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相機怎麼調快門
想要獲得一張正確曝光的照片,快門速度的設置是很重要的一個參數。而快門速度主要是通過相機的轉盤和撥輪來操控的。
雖然每個相機廠家的單反操作方式可能不一樣,但基本的原理應該都是相似的,只不過各個功能的按鈕、撥輪的位置不一樣,所以大家可以事先對說明書進行詳細閱讀。下面,我以佳能相機為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來設置快門速度。
第一步:選擇拍照模式
單反相機一般可以分為P檔、光圈優先、快門優先、M手動模式、Auto全自動模式。根據現場拍攝環境確定好所使用的拍攝模式,通過轉動相機的轉盤來確定。
第二步:激活拍照模式
什麼叫激活拍照模式?就是當你選擇好拍照模式之後,如果沒有將其激活,即使你轉動撥輪相機的參數也不會有任何變化。
怎麼激活?
半按快門,然後觀察取景器內的曝光調整條是否亮起,如果亮起,這時候就可以來調整快門速度了。
第三步:用撥輪來調整快門速度
激活拍照模式之後,就可以通過撥動撥輪來進行快門速度的調整了。上面我們也提到了單反相機的不同拍照模式,那麼我就按照每個模式如何設置快門速度來給大家介紹。
P檔:該拍照模式下,相機會自動設置好光圈、快門速度的數值,我們是不能進行人為干預的,只能通過調整曝光補償來影響相機給出光圈、快門速度的數值。
光圈優先模式:該模式下,攝影師只能手動設定光圈值,快門速度也是由相機自動設定的。同樣,我們只能通過調整曝光補償來影響快門速度。
快門優先模式/M手動模式:這兩種拍照模式下,攝影師都可以手動設置快門速度,調整的方法就是轉動相機快門按鍵旁邊的那個前撥輪。比如說,下面這個就是將快門速度調整為了1/100秒。
關於快門速度調整的方法,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大家在調整的時候,還需要注意觀察曝游標尺是不是正確曝光。
⑵ 相機大光圈怎麼調
首先將相機的拍攝檔調整到A檔,A檔代表光圈優先檔位,就可以對光圈進行調整了;找到相機的肩屏,一般撥動肩屏可以調整光圈大小,控制進光量,調節明暗;較小的f值表示較大的光專圈,f/1是進光量最大屬的光圈號數,光圈值的分母越大,進光量就越小。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數值表示。對於已經製造好的鏡頭,我們不可能隨意改變鏡頭的直徑,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形,並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柵來達到控制鏡頭通光量,這個裝置就叫做光圈。
⑶ 相機的曝光怎麼調節
如何做到正常曝光?
1、以相機測光為准,用曝光補償干預,從而做到正確曝光
當我們選擇光圈優先、快門優先和程序自動等半自動模式時,相機會根據測光結果來指導我們如何設置曝光參數會達到相機認為的准確曝光。
比如光圈優先模式,當我們將光圈設置為F8、ISO設置為100時,相機根據測光結果會判斷此時的快門速度應為1/60秒;保持相機取景畫面不變,光圈縮小一檔變為F11、ISO100,那麼快門速度會自動增加一檔,變為1/30秒。
這個時候的准確曝光是依靠相機的測光結果,不一定會准確,當測光出錯時就要通過回放照片,來判斷照片是偏暗或偏亮,從而用曝光補償來糾正回來,達到最終的准確曝光。
2、手動曝光,用曝光量指示標尺來判斷
手動曝光模式下,相機的曝光三要素都需要人為設置,此時如何判斷相機的曝光是否准確呢?可以通過曝光量指示標尺(和曝光補償功能在同一個地方,M檔模式下曝光補償無效)。
比如光圈F8、ISO100、快門速度1/60秒,這時候指示標尺的游標在右側的話,說明照片過曝,需要提高快門速度或縮小光圈;指示標尺的游標在左側時,說明照片欠曝,需要降低快門速度或開大光圈或提高ISO。
當然,我們還可以使用相機的顯示屏進行實時顯示拍攝,通過肉眼來判斷拍攝畫面是偏亮還是偏暗,從而調整光圈、快門速度和ISO。
