮度如果還是不足,那麼就要確認你是否使用了鏡頭的最大光圈。如果此時已經使用了最大光圈,就需要再提升感光度作為補償。

因此,在拍攝星軌時,使用鏡頭最大光圈,讓感光度與快門速度達到一個均衡點,盡量避免使用過高的感光度設置。

有些高端一點的相機具有定時拍攝的功能,設置好曝光時間和間隔,以及需要拍攝的張數,就可以交給相機,靜靜的等待了。

但是這種使用相機內置的定時拍攝的功能並不是很方便,而且自由度也不夠高。所以我更推薦使用快門線來控制。有很多快門線可以設置曝光市場,拍攝間隔,拍攝張數等參數,非常方便。而且,有很多快門線已經支持無線遙控功能,這就讓無意間拉扯到快門線使相機搖晃的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無線快門還有額外的好處,你可以手持無線快門的遙控器進行自拍,而不用端著沉重的單反。盡管很少有人這么做。不過購買一個好用的無線快門還是很值得的,這並不貴,從幾十到一百多有很多選擇。

最終的照片是需要多張疊加,因此照片不宜太少。通常我會拍攝一兩百張,然後後期進行疊加。張數太韶會導致後期疊加合成的時候星軌不夠明顯。

當拍攝完成之後,將照片導入到Lightroom中,進行調色等工作流程,然後再將照片導入進Photoshop進行疊加處理。

Lightroom

隨便選擇系列照片中的一張,點擊修改照片可以對照片進行處理。在Lightroom中要做的就是調整白平衡,增強對比度,提升畫面中星星的亮度,然後根據情況進行降噪和銳化。

因為使用RAW格式記錄,所以前期拍攝的時候只用設置好光圈快門以及感光度,剩下的可以通過在後期處理進行修正。在這張圖中,天空部分顯得灰濛蒙的,白平衡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效果。因為將色溫調整為2600,色調調整為+8,這樣使天空顯現出更深邃的藍色。

接著,提升曝光度為+0.6,對比度為+10。將高光調節為+24,陰影調節為+36,白色色階調整為+21,黑色色階調整為+12,這樣做為了提升陰影部分的細節。將清晰度調節為+19,自然飽和度調節為+17。

來到色調曲線部分,提升亮部的曲線,然後控制住中下部的曲線,不要跟著升太高,進一步提升畫面暗部的亮度。最終曲線如圖片中的這樣。

在HSL面板中,將藍色的明度調整為-7飽和度調整為+13,其他的保持不變。在細節面板中將銳化值調整為52,蒙版調整到32,避免暗部的區域因為銳化而強化了噪點的影響。在降噪部分把明度調整為12,細節調整為58,略微做一些降噪處理。

地面部分還是有些暗。使用漸變濾鏡,從下往上拖拽出一個漸變,將曝光度調整為0.4。這樣,照片的後期處理基本就完成了。

選中所有星軌系列照片,然後點擊Sync(同步)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將所有的內容都勾選上,然後點擊同步。Lightroom會將這張照片上所做的調整應用到所有的其他照片上。

回到庫模塊中,點擊導出。盡管出於畫質的考慮,更建議導出為TIFF格式,因為相比JPG格式,TIFF格式可以記錄16位的色深,也採用無損壓縮的方式記錄。不過這批星軌的照片一共有129張,出於後期計算量的考慮,我選擇了JPG格式導出。如果你的電腦性能足夠強大也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不妨使用TIFF格式。

Photoshop

對於129張照片,一張張拖入Photoshop中打開是不現實的。幸好Adobe為我們准備了大量照片堆棧的快捷方法。

啟動Photoshop之後點擊文件菜單,然後選擇腳本→統計,彈出的圖片統計對話框則是用於圖片堆棧處理。把剛剛在Lightroom中處理完成的文件導入進來,在上方的堆棧模式中選擇最大化。因為是使用三腳架拍攝的,所以下方的自動對齊圖片就不必勾選了。點擊OK之後就可以等待Photoshop進行處理,這需要一點時間等待。

經過Photoshop一系列自動處理之後,一張星軌照片就完成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保存。你也可以進一步進行後期處理,不過之前我們在Lightroom中已經做了足夠的處理,因此這里就不需要再處理了。

因此,將拍攝星軌的各個步驟拆分來看,每一步其實都並不是很復雜的,關鍵就是細心與耐心。而星軌畢竟是後期處理才能看到的效果,所以需要多拍熟練了才能拍到更好的效果。

⑷ 求助攝友們:如何拍星軌

一兩個小時的長時間曝光會使噪點太多,畫質下降太過明咐世灶顯。
一般來說拍攝星軌返前,都是採用B門30秒曝光,將相機設置成自動不停連拍,直到電池用完。這樣可以得到幾百張30秒曝光的照片,後期再用軟體將這些照片合成,最後得到一張星軌照片。
要注意的是:
1 遠離城衡扮市燈光污染
2 確保電池電量
3 三腳架一定要穩固,必要時懸掛重物

