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相機上面的英語上面意思怎麼用
我猜測你是不明白英文對應的中文意思,所以附上下面這個給你參考。不過二樓說得也比較有理。
CASIO EX-Z300說明書中英文對照表
Casio EX-Z300中英文說明書對照表
一、拍攝 二、顯示
1、REC 音標 中文 1、高級設定 中文簡稱 1、Play 音標 中文 1、其他播放功能 中文簡稱
1、focus [fəukəs] 焦點 選擇聚焦方式 聚焦方式 1、slide show [slaid][ʃəu] 在相機上播放幻燈片 幻燈片
2、continuous [kəntinjuəs] 連續的 使用連拍方式 連拍 2、layout print [lei.aut][print] 布局 用版面列印編排快照版面 版面列印
3、self-timer [self][taimə] 使用自拍定時器 自拍定時器 3、motion print [məuʃən][print] 動作 創建動畫幀的快照
4、auto shutter [ɔ:təu][`ʃʌtə] 自動快門 使用自動快門 自動快門 4、movie editing [mu:vi][editiŋ] 編輯 在相機上編輯動畫 動畫編輯
5、face recognition [.rekəgniʃən] 認出 使用人臉識別拍攝 人臉識別 5、lighting [laitiŋ] 照明 優化影像亮度 照明效果
6、anti shake [ænti] [ʃeik] 反/搖 減少相機和對象移動的影響 防顫 6、red eye 使用紅眼修正 修正經眼
7、AF area [eəriə] 區域 指定自動聚焦區域 AF區 7、white balance [bæləns] 平衡 調節白平衡 白平衡
8、AF assist light [əsist] [lait] 協助 使用自動聚焦輔助光 AF輔助光 8、brightness [braitnis] 光亮 調節現有快照的亮度 亮度
9、focus frame [fəukəs] [freim] 更改聚焦框形狀 聚焦框 9、keystone [ki:stəun] 重點 梯形失真校正
10、digital zoom [didʒitl][zu:m] 數字/變焦 打開或關閉數字變焦 數字變焦 10、color correction [kərekʃən] 改正 使用色彩校正功能舊照片的色彩 色彩校正
11、L/R key 指定左右鍵 指定左右鍵 11、DPOF 數碼列印順序指令 選擇影像進行排印 DPOF列印
12、quick shutter 使用高速快門拍攝 高速拍攝 12、protect [prətekt] 保護 防止刪除文件 保護
13、grid [grid] 格子 顯示畫面格柵 畫面格柵 13、date/time 編輯影像的日期和時間 日期/時間
14、review [rivju:] 檢討 啟用影像檢視 檢視 14、rotation [rəuteiʃən] 旋轉 旋轉 影像 旋轉
15、lcon help 使用圖標幫助 圖標幫助 15、resize 調整大小 改變快照尺寸 尺寸變更
16、memory [meməri] 內存 配置開機預設設定 保存設定 16、trimming [trimiŋ] 微調 剪修快照 裁剪
2、quality 2、像質 17、bbing [dʌbiŋ] 配音 為快照配音 配音
1、size [saiz] 尺寸 指定快照尺寸 尺寸 18、 復制文件 復制
2、quality [kwɔliti] 影像 指定快照影像質量 像質快照 2、set up 2、其他設定
3、quality [kwɔliti] 影像 指定動畫影像質量 像質動畫 1、panel [pænl] 面板 拍攝方式操作板顯示屏 拍攝操作板
4、EV shift [ʃift] 移動 校正影像亮度 EV平移 2、screen [skri:n] 屏幕 調節顯示屏的亮度 畫面
5、white balance [bæləns] 平衡 調節白平衡 白平衡 3、sounds 配置相機的聲音設定 操作音
6、ISO敏感度 指定ISO敏感度 ISO敏感度 4、startup 開動 配置啟動影像 啟動畫面
7、metering [mi:təriŋ] 測量 指定測光方式 測光方式 5、file no. [fail] 文件 指定文件名稱序列號的生成規則 文件編號
8、lighting [laitiŋ] 照明 優化影像亮度 照明效果 6、world time 配置世界時間設定 世界時間
