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影調,什麼是色調
色調是指一張照片的「基調」,以青藍紫白為整體感覺的畫面稱為冷色調,以紅橙黃黑為整體感覺的畫面稱為暖色調,這是一。另一概念是,色調的冷暖是相對的.從前的富士膠卷的的色調偏藍綠,色調較冷,柯達膠卷的色彩還原偏橙黃,色調較暖。
影調的概念是指明暗變化,同一顏色的物體,在光線的作用下表現出不同的色飽和,甚至表現出不同的色調(色溫作用)。R/G/B通道色中的任何一種顏色,去掉色飽和後呈現的都是「灰色」,黑白照片中紅色,呈現的是較深的灰,黃色呈現的是較淺色的灰....。
一張照片的基調,或者說色調的變化,如果不能同時進行比對,肉眼不容易區別,比如,我們在矯正色偏時到底去掉多少黃或者藍比較合適?沒有統一的標准,既是使用的是同一品牌的顯示器觀看,仍然存在每個人對顏色感受的個體差異。所以,我們每位影友坐在自己的顯示器前討論色調,我認為是個不易說清的話題。但是,討論影調則不然!因為目前的所有顯示器均達到了用256個灰亮等級表現亮度變化的水平,灰亮變化的影調一目瞭然,標準是可見的(雖然也存在個體感受差異)。
平面攝影無論是黑白還是彩色,正是用無數不同亮度的色點(像素)去再現畫面的,雖然256級的灰亮度以及8位通道色足夠把自然界中的色彩還原到顯示器上。但是,由於相機的快門是一次性開啟,並且是給每個像素以同等的曝光時間曝光,換句話說,每個像素都具備表現256灰階亮度的能力,而快門的曝光方式限制了像素的表現能力統統按照一個標准感光。那麼,在大光比環境(側光、側逆光、逆光)拍攝時的主體處在明暗兩端的影調中時,勢必對應亮部的像素曝光過度,對應暗部的像素曝光不足而必須人為干預(曝光補償)舍次求主。正是相機的上述特點,使獲得層次分明的細膩影調的攝影照片變得很難!從前的暗房技術使用的分區曝光,現代數碼技術中的HDR,以及D-Lighting處理技術,還有後期軟體中的色階調整,PS中的塗層技術....。等等都是為了得到細膩的、層次分明的色調、影調設計的後續手段!
在實際拍攝中,不少影友喜歡高對比度高反差的影調,尤其是在後期調整時,把細節拉的像塊平板,最典型的就是把MM的臉蛋搞得像張白面餅(多有得罪)!把自然風光、建築風光的暗部細節調的黑乎乎,拍攝肌膚、花卉類完全依賴後期,導致把影像拉的色調分離.....,所有這些做法,無形中把相機的生理缺陷擴大了!把求之不得的細節影調丟掉了。
⑵ 3,攝影的影調有哪三種
影調是黑白攝影的造型手段和技術概念,但它不僅僅限於黑白攝影,彩色照片也可以用影調來描述。現在我們先進行一些了解,什麼是影調?
