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含稅價和不含稅價格怎麼算
含稅價就是價稅合一,價格中含稅;不含稅價是價稅分離,也就是價格中不含稅金;
舉個例子你看一下吧!
例如購買貨物共用了2000元,這個是含稅的價錢.即價稅合一的價錢,通常叫做流水賬的價錢.
你購買貨物時別人給你開票時(假設稅率為17%)會把價錢和增值稅給單分的,增值稅=總價2000/1.17*0.17=290.60元,不含稅的價錢=2000-290.60=1709.40元.
㈡ 怎麼算不含稅價格
題主,請問你是想問如何計算最常見不含增值稅的價格嗎?
如果是的話,價稅分離公式為:
不含稅價格=含稅價格/(1+稅率)
稅率即增值稅稅率,最常見的增值稅稅率有13%和3%,分別對應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目前小規模納稅人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所以可能會在發票上看到降低至1%的情況出現。
㈢ 含稅價和不含稅價怎麼計算
含稅價和不含稅價計算方式是:含稅價=不含稅價*(1+稅率),不含稅價=含稅價/(1+稅率)。
在日常生活中,報價就是含稅的價,含稅通常也是指增值稅和國稅,增值稅可用來抵扣,國稅可充當穩定資產。至於一件商品或產品是否含稅價,也是要看買賣方簽訂的合同上的規定,然後再根據含稅價稅率對具體產品進行具體的稅費計算。
含稅價就是把不含稅的價格乘以適用稅率(通常是1+稅率),該計算出來的價格就是將稅收額也包含內的價格。含稅價是成本、利潤和稅金三個部分組成的。含稅價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叫做零售價,商家在經營商品時,所報出的價格一般是把稅收金含在內的。消費者在購物消費的時候,要求商家開具發票的,就是含稅價,其大部分都是增值稅,適用的最頻繁的稅率也是16%。假若買一件衣服,如果600元賣出不含稅,那含稅價格就是600*1.16=696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第十五條 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稅:
(一)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
(二)避孕葯品和用具;
(三)古舊圖書;
(四)直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五)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
(六)由殘疾人的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七)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
除前款規定外,增值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稅、減稅項目。第十六條 納稅人兼營免稅、減稅項目的,應當分別核算免稅、減稅項目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不得免稅、減稅。
㈣ 不含稅金額怎麼算
含稅和不含稅都是針對增值稅的。增值稅屬於價外稅,目前我國的增值稅稅率分別為16%,10%,6%和0%稅率四種。
含稅價和不含稅價計算方法:
不含稅價=含稅價÷(1+適用稅率)
含稅價=不含稅價×(1+適用稅率)
2018年4月4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調整增值稅稅率,主要有以下幾點:
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7%和11%稅率的,稅率分別調整為16%、10%。
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原適用11%扣除率的,扣除率調整為10%。
納稅人購進用於生產銷售或委託加工16%稅率貨物的農產品,按照12%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原適用17%稅率且出口退稅率為17%的出口貨物,出口退稅率調整至16%。
㈤ 不含稅價怎麼算成含稅價
兩種方法:一種是不含稅金額加上稅金;另一種就是不含稅金額乘以1加上稅率。
你不含稅金額是196.58,稅率是17%,
第一種計算方法為:(不含稅金額)196.58+(稅金)196.58×0.17=229.9986
第二種,(不含稅金額)196.58×(1+稅率0.17)=229.9986
(5)相機不含稅價格如何算擴展閱讀:
含稅價是包括稅金在內的價。含稅價包含的是增值稅即零售價,部分徵收消費稅的貨物除了增值稅也包含了消費稅,但不包括價外費用,如包裝,裝卸費等。
銷售商開具的普通發票上的金額即為含稅價而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為不含稅價,因為增值稅額單獨列出一般情況下,零售、銷售給小規模、個體納稅人、一並收入的價外款、貨物包裝押金都是含稅價格。
但是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沒有開具發票,但是視同銷售應該計算增值稅的時候就應該是不開發票但是同樣計算到含稅銷售額中。
含的稅一般是增值稅和國稅.增值稅可以抵扣,國稅可以做固定資產.最簡單的說法就是要不要開發票.
要開發票的,就是含稅價可通過公式將含稅價折算成不含稅價,即含稅價=不含稅價*(1+稅率),一般的稅率有16%,10%,4%,6%,25%,最常見的是16%的增值稅。
㈥ 含稅與不含稅的計算公式
含稅價怎麼算不含價?