⑸ 光遇星軌完全出現要多長時間

拍攝一張星軌圖要半個小時左右。
使用B門拍攝星軌對於凱逗拍攝器材的要求並不高,只要一部數碼單反照相機和一支廣角鏡頭就可以實搭神現。當然還有一些必不可缺的附件:三腳架、快門線、手電筒、指南針等。
三腳架用於長時間固定知孫虧機器保持不發生移動,快門線用於鎖住快門(定時快門線,最好是有線的,有遙控的也要用那根有線的連線,因為長時間曝光,用遙控容易出現信號中斷),手電筒用來在黑暗中的照明為拍攝前做准備,指南針則方便確認拍攝的星星運動方向。
曝光時間決定星軌有多長,24小時=360度,1小時就是15度。膠片拍攝起來很簡單,只要用B門按需要的曝光時間拍攝就可以了。但是數碼的機身在長時間曝光時會產生額外的噪點,現在人們一般用多張疊加的方式拍攝星軌,有專門的後期疊加軟體叫startrails。

⑹ 相機慢曝光B門怎麼使用

導語: B門是一種既可以說是游離於相機四種模式(A、S、M、P)之外的攝影模式,也可以看成是M檔的延伸。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相機慢曝光B門怎麼使用,一起來看看吧!

在B門模式下,攝影師既可以調整光圈,也可以完全控制快門速度,而這個所謂完全控制快門速度與M檔有很大的區別。一般來說,在M檔下攝影師可以從1/8000秒-30秒自由調節快門速度。而B門則是攝影師按住快門鈕快門就會開啟,而釋放快門鈕快門才會閉合。這么做到底有什麼好處,我們還是來看幾組照片,從實戰中學習B門的使用方法吧。

實際效果一:平靜的水面

這是什麼?

難得一見的如鏡面般的水面。

為什麼難做到?

我相信如果滿世界找平靜如鏡面般的水面還是可以找到的,但是你要知道絕大多數的湖面海面可都是有波瀾的。

適用於什麼場景?

環境光很暗的場景。

該怎麼做?

用三腳架將相機固定好。然後將相機調整至B門,有的相機在模式轉盤里有單獨的B門模式,有的相機是在M檔里將快門速度調整到30秒之後的一檔就是B門了。調整到B門之後使用一個比較小的光圈。這時最好用快門線操作相機的快門,否則你將一直按著快門按鈕,就算我們忽略了相機的抖動,一直按很長時間手也會酸的.。按下快門線上的快門鈕,並且鎖住快門。然後短則等上兩三分鍾,長則等上半個小時,這需要視環境光亮度而定。所以多拍幾張是很必要的。覺得曝光差不多了,就可以給快門鈕解鎖,曝光就完成了。

為什麼能出這種效果?

即使水面有小波瀾,這些波瀾也是在一定范圍之內的。長時間曝光可以保證水面的每個位置都有波瀾出現。相當於把參差不齊的水面磨平了。鏡面效果自然就出來了。

實際效果二:星軌效果

這是什麼?

美麗的星軌效果。

為什麼難做到?

我們抬頭望向天空,目之所及僅僅是點點繁星,若要星星拖出軌跡需要很長時間的曝光。

適用於什麼場景?

環境光非常暗的場景。即使周圍一點光沒有也沒關系。

該怎麼做?

用三腳架將相機固定好,然後將相機調整至B門。調整一個合適的光圈,不要太小太小的話星軌會很細。之後進行B門曝光,如果想得到短一些的星軌可以曝光15分鍾左右。如果要一個較為完整的周天運動可以曝光10幾個小時。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數碼相機,相機的感測器會發出大量的熱,增加噪點倒是其次,可能會有感測器過熱燒毀的可能。所以建議大家使用CMOS作為感測器的數碼相機拍攝。CCD發熱量大,太容易被燒毀了。

為什麼能出這種效果?

天空的星星並沒有動,即使星星實際運動速度很快,我們離它們N光年以外也毫無感覺。能夠出現這種效果完全是拜地球自轉所賜,所以拍攝出來的星軌都是同心圓。在北半球這個同心圓的圓心基本上就是北極星了。

此外,如果這時候有流星出現,就會在同心圓星軌上出現一條直直的亮線。所謂流星攝影也用的是這種方法。作為曾經為我國天文事業奮斗過幾年的筆者來說,對於此再熟悉不過了。

實際效果三:運動軌跡

這是什麼?

被連續記錄下來的運動軌跡。

為什麼難做到?

同一個人在同一個場景完成一個類似多重曝光的效果。而如果真的使用多重曝光,反而很難達到這個效果。

適用於什麼場景?

沒有任何環境光的場景。

該怎麼做?

用三腳架將相機固定好,然後將相機調整至B門。調整一個合適的光圈,這個光圈的大小要配合閃光燈指數與拍攝距離,具體公式是閃光指數=光圈×距離。然後按照閃光指數將閃光燈調整至頻閃狀態。按下並鎖住快門,這時攝影師可以發布模特開始做動作的口令,同時讓閃光燈開始頻閃。動作結束同時再停止閃光燈的頻閃狀態,然後釋放快門按鈕結束曝光。

為什麼能出這種效果?

照片底片就是黑色的畫布,在沒有任何光的時候,這塊畫布會永遠保持黑色,當有閃光燈的光出現時,模特就被記錄下來,在畫布上留下印記。每閃光一次,就會留下一個印記,而頻閃恰恰能以較快的頻率閃光,從而留下這一整套動作。

閱讀全文

與相機b門多少秒出現星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