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荒木經惟是什麼
荒木經惟(Araki Nobuyoshi,194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平民區,畢業於國立千葉大學,攝影師、當代藝術家。 1963年,他畢業後進入日本著名的電通廣告公司任廣告攝影師。1990年獲得日本攝影學會Shashin-no-kai獎;1991年獲第7屆東川町獎;1994年獲日本室內設計論壇大獎,並憑借作品《山池》獲首屆太陽獎。其作品被很多日本、國際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
中文名
荒木經惟
出生地
東京
外文名
Araki Nobuyoshi
出生日期
1940年
別名
荒木
更多
人物簡介
荒木經惟
荒木經惟在上大學的時候學過攝影,1963年於千葉大學攝影印刷工學科畢業後曾在日本公司電通(Dentsu)廣告代理工作過,在那裡他遇見了他的未來妻子、日本隨筆作家荒木陽子(本名青木陽子,1947年-1990年)。在他們結婚之後, 荒木出版了一本他為妻子在蜜月旅行期間拍攝的畫冊《多愁之旅》, 1990年陽子去世, 荒木又出版了一本為其妻子在彌留之際拍攝的畫冊《冬之旅》(冬の旅)。荒木經惟出道以來出版了超過350本出版物,且數量每年仍在增長,因此他被認為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多產的藝術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性愛題材的,甚至有些被稱為色情圖片。荒木經惟最受歡迎的攝影作品出版物有《多愁之旅》、《東京幸運洞》和《Shino》。
生平經歷
1964年獲得日本攝影界的殊榮———第一屆「太陽獎」。1999年成為太陽獎的評委會主席。他從1971年自費出版了以新婚旅行為題材的成名作《感傷的旅程》以來,發表了大量作品,出版了200冊以上的專題攝影集,名聲越來越大,成為目前日本最具國際影響的攝影家之一。著名導演竹中直人的電影《東京日和》正是以荒木經惟和妻子陽子的故事改編的。
荒木的父親是一名木屐製作工人。他的第一張照片是6年級的時候參加學校到日光市的旅行時使用父親借來的一台相機拍攝的,照片拍攝的是日光的東照宮。1965年拍攝了影片《山池和他的兄弟瑪布》,引起了太陽獎評委的注意。1971年與電通的美女陽子(Yoko,1947-1990.1.27)結婚,1972年離開電通。1988年與其他兩個人合夥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Aat Room。
荒木經惟為妻子拍攝的照片
1992年,在《瘋狂圖片日記》展覽中被控展示淫穢照片,被罰款30萬日元。1993年11月,國家警察局在東京澀谷的帕克畫廊,以銷售被認定為淫穢出版物的荒木作品集《色情》為由,警察沒收了所有餘書。這本書里的作品就是他1992年在澳大利亞舉辦的《荒木的東京》攝影展的參展作品。澳大利亞的出版者對這本書在紐約和其他地方引起轟動卻在日本遭禁深感困惑。
荒木經惟在上大學的時候學過攝影,1963年於千葉大學攝影印刷工學科畢業後曾在日本公司電通(Dentsu)廣告代理工作過,在那裡他遇見了他的未來妻子、日本隨筆作家荒木陽子(本名青木陽子,1947年-1990年)。在他們結婚之後, 荒木出版了一本他為妻子在蜜月旅行期間拍攝的畫冊《多愁之旅》(センチメンタルな旅),1990年陽子去世, 荒木又出版了一本為其妻子在彌留之際拍攝的畫冊《冬之旅》(冬の旅)。