不含稅價的計算公式:
不含稅的價格=含稅價/(1+稅率)。
含稅價是包括稅金在內的價。含稅價包含的是增值稅即零售價,部分徵收消費稅的貨物除了增值稅也包含了消費稅,但不包括價外費用,如包裝,裝卸費等,銷售商開具的普通發票上的金額即為含稅價而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為不含稅價,因為增值稅額單獨列出一般情況下,零售、銷售給小規模、個體納稅人、一並收入的價外款、貨物包裝押金都是含稅價格。
公式一:
單價=貨款+稅額
公式二:
稅額=貨款*稅率
將公式二代入公式一,則為:
單價=貨款+貨款*稅率
單價=貨款*(1+稅率)
貨款=單價/(1+稅率)
所以,不含稅的單價(貨款)為:
0.95/(1+10%)
=0.8636(單價一般取四位小數)給客戶開17%增值稅票,實際要交給稅務局8個點稅,比如含稅價是21640元,交8個點稅是多少錢?
稅價換算成不含稅價格,即用含稅價格除以1加其適用稅率(17%)之和:
21640/(1+17%)=18495.73(元);
應納增值稅為不含稅價格乘以適用稅率:
理論應納增值稅(納17個點稅時):18495.73X17%=3144.27(元)
實際納稅(納8個點稅時):18495.73X8%=1479.6(元)
㈦ 不含稅價怎樣算
增值稅不含稅價即價是不包括稅金在內的價,不含稅價即不包含增值稅的賣價。
不含稅價格的計算公式為:銷售額(不含稅)=含稅銷售額÷(1+稅率)
例如:含17%增值稅價為117,不含稅價即是117/1.17=100
稅金是100*0.17=17
㈧ 含稅價格和不含稅價格如何計算
含稅價格和不含稅價格公式如下:含稅價格=不含稅價格*(1+稅率)。
根據題意,進貨價格是1400元,稅率是14%,如果賣2000元不含稅,含稅價格是2000*1.14=2280元;如果賣2000元含稅,不含稅價格是2000/1.14=1754.39元。
在實際業務操作中,報價多為含稅價,含的稅一般是增值稅和國稅。增值稅可以抵扣,國稅可以做固定資產。最簡單的說法就是要不要開發票,要開發票的,就是含稅價,一般的稅率有16%,10%,4%,6%,25%,最常見的是16%的增值稅。
(8)相機不含稅價格如何算擴展閱讀
各種增值稅的計算公式:
第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1—消費稅稅率)
第二,進口貨物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
第三,小規模納稅人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㈨ 含稅和不含稅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含稅與不含稅的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增值稅:價外稅 不含稅價格*(1+稅率)=含稅價格(銷售者實際支付價格) 含稅價格÷(1+稅率)=不含稅價格 營業稅:價內稅 不含稅價÷(1-稅率)=含稅價 含稅價*(1-稅率)=不含稅價 根據所計算稅種不同,請採用不同計算方法 除:增值稅以外,其他稅種均為價內稅1、如果是「價外稅」(如增值稅):不含稅價=含稅價÷(1+稅率) 例如:含稅價117元,稅率17%,那不含稅價為:117÷(1+17%)=100元2、如果是「價內稅」(如消費稅、營業稅):含稅價=不含稅價÷(1-稅率)
1,含稅不含稅一般是說含不含增值稅。
2,增值稅是價外稅,其他稅基本上是價內稅。
3,但日常生活中我們買東西是含稅價,也就是從價格上不能直接看出增值稅是多少。因此,要先用價格÷(1+增值稅稅率)算出不含稅價格,再用不含稅價格×稅率算出具體稅費。
4,稅最後由誰承擔?增值稅是價外稅,也就是每個生產環節按增值額為基礎納稅,看起來像是供應鏈中一個企業的稅與其他企業無關,但企業為了能夠銷售出去(比如100元的東西含稅價117元,但是117元只能賣出100件,如果降價到90元,也就是105.3,降價了11.7元,但是買的人就多了,銷量提高了),一般會訂比市場公允價格稍低的價格,將一部分本該由購買者承擔的稅負轉嫁到生產者。至於轉嫁多少,要看企業的議價能力之類的了。羊毛出在羊身上,一般來說是最終消費者會承擔很大一部分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