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布列松用的什麼相機鏡頭

布列松用的什麼相機鏡頭

發布時間:2023-05-30 18:08:36

① 什麼是「決定性瞬間」

每一名街頭攝影師心中一定有一個被稱為「決定性瞬間」的教條,主要是因為法國傳奇攝影師,瑪格南圖片社的締造者之一的布列松。

塔可夫斯基曾經在他的《雕刻時光》中這樣評價布列松:

就像他所說的那樣,沒有辦法給布列松的街頭攝影作品定義風格,他總是能在各種類型的街頭攝影風格中跳轉,游刃有餘的駕馭各種內容,每一個畫面都似信手拈來般的隨意。

眾所周知,在攝影術誕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攝影作品是不被傳統藝術界所接受的,他們認為捕捉現實的攝影同再造現實的繪畫雕塑等其他一系列藝術作品相比,不具有藝術性。而 35mm 格式的流行,使得相機小型化輪蔽的同時,也成就了一大批街頭攝影師,他們通過捕捉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景,將其定格為有意義的視覺構圖。

藝術史學家兼策展人 Peter Stepan 認為,布列松用他的攝譽絕影作品創建了一個可以與超現實主義的視覺藝術相對應的產物。而那台小小的 35mm 徠卡相機,則成了布列松的視線的延伸,讓他不再孤單。

與其說「決定性瞬間」是一個對於拍攝內容的要求,不如說這是一種無法被教導出來只能被追究的東西。「決定性瞬間」的概念意味著攝影師必須在不斷流逝的時間以及不斷改變的生活場景中預測一個重要時刻的發生,然後在幾分之一秒之內捕捉它。

因此,「決定性瞬間」的關鍵是預測能力。在你拍下那一張好照片之前,你就應該已經能夠預判到這個場景能夠出現好畫面並且耐心等待這個合適的人進入這個合適的場景,然後捕捉下這個「決定性瞬間」。

於是,我們可以得出「決定性瞬間」的三個關鍵要素:

時間和期待:就是我們對於內容的預判能力,判斷畫面的可能性就成了關鍵;

構圖:光有判斷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所拍攝的場景也必須看起來很好,而這些就需要有合理的構圖來支撐,一個好的構圖能夠引導觀看者加深對於畫面的理解,也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吸引觀看者走進畫面中的內容;

內容:影像是很神奇的,它可以在瞬間抓住觀看者的心,也可以讓人覺得毫無趣味。如果在畫面之中沒有一個可以吸引觀看者的內容,那麼它就只能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畫面。

攝影本身是一項很簡單的行為,但是它涉及到各種不同類型的操作習慣以及拍攝者的個人風格,同樣一台相機在不同的人手中,甚至於面對同樣一個場景,不同的人就能夠拍出完全不同的內容。

對於街頭攝影師來說,他們要做的就是專注於短暫發生的現實,屏住呼吸,用最快的速度就現實捕捉,讓這個瞬間迸發出最大的情緒。拍攝本身就是我們將我慶桐姿們的頭腦,眼睛,和靈魂一同放在同一個視角中,不僅僅要讓我們的感官隨著現實的移動而調整,更要讓我們所面對的整個世界完美的融入到我們手中小小的取景器之中。