影調是黑白攝影的造型手段和技術概念,是指在照片,負片或透明片上能夠區別於較亮或較暗部分的任何均勻密度區。在極端程度上,一張照片可能只有兩種影調,即黑和白,其間沒有任何深淺不同的灰色。然而,更多的情況是影象具有大量介於黑白之間的中間影調。影調中的黑與白是相輔相成的。從黑白攝影來看影調的主調可以分為三類:高調、低調、中調(灰色調)。不同的影調有其不同的感情色彩,如高調的明快、淡雅,低調的莊重、深沉,中間調的和諧、平穩等。影調只有與具體的形象、物象相結合,才能賦予作品以鮮明的、生動的感染力。
這些術語並不限用於黑白攝影。彩色照片也可以用高調或低調來描述。只不過我們常用色調和色澤來表達不同的色彩強度,而構成影調范圍的灰色本身也是色感的組成部分。色調主要取決於照射在被攝體上的光的強度和角度。
一、高調
高調給人以光明、純潔、輕松、明快的感覺。比較適合於表現婦女、兒童的形象。風光照片中的恬靜,商品攝影中的素雅潔凈,高調攝影一般採用較為柔和的、均勻的、明亮的順光。有時會覺得它空虛、肅穆、素淡、哀怨,有時又會覺得如同輕音樂、抒情詩一般,根據內容的不同,傳達給人們的感情色彩也會不同。
二、低調
低調的作品有時讓人感到堅毅、穩定、沉著、充滿動力,有時又會覺得黑暗、沉重、陰森森。低調表現的感情色彩比高調更強烈、深沉。它伴隨著作品主題內容的變化,顯示著各自不同的面目。低調作品通常採用側光和逆光,使物體和人像產生大量的陰影及少量的受光面,有明顯的體積感,重量感和反差效應。在人物表現中通常用在老人,威信很高的長者,當然也可以表現性格深沉的年青人等等。表現物像的有雕塑群,紀念碑,古建築中的廟宇等。
三、灰色調(中間調)
灰色調有其獨特的魁力。基調的性格特徵不很明顯。但畫面層次豐富、細膩,它往往隨著畫面的形象、動勢、色彩、光線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感情色彩。它講究用光,一般為多光源綜合配置。用灰色調來表現大自然的景觀是很理想的。灰調善於模糊物體的輪廓,造成柔和的、恬靜的、素雅的秀美,它又有表現雨、霧、雲、煙的專長。
在影調上還有高反差調:主要是保留黑白兩極影調,削減,合並中間層次,以強烈的明暗反差來構成畫面的形式,給人以視覺上的刺激感。高反差調大多表現為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氣勢,在拍攝布光中以單純的逆光,側逆光為佳。
還有柔和調,通常說的加上柔光鏡拍攝的作品,可以使畫面含蓄、清雅、神秘,大多表現少女、兒童、鮮花、月亮等。
⑶ 攝影基本知識
攝影分類有:
1、水墨攝影:
靜物攝影與人物攝影、景物攝影相對,以無生命、人為可自由移動或組合的物體為表現對象的攝影。多以工業或手工製成品、自然存在的無生命物體等為拍攝題材。
⑷ 拍人像的單反參數設置
單反相機拍人像正常情況下參數設置原則:
1、一般用較大光圈f=5.6(拍環境人像較多用)以及更大光圈以便虛化背景(簡化畫面)
2、快門在鏡頭安全快門范圍內,50mm標頭一般在1/60秒以上
3、焦段在50mm左右,距拍攝者距離大約1.5米左右。如果焦段用廣角,距拍攝者距離大約3-5米左右。
4、ISO根據以上1-3參數數據設置正確曝光即可
5、測光模式用點測光。逆光可以拍攝人的輪廓線,側逆光可拍攝其立體感和皮膚質感,順光可以拍攝人臉的皮膚細節。(注意逆光比順光要加大2檔曝光,側逆光比順光加大1檔嚗光)。
6、用M檔模式拍攝體現人像光線的魅力(可自由達到自己想要的光影效果),用光圈優先模式可用曝光補償完成。
總之,參數不是定死的。因不同環境,不同光線,不同時段曝光參數不同,因地而宜調整參數准確曝光(是指你自己想要什麼影調效果,高調或暗調,暗調適宜男性,高調適宜女性。)
⑸ 什麼是人像攝影的影調
影調是一個傳統攝影中就存在的概念,畫面中深色、黑色占面積多的照片,稱為低調照片,而畫面中白色、淺色占面積多的照片就是高調照片。高調在人像攝影中,經常採用高調的手法表現女性人物,營造高調人像照片的秘訣在於選擇白色或明亮的背景,並同時利用曝光的手法,使人物淹沒在亮色的背景中,同時模特最好身著白色或亮色的服裝,與畫面的主基調相一致。
高調人像照片給人雅緻、純凈的視覺感受,多用於表現女性的聖潔和清純等意味。
高調照片反差小,除了人物的頭發以外,畫面中深暗色的元素少,在曝光技法上,可以使用曝光補償的方式,適當地增加曝光,使照片的影調傾向更加明顯。
