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都說在ccd面積一定的請款下,像素越低越好,低到多少是好,為什麼ccd面積一定,像素越低越好
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積越大,成像效果越好。1/1.8英寸的300萬像素相機效果通常好於1/2.7英寸的400萬像素相機(後者的感光面積只有前者的55%)。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這也會導致單個像素的感光面積縮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但如果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時想維持現有的圖像質量,就必須在至少維持單個像素麵積不減小的基礎上增大 CCD/CMOS的總面積。
圖片解析度越高,所需像素越多,比如:解析度640×480的圖片,大概需要31萬像素,2084×1536的圖片,則需要高達314萬像素。
解析度可有多個數值,相機提供解析度越多,拍攝與保存圖片的彈性越高。
圖片解析度和輸出時的成像大小及放大比例有關,解析度越高,成像尺寸越大,放大比例越高。
總像素數是指CCD含有的總像素數。不過,由於CCD邊緣照不到光線,因此有一部分拍攝時用不上。從總像素數中減去這部分像素就是有效像素數
所以ccd面積一定的前提下,並不是像素越低越好(解析度不高),也不是越高越好(曝光不足) 。
『貳』 普通的數碼相機ccd達到多少算正常
請允許我認真的回答:
通常達到1/2.5就是正常的,而普通攜帶型數碼相機中的專業型,例如佳能PowerShot
G10,尼康COOLPIXp6000等高端型號,其感光元件尺寸也不超過1/1.6,當然單反等更專業級別的另當別論
『叄』 CCD與像素的關系
數碼相機ccd大小與像素大小略有關系但不是成正比:
例如:
佳能ixus110,1200萬象素,ccd為1/2.3
佳能ixus95,
1000萬象素,ccd為1/2.3
它們ccd一樣大。
普通家用的數碼相機能配合變焦鏡頭使用嗎?這個問得費解,現在普通家用的數碼相機基本上都配了至少3倍光學變焦鏡頭嗎?哪還有能不能的問題。
『肆』 ccd=多少像素
CCD : CCD像素是決定數碼攝像機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指標,在選CCD時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CCD的像素基本上決定了數碼攝像機的檔次,現在中低檔一般是在80萬至100萬像素左右,而中高檔一般是在120萬到200萬像素以上,像素的大小直接決定所拍攝的影像的清晰、色彩以及流暢程度;個數:3CCD要比單CCD的攝像機好很多,不會造成像單片集中還原的相鄰像素偏色的情況,而且無論防抖功能還是最低照度都相對較好;面積:面積小的CCD成像質量相對要模糊、色彩還原豐富程度也差,而用在防抖的面積也小很多,防抖功能也就相對弱一些。
ccd尺寸: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介紹里會把ccd尺寸標上,簡單說這個ccd尺寸就是感光晶元的大小。一般是越大越好,比如2/3的比1/1.8的好,1/1.8的又比1/2.5的好。理論上在相同像素下,ccd尺寸越大產生的噪點就越少,反映在選購相機時就是,比如都是500萬像素的相機,一個用的是2/3的 ccd,一個用的是1/1.8的相機,我們優先考慮的是2/3的那款。
像素對於最後的沖印大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一般沖印解析度的要求大概在240dpi就可以了,這是個什麼概念呢?這里有個簡單的演算法,比如500萬像素的照相機最大解析度一般是2,560 x 1,920,2560/240約等於10.6,也就是說500萬像素的相機在保證圖像質量的前提下最大可以沖長邊為10寸的照片。所以,在選購相機之前按自己的需要先用這個公式算一下,在價格和需求之間找一個平衡點。但同樣像素級別的dc怎麼選擇呢?前面說了ccd的尺寸,這時候這個尺寸是關鍵的一個指標了,優先考慮ccd尺寸大的!