9、color filter [filtə] 過濾 使用內藏的顏色過濾 顏色過濾 7、time stamp [stæmp] 印 時間印快照 時間印
10、sharpness [ʃɑ:pnis] 銳利 調節影像的銳度 銳度 8、adjust [ədʒʌst] 調整 設定相配的時鍾設定 調節時間
11、saturation [.sætʃəreiʃən] 飽和 調節色飽和度 飽和度 9、date style [stail] 樣式 日期樣式 日期樣式
12、contrast [kɔntræst] 對比 調節影像的對比度 對比度 10、language [læŋgwidʒ] 語言 更改顯示語言 更改顯示語言
13、flash intensity [flæʃ][intensiti] 強烈 指定閃光強度 閃光強度 11、sleep 配置休眠狀態設定 休眠
3、set up 3、其他設置 12、auto power off [ɔ:təu][pauə] 自動 配置自動關機設定 自動關機
同「顯示」菜單中「其他設置」共同17項 13、REC/play [rekɔd] 記錄 配置拍攝和顯示設定
14、USB 配置USB協議設定USB USB
15、video out [vidiəu] 錄像 選擇畫面寬高比和視頻輸出制式 視頻輸出
16、format 格式化內藏存儲器或存儲卡 格式化
17、reset 將相機重設為初始出廠預設設定 復位
㈡ 我的老相機有4個鏡頭,都是做什麼用的
呃。。。以上回答,讓人十分無語。
首先,這不是相機,而是電影機。而且是非常出名的一款35mm電影機——Bell & Howell 2709。這台電影機1911年面世,在1915-1930年之間美國境內幾乎所有著名電影都是用這台電影機拍攝的,直至1950年代仍有商業電影使用這台電影機拍攝。如卓別林一生拍攝的80多部喜劇影片,大部分都是使用該機拍攝的。
目前不含鏡頭的機身(鏡頭和機身本身是一體的,但有人把鏡頭拆下來賣)售價在3-5萬美元之間,全套應該在8萬美元以上。
四個鏡頭都是英國庫克(Cooke)生產,而不是什麼萊卡。你可以搜一下庫克鏡頭的價格,16mm像場鏡頭的價格都可以輕松上萬。
焦距的區別就是視角不同,說白了就是在同一位置拍人,人的大小不同。
補充:
我看到了你找到的資料的原文:Charles M. Minor (Chicago) made an attempt the Triplet for 1916 more brightly to make by inserting a positivlinse into the first lens gap. This objective of Gundlach as f/1.9 Ultrastigmat (40, 50, 75mm) proced for Film cameras (moving pictures) and distinguished only a narrow picture angle.網上找到的中文翻譯好像只有一個版本,都把「distinguished only a narrow picture angle」錯誤的翻譯成了「這幾個電影鏡頭可以表現出一種很狹長的視角」,而這句話的正確翻譯應該是「只能用於表現一個較小的視角」。
這個視角究竟有多小呢?考慮到35mm膠片電影的畫幅:35mm電影和35mm攝影都使用35mm寬的膠片;電影膠片是縱走,寬高比4:3;攝影膠片是橫走,寬高比3:2;攝影膠片的去齒寬度為24mm,電影膠片比這個還窄一些。簡單計算一下可以得到攝影膠片畫幅略小於24mm*18mm,對角線長度略小於30,與35mm膠片攝影的等效焦距比約為1.44。
也就是說,文中所提到的這三個鏡頭的視角分別相當於35mm膠片攝影中使用的58mm、72mm和108mm,基本屬於中焦到中長焦段了,肯定是一點廣角效果也體現不出來的。
關於製造年代,很多資料表明第一台B&H 2709確實是在1911年售出的,並且當時已經擁有4鏡頭的切換鏡組,甚至連照片都有(http://www.cinematographers.nl/CAMERAS1.htm)。但是Ultrastigmat f/1.9 50mm這個頭是否是在之後生產的2709機身上才有的,替換了之前的某個頭?這我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考慮到你查到的資料只表明1916年Minor設計並生產了Gundlach Ultrastigmat f/1.9的三個成品頭,這並不能否定在這之前就已經有使用這種鏡頭的機身。而且幾乎所有新的鏡頭結構都是先在固定鏡頭的機身上實現,若干年後才有成品頭生產。如著名的Hologon結構,使用Hologon結構鏡頭的機身和成品頭的生產年代相差10餘年。