只有在了解了畫面的意義,懂得時間的不可逆轉的屬性以後,才能夠理解「決定性瞬間」的哲學。

② 請詳細介紹布列松的生平簡介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August 22, 1908 Chanteloup-en-Brie, France– August 3, 2004 Montjustin, France)法國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攝影家,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創立者與實踐者。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
1908年8月22日,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出生在法國巴黎附近。他的父親擁有一個紡織廠,母親的家族則世代經營棉花,並在諾曼底地區擁有一個很大的農場。亨利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所以他們希望亨利長大後能夠接管家族的生意,但不幸的是,亨利對做生意絲毫沒有興趣。
1930年,22歲的布列松應召入伍。之前的兩年,他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英國藝術與文學。軍隊生活顯然讓布列松很難適應,他後來回憶說:「那真是一段艱難的時光,要知道,你的肩上正扛著來復槍。」
1931年退伍之後,布列松出人意料地去了當時法國的非洲殖民地象牙海岸。雖然他很少談及自己的這段經歷,但一些研究者認為他受到了康拉德小說《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的影響,小說以一次沿剛果河而上的航行,在布列松面前開啟了非洲神秘腹地的大門。
布列松在象牙海岸以打獵為生,他獵殺野豬和羚羊,然後把獵物賣給當地的村落。在打獵中,他形成了貫穿他一生的攝影技巧——准備,等待,等待,等待,最後扣動扳機或者按下快門。布列松一生都用全手動的相機拍照,他厭惡自動相機,因為「就如同用機關槍獵殺松雞」。很多人所欽佩的布列松在巨大壓力之下的冷靜,也得益於打獵。法國導演路易·馬勒曾回憶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時的布列松,當時巴黎學生暴動已經達到最高峰,到處一片混亂,但布列松仍能冷靜地面對事態,一小時只拍了4張照片。他在象牙海岸時已經擁有了一台照相機,不過,他的那段「非洲記憶」,流傳到現在的,只有7張照片。
1937年,英國喬治六世舉行加冕典禮,世界各國的攝影記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麗堂皇的儀仗隊上。但布列松注意的卻是馬路上的芸芸眾生——一個躺在報紙堆里入睡的男人,由於深夜出來「佔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儀仗隊過來時,他卻已經支持不住,進入夢鄉……在現實世界中捕捉到超現實的另一面,正是超現實主義對他的影響。作為一個在20世紀初巴黎塞納河畔資產階級社區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布列松難免受到各種各樣時髦藝術潮流的影響。
在非洲死裡逃生之後,布列松回到法國,定居在馬賽。他徹底放下了畫筆,拿起了照相機,對此他曾解釋說:「我當時突然領悟到,照相機可以在一剎那凝固不朽。」他在馬賽購買的萊卡35毫米照相機和50毫米鏡頭,此後陪伴了他很多年。1934年,布列松結識了波蘭攝影師西莫爾(David Chim Seymour),然後通過西莫爾認識了卡帕(Robert Capa),後來三個人成為大名鼎鼎的「瑪格南圖片社」的創辦人。卡帕曾對布列松說:「不要給自己貼上超現實主義攝影師的標簽,做一個攝影記者吧。否則你很容易落進自己的套路里。把超現實主義暫時放在角落,向現實前進,不要猶豫。」
布列松30年代的作品可以說是新聞攝影的經典之作,他拓展了攝影作為一種媒介的多種可能性。在他50多年的攝影生涯中,他用照相機拍下了不同民族的喜怒哀樂和不同地域的民俗風情,以及上個世紀中一些最具象徵意義的時刻和人物:從西班牙內戰到二次大戰中的解放巴黎,再到後來的柏林牆倒塌。他曾親歷1948年甘地被暗殺事件和甘地的葬禮;也曾記錄過西班牙內戰、巴黎解放;1949年,他還來到中國,親自記錄了毛澤東的軍隊和平解放北平(現在的北京)這一歷史性事件;1954年,他作為首位西方攝影師在斯大林去世後一年獲准進入蘇聯。
他於1947年同別人合夥建立了世界最具影響力、受到廣泛尊敬的馬格南圖片社,馬格南圖片社分別在美國紐約和法國巴黎建立了總部,該圖片社的圖片大量刊載在美國主要的圖片雜志《生活》以及《時代》、《新聞周刊》、《紐約時報》等。"馬格南攝影師"這個稱號是攝影師們仰望的最高爵位,是"天下第一的攝影團體",是個"神聖的群體"。
布列松也嘗試"試驗電影",於1937年製成第一部紀錄片,記錄西班牙內戰時期外國醫葯援助實況。他的電影作品還有《野餐》、《比賽規則》和《電影》等。
布列松使用的照相器材是最少的,這與他現實主義的風格有關,他不希望拍攝引人注意。其照片不依賴於專門的設備和技術。他通常使用35mm平視取景小型相機,使用50mmf2的鏡頭拍攝,拍攝方法仍然是以自然和真實為宗旨。
他從不使用閃光燈等附加光源。當光線不足時,他寧可使用高速膠片。他總是力圖最大限度減少主觀性,把客觀存在的瞬間展現給人們。

