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蘇聯費得相機怎麼樣

蘇聯費得相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7-22 02:49:36

① 第一款單反相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幾乎所有的權威資料都把1936年德國研製的愛克山泰(Exaktu),說成是世界上第一台135單鏡頭反光相機。

人們明顯都忽似了在它前一年,即1935年前蘇聯變已出世的「斯布特」。蘇聯人在上個世紀30年代悄悄地研製成功一台現在看來是「標准」的135單鏡頭反光相機「Chopm」。但它卻被人們有意無意地忽似了。難道是它的模樣太丑了,沒有「愛克山泰」那樣更接近現代相機的俊美。這世界也真沒地方說理去了。「先到的不算,後來的為尊」。蘇聯人也不去世界上爭爭,真是好脾氣!

斯布特的相機俄文名是「спорт」,英文名是「Sport」。而相機的前臉卻標明「Chopm」,這我就弄不明白了?它的生產年代是1935-1940年。生產廠家是前蘇聯國家光學機械廠。由於它採用的容量為可拍54幅135(24×36mm)照片的專用暗盒,裝約2米長成卷的膠卷。由於這種相機廣泛地運用到新聞和體育運動場面,所以又稱它為「運動」相機式「體育」相機。

在前蘇聯的龐大相機家族中,以模仿和抄襲德、日相機為最主流,而這款「斯布特」相機是純俄羅斯血統的相機,在它身上似乎找不到鄰家的身影。它完全傾注了前蘇聯相機研究者的智慧,只可惜這種探索沒能堅持下去,除了這台原形機,「斯布特」也沒有「二世」和「三世」問世,「斯布特」既是開始也是結束。

「斯布特」相機的生產期限雖然長達5年,但其產量並不太大,由於二戰的興起,這種相機很快就停止生產了。前蘇聯的相機工業在二戰前還沒有大規模興起,所以二戰前出世的相機並不多,且收藏價值也相對大一些。所以這款「斯布特」相機由於它獨特的造型工藝以及在相機史上的獨特地位,一下子成了前蘇聯相機中最具有收藏價值的品種之一。它在國際上也很熱門,成色好的價值要超過800美金。日本市場上的價格是11-12萬日圓。

用現代的眼光看「斯布特」相機,可能有些費解和不已為然,當它在當時確是具有超前意識的:

一是它的膠卷過片同快門上弦是連動的,過片即上弦同時反光板歸位,這在當時的相機中是少見的;

二是右手快門按鈕同快門線是一體的,這點雖然它不是首創,但採取這種方法即有許多先見之明了;

三是鏡頭採用了卡口式互換的鏡頭,可快速地卸下。遺憾的是除了一款標頭再找不著其他配套的鏡頭,而在當時基本用的都是羅口的換鏡頭的方式;

四是速度盤同過片扭結合為一體,減化了按鈕。

五是它的調焦機構延習了萊卡和康太克斯的作法。調焦採用鏡頭鏡後撥桿調整,整體轉動的方式。

這台相機採用的是翻斗式的金屬快門,上下兩片組合式,同反光鏡是連動的,這種快門結構簡單,而且不易出差。快門速度盤同過片鈕、膠卷計數盤是一體的。同其它款拉起式調整快門速度盤相機不同的是,調整速度需按下過片鈕調整。

這種相機不能使用閃光燈,因為沒有閃燈插座。可能其設計思想就是在室外使用的也就用不著閃光燈了。

這種相機的「靚」點之一便是它的取景器,共有兩個。其一是位於相機左上方的直觀式即「望遠鏡」式取景器,同其它相機無異;其二是它的俯視取景器,即從相機上頂看到的腔室式直接從鏡頭觀看的反光式取景器。這種取景器同一年後出世的愛克山泰的折疊式的俯視取景器原理上是一樣。但「斯布特」因取景器是用放大鏡觀看的,在觀看時眼睛要緊貼在上面,就沒有愛克山泰看著舒服和隨意了。

「斯布特」相機的另一個不足是它並沒有採用了當時24×36mm已很流行的36張標准暗盒膠卷,而非要採用可裝2米長的可拍54張的膠卷暗盒。這種非標準的膠卷,雖然可以每次多拍幾張減少了換卷的次數,但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可能不在專業店就買不到能用的膠卷,也就只好自己手纏了,即麻煩又不經濟。另外,這種相機光圈也不連動,現在看來調焦和使用都很麻煩。

