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單反相機的最基本的使用技巧有哪些
單反相機的最基本的使用技巧
『貳』 單反相機基本技巧
數碼單反相機攝影技巧 一、裝卸鏡頭方法
單反相機鏡頭和機身之間的連接是通過一個叫卡口的東西來實現的,一般都是內三刀或者外三刀式,為了防止鏡頭從機身上脫落,都設有鎖定卡榫。不同廠家生產的相機不同,鎖定裝置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也略有不同,使鏡頭的裝卸存在差異,例如尼康的F卡口是內三刀,逆時針旋轉安裝,而佳能的EF卡口則是內三刀順時針旋轉安裝,而且鏡頭插入時定位點的初始位置也是有區別的。
為什麼要使用旋轉卡口。最初的可更換鏡頭的相機鏡頭與機身的連接是採用螺口的方式,就像螺絲擰進螺母一樣(例如影響范圍巨大的M42螺口),隨著時間的推移,螺口變得不適應新的用戶需求了,比如螺口基本無法實現全開光圈測光,收縮光圈拍攝的需求,而這是卡口單反相機最基本的功能,於是,卡口就應運而生了。
安裝鏡頭的時候要細心操作,在卸下鏡頭的過程中更要小心,向外拔出鏡頭時一定要垂直,否則不僅不易拔出,也易損傷鏡筒或機身卡口。旋轉鏡頭時手應握持鏡頭的鏡筒部位,不宜握持光圈環或調焦環、變焦環。裝鏡頭應將鏡頭上的紅點和機身上的紅點對准後插入,按要求的方向旋轉到底,並聽到鎖定的「咔嗒」聲為止。
在風沙和灰塵較大的環境下,盡可能不要更換鏡頭,以免沙塵進入反光鏡箱,既有可能沾到CCD上,也有可能進入活動部件中導致磨損加劇甚至故障。如果一定要在惡劣環境中換鏡頭,那麼把機身翻過來,卡口對著下方裝卸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沙塵的進入,換下來的鏡頭應當盡快蓋好前後蓋放如包內或者鏡頭筒中。
二、用好感光度ISO
ISO,俗稱感光度,在傳統相機使用的膠卷包裝上都能明確看出ISO值,如ISO 100、ISO 200、ISO 400等等。通過調節ISO值,可以使數碼相機的感光敏感度改變。在同一條件下(曝光量一定),ISO越高,感光速度越快,曝光需要的時間越短。也就是說在相同環境,相同快門光圈的拍攝情況下,如果ISO值設定得越高,那麼拍攝出的數碼照片亮度也越大。調節ISO
選購好了一款數碼相機,現在就可以開始進行拍攝了。想要拍攝出精美的數碼照片,那麼就需要根據場景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拍攝模式,還需要注意感光度的大小、白平衡的選擇、控制虛化背景、構圖的框架、光線的方向、側光點的選擇。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該如何拍攝照片。
1.高感光度的作用
既然ISO的提高可以有效減少CCD感光時間,那麼這就為我們在弱光下的拍攝提供了方便。因為通常在弱光或夜晚拍攝時會需要較長的曝光時間。一旦曝光時間過長,手的抖動就容易對拍攝清晰度產生影響,唯一的辦法就是使用三角架來固定相機。但畢竟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隨時攜帶一個三角架出去娛樂可不是一件方便的事。另外有時是一些發生在夜晚的突發事件,要想獲得較亮的拍攝效果,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採用高ISO值,這樣拍攝效果就會更好。高ISO值適用的場景包括有夜景、弱光環境和快速抓拍等。
2.低感光度的作用
但是並不是感光度越高就越好,因為雖然ISO值小的照片亮度最弱,但是它的畫質細膩度是最好的。而ISO過高的照片顆粒感最明顯,噪點更多。因此ISO較高的設定不適用於要求品質較高的數碼照片,尤其是人像拍攝、靜物拍攝以及特寫之類。
三、選擇適當的曝光模式曝光模式轉盤
曝光是攝影中一個常用的名詞,是拍攝過程中自然光源進入相機的量。如果進光量過大,那麼照片就顯得非常亮,稱為曝光過度;如果進光量過小,那麼照片就顯得非常暗,稱為曝光不足。把握好曝光的強度,對於一張照片的好壞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曝光模式又分為:
1.自動曝光