③ 布列松用什麼相機

布列松最常用的是萊卡配備35mm定焦鏡頭的相機。他的決定性瞬間理論享譽攝影界。

④ 萊卡相機到底比尼康,佳能好在哪兒,值不值得換

買萊卡的心理就沒有性價比之說,每個深度用過(不是指觀摩和試用)的人都會告訴你不同的答案,這點我相信是共識:真正買萊卡是種意識傾向下的選擇,而不是比較;類比有人談戀愛得到的感覺和花錢投入的性價比沒有?如果用性價比的心態去對待leica,可以說,請不要選擇萊卡了,玩蔡司+轉接環足矣。lz可以在優酷先看看日本攝影界製作的名機的肖像,包括有很多日本資深人士對nikons旁軸、佳能7旁軸和leicam3的介紹,他們談到很神奇一點的是leica的快門開合次數能扛1million,佳能和尼康好的也就在15-20w上下止步!用過leicam6,m8.2,m35/1.4回過頭來看,leica/leitz和nikon比較,萊卡更像一個穿西裝的紳士,nikon,canon更像一個跨國集團的ceo角色。早期萊卡還有個軼事,就是快門聲音特別輕,以至於國際上很多重要的首腦會議都要求用萊卡(其他相機那種咔咔的刺耳聲音的確很不爽)。用過半個世紀萊卡的鏡頭來看,這個廠比較『偏執』,現在幾乎都只做定焦和手動——要知道20年前,德國相機廠在是經受了廉價日貨很大沖擊,很多欣賞萊卡的人帶著一種致敬這份執著的態度去用它,還有就是跟隨文化名人的路子,拿著萊卡心理上感覺就有布列松這樣的大師和你用一樣的器具拍照的感覺。(好像布列松一生主要就用50/2的標鏡)理性談談萊卡的鏡頭的材料比日系的講究很多,包括你拿著m9的相機都覺得用料特別實,半個世紀前他們炒得很高的八枚玉35/2這款鏡頭號稱用2片螢石(本人不確定,也覺得未有拆開做化學檢測是很難考證),包括旁軸取景器的那片玻璃的用料都很高昂,當你拿著那種cnc下的金屬萊卡鏡頭,感覺那種精磨的實誠感是nikon,canon之流無法帶給你的。喜歡leica應該是一種格調,就像你喜歡穿corneliani西裝的味道,而nikon更像boss,davidmeyer的風格。

⑤ 單反和電影鏡頭的區別

單反和電影鏡頭的區別

1、前埠徑。

單反相機鏡頭使用螺紋濾鏡和卡口式遮光罩前埠徑各不相同,而電影鏡頭需要遮光斗阻擋雜光及安裝方形濾鏡,遮光斗後部的膠圈、遮光環或卡口必須緊貼鏡頭前端,所以往往一組鏡頭的前端做成相同口徑,更換電影鏡頭時就不需要更換配件了,省時省力。

2、內外變焦。

許多單反相機鏡頭採用外變焦方式,變焦時鏡筒伸縮。而電影鏡頭由於要使用接觸式的跟焦齒環,遮光斗和濾鏡,伸展式的鏡筒不適合,因此鏡片組的位移必須完全在鏡頭內部實現,外部不能看出絲毫痕跡,通常採用內變焦。不僅如此,電影鏡頭經常採用追焦和移焦,必須解決鏡頭的呼吸效應,從而採用了浮動鏡片組的設計。