今天回過頭來看這種相機,樣子怪怪的很是難看,同現代相機雖然在結構上類似,但其功能卻無法同日而語,但它在相機發展史上,卻起到奠基人的作用,雖然它的普及性及對後世相機的影響都遠遠不如愛克山泰,但甚少這種相機設計中的閃現的創作思維同相機發展的大趨勢是一樣的,即追尋小巧、快捷加上功能的合理簡捷。遺憾的是前蘇聯並不是相機的主流國家,特別是二戰前的相機工業還是很虐弱的,雖有了嶄新的相機思想,但終沒能走多遠,加上二戰烽煙已起,這種相機也就隨之壽終正寢了。在相機史上終沒有象後來的愛克山泰一樣留下劃時代的英名,為後來相機世界開辟出一條嶄新之路。

② 我有一台蘇聯的老相機想知道是什麼年代的

這是前蘇聯1970年代生產的「蒼鷹」(Сокол)照相機,這種牌子國內不多,能見到的有普通的平視旁軸型的和費特-5類似的一種,還有一種是帶有嗮光電池測光的自動相機,你的照片不全我不確定是哪一款。
七十年代後,蘇聯相機生產有兩個趨勢,一是向輕型和小型化發展,如:「海鷗」(Чайка)系列、「基輔-30」半格系列、「費德」(Фед)微型半幅系列等。二是向中高檔電子自動化發展,生產了一批自動、半自動相機,如「維利亞」(Вилия)135自動相機、「澤尼特-TTL」單反自動和半自動照相機、「基輔-15-TLL」單反照相機、「費克-2」(ФК-2)搖頭相機。「基輔-17」、「基輔-18」自動相機、「愛列克特羅」電子快門相機、「費德-5」系列全天候微型電子照相機、以及我們的主角:蒼鷹」(Сокол)多程序自動照相機,它生產於70年代中後期,在當時屬高檔產品。

③ 相機資料整理:「莫斯科」,蘇維埃最成功的模仿相機(下)-

註:這篇莫斯科系列相機文章是我早年寫作,發到SY916的悶大禪,後來網站停辦,無法找到配圖的原文,現在把文章正式發出來,使用了自己的圖片資料翻拍照片,文章比較長,分兩次發出來,這是第二篇。

莫斯科-4型相機其實有點不倫不類,它在莫斯科系列相機中也是最沒有特點和最螞塵沒有性格的。當然也可以看出莫斯科人在設計和推出這款相機時的隨意和茫然。

莫斯科-4型相機有兩個版本,即早期的莫斯科-4A型和晚期的莫斯科-4B型。

早斯的莫斯科-4A型在外型只是在原來莫斯科-2的相機後背挖個洞,即增加了6 6的拍攝畫幅。但快門開始使用莫緬特-23C型,這種快門同1型沒太大的區別只是增加了閃光燈連接線的插孔,自此以後出廠的莫斯科相機可以使用閃光燈,其它一切都濤聲依舊。

但要拍攝6 6規格的片子只是在原來6X9的基礎上增加一個6X6的擋片夾而已(就象我國的海鷗4B的645擋片一樣)。不過這種可塞進莫斯科-2上的6X6的片夾我在經手的十幾台莫斯科-4A型相機中卻沒見有一個,也就無法描述它是什麼樣子了。

自莫斯科-4相機開始,廠家為其配了很結實很精緻的牛皮盒。近年來我過手的莫斯科2、4、5相機有上百台,但一直沒見到有莫斯科-2的皮盒,雖有些莫斯科-2也帶有皮盒,但都是標明是莫斯科-4或莫斯科-5的,難道是到了莫斯科-4A型的問世廠家才開始為其配皮盒?不知莫斯科-2的原包裝是什麼樣的。

晚斯莫斯科-4B型相機又同莫斯科-5型相機相近。區別是它仍採用的是同莫斯科-2型一樣的鏡頭,即茵度斯塔爾-32(110/F4.5)。當然快門也是使用莫緬特-23C型,帶有閃光燈連接線的插孔的。

