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3dmax的快捷鍵!!
一 視圖
F:正視圖; T:頂視圖; L:側視圖; P:透視圖; C:相機視圖
二 視圖的變換
常用的是
Alt+滑鼠中鍵按下:旋轉視圖(在透視圖模式下,如果是在二維試圖里,就會切換成軸測圖;
滑鼠中鍵滾動:縮放當前的視圖,縮放原點就是滑鼠放的地方,所以想看哪裡,就把滑鼠放到那裡;
Alt+Z:有時滑鼠滾輪動態太大,就用這個可以慢慢縮放。
滑鼠中鍵按下:平移視圖;
「【」和「】」:這兩個鍵和中間縮放一樣,但可以和命令同時操作,對相機視圖不起作用;
I :將視圖的中心移到滑鼠放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其他命令同時工作的。
D:關閉當前視圖的更新,省顯卡啊。
1左邊那個鍵:刷新視圖。
Shift+Z:對視圖操作的undo。
三 物體的觀察
Z:將所選物體作為中心來觀察,就好像maya里的F,這個太長用了。
Alt+Q:只觀察所選物體,臨時隱藏其他的,也很長用。
F3:線筐顯示和shader顯示的切換。
F4:shader顯示下再顯示線筐的切換。
F2:這個也用的很多,就是選擇了poly里的單獨的一個面以後,默認都是一個大紅塊,很不便於操作,按F2就只紅顯選擇的框了。
J:隱藏物體選擇框的,有時候選擇的物體外面那個4個角的白色線筐挺煩人。
O:快速觀察切換,我一般都關上,除非顯卡太差。
四 物體的變換
Q,W,E,R:不講了吧,呵呵,抄maya的。
F5,F6,F7是三個軸向的約束切換,對位時要用到;F8則是三個位移平面約束的切換。
S:捕捉。要和F5,F6,F7結合用更好。
空格鍵:鎖定當前選擇的物體。很有用,不用把滑鼠放在物體上也可以移動或者作別的變換了。
+、—:縮放操作框。特別是旋轉的時候,操作框太小會導致輕微的轉動都很大,所以放大就好細調整。
A:旋轉角度捕捉。定到45或者90度,旋轉特定的:比如修改器的操作框或者poly的切割平面。
Ctrl+選擇:增加選擇內容;Alt+選擇:減少。
Shift+變換操作:復制。主要用在移動上。
1,2,3,4,5:切換到物體的子級別。
6:很怪,呵呵,系統默認是沒有什麼用的,但在poly里是回到物體級別(很方便),而在別的種類里是把粒子編輯調出來。
五 對話框調出
H:選擇物體。
M:材質編輯。
F10:渲染。
六 渲染、動畫
Shift+Q:渲染當前視窗
K:key幀(一定要點開Auto或Setkey)
*************************
3dSmax快捷鍵
主界面
顯示降級適配(開關) 【O】
適應透視圖格點 【Shift】+【Ctrl】+【A】
排列 【Alt】+【A】
角度捕捉(開關) 【A】
動畫模式 (開關) 【N】
改變到後視圖 【K】
背景鎖定(開關) 【Alt】+【Ctrl】+【B】
前一時間單位 【.】
下一時間單位 【,】
改變到上(Top)視圖 【T】
改變到底(Bottom)視圖 【B】
改變到相機(Camera)視圖 【C】
改變到前(Front)視圖 【F】
改變到等大的用戶(User)視圖 【U】
改變到右(Right)視圖 【R】
改變到透視(Perspective)圖 【P】
循環改變選擇方式 【Ctrl】+【F】
默認燈光(開關) 【Ctrl】+【L】
刪除物體 【DEL】
當前視圖暫時失效 【D】
是否顯示幾何體內框(開關) 【Ctrl】+【E】
顯示第一個工具條 【Alt】+【1】
專家模式全屏(開關) 【Ctrl】+【X】
暫存(Hold)場景 【Alt】+【Ctrl】+【H】
取回(Fetch)場景 【Alt】+【Ctrl】+【F】
凍結所選物體 【6】
跳到最後一幀 【END】
跳到第一幀 【HOME】
顯示/隱藏相機(Cameras) 【Shift】+【C】
顯示/隱藏幾何體(Geometry) 【Shift】+【O】
顯示/隱藏網格(Grids) 【G】
顯示/隱藏幫助(Helpers)物體 【Shift】+【H】
顯示/隱藏光源(Lights) 【Shift】+【L】
顯示/隱藏粒子系統(Particle Systems) 【Shift】+【P】
顯示/隱藏空間扭曲(Space Warps)物體 【Shift】+【W】
鎖定用戶界面(開關) 【Alt】+【0】
匹配到相機(Camera)視圖 【Ctrl】+【C】
材質(Material)編輯器 【M】
最大化當前視圖 (開關) 【ALT】+【W】
腳本編輯器 【F11】
新的場景 【Ctrl】+【N】
法線(Normal)對齊 【Alt】+【N】
向下輕推網格 小鍵盤【-】
向上輕推網格 小鍵盤【+】
NURBS表面顯示方式 【Alt】+【L】或【Ctrl】+【4】
NURBS調整方格1 【Ctrl】+【1】
NURBS調整方格2 【Ctrl】+【2】
NURBS調整方格3 【Ctrl】+【3】
偏移捕捉 【Alt】+【Ctrl】+【空格】
打開一個MAX文件 【Ctrl】+【O】
平移視圖 【Ctrl】+【P】
互動式平移視圖 【I】
放置高光(Highlight) 【Ctrl】+【H】
播放/停止動畫 【/】
快速(Quick)渲染 【Shift】+【Q】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回到上一視圖*作 【Shift】+【A】
撤消場景*作 【Ctrl】+【Z】
撤消視圖*作 【Shift】+【Z】
刷新所有視圖 【1】
用前一次的參數進行渲染 【Shift】+【E】或【F9】
渲染配置 【Shift】+【R】或【F10】
在xy/yz/zx鎖定中循環改變 【F8】
約束到X軸 【F5】
約束到Y軸 【F6】
約束到Z軸 【F7】
旋轉(Rotate)視圖模式 【Ctrl】+【R】或【V】
保存(Save)文件 【Ctrl】+【S】
透明顯示所選物體(開關) 【Alt】+【X】
選擇父物體 【PageUp】
選擇子物體 【PageDown】
根據名稱選擇物體 【H】
選擇鎖定(開關) 【空格】
減淡所選物體的面(開關) 【F2】
顯示所有視圖網格(Grids)(開關) 【Shift】+【G】
顯示/隱藏命令面板 【3】
顯示/隱藏浮動工具條 【4】
顯示最後一次渲染的圖畫 【Ctrl】+【I】
顯示/隱藏主要工具欄 【Alt】+【6】
顯示/隱藏安全框 【Shift】+【F】
*顯示/隱藏所選物體的支架 【J】
顯示/隱藏工具條 【Y】/【2】
百分比(Percent)捕捉(開關) 【Shift】+【Ctrl】+【P】
打開/關閉捕捉(Snap) 【S】
循環通過捕捉點 【Alt】+【空格】
聲音(開關) 【\】
間隔放置物體 【Shift】+【I】
改變到光線視圖 【Shift】+【4】
循環改變子物體層級 【Ins】
子物體選擇(開關) 【Ctrl】+【B】
帖圖材質(Texture)修正 【Ctrl】+【T】
加大動態坐標 【+】
減小動態坐標 【-】
激活動態坐標(開關) 【X】
精確輸入轉變數 【F12】
全部解凍 【7】
根據名字顯示隱藏的物體 【5】
刷新背景圖像(Background) 【Alt】+【Shift】+【Ctrl】+【B】
顯示幾何體外框(開關) 【F4】
視圖背景(Background) 【Alt】+【B】
用方框(Box)快顯幾何體(開關) 【Shift】+【B】
打開虛擬現實 數字鍵盤【1】
虛擬視圖向下移動 數字鍵盤【2】
虛擬視圖向左移動 數字鍵盤【4】
虛擬視圖向右移動 數字鍵盤【6】
虛擬視圖向中移動 數字鍵盤【8】
虛擬視圖放大 數字鍵盤【7】
虛擬視圖縮小 數字鍵盤【9】
實色顯示場景中的幾何體(開關) 【F3】
全部視圖顯示所有物體 【Shift】+【Ctrl】+【Z】
*視窗縮放到選擇物體范圍(Extents) 【E】
縮放范圍 【Alt】+【Ctrl】+【Z】
視窗放大兩倍 【Shift】+數字鍵盤【+】
放大鏡工具 【Z】
視窗縮小兩倍 【Shift】+數字鍵盤【-】
根據框選進行放大 【Ctrl】+【w】
視窗互動式放大 【[】
視窗互動式縮小 【]】
軌跡視圖
加入(Add)關鍵幀 【A】
前一時間單位 【<】
下一時間單位 【>】
編輯(Edit)關鍵幀模式 【E】
編輯區域模式 【F3】
編輯時間模式 【F2】
展開對象(Object)切換 【O】
展開軌跡(Track)切換 【T】
函數(Function)曲線模式 【F5】或【F】
鎖定所選物體 【空格】
向上移動高亮顯示 【↓】
向下移動高亮顯示 【↑】
向左輕移關鍵幀 【←】
向右輕移關鍵幀 【→】
位置區域模式 【F4】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撤消場景*作 【Ctrl】+【Z】
用前一次的配置進行渲染 【F9】
渲染配置 【F10】
向下收攏 【Ctrl】+【↓】
向上收攏 【Ctrl】+【↑】
材質編輯器
用前一次的配置進行渲染 【F9】
渲染配置 【F10】
撤消場景*作 【Ctrl】+【Z】
示意(Schematic)視圖
下一時間單位 【>】
前一時間單位 【<】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撤消場景*作 【Ctrl】+【Z】
Active Shade
繪制(Draw)區域 【D】
渲染(Render) 【R】
鎖定工具欄(泊塢窗) 【空格】
視頻編輯
加入過濾器(Filter)項目 【Ctrl】+【F】
加入輸入(Input)項目 【Ctrl】+【I】
加入圖層(Layer)項目 【Ctrl】+【L】
加入輸出(Output)項目 【Ctrl】+【O】
加入(Add)新的項目 【Ctrl】+【A】
加入場景(Scene)事件 【Ctrl】+【s】
編輯(Edit)當前事件 【Ctrl】+【E】
執行(Run)序列 【Ctrl】+【R】
新(New)的序列 【Ctrl】+【N】
撤消場景*作 【Ctrl】+【Z】
NURBS編輯
CV 約束法線(Normal)移動 【Alt】+【N】
CV 約束到U向移動 【Alt】+【U】
CV 約束到V向移動 【Alt】+【V】
顯示曲線(Curves) 【Shift】+【Ctrl】+【C】
顯示控制點(Dependents) 【Ctrl】+【D】
顯示格子(Lattices) 【Ctrl】+【L】
NURBS面顯示方式切換 【Alt】+【L】
顯示表面(Surfaces) 【Shift】+【Ctrl】+【s】
顯示工具箱(Toolbox) 【Ctrl】+【T】
顯示表面整齊(Trims) 【Shift】+【Ctrl】+【T】
根據名字選擇本物體的子層級 【Ctrl】+【H】
鎖定2D 所選物體 【空格】
選擇U向的下一點 【Ctrl】+【→】
選擇V向的下一點 【Ctrl】+【↑】