3、對焦/光圈環及卡齒。

一組電影鏡頭中各個焦段的對焦齒環和光圈齒環位置都相互匹配,換鏡頭的時候跟焦器或是三軸驅動馬達就不用調整位置,省時省力。單反相機鏡頭通常沒有配合跟焦系統使用的齒環,對焦和光圈環都是紋理設計,方便操作者手持段返抓握。

4、操控。

電影鏡頭比單反鏡頭更加強調更精準的對焦以及更流暢的控制,所以電影鏡頭對焦環行程很大,光圈環分的也很細,而且有無段式的光圈設計。

5、光圈值。

電影鏡頭光圈指數跟單反鏡頭用的F 不同,採用T 作標示,例如:CN-E24mm T1.5 LF。就是說,不是像F光圈值那樣僅通過簡單公式計算得出,而是經過嚴格測試之後標注的實際進光量,相對於F光圈值來說,偏差要小很多。

如何選擇合適單反鏡頭

通常來說,使用變焦鏡頭想要有大光圈,就得付出非常昂貴代價,而定焦頭用「白菜價錢」就可以輕易買到「燒鵝味道」的大光圈鏡頭。首先,光圈越大,搜集的光線比小光圈的變焦鏡頭多,可以輕易製造淺景深的`效果,在晚上或室內弱光環境下不用調高感光度(ISO)就可以拍到所想的照片。再者,因為定焦鏡頭的組件可以製造得比變焦舉旅鏡頭細小,所以會很輕巧。同時,由於沒有變焦的「便利」後,你就需要靠自己的移動來拍攝,可以幫助你認真思考構圖。加上定焦鏡頭的構造純粹,素質往往都會比變焦鏡頭高,而且價錢相宜,物美價廉誰能不愛。

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定焦鏡頭最常見的三個焦段:35mm,50mm,85mm。

35mm定焦鏡頭――EF 35mm f/1.4L USM

35mm是著名的人文廣角,同時也適合風光和團體人像,甚至肖像都適合使用。它能在街頭上讓攝影師足夠的空間進行構圖,而且可拍攝的范圍較廣,能將人物及大部分的周邊環境拍進去。再者,具有微廣角的透視感,受到許多街頭攝影或新聞攝影的人士的青睞,所以有人認為用35mm鏡頭拍攝的畫面比標准、人像定焦鏡頭更有「視覺沖擊力」。

50mm定焦鏡頭――AF-S NIKKOR 50mm f/1.8G

50mm定焦鏡頭應該是新手最容易上手的鏡頭。著名攝影師布列松亦喜愛用Leica配搭一支50mm鏡頭拍照,他認為鏡頭對他來說就像是眼睛的延伸,更認為50mm是人眼的焦距,固定使用同一焦距的鏡頭,可以「所見即所得」。透過觀景窗用50mm看到的事物等同於你肉眼當前所看見的,當需要快速構圖時,可以在腦中幻想需要的畫面。這顆廉價高素質的尼康定焦,也被去圈內人士戲稱為「人類光學精華」。

拓展: 單反鏡正燃凳頭知識入門

入門知識之快門:於普通的數碼相機相比初學者最直接的變化就是不斷調整快門,通過快門調整照片的進光量,然後根據拍攝環境和經驗值進行合理的選擇,入門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動檔或者P擋模式,先拍一張,然後查看照片參數,再通過M擋或者AVTV等進行快門的變化,一般照片暗了減少數值,照片亮了增大數值。

入門知識之ISO:在特殊光線下進行拍攝的時候,單純通過快門控制有些力不從心,而ISO的合理設置將給出更多選擇空間,一般ISO值越低相片質量越好,噪點會少,而高的ISO值一般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使用,或者為了拍攝運動物的時候保證主體清晰,因而ISO的不斷改變是入門的時候必須學會的。