P.S. 普及一下常識,所有鏡頭的像場都是圓形的,與膠片裁切比例無關。另外,目前為止,歷史上所有電影的畫幅長寬比只有兩種——4:3和2.35:1。16:9是寬幅電視的長寬比。
㈢ 數碼照相機上的閃光燈是什麽燈
叫做電子閃光燈,一般用的是氙氣燈,功率有上千瓦,靠電容的瞬時放電來點亮。
電子閃光燈主要由電池、電路和閃光燈管組成。而通用閃光燈的基本電路由四個部分組成:(1) 振盪升壓;(2) 整流充電; (3) 電壓指示(充電完畢);(4) 脈沖觸發。
振盪升壓部分的作用是將電池的直流低電壓變換成交流高電壓;整流充電部分的作用是將交流高電壓,經半波整流變成脈動直流,並向電容充電儲能;而電壓指示部分則用來指明閃光燈的工作狀況;最後的脈沖觸發部分則用來使閃光燈管發光。
閃光燈管是陰冷極發電管,燈管的兩端分別有金屬的陰、陽兩極。靠近陰極附近的玻璃管外部纏繞著觸發電極,玻璃管外部塗敷一層四氯化錫導電層。密封的玻璃管內部充滿了發光強度很高的惰性氣體(通常是氙、氪、氬等氣體)。惰性氣體在高壓電作用下,其原子會丟失電子而變成正離子,而脫離原子的電子獲得能量,於是管內惰性氣體呈電離狀態。離子在電場中移動,使原來處於"阻斷"狀態的管子導通。此時,若從陰、陽極間引入外加電荷,電子與離子再度復合,能量將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產生氣體放電。惰性氣體在放電時,能發出瞬間的強烈閃光。
通用型閃光燈的電路原理圖見圖 5-1。振盪升壓部分由三極體BG、反饋電阻R1、電容C1和振盪變壓器T1組成。接通電源後,三極體迅速起振,集電極電流增加使T1磁芯漸趨飽和,三極體又因基極電流中斷而截止,磁芯磁通量衰減,如此反復循環,產生自激振盪。經變壓器T1升壓後在副邊輸出 300伏以上的交流電壓。由於振盪頻率處於音頻范圍,因此可以聽到由低到高的微弱"吱吱"聲。
整流充電電路由二極體D1和大電解電容器C2組成。振盪升壓後的交流高壓,經半波整流後變成脈動直流,對C2充電。C2的電壓由低逐漸升高增至 300伏以上的直流高電壓。由於所要承受的電壓比較高,所以二極體D1的峰值反向電壓和電解電容器C2的耐壓值都比較高,均在 300伏以上,而且C2的容量很大,大都在幾百個微法以上(視閃光燈指數而定)。
電壓指示電路由充電指示燈氖泡NL和限流電阻R2組成。當電解電容器C2的充電電壓達到一定的值時,氖泡NL會發光,表明閃光燈已經能閃光,可以拍攝。由於產品設計和工作原理等原因,充電電路可等效成一個一階電路。從理論上講,要百分之百地充滿電,則需要無窮長的時間,這在實際上是不現實的。所以充電指示燈點亮時,電容器C2上的充電電壓並未到達額定值,一般只達到額定電壓的70%左右。如果急於拍攝,可能會造成曝光不足。所以應在指示燈亮後稍待,然後才開始拍攝。
脈沖觸發電路則由觸發電容器C3、分壓電阻R3、觸發變壓器T2和閃光燈管FT組成。整流二極體在對C2充電的同時,也經過R3分壓對C3充電至 150伏以上。接通測試按鈕K2或熱靴上的兩個觸點短接時,觸發變壓器T2的原邊和電容器C3構成放電迴路,並在T2的副邊感應出六千伏以上的高壓,去觸發閃光燈管,使管內的惰性氣體電離並導通;電容器C2上所儲存的能量通過陰、陽極輸入管內,使氣體放電,發出耀眼的白光。閃光時間(即閃光持續時間)因閃光燈廠家而異,一般為1/1000~1/50000秒。
由於脈沖觸發電容器C3(即K2的兩端)上經常有 150伏以上的高壓,所以觸摸閃光燈聯閃插頭或熱靴插頭時會遭電擊,這種觸發方式稱為"高壓觸發"。現代電子閃光燈為了避免上述現象,採用了可控硅開關電路將脈沖觸發電容器C3與熱靴插頭及聯閃線插頭相 "隔離",用可控硅的控制極(門極)來控制陰極和陽極。 因為可控硅元件的觸發靈敏度高(一般只需要幾伏的觸發電壓),所以不會產生電擊,這種觸發方式稱為"低壓觸發"。
判別一支閃光燈是否為"高壓觸發"或"低壓觸發",方法是很簡單的。將閃光燈電源接通,用萬用表測量閃光燈插頭上兩點X-觸點(中間最大的一點和插頭邊上的簧片)之間的電壓,若電壓值只有幾伏,那就是屬於低壓觸發,反之則為高壓觸發。
閃光燈可通過聯線與照相機上的X閃光燈插座相接通,但更多的是將有彈性觸點的閃光燈插到照相機上的附件插座(俗稱"熱靴")上,該插座的閃光燈觸點與閃光燈上的彈性觸點彼此緊密接觸。此時閃光燈的工作就由照相機的快門直接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