自動曝光是數碼相機根據光線情況,自動分析並選擇曝光強度的一種曝光方式,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傻瓜式操作。這種方式沒有任何技術性可言,一切都依靠數碼相機自動識別。根據拍攝現場光線的具體情況自動設置所使用的光圈和快門速度。當光線不足時,相機將自動打開機內閃光燈。在一些新聞報道和突發事件中為了搶時間,一般都採用自動曝光。
2.快門優先
快門優先是在手動定義快門速度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自動獲取光圈值。在拍攝運動物體時我們時常發現拍攝出來的主體是模糊的,這多半就是因為快門的速度不夠快。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使用快門優先模式,大概確定一個快門值,然後進行拍攝。當快門速度低於1/60秒時建議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以免因為手抖動而影響照片清晰度。快門越快,進光量越少;快門越慢,進光量越大。快門優先多用於拍攝運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體育運動拍攝中最常用。高速快門可以用於凝固物體瞬間的狀態,而慢速快門可以實現運動物體的虛化。
3.光圈優先
光圈優先是由拍攝者首先選擇拍攝所需要的光圈,然後由相機根據現場光線情況確定所需的快門速度。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背景虛化的效果越明顯,被拍攝的主體越突出;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小,焦點前後的景深越大。一般來說,進行微距拍攝常常運用較大光圈來達到虛化雜亂背景的目的和效果。風景拍攝時為了取得前後清晰,細節豐富的圖象,常常採用較小的光圈進行拍攝。大光圈適合微距拍攝,而小光圈適合風景拍攝。
4.手動曝光模式
手動曝光模式完全由用戶確定拍攝時所需要的光圈和快門速度。用戶能夠根據自己的藝術創作意圖和預計的拍攝效果進行光圈和快門速度的設置,為用戶提供了極大的自由度。當設定超過感光度後,相機會通過聲音或閃爍的燈光予以提示。對於經驗不足的新手來說,手動曝光模式有一定難度,而且操作稍顯復雜,難以用於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
5.曝光補償調節
曝光補償調節
在復雜的光線及強對比高反差德環境下中,利用自動曝光或者快門、光圈優先模式,有時很難照顧全面,無法突出主題,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時就需要拍攝者手工對設備進行相應的曝光參數調整,這就是曝光補償(expose value),也稱±EV。對於初學者來講,曝光補償一般用於靜物、景物拍攝的場合。這個場合適合從容進行參數調整,用不同的補償方案拍攝多張照片以供挑選。不過在存在反差極大的畫面中,曝光補償很難照顧全面,容易顧此失彼。
一般曝光補償都是用在自動或者半自動曝光模式中的,如果是全手動曝光模式,很少採用曝光補償,因為依靠快門和光圈的調節,也可以改變進光量了。
四、合理曝光,看懂直方圖
直方圖是通過在LCD上顯示出來的波形參數以確定照片曝光精度的工具,現在許多數碼相機在取景的時候就能夠看見實時直方圖,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楚地判斷拍攝的照片或者正在取景的照片曝光的情況。直方圖
直方圖的橫軸從左到右代表照片中從黑(暗部)到白(亮部)的像素數量。下面來看兩個例子:
直方圖顯示的波紋偏左,說明畫面整體偏暗,可能曝光不足波紋貫穿橫軸,沒有峰值,同時明暗兩端又溢出,照片可能明暗細節損失嚴重
五、用好白平衡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同感:本來在正常光線下看起來是白顏色的東西,在較暗的光線下看起來可能就不是白色,另外在一些特殊光源下(如熒光燈)的白色看上去也不是白色。
一般來說,CCD並沒有辦法像人眼一樣會自動修正光線的改變,而只能以不同場合下默認的「白色」平衡其他顏色在有色光線下的色調。如果數碼照片會有偏色的現象,就是因為沒有正確調整白平衡。白平衡有多種模式,適應不同的場景拍攝,如:自動白平衡、鎢光白平衡、熒光白平衡、室內白平衡、手動白平衡。