荒木經惟出道以來出版了超過350本出版物,且數量每年仍在增長,因此他被認為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多產的藝術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性愛題材的,甚至有些被稱為色情圖片。荒木經惟最受歡迎的攝影作品出版物有《多愁之旅》、《東京幸運洞》(Tokyo Lucky Hole)和《Shino》。
冰島音樂人比約克(Björk Guðmundsdóttir)是荒木經惟作品的仰慕者,也曾為他做過模特。
2005年,美國導演特拉維斯·克洛澤(Travis Klose)為荒木經惟拍攝記錄片《Arakimentari》。
大事年表
荒木經惟工作照
1940年(昭和15年) -東京市下谷區(現東京都台東區)。
1959年(昭和34年) -東京都立上野高等學校畢業。
1963年(昭和38年) -千葉大學工學部寫真印刷工學科畢業。
1971年(昭和46年) - 青木洋子結婚,開始工作。
1972年(昭和47年) - 通電離開。成為自由人。
1974年(昭和49年) -東松照明,細江英公,森山大道,則昭橫須賀,聯同幾位昌久深瀨「工作坊攝影學院」參與編制。
1988年(昭和63年) - 安西信彥,辦公室和田宮史郎「學能測驗室」成立(後三的縮寫)的名字命名。
1999年(平成11年) - 多部獎。
2008年(平成20年) - 從奧地利贏得了藝術與科學獎。
個人作品
《東京日和》
有一段時間,荒木經惟的攝影作品成為新銳攝影師爭相膜拜的熱愛,只不過,因為可行性的現實問題,他的作品流傳更多的只是現實可以接受的一小部分,廣州美術館也曾有他的攝影作品展覽,是城市與人的主題,顯然,這並不是荒木經惟核心的創作部分,雖然他也拍得不賴,這情形與電影《東京日和》倒如出一轍。[1]
坊間流行《東京日和》的時候,各色文青誰不曾唏噓這「直教人生死相許」的昨夜愛歌,單是那張竹中直人與中山美穗二人天藍雲白,芳草雪雪的電影海報,想必也有人為它流過淚。電影將日本攝影師荒木經惟與他妻子陽子的故事搬上大銀幕———他陪著身患絕症的她共度生命的最後時光,這愛的輓歌———如果不比死冷,那肯定比死烈!
放下這段情深意意的愛情,翻閱那些泊來的荒木經惟畫冊。佔有絕大數量的是那些只適合18歲以上觀眾的情色禁地,唯美是附加詞,直白才是主旋律,所以當《迷色》這一出關於荒木經惟的傳記紀錄片擺在眼前的時候,才不會有呆若木雞的荒謬感,這才是真正的他,執迷在情色之海,卻又愛在夫妻之間,其反差,也許正是片中荒木經惟站在子夜的日本街頭,摟著女優,對著鏡頭說:「這就是日本。」
《迷色》
《迷色》中有對日本導演北野武的訪談,作為荒木經惟的朋友,這位以黑色幽默、暴力美學見長的導演也直言不諱———荒木比他更極端,更瘋狂。的確,村上春樹的《黑夜之後》不過是浮雲般的臆想,而荒木經惟卻赤條條地站在黑夜之前,拉開日本的夜幕,帶你進入黑夜的內部。
荒木經惟《迷色》工作照
如他所為,以拍照的方式,以春宮的形式,荒木經惟用一個人的力量與他那個國家的法律制度戰斗,在比極端的性樂園更荒唐的性之馬賽克國度里,荒木時時刻刻地充當馬賽克清潔工,他以這樣的方式撥雲見日,他還原器官的方式盡管難以理喻,但沖破制度的耐性卻似水流年。
然而,那令人神傷與婉約的愛情卻又偏偏在他的世界裡發生,這個荒淫的國王又是聖潔的天使,兩者相映成趣,讓他的故事變得詭異而撲朔。
但《東京日和》的故事與《迷色》里對妻子回憶的場景會讓你又將兩人統一在一起,但夕陽下的愛為什麼可以如此理所當然地就轉變成了閃光燈下的性———或許,在看過《迷色》後,會覺得《東京日和》是過分的美化以致變得像是欺騙,但這不過是因為對局部的放大而造成的誤解,《東京日和》確實是情感的真實的綻放,卻不能成為解讀荒木經惟的惟一途徑,盡管愛是惟一的。
