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相機p檔如何使用技巧
P檔,就是自動擋,但是你可以自主設置ISO,白天盡量設置為ISO100,光照較低時,或是晚上,萬不得已,可設置的高一些,但最高不要超過1600,全幅機不要超過3200。
使用P檔,如果你對光圈快門組合不滿意,也可以使用程序偏移,改變光圈快門組合。
2. 單反相機P檔和自動檔有什麼區別
單反相機P檔和自動檔的區別:
1、白平衡:AUTO模式下白平衡是自動的,不能調節;而在P模式下白平衡可以調節;
2、曝光補償:AUTO模式下曝光補償是自動的,不能調節;而在P模式下曝光補可以調節;
3、感光度:AUTO模式下感光度是自動的,不能調節;而在P模式下感光度可以調節;
AUTO模式屬於自動化程度更高的模式,不少數碼單反在這種模式下都不能調節這些參數,什麼都是自動的。
在P模式下,數碼單反只負責光圈和快門的設置,但是你仍然可以自由地調整白平衡、曝光補償、感光度、使用AE-Lock等等,也就是有更多自由度。
全自動狀態下光圈和快門都不能手動干預,在P檔狀態下,你可以從能保證曝光正常的光圈、快門組合中選擇一組。
舉個例子:
如果當前場景的測光值是F2.8 1/60s,如果你手動將光圈調整至F4,那麼相機則會自動將快門調整至1/30s以保證曝光量不變,同樣的,如果你將快門調整至1/30s,那麼光圈則會由機身自動調整至F4來保證曝光量不變,這個過程叫做程序自動曝光偏移。
(2)單反相機p檔是什麼擴展閱讀:
AV(相機檔門)使用技巧:
由於光圈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攝中此模式使用最為廣泛。在拍攝人像時,我們一般採用大光圈長焦距而達到虛化背景獲取較淺景深的作用,這樣可以突出主體。同時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較快的快門值,從而提高手持拍攝的穩定。
在拍攝風景這一類的照片時,我們往往採用較小的光圈值,這樣景深的范圍比較廣,可以使遠處和近處的景物都清晰,同樣這一點在拍攝夜景時也適用。
參考資料:網路—數碼單反相機
3. 單反相機中的P檔是什麼意思干什麼用的
P檔叫做:程序曝光,接近於AUTO檔。
區別在於P檔除了光圈和快門,其他都可設置,AUTO檔什麼都不能設置。
4. 佳能單反相機的P檔是用來干什麼的P檔和M檔有什麼不同,P檔有什麼功能
p檔就是自動檔,就是說拍照片時候的光圈(虛化程度)和快門(快門速度)以及iso(對光線明暗敏感程度、畫面細膩程度)都是相機自己控制,你只控制焦段和構圖。正常場景都可以使用,但是如果是光線不定的情況下,拍出的照片容易過曝或者過暗。
M是全手動功能,就是說光圈和快門和iso都是你自己來設定,相機根據你的設定來曝光,至於拍出的照片曝光正不正常,要看你的設置的參數是否正確。
(4)單反相機p檔是什麼擴展閱讀:
曝光模式即計算機採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為多種,包括:快門優先、光圈優先、手動曝光、AE鎖等模式。照片的好壞與曝光量有關,也就是說應該通多少的光線使CCD能夠得到清晰的圖像。曝光量與通光時間(快門速度決定),通光面積(光圈大小決定)有關。
5. 單反相機中,P檔和AUTO檔有什麼本質性的區別嗎
單反相機P檔和AUTO檔本質性的區別:簡單來說AUTO檔是全自動的,P檔是半自動的。
P檔是程序自動曝光模式,數碼單反只負責光圈和快門的設置,照相的人可以調整白平衡、曝光補償、感光度等。
AUTO檔是自動模式,屬於全自動化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白平衡、曝光補償等參數都由相機控制,照相的人只需要取景後按下快門。
拓展資料:單反相機
單反數碼相機就是指單鏡頭反光數碼相機,即Digital數碼、Single單獨、Lens鏡頭、Reflex反光的英文縮寫DSLR。
單反就是指單鏡頭反光,即SLR(Single Lens Reflex),這是當今最流行的取景系統,大多數35mm照相機都採用這種取景器。在這種系統中,反光鏡和棱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因此,可以准確地看見膠片即將"看見"的相同影像。
