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照相機鏡頭的放大倍數是怎麼回事大了好還是小了好
這個放大倍數其實也就是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越能看清遠處的物體。至於鏡頭好不好,主要看使用環境了,不同的環境需要使用不同的鏡頭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單看鏡頭的話,這個鏡頭還是不錯的。
㈡ 照相機的鏡頭的直徑大小對照片的質量有什麼區別
照相機鏡頭在其他參數相同的情況下(如:成像,焦距等相同),一般來說口徑越大成像質量越好。
因為在相同焦距同一位置時拍攝同一景物,口徑越大進光量就越多,可以相對提高快門的速度,以便在拍攝高速運動物體或在夜間時保持較快的快門速度,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小的景深。
而鏡頭的光圈是用f表示的,f的大小等於像距(鏡頭光心與底片或ccd、cmos的距離)與光圈的口徑的比,數據越大表示受光量越少,越小表示受光量越大,因此可以看出f並不表示光圈的實際大小。對於相同焦距的鏡頭來說,口徑越大f值就可以做的越小,受光量就可以越多。這就為什麼一些相機可以把最大光圈做到2.8,可是有的相機更厲害可以做到1.4的原因了。
對於不同口徑的鏡頭的照相機,相同光圈(f)就是表示相同的受光量,在同一速度情況下暴光強度是一樣的。但是對於大口徑相機來說還可以將f調節到更小,以獲得更快的暴光速度,或更小的景深。
如果拿一個直徑6厘米的鏡頭(像距長),它的最大光圈值只能做到2.8。另一個,直徑3厘米(像距短),它的最大光圈也能做到2.8。他們比較的話,獲得最小景深么應該是6厘米的鏡頭。因為從進入鏡頭光線中通過光心的光線與平行主光軸的光線夾角上看口徑為6厘米的大,3厘米的小,那麼在不改變原來被拍攝物體大小的改變相同位置時,6厘米鏡頭的相距改變的幅度比3厘米鏡頭的幅度大,說明被拍攝物體在畫面上獲得清晰的畫面時變化的幅度不可以太大,也就是景深小。
㈢ 鏡頭尺寸越大越好么
你網上 看 搜如何選擇數碼相機
幫你找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a:
資料一論壇上,朋友中遇到越來越多要買數碼相機但是在繁多的品牌和型號中舉棋不定的例子。自己用數碼相機已經有幾年了,也幫別人買過,加上電子專業科班出身,對數字電子技術還是受過最好的專業教育的,覺得有資格品評一下至少是家用消費數碼相機的選擇。
分類
目前市面上非專業特定使用領域——如超過20萬人民幣的哈蘇中大幅面相機——的數碼相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數碼消費相機和數碼單鏡頭反光式(DSLR)相機。這里就免了慣常地繪制內部結構圖解析區別,大多數人不關心這個。從結果來看,兩種相機的區別主要在前者一般不可以更換鏡頭,最短焦距(決定可以拍攝的最大角度也就是畫面中可以容納場景的最大范圍)一般不容易比後者短,感光器件比較小,一般畫質比較低;後者可以更換同種介面類型的多種鏡頭,感光器件比較大,畫質較高。還有就是價格上前者從低到高型號齊全,後者由於成本的原因,目前還沒有人民幣6000元以下的產品。
考慮到一般家用購買慾望都在2000-4000元人民幣間,DSLR這里就不討論了。
品牌
現在數碼相機的品牌已經可以用多如牛毛形容了,從傳統攝影專業的Nikon,Canon到消費電子品牌Sony,Panasonic,Toshiba甚至電腦界的HP,再到國產的聯想、愛國者。但是本人的意見是,相機中的光學設備如鏡頭和電子設備如CCD/CMOS感光器件其實都是工業高難度產品,以整機2000-4000元成本來製造,不管哪家,都必須先考慮節省成本而不是提高質量或者指標,因此各家產品其實沒有質量或者性能上的顯著差別。隨便拿一隻哪怕最便宜的單鏡頭反光式相機的茶杯粗的鏡頭對比一下家用消費數碼相機比隱形眼鏡還小的鏡頭就知道了,不管後者是打著施耐德還是蔡斯的牌子,成像效果的區別機器都不一定測得出來。
數碼攝影時代個人是比較欣賞Canon。除了膠片時代累積的經驗,進入數碼時代後canon毅然決然地大投入研發自己的CMOS電子感光器件,以應對Sony掌握的CCD技術,可以說光數雙修,兩種核心技術都全面掌握。而不掌握數碼核心技術的Nikon這兩年在新產品推出上明顯地被動於Canon了。Sony不具備光學經驗,但是手握最成熟的CCD技術,現在的策略是攜手德國蔡斯光學巨頭彌補自己的不足,從附加電子功能上下功夫。再到其他家,多少都有點買日本CCD,加德國鏡頭,做一下組裝的工作之嫌。
因此如果拋開本人的成本低至無差別理論,非要在意品牌的話,個人推崇Canon。至於支持國貨,由於核心技術的缺乏程度甚至比PC還嚴重,連價格優勢都沒有的情況下,愛國不是很理性的理由。題外話,其實建國後我們的光學攝影設備製造技術是穩步提高的,雖然是走仿製道路,但是日本也是從19世紀末開始仿製德國相機,歷經近半個世紀才培育出Canon和Nikon而後來居上。可是改革開放後我們的攝影設備製造體系基本上崩潰了,誰之過?何之過?值得深思阿。
指標
開始進入具體的型號篩選過程。先說攝影無關的因素,因為其實這往往是家庭用戶更為關心的。
外形
隨著數碼相機市場的成熟,2000-4000元的入門級產品受到高級產品成本下降的壓力,已經開始向兩極分化以強化競爭力。一級是卡片機,意指體積向名片大小發展,強調便攜性和外觀時尚性。很多卡片機甚至連鏡頭的伸出都省了,將潛望鏡式的鏡頭內置於機身內。當然代價是更短的變焦范圍和更小的最大光圈,這些光學參數後面再討論。另一極是強調大變焦能力,可以將越來越遠的物體拉近拍攝,不可避免的代價是體積重量降不下來。