選擇U向的前一點 【Ctrl】+【←】
選擇V向的前一點 【Ctrl】+【↓】
根據名字選擇子物體 【H】
柔軟所選物體 【Ctrl】+【s】
轉換到Curve CV 層級 【Alt】+【Shift】+【Z】
轉換到Curve 層級 【Alt】+【Shift】+【C】
轉換到Imports 層級 【Alt】+【Shift】+【I】
轉換到Point 層級 【Alt】+【Shift】+【P】
轉換到Surface CV 層級 【Alt】+【Shift】+【V】
轉換到Surface 層級 【Alt】+【Shift】+【S】
轉換到上一層級 【Alt】+【Shift】+【T】
轉換降級 【Ctrl】+【X】
FFD
轉換到控制點(Control Point)層級 【Alt】+【Shift】+【C】
到格點(Lattice)層級 【Alt】+【Shift】+【L】
到設置體積(Volume)層級 【Alt】+【Shift】+【S】
轉換到上層級 【Alt】+【Shift】+【T】
打開的UVW貼圖
進入編輯(Edit)UVW模式 【Ctrl】+【E】
調用*.uvw文件 【Alt】+【Shift】+【Ctrl】+【L】
保存UVW為*.uvw格式的文件 【Alt】+【Shift】+【Ctrl】+【S】
打斷(Break)選擇點 【Ctrl】+【B】
分離(Detach)邊界點 【Ctrl】+【D】
過濾選擇面 【Ctrl】+【空格】
水平翻轉 【Alt】+【Shift】+【Ctrl】+【B】
垂直(Vertical)翻轉 【Alt】+【Shift】+【Ctrl】+【V】
凍結(Freeze)所選材質點 【Ctrl】+【F】
隱藏(Hide)所選材質點 【Ctrl】+【H】
全部解凍(unFreeze) 【Alt】+【F】
全部取消隱藏(unHide) 【Alt】+【H】
從堆棧中獲取面選集 【Alt】+【Shift】+【Ctrl】+【F】
從面獲取選集 【Alt】+【Shift】+【Ctrl】+【V】
鎖定所選頂點 【空格】
水平鏡象 【Alt】+【Shift】+【Ctrl】+【N】
垂直鏡象 【Alt】+【Shift】+【Ctrl】+【M】
水平移動 【Alt】+【Shift】+【Ctrl】+【J】
垂直移動 【Alt】+【Shift】+【Ctrl】+【K】
平移視圖 【Ctrl】+【P】
象素捕捉 【S】
平面貼圖面/重設UVW 【Alt】+【Shift】+【Ctrl】+【R】
水平縮放 【Alt】+【Shift】+【Ctrl】+【I】
垂直縮放 【Alt】+【Shift】+【Ctrl】+【O】
移動材質點 【Q】
旋轉材質點 【W】
等比例縮放材質點 【E】
焊接(Weld)所選的材質點 【Alt】+【Ctrl】+【W】
焊接(Weld)到目標材質點 【Ctrl】+【W】
Unwrap的選項(Options) 【Ctrl】+【O】
更新貼圖(Map) 【Alt】+【Shift】+【Ctrl】+【M】
將Unwrap視圖擴展到全部顯示 【Alt】+【Ctrl】+【Z】
框選放大Unwrap視圖 【Ctrl】+【Z】
將Unwrap視圖擴展到所選材質點的大小 【Alt】+【Shift】+【Ctrl】+【Z】
縮放到Gizmo大小 【Shift】+【空格】
縮放(Zoom)工具 【Z】
反應堆(Reactor)
建立(Create)反應(Reaction) 【Alt】+【Ctrl】+【C】
刪除(Delete)反應(Reaction) 【Alt】+【Ctrl】+【D】
編輯狀態(State)切換 【Alt】+【Ctrl】+【s】
設置最大影響(Influence) 【Ctrl】+【I】
設置最小影響(Influence) 【Alt】+【I】
設置影響值(Value) 【Alt】+【Ctrl】+【V】
ActiveShade (Scanline)
初始化 【P】
更新 【U】
宏編輯器
累積計數器 【Q】
3dsmax9常用快捷鍵與-max8的對比說明
查找貼圖路徑管理器asset tracking:shift+T
•渲染時候最常用到的
『8』環境、效果面版
『9』渲染參數面版
shift+Q 使用上次參數,但渲染之前允許選擇區域(如果是已經用了Region選框)。
F9 比上面的更進一步,使用上次所有設置……立刻開始渲染
•多邊形建模常用
Select Edge Loop : Alt+L
Select Edge Ring : Alt+R
Cut :Alt+C
Target Weld :Alt+V
Chamfer Mode : Shift+Ctrl+C
Connect : Shift+Ctrl+E
Bevel Mode : Shift+ctrl+B
Detach : Alt+E
Extude Mode : Shift+E
Quickslice Mode : Shift+Ctrl+Q
Remove: Alt+D
Inset Mode : Shift+ctrl+I
alt+E max9 面依照曲線擠出 (max8擠出面,max9擠出面合並到了shift+E,更加合理。)
123456 多邊形或者面片建模時候各個不同的層級切換
按住shift移動邊,拉出新模型。
A 固定角度旋轉開關
S 抓取開關
有關界面:
ctrl+~ show Folating Dialogs 顯示隱藏打開的所有浮動面版(暫時增加了ctrl+Q的快捷鍵)
alt+B 設置視圖背景(可渲染)
•地球人經常找不到的:
X ……按了就知道
ctrl+X …… 立刻變成max專家
•地球人都知道的:
m 材質球調整
空格(spacebar) 鎖定選擇的對象
q w e r 分別是:單選、選擇+移動、旋轉、縮放
F12 精確數字 移動or縮放……
選中後 ctrl+V 原地復制
按住shift 同時移動 間距復制
這個東西的中文名稱是'鍵盤快捷鍵覆蓋切換按鈕'(和陣列按鈕在一起)快捷鍵不好使了按按,呵呵。
G
隱藏當前視圖的輔助網格
Shift+G
顯示/隱藏所有幾何體(Geometry)(非輔助體)
H
顯示選擇物體列表菜單Shift+H顯示/隱藏輔助物體(Helpers)
Ctrl+H
使用燈光對齊(PlaceHighlight)工具
Ctrl+Alt+H
把當前場景存入緩存中(Hold)
I
平移視圖到滑鼠中心點
Shift+I
間隔放置物體
Ctrl+I
反向選擇
J顯示/隱藏所選物體的虛擬框(在透視圖、攝像機視圖中)
K打關鍵幀
L
切換到左視圖
Shift+L
顯示/隱藏所有燈光(Lights)
Ctrl+L在當前視圖使用默認燈光(開關)
M
打開材質編輯器
Ctrl+M
光滑Poly物體
N
打開自動(動畫)關鍵幀模式
Ctrl+N
新建文件
Alt+N使用法線對齊(PlaceHighlight)工具
O
降級顯示(移動時使用線框方式)
Ctrl+O
打開文件
P
切換到等大的透視圖(Perspective)視圖
Shift+P
隱藏/顯示離子(ParticleSystems)物體
Ctrl+P
平移當前視圖
Alt+P
在Border層級下使選擇的Poly物體封頂
Shift+Ctrl+P
百分比(PercentSnap)捕捉(開關)
Q
選擇模式(切換矩形、圓形、多邊形、自定義)
Shift+Q
快速渲染
Alt+Q
隔離選擇的物體
R
縮放模式(切換等比、不等比、等體積)
Ctrl+R
旋轉當前視圖S捕捉網路格(方式需自定義)
Shift+S隱藏線段
Ctrl+S保存文件
Alt+S捕捉周期
T切換到頂視圖
U改變到等大的用戶(User)視圖
Ctrl+V原地克隆所選擇的物體
W移動模式
Shift+W隱藏/顯示空間扭曲(SpaceWarps)物體
Ctrl+W根據框選進行放大
Alt+W最大化當前視圖(開關)
X顯示/隱藏物體的坐標(gizmo)
Ctrl+X專業模式(最大化視圖)
Alt+X半透明顯示所選擇的物體
Y顯示/隱藏工具條(現在的max8早已經沒有這個設置了)
Shift+Y重做對當前視圖的操作(平移、縮放、旋轉)
Ctrl+Y重做場景(物體)的操作
Z放大各個視圖中選擇的物體(各視圖最大化現實所選物體)
Shift+Z還原對當前視圖的操作(平移、縮放、旋轉)
Ctrl+Z還原對場景(物體)的操作
Alt+Z對視圖的拖放模式(放大鏡)
Shift+Ctrl+Z放大各個視圖中所有的物體(各視圖最大化顯示所有物體)
Alt+Ctrl+Z放大當前視圖中所有的物體(最大化顯示所有物體)loop Alt+L ringAlt+R
主用戶界面命令 快捷鍵 Numeric Expression Evaluator(數字表達式求值)註:在用快捷鍵激活此命令之前,游標一定要在數字輸入框中,這樣才可以調出數字表達式求值窗口,且此快捷鍵不可以自定義。 CTRL+N Adaptive Degradation Toggle(顯示自適應標記開關) O(字母) Lock User Interface Toggle(鎖定用戶界面開關) ALT+0(數字) Align(對齊) ALT+A Normal Align(法線對齊) ALT+N Place Highlight(放置高光) CTRL+H Spacing Tool(間距工具) SHIFT+I Angle Snap Toggle(角度捕捉開關) A Snap Percent Toggle(百分比捕捉開關) SHIFT+CTRL+P Snap Toggle(捕捉開關) S Snaps Cycle(循環捕捉) ALT+S Animate Mode ToggleAuto Key Toggle(自動添加關鍵幀動畫模式開關) N Go to End Frame(到結束幀) END Go to Start Frame(到開始幀) HOME Backup Time One Unit(向前移動一幀) , Forward Time One Unit(向後移動一幀) . Set Key Mode(設置關鍵幀模式) ' Set Key(設置關鍵幀) K Play Animation(播放動畫) / Sound Toggle(聲音開關) \ Background Lock Toggle(背景鎖定開關) ALT+CTRL+B Bottom View(底視圖) B Camera View(攝影機視圖) C Front View(前視圖) F Left View(左視圖) L Disable Viewport(非活動視圖) D Isometric User View(用戶視圖) U Perspective User View(透視圖) P Top View(頂視圖) T Spot/Directional Light View(聚光燈/平行光燈視圖) SHIFT+4 Delete Objects(刪除物體) DELETE Open File(打開文件) CTRL+O(字母) New Scene(新建場景) CTRL+N Save File(存儲文件) CTRL+S Hold(暫存) ALT+CTRL+H Fetch(恢復至最後一次暫存狀態) ALT+CTRL+F Expert Mode(專家模式) CTRL+X Undo Scene Operation(撤消場景操作) CTRL+Z Redo Scene Operation(重做場景操作) CTRL+Y Smart Select(選擇模式) Q 註:當選擇按鈕被激活後再按Q鍵為循環選擇Fence Selection Region(圍欄式選擇區域)方式。 