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攝影的技術俗語有多少
學攝影的你,是不是經常會聽到一些攝影前輩說的一些攝影行話、黑話,你是不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沒關系,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一些攝影常用的行話、黑話,幫你答疑解惑。
37. 外拍:去室外露天拍攝。
38. 爬樓黨:喜歡爬到高樓頂俯拍城市風光。
39. 星空黨:專注拍攝星空、星軌等照片。
40. 數毛黨:追求照片畫質的極致,放大照片能數清毛毛才罷休。
41. 器材黨:偏離了攝影本質,追求器材的高級,喜歡與人攀比器材。
42. 毒德大學:有德國鏡頭拍出來的味道,意思照片拍的好,攝影師水平高,表示自己深受學習,這是一個攝影領域誇人的詞彙。
43. 刀銳奶化:對焦點就像刀割一樣銳利,焦外虛化就像奶油般化開、柔順,說明對焦清晰和精準。
44. 樣片:請模特拍攝的宣傳照,一般都好看。
45. 客片:為客人拍攝的照片,一般不做展示。
2. alpa是什麼意思
Alpa:阿爾帕相機是瑞士生產的名牌產品,二十年前出品的各種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曾以工藝精湛、堅固耐用和品質優異而成為眾多相機收藏家競相追逐的對象。
3. 攝影器材關於瑞士ALPA(阿爾帕)中畫幅相機的問題
以前分享過的一篇文章,但願這個能幫您。
中幅旁軸:阿爾帕一機一頭。
阿爾帕是最昂貴的量產相機,是最漂亮的相機,也是最簡單的相機,更是在69片幅中成像質量最高的相機。擁有阿爾帕是許多攝影人的終極夢想。
把阿爾帕拿在手上,會對頂級器材的認識有一個全新的了解,你會發現其它器材在它面前都顯得不夠精緻。我對阿爾帕的總體感覺是:異常精巧、異常結實、異常漂亮、異常高質、有些難用。
1、過人之處:
1)、取景器太明亮了,比眼睛直接看到的還明亮整整一檔以上!真不知怎麼辦到的,而且還是全景深的,能同時看清取景框線、對焦刻度、光圈刻度和120度的場景。
2)、手柄握持手感很好,雙手持機感覺很穩定,0號鏡間快門振動極輕,手持1/2秒基本可行,1/4秒十拿九穩,1/8秒以上完全可以放心,1/15秒以上的片子如果不用高倍放大鏡來仔細觀看,完全看不出與上腳架有何區別。
3)、阿爾帕後背由林哈夫特製,與其它牌子的後背不同的是,膠平面沒有壓片板,硬是靠精密加工將膠片拉直。更絕的是,後背可以水平或垂直安裝,取景器也可以水平或垂直旋轉,對於拍攝豎幅畫面特方便,不用扭轉相機。
4)、阿爾帕選用的鏡頭有施耐德、羅敦斯德,以前還有蔡絲,現在主要特選施耐德鏡頭加裝卡口及調焦環,質量比市面的施耐德鏡頭更好。
5)太漂亮了,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最漂亮的相機。
2、不足及不便之處:
1)、後背太重,上片也麻煩費時。ALPA的機身和鏡頭都較輕,但後背太重,連續使用半天覺得較累,希望後背能減重。那個取景器也是沉甸甸的傢伙。
2)、取景器桶形失真嚴重。雖然習慣之後也不影響使用,但總不如無變形來得好。也許為了達到那種超強的亮度和超廣的視角,不得不保留這一缺陷。
3)、調焦環阻尼手感不如徠卡,有點澀。
4)、太漂亮了,不利於人文拍攝。過於漂亮,既是阿爾帕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
5)鏡頭光圈太小,在弱光下徒呼奈何。
6)成像潤味不如徠卡、色彩不如蔡絲。這個問題可能要綜合分析,徠卡、蔡絲的片幅較小,如果沒有特別的潤味或過人的色彩,那就沒多少吸引人之處了。阿爾帕的片幅最大達6X9,因此,其真實厚重的成像風格或許也不是大問題,反而更符合人文拍攝的真實性。
3、如果能克服使用困難,阿爾帕是拍攝質量最高的人文攝影器材。
1)成像結實、高清晰度的原因。
挑選最好的鏡頭,選用最好的材料,採用最高的裝配精度,成為一部最為精密,公差最小的相機,其結果是成像結實,絲毫不鬆散,在中畫幅中,其成像質量最高,甚至可以向4X5相機叫板。我曾將手持阿爾帕1/30秒的片子與林哈夫4X5的片子比較過,都電分100兆,都出片30英寸,居然看不出有何差別。要知道,阿爾帕只是69片幅,還是手持的,而林哈夫是4X5片幅,面積是它的2.42倍,並且是上架子的。
2)手持性能優良,加上69的大片幅,適合最高要求的人文攝影。
「手持抓拍」可以說是人文攝影的前提。雖然也有人堅持上腳架並用4X5甚至8X10來拍人文,但那是一種與對象溝通之後的拍攝,並非「決定性瞬間」。
阿爾帕很合適手持使用,速度1/8秒以上的成像夠清晰,可以放心使用,就當它是一台放大的徠卡相機來用就行了。
3)該如何使用才能發揮出其作用?