《迷色》來得不晚還算適時,我們得以通過影像更了解荒木經惟其人,無論是對愛的忠貞或是對性的放肆,荒木在藝術上的感悟仍讓人嘆服———他為音樂人比約克拍攝的一組照片,把約克本人乃至她的音樂演繹得惟妙惟肖,荒木經惟太懂得讓女人的身體說話,雖然他的許多作品為女權主義者不容。
《迷色》並非紀錄片中的精品,但它的直接以及被攝影者本人的坦盪為紀錄片的真實性提供了保證。
獲獎記錄
荒木經惟曾舉辦過難以計數的攝影展,作品被很多國內、國際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1994年獲日本室內設計論壇大獎;1991年獲第7屆東川町獎;1990年獲得日本攝影學會Shashin-no-kai獎;1994年因作品《山池》獲首屆太陽獎。
㈡ 一種拍出來顏色鮮艷獨特的相機 好像叫LEMON
Lomo相機的特色是鏡頭寬(32mm)、速度快、色彩強烈、沒有閃光燈,在燈光越暗的情況下照出來效果越好。它還有一種特殊的「隧道效果」:照片的四周會顯得比中間暗很多。不過這些技術上或光學上的特性都不是Lomo的特點。它的主要吸引力反而體現在一種跨地域性的地下創造活動。
擁有Lomo的名人:大名鼎鼎的日本攝影家荒木經惟(他有兩本攝影集是用LOMO拍的),其中不乏搞科技音樂的人如Moby、David Byrne、Pulp樂團的Jarvis Cocker。以及如王家衛、三宅一生、杜可風等國際名人以及biz俞思遠等國內時尚達人都擁有LOMO相機。
Lomo的宗旨就是要藉千千萬萬的Snap Shots去紀錄地球上的一事一物。
Lomo一直都在尋找那自然的,即興的美學。這是一種新的攝影取向,構圖與對焦都已過時,模糊與隨機性才是潮流,才是經典。這種Lomo的態度解放了所有傳統意念的追隨者。不要想,只管拍!Lomo人並不會受古老攝影模式所限制。相片就是Lomo的根本。沒有甚麼比新鮮的Lomo相片感覺更美妙的了。Lomo圖片收集、欣賞並展示所有精彩的照片,有神秘的,愉快的,有模糊的,沉悶的,簡單點說,即是生活中的所有。
找個位置,躺下來好好享受。又或者,拿起你的Lomo相機,與我們分享你的照片!向世界展示你的傑作,你的幸運事情,你奇怪的攝影觸覺,以及你最個人的攝影視野。現在就抽出你的Lomo相機,拍下你身邊的人,把他們扯進你獨特的視野吧!不需要多想,只要快 。
Lomography:用Lomo拍出的照片,樂摸照。
Lomographer:用Lomo拍照的人,樂摸師,或者叫他們「樂摸傢伙」。 LOMO攝影追求簡單,隨意、自由的態度,這正符合年輕人的心態,所以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另外酷愛用LOMO相機記錄生活的人,也被稱為LOMOGRAPHER
Snapshot:快拍族,謹遵Lomo隨意拍照原則的人。
LomoAmbassador:Lomo的區域大使,負責在當地組織活動,推廣樂摸文化。全球共有30多位大使。他們所推廣的是這樣一種理念--Lomography,它不止是一種創作性攝影理念,還是一種存在方式。
Lomofi:知道高保真音響吧(Hi-fi)?這個正好相反,是低保真Lomo圖片(LowFidelityLomography)。通過手機網路,把壓縮過的Lomo相片傳向全世界。
Lomobytes:經過壓縮處理的照片文件。 經驗之談 1.由於拍攝的偶然性,沖印的時候一定要和店員反復強調,無論出來什麼效果,我都要!不然會被洗印人員自作主張地放棄許多精彩作品。
㈢ LOMO是 什麼意思啊
LOMO就是簡單,就是隨意,就是潮流!