Cycle Selection Method(循環選擇選擇方式) CTRL+F Move Mode(移動模式) M Rotate Mode(旋轉模式) E Smart Scale(縮放模式) R Scale Cycle(循環縮放模式) CTRL+E Restrict to X(限制X軸向) F5 Restrict to Y(限制Y軸向) F6 Restrict to Z(限制Z軸向) F7 Restrict Plane Cycle(循環選擇限制在XY,XZ,YZ平面) F8 Hide Cameras Toggle(隱藏攝影機開關) SHIFT+C Hide Geometry Toggle(隱藏幾何體開關) SHIFT+G Hide Grids Toggle(隱藏網格開關) G Hide Helpers Toggle(隱藏輔助物體開關) SHIFT+H Hide Lights Toggle(隱藏光源開關) SHIFT+L Hide Particle Systems Toggle(隱藏粒子系統開關) SHIFT+P Hide Space Warps Toggle(隱藏空間變形開關) SHIFT+W Select All(全選) CTRL+A Select Ancestor(選擇當前物體的父物體) PAGE UP Select Child(選擇當前物體的子物體) PAGE DOWN Select Invert(反選) CTRL+I Select None(取消選擇) CTRL+D Select-By-Name Dialog(通過名字選擇對話框) H Selection Lock Toggle(選擇鎖定開關) 空格鍵 Show Main Toolbar Toggle(顯示主工具欄開關) ALT+6 Show Safeframes Toggle(顯示安全框開關) SHIFT+F Show Selection Bracket Toggle(顯示選擇框架開關) J Show Tab Panel Toggle(顯示標簽欄開關) Y Zoom Extents(將物體在當前視圖最大化顯示) ALT+CTRL+Z Zoom Extents All(將物體在所有視圖中最大化顯示) SHIFT+CTRL+Z Zoom Extents Selected All(將選擇物體在所有視圖中最大化顯示) Z Zoom Mode(縮放視圖模式) ALT+Z Zoom Region Mode(區域縮放模式) CTRL+W Zoom Viewport In(放大視圖) [ Zoom Viewport Out(縮小視圖) ] Maximize Viewport Toggle(最大/最小化視圖開關) ALT+W Pan View(平移視圖) CTRL+P Pan Viewport(依照游標的位置平移視圖) I Undo Viewport Operation(撤消視圖操作) SHIFT+Z Redo Viewport Operation(重做視圖操作) SHIFT+Y Redraw All Views(重畫所有視圖) ` Shade Selected Faces Toggle(著色選擇面開關) F2 Wireframe / Smooth+Highlights Toggle(線框/光滑和高光開關) F3 View Edged Faces Toggle(視圖邊面顯示開關) F4 See-Through Display Toggle(透空顯示開關) ALT+X Viewport Background(視圖背景) ALT+B Update Background Image(更新背景圖象) ALT+SHIFT+CTRL+B Match Camera To View(匹配攝影機到視圖) CTRL+C MAXScript Listener(腳本記錄器) F11 Material Editor(材質編輯器) M Isolate Selection(Isolate選擇模式) ALT+Q Environment Dialog(環境對話框) 8 Default Lighting Toggle(默認光源開關) CTRL+L Sub-object Level 1(子物體層級1) 1 Sub-object Level 2(子物體層級2) 2 Sub-object Level 3(子物體層級3) 3 Sub-object Level 4(子物體層級4) 4 Sub-object Level 5(子物體層級5) 5 Sub-object Level Cycle(循環子物體各層級) INSERT Sub-object Selection Toggle(子物體選擇開關) CTRL+B Quick Render(快速渲染) SHIFT+Q Render Last(按上一次設置渲染) F9 Render Scene(渲染場景) F10 Render To Texture(渲染為紋理貼圖) 0(數字) Transform Gizmo Size Down(放大變換Gizmo尺寸) = Transform Gizmo Size Up(縮小變換Gizmo尺寸) - Transform Gizmo Toggle(變換Gizmo開關) X Transform Type-In Dialog(輸入變換對話框) F12 Virtual Viewport Pan Down(向下平移虛擬視圖) 2(數字鍵盤) Virtual Viewport Pan Left(向左平移虛擬視圖) 4(數字鍵盤) Virtual Viewport Pan Right(向右平移虛擬視圖) 6(數字鍵盤) Virtual Viewport Pan Up(向上平移虛擬視圖) 8(數字鍵盤) Virtual Viewport Toggle(虛擬視圖開關) /(數字鍵盤) Virtual Viewport Zoom In(放大虛擬視圖) +(數字鍵盤) Virtual Viewport Zoom Out(縮小虛擬視圖) -(數字鍵盤) Polygon Counter(多邊形統計) 7 Offset Snap(偏移鎖定) ALT+CTRL+空格鍵 軌跡視圖主要用來設置和調節動畫效果,動畫效果的調節是一件很繁雜的事情,所以對於製作動畫的朋友來說,合理的運用軌跡視圖中的快捷鍵一定可以使你的調節工作增速不少。注:在使用軌跡視圖快捷鍵之前,應先按下主工具欄中的Keyboard Shortcut Override Toggle(快捷鍵覆蓋開關)按鈕。 軌跡視圖功能(Track View Function)命令 快捷鍵 Add Keys(添加關鍵幀) A Apply Ease Curve(指定鬆弛曲線) CTRL+E Apply Multiplier Curve(指定倍增曲線) CTRL+M Assign Controller(賦給控制器) C Copy Controller(復制控制器) CTRL+C Edit Keys Mode(編輯關鍵幀模式) E Expand Object Toggle(擴展物體開關) O (字母) Expand Track Toggle(擴展軌跡開關) ENTER, T Filters(啟動過濾器) Q Function Curves Mode(功能曲線模式) F5, F Lock Selection(鎖定選擇) 空格鍵 Lock Tangents Toggle(鎖定切線開關) L Make Controller Unique(使控制器唯一) U Move Highlight Down(向下移動高光顯示) 下方向鍵 Move Highlight Up(向上移動高光顯示) 上方向鍵 Move Keys(移動關鍵幀) M Nudge Keys Left(將關鍵幀向左移動一幀) 左方向鍵 Nudge Keys Right(將關鍵幀向右移動一幀) 右方向鍵 Pan(平移) P Paste Controller(粘貼控制器) CTRL+V Scroll Down(滾動條向下滾動) CTRL+下方向鍵 Scroll Up(滾動條向上滾動) CTRL+上方向鍵 Snap Frames(捕捉幀) S Zoom(縮放) Z Zoom Horizontal Extents(水平方向縮放) ALT+X 材質編輯器是用來創建和編輯物體的材質的窗口。注:在使用材質編輯器快捷鍵之前,應先按下主工具欄中的Keyboard Shortcut Override Toggle(快捷鍵覆蓋開關)按鈕。 材質編輯器功能(Material Editor Function)命令 快捷鍵 Background(材質的背景) B Backlight(材質的背光) L Cycle 3X2, 5X3, 6X4 Sample Slots(循環顯示3X2, 5X3, 6X4樣本示例窗) X Get Material(得到材質) G Go Backward to Sibling(切換到前一個貼圖) 左方向鍵 Go Forward to Sibling(切換到後一個貼圖) 右方向鍵 Go to Parent(回到父層級) 上方向鍵 Make Preview(製作預覽) P Options(選項) O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
B. 你們都用什麼軟體拍照和p圖呢
拍照(非自拍),大都用nomo,仿膠片機的,配色各方面好優秀的;自拍用poly,復古風路線,好極了,不是低級美,用poly自拍很有感覺。
p圖用過vsco(因為連不了vsco的網就卸載了),vsco是我用過最舒服的調色軟體;還用過Fotor,不是很熱門,所以大多數濾鏡免費的(我還沒見過fotor的付費濾鏡呢),但是在處理白色調的照片的濾鏡真的很垃圾;黃油相機濾鏡不錯,但是很多都要付費,而且步驟很繁瑣,操作不夠便利,界面不夠簡潔;一閃也用過,還可以吧,我忘了是怎樣的了,最近下了回來但是老顯示停止運行,又卸載了;最近的新寵是mix,不得不說,它真占內存。
C. 全景相機怎麼用
如果題主說的是普通消費者用的全景相機,它的使用其實很方便的,可以根據產品使用說明進行操作,和普通的相機沒有太大區別,而且只要有創意,還可以拍出很多有創意的照片。
步驟一:根據你的產品說明書,下個適用的APP
其實相機的使用並不困難,難的是需要用你的創意,拍出好看好玩的照片哦。
D. 3DMAX中的Poly在中文版是哪個
你要是2年沒用了3Dmax了,那我估計你很多中英文對不上了吧?
