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數碼相機 感測器的 APS 畫幅和 APS-C 畫幅,哪一個比較好[1]
APS畫幅的相機,可以使用35mm畫幅(也叫全畫幅)
APS-C鏡頭只能在APS-C畫幅相機上使用,全畫幅鏡頭可以在兩種相機上使用。
APS畫幅的畫質(主要是躁點控制)有保證、廣角較強,屬於高端和專業相機
APS-C畫幅的相機屬於中低端,便宜,輕便
總之就是全畫幅相機好!像D700 D800,5D2,A900
② 富士23mm1.4和35mm1.4哪個人像效果更好
35mm1.4更好。
富士XF35mm F1.4 R這支鏡頭為35mm定焦鏡頭,乘以APS-C畫幅1.5的轉換倍率,該鏡頭實際使用焦距為53mm,屬於標準定焦鏡頭。該鏡頭的最大光圈為F1.4,與大多數定焦鏡頭相比,這樣的光圈值已經屬於較大的了。並且在體積上,富士XF35mm F1.4 R也保持了相對的小巧,搭配在富士X-Pro1的復古機身上顯得相當協調。
富士X-Pro1機身是不具備防抖功能的,正因為這樣,鏡頭是否具有防抖就顯得尤為重要。但令人失望的是,富士XF35mm F1.4鏡頭並沒有具備防抖功能,這對我們晚間手持拍攝的成功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③ 單反買aps-c畫幅與全畫幅哪個好
相對來說全畫幅相機較好。全畫幅相機和APS-C畫幅相機相比無論在成像質量,還是鏡頭的應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良好的成像,出色的降噪,更大的曝光寬容度都讓全畫幅相機更受青睞。
全畫幅相機因為其感光原件CMOS相對於APS-C非全幅相機CMOS的面積要大出2倍以上,所以在相同像素的情況下全畫幅相機的單個像素點也要比非全幅的單個像素點大,並且單個像素點之間的間隙也比非全幅相機大。這樣能更好的減少像素點之間的電磁干擾。而在CMOS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全幅相機相比非全幅相機能集成更多的有效像素點,所以全幅相機具有更高像素的優勢,能保證良好畫質的呈現。
在實際拍攝時由於全畫幅相機與35mm膠片面積相同,所以拍攝時不必考慮鏡頭焦距問題,能拍攝廣角鏡頭本身焦距的視角,而APS-C畫幅相機由於CMOS感測器小,要乘以1.6的焦距轉換系數(尼康、索尼為×1.5,佳能為×1.6),就導致廣角端焦距的損失尤其在拍攝風光和多人合影時全畫幅相機的視角優勢顯現明顯,能收納更多景物。
因為畫幅大小不同所影響的焦距還會導致景深虛化效果有所不同。影響景深虛化效果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焦距,而如果想要在相同條件下得到相同的視角,非全幅相機就必須縮短焦距來保證視角的廣闊,這樣就會導致景深變深,大大減少了背景虛化效果。而全幅相機由於可以使用鏡頭本身焦距,加之更大的圖像感應器對光線的控制更好,能更為理想的對背景進行虛化,從而達到突出被攝主體,增加照片視覺效果的作用。
全畫幅和非全幅相機的差別還在於對噪點的控制能力方面,全畫幅相機由於其CMOS面積較大,因此單個像素點的面積也更大。在弱光條件下能得到的有效信號也會更多,能更好的抑制雜訊的產生。得到更為干凈,層次更為豐富的畫面。
④ 用在尼康APS-C畫幅相機上,35mm和50mm鏡頭哪個更有優勢
要結合使用者的需求來談優勢:
在尼康APS-C畫幅的機身上,35mm等效焦距53mm,相當於人的單眼視覺,屬於標准鏡頭,即什麼題材都可以拍,但除人文題材外,其他的都不是他的專長(其實人文題材用53mm也稍稍窄了一些);
50mm在尼康APS-C的機身上,等效焦距為75mm,可以歸為擅長肖像的鏡頭了,雖說其他題材也都可以用,但沒有35mm(等效53mm)那麼「通吃」;
因此,如果沒有特定的拍攝題材,35mm(等效53mm)是最「不錯」的選擇。若比較偏重肖像,50mm(等效75mm)更有優勢一些。
⑤ APS-C相機哪個好
現在APS-C畫幅相機裡面,我認為已經上市的尼康D7100和賓得K-3應該可以算是最強的了,相機的硬體配置還有畫質表現以及使用體驗已經完全達到了全畫幅單反相機的水平,相信應該可以滿足樓主對於相機的需要了,在這兩台相機裡面,我更推薦賓得K-3,雖然沒有等來傳說中的全畫幅單反相機,不過賓得K-3的對焦系統還有感測器都是革命性的提升,所以賓得K-3應該是樓主最好的選擇,另外如果不是很著急購買的話,可以等一等今年年底的佳能7D2,應該也會給我們一個不小的驚喜。
求採納
⑥ 已經有富士微單18135想再買一個定焦,23-1.4與35-2該怎麼選
對於攝影師來說,拍攝不同題材的攝影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鏡頭。……每一支鏡頭都有獨特的焦段,以及獨特的成像特點,適應於不同的拍攝題材,因此每支鏡頭都具有不同的針對性。