自動白平衡通常為數碼相機的默認設置,這種自動白平衡在光線接近正常時的准確率是很高的,如果在室外拍,就可以用它,但在有色光線下拍攝時效果卻較差。另外對於大氣中的漫射光也無法糾正,在多雲天氣下許多自動白平衡系統的效果極差,它可能會導致照片偏藍。
鎢光白平衡就是燈泡(白熾燈)光線下的白平衡,這個容易理解;熒光白平衡因為熒光燈類型有很多種(如冷白和暖白)而最難處理,需要試拍決定;室內白平衡也叫多雲、陰天白平衡,適合把昏暗處的光線調至原色狀態。手動白平衡是對准拍攝現場光線中的白色(如白紙)取樣設置的,理論上手動白平衡是最准確的,除非取樣用的白色不夠白。
在某些場合下往往偏色也是很奇特的效果,不信你在拍夜景時選用日光效果試一下,其實也很好看。當然,初學者還是循序漸進比較好,但也不必為白平衡有太多困擾,如果發生偏色,多數情況下可以用後期PS色彩平衡校正。
六、側光拍攝技巧
側光是指從被攝物體側面照射過來的光線,它能使被攝體表面由於凹凸不平而呈現出部分陰影,使物體受光面與明暗面各自有明顯的表現,既能勾勒出被攝體的輪廓,又能體現立體感,這種光線的表現力最強,因此側光是攝影用光時最為常用的光線。但在運用時,要注意受光面與暗面在畫面造型中所佔比例。通常斜射光的角度是最好的,當光線的方向與景物平面呈45度左右的角度時,這種角度的光線使被攝物體受光面與陰暗面的比例大致相當,比較符合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視覺習慣。側面光會使物體產生陰影,便加強了立體感
七、逆光拍攝技巧
逆光是指從被攝體背後照射過來的光線。逆光拍攝時很容易使被攝物體變成剪影,因此對於曝光的把握相對困難一些,對於初學者往往不推薦逆光攝影。但是逆光的藝術效果也是獨特的——逆光能給被攝物體外緣鑲上一條動人的輪廓光邊(如果是陽光,就是金邊)。如果處理適當,便可創作出獨特的美感,拍出藝術味十足的光影感覺。
在拍攝逆光照片時需要注意的是,逆光時前景與背景的光比過大,往往會造成背景曝光過度或者前景曝光不足,為了縮小光比,一定要注意為前景補光,可以用反光板或是閃光燈——如果你看到誰逆著陽光拍攝時用了閃光燈,你要對他充滿敬意,因為那是一個行家,他在縮小前景與背景的光比。逆光人像會照亮人物輪廓,但要注意正面補光,避免曝光不足
八、照片構圖技巧
一張好的照片,除了要運用好光線以外,框架的搭建也相當重要。而這種框架就是照片的構圖。攝影照片的構圖其實並不需要太過局限於某種框架,主要是要發揮自己的想像能力。不過對於一些欠缺經驗的初學者來說,要想立刻達到這個地步還是比較困難,因此現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照片構圖的基本規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規則也並不總是一成不變的,雖然攝影構圖中有一些應當遵循的要點,但這僅僅是為避免一些典型的弊病。
1.構圖的幾種方式
構圖的方式上主要分成以下幾種:
(1)井字形構圖
這種構圖形式,是假設把畫面的長寬各分為三等分,把相交的各點用直線連接,形成「井」字形。被攝主體不是位於畫面的正中,而是被安置在組成井字的縱橫線條的交叉點上,整幅畫面顯得既莊重,又不拘謹,而且主體形象格外醒目。
(2)正三角形構圖
構圖中三角形一向是比較穩重的形式,而採用正三角形構圖,除了畫面上給人以堅強、鎮靜的感覺外,在表現力上也具有很好的烘托效果。對於需要表現一定氣氛的畫面,正三角形構圖可以說是最恰當的形式之一。
(3)倒三角形構圖
和正三角形構圖的穩重相反,倒三角這種構圖方式具有一種動態的活力。給人一種明快、動態的感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構圖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左右兩邊最好要有些不同的變化或者比較,這樣才能打破兩邊的絕對平衡,使畫面更活潑。
(4)斜三角形構圖
斜三角形是介於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之間的一種構圖方式,其表現力也介於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構圖之間,可以使主體和輔助背景對比更加鮮明,屬於一種比較常用的構圖方式。
(5)垂直式構圖
垂直式構圖主要是用在高山、建築物、瀑布等景物的拍攝上。它的整個畫面主要由垂直線條組成,能將被攝景物表現得巍峨高大和富有氣勢。