我給你一個翻譯表吧
Modifiers〈修改器〉
Selection Modifiers〈選擇修改器〉
Mesh Select〈網格選擇修改器〉
Poly Select〈多邊形選擇修改器〉 這一行就是你問的問題的答案~
Patch Select〈面片選擇修改器〉
Spline Select〈樣條選擇修改器〉
Volume Select〈體積選擇修改器〉
FFD Select〈***變形選擇修改器〉
NURBS Surface Select〈NURBS表面選擇修改器〉
Patch/Spline Editing〈面片/樣條線修改器〉:
Edit Patch〈面片修改器〉
Edit Spline〈樣條線修改器〉
Cross Section〈截面相交修改器〉
Surface〈表面生成修改器〉
Delete Patch〈刪除面片修改器〉
Delete Spline〈刪除樣條線修改器〉
Lathe〈車床修改器〉
Normalize Spline〈規格化樣條線修改器〉
Fillet/Chamfer〈圓切及斜切修改器〉
Trim/Extend〈修剪及延伸修改器〉
Mesh Editing〈表面編輯〉
Cap Holes〈頂端洞口編輯器〉
Delete Mesh〈編輯網格物體編輯器〉
Edit Normals〈編輯法線編輯器〉
Extrude〈擠壓編輯器〉
Face Extrude〈面拉伸編輯器〉
Normal〈法線編輯器〉
Optimize〈優化編輯器〉
Smooth〈平滑編輯器〉
STL Check〈STL檢查編輯器〉
Symmetry〈對稱編輯器〉
Tessellate〈鑲嵌編輯器〉
Vertex Paint〈頂點著色編輯器〉
Vertex Weld〈頂點焊接編輯器〉
Animation Modifiers〈動畫編輯器〉
Skin〈皮膚編輯器〉
Morpher〈變體編輯器〉
Flex〈伸縮編輯器〉
Melt〈熔化編輯器〉
Linked XForm〈連結參考變換編輯器〉
Patch Deform〈面片變形編輯器〉
Path Deform〈路徑變形編輯器〉
Surf Deform〈表面變形編輯器〉
* Surf Deform〈空間變形編輯器〉
UV Coordinates〈貼圖軸坐標系〉
UVW Map〈UVW貼圖編輯器〉
UVW Xform〈UVW貼圖參考變換編輯器〉
Unwrap UVW〈展開貼圖編輯器〉
Camera Map〈相機貼圖編輯器〉
* Camera Map〈環境相機貼圖編輯器〉
Cache Tools〈捕捉工具〉
Point Cache〈點捕捉編輯器〉
Subdivision Surfaces〈表面細分〉
MeshSmooth〈表面平滑編輯器〉
HSDS Modifier〈分級細分編輯器〉
Free Form Deformers〈***變形工具〉
FFD 2×2×2/FFD 3×3×3/FFD 4×4×4〈***變形工具2×2×2/3×3×3/4×4×4〉
FFD Box/FFD Cylinder〈盒體和圓柱體***變形工具〉
Parametric Deformers〈參數變形工具〉
Bend〈彎曲〉
Taper〈錐形化〉
Twist〈扭曲〉
Noise〈雜訊〉
Stretch〈縮放〉
Squeeze〈壓榨〉
Push〈推擠〉
Relax〈鬆弛〉
Ripple〈波紋〉
Wave〈波浪〉
Skew〈傾斜〉
Slice〈切片〉
Spherify〈球形扭曲〉
Affect Region〈面域影響〉
Lattice〈柵格/晶格〉
Mirror〈鏡像〉
Displace〈置換〉
XForm〈參考變換〉
Preserve〈保持〉
Surface〈表面編輯〉
Material〈材質變換〉
Material By Element〈元素材質變換〉
Disp Approx〈近似表面替換〉
NURBS Editing〈NURBS面編輯〉
NURBS Surface Select〈NURBS表面選擇〉
Surf Deform〈表面變形編輯器〉
Disp Approx〈近似表面替換〉
Radiosity Modifiers〈光能傳遞修改器〉
Subdivide〈細分〉
Subdivide〈超級細分〉
E. 抖音圖片用什麼好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3
F. 3D快捷鍵
3DSMax常用快捷鍵
常用的是 F:正視圖; T:頂視圖; L:側視圖; P:透視圖; C:相機視圖。還有其他的,我就不列了。
二 視圖的變換
常用的是
Alt+滑鼠中鍵按下:旋轉視圖(在透視圖模式下,如果是在二維試圖里,就會切換成軸測圖;
滑鼠中鍵滾動:縮放當前的視圖,縮放原點就是滑鼠放的地方,所以想看哪裡,就把滑鼠放到那裡;
Alt+Z:有時滑鼠滾輪動態太大,就用這個可以慢慢縮放。
滑鼠中鍵按下:平移視圖;
「【」和「】」:這兩個鍵和中間縮放一樣,但可以和命令同時操作,對相機視圖不起作用;
I :將視圖的中心移到滑鼠放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其他命令同時工作的。
D:關閉當前視圖的更新,省顯卡啊。
1左邊那個鍵:刷新視圖。
Shift+Z:對視圖操作的undo。
三 物體的觀察
Z:將所選物體作為中心來觀察,就好像maya里的F,這個太長用了。
Alt+Q:只觀察所選物體,臨時隱藏其他的,也很長用。
F3:線筐顯示和shader顯示的切換。
F4:shader顯示下再顯示線筐的切換。
F2:這個也用的很多,就是選擇了poly里的單獨的一個面以後,默認都是一個大紅塊,很不便於操作,按F2就只紅顯選擇的框了。
J:隱藏物體選擇框的,有時候選擇的物體外面那個4個角的白色線筐挺煩人。
O:快速觀察切換,我一般都關上,除非顯卡太差。
四 物體的變換
Q,W,E,R:不講了吧,呵呵,抄maya的。
F5,F6,F7是三個軸向的約束切換,對位時要用到;F8則是三個位移平面約束的切換。
S:捕捉。要和F5,F6,F7結合用更好。
空格鍵:鎖定當前選擇的物體。很有用,不用把滑鼠放在物體上也可以移動或者作別的變換了。
+、—:縮放操作框。特別是旋轉的時候,操作框太小會導致輕微的轉動都很大,所以放大就好細調整。
A:旋轉角度捕捉。定到45或者90度,旋轉特定的:比如修改器的操作框或者poly的切割平面。
Ctrl+選擇:增加選擇內容;Alt+選擇:減少。
Shift+變換操作:復制。主要用在移動上。
1,2,3,4,5:切換到物體的子級別。
6:很怪,呵呵,系統默認是沒有什麼用的,但在poly里是回到物體級別(很方便),而在別的種類里是把粒子編輯調出來。
五 對話框調出
H:選擇物體。
M:材質編輯。
F10:渲染。
六 渲染、動畫
Shift+Q:渲染當前視窗
K:key幀(一定要點開Auto或Setkey)
*************************
3dSmax快捷鍵
主界面
顯示降級適配(開關) 【O】
適應透視圖格點 【Shift】+【Ctrl】+【A】
排列 【Alt】+【A】
角度捕捉(開關) 【A】
動畫模式 (開關) 【N】
改變到後視圖 【K】
背景鎖定(開關) 【Alt】+【Ctrl】+【B】
前一時間單位 【.】
下一時間單位 【,】
改變到上(Top)視圖 【T】
改變到底(Bottom)視圖 【B】
改變到相機(Camera)視圖 【C】
改變到前(Front)視圖 【F】
改變到等大的用戶(User)視圖 【U】
改變到右(Right)視圖 【R】
改變到透視(Perspective)圖 【P】
循環改變選擇方式 【Ctrl】+【F】
默認燈光(開關) 【Ctrl】+【L】
刪除物體 【DEL】
當前視圖暫時失效 【D】
是否顯示幾何體內框(開關) 【Ctrl】+【E】
顯示第一個工具條 【Alt】+【1】
專家模式全屏(開關) 【Ctrl】+【X】
暫存(Hold)場景 【Alt】+【Ctrl】+【H】
取回(Fetch)場景 【Alt】+【Ctrl】+【F】
凍結所選物體 【6】
跳到最後一幀 【END】
跳到第一幀 【HOME】
顯示/隱藏相機(Cameras) 【Shift】+【C】
顯示/隱藏幾何體(Geometry) 【Shift】+【O】
顯示/隱藏網格(Grids) 【G】
顯示/隱藏幫助(Helpers)物體 【Shift】+【H】
顯示/隱藏光源(Lights) 【Shift】+【L】
顯示/隱藏粒子系統(Particle Systems) 【Shift】+【P】
顯示/隱藏空間扭曲(Space Warps)物體 【Shift】+【W】
鎖定用戶界面(開關) 【Alt】+【0】
匹配到相機(Camera)視圖 【Ctrl】+【C】
材質(Material)編輯器 【M】
最大化當前視圖 (開關) 【ALT】+【W】
腳本編輯器 【F11】
新的場景 【Ctrl】+【N】
法線(Normal)對齊 【Alt】+【N】
向下輕推網格 小鍵盤【-】
向上輕推網格 小鍵盤【+】
NURBS表面顯示方式 【Alt】+【L】或【Ctrl】+【4】
NURBS調整方格1 【Ctrl】+【1】
NURBS調整方格2 【Ctrl】+【2】
NURBS調整方格3 【Ctrl】+【3】
偏移捕捉 【Alt】+【Ctrl】+【空格】
打開一個MAX文件 【Ctrl】+【O】
平移視圖 【Ctrl】+【P】
互動式平移視圖 【I】
放置高光(Highlight) 【Ctrl】+【H】
播放/停止動畫 【/】