199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來自奧地利的兩名學生,沃爾夫岡·施特蘭晶格(WolfgangStranzinger)和馬蒂亞斯·菲格(MatthiasFiegl)在布拉格的一家舊貨店裡,買到了一部造型古老的Lomo相機———LC-A。照片沖印出來的效果讓他們非常驚喜:鮮艷的成像色彩被朦朧的效果包圍,一種全新感受讓他們興奮不已———攝影竟然可以變得如此過癮。一時間Lomo的快樂秘密在歐洲的年輕人之間迅速傳開,古董相機供不應求。
1995年,他們索性找到了這家工廠,說服廠家重新開張。Lomo相機的身價也由30美元漲到200多美元。目前,Lomo的總部設在維也納,世界各地都有Lomo愛好者的社團,攝影活動、影展、聚會在不同的角落快樂地進行著。
彷彿一夜之間,傳統相機市場就被數碼相機淹沒。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我們隨處可見,年輕人抓著相機或手機,正在拍攝。各式各樣的數碼照片充斥互聯網上,家庭照、聚會照、攝像頭自拍照、搖滾演出照,尤其令大人搖頭的是,形形色色的物品出現在鏡頭中,鞋子、籃球架、門外的小狗、窗前的樹、晚餐、咬過的蘋果。
這是一代不需要任何攝影技術培訓,也不需要多少專業裝備的數碼拍攝。他們將相機或可拍照手機高舉在胸前,強調不假思索,隨身攜帶,隨時使用——無論白天或黑夜。他們不念茄子,不講技術,甚至有人不知道光圈和B門,但他們堅信自己掌握數碼藝術,因為,在電腦屏幕里,大部分照片都是那熟悉又可愛的自己。
在傳統攝影愛好者眼中,這兩天世界發生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熟練掌握數碼相機、手機和PS的年輕人徹底顛覆了老一輩人的攝影觀,無所謂什麼藝術,無須考慮太多,甚至不要任何條條框框,我拍我想要的世界。他們不再愛惜膠片,不再思考構圖,更不鑽研所謂的攝影技術,象端著一把子彈無限量的沖鋒槍,拿上手就上了戰場,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掃射拍攝。
由於數碼相機拍照成本低廉,不再需要沖洗擴印等膠片化學流程,廉價狂熱的數碼相機得到迅速普及,使各種各樣的圖片泛濫於互聯網中。如果說老一輩人還在攝影上寄託某種理想或者關於美的願望,年輕人則完全不管不顧,他們拍攝的目的只有一個,記錄。記錄自己的生活,記錄自己消逝的歲月。因此,Moblog(移動blog)的出現,則充分給予了他們需要展示的空間。
Moblog簡單的說,就是通過手機連網,發送信息到自己的blog上。當然,你也可以通過手提電腦或者PDA等連線方式,將自己拍攝的照片,以最快的速度發送到自己的blog上。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blog記載著一個人今天的生活,比如下午4點,我在等某人的電話;晚上8點,我在去某某酒吧的路上;夜裡12點,我醉了等等信息,而Moblog則以更快速的方式顯示出這個人此時的狀態,而且還會以圖片的方式,顯示「我剛起床」;「我正在洗手間」;「我和親愛的豬在約會」。
當然,這些個人信息對大眾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朋友或家庭小圈子來說,一定會有著特別意義。有人說,Moblog即將會變成類似MSN一類的即時通訊軟體,「想像著你的blog主頁不是一系列的文章標題,而是一個應用程序,可以顯示你現在是醒著還是睡著了、你現在在地圖的哪一個方位,你跟誰在一起等等,再錄上你的一段段語音解說。」許許多多這樣的Moblog聯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現實社會中人的狀態在網路上的真實2004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嘯,震驚世界,關於海嘯的最初一批新聞圖片,就來自幾個數碼愛好者的即時拍攝。他們將自己的照片傳送到加拿大的圖片網站Flickr,該網站允許你提供照片上傳,分類,瀏覽與修改服務,並忠實地記錄那些評論,上傳照片的同時,發布到你的個人blog上。根據創始人斯圖爾特·伯特菲爾德的統計,在Flickr網站上多達200萬張的照片中,71%的照片擁有評論並被分類。有效的技術支持,使數碼影像個體在經歷重大事件時,成為最早的記錄者。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場數碼影像的沖擊,並非僅僅會影響到攝影的意義,更大程度上來說,它將改變了我們這個時代記錄歷史的方式。
推開鍵盤,離開電腦桌,在大街上,在汽車里,透過可拍照手機的鏡頭,查看、記錄並blog著自己的所聞所見,這會成為自拍一代在新時代的幸福生活……
Lomo是Let Our life be Magic and Open,讓我們的生活開放、有魔力。Lomo=拉瑪、樂魔、裸貓……樂摸!盡管翻譯版本繁多,在香港和台灣,Lomo的愛好者們給它起了一個恰當的中文名字———樂摸———讓我們快樂地撫摸生活!
