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快門機構往往集合在鏡頭當中,它們是:_,_,_相機。
你說的可能是鏡間快門鏡頭,這樣的鏡頭快門時在鏡頭里的.一般120機器都是用鏡間快門鏡頭的.
⑵ 關於鏡間快門的疑問
根據我多年的攝影經驗,你對鏡間快門的原理缺乏理解。鏡間快門也稱中心快門,閃光同步時間是125分之一秒B門也行。快門高於125。比如250-500-1000等必然出現黑條現象,即局部暴光不足!不是"重影照片"。它的突出優點是比焦平面快門同步時間高一檔,並且故障率低。一般焦平面快門同步時間是60分之一秒,但鏡間快門比焦平面快門的鏡頭貴許多!!!
⑶ 快門的種類
按快門在相機中的位置分類為: 最初的快門只是一個鏡頭前的蓋子,曝光時用手把鏡頭前的蓋子除下,曝光後用手把蓋子蓋上。後來改進為氣動二葉快門。鏡前快門多用於微型相機如愛迪颯16.密諾斯。
愛迪颯16的鏡頭前快門是由4片薄金屬葉片組成,最高速度是1/150秒。密諾斯B型微型相機的鏡頭前快門是由2片薄金屬葉片組成,速度:T、B、1/2.1/5.1/10.1/20.1/50、1/100、1/250、1/500、1/1000、1/10000秒。
手機照相機的機械快門結構,幾乎都是鏡前快門鏡前快門的優點:結構簡單,組裝方便
鏡前快門的缺點:因為放在鏡頭的前方,所以快門的開口徑要大,避免遮到光路,因此快門葉片要行走的距離較長,因此快門速度比較慢 許多中檔35毫米相機、中幅雙反相機、和近代的簡便35毫米相機,APS相機都用鏡間快門。
柏林哥茲廠特納斯TENAX相機的康普快門早期的鏡間快門由兩個小度盤控制,例如柏林哥茲(C.P.GOERZ)廠的特納斯(TENAX)相機用的康普鏡間快門,一個度盤控制:1.1/2.1/5.1/10.1/25.1/50、1/100、1/250;另一度盤控制D(相當於T)和Z(相當於B).
後來的鏡間快門都只用一個有刻度的圓周環控制.
同步康普快門(SYNCHROCOMPUR)
哈蘇500C/M:B,1至1/500秒。
康塔超B反光機(CONTAFLEXSUPERB)同步康普快門蔡司依康蔡司超級依康塔B,康塔超B反光機(CONTAFLEXSUPERB)度環:B、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
蔡司依康CONTESSAPRONTO快門普隆托快門(PRONTO)
例如;蔡司依康康忒颯:度環:B、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
鏡間快門的葉片多由薄鋼片製造,有2.3.5片,以5片最普通。鏡間快門又通稱葉片快門。鏡間快門的優點在於:
簡單而體積小,多在簡便相機中使用。
閃光可以在快門的所有速度同步。
鏡間快門的缺點在於如果需要變換鏡頭:
每一個鏡頭需要一個快門(如哈蘇)。
鏡間快門、光圈連同後半個鏡頭連在照相機上不動,只換前半個鏡頭;例如科達若亭納(RETINA)35毫米單反相機和蔡司依康的康塔超B反光機都採取這樣的設計。 科寶快門(理光126相機)
精工舍快門(拓普康35毫米相機,興和光學SETR235毫米相機) 長城中幅單反相機DF4(DF120)的反光鏡,兼作快門。前貼反光鏡的金屬版兼作快門的第一幕簾,第二幕簾是弧形金屬簾。上發條時反光鏡幕簾向上移動,離開光軸,但弧形的第二幕簾也同時向上移動,阻擋光線。按下快門按鈕時,弧形的第二幕簾先向下移動,稍候反光鏡幕簾跟著向下移動,兩幕簾之間形成一個間隙。間隙小快門的速度高,間隙大快門的速度低。
