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單反相機怎麼拍滴落的水滴照
要學習如何拍攝水滴飛濺效果,你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原理。首先,與瀑布和河流不同,攝影師將需要更多的耐心來拍攝水滴,因為數十幅照片中的一張將是成功的。這種類型的拍攝需要快速反應,因此,為了拍攝水滴,最好將相機設置為連拍模式。
其次,為防止水滴攝影變得模糊,相機需要停止移動。這將需要較短的快門速度,從1/1000到1/2000。另一個要素不採用很淺的景深,也就是說,光圈值至少為f / 5。
A)更改背景(即使室內植物也可以用作背景)
B)改變液滴下落的高度(瓶子越高,液滴越多)
C)給從瓶子滴下的水染色:碗中的水將是透明的,瓶子中的水將被著色,這將產生有趣的效果。
D)改變光的方向:在不同角度的光線入射下,水看起來不同。當被後燈照亮時,水滴看起來最好。
E)更改拍攝點:請注意,在上面的示例中,相機幾乎位於液滴的高度,而在步驟4的示例中,液滴是從上方拍攝的。
『貳』 如何拍攝瀑布,有什麼技巧
瀑布攝影是非常不錯的主題。首先,因為瀑布非常美麗,其次,拍攝瀑布很有趣,這是由於它們周圍被復雜的照明所致,其次,動態始終是吸引人的和迷人的。當然,主題的移動通常意味著對攝影師的挑戰,同時也是使照片生動的機會。
低ISO
選擇較低的ISO意味著相機的感測器對光線的敏感度較低,並且需要較慢的快門打開速度。這也意味著圖片中的噪點和顆粒感更少,這將使它們具有更令人愉悅的細節。
『叄』 單反拍攝技巧使用單反相機拍攝流動水流時有什麼要注
相機拍攝(不一定需要單反)流水。要看你的意圖是什麼。如果你是想把水流拍清晰。就需要高快門,200以上。如果想讓水流柔化就需要慢快門15以下。
由於光照情況不同,後者可能需要減光鏡。當然也可以先試試用小光圈。由於快門較慢,需要使用三角架來固定相機。
而前者在自然光下,不會有太大問題。如果光較暗可以通過增大光圈或感光度來達到要求。
『肆』 佳能數碼相機拍水景應怎樣設置
一是象其他網友說的「加濾鏡」,二是減低曝光量,三是用照片軟體修(此類軟體非常多,而且很簡單一學就會的)。
『伍』 單反相機水下拍攝
單反相機當然能錄像……這已經是標配功能了
單反相機水下拍攝,必須加裝防水罩……這可不簡單,而且不便宜!
『陸』 如何拍攝晶瑩剔透的水珠
1、相機
拍攝飛濺的水珠並不需要非常高級的專業相機。而拍攝的環境和器材也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輕松實現的。一般來說,只要相機的快門速度能夠在1/500秒以上,並帶有強制閃光燈,無論是高端的單反相機,還是最普通的定焦小相機,在合理應用環境光線的並正確對焦的情況下,都能夠拍攝出非常不錯的水珠照片來。可以說,拍攝一張好照片相機僅僅佔到總體因素的30%,而其中另外30%則是環境問題以及拍攝角度問題,而最重要的則在於手拿相機的人。
2、環境
其實拍攝出晶瑩剔透的水珠,並不需要什麼專業的攝影室和特殊的燈光效果,在大多數時候,許多喜歡拍攝水珠的攝影愛好者都是在自己的家裡進行拍攝的,而燈光則只要不是太暗,一般的白熾燈和日光燈就完全夠用了。
3、工具
看到晶瑩剔透而又色彩斑斕的水珠世界,很多人會認為這一定需要多種特殊工具才能拍攝出這一效果,而事實上,拍攝這一水珠的世界,最簡單的只需要一個水龍頭和一個帶有特定顏色的塑料盆或者透明的玻璃盆就可以了。
4、焦距與物距
在拍攝水珠這樣的微觀世界中的東西時,雖然普通的定焦相機也能勉強進行拍攝,但最好是使用變焦鏡頭並帶有微距對焦模式的相機,這一點,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數數碼相機都能做到,而在焦距上,則盡量使鏡頭處於中焦位置,如果對焦模式中有手動M檔則最好使用手動檔對焦,以保持圖像的清晰和細膩,而在鏡頭與水珠的拍攝距離上,只要鏡頭能夠對焦清晰,並保證水花不會飛濺到鏡頭上,盡量的靠近水珠,一般來說,相機與水珠的物距最好在10厘米左右。而為了保證相機的鏡頭的安全,則最好為相機加上UV保護鏡頭。