說一個例子,本人的女友家庭比較富裕,早幾年就為她買數碼相機。那時候大家都還沒有多少經驗,說要買就買好的,店家就推薦最貴的,Canon G3。我們知道,G系列基本上是Canon業余消費數碼相機的頂級系列,畫質出色,手動功能豐富。但是不可避免的體積碩大,重量不凡。買了幾年下來,女友就沒用它拍過多少照片,出門掂掂重量經常想丟出來不帶。今年春天決心要換相機了,這次明智地選擇了Sony T33。雖然在我眼裡,T33與其說是個相機不如說是個帶大LCD方便瀏覽照片的讀卡器,附加了照相功能。但是現在她方便的塞在口袋裡,遇到心情好又有風景時拿出來拍拍輕松自如。甚至過了大半年後才從我這里知道沒有學會半按快門對焦是她經常照出不清晰照片的原因而不能怪相機,但是有什麼關系呢,相機不過是為了心情愉快。
短片拍攝
相機的短片拍攝是沒法跟數碼攝像機DV相比的,但是同樣道理,多少人願意出去玩背個相機還掛個DV? 而且DV更貴不說,技術陷阱更多,更容易被奸商宰一刀,傳到PC上回放保存也需要更多技術活。而且說實話,現在數碼相機上越來越強大的短片拍攝功能足以應付大家一起吹蠟燭之類最常見的視頻拍攝需要了。
數碼相機對短片拍攝的支持差別是比較大的,涉及畫面大小(一般320x200,大的640x480),每秒多少幀(越大越流暢,但是一般跟畫面大小聯動,畫面大了幀數就下降),聲音是有聲無聲、單聲道雙聲道,最長拍攝時間。強大的如Sony, Casio, 美能達等一些型號,640x480以上,每秒24幀以上,雙聲道,最長拍攝時間只受存儲卡剩餘空間限制,拍攝過程中還可以變焦,基本上拍出來的短片比VCD效果還好了。Canon的這方面做得不太好,大部分型號都有若干秒的長短限制,而不決定於存儲卡剩餘空間。但是其實一般用戶拍一個鏡頭很少超過1分鍾,絕大部分數碼相機都足以支持了。
手動功能
簡單說,查看一下相機的拍攝模式,除了一般都有的全自動、風景、人物外是否有光圈優先(Av)、快門優先(Tv)或者全手動(M)。後面三樣的技術細節這里不說了,一般用戶也不會關心。但是這些手動卻可以延長你的相機的生命周期。比如你發現別人的夜景比你拍得好,你的閃光燈總是自己跳出來,然後拍得背景一片黑暗。如果你的相機有這些手動功能,那你不必急著買更貴的新相機,找本攝影教程來看一下,原來你的機器也可以做到。
存儲卡
建議所有照片用最高像素拍攝,因為結果往往要縮小一點看起來比較好,而且指不定哪張就想列印放大了。JPG壓縮精度選次高精度對一般人就差不多了。這樣下來400萬像素機器每張差不多2M大小,最少要買256M存儲卡,以現在的價格/容量比看,買個1G的卡比較劃算。但是買來要注意檢測,用讀卡器一個1G大小的壓縮文件進去再出來,解壓看有沒有錯誤,任何錯誤都應該換一張。現在有問題的卡太多了。
卡的種類以Sony MemoryStick和xD卡最貴,其他差不多,但是總的趨勢是都差不多的,到是不必太在意。
電池種類
鋰電池往往能堅持很久,但是外出還是最好戴上充電器或者第二塊電池。AA電池滿街都可以買到替換品,但是記住買名牌鹼性電池,否則無法支持大電流,雖然有電也會提示電量不足拍不了幾張。總的來說,電池種類不應成為主要考慮因素。
好了,進入攝影相關參數。專業名詞還是輸入Google找個解釋吧,這里懶得重復了。
像素
很簡單,現在,公元2005年秋天,要買就買4或5百萬像素的吧。其他功能很滿意,價格又剛好接受的情況下買3百萬的也可以,足夠列印成A4的大小了。6百萬,8百萬?銀子夠多就越高越好,免不了有一兩張想列印成海報是不是。
經銷商說別家的那個型號雖然像素高但CCD尺寸小,不如買我家的這個型號。還是那句話,2000-4000元,CCD尺寸造成的差別只有雜志評測員才關心,我們記住像素數就夠了,畢竟現在還沒有技術在不大大提升成本的情況下將多一倍的像素塞到小尺寸上。
快門速度
不用考慮了,現在任何一台數碼相機的快門速度范圍足以涵蓋日常使用。B門?1/4000秒?當你發覺要用到時早買了第二台高級相機了。
光圈
最大光圈最好達到f2.8,如果有f2.6的(比如一些柯達的型號),優先購買。光圈大小是跟數字成反比的,其實應該寫成1/2.8,1/2.6。光圈大一點的好處在於同樣情況可以用更快的快門,就不怕手抖,不用三腳架。沒有三腳架也不用閃光燈補光以提高快門速度。室內或者光線不足的夜間,對比一下大光圈拍攝結果的自然色彩和自然表情,跟閃光燈拍攝結果見鬼一樣的效果,你以後都不會想開閃光燈(專業外置光源除外,專業人士這里不必反駁了)。
前面說到卡片機,結構的原因,有時候做不到f2.8的光圈,比如前面說到的Sony T33就只能做到F3.5。大家要留意一下鏡頭外緣寫的小數字。
還有焦距和景深的因素,下面再說。
大變焦
經常想拍遠山的風景或者小鳥?那麼買6倍到十倍光學變焦,而不是常見的3倍光學變焦。數碼變焦?那是騙人的東西,為了使總變焦比看起來很大,其實都是插值實現的,完全沒有意義。如果有1倍數碼變焦的產品,可以優先考慮購買,因為廠家實在,而且畢竟減少了無用功能,說不定成本轉移到了有用功能上。
焦距越大的情況下,手抖的影響越大,8倍以上的變焦相機盡量買有防抖功能的吧。
一般變焦鏡頭廣角端,也就是28mm或者35mm的數字最小的那端可以達到f2.8的最大光圈,但是拉長焦距後你會發現最大光圈達不到那麼多了,這時候防抖和三腳架就很重要了。要知道,能保持恆定光圈的鏡頭成本是要數倍於其他參數相同的非恆定光圈鏡頭的,不要指望在2000-4000元價格段出現了。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大變焦是有代價的,就是同樣的光圈下,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簡單說就是結果清晰的范圍越窄。比方說拍一隻鳥,可能它的背景都看不清楚了,甚至對焦在眼睛上,靠後的鳥尾巴都看不清楚了。
