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胸前相機多少錢

胸前相機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2-04-27 04:47:54

㈠ 求助~想買單反相機,選擇哪款好,(家用+入門)

先說說預算吧,否則不好推薦。對於樓主的問題我理解為選擇什麼品牌和什麼機身鏡頭,機身鏡頭型號主要看預算,其他的么,就先說說關於初學者一些常見問題的個人見解:
1,選什麼品牌?
答:都行,都差不太多。
選擇一個品牌的機器,意味著選擇這個品牌身後的「產品+技術支持+服務」體系。甚至意味著選擇這個品牌的企業未來研發能力和市場控制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攝影器材領域,C和N當然是最大的兩家公司,綜合能力最強、產品線相對最齊全、新品研發能力都是崗崗的;因此他們的用戶最多,因為容納了更大的選擇自由度。

民間很多「鐵律」,別迷信。比如什麼「佳能更適合拍人像,尼康更適合拍風景」「佳能的定焦、尼康的變焦」「佳能的長焦、尼康的短焦」之類,都有道理(畢竟是很多人用下來的經驗慢慢匯集成了說法),但都沒那麼大的對比落差。在成像能力上,現代工藝製作出來的品質水準都差不到哪裡去了;相比之下,品質高低跟價錢的關系更明顯得多(但成像差異沒有價錢差異那麼大),跟品牌的關系真沒那麼大。何況,任何一款單反產品都容許你很大范圍的參數調整空間(嫌這個麻煩的話,真的還是用DC吧,呵呵);任何一幅數碼照片都擁有各種後期製作手法能夠達到的「無限可能」,不是么。

沒有完美的產品(哪怕你出了「完美」的價錢)。沒有完美的品牌。就跟沒有完美的人一個道理。在今天的數碼單反市場、產品基本功能都已經具備,產品能力的落差對你的作品的影響,相對於使用者的構思、技術、操作能力的落差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沒有這樣的作品,因為更有「佳味」「尼味」或者「德味」而就可以更「有味」。如果自己拍出來東西不滿意,別只知道埋怨設備,還是多反省自己吧。如果拍出來很得意的作品了,不妨為自己驕傲自豪一把、去喝一杯,而完全沒必要給自己器材的那個廠家送面錦旗。

即便亮騷是一項重要樂趣,亮騷的根本的本錢也不是品牌,而是你的設備的價錢和可被辨識的程度;騷的程度跟你燒錢的多少成正比例關系,同時還得是眾所周知的某個型號才成。就象開個寶馬Z4或者保時捷卡宴很騷,但開個同樣惡貴卻長得跟帕撒特一個模樣、沒幾個人知道的W12輝騰,卻很難達到讓路人回頭的效果。紅圈白炮就非常好地迎合了這兩點:貴,且易辨識。

2、要不要「一步到位」?
答:一步永遠到不了位的;也可能隨便一步都已經到位了。
世界上不存在「一步到位」的事兒,數碼攝影器材尤其如此。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就不用說了,還有一堆比平常見到的佳能尼康之類「高端」得多的器材,哈蘇、萊卡、林哈夫,那價錢還得翻幾個跟頭的。

說咱老百姓能夠得著的;就拿佳能來說事兒吧。現在市場上能夠買到的差不多最老的數碼單反是N手的400D,最新的則有如5D3;最便宜的新機器大概是1100D,價錢僅僅是最貴的新機1DsMarkIII的二十分之一。很多人的「一步到位」的目標,如5D3或者6D,其實都沒「到位」不是么。如果用安慰自己的方法來說事兒,「對於我來說就算一步到位了」,那你真的很認真地考慮過,為什麼600D或者60D對於你來說就沒「到位」?

鏡頭也是如此。18-55IS,售價便宜,「輕」而且「賤」所以很廣泛地被「輕賤」;24-70/2.8L,「貴」而且「重」所以很廣泛地被認為「貴重」。但「貴重」未必是個多麼好的詞兒;貴的意思是你花了好多錢、這些錢你本來可以給自己多塞好多好多饅頭;重的意思是你走到哪兒都得多費很多體力、那頓中午飯就得多塞倆饅頭。而攝影的樂趣,並不因為你更「到位」而增加多少,相反你如果再拍得不怎麼地的話、挨罵的幾率倍增。

技術總是在進步,綜合成本總是在降低;後買的人,也就總是在佔便宜似的。話說回來,早買的人還得了早用呢。用著是一個過程,隨著這個過程的延續,才能逐漸發現自己的真實需求;當手頭的東西慢慢限制了自己對需求的挖掘的時候,更換器材的必要性才能凸現出來。著什麼急呢,是吧;要是你從一開始就「一步到位」,然後在若干個月之後悲慘地發現、原來到了一個自己並不喜歡到的「位」,不是冤大頭么。

拍去吧;拍的過程中,自己的「位」慢慢就「定」了,才說得上去「到」。

說到器材,就難免要聯繫到一個低俗的詞兒,錢。很多人的「到位感」等同於「錢花夠了感」,因為在他們心中,「錢花夠了」就等於「品質夠好」。可是在攝影這個事兒上,作品的好壞對器材的要求沒那麼高,眼下的主流單反都已經具備了出好片的能力。

只是不免有不少人希望通過更貴重的設備來向世界宣告自己很有錢或者很注重「品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還是強烈建議,這種思路的人不妨直接在脖子上掛一大捆美鈔出門。

3、要不要上全幅?
答:隨便。都能拍得足夠好。但全幅很貴。

如果當初的35mm感光膠片的尺寸沒有設計成36mm×24mm、而是設計成22.2mm×14.8mm,這問題就沒人問了。現在,因為兩種畫幅同時存在,根據我們一貫認同的「大就是好」的原理,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全幅就比半幅好。

先得說,單純就畫質而言,我是有體會地同意的。半幅(APS-C)的CMOS板的面積僅是全畫幅面積的約40%,因而在同樣像素的前提下不得不把感光單元密度增加、從而導致如高ISO下畫面質量的下降。——但是,So what?夠不夠你用?你的拍攝條件總是那麼差么?

這里就說到一個詞兒,「專業」。我不知道,有多少初哥在購買第一台單反的時候就奔著「專業」滾滾而去,呵呵。這個詞兒,誘人哪。曾經擁有全幅、因此「專業」過的N多老師們,肯定很enjoy這種被景仰的感覺、並且非常不願意失去,於是難免時不常地下意識地透露出那麼一點兒對非全幅的鄙視,讓非全幅的哥們兄弟們郁悶一小下、再景仰他們一大下。你中招不?不全幅就不專業,不金圈紅圈就不專業;不專業,就很丟人哦?被表揚成很專業,就很得瑟哦?

今天,你專業了嗎?

4、具體選擇什麼機身鏡頭?
答:沒有預算,也不知道樓主的攝影基礎和熱情到什麼程度,只能瞎推薦了,呵呵!

機身就從各家的最初級入門機器里選,先多拍多學,等樓主真用到了感覺機器不夠用了,達不到自己的攝影需求了以後,再根據預算和那時的需求選擇機器。
鏡頭方面,我說說一點這方面的看法吧,這個選擇就因人而異了(又要開始話嘮了):
(1)套頭是不是都很差?

答:不是。肯定不是。

事實上,廠家在決定用什麼樣的頭來作為「套頭」、跟機身組成「套機」一起銷售的時候,的確就已經先考慮好了、用戶最可能需要的鏡頭會是哪一個。這往往跟機身的「氣質」是配套而來的。比如,500D的套頭是18-55IS,這個塑料殼子的18-55IS焦段正好是多數業余拍拍照片的人們最常用的,更重要的是跟同樣工程塑料機身的500D正好組成了小巧輕便的一套,以此用戶可以非常容易隨身攜帶。50D的套頭17-85的尺寸、重量則正好跟50D機身大小、重量很匹配,焦段也同樣是非常便利地覆蓋了最常用的一段。

同時,廠家考慮得很多的也是「匹配」原則;什麼樣的機身,意味著什麼樣「高度」的拍攝要求,於是給予各方面匹配度都比較「配得上」的套頭。比如,5DII 的套頭是24-105/4L,尺寸、重量,都是匹配得比較簡明地好的。當然,所謂好馬配好鞍,背後也有默認的價錢對稱原則吧。

說到這里,估計沒有誰說套頭的壞話了——原來套頭里也是有紅圈圈的哦,聽說只要有紅圈圈的就是牛頭哦。

但我得說的是,即使是最便宜的機型,套頭也沒很多新手想像的那麼差、紅圈也沒想像的那麼好;之間的落差當然有,但絕沒那麼誇張。一句話,沒到影響你「出不出作品」的程度。跟世界上所有其他商品一樣,滿足基本功能的、打80分的東西,賣1000塊,則85分的東西就要賣3000塊,那個賣10000塊的東西也就打個87分。我覺得即使是我這樣的老菜鳥,多數時候也看不出(或者是根本就不認為有必要去看)那87分跟80分之間的差別。

因此,非常建議新手上套機用套頭。那真的是廠家通過多年市場經驗的積累後,為了最普遍意義的用戶、專門進行過平衡考慮的設計。

話說回來,廠家、尤其是這些日本企業的問題在於,對咱們的國情把握得的確不夠。他們不了解,咱們很多人胸前挎相機有一項重要用途,就是要顯得自己有檔次(所謂亮騷)。他們真該向他們做汽車行當的同胞好好學習;你看,什麼車到了中國,都會特別出品一款只針對中國人銷售、而且總是賣得特好的「加長版」(很有趣的是,也稱為L版)。這樣做,會給那些不懼頭重腳輕、一定要為500D配上24-70/2.8L的同志們省去不少麻煩。

(2)「一鏡走天涯」好不好?