3、曝光直方圖,正確曝光的輔助利器
拍攝一張照片,相機的測光系統可能出錯、肉眼判斷也很容易出錯,但曝光直方圖卻可以很客觀地判斷畫面的曝光情況,為正確曝光作出指導。
當曝光直方圖的像素分布集中在右側、甚至緊靠最右側時,說明照片存在過曝情況,甚至局部「死白」。
當曝光直方圖的像素分布集中在左側、甚至緊靠最左側時,說明照片存在欠曝情況,甚至局部「黑」。
當曝光直方圖的像素分布較為均勻,主要集中在中間、兩側也有小范圍分布,說明照片的曝光趨於正常。
⑷ 照相機拍的太暗了,怎麼調亮啊
可以通過調節感光度、快門時間、光圈大小來調節亮度。
1、可以調節感光度,感光度對攝影的影響表兩方面。其一是速度,更高的感光度能獲得更快的快門速度,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其二是畫質,越低的感光度帶來更細膩的成像質量,而高感光度的畫質則是噪點比較大。一般來說感光度維持在800以下,比較合適。
(4)照相機如何調擴展閱讀:
單反相機的工作原理:
在單反數碼相機的工作系統中,光線透過鏡頭到達反光鏡後,折射到上面的對焦屏並結成影像,透過接目鏡和五棱鏡,我們可以在觀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
在DSLR拍攝時,當按下快門鈕,反光鏡便會往上彈起,感光元件(CCD或CMOS)前面的快門幕簾便同時打開,通過鏡頭的光線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後反光鏡便立即恢復原狀,觀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
單鏡頭反光相機的這種構造,確定了它是完全透過鏡頭對焦拍攝的,它能使觀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膠片上永遠一樣,它的取景范圍和實際拍攝范圍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於直觀地取景構圖。
⑸ 單反相機怎麼調光圈
單反相機如何調光圈,下面把相關知識說一下。
1.什麼是光圈?
光圈的大小會影響到進光量與景深,光圈F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相同的ISO與快門條件下,光圈越大畫面會隨之增亮。光圈與景深的關系:F2.8大光圈,易於營造背景模糊的淺景深;使用F16小光圈,拍攝主體與背景都會較為清晰。
記筆記:
光圈會用「f/xxx」來表示,例如 f/8;
數字小 = 光圈大,例如 f/1.4 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不要弄錯
所以一般推薦買「大光圈」的鏡頭,除了比較容易拍出背景模糊的淺景深照片,在室內與較暗的場景,也會提高拍出穩定圖像的成功率。
2.什麼是快門?
快門速度代表著曝光時間的長短,通常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所需的曝光時間越短,光線不足的狀況下,所需的曝光時間越長。通常長時間曝光需要搭配腳架來穩定相機,讓圖像不會產生晃動的殘影。
B門是自己控制快門開啟的時間長短,在按下快門鍵時,快門就開啟直到放開快門鍵後,快門才會合上(配合快門線一起使用B快門可避免在按下快門時晃動到相機)。
記筆記:
高速快門進入光線少,慢快門進入光線多;
高速快門常會看到 1/xxx 秒,例如 1/250s、1/4000s;
一般相機最快可以設定 1/4000s 或 1/8000s,最慢通常是 30s
超過 30 秒的快門可以用 B / Bulb 快門代替
3.什麼是感光度?
感光數值越高接受的光量也就越多,在相同的光圈與快門條件下,畫面會隨著感光度增加而明亮。相對的畫面的雜訊(顆粒感)也會增加。
記筆記:
ISO 越高,更能於暗的環境下吸收光線,照片變亮
ISO 越高,噪點越明顯,相片質素越差
口訣:光圈越大越明亮;快門越慢越明亮;感光度越高越明亮
那麼在實際拍攝時應該如何設置呢?