二戰後德國儀哈格廠的埃克薩35毫米單反相機也用類似的快門。Shutter(快門)官方網站 焦面快門又叫幕簾快門。早期的焦面快門是一條長長的塗膠黑布,上面排了幾個長方形孔,一個比一個窄。當一個長方形孔以均勻的速度移過感光膠卷時,膠卷便暴光了。孔越窄,膠卷上的光越少,快門的等效速度越高。下一步的發展是用兩片幕簾構成一個寬窄可以變化的孔.幕簾的材料有塗膠黑布和金屬;金屬焦面快門的幕簾,由多片狹長金屬薄片組成,各相鄰金屬薄片略微重疊,不漏光線。幕簾快門開啟時的運行方向,有橫向和豎向兩種。今日多數幕簾快門是用薄鋁合金片製成的,也有一些是由鈦合金製造。
按快門的構造分類: 原來的定義:只使用彈簧或者其他機械結構,而不用靠電力來驅動的快門結構
目前的定義:由可以作動的機械元件來驅動的快門結構,驅動方式可為彈簧,電磁閥....等元件 復式電磁快門。
全電磁快門的控制機構由電磁鐵組成(行業內的術語叫做電磁閥),控時機構由電子線路組成。今日電磁快門的電子線路中都用石英片為計時元件,因此電磁快門遠比機械快門准確。
⑷ 什麼是鏡間快門和焦平面快門
鏡間快門由一系列薄鋼葉片組成,快門釋放按鈕觸發一根彈簧使葉片在曝光期間開啟,然後閉合。這種類型的快門又叫做葉片快門,主要應用在輕便相機和部分120鏡頭上
鏡間快門的特點是,使用閃光燈時不受限制,而且拍攝高速移動物體的時候,不會產生變形,但會影響通光量,造成曝光不準,比如光圈大、速度高的時候,總通光量會小於光圈小、速度低的總通光量。所以當前在小幅機上很少使用。
焦平面快門,focal-plane shutter,是直接組裝在照相機身的膠片前面,用於像單鏡頭反光相機等這種可替換鏡的照相機上。
有二塊快門簾,置一定間隔開閉,調節此間隔以決定速度。簾的開閉速度稱簾速,橫向開閉型約1/60秒,縱向開閉型約1/125秒。快門簾全開時慢於此速度,高速開閉時,頻閃燈無法同步。比如,以1/1000秒的快門,簾速擊1/60秒或1/125秒,故要特別留意機身抖動。
單反機,膠片、數碼都是焦平面快門。
旁軸膠片機,可換鏡頭的如萊卡,焦平面快門;不可換鏡頭的,都是鏡間快門。
旁軸數碼和卡片數碼,基本都算是焦平面快門結構。
老式雙反,如祿來、海鷗,鏡間快門。
不可換後背的120單反,如基輔60、賓得6*7,屬於放大版135單反相機,焦平面快門。
可換後背的120單反中,哈蘇、瑪米亞67類是鏡間快門;基輔88是簾幕焦平面快門。
⑸ 請問怎樣分辨照相機快門是焦平面快門還是鏡間(或葉片)快門,(在沒有說明書的情況下),急!!!謝謝!
不全面地說,多少有點一般規律。
從規格上:
一:135相機。
1 單反機,膠片、數碼都是焦平面快門。
2 旁軸膠片機,可換鏡頭的如萊卡,焦平面快門;不可換鏡頭的,都是鏡間快門。
3 旁軸數碼和卡片數碼,基本都算是焦平面快門結構。
二:中畫幅相機:
1 老式雙反,如祿來、海鷗,鏡間快門。
2 不可換後背的120單反,如基輔60、賓得6*7,屬於放大版135單反相機,焦平面快門。
3 可換後背的120單反中,哈蘇、瑪米亞67類是鏡間快門;基輔88是簾幕焦平面快門。
三:大畫幅相機,如林哈夫。沒說的,此類都是鏡間快門。
(以上並不全面,如長城DF是翻斗式快門等,因不常見或不典型,就不列舉了)把你想知道的相機分個類,就基本知道了。
如果是膠片機的話,打開後背蓋,中部能看到葉片或幕簾的就是焦平面快門;中部是空腔的就是鏡間快門。
⑹ 富士哪些相機有鏡間快門
鏡間快門出現在早期的「鏡箱」相機上,由於快門速度高時會不可避免的減少光通量,在現代相機中被焦平面快門取代。
⑺ x100有鏡間快門嗎
沒有!