莫斯科-4這種不倫不類卻又承前繼後的非「優生子」讓人犯疑,我在仔細地研究了莫斯科系列相機的生產年代發現一個問題:莫斯科-2型生產期是1947-1956,而莫斯科-5生產期是1956-1960,兩者完全是可以銜接的。但在其間卻夾雜著莫斯科-4,生產期是1955-1958。再想它的功能卻又那麼沒有新意,可不可以斷定,它是台「雜生」的相機。

就是莫斯科-2生產到後期,莫斯科-5已經設計並試產完畢。如果直接停產莫斯科-2生產莫斯科-5就會舍棄許多零配件、原材料。而如果繼續生產莫斯科-2卻已經不合市場的適宜(這時可能6 6畫幅在蘇聯風行了),於是聰明的莫斯科人想出了這個具有現代市場意識的招法(我說這話是離不開當時蘇聯計劃經濟的實際情況的)現在看來這種產品意識在現代 社會 或者說在當代的中國可能實在是不值一提,但在當時鐵幕下的蘇維埃帝國這種創意和市場理念絕對是新奇和開放的。

於是莫斯科人開始加班加點地在庫存積壓的莫斯科-2後背上打洞,使用新的莫緬特-23C型鏡頭快門,換個底板(上寫「MOCKBA-4」)再塞進個6 6的片夾,莫斯科-4A型相機就這樣輕板的誕生了……

也許很快這種具有仿告6X6篇幅莫斯科-4A就銷售一空了,於是開始上馬生產最新型的莫斯科-5型相機,但材料庫的主任急急忙忙找廠長來了,報告說盤點庫存中又發現了一大批用於莫斯科-4A型相機上的快門和鏡頭組合件還沒有用完,而原來的莫斯科-2型的機身架卻沒有了。而這種快門鏡頭在新產品莫斯科-5是用不了的,廠長急中生智:「那就用現在莫斯科-5的外殼加上原來莫斯科-2的鏡頭,再生產一種新型號莫斯科。」「叫什麼?」「莫斯科-6不好吧,這莫斯科-5還賣不賣?而且也不能一代不如一代啊!?乾脆還叫莫斯科-4吧!」

以上說法是筆者的杜撰,沒有依據,但我們現在見到的是兩種款式莫斯科-4型相機,肯定是由於它是過渡性產品所決定的。

畫 幅:6 9cm 6X6cm

鏡 頭:茵度斯塔爾-23型,F4.5/110

最近調焦:1.5米

快 門:莫緬特(Momeht)-23C型。

鏡頭有閃光燈連接線插孔。

速 度:1-1/250秒、B

取 景 器:

楔式補償器雙影重合連動測距器

(頂蓋裝折疊式支架式取景器)

畫 幅:6 9cm 6X6cm

鏡 頭:茵度斯塔爾-23型,F4.5/110。

最近調焦:1.5米

快 門:莫緬特(Momeht)-23C型。

鏡頭有閃光燈連接線插孔。

速 度:1-1/250秒、B

取 景 器:

楔式補償器雙影重合連動測距器。

莫斯科-5型是莫斯科系列產量最大,也是關門之作。它是在成熟的莫斯科-2型的基礎上舍棄了似乎作用並不太大的機頂望遠鏡式取景器,而在機身的右上方開了一個小取景口,另外就是將鏡頭改為口徑更大的N-24,3.5/105mm,而快門也改成了莫緬特(Momeht)-24C型。這種快門是在莫緬特(Momeht)-23C型的基礎上增加了自拍。

可別小看這一點,卻讓莫斯科人整整用了十年才找到蔡斯伊康的真正感覺。我對這藏在鏡頭快門里的自拍器的機械性能並不太了解,但它的技術要求和生產難度一定不小,否則霸道的蘇聯人是不會客氣的,不會因知識產權問題在模仿蔡司伊康相機上拿在它的眼裡已倫為孫子輩戰敗國德國的專利權當回事的,君不見前蘇聯有多少相機是照搬德國的,其他方面就不用說了!

蘇聯人在莫斯科相機上不是不想一步到位,而是局限於當時的客觀條件,他們選擇了自己力所能及范圍內的事,從這點上看蘇聯人是明智和嚴謹的,沒有盲目的頭腦發燒可能是莫斯科系列相機最後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回看我們50-60年代研製的一些相機,有的只是有了不知能不能拍照的樣機,有的相機出廠就玩不轉了。

從膽量上看我們的前輩可能是世界相機史上最大的,但產品的成功率可能也是世界相機史上最低的,我作為沒有在當時特殊條件下生存過的後人,可能沒有權利對尊敬的先輩在相機領域里的 探索 指手劃腳,只是感覺我們的先輩確實是有些著急和草率了一些。至少在這一點上我們沒有莫斯科人的理智啊!