入門知識之光圈:照片的虛實和層次感可以通過光圈的合理選擇來實現,一般人像或者靜物的拍攝,需要突出人或者物,通過大光圈的方式把背景虛化,一般風景需要容納更多信息,通過小光圈的方式把前、中、後等多層次的風景記錄到照片中;光圈的直觀數字就是f值,f值越小光圈越大,主體外的虛化越高;f值越大光圈越小,風景中的層次感越好。

知識中入門的時候可以先把以上3個熟練運用,拍出清晰的、滿意的照片,入門攝影學會拍清晰,拍明亮,拍突出,隨著懂的越多及對光影攝影的不斷理解,一般單反入門中將經歷:多拍記錄,隨意抓拍,照片挑剔,為啥而拍,如何拍出想要的效果等等。語言組織可能表達不清楚,後續文字再多記錄。

攝影技巧之參數法:初學者對照片參數需要有一個熟悉過程,那些環境下需要對應的ISO是必須知曉的,而快門的數值也是需要對照片回看後及時調整,一般單反入門玩家都先試拍然後及時調整快門,而最簡單的參數獲取是自動檔試拍,或者直接有身邊的攝影高手指點該如何設置

攝影技巧之水平:在入門攝影的時候保證橫平豎直是基本功,雖然有些呆板,然後但是很有助於習慣的養成,並有利於熟悉機身的重量和逐步熟悉單反相機的功能。

攝影技巧之構圖和光影:好的照片要麼有事件價值要麼有溝通和思想融入,然後在光影方面做好視角的切入還有從構圖知識上做准備是必須的,入門攝影需要從一些基本的嘗試上做到不遺漏,有利於更好的理解攝影。

入門攝影最終要的是獲得進步的樂趣和提升動力,開心拍及拍的越來越被自己和更多人喜歡就好,堅持拍攝及總結和分類拍照中的優點和不足,然後更有準備的練就捕獲瞬間的功力,愛好非專業,入門了能玩的開心是關鍵。

⑥ 單反鏡頭如何選擇

導語:一部單反要擁有多種不同功能的鏡頭才是完整的,那單反鏡頭應該如何選擇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單反鏡頭如何選擇

通常來說,使用變焦鏡頭想要有大光圈,就得付出非常昂貴代價,而定焦頭用「白菜價錢」就可以輕易買到「燒鵝味道」的大光圈鏡頭。首先,光圈越大,搜集的光線比小光圈的變焦鏡頭多,可以輕易製造淺景深的效果,在晚上或室內弱光環境下不用調高感光度(ISO)就可以拍到所想的照片。再者,因為定焦鏡頭的組件可以製造得比變焦鏡頭細小,所以會很輕巧。同時,由於沒有變焦的“便利”後,你就需要靠自己的移動來拍攝,可以幫助你認真思考構圖。加上定焦鏡頭的構造純粹,素質往往都會比變焦鏡頭高,而且價錢相宜,物美價廉誰能不愛。

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定焦鏡頭最常見的三個焦段: 35mm,50mm,85mm。

35mm定焦鏡頭――EF 35mm f/1.4L USM

35mm是著名的人文廣角,同時也適合風光和團體人像,甚至肖像都適合使用。它能在街頭上讓攝影師足夠的空間進行構圖,而且可拍攝的范圍較廣,能將人物及大部分的周邊環境拍進去。再者,具有微廣角的透視感,受到許多街頭攝影或新聞攝影的人士的青睞,所以有人認為用35mm鏡頭拍攝的畫面比標准、人像定焦鏡頭更有「視覺沖擊力」。

50mm定焦鏡頭――AF-S NIKKOR 50mm f/1.8G

50mm定焦鏡頭應該是新手最容易上手的鏡頭。著名攝影師布列松亦喜愛用Leica配搭一支50mm鏡頭拍照,他認為鏡頭對他來說就像是眼睛的`延伸,更認為50mm是人眼的焦距,固定使用同一焦距的鏡頭,可以「所見即所得」。透過觀景窗用50mm看到的事物等同於你肉眼當前所看見的,當需要快速構圖時,可以在腦中幻想需要的畫面。這顆廉價高素質的尼康定焦,也被去圈內人士戲稱為“人類光學精華”。