當然,小景深也被用來虛化人像的背景,拍模特很有用。但是家用時拍人物往往是要結合背景風光的,虛化反而不妥。
光圈也有一樣的代價,光圈越大,景深越淺。不過一般入門數碼相機光圈就沒幾檔,這個因素到不必太過關心。
想得到的暫時是這些,歡迎大家補充。總的來說我覺得,普通人第一台數碼相機,只是偶爾排排照片的話買卡片機,想學攝影則買手動功能多的,總之都要便宜一些的比較好。用個一兩年,多拍照片了解自己的需求了,當時高端昂貴的指標需要的價格也飛快下降了,再有針對地入手更好的機器吧。
b:隨著電腦科技的飛速發展,普及型產品與專業級產品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並充斥著很多過渡產品,但是數碼相機確是獨特的市場,普及品和專業品的售價相差10多倍,普及品最高不超過1萬元,專業品則不低於10萬元,而且中間鮮有過渡產品,這對於一個個人超級玩家或想搞一個個人數碼影像工作室的朋友就難於選擇了。下文就是主流數碼相機選擇的要素和一些應用方面的經驗。
一,數碼相機選擇要素
1.數碼相機像素
這是衡量數碼相機最重要的指標,但不是唯一的。很多買數碼相機的朋友一上來就會問:「XX數碼相機有多少萬象數?」需要提醒的是:這里的像素是數碼相機中感光元件CCD的實際像素而不是輸出圖像像素,因為有的數碼相機用130萬像素的CCD在照相機中通過某種插值演算法輸出190萬象素的圖像,這種做法百害無一利。我認為用於半專業領域的數碼相機最低像素應該不低於200萬,輸出圖像不低於1024X768。最好能達到250萬象素,目前普及型數碼相機中像素較高的要數Kodak DC290 230.4萬象素。
除了像素數量外還有很多指標也是應該了解的,CCD的面積也是一向容易忽視的重要指標,單從CCD的製作工藝講,面積越小集成度越高越好,單從攝影角度講,一般普及型數碼相機採用1/3英寸的CCD,如此小的成像面積想得到高質量、清晰的畫面,對相機鏡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特殊設計的高密度成像鏡頭,以便在小面積上獲得高密度的成像。所以即使相同像素的CCD也要選擇面積大的CCD,獲得高密度、高清晰度的成像更有保證。
2.相機鏡頭
如果撇開數碼因素,照相機鏡頭是選擇相機的首要部件。很多攝影愛好者看到數碼相機的鏡頭比一分硬幣還小,一直耿耿於懷,認定無法成高質量的圖像,其實那時一種誤解,因為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是CCD,普及新數碼相機用的CCD一般是2/3、1/2、1/3英寸,面積比傳統的35mm底片小的多,所以一分硬幣大小的鏡頭對CCD來說已經足夠了,你看一分硬幣大小的鏡頭的最大光圈值達到f2.8(相當於35mm相機鏡頭f5.6),當然這對於35mm傳統相機是不可想像的。不過話也要說回來,照相機鏡頭直徑確實越大越好,因為大鏡頭對成像邊緣清晰度大有好處,具備大口徑、多片多組、包含非球面透鏡的高質量鏡頭,絕對是半專業攝影得首選。但是普及型相機考慮到售價原因一般都採用小鏡頭,在我的候選機型中都考慮大鏡頭。接下來對於鏡頭的重要指標就是焦距值,很多剛接觸數碼相機的朋友也許會嚇一跳:什麼!9mm鏡頭說是小廣角?在傳統觀念中9mm鏡頭不說魚眼鏡也是超廣角。其實原因就和上邊一樣,由於CCD面積較小,標稱的焦距值也較小,為了方便比較廠家往往會給出一個對應35mm相機的對比值。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變焦范圍,一般採用2倍、3倍,這里建議買3倍變焦產品,因為普及型相機一般配35mm鏡頭,3倍變焦正好達到100mm以上,比較實用。
有的數碼相機推出2倍數碼變焦,其實數碼變焦並非新生事物,在攝像機上已實現200倍的數碼變焦,但在數碼相機上數碼變焦一推出就受到公眾輿論的反對,因為它只是把圖像中間一部分放大,然後通過插值,大大的損失圖像質量,這一點使用過數碼變焦攝像機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更何況這一功能在電腦上實現輕而易舉,把他放到數碼相機上又是一個花錢的擺設,所以半專業領域以圖像質量為先決條件,在選擇數碼相機上可以不考慮數碼變焦功能,出於價格原因應首選無此功能的機型。
3.手動控制功能
是否具備手動控制功能已是區分傻瓜相機和專業相機的標准。這里的手動控制是指相機的光圈、快門、焦距可手動調整,這對於半專業領域攝影至關重要,可遺憾的是目前普及型數碼相機只有一部份具備此功能,這也是我對現在的普及型數碼相機最不滿意的地方。那麼是否沒有手動控制的數碼相機就無法用於半專業領域呢?也沒那麼慘,否則就沒有選擇餘地了,我這篇文章也不用寫了。一些高級的普及型數碼相機具備一些專業相機的功能,如:定點測光、鎖定焦距等在不同程度上彌補了沒有手動控制的缺陷。
c:二,數碼相機在半專業領域中的應用
數碼相機在拍攝時與傳統相機並無多大區別,這里談的只是在半專業領域中出現的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1,燈光的運用