除此之外,莫斯科-5還對後背進行改革,可以完全取下來。在畫幅上增加6 6的片幅,在機身上安裝了活動的6 6片夾。注意,這種片夾在莫斯科-2型和早期的莫斯科-4A型上是用不了的。

莫斯科-5型採用了天塞結構的3.5/105頭,可以說是同超級伊康相機最終殊途同歸。

到這時,莫斯科在性能上同蔡司伊康才完全相近,而且比蔡司伊康還多了閃光燈連接線插孔。但在外表上莫斯科開始自己風格的 探索 ,它取消了蔡司伊康的機頂折疊式支架式望遠鏡取景器。其實這也非莫斯科的獨創,到這個時代這種取景器基本都改為了機內,就是目前仍廣泛流行的機內平視取景器。

但莫斯科-5(及莫斯科-4B)的雙影重合取景器和直觀取經器是分開的,而且全部在我們現在很不習慣的右側。因為這種相機是拍兩種畫幅,在直觀取景器上還多了6X6和6X9轉換扭,這種直視取景器因太靠近右側,在近距離拍攝時的視差會很大。

這種相機的快門和鏡頭同蔡斯是完全相同甚至可以互換的(我手裡就有一台莫斯科-5鏡頭的蔡司超級伊康太),但它比蔡斯高級之處是多了6 6的畫幅和閃光燈連接線插孔。我在許多台莫斯科-5相機上還看到有閃光燈插座,而且是直接裝在機頂的「MOCKBA」字上的。開始沒有以為然,以為是個人的行為,但後來看得多了,而且東西一樣位置也相同,不知是廠家後加的還是某個部門的「改裝機」。

時代不同了,隨著感光材料的進步,五十年代相機開始向小畫幅方向發展,而莫斯科-5正是迎合了這一世界潮流,要知道由6 9的拍八張到6 6的12張,每卷可多拍三分之一,經濟帳也是十分可觀的,對於一款面向大眾化的相機,這一變化會迎得多少市場、迎多少攝影愛好者的青睞啊!但還有不滿足的攝影愛好者,有不少莫斯科相機的使用者自己在相機上還挖個洞,又改成了6X45的畫幅,一下子又能拍16張了。這種自己改制的「莫斯科」也是經常會碰到的。

莫斯科-5型相機資料:

畫 幅:6 9cm 6X6cm

鏡 頭:

莫緬特(Momeht)-24C型。F3。5/105

最近調焦:1.5米

快 門:

莫緬特(Momeht)-24C型。

鏡頭有閃光燈連接線插孔。自拍器。

速 度:1-1/250秒、B

取 景 器:

楔式補償器雙影重合連動測距器。

「莫斯科」系列相機起於1946年的1型,止於1960年的5型。在長達14年的生產和開發中幾款相機都是很成功的。即使過了在四、五十年後的今天這些相機大部分仍能使用,說明它的精密加工和選用材料是相當不錯的,特別是它的鏡頭歷經這么多年風雨滄桑,卻絕大部分光亮如新,鍍膜通透,極少有長霉脫膠的甚至很少有磨痕擦痕的。

這說明了莫斯科相機在製作上的技術高超和態度的嚴謹,這點可是其他前蘇聯相機是沒法相比的,我不知這其中是否還有別的原由,是否有蔡司人直接參與了製作,但我要說的是: 「莫斯科相機人」是值得尊敬的!