快速(Quick)渲染 【Shift】+【Q】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回到上一視圖*作 【Shift】+【A】
撤消場景*作 【Ctrl】+【Z】
撤消視圖*作 【Shift】+【Z】
刷新所有視圖 【1】
用前一次的參數進行渲染 【Shift】+【E】或【F9】
渲染配置 【Shift】+【R】或【F10】
在xy/yz/zx鎖定中循環改變 【F8】
約束到X軸 【F5】
約束到Y軸 【F6】
約束到Z軸 【F7】
旋轉(Rotate)視圖模式 【Ctrl】+【R】或【V】
保存(Save)文件 【Ctrl】+【S】
透明顯示所選物體(開關) 【Alt】+【X】
選擇父物體 【PageUp】
選擇子物體 【PageDown】
根據名稱選擇物體 【H】
選擇鎖定(開關) 【空格】
減淡所選物體的面(開關) 【F2】
顯示所有視圖網格(Grids)(開關) 【Shift】+【G】
顯示/隱藏命令面板 【3】
顯示/隱藏浮動工具條 【4】
顯示最後一次渲染的圖畫 【Ctrl】+【I】
顯示/隱藏主要工具欄 【Alt】+【6】
顯示/隱藏安全框 【Shift】+【F】
*顯示/隱藏所選物體的支架 【J】
顯示/隱藏工具條 【Y】/【2】
百分比(Percent)捕捉(開關) 【Shift】+【Ctrl】+【P】
打開/關閉捕捉(Snap) 【S】
循環通過捕捉點 【Alt】+【空格】
聲音(開關) 【\】
間隔放置物體 【Shift】+【I】
改變到光線視圖 【Shift】+【4】
循環改變子物體層級 【Ins】
子物體選擇(開關) 【Ctrl】+【B】
帖圖材質(Texture)修正 【Ctrl】+【T】
加大動態坐標 【+】
減小動態坐標 【-】
激活動態坐標(開關) 【X】
精確輸入轉變數 【F12】
全部解凍 【7】
根據名字顯示隱藏的物體 【5】
刷新背景圖像(Background) 【Alt】+【Shift】+【Ctrl】+【B】
顯示幾何體外框(開關) 【F4】
視圖背景(Background) 【Alt】+【B】
用方框(Box)快顯幾何體(開關) 【Shift】+【B】
打開虛擬現實 數字鍵盤【1】
虛擬視圖向下移動 數字鍵盤【2】
虛擬視圖向左移動 數字鍵盤【4】
虛擬視圖向右移動 數字鍵盤【6】
虛擬視圖向中移動 數字鍵盤【8】
虛擬視圖放大 數字鍵盤【7】
虛擬視圖縮小 數字鍵盤【9】
實色顯示場景中的幾何體(開關) 【F3】
全部視圖顯示所有物體 【Shift】+【Ctrl】+【Z】
*視窗縮放到選擇物體范圍(Extents) 【E】
縮放范圍 【Alt】+【Ctrl】+【Z】
視窗放大兩倍 【Shift】+數字鍵盤【+】
放大鏡工具 【Z】
視窗縮小兩倍 【Shift】+數字鍵盤【-】
根據框選進行放大 【Ctrl】+【w】
視窗互動式放大 【[】
視窗互動式縮小 【]】
軌跡視圖
加入(Add)關鍵幀 【A】
前一時間單位 【<】
下一時間單位 【>】
編輯(Edit)關鍵幀模式 【E】
編輯區域模式 【F3】
編輯時間模式 【F2】
展開對象(Object)切換 【O】
展開軌跡(Track)切換 【T】
函數(Function)曲線模式 【F5】或【F】
鎖定所選物體 【空格】
向上移動高亮顯示 【↓】
向下移動高亮顯示 【↑】
向左輕移關鍵幀 【←】
向右輕移關鍵幀 【→】
位置區域模式 【F4】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撤消場景*作 【Ctrl】+【Z】
用前一次的配置進行渲染 【F9】
渲染配置 【F10】
向下收攏 【Ctrl】+【↓】
向上收攏 【Ctrl】+【↑】
材質編輯器
用前一次的配置進行渲染 【F9】
渲染配置 【F10】
撤消場景*作 【Ctrl】+【Z】
示意(Schematic)視圖
下一時間單位 【>】
前一時間單位 【<】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撤消場景*作 【Ctrl】+【Z】
Active Shade
繪制(Draw)區域 【D】
渲染(Render) 【R】
鎖定工具欄(泊塢窗) 【空格】
視頻編輯
加入過濾器(Filter)項目 【Ctrl】+【F】
加入輸入(Input)項目 【Ctrl】+【I】
加入圖層(Layer)項目 【Ctrl】+【L】
加入輸出(Output)項目 【Ctrl】+【O】
加入(Add)新的項目 【Ctrl】+【A】
加入場景(Scene)事件 【Ctrl】+【s】
編輯(Edit)當前事件 【Ctrl】+【E】
執行(Run)序列 【Ctrl】+【R】
新(New)的序列 【Ctrl】+【N】
撤消場景*作 【Ctrl】+【Z】
NURBS編輯
CV 約束法線(Normal)移動 【Alt】+【N】
CV 約束到U向移動 【Alt】+【U】
CV 約束到V向移動 【Alt】+【V】
顯示曲線(Curves) 【Shift】+【Ctrl】+【C】
顯示控制點(Dependents) 【Ctrl】+【D】
顯示格子(Lattices) 【Ctrl】+【L】
NURBS面顯示方式切換 【Alt】+【L】
顯示表面(Surfaces) 【Shift】+【Ctrl】+【s】
顯示工具箱(Toolbox) 【Ctrl】+【T】
顯示表面整齊(Trims) 【Shift】+【Ctrl】+【T】
根據名字選擇本物體的子層級 【Ctrl】+【H】
鎖定2D 所選物體 【空格】
選擇U向的下一點 【Ctrl】+【→】
選擇V向的下一點 【Ctrl】+【↑】
選擇U向的前一點 【Ctrl】+【←】
選擇V向的前一點 【Ctrl】+【↓】
根據名字選擇子物體 【H】
柔軟所選物體 【Ctrl】+【s】
轉換到Curve CV 層級 【Alt】+【Shift】+【Z】
轉換到Curve 層級 【Alt】+【Shift】+【C】
轉換到Imports 層級 【Alt】+【Shift】+【I】
轉換到Point 層級 【Alt】+【Shift】+【P】
轉換到Surface CV 層級 【Alt】+【Shift】+【V】
轉換到Surface 層級 【Alt】+【Shift】+【S】
轉換到上一層級 【Alt】+【Shift】+【T】
轉換降級 【Ctrl】+【X】
FFD
轉換到控制點(Control Point)層級 【Alt】+【Shift】+【C】
到格點(Lattice)層級 【Alt】+【Shift】+【L】
到設置體積(Volume)層級 【Alt】+【Shift】+【S】
轉換到上層級 【Alt】+【Shift】+【T】
打開的UVW貼圖
進入編輯(Edit)UVW模式 【Ctrl】+【E】
調用*.uvw文件 【Alt】+【Shift】+【Ctrl】+【L】
保存UVW為*.uvw格式的文件 【Alt】+【Shift】+【Ctrl】+【S】
打斷(Break)選擇點 【Ctrl】+【B】
分離(Detach)邊界點 【Ctrl】+【D】
過濾選擇面 【Ctrl】+【空格】
水平翻轉 【Alt】+【Shift】+【Ctrl】+【B】
垂直(Vertical)翻轉 【Alt】+【Shift】+【Ctrl】+【V】
凍結(Freeze)所選材質點 【Ctrl】+【F】
隱藏(Hide)所選材質點 【Ctrl】+【H】
全部解凍(unFreeze) 【Alt】+【F】
全部取消隱藏(unHide) 【Alt】+【H】
從堆棧中獲取面選集 【Alt】+【Shift】+【Ctrl】+【F】
從面獲取選集 【Alt】+【Shift】+【Ctrl】+【V】
鎖定所選頂點 【空格】
水平鏡象 【Alt】+【Shift】+【Ctrl】+【N】
垂直鏡象 【Alt】+【Shift】+【Ctrl】+【M】
水平移動 【Alt】+【Shift】+【Ctrl】+【J】
垂直移動 【Alt】+【Shift】+【Ctrl】+【K】
平移視圖 【Ctrl】+【P】
象素捕捉 【S】
平面貼圖面/重設UVW 【Alt】+【Shift】+【Ctrl】+【R】
水平縮放 【Alt】+【Shift】+【Ctrl】+【I】
垂直縮放 【Alt】+【Shift】+【Ctrl】+【O】
移動材質點 【Q】
旋轉材質點 【W】
等比例縮放材質點 【E】
焊接(Weld)所選的材質點 【Alt】+【Ctrl】+【W】
焊接(Weld)到目標材質點 【Ctrl】+【W】
Unwrap的選項(Options) 【Ctrl】+【O】
更新貼圖(Map) 【Alt】+【Shift】+【Ctrl】+【M】
將Unwrap視圖擴展到全部顯示 【Alt】+【Ctrl】+【Z】
框選放大Unwrap視圖 【Ctrl】+【Z】
將Unwrap視圖擴展到所選材質點的大小 【Alt】+【Shift】+【Ctrl】+【Z】
縮放到Gizmo大小 【Shift】+【空格】
縮放(Zoom)工具 【Z】
反應堆(Reactor)
建立(Create)反應(Reaction) 【Alt】+【Ctrl】+【C】
刪除(Delete)反應(Reaction) 【Alt】+【Ctrl】+【D】
編輯狀態(State)切換 【Alt】+【Ctrl】+【s】
設置最大影響(Influence) 【Ctrl】+【I】
設置最小影響(Influence) 【Alt】+【I】
設置影響值(Value) 【Alt】+【Ctrl】+【V】
ActiveShade (Scanline)
初始化 【P】
更新 【U】
