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照相機為什麼能拍照
我們可以從照相機的發展歷史來理解照相機為什麼能拍照。
一、照相機的發明,是人類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它使長時間保存物體的影像成為可能,讓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得以形象再現。人們早就有一個夢想,希望把有形的東西照原樣不變地記錄下來。而在古代,只有採取繪畫的方法。不過,無論多麼高明的畫師,也難以把物體的原形毫不走樣地記錄下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發明了利用光學原理的照相。最原始的照相機,是通過針孔使物體的影像映照在牆壁上。16世紀的大畫家達芬奇,就用過這種方法把風景正確地映照在牆上。但這種方法本身並不能記錄,只不過是投影而已。
二、1802年,英國人維丘德首先利用硝酸銀的感光作用,把硝酸銀塗在紙片上,支撐了印相片。1827年,法國人尼布斯在玻璃板上撒上瀝青粉末,上面再敷上一層蠟,使它成為半透明體。在陽光下,經過長時間照射,就留下實物的白色影子,製成不會消逝的照片。
1839年,法國學者達蓋爾發現了一種新的感光材料。一次,他無意中把一把銀匙放在用碘處理過的金屬板上,過了一會兒,他發現這把銀匙的影子居然印到了金屬板上。這一現象使他大為吃驚。於是,他專門磨製金屬板,又在上面塗了碘,用鏡頭進行拍攝,果然拍下了薄薄的影子。又有一天,他到葯品箱中找葯品,突然看到過去曝過光的底片上,影像變得十分清晰。這是什麼原因呢?他想很可能是葯箱里的某種葯品在發生作用。為了找到答案,他每天晚上把一張曝過光的底片放進葯箱。次日早晨,在取出底片的同時,取出一瓶葯。他想:如果取出了那種起作用的葯品,再放進去的底片,影像就不可能顯現清晰了。
三、使達蓋爾意外的是,當箱子里的葯品全部取完後,而底片仍然顯像清晰。為了徹底查清原因,他把箱子翻了個底朝天,終於發現了箱子里有一些小水銀珠。他馬上意識到:奇跡一定是這些小水銀珠造成的。因為箱子里溫度較高,使水銀蒸發影響底片,使顯像更加良好。
為了證實這一判斷,達蓋爾把曝過光的底片放在暗室里,用水銀蒸氣做試驗,果然取得了預期效果。這樣,他就解決了照相的關鍵技術—顯影問題。接下來,他又解決了定影技術,從而徹底解決了照相技術問題。所以,照相技術的發明自然也應歸功於他。
四、後來,照相術不斷發展,成像質量和感光速度大大提高。1889年,美國人伊斯特曼發明了柯達照相機。它小巧玲瓏,可以提在手上使用,深受人們的喜愛。用它拍照只需三個簡單動作:卷膠片、調快門和按快門。至今,這家公司還有一條鳳趣的廣告用語:「您按快門,其餘的事我們做」。
20世紀以來,照相機五花八門。近年來特別是數碼相機的問世,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攝影觀念。
⑵ 人類靠動物發明了什麼
人類靠動物發明了船、衛星控溫系統、照相機等。
1、船
魚有在水中自由移動的能力。人們模仿魚的形狀造船,用槳模仿魚鰭。傳說早在大禹時代,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就看到魚用尾巴在水裡盪來盪去,把木槳放在船尾。