熟悉傳統照相機的朋友一定會發現有一項很重要的指標,數碼相機連提都沒有提起:那就是閃光燈同步快門速度,就想傻瓜相機一樣,雖然自帶閃光燈,但在半專業領域還要考慮與外部閃光燈配合工作的時候。電子閃光燈是最常用的攝影燈光,特別在室內攝影常常用到3盞以上的電子閃光燈,外部電子閃光燈依靠電子閃光燈上的光感應器,感知與相機相連的電子閃光燈閃的光,然後自身閃光。普通的電子閃光燈這個過程將在1/60秒左右,所以既是擁有1/125秒閃光燈同步快門速度的相機,此時的曝光時間也將調節至1/60秒以內,以保證所有外部電子閃光燈的同步感光。這時數碼相機就慘了!當然極個別可以調節快門的數碼相機可以倖免,絕大多數的數碼相機無法與外部電子閃光燈同步,原因是快門太快,既是是擁有外部電子閃光燈連接器的數碼相機要是沒有快門調節,也只能與與其相連的電子閃光燈同步,很難與其他電子閃光燈同步。出現這個現象原因有二:1,多數數碼相機依靠快門調節曝光,而且不顯示快門值。此時攝影者無法保證其快門在1/60秒以內。2,多數數碼相機的閃光燈同步快門速度在1/125秒以上(這是筆者經過多次測試發現的)。最徹底的解決方法就是不用電子閃光燈,而用較高檔攝影棚使用的鹵素石英燈(色溫3200K,與電子閃光燈不同,效果也不同,後面會提到),一般每隻1000W,至少使用二隻。鹵素石英燈拍攝時常開著,不存在閃光燈同步快門速度的問題,而且拍攝效果取景時當場可見。上海產的鹵素石英燈每隻約650元,再加上柔光箱或反光罩,配上腳架,實際每隻約千元,當然還要考慮攝影棚電源狀況,三個鹵素石英燈同時開耗電之大、發熱之高也不是鬧著玩的,冬天拍夏天的照用不著開空調。方法之二:現在有一種環形高速閃光燈管,據介紹閃光同步可達1/500秒,基本能與數碼相機同步,不過還是存在閃光燈同步快門速度的問題,所以一定要用你的數碼相機當場試過才能買,每隻售價與鹵素石英燈相同。
2,色溫的調節
熟悉傳統攝影的朋友都知道彩色膠卷有日光型和燈光型之分,目的是適用於不同的光源環境,日光色溫室5000K的,鹵素石英燈色溫是3200K。數碼相機無法更換膠卷,所以採用白平衡調節,同時又分手動和自動,手動調節具有靈活性,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但手動調節並不那麼簡單,也很難掌握。自動調節可以保證拍攝的效果不會偏差很大,但難以創造特殊的藝術效果,如採用日光型膠卷拍攝,用3200K的石英燈做光源,可以營造出溫馨的氣氛,膚色黃里透紅,是現在婚紗攝影很常用的手法,但用數碼相機拍攝,採用白平衡自動調節,拍攝的效果沒傳統相機那麼明顯,不過效果也很好。還有相同的燈光、相同的模特兒位置,換用不同顏色背景結果拍攝的結果模特兒膚色也會不同。不同的數碼相機拍攝的差異很大,所以對於白平衡調節攝影師必須針對不同的攝影環境、不同的數碼相機自己試驗、摸索而得,做到心中有數。
關於數碼相機到這兒就算談完了,接下來偏題一點談談列印的照片的問題。數碼相機最終要依靠列印機來完成全過程,目前就照片級列印機而言能用上熱升華的可能極少數,彩噴占絕大多數。就照片列印質量而言EPSON Photo系列是首選,列印紙首選照片質量光澤紙和照片紙,列印質量與普通噴墨紙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還有1440dpi和720dpi解析度的列印質量肉眼還是能輕易分辨出來的,可見其列印質量的差異之大並非某些文章所寫的微不足道,如果質量之上還是應該選用1440dpi列印,所付的代價就是更長的列印時間和更多的耗墨量。現在應該列印出一張完美的照片了。教你一絕招,保證使列印的照片質數連升三級:將噴墨列印的照片進行冷裱,冷裱膜選用中間偏細的型號,可以選用10#膜,再比較試試,是不是與照片不分伯仲了。
d:數碼相機選購技巧
時間: (03-04 09:05) 作者: 曉明
以電子存儲設備作為攝像記錄載體的數碼相機,通過光學鏡頭在光圈和快門的控制下,實現在電子存儲設備上的「曝光」,完成被攝影像的記錄。與傳統攝影技術相比,數碼相機大大簡化了影像再現加工過程,可以快捷、簡便地顯示被攝畫面。當下,數碼相機已有近百個品種,國內市場上常見的品牌有:柯達、奧林帕斯、富士、佳能、卡西歐、愛普生、愛克發、寶利來等。
選購數碼相機首先要看成像質量。數碼相機的成像質量,除鏡頭質量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像晶元的像素水平。像素點數目越多,像素水平就越高,圖像的解析度也就越高,被攝畫面表現的也就越細膩、清晰、層次分明。低檔數碼相機的像素水平一般較低,像素點均在十幾萬至幾十萬之間;中高檔數碼相機的像素水平較高,像素點大都在100萬以上。像素水平和解析度越高,相機的檔次與價位也就越高,成像質量也就越好。在選購數碼相機時,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解析度越高當然越好。
但是也不要一味追求高解析度,而應根據使用用途量力而行。通常,你拍攝是用於在電腦屏幕上顯示,或應用在網頁上設計,那麼選擇如640×480等解析度的經濟實用型相機就可以了;如果你想輸出影像,要求照片相對清晰、逼真,則應選擇中檔以上解析度的相機;如果你是專業攝影師或編輯記者,對圖片質量要求較高,則應選擇高解析度的相機。
其次是存儲媒體(可拍張數)的選擇。數碼相機存儲容量的大小決定你所能拍攝的張數,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存儲量越大越好。如卡西歐QV-100、QV-300最多可拍張數192張。當前,多數相機可配套使用移動式存儲卡,它給容量的擴充帶來方便,能像底片一樣,拍完後換上另一個存儲卡繼續拍攝,大大增加可拍張數。