阿爾帕相機的結構最為簡單,所有部件之間概不聯動,沒有自動對焦、沒有測光、沒有自動過片、沒有防止重拍裝置,而且連說明書都沒有。要用好它還真需要扎實的攝影基本功,拍一張片子的簡單步驟如下:
(1)曝光預先設置。觀察分析要拍攝的場景,用測光表測光或按經驗設置光圈、快門。
(2)估計焦點位置。因使用的是廣角鏡頭,一般來說,焦點位置不能超出2米,最好是1.5米左右,有時候我將焦點設在1米處。
(3)靠近。超廣角構圖不易,需要走近甚至走進場景中去,這一點非常重要,一定要走近到1.5米之內,這樣出來的片子現場感才強烈,才不會覺得畫面散亂,才能突出主體。
(4)認為「決定性瞬間」出現時,立即拍。舉起來拍或盲拍均可。
4、該如何配置阿爾帕系統?建議一機一鏡即可。
阿爾帕是廣角系統,雖也提供了中長焦鏡頭,但並不會好用。其估焦的操作方式註定了廣角鏡頭是最好的選擇,長焦頭裝在阿爾帕相機上無法准確對焦,不好操作也不好看,最重要的是喪失了手持拍攝這一優勢。阿爾帕相機配一個廣角鏡頭即可。
1)機身有三款:12SWA,12WA,12TC,該選哪一款?
這個選擇也比較困難,12SWA和12WA外觀基本相同,都有雙木頭手柄,不同的是12SWA有垂直移軸功能,而12WA則沒有。12TC的外觀明顯不同,更小巧些,沒有木頭手柄,可配單邊塑料手柄。
綜合考慮,我建議12WA。三款機身中,我相信12WA是最精密的,12SWA因有移軸裝置,可能對其精度有細微的影響。另外,拍攝人文照片一般不需要移軸,鏡頭移軸後還要依靠機背取景才精確,直接看取景器不好判斷。
如果需要絕對的低調,那麼12TC更好,也相對便宜些,但手持性能下降許多,同時也未免不夠漂亮。
如果還需要拍建築,那麼只有選擇12SWA,移軸功能在建築攝影中必不可少。當然,如果另有大幅相機那就不必考慮12SWA了。
2)鏡頭該配哪一個?
建議ALPA Apo-Helvetar 5.6/48mm,施耐德專門為ALPA生產,是目前配套鏡頭中唯一標注「ALPA」商標的鏡頭。相當於135的21毫米鏡頭,膠片數碼俱佳。
從實拍效果來看,每一檔光圈都是工作光圈,從F5.6至F32都一樣的結實清晰,成像真實,色彩純正,較普通的施耐德鏡頭稍厚重濃郁,其超高的畫質令人過目難忘。大光圈下有明顯的暗角,F16開始逐漸改善。
3)後背該配哪一款?