從這位用戶已經擁有一支18-235鏡頭的情況來看,他手中所使用的應該是一部APS-C畫幅相機。
於是,當他想從23mmF1.4鏡頭和35mmF2鏡頭當中進行選擇的時候,就必須考慮等效焦距的問題。
具體來說,APS-C畫幅機身的等效焦距系數是1.5。……也就是說,使用在這部機身上的鏡頭的等效焦距要拉長1.5倍。
於是這兩支備選鏡頭的等效焦距情況如下……
23mm鏡頭的等效焦距就是大約35mm。……這支鏡頭屬於人文鏡頭。
35mm鏡頭的等效焦距就是大約50mm。……這支鏡頭就是一支人像鏡頭。
因此,這兩支鏡頭的選擇,就變成了選擇人文鏡頭還是選擇人像鏡頭的問題。
那麼,這兩支鏡頭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呢?……答案是……沒有唯一答案,只有根據用戶自身的實際需求去做選擇。
具體來說,就是以下幾種情況:
1,紀實拍攝。
如果用戶喜歡紀實拍攝,那就可以選擇23mmF1.4這支人文鏡頭。……它最適合進行紀實拍攝。
2,人像攝影。
如果用戶喜歡人像攝影,那麼,他就可以選擇35mmF2鏡頭。
這支35mmF2鏡頭的等效焦距是大約50mm,其成像視角與人眼視角最接近,最適合拍人像。……因此這支鏡頭也被稱之為人像鏡頭。
如果用戶喜歡人像拍攝的話,這支35mmF2鏡頭,就是最合適的鏡頭。
3,其他拍攝需求。
如果用戶有其他的拍攝需求,比如喜歡遠距離拍攝等,這幾支鏡頭就全都不合適了,需要選擇其他鏡頭……比如長焦鏡頭或者超長焦鏡頭來適應遠距離拍攝的需求。
因此,鏡頭的選擇必須用戶自身的拍攝需求相適應……有什麼樣的拍攝需求,才有什麼樣的鏡頭選擇。關於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答案,只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選擇。
⑦ APS-C畫幅單反的定焦鏡頭焦段選擇
建議你不要看日本鏡頭而注意留心一下德系老鏡頭吧,價格也不會太貴,就是要加配一個卡口接環,所有自動功能都消失了,提醒你要慎重嘗試。
其實你目前50定在C幅蠻合適拍人的(C幅表現在75mm左右),不遠不近的拍攝人像剛剛好。只是不知那個頭?記得光圈不要開足使用出來的片子應該不差。35、28拍拍人文、小品比較合適。
現在人們所謂人像拍攝,就是看焦外表現而已。雖然都知道光圈決定著焦外的感覺,可是要配合鏡頭的焦距而定,28mm的鏡頭光圈再大依然不會出現理想的焦外感覺(景深太大了),而且不會因為你在C幅上使用而變成42的景深表現(只是視角變窄,實際焦距沒有改變!)
拍攝人像想擁有理想的焦外表現,最好直接上全幅,與C幅比較:同樣的成像人物大小、用同樣的鏡頭來拍攝,你的工作距離能夠近不少,近距離的拍攝導致焦外效果會更漂亮;
或者說(與C幅比較):同樣的焦外效果、同樣的鏡頭拍攝,你拍攝的人像能拍出更大(全身)的人物成像(特寫的表現就更不用提了)。
應該說,相機工廠給出的全幅、C幅用的鏡頭的換算系數的嚴重的誤導。實際焦距根本沒有絲豪變化,變化的只是視角(C幅感光件的截幅所帶來的畫幅變化),因此焦外景深不會因為視角的變化而變化。
⑧ 單反相機,專業級APS-C和入門級全畫幅哪個好
這樣的對比,當然是aps-c專業級單反更好了。這樣的單反性能更高。
至於入門級全幅單反,除了圖像感測器尺寸大一些之外,就沒什麼優勢了……
⑨ 富士的鏡頭xf35 1.4 和xf23 1.4有什麼差別嗎,哪個比較好
這兩個鏡頭素質上,肯定是XF23,中心銳度和邊緣銳度要強於XF35的,這兩個鏡頭你要從視角上選,XF23是一個人文頭,在APS-C幅上相當於35mm的焦距,而XF35在APS-C幅上相當於50mm的標頭,從視角上看,XF23更值得入。
⑩ APS-C畫幅單反的定焦鏡頭,28mm和35mm先買哪個
雖然28mmF2.8等效為42mm,看似比30mm的50mm等效稍微廣了點,但真的也就是「稍微」廣了點,為了這一點的視角而損失了更大的光圈,是覺對不劃算的。而一旦你今後要升級全副(我想你一定會升的,只是時間問題),35mm並不是你說的「尷尬」焦段,而是晉升為最佳的人文頭了,恰恰是28mm變得略顯尷尬了,拍人文小品略廣了些,說是廣角又是比較牽強的小廣角,換全副隨便一個標准恆變里的廣角都比它廣。(至少持平)
而且你有17-50mm的2.8恆變,28mmF2.8不但焦段涵蓋在裡面,連最大光圈也被涵蓋了,雖然定焦畫質好些,但依然覺得是個不太劃算的選擇。(28mmF2.8相對17-50內的28mm。相當於僅提升了一點點畫質,而35mm則不但提升畫質,還提升了最大光圈、最大可用光圈,並且以後升全副也更加實用)
建議你還是35mm1.8吧,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