鏡頭品質的選擇也不容忽視。目前大多數數碼相機都採用了內置變焦鏡頭,並在鏡面中使用了非球面鏡片,光圈的檔位數也由2至3檔提高到6檔左右;鏡頭的口徑也明顯加大,變焦鏡頭已有多種產品,使拍攝的靈活性和成像質量有了較大提高;有的相機對野外人員特別適用,具有電子變焦功能,可提高超遠拍攝能力。
自動變焦功能。早期的數碼相機類同於低檔的「傻瓜」相機,聚焦精度差,曝光方式單一而且范圍窄。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數碼相機採用了CCD、TTL自動聚焦方式,進一步提高了聚焦精度,使畫面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在曝光模式上,快門先決式自動曝光、光圈先決式自動曝光、手動曝光模式均有,消費者可根據自身攝影技藝及習慣選擇。
㈣ 為什麼說單反相機鏡頭,大口徑比較好比如67mm比52mm好
此言差矣。
大口徑是指光圈(如:F2.8比F4好,F4比F5.6好)。不是安裝濾色鏡的口徑(濾色鏡的口徑還與焦距有關)。
直觀上看,進光量大。
由於大口徑鏡頭在加大設計、材料、製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後得到的是高畫質。所以大部分用於「專業」、「發燒友」。
附加:
1.這是18mm端最大光圈,通光量一樣。
2.55mm和105mm那端可就不一樣了(再看看3.5後面的數字)。
㈤ 單反相機鏡頭的焦距多少到多少好
不同的焦段,都有其各自的作用,不存在那個好的問題
廣角鏡頭,一般有17-40,16-35等等型號,適合拍風景
中焦鏡頭,如28-70、24-70等,適合人像,其中也包括50、85、100之類定焦鏡頭,也最適合人像
中長焦鏡頭,如70-200,100-200等,適合拍較遠距離物體,比如演唱會、比賽等
長焦鏡頭,如400-600,適合遠距離抓拍,如野生動物拍攝,鳥類等
而像18-200這樣的鏡頭,什麼都可以拍,但在同一人使用的情況下,效果比上面列出所有的鏡頭都差。
回答一下五樓,這個鏡頭我是沒用過,但如果不出意外,成像效果要比70-200/F2.8L差,更長焦段的二至三倍變焦鏡頭我不熟悉,但同是紅圈頭成像也會比它好。
這樣大的變焦,很容易出現鏡頭畸變,如果強行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會造成鏡頭重量增加,而且價格昂貴,即使這樣,也比不上同檔次的小變焦鏡頭在同樣焦距下的表現。
㈥ 單反相機鏡頭焦距的大小是多少
單反相機鏡頭焦距大小在不同的攝影題材中有著不同的作用。
10-17mm為超廣角-拍攝風景,尤其是大場景,比如草原、沙漠、大海;
17-35mm廣角-風景、人文,尤其是適合旅行拍攝 ;
35-135mm中焦-人文、人像。這個焦段裡面85mm焦段尤其是被推崇為拍人像最佳的焦段,經常可以看見把85mm F1.8這樣的鏡頭叫做人像頭;
50mm-這個焦段據說最符合人眼看出去的視角所以又成為標准焦距,經常把50mm的鏡頭叫「標頭」就是這么來的;
135-200mm-長焦,適合人物特寫、拍點兒荷花、舞台等;
135mm以上都算長焦了,一般常用的是到200mm就為止了,但是也有人喜歡拍野生動物、飛鳥的要用到300、400、甚至600mm這樣的焦段;
微距——專門用來拍昆蟲、花朵啊這些小東西的微距鏡頭。
㈦ 單反相機拍風景選什麼樣的鏡頭好
鏡頭盡管有優質和普通、劣質之分,但選擇鏡頭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基礎而定。
並不是優質鏡頭就能拍攝理想的照片而普通、劣質鏡頭就不能拍攝理想的照片,其實拍攝技術佔主要因素標准鏡頭
標准鏡頭:以適用於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交換鏡頭為例,標准鏡頭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間的攝影鏡頭,它是所有鏡頭中最基本的一種攝影鏡頭。適馬 AF 30/1.4 EX HSM DC鏡頭
標准鏡頭給人以記實性的視覺效果畫面,所以在實際的拍攝中,它的使用頻率是較高的。但是,從另一方面看,由於標准鏡頭的畫面效果與人眼視覺效果十分相似,故用標准鏡頭拍攝的畫面效果又是十分普通的,甚至可以說是十分「平淡」的,它很難獲得廣角鏡頭或遠攝鏡頭那種渲染畫面的戲劇性效果。因此,要用標准鏡頭拍出生動的畫面來又是相當不容易的,即使是資深的攝影師也認為用好用活標准鏡頭並不容易。但是,標准鏡頭所表現的視覺效果有一種自然的親近感,用標准鏡頭拍攝時與被攝物的距離也較適中,所以在諸如普通風景、普通人像、抓拍等攝影場合使用較多,最常見的紀念照,更是多用標准鏡頭來拍攝。另外,攝影者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標准鏡頭還是一種成像質量上佳的鏡頭,它對於被攝體細節的表現非常的有效。
長焦鏡頭
長焦鏡頭視角在20度以內,焦距可達幾十毫米或上百毫米。長焦距鏡頭又分為普通遠攝鏡頭和超遠攝鏡頭兩類。普通遠攝鏡頭的焦距長度接近標准鏡頭,而超遠攝鏡頭的焦距卻遠遠大於索尼 2X 增倍鏡頭
