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單反相機F4光圈與F8或F10光圈或以上光圈在同樣位置,同樣的焦距拍同一景物有什麼不同。
景深不同,或者說後邊相同距離的物體模糊程度不同,光圈越大越模糊!
② 如果相機通過鏡頭測光使用f8合適,那使用什麼也合適
F4也可以。
當尼康相機在測光後認為,畫面中央位置的對象正確曝光組合是F8、1/320s,而其他區域正確曝光組合是F4、1/200s,則由於中央位置對象的測光權重較大,最終相機確定的曝光組合可能會是F5.6、1/320s,以優先照顧中央位置對象的曝光。
在中央重點測光模式下,測光會偏向取景器中央約 8mm 的區域內(在中、高端相機中,可以通過「中央重點區域」菜單設置該測光區域的直徑),但是會同時兼顧其他部分的亮度。越靠近取景器的中心位置在測光時所佔的權重越大;而越靠邊緣的圖像,在測光時所佔的權重就越小。
中央重點測光模式適合拍攝主體位於畫面中央主要位置的場景,如人像、建築物、背景較亮的逆光對象,以及其他位於畫面中央的對象,這是因為該模式既能實現畫面中央區域的精準曝光,又能保留部分背景的細節。
③ 為什麼都說拍攝風景用F8光圈值比較好
光圈縮到f8景深大,適合風景等大范圍場景。
鏡頭最大光圈往往解析度不行,縮小幾檔後解析度一般是最佳的(大部分是2檔以上)。
一般風景用f8-f11,再小f16以上可能會發生衍射(簡單來說畫質要差了),所以不常用。
不過這個值主要是對大底的機器來說的,比如單反,單電等等。
如果你用的是普通dc可能f4,f5.6景深就很大了。
根據感測器大小,鏡頭素質等等最佳風景光圈值不一定是f8。
但是你拿個單反,拍風景用f8~f11一般都是比較合適的。
④ 相機的光圈范圍是什麼意思呢F2.0--F8.0的好不好啊
相機的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對於已經製造好的鏡頭,我們不可能隨意改變鏡頭的直徑,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型,並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柵來達到控制鏡頭通光量,這個裝置就叫做光圈。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也是相機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參數,它通常是在鏡頭內。它的大小決定著通過鏡頭進入感光元件的光線的多少。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
光圈的 f值 = 鏡頭的焦距 / 鏡頭口徑的直徑
從以上的公式可知,要達到相同的光圈f值,長焦距鏡頭的口徑要比短焦距鏡頭的口徑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光圈 f 值愈小,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級的進光量剛好是下一級的兩倍,例如光圈從 f8 調整到 f5.6,進光量便多一倍,我們也說光圈開大了一級。對於消費型數碼相機而言,光圈 f 值常常介於 f2.8 - f16。此外許多數碼相機在調整光圈時,可以做 1/3 級的調整。
F後面的數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的作用在於決定鏡頭的進光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
F後面的數值越大,光圈越小:簡單的說就是,在快門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畫面比較亮;光圈越小,畫面比較暗。
⑤ Canon 70-200F4L和85F1.8哪個成像和色彩更好
1、色彩哪個好?
小小白色彩較艷麗,85的色彩很柔和,焦外也相當漂亮
2、對焦速度:
85對焦完勝,70-200的焦段,暗光下是很吃虧的,又沒有IS,暗光下跟85基本沒發比
3、各方面比較:
這個比較汗,一個變,一個定,一個5000多,一個不到3000,貌似沒有可比性吧?