④ 關於前蘇聯相機

沒想到現在還有人和我一樣喜歡這些老毛子的金屬嘎達啊,哈哈

樓主列出的這6部相機中,澤尼特的兩部是M39口的單反相機,其他則都是旁軸,至於誰好 誰不好,那要看從什麼標准來說了。
要說使用價值,個人感覺澤尼特3好用一些,裝片不那麼費勁,使用上也基本與現代相機相同。要是追求旁軸的味道的話,佐爾基3裝配精密一點,基輔3的鏡頭更有德味,看個人喜好了。
要說收藏價值,都還有一定收藏價值,俄機這兩年藏的人不少,具體這6部誰貴要看具體品相了。
以下是我收集的這6部相機(其實是5部,KIEV2和KIEV3基本一個東西)的一些資料,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ZORKI 3(1951-1954)

ZORKI 3是ZORKI旁軸相機一個真正的轉擂點,機身是LEICA 3型的COPY版,機身體機比之前的ZORKI型號要大一點,但卻有許多之前ZORKI相機所沒有的特色,可調整眼睛視度的疊影對焦機構,使調焦更准確.及全開式後蓋,更方便底片裝卸,更增加了慢速快門機構,多出1,1/2,1/5.1/10秒的快門速度,在之前的ZORKI相機,僅有1/25秒的最慢速度,在陰暗環境幾乎無法拍攝.這點極像LEICA 3C型.

在鏡頭方面,導入仿ZEISS SONNAR的JUPITER 8 50mmF2鏡頭,比之前的50mmF3.5要明亮很多,而且整機機械精度較高,各可動環節動作順暢,就像它的始祖LEICA 3型一樣.

原先ZORKI 3的慢速快門是雙軸式的,原先前蘇聯所設計的雙軸式機械結構並不是很好,但在1954年一個新的單軸設計方案成功,使ZORKI 3的可靠度更加提高.

生產量:

ZORKI 3+3M
88000(1951-1954)

ZORKI 3C
4600091955-1956)

相機原型 1932年LEICA 3型,片幅36X24mm

鏡頭 JUPITER 8 50mmF2,仿Zeiss Sonnar

機身卡口 Leica 39mm卡口

快門 黑色布質簾幕焦平面快門

快門速度 B,1-1/500秒

對焦 手動疊影對焦

測光 無

體積 6.7X13.3X6.6 CM

重量 519g 生產廠 KMZ

KIEV 3
1952-1955 完全仿製CONTAX 3型,有測光
具體數據參見CONTAX 3型

ZENIT C

ZENIT 1是KMZ廠第一台單反相機,1953-1956年間共生產了約40000台,機身采M39鏡頭介面,標准鏡是用INDUSTAR 22,與平視取景相機所用INDUSTAR 22是相同的結構,在當時,只是把成像距加長,直接換用.整機也差不多從ZORKI相機變化而來,只是把RF疊影對焦機構換成反射鏡+正像菱鏡,其它部位與ZORKI RF幾乎都相同.因市以RF機身修改而成,又使用M39鏡頭,所以機身小巧,與現代135 SLR因反光鏡尺寸較大,在體積上要小很多.

ZENIT 1並無卷片扳手,與ZORKI 1一樣,使用卷片轉輪,底片計數器在轉輪下部,與轉輪合為一體.計數器歸零須要手動歸零.

底片回卷釋放開關設置在快門按紐前面,須要回卷底片時須往左邊撥,否則卷片輪不會釋放,無法回卷底片.

快門按鈕的外圈是快門按紐鎖,按紐可用快門線.快門段數計有:B,1/25,1/50,1/100,1/250,1/500秒,段數顯得少了一點.

機身並無閃光燈插孔,所以機身上也無閃登插座,整機上因功能較少, 顯的很仆實.

前蘇聯鏡頭場為ZENIT單反相機設計了幾支M39鏡頭,計有37mmF2.8,50mmf3.5,58mmf2,85mmF2,85mmf1.5,

135mmf3.5,180mmF2.8,300mmF4.5都是鋁制白鏡身.
ZENIT C 與ZENIT是同一個機身,但多出了閃燈插孔.

生產年代為1955-1961年.
型式 135 SLR
片幅 36X24mm
標准鏡 INDUSTAR 22 50mmF3.5-16
快門 橫移簾幕快門B,1/25-1/500秒
對焦 單鏡反射式毛玻璃對焦
測光 無
體積 8.8X14.5X7.5 CM
重量 500g

FED 1
這相機是開使於1932年6月,是德國1932年4月LEICA 2正積極投入時,以LEICA 2型為藍本所仿製的,1932年地一批30台原型組裝完成,接著在1933年以相同的模具大量生產,這時是貧窮的農業經濟時期,史達林嘗試著以5年的經濟計劃使前蘇聯快速工業化.在1932年11月,第一台仿徠卡2型機成功並完成研發工作,這相機使用超過300個零件,光學件及原型機是由位於列寧格勒的VOOMP實驗工廠所作,在1934年5月停止生產,大約有500台相機被做出.生產被轉移到為於莫斯科的Geodezia工廠,大約有100個樣機生產出,於1934年12月,約有1800台相機產出,在1934年到1955年間共有700000台FED 1型被製造出來.