標准鏡頭。以135照相機為例,其鏡頭焦距從85mm-300mm的攝影鏡頭為普通遠攝鏡頭,300mm以上的為超遠攝鏡頭。 長焦鏡頭的焦距長,視角小,在底片上成像大。所以在同一距離上能拍出比標准鏡頭更大的影象。適合於拍攝遠處的對象。由於它的景深范圍比標准鏡頭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虛化背景突出對焦主體,而且被攝主體與照相機一般相距比較遠,在人像的透視方面出現的變形較小,拍出的人像更生動,因此人們常把長焦鏡頭稱為人像鏡頭。但長焦鏡頭的鏡筒較長,重量重,價格相對來說也比較貴,而且其景深比較小,在實際使用中較難對准焦點,因此常用於專業攝影。 使用長焦距鏡頭拍攝,一般應使用高感光度及快速快門,如使用200mm的長焦距鏡頭拍攝,其快門速度應在1/250秒以上,以防止手持相機拍攝時照相機震動而造成影像虛糊。在一般情況下拍攝,為了保持照相機的穩定,最好將照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無三腳架固定時,盡量尋找依靠物幫助穩定相機。
廣角鏡頭
以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為例,廣角鏡頭通常是指鏡頭焦距約在17至35毫米之間的鏡頭。 廣角鏡頭的基本特點是,鏡頭視角大,視野寬闊。從某一視點觀察到的景物范圍要比人眼在同一視點所看到的大得多;景深長,可以表現出相當大的清晰范圍;能強調畫面的透視效果,善於誇張前景和表現景物的遠近感,這有利於增強畫面的感染力。 廣角鏡頭的基本特性: 1.視角范圍大,可以涵蓋大范圍景物。所謂視角范圍大,即在同一視點(與被攝物的距離保持不變)用廣角、標准和遠攝三種不同焦距的攝影鏡頭取景,結果是前者要比後者在上下左右拍攝到更多的景物。當攝影者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若用50毫米標准鏡頭難以完整拍下的景物(如人物集體留影等),就可利用廣角鏡頭視角范圍大的特徵輕而易舉地解決問題。再有,如拍攝廣闊的原野或城市高大的建築等,用標准鏡頭也許只能拍到景物的一部分,無法表現出景物的寬闊或高大。而用廣角鏡頭拍攝,就能有效地表現出大場面開闊的氣勢或建築物高聳入雲的雄偉。 2.焦距短,景深長。在拍攝廣闊的大場面時,攝影者一般都依靠廣角鏡頭焦距短,表現的景物景深長的特點,將從近到遠的整個景物都納入清晰表現的范圍。此外,用廣角鏡頭拍攝時,如果同時採用較小的光圈,則景物的景深就會變得更長。例如,攝影者用一個28毫米的廣角鏡頭拍攝,焦點對在約3米左右的被攝體上,把光圈調到F8,那麼從1米到無限遠幾乎都進入了景深范圍。正是由於這種長景深的特點,廣角鏡頭往往被攝影者當作一種機動性很強的快拍鏡頭使用,在某些場合,攝影者操縱廣角鏡頭幾乎不用對被攝物聚焦,就能極快地完成抓拍。 3.能強調前景和突出遠近對比。這是廣角鏡頭的另一個重要性能。所謂強調前景和突出遠近對比,是指廣角鏡頭能比其他鏡頭更加強調近大遠小的對比度。也就是說,用廣角鏡頭拍出來的照片,近的東西更大,遠的東西更小,從而讓人感到拉開了距離,在縱深方向上產生強烈的透視效果。特別是用焦距很短的超廣角鏡頭拍攝,近大遠小的效果尤為顯著。 4.可誇張變形。一般來說,被攝體被誇張而發生變形是廣角鏡頭使用上的大忌。實際上,被攝體被適當誇張、變形並非一定不可取。有經驗的攝影師常常利用廣角鏡頭將被攝體作適度的變形,把一些非常不起眼的,人們熟視無睹的景物拍得不同尋常。當然,用廣角鏡頭進行誇張、變形的表現手法,一要根據題材的需要,二要少而精。不管題材是否需要,濫用廣角鏡頭誇張、變形的表現手法,一味從形式上追求怪誕離奇的效果是不足取的。
魚眼鏡頭
以適用於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交換鏡頭為例,魚眼鏡頭是一種焦距約在6-16毫米之間的短焦距超廣角攝影鏡頭,「魚眼鏡頭」是它的俗稱。為使鏡頭達到最大的攝影視角,這種攝影鏡頭的前鏡片直徑且呈拋物狀向鏡頭前部凸出,與魚的眼睛頗為相似,「魚眼鏡頭」因此而得名。 魚眼鏡頭的體積較大。以適用於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魚眼鏡頭為例,當將這種魚眼鏡頭安裝在體積較小的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機身上時,有一種「頭(鏡頭)大身體(機身)小」的感覺,且由於魚眼鏡頭重量不輕(如尼柯爾6毫米/F2.8手動對焦魚眼鏡頭重達5200克),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裝上魚眼鏡頭後,照相機和鏡頭的整體重量增加,重心前移,攝影者持握照相機進行拍攝時要注意持穩照相機。如前所述,魚眼鏡頭的前鏡片直徑大且向鏡頭前部拋出,故這種鏡頭無法像普通鏡頭那樣安裝濾光鏡。魚眼鏡頭通常採用內置濾光鏡的方式,根據拍攝需要,由攝影者操縱鏡頭上的濾光鏡轉換環,使需要的濾光鏡轉換至鏡頭的攝影光路中。魚眼鏡頭的前鏡片是整個鏡頭中相當重要的鏡片,由於它向鏡頭前部拋出,故攝影者在拍攝操作(尤其是湊近被攝物拍攝)時要特別注意不要碰撞鏡片。另外,有些老式的魚眼鏡頭與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連接時,鏡頭後部插入照相機機身較深,照相機的反光鏡必須翻起鎖定,照相機的五棱鏡取景器將不能使用,需在照相機上設置附加的取景才能進行攝影。
微距鏡頭
