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單反相機的像素有多少,有什麼手機的像素是高清的嗎
單反的像素一般在1000W像素以上,手機像素高的有NOKIA N8 1200W像素、價格2000左右,索愛ST18I 810W像素、價格2000左右。
⑵ 單反相機中的像素怎麼解釋
總像素是指CCD/COMS的全部像素,但有部分像素並不參與感光,而是進行運算或者轉換之類。直接感光的這一部分就是有效像素。活躍像素沒聽說過。
從感光效果來看,其實CCD更好一點,一般我們認為CCD成像的圖片銳度更高。但是由於技術限制,當像素超過1000萬以後,CCD的加工難度和廢品率更高,噪音干擾更難控制,特別是高ISO下差別非常明顯。所以現在的DSLR中CMOS有取代CCD的趨勢。
RAW本身是一個數據包,而不是圖片文件,也就無所謂無損除噪一說。一般我們會用C1之類的軟體轉換成TIFF或者JPG。
⑶ 單反相機像數
首先要明確,像素數和解析度是不同的概念。
一張照片可以視作許多帶有色彩的點的集合,這些點就稱為像素,即「圖像的元素」,像素數就是這些點的多少。像素數決定了這張照片能被放大到怎樣的尺寸依然保持足夠的清晰。
所以無論什麼相機的像素概念都是一樣的,這和鏡頭無關。
這里引申出一個像素密度的概念,也就是單位長度內像素有多少個,單位是PPI(每英寸像素數)或DPI(每英寸點數)。顯而易見的是,像素密度越高,在放大到同等大小的情況下,畫面就能夠越細膩。舉個直觀的例子,就是New iPad和iPad2的區別(像素密度分別為132DPI和264DPI,差一倍)。
感光元件大小相同的兩個相機,像素越高,那麼像素密度也越高,最後成像的照片相鄰兩個像素的間距越小,畫面就能夠越細膩。但是像素密度過高的話會遇到技術瓶頸,反而影響畫質,所以也不能一味追求像素越高越好。
而解析度的概念是單位長度內,可以讓人分辨出多少根黑白相間的線,這是衡量鏡頭性能的重要參數。這就好比你戴的眼鏡質量好,看東西就清晰,反之就各種模糊。單反鏡頭的解析度遠好於消費級卡片機。
所以可以看到,鏡頭解析度和感光元件的像素密度共同影響畫質,或者說,其中的短板會成為畫質的瓶頸。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短板都在於鏡頭解析度上,尤其是小尺寸感光元件的相機(卡片機)尤其如此。因此你會覺得卡片機的照片畫質上比單反差很多。(除了畫質,還有其他地方的差距,這里不討論。)
最後關於你「另外」提的問題,答案是「是」,如果照片像素小於手機屏幕像素,那麼就模糊了。
⑷ 相機單反和像素大小
單反是指:單鏡頭反光相機,就是那種比較大個的記著拿著的那種「大炮」,他們的鏡頭都是可以更換的,和普通家用卡片機完全不同,單反是景物通過鏡頭投射到反光板,然後反射到五棱鏡,在折射到人眼,所以叫 「單鏡頭反光相機」。
像素大小和照片清晰有一定關系,但是不是絕對的。
像素大小最直接的是影響到照片的大小尺寸。也就是說在電腦屏幕那麼小的尺寸上,2000萬像素和1000萬像素是沒有分別的,在超大尺照片上才顯現的出來區別。
⑸ 單反相機的像素是多少
像素和清晰度幾乎是沒有關系的,專業用途的話,單反是必備的。
主要看各種參數以及選頭了。
相機所說的像素,其實是最大像素的意思,像素是解析度的單位,這個像素值僅僅是相機所支持的有效最大解析度。
30萬 640×480
50萬 800×600
80萬 1024×768 5」 (3.5×5英寸)
130萬 1280×960 6」 (4×6英寸)
200萬 1600×1200 8」(6×8英寸 5」(3.5×5英寸)
310萬 2048×1536 10」(8×10寸) 7」(5×7英寸)
430萬 2400×1800 12」(10×12英寸) 8」(6×8英寸)
500萬 2560×1920 12」(10×12英寸) 8」(6×8英寸)
600萬 3000×2000 14」(11×14英寸) 10」(8×10寸)
800萬 3264×2488 16」(12×16英寸) 10」(8×10寸)
1100萬 4080×2720 20」(16×20英寸) 12」(10×12英寸)
1400萬 4536×3024 24」(18×24英寸) 14」(11×14英寸)
以上都是大約尺寸
請採納或追問。
⑹ 數碼單反相機的像素多少最好
像素入門的1200-1400 准專業的2000+以上,跟價格成正比,別買那種價格便宜像素死高的,噪點太多,音響畫質.