科學家模仿蒼蠅的復眼,製成了「蠅眼」照相機。這種照相機的鏡頭由1329塊小透鏡組成。它還可以拍攝電影的特技畫面,使電影產生神奇的效果。昆蟲的復眼是由千萬個小陸伏好眼組成的,由於小眼之間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邊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
⑶ 科學小發明製作方法,小學生級別的。二年級的
1.我們知道通常我們的抽屜里會發現一些舊電池,但是我們也不知道還有沒有電,如果放進用電器來檢驗很麻煩而且無法知道它電剩餘量。所以,你可以做一個小驗電器。
方法簡單如下:使用一個小燈泡,很小的那種(像掛墜或玩具燈上的,五金店都有賣)。然後用兩根細漆包線分別連接燈上。兩根線的另一端分別用於接你要檢驗的電池的正負極。根據小燈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斷電池的電量了。
2.拿把破雨傘,把布拆掉,拿一條電線,一頭接電視或收音機,一頭接到傘上面,就是一個好好的信號接受器。你想專業一點就在傘上面多繞幾圈鐵絲就行了。這是最省錢,快捷的方法,只是有點搞笑。
3將一根火柴和一根縫被的大針並在一起,用包香煙的鋁箔將它們緊緊地包裹起來,再將有火柴頭的一端的鋁箔彎折過來密封捻緊。然後在靠近尾部的地方裝上定向尾翼,把針拔出,就成了一個很簡單的反沖火箭。
實驗時,把小火箭放在鐵絲架上,點燃一根火柴,對准鋁箔筒包有火柴頭的部位加熱。當溫度升高到火柴頭的燃點時,箔里的火柴匣被點燃,使周圍的空氣急劇膨脹,氣體從尾口高速噴出。由於反沖作用,火箭筒便從架上向前飛了出去。
如果在鋁箔中包兩根頭對頭放置的火柴,兩端都不封閉。將它放在上,從中部加熱。當筒內火柴點燃後,氣體從兩頭噴出,鋁箔筒仍停留在架上,從而說明了系統的動量守恆.
4把兩個同樣的量角器在圓心處鉚合並能靈活轉動,把上面的量角器沿右端挫一個長l厘米的缺口,量角時,讓它的張開與待測角的兩條邊重合,缺口所指示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畫角時,先將缺口對准規定刻度,再沿張開處畫兩條射線就完成了。這種量角器還能測立體物(如螺帽)的角度。
因這種量角器使用時形似剪刀,我們把它叫「剪刀式量角器」。
5
我把我同學當年的小製作推薦給你吧。
他做的是個電子小天平模型,注意,這是個模型,只能稱量很輕的物體,比如說兩個小紙屑。製作需要的材料是:一塊木板(最好薄一點,不要太大),一個墊圈,曲別針,錐子,電烙鐵,幾根導線,兩個發光二極體,一節電池。這些材料都很好找,發光二極體如果沒有的話可以去電子市場買到,很便宜的。
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在木板中間用錐子轉一個小孔,將一個曲別針彎成勾形,與木板垂直的通過小孔固定在木板上,勾上能掛住墊圈就可以。然後取兩枚曲別針,將其一半拉直,只保留一個拐彎,實際上拉直的部分就是天平的臂,剩下彎曲的部分就是托盤。另一個曲別針也做同樣的操作。然後將兩枚曲別針和墊圈焊在一起,墊圈在中間,曲別針要成一條直線。然後將墊圈掛到勾上,調整勾與木板的距離,大約3mm即可。然後在兩個托盤下固定兩枚曲別針,曲別針旁邊准備用發光二極體作指示燈。在木板下面設立電路,天平就相當於單刀雙擲開關。這個電路就相當於兩個迴路,共用一個電源,兩個發光二極體。只要左邊沉,左邊的托盤就會和他下面的別針連通,從而電路接通,二極體發光;若兩邊重量相等,電路不通,兩個二極體均不亮。
補充了一些 希望你能滿意!
最後祝你製作成功,心情愉快!
一,小天平
溫馨提示:必須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啊!
