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Contax的G系列用的鏡頭,比如90 2.8之類的是什麼介面如何轉佳能EOS
contax
G系列鏡頭當然就是contax
的G介面。轉接EOS或其他相機卡口時,改口是一個選擇,但太復雜,而且容易損害鏡頭。比較簡單的方式是購買專用的轉接環,很多廠商在做這個,比如kipon什麼的。這個在淘寶之類的網站上有賣的很多。
不過因為contax
g系列7隻鏡頭,其鏡頭後組長短不一,是否所有的都能接在eos機身上,也需要看具體情況。
『貳』 康泰時g1會壞
可以聯系一下客服,寄回廠家維修一下。
康泰時G系列的第一代產品於1994年推出,1994年,康太時才推出了具有自動對焦系統的旁軸相機——康泰時g1,它是蔡司與京瓷合作後的第一款產品。康泰時g1的外觀設計是由保時捷負責,鏡頭部分是由蔡司負責,而電子部分則由京瓷負責,可以說康泰時g1是集世界上各領域頂級選手聯合打造出來的產品,所以直到今天康泰時g1的外觀和光線素質一直被廣大玩家所稱道。
康泰時g1一上市便引起了用戶極大地關注和贊揚,其無論做工還是質量均無可挑剔,機身採用鍍鈦的合金材料,配套推出的4支鏡頭使用了卡爾蔡司著名的T*鍍膜,另外,康泰時g1還可通過轉接環使用康泰時T系列的單反鏡頭。
在機身技術方面,蔡司的工程師可以說是非常大膽,在一款旁軸相機上實現了開普勒實相變焦取景系統,可以讓取景效果無限接近於單反相機,把視差控制在最小范圍,但同時就失去了旁軸相機獨有的線框構圖,被很多旁軸鐵粉所抵制。
康泰時g1的測光系統主要是中央重點測光,不同於單反的是,它是對塗在快門幕簾上的一塊18%灰來測量反射光的,所以測光非常准,比一般的單反相機還要准很多。康泰時g1採用電子控制縱走式焦平面快門,快門速度可達16s ~ 1/2000s,這些技術指標在當年旁軸領域都是最頂級的存在啊。
康泰時g1的機身外殼採用鈦合金打造,體積小巧,操控便捷,只是用現代的技術標准來看對焦和快門釋放的邏輯略微詭異,不太容易適應,在抓拍時容易錯過精彩瞬間。
康泰時g1上市同期配套推出的4支鏡頭T* hologon 16mm/f8、T* biogon 28mm/f 2.8、T* planar 45mm/f2、T* sonnar 90mm/f2.8都是蔡司在光學領域的精品,後期又推出了 T* biogon 21mm/f 2.8 、 T* planar 45mm/f2 和 Vario sonnar T* 35-70mm/f3.5-5.6 來完善鏡頭產品線。這樣G系列共有7隻鏡頭,其中被稱為有史以來人類最好的超廣角民用鏡頭的Hologon 16/f8 在德國製造,其他6隻在日本製造。
『叄』 contaxg2沒拍完就回卷
如果需要維修,聯系東莞京瓷公司。
康泰時(contax)G2是旁軸聯動測距相機中的一個里程碑,它是由蔡司和京瓷合作在日本復活康泰時品牌之後在1994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部自動對焦可更換鏡頭旁軸相機G1的後繼產品。
『肆』 請教康泰時的 CONTAX G90/2.8與85/2.8 MMJ成像各有特點嗎
85/2.8顏色相對G90來的較厚,色彩稍微油潤一點(相對G90而言),顏色相對偏冷,銳度不錯,難得是濕中帶柔的感覺,柔中銳銳中柔,拍人很不錯;G90的顏色清淡一些,稍暖,整體素質比85/2.8強一點,有限,雖然沒有85/2.8那種濕柔透銳的感覺,但是層次、色彩、反差、街像完美平衡,適合多種題材;最大光圈成像質量,G90要比85/2.8好一點,收到F4兩者基本沒區別。焦外我個人喜歡85/2.8,G90的焦外化的不夠開,焦外純粹看個人喜好。
如果有多隻中長焦鏡,就搞85/2.8,很有特色。如果只想搞一直中長焦,那就G90,很平衡,適應度很高。