最求弱光拍攝及大光圈就上85,喜歡拉風的外型就上小小白,畢竟是紅圈
4、光圈:
當然是85的光圈有優勢啦,在1.8的基礎上加兩個檔突出景深效果也足夠
5、掃街
掃街一般都不用這兩個鏡頭,太長,30~50這個焦段用的比較多
如果非要在這兩個裡面選一個,個人意見是小小白
6、小綠現在比較冷,用的人很少哦
⑥ 光圈F8與F4相差多少倍哪個光圈更大
光圈越大,進量越多,光圈越小進光越少,(f/3.5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光圈的數值越小光圈就越大,數值越大光圈就越小!希望能幫到你兄弟!再送你個相機的關鍵詞:
ISO與圖片質量
ISO是一個曝光率極高的詞,我們在超市買餅乾的時候就可能會看見包裝袋上寫:本公司已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這個ISO是國際標准組織的縮寫,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國際標准組織制定餅干管理標准,也制訂膠卷的生產標准,所以貨架上的膠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幾種,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膠卷。ISO感光度是CCD(或膠卷)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如果用ISO100的膠卷,相機2秒可以正確曝光的話,同樣光線條件下用ISO200的膠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則只要0.5秒。在數碼時代,數碼相機的主菜單里都有ISO選擇,100,200,400或者800,這和膠卷上的一樣。看機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數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愛情都流行快餐,什麼事都要快點搞,按道理我們應該喜歡高感光度。但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高ISO雖然速度快但圖像顆粒粗,經不起精細放大出圖。所以風光攝影要用相機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細的畫面。高ISO一般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萬不得已的時候很多,所以高ISO圖片質量是數碼相機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在弱光場合比如昏暗的室內,午夜的街頭,ISO100時即使光圈開到最大,快門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確曝光,這時不用三腳架是無法把相機端穩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腳架,被攝者一轉頭照片同樣會糊。閃光燈可以救急,但閃燈會破壞現場氣氛,人會臉色不自然,而且相機內的小閃光燈有效距離不會超過四米,稍遠的人物和景物就無法照亮了。更何況有些地方是不準使用閃光燈的,如博物館劇院。我們沒有辦法只有提高數碼相機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
同樣是1000萬像素的小數碼DC和數碼單反DSLR,如果都設置在最低感光度來拍攝(例如ISO100或80),假設鏡頭的素質相同,它們所拍的圖片解析度和圖片質量差距不是太大。但如果ISO提高到400來拍攝,圖片質量的差別就明顯了,DSLR拍出來的圖像依然干凈,和ISO100時所拍差別不大,而DC的圖片質量則下降明顯,噪點很大,顏色失真,細節丟失。如果繼續提高到ISO800,小數碼 DC的圖片質量就只能用慘不忍睹四個字來形容了,而數碼單反的圖片質量雖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如果進一步提高到ISO1600,大部分數碼單反的圖片質量也下降得厲害,但依然能滿足10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時小數碼DC的圖片質量之差,您需要一顆勇敢的心才敢看。
⑦ 拍攝時有的光圈為f8有的光 圈為f4這是為什麼
那說明你要麼是設置在自動檔,要麼設置在快門優先,自動檔時相機會通過測光自動設置曝光參數,快門、光圈、ISO等你是不能設置的,快門優先時相機根據你設定的快門速度,自動設置一個光圈大小。
這兩個檔位時,光圈會一會兒大,一會兒小。
⑧ 照相機的光圈值與焦距值的關系
在一般經驗當中,使用一隻鏡頭的最大或最小光圈都不能得到令人十分滿意的成像質量!當全開光圈時,光線幾乎會穿過鏡頭鏡片的全部面積而在感光物上成像。這樣一來,鏡頭鏡片因為生產過程中精度不足而產生的缺陷,便會在最終的影像上暴露無余。
光圈大小到底對什麼有影響呢?
在攝影當中,對光圈的控制是最為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因為光圈值可以影響到景深效果、快門速度、成像風格和成像質量!
成相質量——使用適當的光圈以獲得優質影像
在一般經驗當中,使用一隻鏡頭的最大或最小光圈都不能得到令人十分滿意的成像質量!當全開光圈時,光線幾乎會穿過鏡頭鏡片的全部面積而在感光物上成像。這樣一來,鏡頭鏡片因為生產過程中精度不足而產生的缺陷,便會在最終的影像上暴露無余。
於是,我們收縮光圈,使得僅有鏡片中心的一部分面積而不是全部面積透過參與成像的光線。結果是鏡片邊緣沒有透過光線的部分的製造誤差沒有機會去破壞成像質量,畫質就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依此種理論,應該是光圈越小(同一鏡頭,同一焦距),成像越好。
可實際上,我們會碰到另外一個問題:如果縮小光圈使得鏡頭光孔變得過於微小,那麼當光線通過光孔時發生的衍射現象就會顯得十分嚴重。而這種光學現象同樣會降低鏡頭的成像質量!
因為光圈值=光孔直徑/鏡頭焦距,所以同樣是使用較小的光圈,鏡頭焦距越短,光孔也就開得越小。根據這種關系,我們不難發現:當用較小的光圈拍攝照片時,焦距越短的鏡頭越容易因為光的衍射而降低成像質量。想一想,一隻焦距為300mm的鏡頭,即使把光圈值縮小到f32,此時它的光孔大小也和一隻光圈開大到f3.2的30mm焦距鏡頭的光孔大小一模一樣!