1.先將三合板切成A、B、C、D。
2.在B的底端開口。C、D的中間開口。
3.將三根細條如圖中插好。
4.將A釘在B的中上段,但注意不要釘死,要能活動自如。
5.用三合板裁出月牙形的標板,並標上刻度。
6. 再裁一小條用萬能膠水固定在A上,如圖。
7.裁兩個圓片,大小相等。
8.在上邊各扎四個小孔。
9.在A的兩邊各切一個小槽。
10.用細線栓住圓片,天平就做成了。
接下來就可以發揮你自己的想像,把小天平裝飾一下,做完實驗還可以拿來當小擺設,真是一舉兩得啊
二,演員走鋼絲
演員在走鋼絲表演時總拿一根長長的棍棒。也許人們會想,這不是增加演員的負擔嗎?等你做完下面的實驗,就會改變這種看法了。
一、材料
白色硬紙板一塊,10厘米長鐵絲一根,圖釘一枚,橡皮泥一團,長30厘米寬2厘米薄鐵皮一條,膠帶、膠水、剪刀、尺等。
二、製作
1.用硬紙剪一個小人形狀,畫上五官,塗上色彩,背後貼一張支撐條,小人腳部向前折,支撐條向後折,用膠水粘一枚圖釘,剪去多餘部分,圖釘尖向後折。
2.把鐵絲抹直,用橡皮泥捏兩個相同大小的小球,固定在鐵絲的兩端,再用膠帶將鐵絲中間處粘在小人「雙手」上,小人就能站立了。
3.用尺垂直抵在鐵皮中心紙上,將鐵皮折成直角,角朝下斜放在桌上,再用膠帶固定住,放正小人,釘鉤對准槽溝,小人就能從上端徐徐滑下而保持平滑。
三、揭秘
物體受到地球的引力,一個物體的平衡取決於它重心的位置,重心越低物體越平穩,長而下垂的棍棒起到降低重心的作用,重量的增加也有利於平衡,因此,演員走鋼絲時要拿根棍棒。
三,熱氣球(孔明燈)的製作
我們一起來製作一個熱氣球通過電吹風的熱風,可以使它徐徐上升,和真的熱氣球效果一樣。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你可以做會掃地的烏龜嘛,鞋刷有吧,把鞋刷的把柄磨掉,在上面按上斯驅車上的馬達,再在上面粘上蛋糕盤,做一點裝飾,啟動馬達,小烏龜就走啦!
准備好做沙盤的材料和工具:底盤,軌道,顏料,草粉,草皮,硅膠槍,廢報紙,白膠,石膏等。
按需要,可以自己設計軌道的形狀和高度,用熱硅膠拈合起來。(注意:一定要粘的牢,不能有松動或者傾斜)
在軌道上粘上美紋紙,以防在製作過程中有雜物進入,不宜清除。用廢報紙塑造事先設計好的造型,可以用美紋紙固定,然後蓋上石膏綳帶,噴上清水。
基本形狀固定好之後,再澆上石膏,這樣會使整個造型更堅固,也便於上色。(注意:在澆石膏時小心避開軌道)
在已製作好的造型上粘上建築物。
上色,上色是注意要先畫深色的再畫中間色,最後畫高光,被風化效果,再種上植被。
種上植被,撒上草粉後,基本上完成了簡單沙盤的製作,最後別忘了用砂皮打一下軌道,這樣就完成了
做個孔明燈吧!
它自己可以飛起來!
2.1取材和製作
①取一隻大號極薄的塑料手提袋,手提處剪平。
②取一根長約60cm的細銅絲(可用多股軟銅線中的一股銅絲),兩端分別系在方便袋口子兩邊。
③在細銅絲中間包上適量棉花,簡易孔明燈便製成了。如圖。
2.2放飛
選擇沒有風的地方(室內也可),一人兩手分別捏住方便袋底部兩角,使之開口朝下,並使包有棉花的細銅絲自然下垂。再在棉花上倒上適量酒精,點燃酒精,幾十秒鍾後,孔明燈便會騰空而起。
2.3注意
①酒精棉花不宜太重,一般可使總質量(方便袋、細銅絲、酒精棉花的總質量)在5g以下較易起飛。
②細銅絲長度要適當,以使酒精燃燒後不致溶化塑料袋為好,並注意防止失火。
③如果想把它拉下來,事先可在細銅絲中間再系一根細銅絲讓它下垂