答:好。至少沒多麼不好。(支起小陽傘一把,擋磚)

感興趣的朋友們在攝影論壇器材版里肯定看過無數帖子大罵「一鏡走天涯」的。理由大概有這么兩個:一是光學素質差;二是失去了單反更換鏡頭的樂趣、「還不如買一個大變焦DC」。這兩個理由當然都成立,大變焦的鏡頭光學素質肯定不能怎麼樣,有了這么一個的確好像就是一個大號的DC了似的。

然而,「一鏡走天涯」真的是方便,在很多情形下不可替代的方便。尤其出門長途遠行、能夠隨身攜帶的東西很有限的情況下,尤其去到一些跋涉艱難、非常耗費體力的地方,尤其是經常可能突然遭遇到一些不可預知卻又容易轉瞬即逝的拍攝題材時。

新手們往往是還搞不清楚自己要拍啥的。一會兒看見好風景要拍,一會兒又覺得應該掃掃街拍拍所謂的「人文」,再一會兒又對遠處一頭漫步的驢感興趣。「廣譜」 點兒的鏡頭最適合他們用,方便快捷就是優點。需要拍過一段時間,逐步算是明白了自己感興趣的題材,再選擇自己最中意的焦段,很符合邏輯。

當然,畫質派會大聲反對:拍是拍到了,可是沒法看啊。——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這里千萬別輕易中招。在屏幕上放大到100%還覺得細膩無比,才覺得畫質好;這樣的心態也許有小道理,但沒有命中「大道理」。沒有一幅好照片,是以「在屏幕放大到100%時每個象素都清晰無比」作為必要條件。優秀攝影作品,跟 「絕對清晰」之間,沒有什麼必然聯系。

當然,畫質好自然是更好的事兒,會給好照片添彩的。但對於一幅好作品來說,如果全部分數是100分,則「畫質」項最多佔20分;其中,至少15分是現代工藝下絕大多數鏡頭在正確使用下就已經可以收入囊中的。多數情況下,只有在那些就知道把照片放到100%然後盯死了屏幕看的人眼裡,才會變成「沒法看」。當然話說回來,如果真的有必要追求畫質了(比如因為工作需要而必須把某些東西拍得清楚無比的需求),「一鏡走天涯」的確就難以勝任了。

至於單反變成大號DC的說法,我覺得這個說法挺無聊。單反就是單反,能容納比一般DC更強得多的操控能力,無論換不換鏡頭、這些能力都存在著。你只要別有些「高手」說你兩句你就覺得臊得慌就行——他們說你把單反用成DC了,那是他們的事兒;方方便便拍照片的可是你自己,對不。

(3)要不要上定焦?

答:你覺得呢?(靠,這樣回答是不是很討人厭……)

實情如此:要不要上定焦頭,取決於你需要不需要定焦頭(繼續廢話……)。

定焦頭有這么幾個特點:1,普遍意義上說,在同樣的光圈下,畫質比變焦頭更好。2,能夠做到較大的光圈。3,構圖、拍攝操作不便。4,新手乍裝上一個定焦頭的時候,容易產生一種「我更專業啦」的心理感受。

第1項是有一定意義的,不過其意義的重大程度參考前文。第2項是很要命的,意味著它能讓你跨越更大的光線范圍、對付弱光環境。我發現很多人因為要給孩子拍照片而購買了單反,而孩子既好動、又多半是在光線偏暗的屋子裡動,偏偏又還小、不能使用閃光燈,於是只好弄個定焦頭、把光圈撥到1.4來對付。這可真是沒轍;多數人很快就體會到了第3項的討厭了,想要攆上體力無限的孩子可真不是容易的事兒。最後的第4項,也算是一個交代吧,誰讓「定焦才專業」的鬼話已經流行了那麼多年呢。

多數人會覺得最迫切需要的是大光圈。那意味著一份多出來的拍攝自由。當然,很好,雖然以拍攝者躥前跑後為代價。但是,你的拍攝有多麼頻繁地必須用到這個大光圈,只好你自己衡量了。我身邊認識的,人雲亦雲地跟風買回去、然後興沖沖地試試大光圈和「背景虛化」、再從此只在攝影包的角落裡呆著的50/1.4有好幾只,日常上手的仍然只是某隻變焦。

瞎說的已經夠多了,估計看的人都煩了,重申一下: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咱不帶人身攻擊的啊!just enjoy,趕緊END!

㈡ 請問胸前是什麼相機

canon,佳能,但型號不詳,看不到。

㈢ 明星大偵探裡面嘉賓胸前戴的小小的方盒子相機是什麼牌子的

沒公布。

《明星大偵探》節目創意源自韓國JTBC台的推理類綜藝節目《犯罪現場》,每期參與錄制的明星需要在「案件現場」尋找證據,並推理出真正的兇手。

但因為節目是劇情推理類綜藝,原版播出過的故事無法在中國版里復制使用。節目在做第一季時,韓國綜藝團隊的編劇和導演來做現場指導,導演組在學習了編劇和拍攝的核心方法論後,韓方團隊離開,導演組還是得靠自己的團隊去做故事和設計劇情。從節目第一季開始,各種偵探小說、懸疑故事和推理類影視都是劇本故事的靈感來源。

根據《明星大偵探》的設定,節目中每期有六位明星嘉賓出席,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他們中有一個偵探、一個兇手和四個嫌疑人,並同處於一個固定空間。他們共同面對一起精心策劃的謀殺案,並需要通過搜集證據和推理找出真正的兇手。根據節目設定,整個過程中只有兇手一人可以說謊,為了隱藏身份會選擇嫁禍他人,洗脫自己的嫌疑。

㈣ 明星大偵探別在胸前的運動相機是什麼牌子及型號

GoPro運動相機,可穿可戴,靈活多用.堅固+防水設計,兼備拍攝

㈤ 一般的入門單反相機加個長焦鏡頭大概多少錢

佳能的話 8000左右吧

鏡頭稍微好一些的 要差不多這個數

如果相對比較一般的 例如 75-300這只 加機身 差不多6000就能買

㈥ 入門單反相機如何選擇

問題一、套頭是不是都很差?

答:不是。肯定不是。

事實上,廠家在決定用什麼樣的頭來作為「套頭」、跟機身組成「套機」一起銷售的時候,的確就已經先考慮好了、用戶最可能需要的鏡頭會是哪一個。這往往跟機身的「氣質」是配套而來的。比如,500D的套頭是18-55IS,這個塑料殼子的18-55IS焦段正好是多數業余拍拍照片的人們最常用的,更重要的是跟同樣工程塑料機身的500D正好組成了小巧輕便的一套,以此用戶可以非常容易隨身攜帶。50D的套頭17-85的尺寸、重量則正好跟50D機身大小、重量很匹配,焦段也同樣是非常便利地覆蓋了最常用的一段。

同時,廠家考慮得很多的也是「匹配」原則;什麼樣的機身,意味著什麼樣「高度」的拍攝要求,於是給予各方面匹配度都比較「配得上」的套頭。比如,5DII 的套頭是24-105/4L,1DsMarkIII的套頭是24-70/2.8L(原帖後來有網友回復說,這一說法不確,1DsMarkIII不作套機銷售)。尺寸、重量,都是匹配得比較簡明地好的。當然,所謂好馬配好鞍,背後也有默認的價錢對稱原則吧。

說到這里,估計沒有誰說套頭的壞話了——原來套頭里也是有紅圈圈的哦,聽說只要有紅圈圈的就是牛頭哦。

但我得說的是,即使是最便宜的機型,套頭也沒很多新手想像的那麼差、紅圈也沒想像的那麼好;之間的落差當然有,但絕沒那麼誇張。一句話,沒到影響你「出不出作品」的程度。跟世界上所有其他商品一樣,滿足基本功能的、打80分的東西,賣1000塊,則85分的東西就要賣3000塊,那個賣10000塊的東西也就打個87分。而不是我對新手有歧視哦,我覺得即使是我這樣的老菜鳥,多數時候也看不出(或者是根本就不認為有必要去看)那87分跟80分之間的差別。

因此,非常建議新手上套機用套頭。那真的是廠家通過多年市場經驗的積累後,為了最普遍意義的用戶、專門進行過平衡考慮的設計。

話說回來,廠家、尤其是這些日本企業的問題在於,對咱們的國情把握得的確不夠。他們不了解,咱們很多人胸前挎相機有一項重要用途,就是要顯得自己有檔次(所謂亮騷)。他們真該向他們做汽車行當的同胞好好學習;你看,什麼車到了中國,都會特別出品一款只針對中國人銷售、而且總是賣得特好的「加長版」(很有趣的是,也稱為L版)。這樣做,會給那些不懼頭重腳輕、一定要為500D配上24-70/2.8L的同志們省去不少麻煩。

問題二、「一鏡走天涯」好不好?