另外,需要弄明白相機是否能轉接G頭,G頭的對焦轉接環,即便是好評如潮的將軍環,手感都不是很好。
『伍』 contax g90和徠卡小頭九哪個更強,我指純粹光學成像
徠卡小頭九有四個版本,咱們就以最新的第四代鏡頭來說吧。康泰時G90和徠卡小頭九比只能說半斤八兩,各有千秋,見仁見智,都是極佳的鏡頭。康泰時G90是旁軸自動對焦鏡頭,目前2手價格已低破兩千元,性價比極高。缺點是色彩和傳統的蔡司頭不一樣,缺少蔡司色彩的厚重,相比小頭九少了點「德味」,更接近於現代鏡頭風格。
徠卡小頭九就不用說了,優異的成像眾所周知,缺點是鏡頭稍長,手感不如大頭九等萊卡高端鏡頭。最大光圈下邊緣解析度不高,配合數碼相機銳度有點傻高。G90,以前用反轉片的時候,感覺全開光圈銳度有點不足,配合數碼相機感覺比小頭九要好,還有此頭在陰天或光線條件不好的時候表現十分優秀,色彩、解析度、銳度以及反差等都有商家的表現,對了還有一點G90的色彩表現和其他蔡司頭不完全一樣(尤其和CY口單反鏡頭比),其色彩沒有那麼濃厚,當然也不是清淡,怎麼表達好呢?一種迷人的清麗。呵呵。光說優點了,再說說缺點,G90在大光比場景的時候邊緣紫邊現象比小頭九要明顯一些,這一點遠不如和它同門的G45(也是康泰時G系三劍客之一)。
『陸』 contax g2 + g35-70怎麼樣
其實沒啥好不好的。
1、contax G2 這款機身沒什麼好說的。頂級!經典!anyway,已經停產了。
2、contax G35-70,全名 CONTAX Vario-Sonnar T* 35-70mm F3.5-5.6,實際國內使用的很少見,大致有這么幾個原因:
(1)它不是「無極」變焦的。必須按在G2的機身上(G1不能用),打開電源後,只有35、50
70三個檔可用。摘下來,擰不動。鏡頭不用時須置於35mm位置,不管是在相機上還是單獨保存。 不像一般135單反鏡頭那樣推拉自如。
(2)貴。從35-70這個范圍內已經有兩只平價好頭G35、G45了,上面還有更廉價的G90撐著,似乎沒有什麼必要上這個頭,除非是為了旅遊輕便少換鏡頭。但是所有的G頭都夠輕小了。單價幾乎頂上G35+G45+G90這三隻了。
3、成像質量不錯。35mm處的最近對焦距離為103cm,放大率為1:28.6,除最大光圈時邊緣表現為很好外,其餘所有光圈下從中央到邊緣均極佳,最佳光圈為f/8。70mm處的最近對焦距離為102cm,放大率為1:14.6,中央銳度f/5.6時很好,f/8至f/22時極佳,f/32時很好,邊緣銳度f/5.6時好,f/8時很好,f/11至f/32時極佳,最佳光圈為f/11。但膠片時代,定焦頭優於變焦頭幾乎是個鐵律,沒啥爭執的。
4、據說,僅僅是據說,contaxG35-70這樣的焦段應該設計是的著眼點是旅行攝影,城市建築(35)——人像(70)——風光。其實,如果再聯想一下contax旗下的TVS系列,從最初TVS的28-56到TVSIII的30-60,就會發現G系列的這個35-70焦段一定是contax精心考慮的結果。如果再仔細分析一下G系列鏡頭的背景,你會發現35-70的這個鏡頭是G系列的收山之作(1999年推出),可謂是一個平衡考慮各種實際拍攝使用需求的結果,G35-70和G21搭配使用還是很方便的。
有錢,品相又好,配個無妨。
『柒』 經典膠卷相機型號有哪些
眼界有限,隨便說說哈。徠卡的m3,m6,mp。祿萊35。美能達的srt系列,阿爾法系列。賓得的LX,MZ系列。尼康的F系列。柯尼卡的巧思。康泰時的G系列和T系列。太多了∞還有要說中畫幅的話也多了去了。
『捌』 美能達 tc_1 柯尼卡巧思 理光gr1v 康泰時t3 徠卡mini 富士 klasse w 富士natura
幫LS的大師補充一下,klasse w是富士幫祿來OEM的產品,有祿來標和富士標兩種,鏡頭機身都是一樣的,不同就是祿來的用了祿來鍍膜,富士的沒有,這個機器素質一般,後來富士在祿來的基礎上重新優化了一下,出了klasse S,市場反應也很一般。這個機器出片比較肉,比T2好點,比T3差很多。