演員在走鋼絲表演時總拿一根長長的棍棒。也許人們會想,這不是增加演員的負擔嗎?等你做完下面的實驗,就會改變這種看法了。
一、材料
白色硬紙板一塊,10厘米長鐵絲一根,圖釘一枚,橡皮泥一團,長30厘米寬2厘米薄鐵皮一條,膠帶、膠水、剪刀、尺等。
二、製作
1.用硬紙剪一個小人形狀,畫上五官,塗上色彩,背後貼一張支撐條,小人腳部向前折,支撐條向後折,用膠水粘一枚圖釘,剪去多餘部分,圖釘尖向後折。
2.把鐵絲抹直,用橡皮泥捏兩個相同大小的小球,固定在鐵絲的兩端,再用膠帶將鐵絲中間處粘在小人「雙手」上,小人就能站立了。
3.用尺垂直抵在鐵皮中心紙上,將鐵皮折成直角,角朝下斜放在桌上,再用膠帶固定住,放正小人,釘鉤對准槽溝,小人就能從上端徐徐滑下而保持平滑。
三、揭秘
物體受到地球的引力,一個物體的平衡取決於它重心的位置,重心越低物體越平穩,長而下垂的棍棒起到降低重心的作用,重量的增加也有利於平衡,因此,演員走鋼絲時要拿根棍棒
做針孔照相機
方法:
針孔照相機
根據小孔成像的原理可以製成小孔成像儀,在其屏幕上可以看到清晰的圖像,若在屏幕的位置裝上感光底片,還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來,這就成了針孔照相機;不過這得要做一個「快門」和一個裝底片的槽。另外,在密封上也比製作一般的小孔成像儀要求更嚴格些。
針孔照相機的構造如圖10.6-l所示,機身全部用馬糞紙粘合而成,分前蓋和後罩兩部分。
【製作方法】
按圖10.6-2、10.6-3、10.6-4的尺寸(δ為馬糞紙的厚度)畫在馬糞紙上,並沿各圖的實線剪開,再用小刀沿各虛線輕輕刻過,切勿刻透,以便在折彎時折出一個直棱來。然後將各片的兩面均塗上黑色。
將剪下的前蓋外層展開圖(圖10.6-2)沿諸虛線折彎90°,圍成一個五面紙盒,(小舌粘在盒的外側)用膠帶紙條粘好。再把一片120膠卷黑色襯紙貼在開有圓孔的一面上,用針在圓孔中心襯紙上刺一個小孔,直徑約0.4毫米(12號縫衣針直徑約0.4毫米)。再按圖10.6-1所示,在小孔的側邊張貼一紙槽,紙槽內插一硬紙條,既可充當快門,又可保持小孔清潔。
將剪下的前蓋內層展開圖(圖10.6-3)沿諸虛線折彎90°,使之成一個方筒,並將介面處粘好(小舌粘在方筒內側)。再將有缺口的一端諸梯形小舌折倒成一紙框,並把加固框(圖10.6-4)拿來對准缺口粘在一起。按加固框的尺寸再用硬紙片剪一個紙框,對齊缺口附在加固框上,並用膠帶條在外部把這個紙框與方筒粘牢,加固框與硬紙框之間就形成一個紙槽,底片即可從有缺口的一邊裝進或取出,缺口是為裝卸底片方便而設的。內層做好後,應與外層粘在一起,即將方筒另一端的各梯形小舌沿虛線折彎90°,塗好膠水,對齊缺口,邊套進外層,邊在各面的內外層之間插一馬糞紙片,以保證各面內外層的間隙相同,待內層前端與外層有圓孔的一面粘牢後,再抽出插進的馬糞紙片,前蓋就做好了。
關於後罩的製作,除側邊寬度為80+26毫米和底面無小孔外,其他都與前蓋外層製作相同,參照前蓋外層展開圖和相應的尺寸下料製作即可。
【使用方法】
1.針孔照相機的像距約64毫米和透光孔徑0.4毫米都是固定的,因此光圈也是固定的,實驗得知光圈數約為160。當被攝景物亮度不同時,只能用曝光時間來調整。由於一般照相機的光圈數為22左右,查不出光圈160的曝光時間來,因此可根據曝光時間之比等於光圈比的平方(即t1:t2=(F1:F2)2)來確定。例如,攝某景物時,用光圈16曝光時間為1/30秒,則用針孔照相機光圈160時曝光時間就應為3.3秒。最佳曝光時間還應該通過實驗來確定。