5、光圈
如果可能,可盡量應用小光圈,因為較小的光圈會帶給較大的景深,使跳躍的水珠更加的清晰而細膩,一般來說,光圈可設置在F6左右,其視覺沖擊力也相當的不錯。當然,而如果相機本身的功能較為豐富,具有光圈優先模式,則最好把相機的調整到這一模式上。
6、快門
跳躍的水珠的改變形狀和下落方式的速度非常的快,一個直徑為0.2mm的水珠,其在與水面接觸後再次彈跳的時間不會超過1/1000秒,想要拍攝下其下落或者彈跳的瞬間以及水珠中映射出的世界,就需要把快門速度設置的非常高。以富士的S602zoom為例,最快快門速度達到了1/10000秒,非常適合捕捉這種稍縱既逝的鏡頭。當然如果快門速度在1/500秒以上也能夠進行拍攝,但對於運動速度過快的水珠就不容易捕捉了。
7、閃光燈和白平衡
攝影就是光與影的藝術,拍攝如此近的物體,又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則必須要有閃光燈對水珠進行補光,但拍攝水珠時並不需要非常專業的閃光燈,一般來說機器自帶的閃光燈就足夠使用了。而在設置時,則只需要將閃光燈模式設置成強制閃光就可以了。而在白平衡方面,為了增加視覺沖擊力,拍攝者則可將色溫設置的盡量高一些,使圖像色彩更加濃重。
8、三腳架
雖然快門速度很快,但假如握持相機不穩,也很容易將圖片拍虛,而為了保持穩定,建議拍攝時最好使用三腳架將相機固定起來。
9、技巧
設置好了相機的各種參數和拍攝的環境,就可以進行實地拍攝了,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定要控制好水龍頭滴水的速度和連續程度,一般來說,最好將水珠滴下的連續程度調節到可以一滴滴落下最好,當然如果你想拍攝其他不同的效果,如水泡或者水流緩慢流下而造成水面的漣漪,則可將水適當開大。而如果想要水珠在一個水面上留下多個旋渦,則可以通過塑料眼葯水瓶子,移動著向盆中滴水,這就可以留下特殊的效果畫面了。而對於曝光量的控制,由於是高速快門小光圈拍攝,其曝光效果完全被閃光燈的閃光強度所控制,而每一種相機的閃光燈強度都是不同的,要得到最佳的曝光最好使用曝光補償進行控制,在實際拍攝時,拍攝者可以自己多試幾次,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控制。同時,為了體現自己的創作意圖和特殊的視角,拍攝者可以嘗試著多換幾個角度進行拍攝,從各個角度留下水珠不同的輕靈和美麗。
『柒』 單反相機拍攝流水從什麼角度拍攝最好
逆光、側逆光、側光
『捌』 單反相機如何拍水
你是想拍透明的水面下的魚等水下景物嗎?因為水面有反光,一般拍攝這種圖片時反光會有影響,會拍不清水面下的東西,尤其是有強光照射時,這時一方面要掌握拍攝技巧,即不要逆光拍攝,盡量順光拍攝;另一方面可以在鏡頭前加裝偏振濾光鏡,並調整到最佳的濾光角度,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小反光的影響,拍出清晰的水下景物。
『玖』 單反相機入門教程如何拍攝水景
單反拍流水主要有三要素:機身穩定,光線合適,快門速度。
1、因為水一直在流動,所以拍照時要保持機身的穩定,確保圖片不會模糊,這是拍好流水的前提。
2、光線要合適,建議選擇小光圈,小光圈可以獲得更高的圖像品質和快門速度。可以抓拍到細小的水流。
3、快門的速度會影響到最後水的成像,高快門會把水拍成一滴一滴的,更具有立體感。而低快門會還原水如絲綢一般的特性。要哪種風格的圖片完全看拍攝者的個人喜好。
4、心態也是拍好水的一個關鍵因素,不急不慢等待最好的時機,才能拍出滿意的圖片。