natura看起來就是個玩具,但鏡頭是好東西,局限性很大,適合晚上和弱光拍攝,機身不耐用。1600的膠卷有很多,上海星光一抓一大把,但都是普通的1600,顆粒很多很粗,natura其實需要用富士專門研發的月光1600卷,不過只在日本發售,中國很少很少,我用過一次,顆粒很小,跟400的卷差不多,如果不是專用的月光1600卷的話,出片質量其實沒太大意思,就是玩個過癮罷了。
巧思AF的快門最大值是1/250,不是1/500,光圈最小是F22,白天有點夠嗆,7月的正午時分或者海邊場景,F22+1/250其實不夠用,你還得配個2檔的DN減光鏡。巧思AF常見快門按鈕氧化,按下去沒反應,可以拆開自己清理,或者更換佳能350D那塊凸出來的快門電位器,換其他電位器的話高度差了1MM,能用,但是手感上差很多。這個鏡頭說是可以PK徠卡35/2,恰好的也有徠卡七妹,對比過的,色彩不用說了不可能跟徠卡一樣的,焦外的差異也比較大,中心解析度不如徠卡35,邊緣也遜色一點,但空間感和立體感的話,倒是感覺差不多,最大光圈拍人,背景虛化襯托的人物特別立體。
TC-1沒用過,不好說,但看到網上說光圈排線問題的很多,台灣能修,不過修理一次1500左右,而且備件很少了。G ROKKOR那枚28螺口鏡我有,怎麼說呢,這枚鏡頭在PS機的28焦段可以稱皇,當之無愧的皇,屬於高反差鏡頭,暗部細節很分明,淡淡的暗角特別能烘托氛圍,可以說如果只有一台PS機那麼選TC-1是絕對沒錯的。那枚鏡頭做成大鏡頭拿到M系統競技的話,也就是一個素質還可以的28鏡頭而已,包括理光那枚GR28我也有,PS機里可以稱皇稱霸,轉移到大機器也就那樣了,只不過是1000枚產量,收藏價值高罷了,真要用也沒幾個出的了好片的。另外這個鏡頭用在NEX系列上有紅移和暗角,用在A7上更恐怖。
GR1V我沒用過,但GR1S我用過三年,液晶缺筆畫這個不說了,一定會有的,取景器白內障我那台機器也遇到了,並非取景器白茫茫,而是取景器內的液晶發黑,半透明的一個黑斑,對取景其實沒有很大的影響,但影響心情,只不過網路上大家都說白內障,於是很多人認為是白茫茫,其實非也。這個機器的色彩比較濃厚,不太像日系機,鏡頭畸變比較厲害,中心解析度不錯,邊緣一般,超焦距拍攝很好用,不需要取景對焦,抬手就拍了,這也是為啥掉筆畫白內障我還能繼續用了三年的緣故,最後是卷片馬達壞了,被我拿去斬首了鏡頭,改了一個F5.6固定光圈的超焦距鏡頭用在NEX上,這個鏡頭改口用在全幅上有暗角,無解。但GR1系列的手感是最好的,鎂鋁合金機身,金屬磨砂有顆粒感,手感很好,而且機身很扁,拿著很舒服,還有就是電源鍵在取景器邊上,拿放機器的時候非常容易誤按到,特別是放在皮套裡面,有時候誤按開機鍵鏡頭伸出被皮套擋住,機械損壞。解決也簡單,在皮套里塞張硬卡片擋住機身背後就成。還有這個機器上印的字很容易掉,取景器邊緣、開機鍵的字最多三個月,包掉,這個機器上卷也蠻有意思的,就是先把37張膠卷全部卷出來,在最後一張開始拍,拍完一張卷一張進膠卷盒子,這樣的設計保證你拍過的照片不會因為其他原因造成損壞,缺點就是拍攝中途取卷出來,用在其他相機上比較麻煩,你無法評估拍攝的膠卷長度。
contax T3的話,我前前後後過手10多台,就為了湊齊一整套配件,T3的配件很特殊,很少有賣,而且價格很貴。比如你想裝個UV,你得先裝一個原廠的UV轉接環,不然鏡頭上沒有螺紋給你裝,你要裝遮光罩,你得找TVS的專用遮光罩,出此之外沒有任何的遮光罩有這個尺寸。這個鏡頭解析度超高,屬於現代蔡司的風格,色彩亮麗,對比T2那種古典彩色風格差異很大,T2屬於古典發色,解析度不算高,最大光圈比較肉,但顏色很厚很濃郁,最適合雨後、黃昏、早晨拍攝,那種色彩讓人陶醉。而T3相對發色就淡了很多,鏡頭的反差也較高,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T3機身很小,握感不是很好,我一般都是貼一塊皮子在機身右側,這樣手感改善一點,另外快門時滯比較長,所以按完快門聽到聲音之後還要多保持一會姿勢。