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手機相機能發展哪些程度

手機相機能發展哪些程度

發布時間:2022-05-24 01:56:14

『壹』 照相機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16世紀初,義大利畫家根據「小孔成像」的原理,發明了一種「攝影暗箱」。著名畫家達•芬奇在筆記中也對它做了記載。他寫道:光線通過一座暗室壁上的小孔,在對面的牆上形成一個倒立的像。當然,它只會投影,要用筆把投影的像描繪下來。

接著,又有人對「攝影暗箱」進行了改進。比如:增加一塊凹透鏡,使倒立著的像變成了正立像,看起來舒適多了,增加一塊呈45度角的平面鏡,使畫面更清晰逼真……

但是,這時候的「攝影暗箱」只能成像,卻不能將圖像記錄下來。

18世紀中期,人們發現了感光材料,特別是達蓋爾發現的感光材料碘化銀。於是,在「攝影暗箱」上裝上銀版感光片,圖像就被記錄下來了。從此,也就誕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真正的照相機。

照相機開始的時候體積很大。像一個大木箱。20世紀20年代後期,德國的萊茲、羅萊、蔡司等公司研製出了小體積,鋁合金機身的單反相機,這時候的照相機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學式取景器、測距器、自拍機等被廣泛採用,機械快門的調節范圍不斷擴大。照相機製造業開始大批量生產照相機,各國照相機製造廠紛紛仿製萊卡、羅萊型照相機。黑白感光膠片的感光度、解析度和寬容度不斷提高,彩色感光片開始推廣,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專業的攝影人員,他們帶著相機去旅行,出現在全世界的各個地方,包括風光無限美好的風景區和彈片橫飛的戰場。匈牙利著名戰地記者帕卡曾經說:「照相機本身並不能阻止戰爭,但是它能揭露戰爭」。他是一個熱衷於攝影的人,二戰期間,經常背著德國產的萊卡相機輾轉於各國戰場,即便是死在戰場的那一刻,他的最後一個動作仍然是按下相機的快門。

『貳』 拍照手機的發展歷程

發展初期:
世界上第一款內置攝像頭的手機是夏普公司於2000年推出的J-SH04,內置10萬像素及256色屏幕。但由於日本通信市場的封閉性,這款手機並未造成反響。
緊接以諾基亞7650、索尼愛立信T68i為主的第一代拍照手機登陸市場。
隨後,拍照手機便進入了發展階段。索尼愛立信K750i作為一款不僅200萬像素的感測器,也集成了自動對焦系統和氙氣閃光燈的手機,使得手機拍照體驗接近數碼相機
2007年,以諾基亞N95為代表的機型,不僅內置了500萬像素自動對焦攝像頭,本身也是支持3.5G網路、GPS的機型,智能拍照手機的雛形誕生。
在這個時期,三星、LG等韓國公司也進行了一些嘗試,比如三星曾率先將數碼相機感測器和鏡頭移植到手機中,讓手機擁有更高的像素和光學變焦能力,視頻拍攝解析度也隨著手機處理器的性能提升而提升。
總得來說,拍照手機發展初期其實是與整個手機行業的進化同步的,不僅僅是攝像頭,其他部分如屏幕、處理器都在進化。
二次革命:
拍照手機的第二次革命可以追溯到蘋果推出iPhone4,這款擁有500萬像素的智能手機,不僅通過iSight感測器實現的拍攝效果,同時得益於iOS平台應用的井噴式增長,拍攝、分享應用迸發,讓用戶養成了隨拍隨發的使用習慣,同時也拉動了Android平台,諸如三星GalaxyS系列。
同期的諾基亞也推出了擁有1200萬像素的N8,,但是由於Symbian系統的滯後,並沒有獲得用戶的肯定,後期搭載4100萬像素的諾基亞808PureView同樣遭到冷遇。由此可見,系統平台的使用體驗和應用。
在2013年,HTCOne主打「UltraPixel」大像素麵積的概念,犧牲像素換取進光量,來實現低光拍攝效果,但較低的像素(400萬)讓一些用戶難以接受。採用同樣概念的還有蘋果的iPhone5s,但Phone5s提升了感測器尺寸但像素保持不變,拍照效果要比前作更突出。而諾基亞Lumia1020則移植了808PureView的4100萬像素感測器,仍然可以實現「無損變焦」的效果,同時WindowsPhone平台相對Symbian來說,拍攝體驗和軟體應用都要出色。
三星直接移植了數碼相機的1/2.3英寸1600萬像素感測器、10倍光學變焦鏡頭到GalaxyS4Zoom上,其實產品理念與之前的功能機相同,除了畫質提升,Android系統也帶來了應用能力,但體積和耗電量仍是一個問題。索尼方面,則主打整合概念,將索尼影像的「G」鏡頭和BIONZ圖像處理引擎整合到XperiaZ1手機中,2000萬像素的大尺寸感測器畫質表現。
國內手機廠商也推出不同類型的拍照手機。以OPPO為例,其在推出的OPPO N1創造性地把前置和後置攝像頭合二為一,設計了「206度自由停旋轉攝像頭」,攝像頭為1300萬像素的索尼堆棧式攝像頭.方便用戶進行多角度拍攝和取景,可以在各種有效視角內獲得取景。
總的來說,在2013年之後智能平台分布幾乎已經定型,手機拍照技術的提升可以總結為圖像感測器的多樣化和圖像處理引擎的進步,鏡頭素質也有些許提升。