宏編輯器
累積計數器 【Q】
G. Lion-poly好還是LI-Ion好
個人認為還是Lion-poly好。li-ion是鋰離子電池,必須有鐵殼(為了減輕重量有時用鋁殼),放電c小,適合手機,相機之類。 li-poly 是聚合物電池,貴,能做成任意形狀,航模上用的就是。
電池:
電池指盛有電解質溶液和金屬電極以產生電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復合容器的部分空間,能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具有正極、負極之分。隨著科技的進步,電池泛指能產生電能的小型裝置。如太陽能電池。電池的性能參數主要有電動勢、容量、比能量和電阻。利用電池作為能量來源,可以得到具有穩定電壓,穩定電流,長時間穩定供電,受外界影響很小的電流。
H. 3Dmax的快捷鍵都有哪些
一3DSMax常用快捷鍵
常用的是 F:正視圖; T:頂視圖; L:側視圖; P:透視圖; C:攝影機視圖。
二視圖的變換
常用的是
Alt+滑鼠中鍵按下:旋轉視圖(在透視圖模式下,如果是在二維試圖里,就會切換成軸測圖;
滑鼠中鍵滾動:縮放當前的視圖,縮放原點就是滑鼠放的地方,所以想看哪裡,就把滑鼠放到那裡;
Alt+Z:有時滑鼠滾輪動態太大,就用這個可以慢慢縮放。
滑鼠中鍵按下:平移視圖;
「【」和「】」:這兩個鍵和中間縮放一樣,但可以和命令同時操作,對相機視圖不起作用;
I :將視圖的中心移到滑鼠放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其他命令同時工作的。
D:關閉當前視圖的更新,省顯卡啊。
1左邊那個鍵:刷新視圖。
Shift+Z:對視圖操作的undo。
三 物體的觀察
Z:將所選物體作為中心來觀察,就好像maya里的F,這個太常用了。
Alt+Q:只觀察所選物體,臨時隱藏其他的,也很常用。
F3:線筐顯示和shader顯示的切換。
F4:shader顯示下再顯示線筐的切換。
F2:這個也用的很多,就是選擇了poly多邊形里的單獨的一個面以後,默認都是一個大紅塊,很不便於操作,按F2就只紅顯選擇的框了。
J:隱藏物體選擇框的,有時候選擇的物體外面那個4個角的白色線筐挺煩人。
O:快速觀察切換,我一般都關上,除非顯卡太差。
四 物體的變換
Select 0bject(選定對象) Q
Select and Move(選定並移動) W
Select and Rotate(選定並旋轉) E
Select and Scale(選定並按比例變換) R
F5,F6,F7是三個軸向的約束切換,對位時要用到;F8則是三個位移平面約束的切換。
S:捕捉。要和F5,F6,F7結合用更好。
空格鍵:鎖定當前選擇的物體。很有用,不用把滑鼠放在物體上也可以移動或者作別的變換了。
+、—:縮放操作框。特別是旋轉的時候,操作框太小會導致輕微的轉動都很大,所以放大就好細調整。
A:旋轉角度捕捉。定到45或者90度,旋轉特定的:比如修改器的操作框或者poly的切割平面。
Ctrl+選擇:增加選擇內容;Alt+選擇:減少。
Shift+變換操作:復制。主要用在移動上。
1,2,3,4,5:切換到物體的子級別。
6:很怪,呵呵,系統默認是沒有什麼用的,但在poly多邊形里是回到物體級別(很方便),而在別的種類里是把粒子編輯調出來。
五 對話框調出
H:選擇物體。
M:材質編輯。
F10:渲染。
六 渲染、動畫
Shift+Q:渲染當前視窗
K:key幀(一定要點開Auto或Setkey)
*************************
3dSmax快捷鍵
主界面
顯示降級適配(開關) 【O】
適應透視圖格點 【Shift】+【Ctrl】+【A】
排列 【Alt】+【A】
角度捕捉(開關) 【A】
動畫模式 (開關) 【N】
改變到後視圖 【K】
背景鎖定(開關) 【Alt】+【Ctrl】+【B】
前一時間單位 【.】
下一時間單位 【,】
改變到上(Top)視圖 【T】
改變到底(Bottom)視圖 【B】
改變到相機(Camera)視圖 【C】
改變到前(Front)視圖 【F】
改變到等大的用戶(User)視圖 【U】
改變到右(Right)視圖 【R】
改變到透視(Perspective)圖 【P】
循環改變選擇方式 【Ctrl】+【F】
默認燈光(開關) 【Ctrl】+【L】
刪除物體 【DEL】
當前視圖暫時失效 【D】
是否顯示幾何體內框(開關) 【Ctrl】+【E】
顯示第一個工具條 【Alt】+【1】
專家模式全屏(開關) 【Ctrl】+【X】
暫存(Hold)場景 【Alt】+【Ctrl】+【H】
取回(Fetch)場景 【Alt】+【Ctrl】+【F】
凍結所選物體 【6】
跳到最後一幀 【END】
跳到第一幀 【HOME】
顯示/隱藏相機(Cameras) 【Shift】+【C】
顯示/隱藏幾何體(Geometry) 【Shift】+【O】
顯示/隱藏網格(Grids) 【G】
顯示/隱藏幫助(Helpers)物體 【Shift】+【H】
顯示/隱藏光源(Lights) 【Shift】+【L】
顯示/隱藏粒子系統(Particle Systems) 【Shift】+【P】
顯示/隱藏空間扭曲(Space Warps)物體 【Shift】+【W】
鎖定用戶界面(開關) 【Alt】+【0】
匹配到相機(Camera)視圖 【Ctrl】+【C】
材質(Material)編輯器 【M】
最大化當前視圖 (開關) 【ALT】+【W】
腳本編輯器 【F11】
新的場景 【Ctrl】+【N】
法線(Normal)對齊 【Alt】+【N】
向下輕推網格 小鍵盤【-】
向上輕推網格 小鍵盤【+】
NURBS表面顯示方式 【Alt】+【L】或【Ctrl】+【4】
NURBS調整方格1 【Ctrl】+【1】
NURBS調整方格2 【Ctrl】+【2】
NURBS調整方格3 【Ctrl】+【3】
偏移捕捉 【Alt】+【Ctrl】+【空格】
打開一個MAX文件 【Ctrl】+【O】
平移視圖 【Ctrl】+【P】
互動式平移視圖 【I】
放置高光(Highlight) 【Ctrl】+【H】
播放/停止動畫 【/】
快速(Quick)渲染 【Shift】+【Q】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回到上一視圖*作 【Shift】+【A】
撤消場景*作 【Ctrl】+【Z】
撤消視圖*作 【Shift】+【Z】
刷新所有視圖 【1】
用前一次的參數進行渲染 【Shift】+【E】或【F9】
渲染配置 【Shift】+【R】或【F10】
在xy/yz/zx鎖定中循環改變 【F8】
約束到X軸 【F5】
約束到Y軸 【F6】
約束到Z軸 【F7】
旋轉(Rotate)視圖模式 【Ctrl】+【R】或【V】
保存(Save)文件 【Ctrl】+【S】
透明顯示所選物體(開關) 【Alt】+【X】
選擇父物體 【PageUp】
選擇子物體 【PageDown】
根據名稱選擇物體 【H】
選擇鎖定(開關) 【空格】
減淡所選物體的面(開關) 【F2】
顯示所有視圖網格(Grids)(開關) 【Shift】+【G】
顯示/隱藏命令面板 【3】
顯示/隱藏浮動工具條 【4】
顯示最後一次渲染的圖畫 【Ctrl】+【I】
顯示/隱藏主要工具欄 【Alt】+【6】
顯示/隱藏安全框 【Shift】+【F】
*顯示/隱藏所選物體的支架 【J】
顯示/隱藏工具條 【Y】/【2】
百分比(Percent)捕捉(開關) 【Shift】+【Ctrl】+【P】
打開/關閉捕捉(Snap) 【S】
循環通過捕捉點 【Alt】+【空格】
聲音(開關) 【\】
間隔放置物體 【Shift】+【I】
改變到光線視圖 【Shift】+【4】
循環改變子物體層級 【Ins】
子物體選擇(開關) 【Ctrl】+【B】
帖圖材質(Texture)修正 【Ctrl】+【T】
加大動態坐標 【+】
減小動態坐標 【-】
激活動態坐標(開關) 【X】
精確輸入轉變數 【F12】
全部解凍 【7】
根據名字顯示隱藏的物體 【5】
刷新背景圖像(Background) 【Alt】+【Shift】+【Ctrl】+【B】
顯示幾何體外框(開關) 【F4】
視圖背景(Background) 【Alt】+【B】
用方框(Box)快顯幾何體(開關) 【Shift】+【B】
打開虛擬現實 數字鍵盤【1】
虛擬視圖向下移動 數字鍵盤【2】
虛擬視圖向左移動 數字鍵盤【4】
虛擬視圖向右移動 數字鍵盤【6】
虛擬視圖向中移動 數字鍵盤【8】
虛擬視圖放大 數字鍵盤【7】
虛擬視圖縮小 數字鍵盤【9】
實色顯示場景中的幾何體(開關) 【F3】
全部視圖顯示所有物體 【Shift】+【Ctrl】+【Z】
*視窗縮放到選擇物體范圍(Extents) 【E】
縮放范圍 【Alt】+【Ctrl】+【Z】
視窗放大兩倍 【Shift】+數字鍵盤【+】
放大鏡工具 【Z】
視窗縮小兩倍 【Shift】+數字鍵盤【-】
根據框選進行放大 【Ctrl】+【w】
視窗互動式放大 【[】
視窗互動式縮小 【]】
軌跡視圖
加入(Add)關鍵幀 【A】
前一時間單位 【<】
下一時間單位 【>】
編輯(Edit)關鍵幀模式 【E】
編輯區域模式 【F3】
編輯時間模式 【F2】
展開對象(Object)切換 【O】
展開軌跡(Track)切換 【T】
函數(Function)曲線模式 【F5】或【F】