富士x100雖然是不能更換鏡頭的復古相機,但它採用的不是鏡間快門,而是機械的焦平面快門。鏡間快門雖然有運行聲音和震動小、閃光全同步的優點。但缺點也很明顯,由於特殊的運行結構使其快門速度沒辦法做得太快,1/500秒已是極限,這一點在現代數碼相機上是不能被容忍的。再有原先使用鏡間快門的多是旁軸相機,其取景是平視旁軸取景,取景和對焦和鏡頭沒有直接關系。本身就有視差。對焦則靠測距儀同步測距,中心黃點重合為准,很難想像現在的相機不能用LV屏取景拍照。
⑻ 一般快門種類有哪些
大概有這些:
鏡頭快門:又稱葉片快門,位於鏡頭中間.在閃光攝影時,快門速度不受限制、主要缺點是高速檔難以快於五百分之一秒
簾幕快門:又稱焦平面快門,位於緊貼相機焦平面處,由前後兩塊簾幕組成。閃光時候,快門速度受限。高速檔可達一千分之一秒
電子快門:一電子延時電路等裝置自動那個控制快門速度,常見於光圈優先式。
機械快門:通過機械調速的方法,由拍攝者在相機上調定所需快門速度。分為手控與自動兩種。位於鏡後。
⑼ 相機快門的種類有哪些
數碼相機有電子快門和傳統的機械快門兩種.
機械快門較為好理解:用機械彈簧或是電子、電磁手段,控制幾片葉片的開閉(鏡間快門),或是兩層簾幕像舞台「拉幕」一樣左右或上下以一定寬度的縫隙「劃過」成像像場窗口(焦平面快門),讓窗口獲得指定時間長短的「見光機會」——這就是通常的「機械快門」概念,也就是說,像傳統相機一樣,圖像曝光是通過一個物理存在的「大門」的「限時啟閉」完成的。
其中鏡間快門主要用於旁軸相機和雙反相機上,焦平面快門主要用於單反相機.焦平面快門運動方向不同又分為橫走式和縱走式,材質分的話分布簾式和金屬葉片式.
這兩種快門各有優缺點 鏡間快門震動小,可全程閃光同步,但是最高速度受制於快門機械機構運動極限不能做的很高,一般也就1/250秒,最高1/1000秒。焦平面快門只要控制掃過膠片的窄縫寬度就可以控制每個像素點暴露在光線中的時間,但是整個畫面的所有像素不是同時曝光的,所以照極高速運動的物體會有拉伸變形,閃光同步時間也有局限,高速快門使用閃光燈會照出黑色區域。
而電子快門則不同,它實際上並沒有「門」,而是利用了CCD感光系統不通電不工作的原理,在CCD不通電的情況下,盡管像場窗口仍然「大敞開」,但是並不能產生圖像。如果在按下快門鈕時,使用電子時間電路,使CCD只工作「一個指定的時間長短」,就也能獲得像有快門「瞬間打開」一樣的效果。所以電子快門數碼相機在按下快門時是「無聲」的。不過為了滿足影友的「心理需求」,有的相機可以設定一個「電子發聲」:模擬出一個「咔嚓」聲來讓你「過過癮」。
電子快門結構簡單,成本也要低得多。所以,袖珍卡片數碼相機和其它中、低檔數碼相機基本上都是採用電子快門,而高級家用數碼機和所有的數碼單反相機,都毫無例外地採用機械快門。電子快門的缺點就是ccd取景時也會長時間工作,影響感光元件的壽命。
⑽ 鏡前快門的相機是不是都是旁軸的,是不是都是不可換鏡頭的,是不是都是沒有五棱鏡的
你可能說的是「鏡間快門」(「鏡前快門」就是最初的相機用鏡頭蓋當快門的方法,後來進化為氣動二葉快門也多運用於手機和微型相機,比如Minox B);
如果說的是「鏡間快門」,則除了在不可換鏡的旁軸中普遍出現外,在中畫幅單反和雙反系統中也有鏡間快門的鏡頭,最近的可換鏡系統的例子就是徠卡S,徠卡S所有標注CS的鏡頭,都具備鏡間快門,所以五棱鏡+反光板結構與鏡間快門並不矛盾,可以同時出現;
如果一定要在135畫幅中找到同時滿足「鏡間快門」「五棱鏡」和「可換鏡」幾個條件的機器,我所知的只有柯達的Retina Reflex一個,蔡司Contaflex算半個(只能更換鏡頭前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