『叄』 如今的手機攝影發展如此迅猛,還有必要買專門的相機嗎

拍照功能已經成為手機廠商的一個賣點和亮點,用手機拍照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和智能手機打交道,也讓很多記者放棄了專業相機,用手機拍照。那麼,如今的手機攝影發展如此迅猛,還有必要買專門的相機嗎?在手機攝影流行的當下,是否有必要買相機就看有沒有需求了。可以說90%的人不需要買相機,是不是要買專門的相機主要看以下幾種情況:

有工作需求

相機的鏡頭各類繁多,比如有折反射鏡頭,較大光圈的長焦鏡頭,魚眼鏡頭,移軸鏡頭,超微距鏡頭,超長焦鏡頭,這些方面都是手機所不能比的。相機的感光元件終究比手機的要大很多,相機可以輸出解析度更高的照片,通過像素轉換多重拍攝,甚至可以得到數億像素的照片。

手機可以成為流行攝影工具,但相機不會被完全取代

因此,雖然手機降低了攝影的門檻,成為流行的攝影工具,但相機不會被完全取代。主要看你對於單反相機以及我們所知道的攝影是不是有極大的需求。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只用於生活記錄、孩子成長記錄、家人朋友聚會、旅行記錄等。手機完全可以滿足需求,所以沒有必要選擇相機。然而在以上那些情況下,相機仍然可以發揮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肆』 手機相機與單反相機相比,有哪些優勢

我們首先說相機,專業相機的功用和配件,可以完成更多瞬時間的記載和細節。

手機便當,這是眾目睽睽的,但僅此而已,文娛大於質量。單反固然不便當攜帶,但質量大於文娛。

『伍』 手機越來越強調拍照功能,對相機業帶來了哪些影響

對於任何一款拍照設備而言,感光元件、鏡頭和圖像處理引擎都是決定成像質量的關鍵因素。但與數碼相機相比,拍照畢竟只是手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功能,因此設計上還要受到成本、功耗、體積、操作系統等其他因素的制約,因此情況就變得更加復雜。
『關於感光元件』感光元件的主要規格包括結構、尺寸和像素,而衡量標准則有解析度、動態范圍、色深和高感控噪性能。在感光元件結構相似、尺寸相同的前提下,解析度通常與其他指標相互制約、此消彼長的。
目前,主流手機大多採用1/3.2-1/3英寸的CMOS感光元件。其中,800萬像素級產品全部採用了背照式結構,而1300萬像素級產品則部分採用了堆棧式結構。從技術上,堆棧式是背照式的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要更先進一些。但從實際情況看,堆棧式對於畫質的改善幅度非常有限,遠沒有引入背照式時所帶來的增幅明顯——會出現這種情況,單像素尺寸是一個重要因素。舉個例子:一畝地原來種500個西瓜,現在改種1000個西瓜;由於每個西瓜擁有的生長空間變小,所以單個西瓜的重量就有可能下降。
無論是背照式還是堆棧式,都是通過結構改進推後負增長的拐點。所以,關鍵還是要看感光元件的尺寸、像素是否平衡。從目前的情況看,800萬像素仍舊是主流手機相對穩妥的選擇。
『關於鏡頭』鏡頭的主要規格包括焦距和光圈,而衡量標准則有解析度(中心/邊緣)、畸變、四角失光和抗眩光等。鏡頭物理焦距與感光元件尺寸共同決定了一款手機的等效焦距,也就是拍照時的視角(不使用數碼變焦的情況)。除Galaxy S4 Zoom等少數產品外,市售絕大部分手機都採用的是定焦鏡頭。從實際拍攝的情況看,等效焦距在28mm左右(約75度)是比較合適的。
光圈決定了拍照時的通光量,直接影響弱光環境下,保證穩定拍攝所需要的感光度。例如:光圈從F2.8增大一擋變成F2.0,相同快門速度下的感光度就能降低一級(比如從ISO
800到ISO
400)。受體積、成本所限,手機上的攝像頭都是固定光圈的,最多通過內置ND鏡來改變F值。正因如此,大光圈鏡頭通常會降低邊緣解析度並加重四角失光情況——當然,對手機拍照來說,這並不是我們特別在意的事情。
除了微距拍攝外,手機等小型拍照設備很難實現真正的淺景深效果,所以「大光圈能帶來背景虛化」基本等同於虛假宣傳。同時,鏡片數量也不能作為衡量鏡頭素質的標准(這里牽扯到結構、材質、工藝等諸多因素),所以「增加鏡片能提高成像質量」的宣傳也是沒有理論根據的。
『關於圖像處理引擎』和感光元件、鏡頭相比,圖像處理器因為沒有具體的衡量標准,因此常常被大家所忽視。但它不只關繫到圖像細節與控噪能力,同時還直接影響測光/白平衡的准確程度以及拍照時的響應速度。
圖像處理引擎(ISP)有硬解碼(實體晶元)和軟解碼(藉助主處理器運算)兩種解決方案。而在硬解碼中,實體晶元在處理性能、功耗和體積方面也有很大差別。在目前感光元件、鏡頭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的背景下,圖像處理引擎已經成為各大廠商新的比拼點。
需要說明的是,在圖像處理器和操作系統之間還有一個叫BSP的中間層,這有點類似於PC機上的驅動程序。所以,圖像處理引擎的性能也是受到操作系統大框架制約的。
除了上述三點外,我們所使用的拍照APP也會給最終照片帶來一些影響。這就是ET想通過這篇博文所表達的:對於一款手機來說,決定其畫質的因素是多而復雜的。這不是簡單的數學運算,可以通過硬體規格和技術指標推導出最終結果。無論供應商有多知名、規格指標有多搶眼、技術名詞有多華麗,最後只有實際效果好才能決定是一款好產品。