85mm定焦鏡頭――85mm F1.4 EX DG HSM

85mm被稱為人像鏡頭,因為此焦距變形小,而且壓縮感較小,容易營造淺景深,所以常用於影人像時使用。而且由於物理限制關系,焦距愈長的鏡頭難以製造出較大的光圈,但85mm卻輕易有f/1.4,f/1.2等大光圈。再者,此焦距很適合拍攝半身人像相片,拍攝時攝影師與模特兒的溝通相當重要,如果焦距太長會讓兩人難以溝通。而焦距太短,因為需要近距離才能填滿畫面,會令模特兒和攝影師都感到尷尬,所以85mm正是一個合適的距離,讓兩人容易溝通又可以減除尷尬感,人像必備。

以上只是較通用的三款焦距鏡頭,其實定焦鏡頭仍然有很多不同焦距可以選擇,如24mm、135mm等等,所以定焦鏡頭的世界仍然是五花八門,任君選擇。希望大家可以透過日後所累積的經驗可以找出自己所喜愛的鏡頭吧。

其實除了定焦鏡頭,相信不少攝影朋友都有一兩支變焦鏡頭「旁身」。當初學者學懂使用其他的變焦鏡頭後,通常都會選擇購買一支廣角鏡頭以補充不足。因為通常首支變焦鏡頭都是標准變焦,不夠駕馭一些壯觀的風光照。無論是廣角變焦、長焦定焦,其實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鏡頭,因為這些種類鏡頭的製作難度非常大,所以也是各個廠家的技術體現所在。

超廣角鏡頭的選擇――EF 8-15mm f/4L Fisheye USM

因為廣角變焦比較少人會用到,所以會為大家介紹一些使用技巧:

(1)一切從簡

初學者拍攝風光時,都想拍下當時所有事物,甚至一花一草都不會放過,所以通常都想“大而全”。廣角鏡頭難以駕馭的地方也是如此,往往在照片中都會拍到一些不想要的東西,這些不必要的元素很容易容易影響觀感。其實,拍攝風光也應該一切從簡,不需要堆疊太多的前景、中景、後景,而且這樣有效引導觀眾的視覺焦點,而不是被擾亂視線。

(2)嘗試不同尋常的角度

嘗試用不同角度拍攝事物,讓自己學慣用不同角度去觀察事物。例如將相機貼近地面,然後用水平角度拍攝貼近地面的主體拍攝物件,通常都會得到一個新鮮的畫面。也可以嘗試向上拍攝事物,保留更多的天空與留白,令畫面製造更多空間感,同時也不會感到局促。

(3)留意物體的大小關系

使用廣角鏡頭,會有「近大遠小」的效果,即是會誇大鏡頭附近的物件,而使遠處的物體變小。當拍攝的時候可以留意身邊的事物,可以藉此作為前景襯托你所拍攝的主體,有時候亦可以得一些有趣的效果,如物件大小和正常時相反等等。

(4)利用廣角改變線條

拍攝時發現附近有些線條,如馬路等可以藉助廣角鏡頭來加強照片透視感。例如拍攝建築物時,可以藉助它的線條,從下而上拍攝,因為廣角鏡有鏡頭扭曲的特性,因此在邊緣的事物會被拉長和放大,可以使事物顯得巨大之外亦讓照片顯得有張力。