答:好。至少沒多麼不好。(支起小陽傘一把,擋磚)

感興趣的朋友們在器材版里肯定看過無數帖子大罵「一鏡走天涯」的。理由大概有這么兩個:一是光學素質差;二是失去了單反更換鏡頭的樂趣、「還不如買一個大變焦DC」。這兩個理由當然都成立,大變焦的鏡頭光學素質肯定不能怎麼樣,有了這么一個的確好像就是一個大號的DC了似的。

然而,「一鏡走天涯」真的是方便,在很多情形下不可替代的方便。尤其出門長途遠行、能夠隨身攜帶的東西很有限的情況下,尤其去到一些跋涉艱難、非常耗費體力的地方,尤其是經常可能突然遭遇到一些不可預知卻又容易轉瞬即逝的拍攝題材時。

新手們往往是還搞不清楚自己要拍啥的。一會兒看見好風景要拍,一會兒又覺得應該掃掃街拍拍所謂的「人文」,再一會兒又對遠處一頭漫步的驢感興趣。「廣譜」 點兒的鏡頭最適合他們用,方便快捷就是優點。需要拍過一段時間,逐步算是明白了自己感興趣的題材,再選擇自己最中意的焦段,很符合邏輯。

當然,畫質派會大聲反對:拍是拍到了,可是沒法看啊。——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這里千萬別輕易中招。在屏幕上放大到100%還覺得細膩無比,才覺得畫質好;這樣的心態也許有小道理,但沒有命中「大道理」。沒有一幅好照片,是以「在屏幕放大到100%時每個象素都清晰無比」作為必要條件。優秀攝影作品,跟 「絕對清晰」之間,沒有什麼必然聯系。

當然,畫質好自然是更好的事兒,會給好照片添彩的。但對於一幅好作品來說,如果全部分數是100分,則「畫質」項最多佔20分;其中,至少15分是現代工藝下絕大多數鏡頭在正確使用下就已經可以收入囊中的。多數情況下,只有在那些就知道把照片放到100%然後盯死了屏幕看的人眼裡,才會變成「沒法看」。當然話說回來,如果真的有必要追求畫質了(比如你象我一樣有因為工作需要而必須把某些東西拍得清楚無比的需求),「一鏡走天涯」的確就難以勝任了。

至於單反變成大號DC的說法,我覺得這個說法挺無聊。單反就是單反,能容納比一般DC更強得多的操控能力,無論換不換鏡頭、這些能力都存在著。你只要別有些「高手」說你兩句你就覺得臊得慌就行——他們說你把單反用成DC了,那是他們的事兒;方方便便拍照片的可是你自己,對不。

問題三、要不要上定焦?

答:你覺得呢?(靠,這樣回答是不是很討人厭……)

實情如此:要不要上定焦頭,取決於你需要不需要定焦頭(繼續廢話……)。

定焦頭有這么幾個特點:1,普遍意義上說,在同樣的光圈下,畫質比變焦頭更好。2,能夠做到較大的光圈。3,構圖、拍攝操作不便。4,新手乍裝上一個定焦頭的時候,容易產生一種「我更專業啦」的心理感受。

第1項是有一定意義的,不過其意義的重大程度參考前文。第2項是很要命的,意味著它能讓你跨越更大的光線范圍、對付弱光環境。我發現很多人因為要給孩子拍照片而購買了單反,而孩子既好動、又多半是在光線偏暗的屋子裡動,偏偏又還小、不能使用閃光燈,於是只好弄個定焦頭、把光圈撥到1.4來對付。這可真是沒轍;多數人很快就體會到了第3項的討厭了,想要攆上體力無限的孩子可真不是容易的事兒。最後的第4項,也算是一個交代吧,誰讓「定焦才專業」的鬼話已經流行了那麼多年呢。

多數人會覺得最迫切需要的是大光圈。那意味著一份多出來的拍攝自由。當然,很好,雖然以拍攝者躥前跑後為代價。但是,你的拍攝有多麼頻繁地必須用到這個大光圈,只好你自己衡量了。我身邊認識的,人雲亦雲地跟風買回去、然後興沖沖地試試大光圈和「背景虛化」、再從此只在攝影包的角落裡呆著的50/1.4有好幾只,日常上手的仍然只是某隻變焦。

至於我自己為什麼總是一個28/1.8,說穿了一文不值:懶。我是在胡亂拍照了N多年之後,越來越覺得可拍的東西少;但是又把拍照弄成了習慣,所以相機還總是隨身帶著,於是就帶了這么個焦距中庸、光圈彈性很大而個頭又比較小的鏡頭。

前陣子,資深高手右腿曾經發文說,高手用變焦、低手用定焦。我對右腿一貫很欣賞,不過他這個概念我不大贊成。我覺得應該這么說:高手善於選用最合適的那個鏡頭。有些拍攝題材的確只好用定焦頭才能勝任。

問題四、都需要些什麼配件?

答:咱們掰開揉碎了說吧。

第1項,手柄。我的個人意見是,對於大多數業余愛好者來說,手柄實際功能基本沒啥用。現在單反的電池續航能力都已經不錯了,如果再多備一塊電池,千把張照片都能拍下來了;標配的充電器充滿一個電池的時間最多倆小時,急了的話充上半小時的電池就又能支持三五百張。得比一個手柄輕巧多少啊;那玩意兒一加上,笨重了一大圈。

但還是有人給出了若干其他理由。首先是「配重」;需要手柄的自然不是1D系列,如果架上一個類似於小白之類的鏡頭,會頭重腳輕的。手柄在這時候基本起到磚頭的作用了。我只好同意、這應該有道理;雖然在街上常見的加上手柄的機器常常配著類似於A16這樣的標准鏡頭。其次是更方便「豎拍」;豎拍的時候有手柄的機器是不用右手繞過頭出演「孫悟空」的(據說很多女孩配手柄的原因就是免得夏天豎拍時會露出腋下的毛)。我也只好同意這應該有道理,雖然我自己從未因此覺得有什麼不便。

還有一項理由、支持手柄大賣的,就是:哪怕三位數的機器(如450D),配上手柄之後就顯得很大個兒,乍看上去跟大馬三似的很雄壯,容易得到周圍人們的羨慕。這也好,花錢買個自己開心么。

第2項,存儲卡。我認為這個錢不要太省。你會摁下快門,說明多少你是想留存記憶的。因為卡的質量問題、拍回來發現讀取不了,實在是冤。至於多大容量的卡合適,那就看你自己需要了。我自己,反正一張4G的卡外加一張古老的512MB備用卡,一直用到而今現在也沒覺得不夠使。

第3項,UV片。這個錢最好還是花,相當於給鏡頭上加個保護;同時,最好稍微貴點兒的,這樣能保證不至於對畫質造成比較明顯的破壞。但完全沒必要追求什麼頂級的。我強烈推薦Kenko的Pro 1d,價格便宜量又足,還薄。

第4項,攝影包。這東西是需要的,主要任務是在日常背相機出門的時候能給相機一定程度的保護;但是沒覺得那些崗崗大名牌的攝影包真就能比一般點兒的攝影包格外強在哪裡——如果你不是就准備好了要去磕去摔去淋的話。在我這兒,相機總是隨身帶、但非常不願意誰一看見我背的包就覺得我「搞攝影」的,呵呵,所以我就買了一個怎麼看都不象攝影包的帆布漂流木,再給我的450D買了一個套機皮套,從此可以隨便扔在任何一個書包里。

問題五、要不要「一步到位」?

答:一步永遠到不了位的;也可能隨便一步都已經到位了。

世界上不存在「一步到位」的事兒,數碼攝影器材尤其如此。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就不用說了,還有一堆比平常見到的佳能尼康之類「高端」得多的器材,我都叫不上名字、就知道人家的價錢還得翻幾個跟頭的。

說咱老百姓能夠得著的;就拿佳能來說事兒吧。現在市場上能夠買到的差不多最老的數碼單反是N手的300D,最新的則有如1D MarkIV;最便宜的新機器大概是450D,價錢僅僅是最貴的新機1DsMarkIII的十分之一。很多人的「一步到位」的目標,如5DII或者7D,其實都沒「到位」不是么。如果用安慰自己的方法來說事兒,「對於我來說就算一步到位了」,那你真的很認真地考慮過,為什麼500D或者50D對於你來說就沒「到位」?

鏡頭也是如此。18-55IS,售價便宜,「輕」而且「賤」所以很廣泛地被「輕賤」;24-70/2.8L,「貴」而且「重」所以很廣泛地被認為「貴重」。但「貴重」未必是個多麼好的詞兒;貴的意思是你花了好多錢、這些錢你本來可以給自己多塞好多好多饅頭;重的意思是你走到哪兒都得多費很多體力、那頓中午飯就得多塞倆饅頭。而攝影的樂趣,並不因為你更「到位」而增加多少,相反你如果再拍得不怎麼地的話、挨罵的幾率倍增。

技術總是在進步,綜合成本總是在降低;後買的人,也就總是在佔便宜似的。話說回來,早買的人還得了早用呢。用著是一個過程,隨著這個過程的延續,才能逐漸發現自己的真實需求;當手頭的東西慢慢限制了自己對需求的挖掘的時候,更換器材的必要性才能凸現出來。著什麼急呢,是吧;要是你從一開始就「一步到位」,然後在若干個月之後悲慘地發現、原來到了一個自己並不喜歡到的「位」,不是冤大頭么。

拍去吧;拍的過程中,自己的「位」慢慢就「定」了,才說得上去「到」。

說到器材,就難免要聯繫到一個低俗的詞兒,錢。很多人的「到位感」等同於「錢花夠了感」,因為在他們心中,「錢花夠了」就等於「品質夠好」。可是在攝影這個事兒上,作品的好壞對器材的要求沒那麼高,眼下的主流單反都已經具備了出好片的能力。

只是不免有不少人希望通過更貴重的設備來向世界宣告自己很有錢或者很注重「品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還是強烈建議,這種思路的人不妨直接在脖子上掛一大捆美鈔出門。

問題六、要不要上全幅?