對比T2來說T3的快門最高到了1/1000,T2是1/500,可用的餘地大了很多。至於單雙齒問題,很多人會誤解為齒輪,非也,其實是卷片軸上的一個小突起罷了,早期的T3卷片軸上只有一個小突起的小齒,很多人裝片的時候粗心沒把膠卷的孔對准小突起,就有可能造成那個小凸齒沒有扣住膠卷的孔,因為膠片捲起來沒一層的直徑是有差異的,所以膠卷上的空會被後面膠卷給堵住,就造成了卷片的時候那個小突齒一直跟膠卷摩擦,時間長了就磨損掉了。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拿一顆差不多大小的小螺絲,在小突齒的位置上開個小孔,擰進去就代替了小突齒的功能。就算全部磨損了也能繼續用,利用卷片軸上壓片板的力量,其實是可以壓住膠卷的(柯尼卡巧思AF的卷片軸就是沒有齒的、巧思RF也是沒有的,CONTAX G1\G2的片軸也是沒有齒的,就是依靠壓力來卷片)只要你保持使用新膠卷,而不是使用那些拍了一半又卷回去的膠卷,因為新膠卷內部很寬松阻尼很小,拉出來再卷回去的膠卷內部很緊,阻尼很大就可能卷不上片。中後期的T3就改善了這個情況,多增加了一個小突齒,保證了能跟膠卷掛上。這個問題只要裝卷的時候小心一點,就不可能會有問題的,同時可以把壓力板拆下來,加強一下彈簧的壓力,也很好用,我一個單齒的T3拍了200多卷,那個齒依然堅挺,可見這個問題很多人沒用過T3,甚至真機都沒好好看仔細過,就人雲亦雲,越傳越玄乎。T3的常見問題是鏡頭簾問題,就是有時候鏡頭簾不會自動關閉或開啟,拍出照片才知道原來鏡頭簾沒有完全打開,或者容易進塵。主要的問題在於T3鏡頭內部有兩組橡皮圈,因為T3鏡頭是兩段式的,每一段中都有一個橡皮圈用來密封阻擋灰塵,使用時間長了橡膠老化,被鏡頭運動帶著移位了,導致鏡頭簾錯位,打開機身的殼子拿掉老化的橡皮圈就可以了,或者當鏡頭簾不開合的時候,手指輕輕敲一下鏡頭,馬上就好了。T3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電源管理做的不好,就是沒有所謂的弱電提醒,電池都會直接用光位置,經常導致前一秒剛拍玩好好的,後一秒立馬沒電停機,沒電鏡頭收不進機身,這個時候只能換新電池,常規的電池拿出來放一會兒再裝回去並不可行。另外這個機器的AE鎖很奇葩,別的機器的AE鎖是先鎖定曝光,再對焦,T3其實是對焦鎖,先鎖定對焦點,再移動鏡頭測光,半按快門鎖定測光,拍攝,使用上跟常規相機有點不同,但很符合PS機的使用習慣,即對於街頭抓拍的時候,直接鎖定焦點。
徠卡MINILUX是好機器,不過40焦段的鏡頭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的。這個機器臭名昭著的就是E02問題,排線設計不合理,容易斷。不過這個問題找無忌的鈦刀可以解決,他重新找工廠做了幾百條排線,加厚型的,還覆了一層黑膠,絕對耐磨。這個機器的鏡頭延續一貫的徠卡風格,色彩、成像等等都很徠卡味,我見過無忌幾個玩家還把這個機器的鏡頭拆下來,送去日本找宮岐改成M口鏡頭,對比其他M口鏡頭出片,毫不孫色。總之這個機器除了體積大一點,排線脆弱一點之外,完全就是徠卡味的最廉價體驗了,1K多2K的價格基本等於白菜價,解決排線問題的MINILUX絕對值得入手,想想最便宜的徠卡鏡頭都要4\5000,這個只要2K以內還送機身,全德國生產,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這個機器的缺點就是每次開機,都要關一次閃燈,因為閃燈不能默認關閉,如果開機忘記關了,光線充足的時候它不工作你發現不了,弱光的時候不好意思了,突然給你閃一下,亮瞎狗眼。
PS機裡面還有幾個值得玩吧一下。