在戶外創作高調人像照片,可以使用逆光的方法輕易地營造明亮的背景,同時使用反光板對人物面部進行補光,此時模特的頭發往往還會被光線打亮,形成美麗的發光。需要注意的是,數碼相機對亮部細節的記錄能力有限,曝光控制要做到盡量精確。
在影棚內創作高調人像照片需要選擇白色的背景布,利用服飾的搭配和燈光的設計為畫面營造高調的氣氛,可設置輔燈將背景進一步打亮,在曝光時以模特皮膚的正常曝光為基準,適當增加一擋或半擋曝光,再根據拍攝效果調節燈光的強度和位置以獲得最佳拍攝效果。低調低調畫面是以大面積的深色調與小面積的亮色調相對比形成的畫面影調,是運用暗背景襯托明亮的主體人物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低調的表現手法和高調相對應,在人像攝影中,低調表現手法更易於突出畫面中的人物,人物往往處於整個畫面中的亮部區域,視覺效果更加突出低調畫面的視覺意味相比高調而言感情色彩更加深沉、憂郁和濃重。可以很好地集中觀者的視線於畫面人物。在低調人像照片中,深色的影調佔了畫面的絕大部分,少量的亮部區域往往是人物的膚色和服飾。
在自然光條件下,利用人物與背景強烈的明暗反差,藉助相機有限的寬容度和對人物的准確曝光,往往可以壓暗處於陰影中的背景,營造低調的畫面氣氛。
在測光時,低調人像攝影宜採用點測光模式,對人物的面部進行測光。
在影棚攝影中,低調的營造主要通過背景的設置和布光來實現,為了營造低調的畫面效果,照射人物的主光往往選擇硬光而非軟光,同時利用曝光和布光的控制壓暗背景。
低調人像照片畫面反差大,模特面部和身體也往往受光不均勻,需要做到對光線的精細控制,避免出現人物受光角度、部位的偏差,否則會影響照片的整體效果。
⑹ 攝影構圖方法的構圖影調
攝影畫面的影調,是被攝體,由光源照射所形成的受光面到背光面之間而產生的影調和整個畫面受光產生的整體影調組成。在自然光源(太陽)下,會產生不同的受光面及影調。因此,影調具有方向性,總體可分為:正面光、側面光、背面光。在人工光源下也可產生方向性效果,這主要是燈光運用所產生的結果。影調是體現畫面形式表現的主要因素,也是組成攝影構圖形式美的基礎。可以從攝影與繪畫區別的角度來理解影調,它們二者之間的區別是,繪畫是用顏料和畫筆通過人的主觀意識和技能在畫布上作畫,來表達作者的審美意識和情感。而攝影是用照相機對現實存在影像的直接攝取;是通過相機所攜帶的感光媒介來記錄影像,攝影者本身是通過對影像的選取過程,來體現審美意識和情感。所以說,繪畫是顏料形成的畫面;攝影是光影形成的現實影像。影調在攝影畫面中存在著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整體性;二是個體性。二者相互依存,互相影響,整體性佔主要地位。攝影是通過光的作用在畫面上形成的影調,呈現出整體與個別影調所蓄含的信息與審美意識。並通過傳播與展現來體現出一種特定的信息與審美特徵,這種體現是雙向的溝通。一是主體(作者本人)二是客體(受眾),通過主體的賦予,客體而感受。因此,對於影調進行有效的控制,以使得各種有差異的影調在畫面中,相互之間產生關聯,從而構成一種體系,一種視覺畫面關系的影調。影調是畫面中審美意識、情感表達的基礎,是攝影構圖研究形式表現的基礎。在攝影畫面中,影像與影像的關系,影像與色彩的關系,均可通過影調一定的組合方式而產生一種內在聯系,並通過影調去表現美,去體現一種審美特徵。影調在攝影畫面中體現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⑺ 什麼是正常影調
什麼是影調?這個名字來源於音樂,攝影這種利用光影變化而構成的畫面更具有一種音樂般的視覺上的節奏與韻律。
對攝影作品而言「影調」,又稱為照片的基調或調子。指畫面的明暗層次、虛實對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間的關系。通過這些關系,是欣賞者感到光的流動與變化。
攝影畫面中的線條、形狀、色彩等元素是由影調來體現的,如線條是畫面上不同影調的分界。