㈣ 日本攝影師荒木經惟愛用什麼相機
「我什麼相機都用,從最便宜的自動相機到萊卡」這是他回答記者的話。「MAKINA67/80mm2.8;賓得67兩台,90mm2.4和105mm2.8標頭各一;寶利來690一台;白巧思一台;美能達TC-1一台。」這是前幾年網路知道里網友StuG_III的回答。希望對你有用。
㈤ 掃街用什麼鏡頭
50mm一下的焦距都沒問題(我說的是全畫幅,APS-C畫幅的鏡頭要35mm一下)。具體的焦段沒有正確的答案,每個人的偏好不同。比如日本的攝影大師荒木經惟就喜歡用28mm的焦段,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喜歡用35mm的鏡頭。
我覺得如果你沒有經過很多的訓練,還是盡量用大廣角的鏡頭,方便盲拍,在後期進行剪裁,這樣出片率會高很多。
樓上有說變焦的,的確變焦的焦段選擇更靈活,但是你在拍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在焦段上猶豫,這個過程中你往往會錯過一些經典的瞬間。定焦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你只要對一個焦段熟悉就可以,時間長了,你拿著相機走在街上,會下意識地在眼前出現一個無形的取景框,你只需拿起相機,對焦,按快門,就好了。
㈥ 荒木經惟的照片好在哪裡
1964年獲得日本攝影界的殊榮———第一屆「太陽獎」。1999年成為太陽獎的評委會主席。
荒木的父親是一名木屐製作工人。他的第一張照片是6年級的時候參加學校到日光市的旅行時使用父親借來的一台相機拍攝的,照片拍攝的是日光的東照宮。
荒木先生是構成其攝影作品的一環,他擁有一種誠懇的參與者的態度,對自己的生活平視,並完整的陳述出來。他說過,只是前往甘地的火葬儀式拍下一張照片,並不能稱為名作;如果在前往火葬儀式的路上沒有拍下印度女子的大屁股,是不行的喔,那樣就不好玩了。這就是他的視角,情色也是他的生活樂趣。他談起和妻子的蜜月,大部分時間幾乎就是做愛。他樂於享受,也毫不留情的展現。
㈦ 怎麼評價荒木經惟
直到現在,他都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人物,爭議性不光光來自於他選擇的那些女體拍攝對像和他猥褻色情的拍攝方式,也來自於他的攝影觀念。倘若我們更多的了解荒木經帷攝影的全部,會逐漸感覺到在視覺感觀被泛「性」影像填鴨的背後,有著更深遠的景觀,為什麼如此荒誕不羈的作品落到一個日本人身上如此順理成章繼而獲得國際聲譽呢?或許我們應該明白,日本對性的崇拜是相當坦率的,在他們看來,狂熱的愛情及其性的表現不受道德觀念制約,完全是由於美本身,因為激情和香艷不過是流星的亮點,而長長拖曳於後的,不過是無盡的憂傷與感嘆。事實上,荒木經帷著名的影像集《陽子》,慘淡的記錄了他於他死去太太的情事寫真,無非應驗了,情慾是一種掙扎,生命是一種即逝。
其實通過感傷的表面,人們會發現荒木經惟是一位泛愛者。即使是已經大名鼎鼎,也絲毫沒有一點紳士派頭,既我們通常說的「沒正經」。荒木出生於東京工商業者居住區的一個製作木履屋的家庭,當他自費出版了以新婚旅行為題材的處女攝影集之後,便在第二年辭去了日本最大的廣告公司「電通」的工作,開始放浪人生。
《感傷的旅行》這本寫真集中所說的「私寫真」,成為他攝影的宣言書。荒木在象給讀者寫一封信的自序中說,「《感傷的旅行》是我的愛,也是我作為攝影師的決心。我拍攝自己的新婚旅行,所以是真實的攝影」。接著,他請求讀者一頁一頁地翻看,在他稱為自敘體小說的成功攝影集最後一句話似乎表明了他攝影的原始動機,他說:「我在日常的淡淡地走過去的順序中感覺到什麼」。他從這本在當時誰也不會注意到的自敘體攝影集開始踏上藝術旅途。可以說,荒木以後的作品都是從這個原點的延長,他的鏡頭除了攝下愛妻陽子了之外,還對准誰都不會留意的地方,那些生活中的稀鬆平常場面。