建議還是ALPA / Linhof Super-Rollex 6×9後背吧,120可以拍8張,實際成像面積為56×84mm 。這款後背又貴又重,但與其他牌子相比,能將膠片拉得最平,還是建議選用。
4)取景器該選哪一款?
雖然也可以用其它廠家的取景器代替,但ALPA取景器如此明亮,不選擇它肯定會後悔。
4. 怎樣選購阿爾帕相機
阿爾帕來來回回就那麼兩款.
一個12WA 12SWA
S就是多了縱向移軸功能
相機都差不多. 重要的是你選機背
而且只有林好夫的6×7、6×6、6×9的120卷片後背
或者飛思的數碼背..
聽說出了阿爾帕 12ST 但是目前是這個什麼行情也沒見過
要是玩阿爾帕的135的話我覺得沒必要.. 除非就是收藏..
這個就沒辦法說了. 螺絲都是黃金的 .
5. 阿爾帕stc+飛思數碼後背iq4可以實時對焦嗎
實時對焦功能是需要自動對焦支持的,所以此搭配僅能實現實時畫面播放而不能實現自動對焦。
在相機上有手動對焦和自動對焦,手動對焦所有的專業相機都具備的,自動對焦是要機身和鏡頭均支持才可以實現。阿爾帕是技術機,高質量的技術拍攝是不會用自動對焦的。
在某些相機上有實時模式,開啟這個這個模式在屏幕取景時能顯示對焦情況。而飛思IQ4隻不過搭載了個顯示屏幕而已,僅可以實時顯示感測器上捕捉到的畫面和預覽,而阿爾帕這類的技術機還不支持自動對焦,所以不能滿足你實時對焦的要求。
6. 世界上最貴最好的相機是什麼牌子 有沒有排名
阿爾帕ALPA
瑞士生產的相機名牌產品,相機的機械加工精度已經達到了「科研儀器」的水平,以工藝精湛、堅固耐用和品質優異而成為眾多相機收藏家競相追逐的對象。
特點:
瑞士阿爾帕(ALPA)照相機的結構簡單至極。鏡頭、後背、中間加個拿手柄的鐵框子就是機身,鐵框子上有個大眼睛取景器。世界很難再找到比它更簡單的照相機,沒有任何自控裝置,沒有測光,沒有測距儀,連視差都不校正,甚至連說明書都沒有。縱有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品牌,但一個初識攝影的人也會毫不猶豫地認為這是一文不值的廢鐵。其實阿爾帕也絕對不是給初學者用的。只有達到了一定的攝影功底並且對攝影有一定主見的人,用阿爾帕才會順手才能駕馭它。
阿爾帕相機問世60年間,總產量只有4萬多架!不到徠卡A型的3/4。盡管如此,阿爾帕相機上許多獨創性的功能設計、注入包豪斯工業產品外觀設計理念的造型、以及卓越的工藝水準和可靠性仍在世界MF135相機發展時期眾多產品中木秀於林。下面介紹幾款阿爾帕相機的代表機型,與讀者共同鑒賞。
阿爾帕相機的機械加工精度已經達到了「科研儀器」的水平。瑞士人以他們對待鍾表的加工精度加工阿爾帕相機,他們對機身的加工精度要求是以「微米」計量的。阿爾帕相機是「手工」製作的。阿爾帕相機的手工製作指的是它的加工批量很小,不是依靠流水線生產,而是用精密數控機床,以經過科學計算的、完全統一的數據逐台加工的。不僅精度極高,而且堅固耐用。新型阿爾帕是當今世界上最昂貴的相機,一隻鏡頭一個機身加一個後背價值近14萬人民幣。
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品牌工業品廠家出於商業目的,允許其他非知名廠家生產經營其品牌產品,進行OEM生產。而阿爾帕公司不搞OEM,它的鏡頭、機身和後背都是世界著名的大公司生產的。阿爾帕只做機身,沒有生產鏡頭的能力。歐洲有很多著名鏡頭廠為它配頭。但阿爾帕對這些廠家生產的鏡頭的質量要求比其他相機商嚴格得多,只有那些最好的鏡頭才有資格被選走並配以出廠證書。機身是瑞士的賽茲廠生產的,取景器是瑞士專業廠生產的,後背是林哈夫產品,數碼後背是世界頂尖名牌「飛思1號」產品,就連機身的櫸木手柄也是瑞士一家槍托廠生產的。阿爾帕的硬體完全滿足「發燒」級別,而且幾乎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以至於在攝影圈裡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如果技術上沒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都「沒有資格」使用阿爾帕相機。