答:隨便。都能拍得足夠好。但全幅很貴。

如果當初的35mm感光膠片的尺寸沒有設計成36mm×24mm、而是設計成22.2mm×14.8mm,這問題就沒人問了。現在,因為兩種畫幅同時存在,根據我們一貫認同的「大就是好」的原理,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全幅就比半幅好。

先得說,單純就畫質而言,我是有體會地同意的。半幅(APS-C)的CMOS板的面積僅是全畫幅面積的約40%,因而在同樣像素的前提下不得不把感光單元密度增加、從而導致如高ISO下畫面質量的下降。——但是,So what?夠不夠你用?

有人說,全幅才是潮流。這話我覺得幾乎不值得反駁了。眼下,非全幅的出貨量是全幅相機的N多倍,市場保有量大得多得多;無論哪個廠家都把非全幅當作最重要的市場重心,而全幅只是在高端市場上高高飄揚的一面旗子——哪裡有那麼多象你這樣雄心勃勃准備當專業攝影家的人呢;還是象我這樣出去玩的時候帶個相機拍拍照的人多,是吧。佳能最新推出的一系列EFs鏡頭,無論畫質還是做工都越來越傾向於精細,只是礙於面子、暫時還不肯把那個紅圈圈給EFs套上而已。

甚至更相反,我認為7D做成非全幅,是佳能的企業思路的一個信號:非全幅相機要向「專業領域」挺進了。15-85、17-55、60mmMacro等鏡頭的推出,無疑反映了廠家意圖正在順應市場而潛移默化。

這里就說到一個詞兒,「專業」。我不知道,有多少初哥在購買第一台單反的時候就奔著「專業」滾滾而去,呵呵。這個詞兒,誘人哪。曾經擁有全幅、因此「專業」過的N多老師們,肯定很enjoy這種被景仰的感覺、並且非常不願意失去,於是難免時不常地下意識地透露出那麼一點兒對非全幅的鄙視,讓非全幅的哥們兄弟們郁悶一小下、再景仰他們一大下。你中招不?不全幅就不專業,不紅圈就不專業;不專業,就很丟人哦?被表揚成很專業,就很得瑟哦?

今天,你專業了嗎?

問題七、哪個網站的評測比較可信?

答:國外的可信度高一些。

對國內各種媒體作出的各種評測,我是一直有戒心的。原因是,有錢人(廠家)有超乎你想像的話語權,因而大多數(不敢說全部)所謂評測文章都是公關稿件,歌頌是主要目的。只不過為了做得更象「客觀評測」,一般都不得不在文章的最後好歹也說一句諸如「電池續航能力一般」之類不著四六的似乎含有一點貶義的扯淡話。

這可能有些年輕人不信;那就給你們一個現成的例子,到網路去搜一下「漢蘭達爬坡門」就知道,一個叫做豐田的日本企業如何漂亮地把一次結果糟糕的評測徹底從人們的視線中抹除、乃至客觀評測者差點兒因為「誹謗」而蹲了監獄。這就是咱們現在的實情。也許你會覺得很不爽,那是因為你不足夠財大勢大;等你財大勢大的時候,你也會覺得很爽的。

而境外一些網站能比較客觀,同時也比較嚴謹。

同時,非常贊賞一些網友們自行作出的各種評測,這種無償卻認真的態度值得尊敬。但偶爾也有這種情況:擁有某設備的人為了肯定自己,以贊揚自己擁有的設備為出發點、進行所謂評測。因而,總結一句話就是,網上的評測謹供參考(包括我自己做的在內,呵呵)。

話說回來,一般評測都評些什麼呢?無非各種物理指標。還請同志們認真想想,對於攝影來說,器材的物理指標有多重要呢。它影響你什麼?限制你什麼?

當然這也是正常心態啊。就算咱是一小小王八,也恨不得蹚的是個大大池子,是吧哈。

問題八、RAW、還是JPG,要不要PS?

答:隨便。

我想這個問題只是因為很多人不知道RAW到底是啥。RAW其實是CMOS板感光後的所有原始電信號的記錄;相機會按照你的相機設置(白平衡、圖像模式等)通過一系列固有程序、把RAW計算成為一個JPG文件,從而呈現給你。如果你用RAW,等於你得到了相機的原始記錄,但這記錄你的眼睛是看不見的,必須經過軟體(相機內置軟體或者電腦軟體)的「翻譯」,同時還可以「賦值加工」(指定白平衡、圖像模式等)。

RAW當然能讓你有最「根本」的東西。但它很麻煩:一是它不能直接看見,必須經過電腦處理才能顯示(所以相機內置都有「RAW+JPG」的設置);二是它數據量很大,於是導致對存儲卡容量的挑戰,且造成數據讀寫量的劇增、從而影響連拍速度和數量。

——我反正是徹底認了自己是個懶人,所以非工作要求的情況下幾乎就沒用過RAW。直接出來JPG也挺漂亮了呀,不是么。說實話也基本什麼都沒耽誤。後邊 RAW允許的調整空間,其實在機身上作出合理設定後,就算是差點兒也差不到哪兒去:瞅一眼天空,大概色溫有數了,類似的吧。

但,象我這樣馬大哈的可能是少數。多數人還是很追求的。就比如Photoshop;很多人趴在電腦前用Photoshop「做」片子的時間精力,遠比拍攝時揣摩、構圖、拍攝來得多N倍。

得說這是好事。每每到人像版,看著美女們白玉無睱、玉骨冰肌的樣子,而在現實生活當中從來不曾見到過,賞心悅目之餘、自然慨嘆PS神功無限;「拍」出這樣的片子有面子,被「拍」出這樣漂亮的女孩子們更有面子,大家都開心,挺好。看著這種情形,電腦里都沒裝過Photoshop的我只好羨慕嫉妒恨。

然而我卻終於沒有去裝上Photoshop的意願。我覺得,拍照片是一回事,而做照片是另外一回事。拍,這事兒我喜歡,並且總希望拍得更真實。做?咱不感興趣。我總覺得,照片存在的意義是還原真實。世界本來並沒有那樣的做出來的艷麗,對吧。

在這一點上,我完全不指望大家的認同。
問題十、哪個鏡頭適合拍什麼?

答:坐下,喝個茶,咱們嘮仨小時,……

還是得大力鼓吹套頭。那玩意兒也許畫質不是最好、做工不是最細、能力不是最強,但多數都是兼顧了許多種拍攝需求的、綜合性能價格比很高的東西。仍以最便宜的套頭18-55IS為例。18mm的廣角端,等效35mm片幅的焦距是29mm,一般的風光片完全能拍下;55mm端,只要你別躲得太遠,拍個半身人像乃至一張大頭,也都沒問題。拍呀拍呀,自然就慢慢知道了不同焦距的感覺。

但是要偷偷摸摸不被發現地拍呢?要在燈火闌珊的夜裡拍呢?要拍出來能分辨出公母的蒼蠅呢?要「打鳥」「攝月」……呢?

大的規律,從鏡頭的命名屬性上就都可以得到答案了。廣角,就是對付大場面的。長焦,就是對付遠處的。大光圈,就是對付暗處的(也可以是製造「背景虛化」 的)。微距,就是可以湊近了拍、把小東西拍得老大的。移軸,就是真實還原各種幾何線條的。狗頭,就是……啊呸,說快了嘴、吐嚕錯啦。

——你是不是各種鏡頭都需要有呢?那看來你是各種東西都需要拍了哦,恭喜你,在如今這世道還如此胸懷大志。同理,你是不是也胸懷大志到所有焦段都要「配齊」呢?唉,這個「配齊焦段」的說法,又害得多少人花了多少冤枉錢啊;身邊的朋友們中,絕大多數人都在買相機的同時忍不住花一堆錢去買回來一個白炮、之後在試用過三兩次後蛻變成為一件傢具。

那,啥頭適合拍人像(問這個的人最多)?其實,啥頭都適合拍人像。

大家愛說,人像就是85/1.2或者85/1.8或者50/1.4或者70-200/2.8L之類。說這些話的人是比較「主流」的、亦即比較時尚的,原因是,眼下人像片的普遍「境界」就在於「背景虛化」;因此,大光圈、長焦距,製造出「空氣切割機」的效果,那人像就是崗崗的(參看蜂鳥人像版)。

我在這里只好很非主流地說,「背景虛化」其實很容易(即使用18-55IS)。更難的,偏偏是那些能夠把人像和環境都放在一張照片里、而且環境能為人像製造氛圍凝縮性格的,不那麼「背景虛化」的片子。不妨看看那些攝影史上偉大的肖像作品,有幾張靠的是「背景虛化」?如果覺得那有點遠,咱們說近處:咱們著名的右腿(新手可能不知道,右腿全稱:「右腿骨折過」)在論壇里貼過很多紀實題材的片子,其中不少人像片子能講故事(那是我認為優秀的肖像片的必要條件之一);你不妨搜一搜看看,有多少是「背景虛化」的?

問題十一、蜂鳥該怎麼玩兒?