2.用針孔照相機拍照片時取景方法如圖10.6-5所示。用一隻眼睛貼緊一邊中點,向對邊兩端點「瞄準」看出去,那麼,夾在這個角內的部分就是被攝取的范圍。移動相機與所攝景物間的距離,可改變像的大小。
3.曝光:取好被攝景物,計算好曝光時間,把遮蓋小孔的硬紙片拉開,到預定曝光時間關閉即可。
4.裝片和卸片:單張60×60毫米2的底片常不易買到,需用大的底片加以裁剪。裝片,卸片,裁剪底片都要在不透光的暗室中進行。
【注意事項】
1.製作時要仔細,不能有漏光現象。
2.針孔要圓而且邊緣要光滑。
3.由於曝光時間較長,故以拍靜物為宜
既輕便、又不彎腰的拖地工具—— 鞋拖。
製作方法:1、鞋拖要比自己平時穿的鞋子大一些,便於套穿在鞋子上。
2、用碎布條作鞋底上的拖把條,拖把條上面釘一層較厚的塑料 底,既防水又耐用。
3、用布殼和防水布做成鞋幫,鞋幫的後根安上一條拉鏈,穿脫方便。把鞋幫和鞋底連起來,鞋拖就做成了。
⑷ 從隔牆有耳到無處不在,盤點人類相機發展史,成就了數不清的間諜
人類自有戰爭發生開始,敵對雙方就有了間諜活動。遠古時,敵對雙方除了用自己的眼睛偷窺或用耳朵偷聽外,還沒有其他更好的偵察、竊密手段。在漫長的歲月里,間諜的特殊技能的演進,一直左右著諜報活動的軌跡。所謂「隔牆有耳」,「宮中到處都是眼睛」就是對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竊聽、竊視活動的生動描述。
歷史 進入19世紀,有一件事情改寫了間諜活動的方式和手段,那就是 19世紀上半葉,法國人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和路易·雅克·曼德·達蓋爾促成了攝影術的創立。世界上第一張照片是尼埃普斯在1827年拍攝的。 他用照相機在塗了一層瀝青的白蠟感光板上,拍下了從書房窗口見到的景物,這張照片的曝光時間長達8小時。1829年,風景畫家達蓋爾和尼埃普斯合作,共同完善相機和照片。1837年,達蓋爾已能在塗銀的銅板上拍出相當清晰和細膩的照片了,他使銀板上的碘化銀感光,然後放入顯影液中顯影,再用蘇打鹼溶液洗定影,於是得到一張清晰的照片。不過,銀板底片的感光度很低,拍一張照片仍需個把小時。
1839年8月15日,法國科學院大廳向 社會 各界展出了達蓋爾拍攝的世界第一張光學照片,轟動了整個巴黎。 此後,攝影者們便開始使用笨重的匣式照相機,相機要安裝在三角架上,還要配上很大的底片。這種情況向間諜們提出了挑戰,他們需要研製出一些不容易被人察覺的、越來越小的照相機,他們還想到在收音機、手提包、打火機、火柴盒、圓珠筆、粉盒和手杖把手等物品上面「做手腳」,用這些日常用品來作為進行偷拍的偽裝物。
進入20世紀,德國的間諜相機也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出現了一種幽靈照相機,德軍把它安放在鴿子身上,然後將大批這樣的「鴿子間諜」放飛,前往法國防線的後方去執行空中偵察任務。
照相機自19世紀中期被發明以來,攝影技術在情報搜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間諜們利用照相機拍攝人、機場或其他軍事設施、橋梁、軍事裝備、飛機模型或文件等。歸納起來,間諜們所使用的這些易於隱藏,能拍攝高質量圖片的間諜照相機 主要有以下3種。