鎖定所選物體 【空格】
向上移動高亮顯示 【↓】
向下移動高亮顯示 【↑】
向左輕移關鍵幀 【←】
向右輕移關鍵幀 【→】
位置區域模式 【F4】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撤消場景*作 【Ctrl】+【Z】
用前一次的配置進行渲染 【F9】
渲染配置 【F10】
向下收攏 【Ctrl】+【↓】
向上收攏 【Ctrl】+【↑】
材質編輯器
用前一次的配置進行渲染 【F9】
渲染配置 【F10】
撤消場景*作 【Ctrl】+【Z】
示意(Schematic)視圖
下一時間單位 【>】
前一時間單位 【<】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撤消場景*作 【Ctrl】+【Z】
Active Shade
繪制(Draw)區域 【D】
渲染(Render) 【R】
鎖定工具欄(泊塢窗) 【空格】
視頻編輯
加入過濾器(Filter)項目 【Ctrl】+【F】
加入輸入(Input)項目 【Ctrl】+【I】
加入圖層(Layer)項目 【Ctrl】+【L】
加入輸出(Output)項目 【Ctrl】+【O】
加入(Add)新的項目 【Ctrl】+【A】
加入場景(Scene)事件 【Ctrl】+【s】
編輯(Edit)當前事件 【Ctrl】+【E】
執行(Run)序列 【Ctrl】+【R】
新(New)的序列 【Ctrl】+【N】
撤消場景*作 【Ctrl】+【Z】
NURBS編輯
CV 約束法線(Normal)移動 【Alt】+【N】
CV 約束到U向移動 【Alt】+【U】
CV 約束到V向移動 【Alt】+【V】
顯示曲線(Curves) 【Shift】+【Ctrl】+【C】
顯示控制點(Dependents) 【Ctrl】+【D】
顯示格子(Lattices) 【Ctrl】+【L】
NURBS面顯示方式切換 【Alt】+【L】
顯示表面(Surfaces) 【Shift】+【Ctrl】+【s】
顯示工具箱(Toolbox) 【Ctrl】+【T】
顯示表面整齊(Trims) 【Shift】+【Ctrl】+【T】
根據名字選擇本物體的子層級 【Ctrl】+【H】
鎖定2D 所選物體 【空格】
選擇U向的下一點 【Ctrl】+【→】
選擇V向的下一點 【Ctrl】+【↑】
選擇U向的前一點 【Ctrl】+【←】
選擇V向的前一點 【Ctrl】+【↓】
根據名字選擇子物體 【H】
柔軟所選物體 【Ctrl】+【s】
轉換到Curve CV 層級 【Alt】+【Shift】+【Z】
轉換到Curve 層級 【Alt】+【Shift】+【C】
轉換到Imports 層級 【Alt】+【Shift】+【I】
轉換到Point 層級 【Alt】+【Shift】+【P】
轉換到Surface CV 層級 【Alt】+【Shift】+【V】
轉換到Surface 層級 【Alt】+【Shift】+【S】
轉換到上一層級 【Alt】+【Shift】+【T】
轉換降級 【Ctrl】+【X】
FFD
轉換到控制點(Control Point)層級 【Alt】+【Shift】+【C】
到格點(Lattice)層級 【Alt】+【Shift】+【L】
到設置體積(Volume)層級 【Alt】+【Shift】+【S】
轉換到上層級 【Alt】+【Shift】+【T】
打開的UVW貼圖
進入編輯(Edit)UVW模式 【Ctrl】+【E】
調用*.uvw文件 【Alt】+【Shift】+【Ctrl】+【L】
保存UVW為*.uvw格式的文件 【Alt】+【Shift】+【Ctrl】+【S】
打斷(Break)選擇點 【Ctrl】+【B】
分離(Detach)邊界點 【Ctrl】+【D】
過濾選擇面 【Ctrl】+【空格】
水平翻轉 【Alt】+【Shift】+【Ctrl】+【B】
垂直(Vertical)翻轉 【Alt】+【Shift】+【Ctrl】+【V】
凍結(Freeze)所選材質點 【Ctrl】+【F】
隱藏(Hide)所選材質點 【Ctrl】+【H】
全部解凍(unFreeze) 【Alt】+【F】
全部取消隱藏(unHide) 【Alt】+【H】
從堆棧中獲取面選集 【Alt】+【Shift】+【Ctrl】+【F】
從面獲取選集 【Alt】+【Shift】+【Ctrl】+【V】
鎖定所選頂點 【空格】
水平鏡象 【Alt】+【Shift】+【Ctrl】+【N】
垂直鏡象 【Alt】+【Shift】+【Ctrl】+【M】
水平移動 【Alt】+【Shift】+【Ctrl】+【J】
垂直移動 【Alt】+【Shift】+【Ctrl】+【K】
平移視圖 【Ctrl】+【P】
象素捕捉 【S】
平面貼圖面/重設UVW 【Alt】+【Shift】+【Ctrl】+【R】
水平縮放 【Alt】+【Shift】+【Ctrl】+【I】
垂直縮放 【Alt】+【Shift】+【Ctrl】+【O】
移動材質點 【Q】
旋轉材質點 【W】
等比例縮放材質點 【E】
焊接(Weld)所選的材質點 【Alt】+【Ctrl】+【W】
焊接(Weld)到目標材質點 【Ctrl】+【W】
Unwrap的選項(Options) 【Ctrl】+【O】
更新貼圖(Map) 【Alt】+【Shift】+【Ctrl】+【M】
將Unwrap視圖擴展到全部顯示 【Alt】+【Ctrl】+【Z】
框選放大Unwrap視圖 【Ctrl】+【Z】
將Unwrap視圖擴展到所選材質點的大小 【Alt】+【Shift】+【Ctrl】+【Z】
縮放到Gizmo大小 【Shift】+【空格】
縮放(Zoom)工具 【Z】
反應堆(Reactor)
建立(Create)反應(Reaction) 【Alt】+【Ctrl】+【C】
刪除(Delete)反應(Reaction) 【Alt】+【Ctrl】+【D】
編輯狀態(State)切換 【Alt】+【Ctrl】+【s】
設置最大影響(Influence) 【Ctrl】+【I】
設置最小影響(Influence) 【Alt】+【I】
設置影響值(Value) 【Alt】+【Ctrl】+【V】
ActiveShade (Scanline)
初始化 【P】
更新 【U】
宏編輯器
累積計數器 【Q】
I. 3d max 里的命令都是什麼用的啊~急急急!~
如果你是學設計這專業的話,那更好
下面的命令很簡單也能幫助你更快的運用3D這軟體,這樣會讓你玩3D玩的飛起來喲``嘎嘎``
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給我留消息,我是學建築設計的!!好好交流下
不過過段時間就要上班噠```哎`~~~悶
3ds max7快捷鍵大全
主界面
顯示降級適配(開關) 【O】
適應透視圖格點 【Shift】+【Ctrl】+【A】
排列 【Alt】+【A】
角度捕捉(開關) 【A】
動畫模式 (開關) 【N】
改變到後視圖 【K】
背景鎖定(開關) 【Alt】+【Ctrl】+【B】
前一時間單位 【.】
下一時間單位 【,】
改變到上(Top)視圖 【T】
改變到底(Bottom)視圖 【B】
改變到相機(Camera)視圖 【C】
改變到前(Front)視圖 【F】
改變到等大的用戶(User)視圖 【U】
改變到右(Right)視圖 【R】
改變到透視(Perspective)圖 【P】
循環改變選擇方式 【Ctrl】+【F】
默認燈光(開關) 【Ctrl】+【L】
刪除物體 【DEL】
當前視圖暫時失效 【D】
是否顯示幾何體內框(開關) 【Ctrl】+【E】
顯示第一個工具條 【Alt】+【1】
專家模式全屏(開關) 【Ctrl】+【X】
暫存(Hold)場景 【Alt】+【Ctrl】+【H】
取回(Fetch)場景 【Alt】+【Ctrl】+【F】
凍結所選物體 【6】
跳到最後一幀 【END】
跳到第一幀 【HOME】
顯示/隱藏相機(Cameras) 【Shift】+【C】
顯示/隱藏幾何體(Geometry) 【Shift】+【O】
顯示/隱藏網格(Grids) 【G】
顯示/隱藏幫助(Helpers)物體 【Shift】+【H】
顯示/隱藏光源(Lights) 【Shift】+【L】
顯示/隱藏粒子系統(Particle Systems) 【Shift】+【P】
顯示/隱藏空間扭曲(Space Warps)物體 【Shift】+【W】
鎖定用戶界面(開關) 【Alt】+【0】
匹配到相機(Camera)視圖 【Ctrl】+【C】
材質(Material)編輯器 【M】
最大化當前視圖 (開關) 【W】
腳本編輯器 【F11】
新的場景 【Ctrl】+【N】
法線(Normal)對齊 【Alt】+【N】
向下輕推網格 小鍵盤【-】
向上輕推網格 小鍵盤【+】
NURBS表面顯示方式 【Alt】+【L】或【Ctrl】+【4】
NURBS調整方格1 【Ctrl】+【1】
NURBS調整方格2 【Ctrl】+【2】
NURBS調整方格3 【Ctrl】+【3】
偏移捕捉 【Alt】+【Ctrl】+【空格】
打開一個MAX文件 【Ctrl】+【O】
平移視圖 【Ctrl】+【P】
互動式平移視圖 【I】
放置高光(Highlight) 【Ctrl】+【H】
播放/停止動畫 【/】
快速(Quick)渲染 【Shift】+【Q】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回到上一視圖*作 【Shift】+【A】