⑺ 購買單反相機需要考察哪些參數
一、圖像感測器面積
圖像感測器面積是直接決定成像質量的一個主要因素,不管是CCD也好,CMOS也好,都是面積越大越好。
二、像素大小
目前的主流單反數碼相機一般都應該在1000萬像素以上,不過像素也不是越大越好,在圖像感測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像素越大,成像質量越差。
四、鏡頭
單反數碼相機有兩種賣法:一種是單賣機身,需要自己配鏡頭;另一種是套機,除了機身還搭配一個鏡頭,不過種搭配的鏡頭檔次都不會太高,屬於比較廉價的產品,但是套機要比分別買同樣的機身和鏡頭便宜一些,較為實惠,適合資金不太充裕的朋友。個別機型套機也有搭配兩個鏡頭的。
對於資金充裕的朋友來說,建議還是自己選配比較喜歡的鏡頭。
五、快門速度
對於數碼單反相機來說,光圈大小由鏡頭決定,而快門速度就成為了機身最重要的曝光參數。快門速度當然范圍越大越好,最高快門速度越大,拍攝動態物體能力越強。另一方面,最低快門速度也非常有用,當然能支持B門更好。
六、感光度
在膠片時代,一卷膠片的感光度是固定的,數碼相機在這點上具有優勢,通過機身即可調整ISO感光度。當然這項參數也是可變范圍越大越好,高感光度有利於在低光照情況下拍攝,而低感光度則會使拍攝的照片更加細膩清晰。
七、自動對焦點
自動對焦點相關的規格除了點數越多越好之外,對焦點的類型也非常重要,十字型,甚至是雙十字型對焦點的對焦敏感性比普通的單向感應自動對焦點要好得多。比如普通的自動對焦點可能無法對橫條紋圖案的百葉窗,但是十字型對焦點就可以完成。
八、連拍速度
連拍速度一度是佳能、尼康在專業機型上競爭的最尖銳問題。理論上講,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單反相機的連拍速度越快,當然也就有更多的可能抓拍到一些重要瞬間。所以連拍速度也是越快越好。但是我們看規格表的時候需要注意,某些機型在低像素數輸出時可以進行非常高速的連拍。
九、測光方式
測光方式主要分為點測光、中央重點和平均測光,不同的機型可能有不同的稱謂,比如「分割測光」、「評價測光」和「矩陣測光」等。但最為大家關心的還是「點測光」,有「點測光」模式當然比沒有的好,它可以在一些復雜的光場下對局部曝光進行准確測量和評價。另一方面,點測光的「點」面積理論上講也是越小越好,但是一些產品的官方資料可能不會提供「點測光」模式的「點面積」。
十、機身防抖功能
使用長焦端拍攝和進行夜景拍攝時,相機機身的抖動對照片質量的影響是很大的。現在一些單反機型具備了機身防抖功能,在資金和其他參數差不多的情況下,建議大家選購具有機身防抖功能的相機,因為這樣不管使用什麼鏡頭,你拍照時都是防抖的了。要知道,具備防抖性能的鏡頭是很昂貴的,機身具備防抖功能等於為你省了不少錢。
⑻ 單反相機不同鏡頭的像素
像素決定於感光原件CMOS,所以不同鏡頭並不影響像素,他們的像素是一樣的。
⑼ 一般照相機的像素是多少
好照相機的指標都是因時代而有所不同的,像素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是隨著年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基本上是每三年一變。
18年現在最主流的是1800萬到2400萬像素;12年時是1600萬為主流;09年那時個是1200萬;
06年是800-1000萬;04年是500萬-600萬;再早點就是320萬以下了。
買數碼相機最應該關注的幾個點:
1 CCD感測器的大小。越大越好。(1/2.3英寸、1/2.5英寸)。
2 光學變焦。普通的都是3倍4倍。(倍數越大。就能把越遠的景物拉過來照。不用走近)
3 鏡頭。是不是專業做相機的。
4 帶不帶廣角(俗話寬景。照合影、照寬大的建築物時,不用退的很遠就能照全。)
5 儲存速度(越快的越好。能連續抓拍。)
⑽ 單反相機的像素與其拍出照片的清晰度有多大關系
不大,目前主流單反相機像素都有1000+了,在保證解析度200的情況下,沖洗一般日常所需尺寸大小的照片都沒有任何問題了。
關鍵在於鏡頭的光學解析度是否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