微距攝影鏡頭是指無需安裝近攝鏡、近攝接圈或近攝軌道皮腔等近攝附件就能用來微距或近距攝影的專用攝影鏡頭。 微距攝影鏡頭是以專門拍攝微小被攝物或翻拍小畫面圖片為目的的攝影鏡頭,這種鏡頭的解析度相當高,畸變像差極小,且反差較高,色彩還原佳。微距攝影鏡頭在近攝時具有很不錯的解像力,可在整個對焦范圍內保持成像質量不發生太大的變化。一般的攝影鏡頭主要用於拍攝通常焦距內的景物,它不能直接用來近攝。利用一般攝影鏡頭近攝,是需要在鏡頭上加裝近攝鏡、近攝接圈或近攝皮腔等近攝附件後方能進行,但一般攝影鏡頭加裝了近攝鏡、近攝接圈或近攝皮腔等近攝附件後,就處於「近攝」狀態,就無法迅速從「近攝」狀態回到普通攝影狀態,就是說,用一般攝影鏡頭加裝近攝附件的辦法,難以交替進行近距攝影和普通攝影。而微距攝影鏡頭則不同,它的近攝不依賴別的近攝附件,全部近攝操作都在鏡頭本身上進行,它可在近攝至無限遠之間連接對焦,從而能從近攝狀態迅速調整至普通攝影狀態,這為攝影者交替進行近距攝影和普通攝影提供了方便。 微距攝影鏡頭一般有兩種結構。一種微距攝影鏡頭採用內置伸縮鏡筒的結構,另一種採用交換鏡頭內光學鏡片組前後位置的結構。前者在普通攝影時,攝影者只要旋轉鏡頭對焦環就能進行正常的對焦,如果想近攝,只要把已旋轉至最近對焦處的對焦環繼續旋轉,就能把鏡頭的整個光學系統隨同內置的鏡筒同步前移,從而使像距增大,達到近攝的目的;後者以變換鏡頭內光學鏡片組前後位置來獲得較高的影像放大率,從而達到近攝的目的。 常見的微距攝影鏡頭有尼柯爾Micro 55mm/F2.8手動對焦微距攝影鏡頭等。
增距鏡頭
增距鏡頭又稱望遠轉換鏡或焦距增長器,它是一類比較特殊的光學器件,由多片光學鏡片組成,其作用是增長原有鏡頭的焦距。由於增距鏡是一個呈凹透鏡作用的光學系統,所以不能單獨成像的,要與呈凸透鏡作用的常規鏡頭一起使用才能得出清晰的物像。 增距鏡的倍率有多種。常見的有2倍(俗稱增倍鏡)、1.7倍、1.4倍和1.6倍,也有少數是3倍的。鏡片數一般為四至七片不等。增距鏡一邊是卡口,與鏡頭的卡口一樣,用於連接到照相機機身上;另一邊是卡環,與單反機機身上的卡環一樣,用於連接鏡頭。使用時,先將單反機上的鏡頭卸下來,將增距鏡接在機身上,然後再將鏡頭接在增距鏡上,即增距鏡在機身與鏡頭之間。 不同倍率的增距鏡可以將原鏡頭的焦距擴展至不同的范圍。如一隻2倍的增距鏡可將50mm的標准鏡頭變成100mm的中焦鏡頭;而 1.4倍的只能將它變成70mm的鏡頭。但是增距鏡只能用於50mm以上的鏡頭,如果與廣角鏡頭合用時,可能會出現遮角現象。接上增距鏡後,原鏡頭上的一些參數是不會改變的,如最短聚焦距離。如果原鏡頭的最短聚焦距離為 0.5米,加上增距鏡後仍是 0.5米,由於焦距增長,所以可以得到更大的影像。
變焦鏡頭
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變換焦距、從而得到不同寬窄的視場角,不同大小的影象和不同景物范圍的照相機鏡頭稱為變焦鏡頭。 變焦鏡頭在不改變拍攝距離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變動焦距來改變拍攝范圍,因此非常有利於畫面構圖。由於一個變焦鏡頭可以兼擔當起若干個定焦鏡頭的作用,外出旅遊時不僅減少了攜帶攝影器材的數量,也節省了更換鏡頭的時間。 變焦鏡頭最大的特點,或者說它最大的價值,還是在於它實現了鏡頭焦距可按攝影者意願變換的功能。與固定焦距鏡頭不同,變焦距鏡頭並不是依靠快速更換鏡頭來實現鏡頭焦距變換的,而是通過推拉或旋轉鏡頭的變焦環來實現鏡頭焦距變換的,在鏡頭變焦范圍內,焦距可無級變換,即變焦范圍內的任何焦距都能用來攝影,這就為實現構圖的多樣化創造了條件。變焦距鏡頭自身的任何一級焦距與別的相同焦距的固定焦距鏡頭功能是一樣的。但變焦距鏡頭不限制攝影者使用哪一級焦距,因而在使用操作上要便利靈活得多。它省卻了外出拍攝時需攜帶和更換多隻不同焦距鏡頭的麻煩。甚至在臨按照相機快門前,攝影者還能通過變換鏡頭焦距對被攝體進行取捨,對畫面進行剪裁,以期在拍攝前把畫面構圖安排得更為理想。 變焦距鏡頭變換焦距的快捷程度,是固定焦距鏡頭通過更換鏡頭變換焦距無法相比的。35毫米自動袖珍照相機或部分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變焦距鏡頭還採用了電動變焦模式,電動變焦不僅僅是省力和便捷,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均速變焦,這為攝影者通過焦距得細微變化剪裁畫面、確定構圖十分有利。變焦距鏡頭通過在照相機快門開啟的瞬間變焦,還能進行「爆炸效果」。有的照相機還依靠自動控制變焦距鏡頭的焦距變換實現自動構圖功能。最新穎的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還設置了自動記憶鏡頭焦距的功能,這一功能可允許攝影者設定照相機記憶一種或數種使用頻率較高的鏡頭焦距,隨時能在將鏡頭焦距變換至先前記憶的焦距上來。 當然,相對固定焦距鏡頭而言,變焦距鏡頭的結構比較復雜,分量較重。非名牌的變焦距鏡頭,成像質量肯定遜於相應的固定焦距鏡頭。
移軸鏡頭
移軸攝影鏡頭是一種能達到調整所攝影像透視關系或全區域聚焦目的的攝影鏡頭。 移軸攝影鏡頭最主要的特點是,可在相機機身和膠片平面位置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使整個攝影鏡頭的主光軸平移、傾斜或旋轉,以達到調整所攝影像透視關系或全區域聚焦的目的。移軸攝影鏡頭的基準清晰像場大得多,這是為了確保在攝影鏡頭光主軸平移、傾斜或旋轉後仍能獲得清晰的影像。移軸攝影鏡頭又被稱為 「TS」鏡頭(「TS」是英文「Tilt&Shift」的縮寫,即「傾斜和移位」)、「斜拍鏡頭」、「移位鏡頭」等。 