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古代什麼時候才有照相機
新中國第一台相機叫「大來」照相機。
1955年北京大來精機廠以蘇聯佐爾基為藍本,生產出「大來」120雙鏡頭相機,到1956年共生產12台。
北京相機廠的前身叫大來相機廠。解放後轉國營。1955一56才開始生產相機。第一台相機是仿日本麗確雙鏡反光機。正式投產時命名「長虹」。與此同期,另一35mm機亦在試制,仿蘇聯Zorkii〔亦即蘇聯仿徠卡的製品〕。大約生產了十二部,全部手制。鏡頭則製成後嵌上蘇聯鏡片。現時唯一的一部存放在相機廠內編號100104。其他的可能在文革時期失去。 求採納
B. 古代影像機的簡介
最早的照相機結構十分簡單,僅包括暗箱、鏡頭和感光材料。現代照相機比較復雜,具有鏡頭、光圈、快門、測距、取景、測光、輸片、計數、自拍、對焦、變焦等系統,現代照相機是一種結合光學、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和化學等技術的復雜產品。
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 。
1558年,義大利的巴爾巴羅又在卡爾達諾的裝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為提高;1665年,德國僧侶約翰章設計製作了一種小型的可攜帶的單鏡頭反光映像暗箱,因為當時沒有感光材料,這種暗箱只能用於繪畫。
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個小時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塗有感光性瀝青的錫基底版上,通過暗箱拍攝了一張照片。
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它是由兩個木箱組成,把一個木箱插入另一個木箱中進行調焦,用鏡頭蓋作為快門,來控制長達三十分鍾的曝光時間,能拍攝出清晰的圖像。
C. 古典式照相機的古典式照相機
平時興之所至,陸陸續續寫下一些文字,不知不覺也匯成一篇小文。本來是打算用在自己的網站上的,不過現在看來這個網站建好尚需時日,所以還是先貼出來與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分享吧。
D. 古代那時候還有照相機么,慈禧太後怎麼有照片呢。
法國人尼塞弗爾·尼埃普斯於1826年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台相機,它的外觀是一個簡陋的木箱子,藉助暗箱繪畫成像原理,「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張永久性照片,它代表著「攝影的誕生。
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
所以,大約在鴉片戰爭前後,照相機就被發明出來了。慈禧太後作為最高統治者,當然有機會享受這種高端的時尚玩意兒……於是就有照片留存下來了。
E. 史上最早的照相機是哪年出產的
照相機的發明(1839年) 照相是一種能把有形之物原樣不變地記錄下來的技術。古代,人們為了把物體的形狀記錄下來,只有採取繪畫的方法。但再高明的畫師,也難以把物體的原形毫不走樣地記錄下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發明了利用光學原理的照相。最原始的照相機就是所謂的「針孔照相」。這是通過針孔使物體的像映照在牆壁上的做法。 例如著名畫家達。芬奇就曾用這種方法把風景正確地映照在牆上。但是,這種針孔照相本身並不能記錄,只是投影而已。達。芬奇為了把針孔投影記錄下來,曾經對投影的像用鉛筆描繪,作為記錄。 1802年,英國人維丘德首先利用硝酸銀的感光作用,把硝酸銀塗在紙片上,製成了印像片。1827年,法國人尼布斯在錫板或玻璃板上撒上瀝青粉末,上面再敷上一層油或蠟,使之成為半透明體。在陽光下,經過長時間照射,可以留下實物的白色影子,製成不會消逝的照片。但是,每拍一張這樣的照片,就要在陽光下曬上 6至8 個小時,這樣復雜的過程顯然不適合實際使用。 到了1839年,照相技術有了新進展。一位叫達蓋爾的法國學者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發現了一種新的感光材料。達蓋爾在研究照相技術時,無意中把一把銀匙放在用碘處理過的金屬板上,過了一會兒,達蓋爾發現這把銀匙的影子居然印到了板上。這一現象使他大為吃驚。於是他專門磨製金屬板,並在上面塗了碘,用鏡頭進行拍攝,果然拍下了薄薄的影子。這一成功,極大地鼓舞了達蓋爾的信心。 達蓋爾繼續向突破照相技術的最後難關進軍。又是一個偶然的發現幫了他的大忙。有一天,達蓋爾到葯品箱中找葯品,突然看到過去曾經曝過光的底片上,影像已經變得十分清晰。這是什麼原因呢?為了找到答案,他每天晚上將一張曝過光的底片放在葯箱里,第二天早晨,在取出底片的同時取出一瓶葯。他想:如果某一種有效葯品被取出箱外,再放進曝過光的底片就不可能顯現清晰。 但是使達蓋爾意外的是,當箱子里的葯品全部取完後,而底片仍然顯像清晰。這不禁使達蓋爾十分驚異。為了徹底查清原因,達蓋爾把箱子翻來覆去進行反復檢查,終於發現了箱子里有一些小水銀珠。他立刻意識到,奇跡一定是水銀造成的。經過分析後達蓋爾認為:因箱子里溫度較高,使水銀蒸發影響底片使其顯像良好。 為了證實這一判斷,達蓋爾把曝過光的底片放在暗室里,用水銀蒸氣進行試驗,果然取得了預期效果。這樣,達蓋爾就解決了照相的關鍵技術——顯影問題。接著,他又解決了定影技術,從而徹底解決了照相技術問題。 達蓋爾的發明和現在的照相技術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照相技術的發明應當歸功於達蓋爾。
F. 古典式照相機的Welta Weltini I