數碼相機常識: CCD和CMOS的特性對比
其實,CCD也有兩種:全幀(full frame)的和隔行(interline)的。這兩種CCD的性能區別非常大。 總的來說,全幀的CCD性能最好。其次是隔行的CCD。CMOS的綜合性能最差。full frame CCD最突出的優勢是解析度和動態范圍。最弱的地方就是貴,耗電。 CMOS最差的地方是解析度,動態范圍和雜訊。優勢就是便宜,省電。 interline CCD比CMOS強的地方在於雜訊。 總的來說,兩種CCD的顏色還原都比CMOS強。 現在一般的消費級數碼相機,在宣傳上都不說是Full frame CCD還是Interline CCD。當然多數都是後者。專業級的數碼相機,肯定是前者。所以,Full frame CCD 和Interline CCD間的區別,都存在於專業級數碼相機和消費級機之間。當然,專業級數碼相機彩用的大面積CCD帶來的好處更突出。
『伍』 ccd 1/2.33 1000萬像素 和1/2.5 800萬像素哪個更好些
ccd
1/2.33
1000萬像素
和1/2.5
800萬像素
ccd相當於傳統膠片相機中的膠卷,負責感光成像。理論上,在相同製造工藝下,ccd尺寸越大,ccd的採光率越高,單個像素所佔ccd面積越大,各個像素點之間的干擾越小,噪點控制越好。從這個意義上講,1/2.3的ccd比1/1.25的成像要好。但是ccd從目前來看,同質化非常嚴重,相比較的意義不大,而且對於一般消費性dc來講,只能比較它的尺寸了。
如果不在相同製造工藝下,比如說2004年產的相機,ccd尺寸都很大,lz可以搜索一下這方面的相機,我舉個例子我有一款三星a6,ccd尺寸在1/1.8寸,我還有一個t300,尺寸在1/2.3寸,但是t300的成像質量就要比a6好。
引出了下一個話題,lz要注意,決定最後成像的因素不能僅僅考慮ccd。還有鏡頭結構,鏡片組成,鏡頭鍍膜,影像處理器,對焦系統,測光系統,快門速度,啟動速度等等方面。如果光有大尺寸的ccd,沒有好的鏡頭,好的影像處理器。是不能獲得好的成像效果的。舉個例子,我的三星a6在鏡頭,影像處理器等方面就比t300差很多,導致噪點,畸變,紫邊相當嚴重。成像的質量大打折扣。我給lz還舉個例子,比如說富士a900,ccd尺寸在1/1.6寸900w像素;佳能960的尺寸在1/1.7寸。最終成像富士a900比佳能960要差上很多很多,原因就在於我說的那些因素。
所以,ccd
1/2.33
1000萬像素
和1/2.5
800萬像素,800萬像素比較,在不考慮其他因素下,是無法比較的。
『陸』 1/1.7ccd多少像素最合適
相機的解析度一般設置3 5 M 可以了。
『柒』 佳能CCD相機 支持像素
1/1.7英寸CCD
對應的是1000萬像素,機型是卡片旗艦的G12
同為卡片機,為了追求專業的成像能力,所以像素不能做的很大。
而低檔的像素高可以作為噱頭,所以像素高,而成像質量偏低。
實際使用800萬以上基本夠使,因為可以列印出A4幅面大小的照片,雖然一般人也不會列印這么大。G系列也有最高1200萬的時候,結果後來又降下來了,為了保證成像。
像這種大小的,我覺得1200萬差不多,畢竟也不是要求特別專業的成像能力。
其實你知道嗎……諾基亞的N8感光尺寸都要比你這個要大……
1/1.83英寸,卡爾蔡司鏡頭,就是不能變焦……實在是手機中的BUG啊
『捌』 數碼相機的CCD尺寸(1/2.3)英寸配多少相素的最合適
在一定的CCD面積下,像素越高,效果越好。
有一種錯誤觀點,認為同樣面積的CCD,像素越高,單個像素的面積越小,所以噪點越重。這完全是單憑主觀想像得出的似是而非的謬論。
例如,用1/2.3英寸的CCD,一個做成600萬像素,一個做成1200萬像素,拍攝照片後,同樣截取1000*1000的局部查看,確實是1200萬像素的噪點重一些。
但是,要知道,這是比較一張照片的1/6和1/12的面積。這樣比較是不公平的。
應當是取600萬像素的1000*1000局部,取1200萬像素的1414*1414來比,這才是公平的。
事實上,如果用軟體將1200像素的照片縮小到600萬像素,實際效果會比原來的600萬要好。
因為,若合並兩個像素,則平均後噪點的增加就會抵消掉。而由於實際工藝的進步,以及高像素時的降噪處理演算法作用的對象更精細,最終高像素的畫質會優於低像素的。
結論:高像素的「平均」噪點水平與低像素的相當,而解析度有提高。因此,高像素的畫質更好。
---------------
另:
上面「迷死她王」說的是07年的事,那時市場上的主流家用相機,像素是800萬,與鏡頭的解像力是匹配的。
現在,是09年。
現在的CCD,與07年不同。現在的鏡頭,也與07年不同。
『玖』 家用相機的CCD達到多少算比較好
感測器簡稱 CCD CCD 的尺寸,
其實是說感光器件的面積大小,這里就包括了 CCD 和 CMOS 。