答:這池子你蹚對了。忒深。

你進了蜂鳥了,你就是蜂鳥會員了。蜂鳥會員分若干種,高級、老、中級、初級啥的。這些Title有啥用,我是還沒高級到有資格體會吧。怎麼得來呢,攢積分攢工分。

之前曾經在一個網友發問的時候,這樣回復的他:

高級會員,一般不講設備問題,拍人體和私 房;
老會員,一般講成像原理和攝影理論,喜歡拍細節;
中級會員,一般聊聊各大品牌的優勢劣勢,拍風景照和糖水片;
初級會員,一般問問相機應該怎麼配置,逮啥拍啥。

我一直覺得,積分也好工分也好、終歸不能換成鋼蹦兒換饅頭吃,所以也沒多在意;但後來看,在很多人心目中、這東西還很受重視。也鑒於對蜂鳥論壇觀察日久,給新手一些快速提高人氣的技巧(「勤能補拙」之類的辛苦狂灌不算技巧)建議如下:

技巧1,罵品牌。如果你用佳能、就罵尼康,反之同理成立。這一招術,百試百靈;盡管大家都嚷嚷著「不要口水」,但一旦有了口水、大家都還是忍不住要來添一口的,最不濟也會有一堆人來扮演「不明真相的群眾」。

技巧2,罵人。當然罵人得有技巧,主要是得挑准對象;如果你罵的是一個象我這樣的無名小卒,罵了也白罵、沒人站起來跟你對付,我自己還脾氣特好、你罵罵好了那種,事倍功半啊。找准名頭大、粉絲多、脾氣還不好的,一罵成名,可也。

技巧3,討罵。蜂鳥曾經出過一個執著高手,只用一招、就把大家都搞服了(當然這一招人家堅持了N百遍):以非常肉麻的語言寫帖,貼技巧非常寒磣的照片,發得滿論壇到處都是,每天自頂N次,……搞得人不罵之就堵得心慌。堅持下去,你會變成蜂鳥名人的。

更多技巧,只好大家去發揮創意了。

問題十二、有沒有其實很重要、但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東西?

答:有!最典型的,就是:說明書。

記得很早以前在別的論壇里看到一位高手寫的帖子里有過這樣意思的話:如果你翻開一本單反說明書,里邊的內容你能看懂的不到2/3,你就不適合買單反。這話我不贊成的;如果我家飯桌的某條腿短了,就買一個單反來墊著,也不礙誰的事兒,對吧。但這話是有道理的;道理在於,單反相對於一般家用DC來說所擁有的各種好處,說明書里大概都已經說明白了。

器材版里經常會見到一些這樣的、看來是單反新手的提問,比如「M檔怎麼調光圈」、「曝光補償怎麼設置」等。這些問題,在說明書里早已經說得非常清楚,完全不必扔到論壇里、再指定某個著名大師來專門回答一次的(大師們真不容易呀,呵呵)。要是器材版變成了「單反說明書復讀機」,那實在是太無聊了。

我家LP看我折騰相機多年、時不常就給她秀點兒啥,跟著也就發生了濃厚興趣,自然在出門遊玩的時候也背了相機四處咔嚓。於是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景:我正在認真琢磨一個什麼,就聽得LP遙遠的叫聲傳來:LG,快過來看看這個怎麼辦啊;連忙拍馬過去,仔細一看,昨天晚上拍夜景用的ISO1600+F2.8光圈優先的設置,拍出來一片白茫茫……直到上個月我才把這塊心病去除:專門用了一整個周末,伺候咖啡伺候巧克力伺候牛肉乾的前提下,把說明書認真陪讀了一遍,並當場演示、看到哪頁就拿相機當場耍一遍。

尤其女孩子們,天性對這種物理的、邏輯的東西不感興趣,所以往往能仔細看說明書的少;這里給出兩個解決方案:1,勒令老公(男朋友)搞明白,然後在某個豪華餐廳的燭光晚餐餐桌上配合紅酒一瓶鑽戒一枚玫瑰一捆的情況下,手把手地教會你。2,在器材版發個撒嬌帖,題目為「小女子弱弱地問……」。

問題十三、器材的使用壽命?

答:足夠長,一般能用到你嫌棄它的那天。

到目前為止,我身邊認識的所有朋友之中,還沒有一例是某個機器或者鏡頭真的是「用壞了」而不得不扔掉重買的。相反,倒是有朋友拿著單位的設備,想要更新一下玩玩新的吧、舊設備卻怎麼都用不壞;新器材的申購理由就是成立不了,郁悶呢。

這也是我頗想發起的一個統計,就是現在的愛好者們手裡器材更新的周期。一款機器,大概耍了多久之後、就覺得不夠自己用了,或者就只是因為覺得自己可能落後了、於是要升級了。當年的350D曾經在市場上賣瘋了,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在用、有多少人已經出掉了換成了更新的機器、有多少人把它當作了「備機」?真正把它用壞了的,有多少?

器材壽命里最被廣泛關心的是快門。佳能只在兩位數、一位數的機身指標上有快門壽命的說明,曰10萬次到30萬次,同時不提供檢測快門次數的官方軟體。三位數、四位數的機器,快門壽命不標注,有人猜測說大概5萬次吧。

就拿5萬次說事兒;這個次數真的也已經足夠多。理由如下:

1,假設你每個月拍1000張(平均每周兩百多張、每天差不多「一卷」),你可以拍四年。這個頻率,在一般意義上、把攝影當作業余興趣的人來說,都屬於比較「勤快」的。

2,正常情況下,快門到了5萬次,並不是就不能用了,而是快門的速度將不能保證如剛出廠時的100%精確。

3,快門是相機的一個部件,更換起來很容易,費用也不高;一個三位數機身到佳能公司官方維修更換快門的費用大概也就是三五百元,這就是再獲得5萬次快門的成本。

唉。我想多數時候人們更換自己設備決不是因為它用壞了,甚至都不是「不夠用」了;而是它老啦、沒那麼漂亮啦、落後過時啦、不新鮮啦……嫌棄了唄,小媳婦變成了黃臉婆、捏在手裡「左手握右手」沒感覺了而已。感覺的事兒,跟壽命成反比例關系的;你買回來一個超長壽命的器材、永遠都不會壞,結果就是有朝一日你就是想要換掉它的時候心理上反而多出那麼一點兒負罪感。它還是自己壞了最好,是吧哈。