單反數碼相機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可以交換不同規格的鏡頭,這是單反相機天生的優點,是普通數碼相機不能比擬的。二是通過攝影鏡頭取景。大多數相同卡口的傳統相機鏡頭在數碼單反相機上同樣可以使用。數碼單反相機價格相對於普通家用數碼相機要貴一些,單反相機更適合專業人士和攝影愛好者使用。大部分單反相機的機身和鏡頭是分別銷售的。
單反系統的心臟是一塊活動的反光鏡,它呈45°角安放在膠片平面的前面。進入鏡頭的光 線由反光鏡向上反射到一塊毛玻璃上。為了校正這個缺陷,如今的眼平式SLR照相機在毛玻璃的上方安裝了一個五棱鏡。這種棱鏡將光線多次反射改變光路,將影像其送至目鏡,這時地影像就是上下正立且左右校正的了。
取景時,進入照相機的大部分光線都被反光鏡向上反射到五棱鏡,幾乎所有SLR照相機的快門都直接位於膠片的前面(由於這種快門位於膠片平面,因而稱作焦平面快門),取景時,快門閉合,沒有光線到達膠片。當按下快門按鈕時,反光鏡迅速向上翻起讓開光路,同時快門打開,於是光線到達膠片,完成拍攝。然後,大多數照相機中的反光鏡會立即復位。
6. 單反數碼相機M、TV、AV、P檔的區別
1. M:全手動模式,也就是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都要自己手動設定,一般給有經驗的攝影師或者有手持測光儀的人用。
2. TV:是快門優先,就是自己先設定快門速度(如:1/50S),相機會自己根據拍攝場景選擇光圈大小。
3. AV:是光圈優先,和上面相反,現手動設置光圈大小(如:4.0),相機再自動調整快門速度。
4. P:光圈和快門全部都有相機自動測光後得出,不需要手動設置,屬於傳說中的傻瓜模式,比較適合初學者使用。
單反數碼相機拍照要點:
【1】,光圈優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風景時。光圈優先就是手動定義光圈的大小,相機會根據這個光圈值確定快門速度。由於光圈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攝中此模式使用最為廣泛。
在拍攝人像時,我一般採用大光圈長焦距而達到虛化背景獲取較淺景深的作用,這樣可以突出主體。同時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較快的快門值,從而提高手持拍攝的穩定。
在拍攝風景這一類的照片時,我往往採用較小的光圈,這樣景深的范圍比較廣,可以使遠處和近處的景物都清晰,同樣這一點在拍攝夜景時也適用。
【2】快門方面:
快門優先多用於拍攝運動的物體上,例如體育運動、行使中的車輛、瀑布、飛行中的物體、煙花、水滴等等。與光圈優先相反,快門優先是在手動定義快門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而獲取光圈值。
快門優先多用於拍攝運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體育運動拍攝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攝運動物體時發現,往往拍攝出來的主體是模糊的,這多半就是因為快門的速度不夠快。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使用快門優先模式,大概確定一個快門值,然後進行拍攝。並且物體的運行一般都是有規律的,那麼快門的數值也可以大概估計。
7. 佳能單反相機的P檔是用來干什麼的P檔和M檔有什麼不同P檔有什麼功能
p當就是自動檔,就是說拍照片時候的光圈(虛化程度)和快門(快門速度)以及iso(對光線明暗敏感程度、畫面細膩程度)都是相機自己控制,你只控制焦段和構圖。正常場景都可以使用,如果是光線不定的情況下,拍出的照片容易過曝或者過暗。
M是全手動功能,就是說光圈和快門和iso都是你自己來設定,相機根據你的設定來曝光,至於拍出的照片曝光正不正常,全靠你的設置的參數是不是正確。
8. 單反機P鍵是什麼
P是程序自動模式
相機自己決定曝光參數
你可以自己設置白平衡感光度等
善用P檔(程序自動爆光)
其實P檔與自動檔(auto完全由相機自動控制)區別不大,常用它來拍比自動檔auto要好一些,可以手動調整ISO/白平衡/色彩模式等功能,但光圈和快門是程序自動由測光結果產生的。
當P檔半按快門不放時進行自動測光得出光圈與快門值,LCD屏上出現此時的光圈與快門的值
如:->
1/125
->