自然界所有的顏色(即固有色)有三個主要特徵:色彩的色調、飽和度和明度。但對黑白照片而言,多種可見色反映在黑白照片上,只形成黑白灰三個色階,其間的差別只在亮度上,這樣自然界千變萬化的色彩便失去了兩個最重要的特徵――色彩的色相和飽和度,只保留了明度(亮度)。不同亮度的景物變化為相對應的黑白灰色階,所形成的明暗層次。因為不具備有色彩的特徵,我們將黑白攝影中的基調稱為「影調」,以能表現出五彩繽紛的色調為特徵。
一、黑白照片的影調
影調與流動物體之間的光線又極為密切的關系。在攝影畫面中,影調結構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表現為由白(高亮度)過渡到黑(低亮度)的層次等級。在黑白攝影中,影調不但能體現物象,還能抽象地再現於對應原景物的固有色彩。如:紅為較深的灰而黃色為較淺的灰色,黑中有黑,白中有白。灰色層次多,影像明暗變化大,稱為影調豐富,影調細膩;反之,黑白灰過渡劇烈,呈跳越式變化,灰色層次少,稱為影調單一粗獷。
其次,不同的影調能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豐富的影調有助於產生恬靜、溫和、舒暢之感;粗獷的影調有助於給人們以剛強、力量、激烈、興奮之感。
其三,自然界中被人們視覺觀察到的灰色調是無限多的9階灰。色譜是為了對影調進行大致分類,並因它作為識別和記錄色調的依據。
其四,照片中不同程度的黑白灰有不同的視覺感受。黑色給人你庄嚴、穩重、壓抑之感;白色給人以聖潔、明朗、開闊的感覺;灰色給人以黑白間的感受,使人有正常協調之感。灰色的不同變化在畫面中常常有協和的用,在黑白兩極之間搭起橋梁使之協調。
其五,照片中的黑白灰之間的搭配與過渡成為等級配置。不同的配置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的傾向,於是形成不同 「調式」的照片。
二、 黑白照片的調式
黑白照片的基調通常概括為中間調、低調和高調。
1、中間調
中間調是有各種灰色階調為主調構成的影調。由於中間調的主調是灰色,所以中間調也稱為灰色調。
中間調為照片的基調,可以產生平和與疏淡的感覺。顯然,中間調在影調上缺少強烈的沖擊力,但對各類題材都有表現力,在表現上比較自由,畫面貼近生活,不顯張揚,主體比較強,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照片都是中間調的原因。因為交待的清楚,所以新聞與紀實照片大部分使用中間調。
對比強烈(反差大),中間調給人一種生氣、力量與興奮之感;對比平淡的照片,中間調給人一種凄涼、壓抑與樸素之感。
2、高調
白色與灰色(白 、級淺灰、淺灰、中灰)占絕對優勢的照片,稱為高調照片。高調照片給人以聖潔、明朗、開闊之意,所以高調照片給人視覺感受為輕盈、純潔、明快、清秀、寧靜、淡雅與舒適。
高調照片並不是「滿篇皆白」在淺而素雅的影調環境中局部的少量的黑色(或暗色)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黑暗影調所構成的部分則往往成為畫面的視覺中心。
3、低調
黑或黑灰色占絕對優勢的照片,稱為低調照片。低調的照片使人聯想到黑夜,所以低調照片能給人神秘、含蓄、肅穆、莊重、粗豪、倔強和力量的視覺感受。
低調能夠應在某些情緒氣氛為凝重、憂傷感。這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乏其例的。如政治家會談時後的服飾等。
低調形成的基礎為黑色,但照片不是黑成一片,必須在相應的位置輔以兩色(高光),正因為有大片的暗色調起烘托陪襯,小面積的亮色則往往因其突出而成為整個畫面的視覺中心。
低調照片適合表現黑色為主要基調的題材。在人像攝影中,低調照片常常用來塑造有力量與莊重感的男性,用於女性,它產生冷峻,優雅的神秘魅力之感。
4、影調配置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和改善方法
一是根據被攝對象的特徵確定影調。二是影調配置要完美的突出主體。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對比,將某一色塊(景、物、人)突出,使其更具視覺沖擊力。三是防止黑白反差的等量分配,避免主次不分。影調變化形成的節奏感是一幅黑白照片或得視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四是利用其他的一些措施改善影調。如前期使用濾鏡以及後期暗房製作中選擇使用反差不同的放大紙,局部遮擋以及調整顯影成分,亦可中途曝光,正負疊放等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畫面的影調