感光器件的面積大小,CCD/CMOS 面積越大,
捕獲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 。
CCD/CMOS 是數碼相機用來感光成像的部件,
相當於光學傳統相機中的膠卷 。
CCD上感光組件的表面具有儲存電荷的能力,並以矩陣的方式排列 。
當其表面感受到光線時,會將電荷反應在組件上,
整個CCD上的所有感光組件所產生的信號,
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面。
如果分解CCD,
你會發現CCD的結構為三層,
第一層是「微型鏡頭」,
第二層是「分色濾色片」
以及第三層「感光層」。
第一層「微型鏡頭」 我們知道,數碼相機成像的關鍵是在於其感光層,
為了擴展CCD的採光率,
必須擴展單一像素的受光面積。
但是提高採光率的辦法也容易使畫質下降。
這一層「微型鏡頭」
就等於在感光層前面加上一副眼鏡。
因此感光面積不再因為感測器的開口面積而決定,
而改由微型鏡片的表面積來決定。 第二層是「分色濾色片」
CCD的第二層是「分色濾色片」,目前有兩種分色方式,
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另一個則是CMYK補色分色法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兩種分色法的概念,
RGB即三原色分色法,
幾乎所有人類眼鏡可以識別的顏色,都可以通過紅、
綠 和 藍來組成,而 RGB 三個字母分別就是 Red, Green 和Blue,
這說明RGB分色法是通過這三個通道的顏色調節而成。
再說 CMYK,這是由四個通道的顏色配合而成,
他們分別是青(C)、洋紅(M)、黃(Y)、黑(K)。
在印刷業中,CMYK更為適用,但其調節出來的顏色不及 RGB 的多。
原色CCD的優勢在於畫質銳利,色彩真實,但缺點則是雜訊問題。
因此,大家可以注意,一般採用原色CCD的數碼相機,
在ISO感光度上多半不會超過400。
相對的,補色CCD多了一個Y黃色濾色器,在色彩的分辨上比較仔細,
但卻犧牲了部分影像的解析度,而在 ISO 值上,補色 CCD 可以容忍較高的感光度,
一般都可設定在800以上 第三層:感光層 CCD的第三層是「感光片」,
這層主要是負責將穿過濾色層的光源轉換成電子信號,
並將信號傳送到影像處理晶元,將影像還原 。
傳統的照相機膠捲尺寸為 35mm,35mm為對角長度,
35mm膠卷的感光面積為36 x 24mm。換算到數碼相機,對角長度約接近
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在單反數碼相機中,
很多都擁有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
例如尼康德D100,CCD/CMOS尺寸面積達到23.7 x 15.6,比起消費級數碼相機要大很多,
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為36 x 24mm,達到了35mm的面積,
所以成像也相對較好。 現在市面上的消費級數碼相機主要有
(感光面積從大到小排列)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種。
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積越大,
成像效果越好。1/1.8英寸的300萬像素相機效果通常好於1/2.7英寸的400萬像素相機
(後者的感光面積只有前者的55%)。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
但這也會導致單個像素的感光面積縮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
但如果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時想維持現有的圖像質量,
就必須在至少維持單個像素麵積不減小的基礎上增大CCD/CMOS的總面積。
目前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製造比較困難,成本也非常高。
因此,CCD/CMOS尺寸較大的數碼相機,價格也較高。
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響數碼相機的體積重量。
超薄、超輕的數碼相機一般 CCD/CMOS 尺寸也小,
而越專業的數碼相機, CCD/CMOS 尺寸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