『陸』 現在智能手機相機為什麼越來越好了

手機在現在的生活中已經是必不可少的數碼產品,對於如此龐大的市場,各大手機廠商也是紛紛絞盡腦汁來說提高自己的手機配置,可以看到如今的手機已經是8G內存的時代了,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目前手機的配置到快趕上PC的配置了,而目前我們的選擇手機的標准當中有一個標準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拍照,這個還得感謝OV帶起的節奏,兩家的廣告詞都是非常的洗腦,前後2000萬,照亮你的美,加上綜藝小鮮肉的加持,讓ov在去年成為了國產的出貨王,這個也是外界沒有想到的,之前大家關注的都是小米、魅族這樣的互聯網手機企業,在大家都認為實體沒有希望的時候,OV站了出來,由此也引發了各家廠商對於拍照的重視。

ae界面

未來低端的相機會被手機替代,這個我們在PC端已經可以看見了,這是時代的變更,在目前拍照手機概念大火的今天,各家手機廠商都花了大價錢去研發手機的拍照技術,手機廠商也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替代單反,但是這個是不可能的,因為手機就是手機,相機市場的萎縮是一定,但是要替代還是不可能,稍微對畫質有要求,而且經濟允許的情況下都會弄一台,就像現在的電腦一樣,你或許打開它的頻率很少,但是你還是需要他,從需求上面來看,電腦的需要還是要大於相機,使用如果你不是愛好者,你只是一個想記錄一點生活、小孩的成長之類的,我覺得你還是不如加一點錢,買一個拍照好一點的手機比較靠譜。

你覺得未來手機可以代替單反嗎?

『柒』 手機相機已經發展到什麼地步了,比之數碼相機的水平

雖然手機拍照現在很火,但是受限於手機相機模塊硬體尺寸,手機相機和數碼相機比起來還有很大差距。

『捌』 你認為以後的手機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個人覺得,未來方向用幾個字概括,輕,薄,大,強。也許以後現在這種形式的手機會被淘汰,新的移動設備誕生,但總的發展方向不變。

『玖』 手機拍照的優缺點

智能手機的拍照功能很強,與數碼相機相比各有特點,主要區別如下:
1、鏡頭
局限於形狀、體積,手機的鏡頭很差,就是一個廣角定焦頭。
這樣拍照片只能通過移動位置來取景,而且沒有標頭、長焦端,無法拍攝景深類照片。
例如虛化背景的小景深照片。
而對於數碼相機,鏡頭就是很大的優勢了,可變焦,可以拍長焦鏡頭。
2、快門速度
數碼相機的快門速度很高,可以抓拍運動物體。而手機的快門速度差的多,還是拍靜止畫面合適。
3、cmos尺寸
雖然近年來手機的cmos尺寸加大的很快,但基本上也是1/2英寸cmos就不錯了,這跟數碼相機1英寸底,或者35mm底來比差距很大。
所以手機的低照度拍攝能力要比數碼相機差的多。
4、照片的使用方面
智能手機拍照的優勢在於,拍攝後立刻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發布或者傳輸。而數碼相機拍照後,照片還的傳輸到手機或者電腦中才能夠使用。

『拾』 手機拍照已經可以達到超高清,為何有些人還喜歡用老式相機

手機不僅是性能得到了提升,其實它的拍照功能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當我們回看一些以前的照片,就會發現是非常模糊的。明明手機拍照已經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而且相機發展也非常好,為什麼有的人還是會選擇使用老式相機呢?

綜合來說,不論是使用手機拍照還是用老式的相機拍照各有各的好,而且每個人所追求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大家在拍照的時候是希望能夠留下畫面中的細節,留下自己的記憶,所以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拍照高清並不是必須的。反而對於一些只是想要記錄畫面的人來說,拍出來的感覺是最重要的。

閱讀全文

與手機相機能發展哪些程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8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3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