㈦ 想買一部好一點的單反相機,求推薦、

入門級來說佳能的500D,550D在性能和效果上都不錯,而尼康來說入門單反的意義不大,建議直接上D90,性價比最高的中端單反。中端中佳能的60D,7D和尼康的D7000都是很不錯的選擇。機身不同於鏡頭,遵循買新不買舊的原則,如果有錢就上新款,但這也決然不代表舊款機身就沒有價值。這里不得不單獨提一下賓得的K-x(現在換代產品K-r也上市了),作為泡妞界的一朵奇葩,K-x無論是送姑娘還是拿來哄姑娘都遠非5D MarkII之輩能所及,極輕的質量,優質的套頭性能和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騷使得它常年穩居個人推薦榜第一的寶座。但是,如手K-x前首先必須考慮自己氣質,如果你是彪形大漢或者猥瑣大叔,這絕對不是你的選擇,拿著一台白色K-x給女孩子帶來的驚悚感不亞於直接在胸前寫上」猥瑣男」三個大字,但是如果你有著一定的氣質,那麼這是值得你考慮一下的相機,倘若你自認為氣質非凡,oh…那麼你為什麼要玩單反來泡妞?賓得的品牌在膠片機時代是一個傳說,雖然在數碼時代依然有他的特色,但是除非對這個品牌有感情,或則朋友有在玩這個牌子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去選擇,因為較窄的鏡頭選擇和小眾群體感會在之後有些影響。 在說鏡頭之前,有兩樣配件不得不提,那就是遮光罩和手柄。這兩樣神物對於單反泡妞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是顯著的,一台裝上手柄和遮光罩的500D套機,在女孩子心中幾乎就是直接把諸如「專業」「牛人」等稱號冠在你的名前,這時候即使是一台5D MarkII配上24-70,在亮騷的程度上遠不是可以匹及的,更何況對於妞來說單反其實長得都一樣,而尺寸從來都是女生比較關心的問題之一。尺寸問題,不是嗎?(右邊那個是原比例的杯子。) 接下來就是鏡頭了,鏡頭是單反的靈魂,這點無論你是不是以裝逼或者泡妞都得明白的道理。除去套頭之外,入一個50 F1.8的定焦頭是必需的,便宜實惠,平時沒事開到最大光圈對著身邊什麼茶杯什麼的來一張,拍出來焦外效果優秀,基本上女孩子看到都會哇的一聲說你好厲害啊(對於女孩子來說只要拍出的效果比她們手中可笑的傻瓜相機效果好,那麼便會認定你厲害,而其中潛景深就是屢試不爽的絕招),即使後期裝逼也只要修改修改色調加上一個文藝的注釋「恬靜的午後」。 這兩個組合可以用很久,利用50定焦大光圈虛化的優勢,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嘗試,這一點在下面技術部分會提到。有條件的話可以拋棄套頭直接購買24-105之類的大光圈鏡頭,或者18-200的大變焦旅遊頭。 關於模式: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解決設備之後,泡妞從這一步開始就靠你對構圖光感的悟性和你自身的魅力了。單反上的功能撥盤,Av,Tv,M(或者分別叫A,S,M)相對應光圈優先,快門優先和全手動模式,從現在開始請不要讓撥盤離開這三個模式,否則你拿的就等同於單傻——單鏡頭傻瓜機。我一般常用Av和M,Tv功能說實話用的並不多,那麼便從Av模式開始講起,首先需要知道是關於光圈,焦距對於景深的影響,先看一組演示圖:@70mm 光圈2.8@70mm 光圈22@24mm 光圈2.8很明顯能從第一二張的對比中看出,同樣焦距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淺(簡單來說便是背景更模糊),從一三張的對比中可以開出,相同光圈下,焦距越長,景深越淺。也就意味著如果想得到一張背景虛化的照片,重要的就是調整到最長焦距端,最大光圈,然後按快門就是。至於其中原理參看攝影聖經Greenleaf, Allen R.所著的Photographic Optics,完全一群物理瘋子。其中f是鏡頭焦距,Nc是鏡頭光圈值,H是超焦距(也就是說H值越大,焦外越大,景深越淺),可以看出超焦距和鏡頭焦距成正比和光圈值成反比。這里還需要解釋一個概念,我們常說的光圈大小和光圈顯示數值實際上是正好相反的...同樣因為這個原理,所以在大光圈下,失焦的地方會呈現出漂亮的光斑。OK...泡個妞要那麼多理論干什麼,那麼我便長話短說,想繼續討論這個話題的留言給我...更多的關於光量,灰度,白平衡就不做討論了。所以說Av模式就是提供一個單獨控制光圈的機會,一般來說大部分時間,拍人像細節都用最大光圈,而拍風景多用7.1左右,甚至更小的光圈,至於22,那麼一般只在長曝光的時候採用。理論最後一部分,iso和最小拍攝距離,iso作為感光度,對於新手所用知道就是在環境光比較暗的情況下,或者覺得拍攝時自動快門太慢,可以試著調高iso獲得更短的快門時間。對於入門單反來說1600是一個極限,再上的話質損會過大,這時候只有考慮長曝光或者利用閃光燈。很多人都回問我這個問題,為什麼我對焦不上這個該死的東西!這時候你應該考慮的是自己是不是湊的太近了?所有鏡頭都有一個最小對焦距離,就是圖左側的0.45m和右側0.28m,這個數值並不是從鏡頭頂端算起!而是從照相機焦平面,所以實際上都會比這個數值稍稍再小些,也就是說距離小於這個值變無法對焦。如果你對微鏡執著的話,那麼建議入類似百微的微距鏡頭,這里還有一個還原率的概念,不做展開。 關於技巧:這才是重頭嘛,照片都是隨手拍的...就當個示範。第一,層次感。層次感是一個很重要的構圖方面,一般來說大光圈的景深能營造出更好的這種感覺,一條走廊,段欄桿,一層階梯,都能利用這種視覺效果拍出好的照片。 第二,近些,再近些。不要怕靠近,去捕捉身邊最細小的東西,像這張是把相機平放在草坪里,手動將對焦環調到最近,然後嘗試了20多張中的一張,但是千萬記住要有主體的存在(比如說這張里的那個紅葉)。 第三,斜構圖。很多初學者都喜歡正構圖,正構圖的確沒錯,對於練基本功來說也是很好的,但是更多的時候試試看將畫面斜過來(或者將畫面中的元素斜過來),獲得更大的構圖沖擊,未嘗不是一種方法。 第四,我們都愛失焦!拍攝失焦的這種效果並不難,只要有一個大光圈的鏡頭(如50 F1.8)然後切換手動對焦,手動將對焦環調至最近,這樣世界就是斑斑點點的了~ 按照需求適當調整焦外,使整體效果最好,這一招對小姑娘來說殺傷力絕對剛剛的。 第五,長曝光。在高架橋上,或者路邊架上三腳架,小光圈長快門速度,等待個15秒~30秒左右,車流便會為你構出一張完美的圖片,簡單實用,效果拔群。 第六,剪影。剪影是另外一種比較容易上手的技巧,用點測光,將焦點對准天,這樣前景便會因為欠曝而只有黑黑的影子。 第七,HDR這里的HDR指的是廣義上的HDR,也就是不僅僅局限於單純的包圍曝光合成,而是在此基礎上以及衍生的高反差,高光等不同效果。HDR是最簡單能取得視覺震撼的方法之一,通過PS,或者DynamicPhotoHDR這類軟體,可以將一張Raw格式的照片直接形成HDR風格。 第八,局部。局部是一種很重要的構圖方式,無論在人像還是景物上,截取某一個部分的效果往往比拍攝一個整體好得多。 第九,多拍!有想法就拍!這是沒有辦法的,同一個物體,各種角度各種曝光量各種想法都去嘗試,這是其中一天,對著草坪拍的許多張。攝影也就這樣,有一個新的想法就去嘗試。如果當你看到某一個景物,突然特別想去從一個角度去拍,恭喜你!你已經進入攝影的殿堂了,接下來就掏錢買鏡頭,閃光燈....吧

㈧ 想玩單反相機,哪款比較適合初學者玩呢

先說說預算吧,否則不好推薦。對於樓主的問題我理解為選擇什麼品牌和什麼機身鏡頭,機身鏡頭型號主要看預算,其他的么,就先說說關於初學者一些常見問題的個人見解:
1,選什麼品牌?
答:都行,都差不太多。
選擇一個品牌的機器,意味著選擇這個品牌身後的「產品+技術支持+服務」體系。甚至意味著選擇這個品牌的企業未來研發能力和市場控制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攝影器材領域,C和N當然是最大的兩家公司,綜合能力最強、產品線相對最齊全、新品研發能力都是崗崗的;因此他們的用戶最多,因為容納了更大的選擇自由度。

民間很多「鐵律」,別迷信。比如什麼「佳能更適合拍人像,尼康更適合拍風景」「佳能的定焦、尼康的變焦」「佳能的長焦、尼康的短焦」之類,都有道理(畢竟是很多人用下來的經驗慢慢匯集成了說法),但都沒那麼大的對比落差。在成像能力上,現代工藝製作出來的品質水準都差不到哪裡去了;相比之下,品質高低跟價錢的關系更明顯得多(但成像差異沒有價錢差異那麼大),跟品牌的關系真沒那麼大。何況,任何一款單反產品都容許你很大范圍的參數調整空間(嫌這個麻煩的話,真的還是用DC吧,呵呵);任何一幅數碼照片都擁有各種後期製作手法能夠達到的「無限可能」,不是么。

沒有完美的產品(哪怕你出了「完美」的價錢)。沒有完美的品牌。就跟沒有完美的人一個道理。在今天的數碼單反市場、產品基本功能都已經具備,產品能力的落差對你的作品的影響,相對於使用者的構思、技術、操作能力的落差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沒有這樣的作品,因為更有「佳味」「尼味」或者「德味」而就可以更「有味」。如果自己拍出來東西不滿意,別只知道埋怨設備,還是多反省自己吧。如果拍出來很得意的作品了,不妨為自己驕傲自豪一把、去喝一杯,而完全沒必要給自己器材的那個廠家送面錦旗。

即便亮騷是一項重要樂趣,亮騷的根本的本錢也不是品牌,而是你的設備的價錢和可被辨識的程度;騷的程度跟你燒錢的多少成正比例關系,同時還得是眾所周知的某個型號才成。就象開個寶馬Z4或者保時捷卡宴很騷,但開個同樣惡貴卻長得跟帕撒特一個模樣、沒幾個人知道的W12輝騰,卻很難達到讓路人回頭的效果。紅圈白炮就非常好地迎合了這兩點:貴,且易辨識。

2、要不要「一步到位」?
答:一步永遠到不了位的;也可能隨便一步都已經到位了。
世界上不存在「一步到位」的事兒,數碼攝影器材尤其如此。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就不用說了,還有一堆比平常見到的佳能尼康之類「高端」得多的器材,哈蘇、萊卡、林哈夫,那價錢還得翻幾個跟頭的。

說咱老百姓能夠得著的;就拿佳能來說事兒吧。現在市場上能夠買到的差不多最老的數碼單反是N手的400D,最新的則有如5D3;最便宜的新機器大概是1100D,價錢僅僅是最貴的新機1DsMarkIII的二十分之一。很多人的「一步到位」的目標,如5D3或者6D,其實都沒「到位」不是么。如果用安慰自己的方法來說事兒,「對於我來說就算一步到位了」,那你真的很認真地考慮過,為什麼600D或者60D對於你來說就沒「到位」?