F4.0
這就是自動測光的結果
以此搭配,我們將功能轉盤,轉到M檔,這時看到屏幕上有快門與光圈值的調整
我們按set鍵選擇其一
用方向鍵左右/上下將快門速度調到
1/125秒
再按set鍵箭頭指在光圉值上,將F值調到
F4.0
(以上按鍵各相機有不同,不過大同小異)
這時M檔的「爆光值」就和剛才P檔操作時相同了,拍出的相片也是同樣效果(光線充足時與AUTO檔相似)
9. 請問單反相機上的P、S、M、A四個檔位各自有什麼用
1、p檔自動曝光模式: 一般情況下選用P檔程序自動曝光模式是一種簡單、快捷而可靠的方式。室內弱光下拍攝,相機內藏閃光燈會自動跳起待用,如想以純自然光拍攝是可關閉閃光燈,它就會自動盡量第組合成「大光圈、快速度」,以防止慢速時影像模糊。
當在室外強光拍攝時,它就會以較小的光圈、較高的快門速度組合,這時可以打開相機內藏閃光燈,在逆光拍攝時作為人物輔助光。有些相機的P檔程序中,還設定有「小光圈、低速度」的自動曝光模式。
2、A檔光圈優先模式: A檔光圈優先模式也是景深優先自動曝光組合。在進行攝影創作是,這種方式被多數攝影者所運用。因為選用A檔時,可以通過調節光圈大小來控制景深,表現作品的虛實關系。例如在拍攝風光照片時,用較小的光圈(F11或F16以上),可以使畫面中所有景物都非常清晰,畫面的成像素質也很高。
在拍攝人像特寫或者其他景物時,若需要突出主體、虛化背景,則可設定較大的光圈拍攝。至於曝光量控制可不必擔心,因為在調節光圈過程中,它會隨著光圈的大小變化,自動跟蹤設定相應的快門速度,確保准確曝光。
3、S檔速度優先模式: S檔速度優先模式,一般是在拍攝運動或高速運動物體時,需要用高速快門抓取清晰的運動瞬間,而不要求有較大景深的情況下運用。例如拍攝田徑、球類等運動項目時,快門速度至少要選定在1/250秒或1/500秒甚至更快,才可以保證瞬間圖像的清晰。
4、 M檔手動控制模式: M檔手動控制模式,是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全靠手動調節,動作比較繁一點,不如P、A和S模式那樣方便,也不便於抓拍,因而目前已經很少有人使用。
只是在自然光下拍攝逆光人像需用閃光燈作輔助光時,要求自然環境曝光准確;或者在夜景燈光下拍攝人像,既要求人物面部曝光恰到好處,又要求夜間背景曝光正確。這就需要根據閃光燈指數和人物的距離遠近,考慮光圈大小和合適的快門速度進行拍攝,以求得兩全其美的效果。
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照相機,(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縮寫為SLR camera)又稱作單反相機。它是指用單鏡頭,並且光線通過此鏡頭照射到反光鏡上,通過反光取景的相機。
所謂「單鏡頭」是指攝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個鏡頭,不像旁軸相機或者雙反相機那樣取景光路有獨立鏡頭。「反光」是指相機內一塊平面反光鏡將兩個光路分開:取景時反光鏡落下,將鏡頭的光線反射到五棱鏡,再到取景窗;拍攝時反光鏡快速抬起,光線可以照射到膠片或感光元件CMOS或CCD上。
定位
DSLR並非都是高端產品
2006年是DSLR戰爭全面爆發的一年。在這一年當中,索尼、三星、松下三大傳統家電廠家集體進軍DSLR市場,而像奧林巴斯、尼康、賓得這樣的傳統廠家也拿出了各自最新的低價產品加以應對,一方面加劇了產品競爭,另一方面也極大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范圍,並將入門級DSLR的價格進一步降至冰點。
盡管高端DSLR產品有動輒數萬元的,但6000元以下帶鏡頭的入門級DSLR套機以及5000元以下的單機身比比皆是,這個價位已經算不上什麼高端產品了。
這一價位已經直逼高端消費級數碼相機的防線。可以說,由於DSLR與高端消費級相機的價格區隔已經很不明顯,將直接動搖一部分原本打算購買消費級相機的消費者的選擇。盡管DSLR比高端消費級相機的體形稍大些,但是DSLR的操控與成像質量都有了質的飛躍。
加上可以根據需要更換不同鏡頭,這些優勢構成了DSLR單鏡頭反光相機絕對的誘惑。而消費者選擇最多的2000~3000元的消費級相機,盡管其成像品質也可圈可點,但與DSLR根本不可等量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