舉個例子,我手中有一隻70—300mm鏡頭。我專門測試了它在300mm端的成像質量,結果是最小的f29和f32為最佳光圈!
是不是將光圈收縮得越小,成像質量就越好呢?也並不是如此,因為,光圈過小,就意味著光孔過小。在光孔過小的情況下,通過的光線太少,也不利於高質量的成像,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光線會發生衍射現象,從而降低解析度表現。所以,就成像質量而言,光圈也不是越小越好。
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所以,鏡頭的光圈一定存在一個最佳的成像光圈。那麼,目前數碼單反相機的鏡頭,最佳光圈是多少呢?大致來說,對於全幅鏡頭,最佳光圈一般在F8或者F11左右。而對於APS-C數碼單反專用的鏡頭(例如尼康的DX鏡頭,佳能的EF-S鏡頭,索尼的DT鏡頭等),其最佳光圈通常在F8左右。而對於4/3系統所用的鏡頭,例如奧林巴斯的ZUIKODIGI-TAL和松下/徠卡的鏡頭,其最佳成像光圈往往更大,在F5.6-F8之間。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鏡頭在光圈收縮到F5.6以上才能得到優秀的光學素質。否則,那些大光圈鏡頭將會完全失去意義。實際上,很多大光圈的高素質鏡頭,通常只用收縮一兩檔光圈便能得到優秀的光學素質。
景深效果——變化光圈值呈現不同景深
光圈不是只有負責控制光線進入相機時的強弱,它還掌握著另外一個重要的關鍵「景深」。所謂的景深,指的就是拍攝主體前後的清晰程度。景深越淺,背景就會越模糊,而主體就會被突顯出來。景深越深,則背景與主體都會變的清晰。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例如光圈F4 的景深會比F8淺。大光圈能夠讓背景模糊化,更加將主體突顯出來。較小的光圈會使得景深較深,凌亂的背景會對主體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單反相機有所謂的景深預觀鈕。當按下景深預觀鈕的時候,從觀景窗內就可以看到鏡頭光圈暫時收縮,能夠觀察到正式拍攝時所設定的光圈值能夠形成的景深范圍。一旦將景深預觀鈕放開,鏡頭即回復到原本的最大光圈。但是景深預觀在鏡頭設定為最大光圈時沒有效果,只限於鏡頭有縮小光圈時才有用。 因為平常鏡頭安裝在相機上時都是保持最大光圈,只有在拍攝中與按下景深預觀鈕時才會隨著設定而縮小。
快門速度——綜合運用快門光圈
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具有同一個功能:控制進入相機的光線總量。使用大光圈、慢速快門所得到的光和使用小光圈、高速快門得到的光是一樣多的。區別是在有時需要高速快門來定格一個運動,有時需要大光圈來得到淺景深。
在自動模式和程序模式之下,相機一般會選擇一個不大不小的光圈和快門來進行適當的曝光,這樣不會有極端參數,失去了創造的機會。在手動模式之下,從你想要的效果出發,來決定這個量的多少,那麼你就獲得了具有創造性的機會和效果。
光圈還有分類?