鏡頭也是如此。18-55IS,售價便宜,「輕」而且「賤」所以很廣泛地被「輕賤」;24-70/2.8L,「貴」而且「重」所以很廣泛地被認為「貴重」。但「貴重」未必是個多麼好的詞兒;貴的意思是你花了好多錢、這些錢你本來可以給自己多塞好多好多饅頭;重的意思是你走到哪兒都得多費很多體力、那頓中午飯就得多塞倆饅頭。而攝影的樂趣,並不因為你更「到位」而增加多少,相反你如果再拍得不怎麼地的話、挨罵的幾率倍增。

技術總是在進步,綜合成本總是在降低;後買的人,也就總是在佔便宜似的。話說回來,早買的人還得了早用呢。用著是一個過程,隨著這個過程的延續,才能逐漸發現自己的真實需求;當手頭的東西慢慢限制了自己對需求的挖掘的時候,更換器材的必要性才能凸現出來。著什麼急呢,是吧;要是你從一開始就「一步到位」,然後在若干個月之後悲慘地發現、原來到了一個自己並不喜歡到的「位」,不是冤大頭么。

拍去吧;拍的過程中,自己的「位」慢慢就「定」了,才說得上去「到」。

說到器材,就難免要聯繫到一個低俗的詞兒,錢。很多人的「到位感」等同於「錢花夠了感」,因為在他們心中,「錢花夠了」就等於「品質夠好」。可是在攝影這個事兒上,作品的好壞對器材的要求沒那麼高,眼下的主流單反都已經具備了出好片的能力。

只是不免有不少人希望通過更貴重的設備來向世界宣告自己很有錢或者很注重「品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還是強烈建議,這種思路的人不妨直接在脖子上掛一大捆美鈔出門。

3、要不要上全幅?
答:隨便。都能拍得足夠好。但全幅很貴。

如果當初的35mm感光膠片的尺寸沒有設計成36mm×24mm、而是設計成22.2mm×14.8mm,這問題就沒人問了。現在,因為兩種畫幅同時存在,根據我們一貫認同的「大就是好」的原理,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全幅就比半幅好。

先得說,單純就畫質而言,我是有體會地同意的。半幅(APS-C)的CMOS板的面積僅是全畫幅面積的約40%,因而在同樣像素的前提下不得不把感光單元密度增加、從而導致如高ISO下畫面質量的下降。——但是,So what?夠不夠你用?你的拍攝條件總是那麼差么?

這里就說到一個詞兒,「專業」。我不知道,有多少初哥在購買第一台單反的時候就奔著「專業」滾滾而去,呵呵。這個詞兒,誘人哪。曾經擁有全幅、因此「專業」過的N多老師們,肯定很enjoy這種被景仰的感覺、並且非常不願意失去,於是難免時不常地下意識地透露出那麼一點兒對非全幅的鄙視,讓非全幅的哥們兄弟們郁悶一小下、再景仰他們一大下。你中招不?不全幅就不專業,不金圈紅圈就不專業;不專業,就很丟人哦?被表揚成很專業,就很得瑟哦?

今天,你專業了嗎?

4、具體選擇什麼機身鏡頭?
答:沒有預算,也不知道樓主的攝影基礎和熱情到什麼程度,只能瞎推薦了,呵呵!

機身就從各家的最初級入門機器里選,先多拍多學,等樓主真用到了感覺機器不夠用了,達不到自己的攝影需求了以後,再根據預算和那時的需求選擇機器。
鏡頭方面,我說說一點這方面的看法吧,這個選擇就因人而異了(又要開始話嘮了):
(1)套頭是不是都很差?

答:不是。肯定不是。

事實上,廠家在決定用什麼樣的頭來作為「套頭」、跟機身組成「套機」一起銷售的時候,的確就已經先考慮好了、用戶最可能需要的鏡頭會是哪一個。這往往跟機身的「氣質」是配套而來的。比如,500D的套頭是18-55IS,這個塑料殼子的18-55IS焦段正好是多數業余拍拍照片的人們最常用的,更重要的是跟同樣工程塑料機身的500D正好組成了小巧輕便的一套,以此用戶可以非常容易隨身攜帶。50D的套頭17-85的尺寸、重量則正好跟50D機身大小、重量很匹配,焦段也同樣是非常便利地覆蓋了最常用的一段。

同時,廠家考慮得很多的也是「匹配」原則;什麼樣的機身,意味著什麼樣「高度」的拍攝要求,於是給予各方面匹配度都比較「配得上」的套頭。比如,5DII 的套頭是24-105/4L,尺寸、重量,都是匹配得比較簡明地好的。當然,所謂好馬配好鞍,背後也有默認的價錢對稱原則吧。

說到這里,估計沒有誰說套頭的壞話了——原來套頭里也是有紅圈圈的哦,聽說只要有紅圈圈的就是牛頭哦。

但我得說的是,即使是最便宜的機型,套頭也沒很多新手想像的那麼差、紅圈也沒想像的那麼好;之間的落差當然有,但絕沒那麼誇張。一句話,沒到影響你「出不出作品」的程度。跟世界上所有其他商品一樣,滿足基本功能的、打80分的東西,賣1000塊,則85分的東西就要賣3000塊,那個賣10000塊的東西也就打個87分。我覺得即使是我這樣的老菜鳥,多數時候也看不出(或者是根本就不認為有必要去看)那87分跟80分之間的差別。

因此,非常建議新手上套機用套頭。那真的是廠家通過多年市場經驗的積累後,為了最普遍意義的用戶、專門進行過平衡考慮的設計。

話說回來,廠家、尤其是這些日本企業的問題在於,對咱們的國情把握得的確不夠。他們不了解,咱們很多人胸前挎相機有一項重要用途,就是要顯得自己有檔次(所謂亮騷)。他們真該向他們做汽車行當的同胞好好學習;你看,什麼車到了中國,都會特別出品一款只針對中國人銷售、而且總是賣得特好的「加長版」(很有趣的是,也稱為L版)。這樣做,會給那些不懼頭重腳輕、一定要為500D配上24-70/2.8L的同志們省去不少麻煩。

(2)「一鏡走天涯」好不好?

答:好。至少沒多麼不好。(支起小陽傘一把,擋磚)

感興趣的朋友們在攝影論壇器材版里肯定看過無數帖子大罵「一鏡走天涯」的。理由大概有這么兩個:一是光學素質差;二是失去了單反更換鏡頭的樂趣、「還不如買一個大變焦DC」。這兩個理由當然都成立,大變焦的鏡頭光學素質肯定不能怎麼樣,有了這么一個的確好像就是一個大號的DC了似的。

然而,「一鏡走天涯」真的是方便,在很多情形下不可替代的方便。尤其出門長途遠行、能夠隨身攜帶的東西很有限的情況下,尤其去到一些跋涉艱難、非常耗費體力的地方,尤其是經常可能突然遭遇到一些不可預知卻又容易轉瞬即逝的拍攝題材時。

新手們往往是還搞不清楚自己要拍啥的。一會兒看見好風景要拍,一會兒又覺得應該掃掃街拍拍所謂的「人文」,再一會兒又對遠處一頭漫步的驢感興趣。「廣譜」 點兒的鏡頭最適合他們用,方便快捷就是優點。需要拍過一段時間,逐步算是明白了自己感興趣的題材,再選擇自己最中意的焦段,很符合邏輯。

當然,畫質派會大聲反對:拍是拍到了,可是沒法看啊。——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這里千萬別輕易中招。在屏幕上放大到100%還覺得細膩無比,才覺得畫質好;這樣的心態也許有小道理,但沒有命中「大道理」。沒有一幅好照片,是以「在屏幕放大到100%時每個象素都清晰無比」作為必要條件。優秀攝影作品,跟 「絕對清晰」之間,沒有什麼必然聯系。

當然,畫質好自然是更好的事兒,會給好照片添彩的。但對於一幅好作品來說,如果全部分數是100分,則「畫質」項最多佔20分;其中,至少15分是現代工藝下絕大多數鏡頭在正確使用下就已經可以收入囊中的。多數情況下,只有在那些就知道把照片放到100%然後盯死了屏幕看的人眼裡,才會變成「沒法看」。當然話說回來,如果真的有必要追求畫質了(比如因為工作需要而必須把某些東西拍得清楚無比的需求),「一鏡走天涯」的確就難以勝任了。

至於單反變成大號DC的說法,我覺得這個說法挺無聊。單反就是單反,能容納比一般DC更強得多的操控能力,無論換不換鏡頭、這些能力都存在著。你只要別有些「高手」說你兩句你就覺得臊得慌就行——他們說你把單反用成DC了,那是他們的事兒;方方便便拍照片的可是你自己,對不。

(3)要不要上定焦?

答:你覺得呢?(靠,這樣回答是不是很討人厭……)

實情如此:要不要上定焦頭,取決於你需要不需要定焦頭(繼續廢話……)。

定焦頭有這么幾個特點:1,普遍意義上說,在同樣的光圈下,畫質比變焦頭更好。2,能夠做到較大的光圈。3,構圖、拍攝操作不便。4,新手乍裝上一個定焦頭的時候,容易產生一種「我更專業啦」的心理感受。

第1項是有一定意義的,不過其意義的重大程度參考前文。第2項是很要命的,意味著它能讓你跨越更大的光線范圍、對付弱光環境。我發現很多人因為要給孩子拍照片而購買了單反,而孩子既好動、又多半是在光線偏暗的屋子裡動,偏偏又還小、不能使用閃光燈,於是只好弄個定焦頭、把光圈撥到1.4來對付。這可真是沒轍;多數人很快就體會到了第3項的討厭了,想要攆上體力無限的孩子可真不是容易的事兒。最後的第4項,也算是一個交代吧,誰讓「定焦才專業」的鬼話已經流行了那麼多年呢。

多數人會覺得最迫切需要的是大光圈。那意味著一份多出來的拍攝自由。當然,很好,雖然以拍攝者躥前跑後為代價。但是,你的拍攝有多麼頻繁地必須用到這個大光圈,只好你自己衡量了。我身邊認識的,人雲亦雲地跟風買回去、然後興沖沖地試試大光圈和「背景虛化」、再從此只在攝影包的角落裡呆著的50/1.4有好幾只,日常上手的仍然只是某隻變焦。

瞎說的已經夠多了,估計看的人都煩了,重申一下: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咱不帶人身攻擊的啊!just enjoy,趕緊END!