7. 阿爾帕中畫幅數碼後背相機適合棚拍人像嗎
ALPA也適用棚拍。
ALPA是一個平台。它擁有6款機身,40多款高端鏡頭,幾十個相機配件,膠片最大畫幅為6X9,使用ALPA數字轉接板,可將當前高端數碼後背接到ALPA機身上。使用ALPA相機,數碼後背和膠片後背之間的轉換,瞬間即可完成。
雖然APLA號稱是最輕的中畫幅,機身只有200多克,但是加上數碼背和高質量鏡頭就很有分量了。
而且全手動操作的相機,在棚拍時,對測光、白平衡、距離等條件非常精準時,更為得心應手。
因此,只能說棚拍對於這款相機來說,浪費了它的輕便特性,而沒有不適合的地方。
8. 阿爾帕的名牌經典
尼康、佳能以及絕大多數日本相機,從自動曝光、自動對焦發展到眼控對焦、高速連拍、超音波馬達、防抖動鏡頭,他們正在自動化和大眾化上,迅速的更新換代上,做著不懈的努力,並成為了市場的主流,攫取了巨額利潤;而瑞士的阿爾帕相機,依然對高質量孜孜以求。它仍在對焦精度、可靠程度、使用壽命、牢固程度、明亮度、簡便性、手感上狠下功夫。實際上這正是照相機械永恆的奮斗目標。它不追求浮光掠影的華而不實,而追求一種返樸歸真的技術永恆。
阿爾帕公司也認為自己的相機肯定不會流行 ,他們是少數人使用的精品。但阿爾帕並不希望他們的產品成為藏品,因為他們堅信這種相機是習慣使用此類相機的攝影師們最好的工具。今天,阿爾帕已成為藏家顯示其實力的少數幾張王牌之一。由於產量極小,價格偏高,歷來的阿爾帕並不是大眾名牌,卻是攝影家、鑒賞家的手中珍物。就像歐米伽手錶和施坦威鋼琴一樣,越是歲月長久,越能顯示名牌經典。它不追求更新換代,而追求流傳後代。
9. 頂級攝影器材的目錄
01 阿爾帕
花絮阿爾帕(Alpa)大事記
阿爾帕是一台什麼樣的相機?
阿爾帕相機的平台結構
精度和工藝
阿爾帕12WA/12SWA
阿爾帕12TC
阿爾帕12MAX
阿爾帕的鏡頭系統
阿爾帕系統的其他附件
後背
獨特的標准取景器
選擇阿爾帕,或不?
阿爾帕的其他使用技巧
02 金寶·Cambo
膠片時代的WIDE
數碼時代的Wide RS(WRS)
03 佳能
AF技術和EOS膠片系列機身的發展
EOS-1
EOS-3
EOS膠片相機的其他使用技巧
固定式半透明反光鏡相機
EOS系列數碼單反相機
EOS-1Ds MarkⅢ
EOS-5D MarkⅡ
L級鏡頭
EF24mm f/1.4L Ⅱ USM
EF35mm f/1.4L
EF85mm f/1.2L Ⅱ
關於長焦距鏡頭
EF200mm f/1.8 L USM
EF200mm f/2L IS USM
L系列超級長炮
變焦距鏡頭
L系列鏡頭其他使用技巧
花絮 眼控對焦技術
花絮 多點對焦和構圖優先
花絮 數碼相機怎樣才可以取代膠片相機
花絮 EOS數碼單反相機的其他使用技巧
花絮 IS(圖像穩定器)技術
04 卡爾·蔡司
蔡司簡史
Hologon
Biogon
Planar
Sonnar
Distagon
Tessar
蔡司鏡頭與不同相機系統的配合
蔡司·依康相機
蔡司ZM系列手動對焦旁軸相機鏡頭
蔡司ZE/ZF/ZK/ZS單反系列手動對焦鏡頭
花絮卡爾·蔡司照相機攝影鏡頭發展里程碑
花絮和其他廠家的合作
花絮T*的含義
花絮蔡司、日本代工廠和「血統論
花絮手動對焦鏡頭的使用技巧
05 康太時
C/Y系列機身
康太時AX
康太時RTS
C/Y卡口鏡頭
C/Y卡口相機及鏡頭的其他使用技巧
康太時G系列
G系列的鏡頭
康太時645
康太時N系列
Vario-Sonnar T*17-35mm f/2.8
Planar T* 85mm f/1.4
康太時的袖珍相機
康太時T
康太時T2
康太時T3
康太時TVS系列
康太時TVS Ⅲ
康太時135鏡頭規格
花絮AE型與MM型C/Y卡口鏡頭的差異
花絮 德國鏡頭和日本鏡頭的差別
花絮 G1還是G2?