『拾』 [攝影]攝影:如何拍流水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每當我們看到瀑布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詩人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的這段千古佳句。其實,自然界中的水景不僅僅只有瀑布,還有許多類型:或是潺潺流淌的小溪,或是奔騰豪邁的江河,或是明靜端詳的湖泊……不知不覺中,它們都給我們的生活環境增添了不少姿彩。不過,自然水景雖然在我們眼裡看來非常不錯,但要用數碼相機把它們拍好,卻並非易事。今天我們就把拍攝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羅列出來,一一給大家做出針對性的解答。很多攝影愛好者往往把一些流水拍成一片純白色,表面上看好像是反映出了水的本質特徵,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實際上水在客觀環境中的色彩受到周圍物體的影響,即便是完全白色的部分也會根據明暗光線照度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色調過度,也就是說水從白色到灰色充滿了微妙的細節變化。拍攝時不僅要表現出水的立體感,也要對其固有的質感做出詮釋,達到這一目的的前提就是需要准確的曝光控制。如何實現准確的曝光控制呢?這里要用到「18%灰度標准」的概念,即如果被攝體的反射率大約是18%,那麼數碼相機就能夠准確地測光。但自然水景拍攝構圖中充滿各種各樣的色彩,既有反射率很低的深色調,也有反射率很高的亮色調,因此拍攝水景的時候,就要把取景器中豐富的色彩綜合起來判斷。如果把畫面中各種色彩綜合起來,大概會成為中灰度,按相機的內測光一般都會得到正確的反映。但有些時候為了表現傍晚的氛圍,或特殊的稍暗影調的需要,可以以1/3EV為單位適當減少曝光量,直至達到所需的效果。否則除非畫面反差非常大,通常-1.5 EV~-2EV就能滿足要求。以下面的圖片為例,在拍攝前應仔細考慮被攝構圖中岩石、植物等深色景物與流水、天空等淺色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該構圖畫面中,深色部分與淺色部分基本上平分秋色,整個畫面按灰度影調來計算,大概為50%灰度,大大超過數碼相機正常測光18%灰度標准,這樣的結果會導致相機誤認為構圖畫面比較暗,需要將較暗的物體達到正常影調,就自行做出增加曝光補償的決定,最終就看到圖2的結果:岩石、植物等深色景物雖然曝光正常,但流水、天空等淺色部分已經嚴重曝光過度,失去了固有的細節和質感,前後層次的立體感也消失殆盡,顯然與我們想像中要表現的效果相去甚遠(圖1)。 錯誤的曝光,重點突出了岩石和植物,而流水失去了原有的細節 尼康D1X F16.0 1/5s 焦距:20mm ISO200 多區平均測光問題二:水平面的位置在哪裡最好? 拍攝風光照片時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一個比較難處理的問題,那就是地平線。尤其是在拍攝以天空為背景的海面或草原時,一條筆直、毫無韻律的直線橫穿畫面,若處理不當就會嚴重影響畫面美感,拍攝以水為主題的風光照片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通常的解決方法是利用黃金分割法,把地平線放在黃金分割點上,也就是把畫面縱向大致平均分成三份,地平線就位於這上下兩條平分線上,至於到底是上黃金分割線還是下黃金分割線,則要根據表現的重點是上面的景物(天、植物等)還是下面的景物了(地面、水面等)。除非特別的要求,最好不要將地平線傾斜放置或置於畫面正中部。 將水面放在圖片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對展現前景和背景的豐富層次非常有利尼康D1X光圈:F14.0 快門:1/250s 焦距:35mm ISO:125 多區平均測光問題三:如何提煉畫面的精華? 