PS:樓主有什麼具體問題了,再追問吧。(不是END了么,咋又出來廢話!>_<)

㈨ 佳能 IXUS 75 數碼相機

家用的就買80的 有防抖 三倍光學變焦 我用的是 還可以
膠片相機已經慢慢地退出人們的生活,最終只會是一些專業的領域和收藏的價值。
如今購買一台數碼相機是人們留影的必然選擇,數碼相機一點也不懂,怎麼購買?沒關系看了此文也許對你有些幫助。

一、我們先來看看在購買數碼相機時人們常問的幾個問題:
1、多少像素?
2、液晶屏/LCD多大?
3、多少變焦?
4、電池能拍多少張?
5、有什麼東西送/優惠/打多少折?

來分析以上幾個問題:

1、多少像素?

很多人買相機第一句就會問,多少像素的?
那麼商家一定會迎合你的喜好,拿800萬或更高的相機出來介紹給你。

首先來看看你需要多少像素的相機,300萬像素已經足夠家用,看下錶:

沖印尺寸 文件體積 最低解析度
2R 150-200KB 640x480
3R 500-550KB 1280x960
4R 600-650KB 1280x1024
5R-6R 800-900KB 1600x1200
6R-8R 1-1.2MB 1900x1280
8R-8F 1.3-1.5MB 2048x1536

家庭相片一般3R和4R兩種,而200萬像素(1600X1200)已經足夠沖洗大於4R的相片,再大的你不會有那麼多錢經常沖洗吧,而且在電腦里看200萬像素已經很清晰,越大的像素佔用的硬碟空間也就越大,但如今數碼相機與電腦都在飛速發展,300萬以下的數碼相機已經慢慢的停產,時下家用數碼相機普遍為500萬,但我們在照相時可以調到300萬的尺寸進行拍照,所以得出一個結論,家用數碼相機買500萬像素左右的,而不是越大越好。

所以商家忽悠你說600萬800萬,越大像素越清晰,那是騙你的

數碼成像的清晰決定於幾個因素:生產廠家的實力,鏡頭的質量,CCD的大小,成像處理晶元,以及天氣拍攝者等等有關(有關名詞請參看本站其它文章)
像素只是圖片在放大後保持的清晰度,當只在一定的放大范圍內是相差不大的,比如用同一部相機拍出的300萬像素的圖片和800萬像素的圖片沖洗6寸相片,效果是沒有區別的,只有在沖洗大幅面如海報時大像素才有優勢。

大像素另一個優點在於圖片後期處理和栽剪其中一部份有用的素材,這都是比較專業的,但500萬再怎麼栽剪對於家用來說都足夠了。如果相機像素800萬而感光元件CCD才1/2.5英寸那也是沒什麼意義的。

所以結論:家用500萬像素 CCD > = 1/2.5

2、液晶屏/LCD多大?

與膠片相機最大的不同在於數碼相機能隨時看到拍攝的效果,不滿意的隨時可以刪除再來,隨時在LCD上看到被拍的景物,給人們更多的拍攝樂趣。
所以LCD對於數碼相機來說是相當的重要。

但在買相機時有的奸商會對你說:液晶屏越大越好越大越清晰,這又是騙你的,想讓你掏更多的錢。

一般的LCD在幾萬到幾十萬像素不等,主要用來觀看用的,與實際拍出來的相片有多清晰無關

有人竟然在買相機時,對比一個2.5寸LCD拍得麗和1.8寸LCD富士就得出一個結論,說前者比後者清楚,真是可笑。

用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說明:我用30萬像的手機拍得的圖片,放在電腦里用19寸電腦屏上看,那是不是說手機拍的比任何數碼相機拍的都清楚?
這可比數碼相機的屏大多了,所以這僅是個顯示的問題。

我們可以從LCD中看到多們已經拍的相片是否取景合適,是否拍糊了,LCD只是顯示器,而不決定相機拍出圖片的清晰度,但LCD的像素太低,如小於7W,卻有2.5英寸的屏那在機上看圖就不盡人意了。
一般的相機LCD的亮度都很高,這與我們在電腦或沖洗出來的相片是有一定的區別。

所以說好的大的液晶屏能給我們更多的拍攝樂趣,它不影響拍出的圖片清晰度,但它一般都影響銀子的多少,也比較耗電。

3、多少變焦?

在試機的時候有的商家會對你說,你看十多倍變焦,能放到很大很清楚。

小心又是在騙你,變焦有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之分,比如有的相機是3倍光學變焦和6倍數碼變焦,那麼它總共能放大約3X6=18倍,但實際上只有3倍的光學變焦是有用的

光學變焦:是經過鏡頭鏡片組移動進行放大的,理論上成像效果是不變的,能有效地保證清晰.

數碼變焦:是軟體把成像的某一部份栽出來放大,道理如同我們在電腦上放大圖片的某一部份。

很明顯我們只需要光學變焦,數碼變焦的清晰度會大打折扣。

抖動:
光學變焦在長焦/放大時也會放大你手持相機的抖動,但大部份家用相機都沒有防抖動功能,所以一般的使用變焦也並不是越大越好

結論:家用數碼相機 3倍光學變焦已經夠用了,數碼變焦有沒有關系不大.

4.電池能拍多少張?

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出外旅遊或拍攝,能拍多久,要不然沒電了就很掃興了
數碼相機一般使用兩種電池:專門的鋰離子充電電池、通用的5號電池(鎳氫5號充電電池)
前者在購機時都標准配置一塊電池,可以選購多一塊,和買手機的道理是一樣的,除非商家有優惠送多你一塊。
後者一般情況下只是配一次性的鹼性電池,充電的鎳氫電池還要自己另外買(詳情參考本人寫的另一篇關於數碼相機電池的文章)

用鋰電的好處是,相機可以做得很小,卡片機一般都是鋰電,如果廠家倒閉,電池可能會很難買到
5號電池一般都不能做得太薄,所以相機都顯得比較大,電池隨處可買,但不是鎳氫充電電池的話,能拍的張數會很少

所以那些商家說:這是用鋰電的相機能很拍很久,你看佳能A610用4粒5號電池,拍幾十張就沒電了!
商家說的沒錯,鹼性電池在相機里也就拍幾十張,但如果用5號鎳氫充電電池,如品勝2300mah,可以拍500張其中1/3開閃光,鋰電要拍到這樣的張數相信也要做得很大。

5、有什麼東西送/優惠/打多少折?

聽到商家說送什麼送什麼就心動了,記住你是買相機,不是想著送什麼而買相機,要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
現在的數碼附件都很便宜,而且還在降價。

二、相機類型

1.買相機的原則:適合自己,別信廣告和姦商的吹牛
並不是功能越多越好,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
例如:***牌網易拍
不要看電視廣告做的天花亂醉,什麼四合一,五合一,功能齊全。又可以做攝像機又可做數碼相機,好像所有的數碼相機和攝影機都不如它了。
試想一下,一分錢一分貨,如果它的生存是道理,那別的廠家都倒閉了
我相信網易拍只是能做到錄像,照相,看電影(MP4),聽音樂(MP3)等功能,但它的錄影功能絕比不上SONY的DV錄得好,絕比不上佳能的DC照相好,絕比不上專業MP4的看電影好,也就一般的MP3功能。你要想買一個綜合的垃圾還是買一個很少功能的照相機,還不如買一台上檔次的手機。

2.卡的類別
富士相機用的是比較貴的XD卡
尼康和佳能高端用CF卡,家用SD卡
索尼相機用比較貴的MS記憶棒

不同的快閃記憶體卡不能通用
這些都看你的喜好,SD卡是目前最便宜的,建議首選這種卡的家用相機

3.長焦還是卡片
相機體型一般有三種:大體型的長焦和專業機,家用機和口袋機,卡片機

長焦和專業機一般體型都很大,但它能拍到更好的圖片質量和更多的拍攝選擇,很多專業人仕的選擇,但如果家用帶出旅遊帶這么一個大傢伙未免也太麻煩,畢竟旅遊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拍照。價格比較貴。

家用機和口袋機:這些機型都很小巧,放在口袋裡或掛在腰間,放在旅行袋都佔用很小的空間,很方便,拍攝也不會大打折扣,價格適合。

卡片機:時尚,放在上衣袋或掛在胸前,價格比較貴。

三、注意事項
1、別買水貨,你是行家的例外,到大商場買。
2、正品一定要開發票。
3、檢查配件,佳能機正貨是當面開封的。
4、檢查相機各部件。
5、問清楚退換條件。
6、建議買:佳能、尼康、富士、柯達四個牌子的相機
7、國產機沒有建議的對象。
8、決定買哪款後就不要聽信商家巧語而變更:如,這個機子暫時沒貨,只有這一台樣機,要不你看看這一款,廠家正在做活動,有X多優惠,有X多禮品送,像素夠高,LCD夠大,錄像好,......, 很多人用過都說好,還有很多人買了之後帶朋友回頭還買這款...... (別信)
9、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你的,你要做的是選擇一款最適合你的,最好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能看到這篇文章說明你能上網,多查查網路,查找你要買的相機性能與價格,祝你買到一款好相機

㈩ 外國紙幣1000元的圖上那中年人戴眼鏡,胸前掛照相機是那個國家的

泰國一千泰銖紙幣

閱讀全文

與胸前相機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