⑻ 學單反你不得不了解的基礎知識——什麼是影調呢
你不可能永遠在等著最佳戶外光線!被動的時候,應該首先考慮如何主動的干涉光線對畫面的消極影響。打光不是影棚內的專屬,戶外對光線的修正也稱之為打光。
我要先說明一個攝影詞彙――光比。它關系著打光的最底層。
光比是攝影的重要參數之一,指被攝物體受光面亮度與陰影面亮度的比值。被攝物體在自然光或人工布光條件下,受光面亮度較高,陰影面雖不直接受光(或受光較少),但由於散射光(或輔助光照射)仍有一定亮度。常用“受光面亮度/陰影面亮度”比例形式表示光比。
“受光面亮度/陰影面亮度”指的不是物體本身的亮度,而是受光強烈程度。如均勻照明環境下黑色物體和白色物體的本身亮度有很大比例,但光比是1:1。光比並不難被測算出來,它不一定非得使用使用專業的外置測光表。
小光比,低反差
攝影人經常會提到兩個詞彙――“調子”、“影調”。前者是美術術語,後者是借鑒前者並攝影化後的修正,用在攝影上意思相同。美術學中有這樣的定義,在素描中,物體在受光情況下會表現出三大面五大調子。三大面指亮面、灰面、暗面;五大調子指高光、中間色(亮部)、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
攝影的畫面同樣存在調子問題,但在運用時已做了充分的簡化。攝影人嘴中的影調一般指兩個方面。一為硬調與柔調。硬調就是高反差,柔調就是低反差。這里要尤為注意一點,強光比未必是高反差、1:1的光比不是柔調而是平淡。硬調的詳細解釋為,從亮部到暗部過度非常劇烈,黑白攝影中是從白到黑中間缺少個級別灰色的漸變。說到這里,我想也就沒必要再浪費文字解釋柔調了。
⑼ 什麼是影調
定義:影調就是指一張照片的明暗程度
明亮的照片就是高調
陰暗的照片就是低調
不亮不暗的照片就是中間調
作用:影調是通過明暗的表現給觀者以相應的感受來表達攝影師的創作意圖。
不同的場景,不同的題材,是需要不同的影調來配合的。
切記:本身就明亮的物體應該用高調表現,本身就黑暗的物體應該用低調表現。
本身是高調的物體 舉例:雪,白饅頭,白衣服,白紙,棉花。。。
本身就低調的物體 舉例:煤炭,黑色皮鞋,相機,午夜天空。
把握好影調,拍出理想的片子。
⑽ 攝影里的色調和影調什麼意思
色調:色調指的是一幅畫中畫面色彩的總體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既整體的色彩傾向。色調容易帶上情緒色彩。作為一種主基調烘托渲染主題。就像中國紅,作為中國人情感哲學里的正面色彩
例子在大自然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種現象:不同顏色的物體或被籠罩在一片金色的陽光之中,或被籠罩在一片輕紗薄霧似的、淡藍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金黃色所籠罩;或被統一在冬季銀白色的世界之中。這種在不同顏色的物體上,籠罩著某一種色彩,使不同顏色的物體都帶有同一色彩傾向,這樣的色彩現象就是色調。
2.影調:對攝影作品而言,指畫面的明暗層次、虛實對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間的關系。通過這些關系,使欣賞者感到光的流動與變化。
先解釋基礎知識:一個色彩用現代數據表達有三個要素色調、飽和度和明度。其中黑白灰三個色階就是明度的變化。一個畫面去除了色彩,既去除了色調和飽和度,剩下明度,就成了黑白照片。這里黑白照片就是一個黑白灰之間的層次變化。在這個基礎上可以來談影調。因為不具備有色彩的特徵,我們將黑白攝影中的基調稱為"影調",以能表現出五彩繽紛的色調為特徵。
然後我們升級一下,彩色照片的影調,就是結合了色彩來談的,給黑白色附上色彩,黑白就會有豐富的色彩變化,常規來說的影調就是這個結合在一起的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