穩哥建議,第一步先選擇拍攝模式,如果選擇自動檔拍攝模式,那麼你可以不用為這三個參數煩惱;但如果你要知道大師都是M手動檔開拍的,所以我們拿手動擋舉例。
參數設置步驟:
1.先選擇拍攝模式--M檔手動檔;
2.感光度的設置:根據拍攝環境以及光線是否充足,比如是白天還是黑夜,如果是黑夜的話,光線不充足,感光度的數值要設置到較大值,例如1600,3200;如果是白天的話,光線充足,感光度可以設置到100-300內,選擇最小的設置,保證照片質量;
3.光圈的設置:光線充足的環境下,可以設置小一點的光圈,但不要最小,可在f/8-11之間調試,一般f/8為眾多攝影師選擇的黃金光圈值;如果在光線偏暗的環境下,可以調大光圈,在 f/2.8-4中調試。如果你要拍出淺景深背景虛化的效果,比如拍人像,可以放大光圈,在 f/2.8-4中調試。;如果拍風景的話,則建議縮少光圈,在f/8-11之間調試。
⑹ 數碼相機的感光度怎麼調
1、打開佳能單反相機開關,如下圖所示。
(6)照相機如何調擴展閱讀:
感光度越高,感受光線的能力就越強。比如在室內光線暗的情況下,可以把感光度調高點,就能保證快門速度不會因為過慢而造成影響的模糊。
一般情況下,感光度越高,照片的顆粒度越粗;感光度越低,照片的顆粒度越細,也就是照片的清晰度越高。所以在影樓拍攝人像的時候,我們會盡量選擇低感光度,來保證照片放大後細節的清晰度。
⑺ 手機裡面照相機的像素怎麼調
部分手機裡面照相機的像素是可以調整的,其餘的只能調整拍照畫幅和照片質量。像素的調整方法:
1、找到相機圖標,找開相機拍攝狀態;
2、找到設置圖標,打開相機設置菜單;
3、找到照片解析度選項,有最大和標准兩個選項;
4、選擇後返回拍攝狀態即可。
⑻ 相機專業模式怎麼調
說到專業模式,有些人可能在自己的手機上看到過,有些人可能從來沒見過,一般稍微好點的安卓手機都有專業模式,蘋果手機沒有專業模式,不過可以下載Procam6輔助軟體,跟安卓自帶的專業模式功能是一樣的。
很多人會想,既然普通模式就能拍攝,為什麼還要用專業模式,普通模式確實能勝任絕大部分場景,但是有些場景卻拍不出理想的效果,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專業模式了,專業模式用得好可以省去很多後期的功夫。
普通模式
打開專業模式,有6個設置項,我會依次介紹每個設置項的功能以及應用的場景,這樣大家看完我這篇文章就可以輕松學會專業模式的使用,隨心所欲的設置參數去拍照啦。
1.測光模式
手機提供三種測光模式,從左到右,分別是矩陣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矩陣測光是對整個畫面進行綜合測光,中央重點測光是對畫面的中心部分進行重點測光,點測光是對選中的點進行測光。比如拍純黑背景只留主體,可以用點測光實現。
2.感光度(ISO)
是指感光元件對於光的靈敏程度,數值區間一般為50-102400,ISO值越小,畫面越暗;ISO值越大,畫面越亮,但是ISO越高,畫面噪點也越大,要想得到清晰的畫質,ISO值必須小,越小越好,所以ISO值一般都是設置成50或者100。
用普通智能模式拍攝夜景,機器會把ISO調的很高,500-1500不等,這樣拍出來的夜景照片噪點很大畫面很粗糙,如果用專業模式把ISO設置成50,快門速度調慢一點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噪點多畫質差
3.快門速度(S)
是指快門從打開到關閉一次的時間,數值區間一般為1/4000秒(就是1秒鍾的四千分之一)到30秒,快門一次就好比人眨眼睛一次,眨的越快看到的內容越少,眨的越慢看到的內容越多。
我們常說的慢門/長曝光就是指把這個快門時間設置的比較長(比如0.5秒),拍攝出來的是一種糊的效果,就有運動軌跡呈現,如果拍攝流水就會有一種霧化的效果。如果你想把運動的物體拍的很清晰不糊,就需要把快門速度設置的很快(比如1/1000秒),比如抓拍運動員。