這種照相機體積小,能放在口袋中攜帶,可用於各種目的,如監視攝影、文件復制等。 為了便於隱蔽,一些微型照相機沒有裝配取景器,拍攝者進行偷拍時,必須憑直覺取景拍攝。
在整個微型照相機系列中,最有名、最成功的要數米諾克斯(Minox)照相機。 米諾克斯被說成是立陶宛或原西德的照相機品牌是不對的。第一架米諾克斯照相機是於1937年開始研製、設計,1938年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被製造出來的。米諾克斯相機的發明者是拉脫維亞工程師威特·澤普(WaiterZapp),他少年時便夢想著製造出一種可隨意置於手掌心卻又能拍攝出高質量自然畫面的攜帶型相機。澤普32歲時,與他的設計小組共同製造出了第一台這種照相機。它使用只有標準的35毫米膠片四分之一大小的膠片,暗盒內裝有50張片格。盡管澤普製造米諾克斯照相機的初衷是用於普通攝影,但不久世界各地的情報機構便開始競相要求購買該機,用於間諜攝影。
這樣,這種商業照相機因體積小、性能好、使用靈活而明顯地成為進行秘密拍攝的理想器材,是間諜們最得心應手的機種。一系列配備於米諾克斯照相機的附屬件,使它可以被隱藏起來使用。它一次可拍攝50張照片而不需重新裝片。二次大戰結束後生產的新型米諾克斯相機安裝有析像度極高的鏡頭,這樣,使用更優質的膠片就可以從微型底片上獲取更多、更清晰的信息。米諾克斯照相機首次亮相時,被認為是人類技術史上的奇跡,例如間諜人員可用米諾克斯微型顯影罐沖洗膠片,顯影罐只有小飲料罐那麼大小。
又例如早期的相片放大器用於從微型底片上曬出小張照片,二戰時開發了改進的放大器,能從原有的清晰度更高的膠片上曬出更大的照片。在二次大戰期間,各國情報機構發現很難得到足夠的米諾克斯相機以用於間諜活動。二戰結束後生產的機型配備了多種附件,使得這種照相機被應用於各種諜報工作。 直到90年代初冷戰結束之時,它仍是一種備受間諜青睞的工具。
在間諜行動或隱蔽行動中,各種各樣的間諜照相機被隱藏於某一物體中或偽裝成某一物體, 如手提包、化妝盒、手杖等,或綁縛於身體上,進行隱蔽拍攝的照相機,就是隱蔽照相機。 前蘇聯研製的 F21 和前西德 機械人(Robot)照相機 是兩種被普遍使用的隱蔽照相機。它們都是從二戰前德國設計的一種機型發展而來的,使用的是發條傳動卷片裝置。前蘇聯和西方情報機構都發明、製造了大量各式各樣的用以藏匿照相機的用具。普通照相機只要安裝上特殊的偽裝附件,也可被用於秘密工作。間諜使用隱蔽照相機進行秘密拍照時,照相機可能被隱藏於間諜的衣服內,或偽裝成另一種日常用品。一些微型照相機一般只有一種固定的偽裝,而隱蔽照相機卻常有多種不同的偽裝,如機械人,F21、萊卡等相機各自都有一套隱蔽的方式。
機械人照相機首創於1934年,靠發條傳動提供動力,可連續拍攝而無需人工卷片。 二次大戰中,德國空軍曾用它來驗證被炸目標的毀壞程度,德國情報組織也曾使用過它。因該機不需在拍攝時手動卷片,所以可隱蔽於各種物體內進行工作,也因此,在冷戰初期,不少間諜都使用這種機型。美中情局在五六十年代曾將隱藏於公文包內的機械人照相機用於監視行動。情報官員將公文包夾於臂下,被拍攝物與拍攝者的走向呈直角,因不能使用取景器,所以要拍攝取景准確的照片,必須事前經過大量練習。情報官員要憑直覺學會如何正確放置公文包,以拍攝到既定目標。拍攝時,操作者隔著公文包按壓快門操作桿。