長焦定焦――AF-S NIKKOR 300mm f/4E PF ED VR

經過以上小小技巧和心得,大家對於廣角鏡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其實還有一類鏡新手有機會忽略,就是長焦鏡頭了。很多時候,新手會覺得長焦鏡頭並沒有很大用途,所以都忽略了。其實長焦鏡頭時常能夠幫助你拍攝到特殊情況的照片,例如運動攝影和野外攝影等等。當被攝的目標在較遠的距離時,長焦鏡頭便會發揮它強大的功用。以下會簡單介紹三個長焦鏡頭所用到的情況:

(1)野外攝影

野外攝影師通常都會攜帶長焦鏡頭,夜以繼日等待野生動物的出現,以捕捉它們的一舉一動,而通常都要攜帶不同焦段的長焦鏡頭以備不時之需。因為野生動物的距離通常都比較遠,而且難以接近,所以需要有一定焦距才能捕捉動物的清晰一面。要留意的是,需要確定有一定的快門速度,以防止出現入光量不足和手震的效果,所以大光圈鏡頭是剛性需求。

(2)野外攝影

大多數比賽日子在運動場上都會利用不同超長焦距的定焦鏡頭,以方便拍下運動員的英姿。然而,因為有一定的競技范圍所以攝影師都需要用遠攝鏡拍攝,而因為變焦鏡頭往往無法進行快速對焦和精準銳利地對焦到目,所以攝影師都偏向選擇使用定焦鏡頭。要留意的是,因為會影響運動員表現,大部分比賽都禁止使用閃光燈。如果有需要,只能提升感光度以補充不能用閃光燈的不足。

(3)人像攝影

大多數攝影師都使用中焦鏡頭拍攝人像,而亦有少數例子,使用長焦鏡頭去拍攝人像。因為有時候背景的物體比較遠,利用長焦鏡頭的壓縮感可以將背景和目標顯得近接近。另外,長焦鏡頭的變形比其他鏡頭小,使照片不會因鏡頭的變形而失真。再者,長焦鏡頭可以減少被攝者的尷尬感,使被攝者的表情更為自然。要留意的是,因為長焦鏡頭通常體積龐大和重,拍攝時容易出現震動,所以攝影師都會設置三腳架以增加穩定性。


⑦ 掃街用什麼鏡頭

50mm一下的焦距都沒問題(我說的是全畫幅,APS-C畫幅的鏡頭要35mm一下)。具體的焦段沒有正確的答案,每個人的偏好不同。比如日本的攝影大師荒木經惟就喜歡用28mm的焦段,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喜歡用35mm的鏡頭。
我覺得如果你沒有經過很多的訓練,還是盡量用大廣角的鏡頭,方便盲拍,在後期進行剪裁,這樣出片率會高很多。
樓上有說變焦的,的確變焦的焦段選擇更靈活,但是你在拍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在焦段上猶豫,這個過程中你往往會錯過一些經典的瞬間。定焦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你只要對一個焦段熟悉就可以,時間長了,你拿著相機走在街上,會下意識地在眼前出現一個無形的取景框,你只需拿起相機,對焦,按快門,就好了。

⑧ 請通俗的解釋一下,徠卡相機的優點有哪些

徠卡例如用M9來說;M9延續了徠卡M系列相機的經典造型,外觀改變不多。其機身採用柯達研發的23.9 x 35.8mm的全畫幅CCD感測器KAF-18500,像素數達到1820萬;

說白了你從中並看不到任何特別有優勢的地方,但是為什麼仍然會買的很貴呢,原因就是就像一塊勞力士一樣,做工在那裡,那份傳承和靈魂吧,註定它不普通;

買徠卡買的是那份情懷,包括徠卡自己出的100周年紀念版純粹的收藏意義;

比如徠卡t,它的機身是一整塊鋁合金打造的(也只有徠卡會去這么做)

精細工藝和卓越手工不是一般廠商做得到的;

不要再提什麼專業,因為徠卡的表現已經極其專業;銳利的線條,真實的色彩,清晰的畫面沒的說真的,當你用過之後你才感覺得到即便僅僅是一台徠卡C

閱讀全文

與布列松用的什麼相機鏡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