花絮 如何利用袖珍相機的UV鏡和遮光罩增強其防水性能
06 富士
富士的中畫幅相機
富士GA645 ZI
富士GX617
07 吉爾德
吉爾得相機的性能介紹(廠家提供)
吉爾得相機的技術特點
08 哈蘇
哈蘇V系列
哈蘇500系列
哈蘇501CM
哈蘇503CW
哈蘇200系列
哈蘇205FCC
哈蘇SWC系列
哈蘇905SWC
哈蘇V系列其他使用技巧
V系列鏡頭的選擇
V系列的數碼化進程
哈蘇XpanⅡ
XpanⅡ鏡頭
哈蘇H系列
H3DⅡ-50
H4D和真確對焦技術
H系列的鏡頭
HCD 35-90mm f/4-5.6變焦鏡頭
中畫幅數碼系統的選擇
花絮 V系列鏡頭的命名方式
花絮 哈蘇的增距鏡
花絮 哈蘇V系列和H系列鏡頭的差異
花絮 哈蘇的數碼鏡頭校正技術
花絮 中畫幅數碼系統的選擇
09 騎士
SW617PrO
10 柯尼卡-美能達
巧思(Hexar)
巧思相機其他使用技巧
巧思RF
巧思RF配套鏡頭
利圖·Leaf
利圖AFi Ⅱ 10
花絮利圈被飛思從柯達手中收購
12 徠卡
M系列——徠卡的靈魂
徠卡M系列機身的歷史
徠卡M3
徠卡M2/M1
徠卡M4
徠卡M5
徠卡CL
徠卡M4-2
徠卡M4-P
徠卡M6
徠卡M6TTL
徠卡M7
徠卡MP
徠卡機身的購置
「a la carte」:定做版本
徠卡M8/M8.2
數碼時代的徠卡M系列鏡頭
膠片時代的,來卡M系列鏡頭
超廣角和廣角鏡頭
28mm鏡頭
35mm鏡頭
標准鏡頭
中焦距鏡頭
Tri-Elmar-M 28-35-50mm f/4 ASPH
徠卡M型21/24/28mm廣角取景器
徠卡M系列其他使用技巧
徠卡的袖珍相機
徠卡Minilux
徠卡CM
其他類似相機
Minlux ZOOM和CM Zoom
Leica M系列鏡頭規格指標
花絮特殊版本的M6和M6 TTL
花絮測距、基線長度和取景倍率
花絮徠卡M鏡頭的命名原則
花絮其他廠家生產的徠卡M號口鏡頭
13 林可夫
Technorama系列相機
林可夫寬畫幅相機其他使用技巧
……
14 瑪米亞
15 美樂時
16 尼康
17 賓得
18 派寶
19 理光
20 祿來
21 睿思
22 索尼
23 福倫達
24 濾光鏡
25 攝影包
26 三腳架/雲台
10. 阿爾帕相機配什麼雲台
配個承重大的三維雲台就行了。使用這類相機的攝影師屬於慢工出細活,無需靈活的球形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