除了Zeiss以外,Certo和Welta也是較早涉足35mm折疊式旁軸相機生產領域的廠家。Certo一直到二戰以後還推出了新機型,我們稍後再作介紹,這里先說Welta。Welta這個牌子是1914年誕生的,比較有名的產品有以Weltaflex為主的120雙反相機。30年代後期Welta也緊跟Retina掀起的潮流,生產了Weltini I和II兩部35mm折疊式旁軸相機。二戰以前Retina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強勁的對手,所以這兩部機器還是值得一提的。
Weltini一個很有特色的設計是關閉鏡頭蓋的時候鏡頭會自動對焦到無窮遠,從而縮到最短,順利的收回機身之中。在所有的Retina相機中,用戶都必須先手動將鏡頭對焦到無窮遠,然後才能關閉鏡頭蓋,稍微有些不便。Weltini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膠片輸送方向正好跟其它機器相反。從機身後面看,過片時膠片是從右向左移動的。這樣一來過片旋鈕和倒片旋鈕的位置跟其它機器相比也正好對調了一下,一開始用總覺得不習慣,我也一直沒搞清楚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Weltini是當時的旁軸相機里較早採用合一的取景/測距窗口的。可惜這個窗口位於機身右側,用起來很不方便,特別是象我這種左眼取景的人簡直就沒法用了。
G. 古典式照相機的介紹
classic camera 舊式照相機之總稱。其中包括作為現代珍貴器具仍在使用的相機。 35mm旁軸相機是德國古典相機中的精華,而且尤其鍾愛折疊式機型構造之精巧和設計之獨特。在收集和欣賞各款相機之餘,免不了也會關注一下其背景,讓我感嘆的是相機背後的歷史往往比機器本身更具魅力和傳奇色彩。以Kodak Retina為代表的35mm折疊式相機對二十世紀人類攝影技術和相機工業發展產生的影響,恐怕是超出現在大多數人的想像的。
H. 在古代的時候有照相機
最早的照相機結構十分簡單,僅包括暗箱、鏡頭和感光材料。現代照相機比較復雜,具有鏡頭、光圈、快門、測距、取景、測光、輸片、計數、自拍等系統,是一種結合光學、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和化學等技術的復雜產品。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著《墨經》中已有針孔成像的記載;13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利用針孔成像原理製成的映像暗箱,人走進暗箱觀賞映像或描畫景物;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為明亮清晰 ;1558年,義大利的巴爾巴羅又在卡爾達諾的裝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為提高;1665年,德國僧侶約翰章設計製作了一種小型的可攜帶的單鏡頭反光映像暗箱,因為當時沒有感光材料,這種暗箱只能用於繪畫 。
更多。。見連接
I. 清朝有照相機嗎,照相機這種高科技怎麼會在清朝
清朝是有照相機的。照相機最早是由德國畫家達蓋勒在1830年發明的,被稱為「達蓋勒寫生機」(照相機的雛型);然後在晚清的時候,由供職於中國海關的法國人儒勒·依蒂耶於1846年將照相機帶進中國。
照相機進入中國後,才有了羅元佑19世紀50年代起在上海開的照相館,而且當年是上海最有名職業攝影師,也有了賴阿芳19世紀50年代起在香港開照相館。最為經典的是1903年清朝皇宮里裕勛齡給慈禧拍的照片,直接印證了清朝是有照相機的。
(9)古代的相機有哪些擴展閱讀
照相機發展史
1、1550年,義大利的卡爾達諾將雙凸透鏡置於原來的針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明亮清晰 。
2、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它是由兩個木箱組成,把一個木箱插入另一個木箱中進行調焦,用鏡頭蓋作為快門,來控制長達三十分鍾的曝光時間,能拍攝出清晰的圖像。
3、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
4、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5、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製造,得到迅速發展。
6、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閃光燈。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機。
7、1931年,德國的康泰克斯照相機已裝有運用三角測距原理的雙像重合測距器,提高了調焦准確度,並首先採用了鋁合金壓鑄的機身和金屬幕簾快門。
8、1956年,聯邦德國首先製成自動控制曝光量的電眼照相機。
9、1960年,賓得推出的PENTAX SP相機問世,開創了照相機TTL自動測光技術。
10、1971年,賓得公司的SMC鍍膜技術申請了專利,並應用SMC技術開發生產出了SMC鏡頭,使得鏡頭在色彩還原和亮度以及消除眩光和鬼影兩方面都得到極大改善,從而顯著提高了鏡頭品質。
11、1969年,CCD晶元作為相機感光材料在美國的阿波羅登月飛船上搭載的照相機中得到應用,為照相感光材料電子化,打下技術基礎。
12、1981年,索尼公司經過多年研究,生產出了世界第一款採用CCD電子感測器做感光材料的攝像機,為電子感測器替代膠片打下基礎。
J. 最古老的照相機
針孔相機是最古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