F21隱蔽照相機的3件最重要的偽裝用具是短上衣、普通相機套和雨傘。 偽裝用短上衣有多種款式,附加於F21相機的面板上裝有一枚假紐扣,能覆蓋住鏡頭。照相機附著於襯里內,同時假紐扣從短上衣前擺的一個孔內突現出來,當輕輕擠壓置於口袋內的遙控快門時,假紐扣的中心部位會快速開啟,迅速完成拍照。作偽裝用的普通相機套也很平常,間諜人員將它掛在脖子上,好像照相機並未被使用。但在套內,一架F21照相機被安裝於側邊,與相機套正前方可呈直角進行拍攝。當間諜按下按鈕時,相機套側面的擋板會開啟,進行拍照。偽裝用雨傘更是別出心裁,其設計可謂巧奪天工。F21照相機被安置於傘的成型木製支桿內,相機鏡頭正對傘套上的小孔,拍攝時,間諜人員按動手柄上的快門開關即可。
德國產萊卡(Leica)是種普通相機,但它又是一種間諜很愛用的隱蔽照相機。 萊卡相機鏡頭蓋上的詞「Leica」曾被間諜精心地鏤空,這樣,即使不取下鏡頭蓋,也能透過鏤空處進行拍攝,而在外人看來,相機並未使用。
這類照相機是專為大量拍攝文件而研製的,有的可連續拍400頁文件,自動化程度高,翻拍速度快,成像質量好。 通常情況下,間諜只有很短的時間來復制秘密文件。雖然普通相機也可用於文件拍攝,但要拍攝出高質量的照片,則需要集中注意力和擁有充足的時間。情報機構於是研製出了使用快捷、簡便、可靠的攜帶型特製復制照相機。
復制照相機或趨向微型,或經過偽裝,後者中最著名的有偽裝成筆記本的克格勃滾輪式照相機,它可連續復制40頁文件,而無需重新裝片。 該機隱藏在和間諜經常攜帶的筆記本相似的假筆記本內、使用時、間諜將假筆記本的內脊部位從文件上滾過成刷過、筆記本脊部的小輪便會啟動快門裝置及其內置照明源、完成拍攝任務。克格勃還使用耶東卡C-64復制照相機,它可在多種電壓下工作、包括利用 汽車 蓄電池。該機使用簡便,能拍攝優質的照片。這種稱做「耶爾卡」(Yelka)的相機裝有鉸鏈、不使用時可以折疊起來。
美國情報組織也曾使用過公文包式復制照相機。當公文包被打開時,復制照明裝置便會向外伸展定位,靠主電源或電池供電。改裝後的35毫米定焦公文包式復制照相機使用尼龍齒輪,可進行無聲操作。
為了長期有效地進行監視拍照,人們發明了許多巧妙的偽裝物供間諜隱藏照相機。這些偽裝物的尺寸和偽裝方式大不一樣,但基本原則都是要把照相機偽裝或隱藏起來,讓它看起來像是一種普通物品,不致引起懷疑。但所使用的偽裝物必須與使用它的間諜的生活方式和周圍環境一致。有些偽裝物內裝有餌雷,未經許可而試圖打開它,會導致情報被毀掉。要打開被擰緊的偽裝物時,經常要按順時針的方向旋開,而不是採用通常的逆時針方向。
與間諜照相機相「配套」的是「縮微照片」。前東德國家安全部「斯塔思」(Stasi)使用的微型相機的縮微膠卷只有小姆指蓋大小,它可拍攝3張縮微照片。 這種照相機可直接拍攝出相片,不使用底片,每張縮微照片必須用放大鏡才能觀看。自從19世紀60年代美國內戰以來,各國情報機構一直在使用縮微照片,照片寬度 最小的可達1毫米 ,可藏在日常物品或特殊的偽裝物中。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設計的戒指,可隱藏縮微照片或指南針。用刀切開較厚的明信片的邊沿,也可藏進縮微照片,再依原樣封好寄出。
時光在流逝,人類的 歷史 翻過一頁又一頁。融智慧、 科技 、膽識乃至風俗 時尚 於一體的間諜照相機及隱蔽攝影技術也將一如既往地在那些鮮為人知的 歷史 書頁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