雖然市場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影像產品,從攝像頭、監視器,到我們常見的數碼旁軸相機、數碼單反相機、數碼攝像機,但是根據不同的內部結構以及不同的市場定位,常見的鏡頭光圈卻僅僅分為三類:固定式光圈、貓眼式光圈和虹膜式光圈。下面筆者就為大家分別介紹一下
固定光圈
最簡單的相機只有一個圓孔的固定光圈——沃特侯瑟光圈。
採用固定式光圈的鏡頭,不能對其光圈的大小進行調整。這種光圈通常在低端設備,比如手機鏡頭,攝像頭以及監視器等一些對光學性能要求不高的產品上使用。
最初的可變光圈
只是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圓孔排列在一個有中心軸的圓盤的周圍;轉動圓盤可將適當大小的圓孔移到光軸上,達到控制孔徑的效果。十九世紀中葉約翰·沃特侯瑟發明這種光圈。
貓眼式光圈
貓眼式光圈也是一種常見的光圈結構,因其形似貓眼而得名。貓眼式光圈由一片中心有橢圓形或菱形孔的金屬薄片平分為二組成,將兩片有半橢圓形或半菱形孔的金屬薄片對排,相對移動便可形成貓眼式光圈。由於造價低廉並且可以隨意調整大小,所以貓眼式光圈被廣泛應用於入門級別的消費相機中。
「虹膜」類型的光圈
是由多個相互重疊的弧形薄金屬葉片組成的,葉片的離合能夠改變中心圓形孔徑的大小。有些照相機可以藉助轉動鏡頭筒上的圓環改變光圈孔徑的大小,而有些照相機則是利用微處理器晶元控制微電機自動地改變光圈的孔徑。弧形薄金屬葉片可多達18片。弧形薄金屬葉片越多,孔形越接近圓形。通過電子計算機設計薄金屬片的形狀,可以只用6片薄金屬葉,得到近圓形孔徑。
瞬時光圈
單反相機的光圈是瞬時光圈,只在快門開啟的瞬間,光圈縮小到預定大小。平時光圈在最大位置。
兼快門光圈
有的簡便照相機的光圈兼有快門的功能,這類兼快門光圈大多是雙葉片的貓眼式光圈,與單純貓眼式光圈不同的是:兼快門光圈平時是完全關閉的:在按下快門的瞬間,雙葉片光圈開啟到預定的孔徑後,保持這孔徑到一段預定快門開啟時間之後,立刻閉合:如此一來,光圈便又兼快門的功能。
⑨ 鏡頭f4和f2.8有什麼區別
這個F值就是常說的光圈大小,F2.8要比F4整整大了一檔光圈。可以簡單理解為,光圈每提高一檔,就是進光量增加了一倍;反過來,每收縮一檔,就是進光量減到了原來的一半。所以這個差距是非常大的。
⑩ 關於光圈值的描述
光圈值,是鏡頭的焦距/鏡頭通光直徑得出的相對值(相對孔徑的倒數)。例如針對50mm的標准鏡頭而言,最大的通光直徑為29.5mm,其最大光圈的計算值為50mm÷29.5mm=F1.7,這樣就能夠理解同一變焦鏡頭在不同的焦距下,雖然最大的通光直徑相同,但是換算之後其最大光圈是不同的。F值越大,光圈越小,反之,F值越小,光圈越大。
中文名稱
光圈值
類型
概念
類別
鏡頭
解釋
相對孔徑的倒數
變焦鏡頭全畫幅和半畫幅的區別光圈光圈值大小的區別白平衡光圈景深光圈數快門光圈與快門光圈f值
功能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
為便於在實際攝影中計算曝光值而制定的一種與光圈數值對應的表示鏡頭通光能力的刻度值。
由於光圈值是以2的倍數變化的,直接用光圈數值表示鏡頭的通光量,在實際攝影中計算曝光值就會有不少困難。光圈值通常用AV(英文"Aperture Value"的縮寫,即"光圈值")根據圓形的面積與半徑的平方值關系,可知為了達到倍數調整通光量的目的,光圈直徑應呈√2(約等於1.4)系數關系遞增。
數據
光圈值(AV)與光圈數值(F)的對應關系見表。
光圈值(AV)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光圈數值(F) 1 1.4 2 2.8 4 5.6 8 11 16 2232
光圈英文名稱為Aperture,我們平時所說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數",是相對光圈,並非光圈的物理孔徑,與光圈的物理孔徑及鏡頭到感光器件(膠片或CCD或CMOS)的距離有關。
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光圈F值 = 鏡頭的焦距/鏡頭口徑的直徑,從以上的公式可知要達到相同的光圈F值,長焦距鏡頭的口徑要比短焦距鏡頭的口徑大。當光圈物理孔徑不變時,鏡頭中心與感光器件距離愈遠,F數愈大,反之,鏡頭中心與感光器件距離愈近,通過光孔到達感光器件的光密度愈高,F數就愈小。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級的進光量剛是下一級的一倍,例如光圈從F8調整到F5.6,進光量便多一倍,我們也說光圈開大了一級。多數非專業數碼相機鏡頭的焦距短、物理口徑很小,F8時光圈的物理孔徑已經很小了,繼續縮小就會發生衍射之類的光學現象,影響成像。所以一般非專業數碼相機的最小光圈都在F8至F11,而專業型數碼相機感光器件面積大,鏡頭距感光器件距離遠,物理孔徑可以很小,光圈值可以更大。對於消費型數碼相機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於F2.8 - F16。此外許多數碼相機在調整光圈時,可以做1/3級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