這是前蘇聯最具有歷使意義的相機,雖是仿LEICA 2型,但某些部件是不相同的,以使售價更低.實際拍照有人說相值還要高於LEICA 2型,這相機是用以配合前蘇聯群眾市場,而非瞄準例如使用LEICA的西方人士.所以品質並不能提高,僅止於前蘇聯內部人民能自給自足及一般拍攝的要求,沒競爭下的產品.

原由 1932年LEICA 2型完全COPY
機身型式 約6-7種不同的型式,只是機身圖型不同.
鏡頭
FED制, 仿製LEICA MLMAR 50F3.5,

使用LEICA 39mm螺口.最近對焦距離1.5m
快門型式 橫移式黑色焦平面快門
快門速度 B,1/25,1/50,1/100,1/200,1/500秒
對焦 手動疊影對焦,有額外的取景窗.
底片
標准135卷裝暗盒,片幅36mmX24mm,

可拆式底板,由底部裝卸.
測光 無
體積 6.7X13.2X6.5 CM
重量 630g
總生產數量 700000台(1934-1955)

ZENIT 3
ZENIT 3是在ZENIT 1後新設計的相機,同樣使用M39鏡頭,但加上機械自拍器,生產於1960-1962年.

與ZENIT 1不同的還有電子閃燈插孔,閃登同步時間是1/30秒.

ZENIT 單反相機從ZENIT 3開使有了底片扳手,方便底片上卷及上快門,但底片計數器在 ZENIT 3上仍在底片扳手下方,仍須手動歸零.底片回轉釋放鈕改在快門選擇盤右邊,按下後可回卷底片.

標准鏡頭改為INDUSTAR 50m為鍍膜鏡頭,仍為M39卡口.機身包覆不是皮革,改為黑色橡膠.
型式 135 SLR
片幅 36X24mm
標准鏡 INDUSTAR 50 50mmF3.5-16
快門 橫移簾幕快門B,1/30-1/500秒
對焦 單鏡反射式毛玻璃對焦
測光 無
體積 13.5X9.2X9.7 CM
重量 620g

KIEV2
KIEV 2與KIEV 3基本相同 只是生產年代不同 而型號不同

⑤ 這相機是什麼型號的

你圖片中的相機,是前蘇聯產的「費得Fed 」旁軸相機(也譯成「菲特」)品牌,現在的產地是烏克蘭。圖中這款相機是FED-5C型,135相機(使用35毫米膠卷),使用整體機身為全機械結構,帶有測光功能(FED-5型不帶測光)。機身構造是仿製徠卡相機設計的。
這里要說一下,俄系的此類產品,通病就是機械尚能過關,但做工粗糙,在國產海鷗相機之下。但是費得相機,也代表了俄國的一個時代,價格便宜,目前國內也有一些玩家,如果有興趣,還是可以收藏一下。
二手市場價格:600元人民幣。
回答完畢,希望採納。

⑥ 家裡留下來的蘇聯相機,誰能給出准確的品牌、型號信息

前蘇聯烏克蘭哈爾科夫「費德」機械製造聯合體生產的ФЭД-2(英文悔肢:FED-2,漢語:費德-2)型照相機。
該廠最初生產的FED相機是仿製德國的Leica ll(萊卡相機),後習慣稱為FED-1型。
該廠於1955年-1970年生產FED-2型相機,使用135交卷。該型隨年代不同,共有四薯隱個款式,看你的照片,應當為第三個款式,生產年代為1958-1969年。市價約200-500元左右(僅供參考)。
該廠於上世紀70年代推出數前廳了仿製萊卡相機的FED-5型相機,在中國略有知名度。

⑦ 500塊左右的數碼相機有什麼推薦的

500元左右的數碼相機,大品牌的沒有,雜牌的不靠譜,不如還是用手機吧,或者買二手相機

閱讀全文

與蘇聯費得相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