撤消場景*作 【Ctrl】+【Z】
撤消視圖*作 【Shift】+【Z】
刷新所有視圖 【1】
用前一次的參數進行渲染 【Shift】+【E】或【F9】
渲染配置 【Shift】+【R】或【F10】
在xy/yz/zx鎖定中循環改變 【F8】
約束到X軸 【F5】
約束到Y軸 【F6】
約束到Z軸 【F7】
旋轉(Rotate)視圖模式 【Ctrl】+【R】或【V】
保存(Save)文件 【Ctrl】+【S】
透明顯示所選物體(開關) 【Alt】+【X】
選擇父物體 【PageUp】
選擇子物體 【PageDown】
根據名稱選擇物體 【H】
選擇鎖定(開關) 【空格】
減淡所選物體的面(開關) 【F2】
顯示所有視圖網格(Grids)(開關) 【Shift】+【G】
顯示/隱藏命令面板 【3】
顯示/隱藏浮動工具條 【4】
顯示最後一次渲染的圖畫 【Ctrl】+【I】
顯示/隱藏主要工具欄 【Alt】+【6】
顯示/隱藏安全框 【Shift】+【F】
*顯示/隱藏所選物體的支架 【J】
顯示/隱藏工具條 【Y】/【2】
百分比(Percent)捕捉(開關) 【Shift】+【Ctrl】+【P】
打開/關閉捕捉(Snap) 【S】
循環通過捕捉點 【Alt】+【空格】
聲音(開關) 【】
間隔放置物體 【Shift】+【I】
改變到光線視圖 【Shift】+【4】
循環改變子物體層級 【Ins】
子物體選擇(開關) 【Ctrl】+【B】
帖圖材質(Texture)修正 【Ctrl】+【T】
加大動態坐標 【+】
減小動態坐標 【-】
激活動態坐標(開關) 【X】
精確輸入轉變數 【F12】
全部解凍 【7】
根據名字顯示隱藏的物體 【5】
刷新背景圖像(Background) 【Alt】+【Shift】+【Ctrl】+【B】
顯示幾何體外框(開關) 【F4】
視圖背景(Background) 【Alt】+【B】
用方框(Box)快顯幾何體(開關) 【Shift】+【B】
打開虛擬現實 數字鍵盤【1】
虛擬視圖向下移動 數字鍵盤【2】
虛擬視圖向左移動 數字鍵盤【4】
虛擬視圖向右移動 數字鍵盤【6】
虛擬視圖向中移動 數字鍵盤【8】
虛擬視圖放大 數字鍵盤【7】
虛擬視圖縮小 數字鍵盤【9】
實色顯示場景中的幾何體(開關) 【F3】
全部視圖顯示所有物體 【Shift】+【Ctrl】+【Z】
*視窗縮放到選擇物體范圍(Extents) 【E】
縮放范圍 【Alt】+【Ctrl】+【Z】
視窗放大兩倍 【Shift】+數字鍵盤【+】
放大鏡工具 【Z】
視窗縮小兩倍 【Shift】+數字鍵盤【-】
根據框選進行放大 【Ctrl】+【w】
視窗互動式放大 【[】
視窗互動式縮小 【]】
軌跡視圖
加入(Add)關鍵幀 【A】
前一時間單位 【<】
下一時間單位 【>】
編輯(Edit)關鍵幀模式 【E】
編輯區域模式 【F3】
編輯時間模式 【F2】
展開對象(Object)切換 【O】
展開軌跡(Track)切換 【T】
函數(Function)曲線模式 【F5】或【F】
鎖定所選物體 【空格】
向上移動高亮顯示 【↓】
向下移動高亮顯示 【↑】
向左輕移關鍵幀 【←】
向右輕移關鍵幀 【→】
位置區域模式 【F4】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撤消場景*作 【Ctrl】+【Z】
用前一次的配置進行渲染 【F9】
渲染配置 【F10】
向下收攏 【Ctrl】+【↓】
向上收攏 【Ctrl】+【↑】
材質編輯器
用前一次的配置進行渲染 【F9】
渲染配置 【F10】
撤消場景*作 【Ctrl】+【Z】
示意(Schematic)視圖
下一時間單位 【>】
前一時間單位 【<】
回到上一場景*作 【Ctrl】+【A】
撤消場景*作 【Ctrl】+【Z】
Active Shade
繪制(Draw)區域 【D】
渲染(Render) 【R】
鎖定工具欄(泊塢窗) 【空格】
視頻編輯
加入過濾器(Filter)項目 【Ctrl】+【F】
加入輸入(Input)項目 【Ctrl】+【I】
加入圖層(Layer)項目 【Ctrl】+【L】
加入輸出(Output)項目 【Ctrl】+【O】
加入(Add)新的項目 【Ctrl】+【A】
加入場景(Scene)事件 【Ctrl】+【s】
編輯(Edit)當前事件 【Ctrl】+【E】
執行(Run)序列 【Ctrl】+【R】
新(New)的序列 【Ctrl】+【N】
撤消場景*作 【Ctrl】+【Z】
NURBS編輯
CV 約束法線(Normal)移動 【Alt】+【N】
CV 約束到U向移動 【Alt】+【U】
CV 約束到V向移動 【Alt】+【V】
顯示曲線(Curves) 【Shift】+【Ctrl】+【C】
顯示控制點(Dependents) 【Ctrl】+【D】
顯示格子(Lattices) 【Ctrl】+【L】
NURBS面顯示方式切換 【Alt】+【L】
顯示表面(Surfaces) 【Shift】+【Ctrl】+【s】
顯示工具箱(Toolbox) 【Ctrl】+【T】
顯示表面整齊(Trims) 【Shift】+【Ctrl】+【T】
根據名字選擇本物體的子層級 【Ctrl】+【H】
鎖定2D 所選物體 【空格】
選擇U向的下一點 【Ctrl】+【→】
選擇V向的下一點 【Ctrl】+【↑】
選擇U向的前一點 【Ctrl】+【←】
選擇V向的前一點 【Ctrl】+【↓】
根據名字選擇子物體 【H】
柔軟所選物體 【Ctrl】+【s】
轉換到Curve CV 層級 【Alt】+【Shift】+【Z】
轉換到Curve 層級 【Alt】+【Shift】+【C】
轉換到Imports 層級 【Alt】+【Shift】+【I】
轉換到Point 層級 【Alt】+【Shift】+【P】
轉換到Surface CV 層級 【Alt】+【Shift】+【V】
轉換到Surface 層級 【Alt】+【Shift】+【S】
轉換到上一層級 【Alt】+【Shift】+【T】
轉換降級 【Ctrl】+【X】
FFD
轉換到控制點(Control Point)層級 【Alt】+【Shift】+【C】
到格點(Lattice)層級 【Alt】+【Shift】+【L】
到設置體積(Volume)層級 【Alt】+【Shift】+【S】
轉換到上層級 【Alt】+【Shift】+【T】
打開的UVW貼圖
進入編輯(Edit)UVW模式 【Ctrl】+【E】
調用*.uvw文件 【Alt】+【Shift】+【Ctrl】+【L】
保存UVW為*.uvw格式的文件 【Alt】+【Shift】+【Ctrl】+【S】
打斷(Break)選擇點 【Ctrl】+【B】
分離(Detach)邊界點 【Ctrl】+【D】
過濾選擇面 【Ctrl】+【空格】
水平翻轉 【Alt】+【Shift】+【Ctrl】+【B】
垂直(Vertical)翻轉 【Alt】+【Shift】+【Ctrl】+【V】
凍結(Freeze)所選材質點 【Ctrl】+【F】
隱藏(Hide)所選材質點 【Ctrl】+【H】
全部解凍(unFreeze) 【Alt】+【F】
全部取消隱藏(unHide) 【Alt】+【H】
從堆棧中獲取面選集 【Alt】+【Shift】+【Ctrl】+【F】
從面獲取選集 【Alt】+【Shift】+【Ctrl】+【V】
鎖定所選頂點 【空格】
水平鏡象 【Alt】+【Shift】+【Ctrl】+【N】
垂直鏡象 【Alt】+【Shift】+【Ctrl】+【M】
水平移動 【Alt】+【Shift】+【Ctrl】+【J】
垂直移動 【Alt】+【Shift】+【Ctrl】+【K】
平移視圖 【Ctrl】+【P】
象素捕捉 【S】
平面貼圖面/重設UVW 【Alt】+【Shift】+【Ctrl】+【R】
水平縮放 【Alt】+【Shift】+【Ctrl】+【I】
垂直縮放 【Alt】+【Shift】+【Ctrl】+【O】
移動材質點 【Q】
旋轉材質點 【W】
等比例縮放材質點 【E】
焊接(Weld)所選的材質點 【Alt】+【Ctrl】+【W】
焊接(Weld)到目標材質點 【Ctrl】+【W】
Unwrap的選項(Options) 【Ctrl】+【O】
更新貼圖(Map) 【Alt】+【Shift】+【Ctrl】+【M】
將Unwrap視圖擴展到全部顯示 【Alt】+【Ctrl】+【Z】
框選放大Unwrap視圖 【Ctrl】+【Z】
將Unwrap視圖擴展到所選材質點的大小 【Alt】+【Shift】+【Ctrl】+【Z】
縮放到Gizmo大小 【Shift】+【空格】
縮放(Zoom)工具 【Z】
反應堆(Reactor)
建立(Create)反應(Reaction) 【Alt】+【Ctrl】+【C】
刪除(Delete)反應(Reaction) 【Alt】+【Ctrl】+【D】
編輯狀態(State)切換 【Alt】+【Ctrl】+【s】
設置最大影響(Influence) 【Ctrl】+【I】
設置最小影響(Influence) 【Alt】+【I】
設置影響值(Value) 【Alt】+【Ctrl】+【V】
ActiveShade (Scanline)
初始化 【P】
更新 【U】
宏編輯器
累積計數器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