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採用移軸攝影鏡頭後,使得這種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也具有了大型組合式照相機那種通過調整皮腔控制透視的功能,從而擴展了 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使用范圍,在專業攝影領域,移軸攝影鏡頭的作用相當大。移軸攝影鏡頭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糾正被攝物的透視變形;二是實現被攝體的全區域聚焦,使畫面中近處和遠處的被攝體都能結成清晰的影像。移軸攝影鏡頭在建築攝影中的運用最多。拍攝建築物的外形,多用廣角焦距的攝影鏡頭拍攝,但由於廣角鏡頭近大近小的透視效果,使拍攝出來的建築物外形線條向上方匯聚,而利用移軸拍攝鏡頭拍攝建築物外形,能依靠鏡頭的透視調整功能糾正這種線條匯聚現象,使畫面中出現的建築物沒有通常的那種傾斜、甚至好像要傾倒的感覺,仍然表現得很垂直。移軸攝影鏡頭還常常被用來拍攝全區域聚焦得畫面。商業攝影中的產品廣告拍攝,常把這種鏡頭的平移和傾斜拍攝功能組合使用,在糾正被攝體透視變形的同時,獲得一般攝影鏡頭難以達到的全區域聚焦的效果。常見的移軸攝影鏡頭有尼柯爾28mm/F3.5手動對焦移軸鏡頭、尼柯爾35mm/F2.8手動對焦移軸鏡頭、尼柯爾85mm/F2.8D手動對焦微距移軸鏡頭等。
㈧ 單反相機的鏡頭mm都是什麼意思比如30mm 希望詳細一點
單反相機鏡頭的mm數表示的是鏡頭的焦距,是指鏡頭光學後主點到焦點的距離。這個數值決定了被攝物在膠片或CCD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當於物和象的比例尺。當對同一距離遠的同一個被攝目標拍攝時,鏡頭焦距長的所成的像大,鏡頭焦距短的所成的像小。
鏡頭30mm就表示鏡頭光學後主點到焦點的距離為30mm。
(8)照相機鏡頭多少大為好擴展閱讀
一、焦距的兩個定律
1、焦距越小,視野越寬,取景范圍也就越廣;能拍攝的畫面就越多,但是畫面中的景物在畫面中的佔比就越小;
2、焦距越大,視野越窄,取景范圍也就越窄;能拍攝的畫面就越少,但是畫面中的景物在畫面中的佔比就越大。
二、焦距和題材的關系
1、24mm以下
一般我們將鏡頭焦距在24mm以下的鏡頭稱為「超廣角鏡頭」,這種鏡頭視角大,很適合拍攝大場景、風光類題材。
2、24mm和28mm
這兩個焦距是非常標準的廣角焦距,常用於拍攝風光題材。
3、35mm
35mm這個焦距被很多人稱為「人文眼」,因為用它拍人文效果好。拍人文題材最主要的就是表現出人和背景的關系,35mm既能把背景拍下來,又能獲得不錯的景深。
4、50mm
50mm被大家稱為「標頭」,拍人像、拍人文都是很不錯的。
5、85mm
85mm這個焦段非常適合拍攝人像,能很好的虛幻背景,還有很好的畫面裁切能力。
6、100mm
100mm這個焦距基本上都是微距鏡頭,自然用來微距攝影是最好的。
7、135mm
這個焦距拍攝人像也非常合適,建議離模特遠一點。
8、200mm和300mm
這焦段就是長焦了,可以拿著拍人像題材、運動題材之類的;也可以拍人像,因為虛幻效果好。
9、超長焦
一般焦距在300mm以上的鏡頭稱為超長焦鏡頭,很適合拍攝野生動物、月亮、日出之類的。
㈨ 照相機鏡頭大小如何劃分
按照視角可以分為魚眼鏡頭、超廣角鏡頭、廣角鏡頭、標准鏡頭、中焦鏡頭、中長焦鏡頭、長焦鏡頭、超長焦鏡頭。
按焦距是否可調可以分為定焦鏡頭和變焦鏡頭。
按對焦方式可以分為自動鏡頭和手動鏡頭。
按鏡頭卡口可以分為佳能的EF卡口,尼康的F卡口,索尼的α卡口,賓得的PK卡口,奧林巴斯的OM卡口等。
按光軸是否可調可以分為移軸鏡頭和固定光軸鏡頭。
按成像、價格、光圈大小、品質做工等,又可以分為專業鏡頭和非專業鏡頭等。
(9)照相機鏡頭多少大為好擴展閱讀:
不同的拍攝場合,適合不同的鏡頭:
1.廣角風景攝影為主
拍攝風景主要是以大場面為主,所以一般採用廣角鏡頭。由於佳能採用的是APS大小的CMOS感光器件,和原來鏡頭所對應的膠片有著1:1.6的倍率關系,所以原來鏡頭焦距為28mm乘1.6,那就會變成44.8mm,這樣一來幾乎沒有廣角了。
2.旅遊攝影為主
出外旅遊,簡便易攜帶、輕巧又質優的鏡頭應該是考慮的重點。若以「一鏡走天涯」的理念來選擇鏡頭,即使在博物館或鍾乳石洞等光線不足的地方,鏡頭帶防手振功能也能很好地滿足拍攝要求。
3.人像攝影為主
人像拍攝一般是攝影愛好者的必經之路。拍攝人像鏡頭一般焦距范圍在50~135mm,比較有代表性的是EF 85mm F1.2UL和EF 85mm F1.8U鏡頭,報價分別為13500元和2850元。但由於經濟有限,配備專一的人像鏡頭對於腰包不太富裕的愛好者而言還是比較奢侈的,因此,一些愛好者將眼光投向中、長焦變焦鏡頭。
4.微距攝影
現在好多攝友喜歡拍攝微距,喜歡把花朵、蟲草記錄在自己的記憶中。常見的方法是利用一些帶有微距模式的變焦鏡頭拍攝,但由於變焦鏡頭拍攝比例關系,不能將微距拍攝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一般要選用專用的微距鏡頭進行拍攝。
㈩ 請問佳能70D單反相機用多大鏡頭最好要看遠景
如果你看遠景的同時還想拍一些近景的小東西,那就用18-200以上的,後面的數值越高,遠景就拉的越近,要是你只想看遠景,前面的數值就挑最大一些的,比如80-200,我們公司用的是18-105的,一般可以把3-4米遠的左右的人物的頭像拉到鏡頭前,200的數值大概有個8-10米或者以上吧,要是家庭用可以在這些數值中間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