與其把他看作一個「躲在鏡頭後面的淫穢攝影者」,不如像電影「東京日和」里描述的那樣,將之看作一個普通日本市民,他和妻子陽子之間的感情如同任何一對相愛的夫妻一樣,是在生活瑣碎的矛盾之中,在無數次誤會拌嘴之中慢慢積累起來的。這種感情或許看似已歸於平淡,但每一次靜默的晚飯、無聲的散步中,無不包含了無盡的愛意。荒木選擇了用相機來記錄這種感情,直到陽子臨終的那一刻——相紙上留下的是兩只緊握的手,兩位即將離別愛人的手,鏡頭凝固下來的,是馬上要歸於兩個世界人之間的道別。每每翻看荒木為陽子拍攝的生活寫真,總會在他對妻子的愛意之後,生出一種淡淡的憂傷,這種憂傷不哀、不怨,不過是對終究歸於虛空宿命的一聲輕嘆,這是再典型不過的日本式情感。
荒木經惟是一個出版攝影集很多的攝影師,也是一名日本著名攝影家,他同時也是一名頗受爭議的攝影家。他作品中的裸體、生殖器、施虐受虐狂的裸體、年輕女孩的裸體……這些給他招來了很多麻煩事。他甚至有一幫稱為「荒木經惟部落」的攝影師追隨者。人們既愛他又恨他,包括他的作品。他天資聰穎,是一個快活有趣的攝影家。他「瘋狂教授」般的發型為他平添了一道非凡的個性色彩。
大多數時間荒木經惟是一派老不著調的形象,穿著圖案花哨的無袖背心,會閃光的那種,戴著頗似麻將牌中「二餅」形狀的墨鏡,發界線很高,頭發理成一邊一小撮的「兩只貓耳」模樣。這么一個人背著各式照相機招搖過市,已是一道風景。如此天才造型加上真正聲名赫赫,照相機一晃處,有個把女青年暈倒也不稀奇。他的女模特不乏美女,最終被定格的形象卻不都是好的,而她們說起荒木,用「溫存」、「羞澀」這樣的詞。也許是為了反擊「人體攝影師通常難免與人體模特有染」這種說法,有女模特站出來舉荒木經惟與亡妻的經典愛情故事為例,說荒木最愛的女人已帶走他的尋美之心。就連比約克也表達了對荒木感情永不移的敬仰。比約克深情無限地判定荒木永遠都愛著死去的妻子陽子,即使他不說話,每個人都能感覺到那愛的巨大……這個故事,就是令荒木成為愛情傳奇的《東京日和》。而故事起源於1972年,他辭去「電通」公司的工作,唯一帶走的是公司上下公認最美的陽子。荒木在無數場合說,他的攝影生涯開始於和陽子在一起。當有人問到他最欣賞的人體作品是哪一幅時,他說是「陽子被記錄下的一切」。這是荒木經惟的「迷色」,在陽子之外,沒有女人能令他如此。
㈧ 荒木經惟的生平經歷
1964年獲得日本攝影界的殊榮———第一屆「太陽獎」。1999年成為太陽獎的評委會主席。他從1971年自費出版了以新婚旅行為題材的成名作《感傷的旅程》以來,發表了大量作品,出版了200冊以上的專題攝影集,名聲越來越大,成為目前日本最具國際影響的攝影家之一。著名導演竹中直人的電影《東京日和》正是以荒木經惟和妻子陽子的故事改編的。
荒木的父親是一名木屐製作工人。他的第一張照片是6年級的時候參加學校到日光市的旅行時使用父親借來的一台相機拍攝的,照片拍攝的是日光的東照宮。1965年拍攝了影片《山池和他的兄弟瑪布》,引起了太陽獎評委的注意。1971年與電通的美女陽子(Yoko,1947-1990.1.27)結婚,1972年離開電通。1988年與其他兩個人合夥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Aat Room。