許多數碼攝影愛好者在拍攝自然水景時往往被景色深深吸引而激動不已,進而產生「全部拿下」的想法。但這樣往往事與願違,這種「貪得無厭」的思想常常會導致拍出的照片不盡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就是構圖顯得鬆散,將許多不需要的要素都吸納了進來,沒有突出主體的特點。「繪畫是加法,攝影是減法」,因此,要善於對自己看到的畫面進行大刀闊斧的裁剪,提煉出最需要表現、最值得表現的部分。 根據水面環境加以提煉後得到的具有特殊構圖的照片,顯然比上圖效果好許多 尼康D1X F11.0 1/30s 焦距:200mm ISO125 多區平均測光問題四:橫向構圖還是縱向構圖? 縱向構圖對橫向幅度較小的流水表現較好,橫向構圖拍攝的畫面處理不當會顯得比較呆板,不妨把主體放在左或右的三分之一處。縱向構圖可拍攝橫向幅度較小的流水正面。此外,一些拍攝景地比較有特色,我們也不必拘泥於橫向構圖或縱向構圖的限制,傾斜你的數碼相機,有時也會拍到別具一番風格的流水照片)。 斜向構圖輕松地將下落的水簾、溪流和岩石融入畫面,具有豐富的構圖元素 尼康D1X F16.0 1/3s 焦距:17mm ISO320 多區平均測光問題五:光線對畫面效果有何影響? 每一天太陽由東向西,高度也在不斷變化,拍攝機位的變化和光線角度的不同組合,可以形成順光、側光、側逆光、逆光等情況。另外,景物產生的陰影會形成不同的反差和大小變化,進而影響縱深感和立體感,拍攝時可以分別選擇。比如,晴天的中午和下午,太陽位置較高,特別是陽光接近頭頂上方時,光線相當強,容易產生生硬的陰影。這時風也可能較大,水面容易起漣琦,從而顯得雜亂無章。相比之下,晴天的早上空氣清新、能見度高,利用早晨的光線拍攝水景,畫面反差比較大。光線從畫面左側照射,稍顯順光,水面的樹枝非常清晰,可以得到紋理清晰且色彩飽和的畫面,是拍攝倒影的最好時機。此外,陽光高度和時間還會影響數碼相機的色溫調校。太陽在早上和傍晚高度較低,色溫也較低,拍攝的水容易呈現紅、黃的暖色調。日落後半小時,天空由於存在反射光,色溫較高,畫面容易呈現出藍色調。越接近午後時刻,色溫也就越接近日光的標准色溫,基本上在晴天的上、下午均能拍到較真實的色彩。此外,在拍攝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即使將ISO值和光圈調到最低,快門速度還是慢不下去,這是因為光線太強,曝光超出了相機能夠控制的范圍,這時在鏡頭前加裝一塊中灰濾鏡即可解決問題。問題六:怎樣才能拍到綢緞般質感的水流? 看到一些攝影大師的自然水景照片,常常為其磅礴的氣勢和白紗般的柔美所折服。但一當自己拍攝時,即便是類似的場景、類似的光線、類似的構圖,都不能達到那種效果,究竟問題出在哪裡?難道是自己使用的數碼相機太低檔?實際上事實並非如此。運用了不同的快門速度拍攝同一流水,可以發現,隨著快門時間的降低,流水逐漸變成了富有動感的線條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綢緞感,因此慢速快門在拍攝水流時至關重要(當然一副穩定的腳架也必不可少)。用何種快門速度最合適呢?根據實際拍攝的結果來看,下落速度不算太快的水流,用快門優先模式,設定到1/3s~ 1/4s就可以了。像瀑布這類氣勢比較磅礴的流水可以用1/2s~1s的更慢速度來拍攝。這樣流水如絲綢般,連貫而富有質感,旁邊的水霧也能得到較好的展現。而溪流中的水流較快,用1/3s~1/8s稍快一點的速度就可以了,否則,細節和層次會受到影響。選擇角度的同時,位置也至關重要,採用正面拍攝的角度,但選擇在稍高一些的遠處拍攝,這樣就可以將整個瀑布納入眼底,運用數碼相機多張拼接的功能,瀑布的全景一覽無余,氣勢恢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