4.曝光補償(EV)
曝光補償是控制曝光的一種方式,雖然跟ISO一樣都有提高畫面亮度的效果,但是還是有區別,曝光補償主要是用在相機測光不準確的場景,比如拍攝雪景,大片白色雪花交叉反射,機器會認為環境很亮,所以自動調低曝光,拍出來的雪就是灰色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手動增加曝光補償,使拍出來的雪是白色的。這種情況下提高ISO就起不到好效果了,反而帶來大量噪點。
5.對焦方式(AF)
對焦方式分為自動單次對焦(AF-S),自動連續對焦(AF-C),手動對焦(MF)。自動單次對焦適合拍攝靜止的物體,自動連續對焦適合抓拍運動的物體,也就是焦點會自動追著物體走;手動對焦是自己根據場景選擇,往左適合拍花草微距,往右適合拍大場面的風光。
6.白平衡(AWB)
不同的光源環境下畫面會有色彩偏差,鎢絲燈下畫面會偏黃,日光燈下畫面會偏綠,要消除這種光源造成的細微偏差,就需要用到白平衡,不過我一般都是默認,因為很多時候差別不明顯,照片後期也可以調整。
搞清楚了這6個設置項的功能,我們就可以根據不同場景搭配不同的參數了,我這里列舉幾種比較常見的用普通模式拍不太好的場景,並把專業模式需要設置參數的大概區間列出來,以供大家參考。
1)逆光剪影
選擇矩陣測光,並把測光點對准光源(太陽、路燈、白熾燈等);ISO設置成50-100;S設置成1/1500-1/15秒;其他項默認即可。
2)逆光人像
選擇矩陣測光,把測光點對准人物臉部;ISO設置成50-100;S設置成1/1500-1/15秒;曝光補償減一檔或者兩檔(即-0.3或者-0.7)使背景不過曝;其他項默認即可。
3)雪景
選擇矩陣測光;ISO設置成50-100;S設置成1/1000-1/50秒;曝光補償加一檔或者兩檔;其他項默認即可。
4)夜景
選擇矩陣測光;ISO設置成最低50;S設置成1/10-1秒(必須配合三腳架,不然畫面會糊);其他項默認即可。
5)抓拍運動的物體(小孩、寵物等)
選擇中央重點測光;ISO設置成50-100;S設置成1/1500-1/50秒;對焦方式選擇自動連續對焦;其他項默認。
6)慢門(也叫長曝光)
選擇矩陣測光;ISO設置成最低50;S設置成1/30-1/5秒(必須配合三腳架,不然本該清晰的物體也會糊);其他默認即可。
沒有使用三腳架,所以主體也有點糊了
7)微距(花朵、昆蟲等)
選擇矩陣測光;ISO設置成50-100;S設置成1/1500-1/100秒;對焦方式選擇手動對焦並移至靠左邊;其他默認。
寫到這里,專業模式的功能和應用場景就介紹的差不多了,碼字不易,希望對你有幫助!
⑼ 照相機是如何調節像的大小
照相機調節像的大小的原理就是凸透鏡成像的原理:照相機一般說來是成縮小的倒立的實像,這時物距(所拍物體到相機鏡頭的距離)遠大於相機的焦距。底片(現在的數碼相機是接受成像的ccd)也就是光屏了。第一種方法是減小物距(在焦距不變的情況下,就是相機鏡頭是固定焦距的),這時像距變大,象也就大了。如果是變焦鏡頭,那麽就在調焦的時候將焦距變大,在物距不變的情況下,所生成的象也就變大了。使像變小的方法和上邊剛好相反而已。
⑽ 佳能相機怎麼調參數
1、模式調節:最常用的就是光圈優先和手動模式,其他快門優先等比較少用,人像模式,運動模式等此類,參數不用調的;2、快門調節:手持相機有個底線,就是鏡頭的倒數,不能低於這個數值,否則相片可能會虛掉。焦距為200時,快門最慢也得200分之1秒;
3、光圈調節:一般最大光圈再調小2至3檔,為這個鏡頭的最佳光圈;
4、ISO調節:數值越小,畫質越細膩。當在暗光環境下,可以調高ISO,一般400以下,對相片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