NIKON的28TI和35TI,在外形設計上絕對是所有PS相機的榜樣,非常古典的設計,數據顯示全部用老式的儀表盤而不是液晶或者LED,鏡頭成像的色彩也是典型的尼康風格,鏡頭本身設計屬於較低反差的鏡頭,跟其他PS機不太一樣,低反差意味著拍黑白的時候灰階更豐富,但在彩色照片上就沒有那麼強烈的顏色厚度,仔細看的話顏色的過度和層次會更多更豐富,需要細細品味才能感受,要是跟別的PS機成像對比的話,拍攝鮮花啊、穿花衣服的姑娘啊什麼的,一眼看去不如別的出片鮮艷奪目,如果拍老年人的臉,35TI的威力就出來了,那皺紋的豐富程度駭人聳聽,一下子就拉開跟別的相機的差距了。我只玩過35TI一個星期,借朋友的,拍了一卷不到,時間太長了有點忘記這個機器的特性了。28TI、35TI系列最強大在於測光,採用了3D六分區矩陣測光系統,一共有883級對焦,已近於無級測光了,甚至現在許多數碼單反的測光級別還不如它,而像T3的測光只才只有128級而已,巧思的也才200級,所以這個機器拍反轉片真的是無敵,反轉片對測光的要求非常嚴格,這個機器的測光精準度比現在售價1000多塊錢的世光308S測光表還要精準。這個機器的大毛病沒有,小毛病就是儀表顯示盤使用時間長了指針會有移位不準,需要自行校準,有專門校正流程,不需要拆,就按幾下按鈕,我沒校準過,網上有教程的。
美能達的CLE,說道CLE其實不適合說它是PS相機,因為它可以換鏡頭,但如果不算鏡頭的話,它的機身體積比CONTAX T2還小。要是換上徠卡的縮頭,鏡頭縮進去的時候,真的比T2還要小。這個機器的好處就是可以用徠卡M口的鏡頭,還是全球第一台帶光圈優先的M口相機,比徠卡M7要早了20年。而且這個相機也是最早用TTL測光的機器,比M6早了十幾年,跟徠卡一樣採用縱走的布簾快門,拍攝振動很小,手動過片,驅動快門和測光只用兩個LR44電池,一塊錢一顆,隨便用不心疼。它的前身美能達CL是很徠卡合作的產品,美能達幫徠卡生產,貼徠卡標的叫徠卡CL,貼美能達標的叫美能達CL,因為CL的銷量太好了,影響到徠卡M5的銷售,所以後來雙方終止合作了,之後美能達在CL的基礎上推出全自動的CLE。原配有三枚鏡頭,28、40、90,都是徠卡M口,都能用在徠卡上,鏡頭的素質就不用說了,完全就是徠卡的設計,唯一的區別就是早期的鏡頭是徠卡提供玻璃美能達裝配,後期是美能達自己生產,後期美能達生產的CLE鏡頭比早期徠卡玻璃的素質更高,這點早有定論。
『玖』 問一個很菜的關於旁軸相機的問題
傳統黃斑對焦旁軸相機取景器是不會跟隨變化的。
現在的小DC在一定角度上就是旁軸相機形式,取景會跟隨變化(因為有相應的光學結構),但是其作用還是簡化了(因為實際使用大多是液晶屏直接取景了,很少會用光學取景,它所以越做越小,甚至省略)
相關參考:(不復制,皆原創)
http://..com/question/118292231.html
http://..com/question/110095316.html
『拾』 如何評價康泰時G系鏡頭
contax G鏡沒50 1.7 50 1.7C/Y口
Gcontax旁軸鏡C/Ycontax單反鏡前者輕巧nex更般配
依海星光/環龍二手市場目前G鏡二手市場價格:
G16:12000~15000左右
G21:5500左右
G28:2500左右
G35:買概3500左右吧
G45:2500左右
G90:1800左右
Contax G-Nex 轉介面:kipon 580雜牌400
關於C/Y 50 1.7 AEJ版本市面概1700左右吧C/Y-Nex kipon像380左右吧
nex半幅cmos所焦距要*1.5倍說50標nex75半身像鏡另外G16沒轉nexG21要切掉2mm鏡尾保護片才能裝G21G28nex明顯紅移暗角構圖候要G45G90像沒問題G90手焦難度點
zeiss些鏡都手焦自謠言說今zeiss給nex自焦餅干包括24 1.7要用慣手焦且急著玩鏡樓主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