1992年,在《瘋狂圖片日記》展覽中被控展示淫穢照片,被罰款30萬日元。1993年11月,國家警察局在東京澀谷的帕克畫廊,以銷售被認定為淫穢出版物的荒木作品集《色情》為由,警察沒收了所有餘書。這本書里的作品就是他1992年在澳大利亞舉辦的《荒木的東京》攝影展的參展作品。澳大利亞的出版者對這本書在紐約和其他地方引起轟動卻在日本遭禁深感困惑。
荒木經惟在上大學的時候學過攝影,1963年於千葉大學攝影印刷工學科畢業後曾在日本公司電通(Dentsu)廣告代理工作過,在那裡他遇見了他的未來妻子、日本隨筆作家荒木陽子(本名青木陽子,1947年-1990年)。在他們結婚之後, 荒木出版了一本他為妻子在蜜月旅行期間拍攝的畫冊《多愁之旅》(センチメンタルな旅),1990年陽子去世, 荒木又出版了一本為其妻子在彌留之際拍攝的畫冊《冬之旅》(冬の旅)。
荒木經惟出道以來出版了超過350本出版物,且數量每年仍在增長,因此他被認為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多產的藝術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性愛題材的,甚至有些被稱為色情圖片。荒木經惟最受歡迎的攝影作品出版物有《多愁之旅》、《東京幸運洞》(Tokyo Lucky Hole)和《Shino》。
冰島音樂人比約克(Björk Guðmundsdóttir)是荒木經惟作品的仰慕者,也曾為他做過模特。
2005年,美國導演特拉維斯·克洛澤(Travis Klose)為荒木經惟拍攝記錄片《Arakimentari》。
㈨ 世界級攝影大師在拍照時是用高檔膠片相機還是用高性能數碼相機為什麼
一般是用中畫幅或者大畫幅。
目前數碼相機中只有萊卡哈蘇和賓得的幾款相機有中畫幅數碼相機。其他的機器在畫幅、寬容度和像素等很多技術上完全達不到標准。 尼康。佳能等等品牌就是現在也沒出而且也不敢出數碼的中畫幅。
而不用中畫幅數碼相機的話,就是用數碼後背了。(老的膠片機身加現在的數碼後背) 這個和平時所用的所謂單反,甚至平時人們說的什麼5D2這樣的高級單反。都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 可以理解成同樣是車,只不過中畫幅大畫幅是汽車,平時比如5d d700這樣的機器只是自行車而已。
總體把所有區別濃縮成一句話的話,就是:畫質有差別。
PS。很多攝影大師其實是不挑相機的。比如米元康正基本不用好相機。 荒木經惟也是大部分只用老膠片而已,還有很多攝影師都是這樣。相機就像畫家手裡的筆,有好筆能畫畫。沒好筆也一樣畫名作。
㈩ lomo相機全方位介紹
恩基本上,沒功能,最多就是多格拍照,長期曝光,彩色濾鏡(就是在閃光燈前加幾塊色片,拍出來比較有感覺),暗角(就是四個角黑黑的),水下照相功能。
呃其實我覺得那些3.4.9格的相機雖然比較美觀不過都不是很實用,也沒有黃金眼公主日記的功能,拍幾張還是可以不過全都是幾格的就..
個人建議黃金眼,因為外表還過得去,相片色彩就不用說了,長期曝光,暗角功能都比較全面。最重要的是還可以控制閃光燈開關!!
其實那款色彩心情也不錯,幾種顏色的光片濾鏡蠻誘人的(偽懷舊效果),有長期曝光,外表雪白白的還可以雖然突出來了一塊..
公主日記的話說實在的外表比較DB...
個人買了蛙眼(可以水底的照的),閃光燈每次都自動閃很不爽,而且雖然加了防水外殼蠻美觀的但是去掉外殼簡直就是80年代機一個,色彩也不出色,不過介於價錢還是比較滿意。
膠卷還是用本家的比較好因為照出來顏色美一點不過就是貴,幾盒就能抵一個相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