(6)斜線式構圖
斜線式構圖可以表示物體運動、變化的動態感,能使畫面產生動感。其動感的程度與角度有關,角度越大,其前進的動感越強烈,但角度不能大於45度,否則會產生下傾感。
(7)水平式構圖
採用這種構圖,常能給人以一種平靜、舒坦的感覺,用於表現自然風光,則更能使景色顯得遼闊、浩瀚。水平構圖照片中的景物顯得安靜而穩重,突出一種平靜的感覺。
(8)曲線式構圖
和其它構圖方式相比,曲線式構圖的線條最美,感染力最強,用曲線式構圖可以渲染被攝景物,使其更加美麗動人。
(9)漸進式構圖
漸進式構圖主要是用在道路等場景中,它利用逐漸過度的手法,表現出更強的視覺效果。漸進式構圖中經常使用的就是以一條蜿蜒的小道是為引導,產生不錯的視覺效果。
2.構圖技巧
看了這么多構圖方式,我們還需要根據不同的環境,採用不同的構圖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而在使用不同的構圖方式時,我們還需要使用技巧。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在構圖時常使用的技巧。
(1)地平線和三分法技巧
地平線和三分法常常是和井字形構圖方式結合起來使用的。在風景類的照片中,盡量將地平線置於井字形構圖中兩條橫線之一的位置上,可以造成一種和諧的構圖。另外還需要注意不要把地平線放在畫面中間的位置,因為這樣會把畫面切割為二。如果天空景緻特別迷人,就給它大部分畫面,如果不是這樣,就把地平線移到上方,以避免平淡無味的天空佔有更多的畫面。
(2)被攝物位置技巧
如何放置被攝體位置在拍攝中也是一個重要的技巧。盡量把拍攝物移到畫面一側,再配以有趣的背景,就會大大改善構圖。而利用背景,比如讓人物站著或靠著一個有趣的物體,就更能突出主體了。
(3)背景和前景選擇技巧
拍攝主體雖然很重要,但是在拍攝時一定要考慮到背景和前景,使被攝體和背景物體保持和諧。如果背景很復雜,可用調節光圈縮小景深使背景模糊,或者變換拍攝角度以改變背景。還要注意避免被攝體後面出現的高大物體,例如樹木、路燈杯柱等。
(4)邊框選擇技巧
在拍攝時,我們還可以利用前景的物體框住被攝物,比如樹枝、拱門、裝飾漂亮的欄桿和庭門等,可以使被攝物更加突出。在這種拍攝技巧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盡量縮小景深,使主體突出,更能吸引目光。
(5)閱讀畫面技巧
照片也像文章一樣,如何吸引讀者,首先就需要一段引子,而在拍攝中,我們久可以利用這點,以一條彎曲的小徑,慢慢把讀者的視線引到畫面上方的主體上來。這就是一種很巧妙的閱讀畫面構圖技巧。另外畫面上的對角錢也會引導讀者的視線,一條蜿蜒的海岸線或者流經峽谷的江河都會成為引導物。
(6)特殊圖案結構技巧
如果注意觀察的話,到處都能發現一些特殊的圖案結構景物。利用在日常物體上發現的圖案結構能夠創作出趣味盎然的照片。這個就需要在生活中注意觀察了。
(7)填滿畫面技巧
對某些種類攝影非常有用的構圖法是使被攝體填滿畫面,去掉會分散注意力的背景,直接將被攝物突出。這種技術通常用在產品展示上,另外如果要拍攝靜物,而畫面中又不需要表現其它物體,這時你可以靠近被攝體使波攝體充滿整個畫面。
九、攝影構圖新手入門
在看到取景器里的景物時,訓練有素的攝影者會把它們迅速化成點、線、面等基本的構圖因素來加以組織,找到它們之間最佳的關系,這就是構圖。先來看幾個例子:畫面中的小竹筏並不比其它景物更重要,但沒有它這張照片就失色不少,因為它是結構中心海與沙灘的分界線、女郎的背影構成的點,都在黃金分割位置附近。假設海與沙灘的比例相等,女郎走在正中,構圖就很呆板假如模特的眼睛在畫面中間或者右側,便使人物注視空間變短。
1.分清主次,突出主體
人像照片當然不必說,人物就是主體,再好看的背景也是陪襯。但是往往有人在攝影時把人物處理得非常小(主要原因是人跑到景物跟前去了,而遠離了照相機,這是多數人的攝影通病),景物卻很大,沒有前景與背景之分,等於照片失去了結構中心。而對不太容易出現「主體」的風光片而言,要使畫面結構不鬆散,就要選擇一個對象作為結構上的支點,比如以某一小橋、亭台為結構中心,使它們對前後景物起聯系和照應作用。風光片中的「主體」在內容上倒不一定比其它景物更為重要,但在結構中心的作用卻是非常明顯的。
2.背景簡潔,減法構圖
繁雜的背景會給主體帶來干擾,甚至能損壞一幅優秀的照片。背景的處理力求簡潔。繪畫和攝影藝術都需要構圖,但表現手段不同,區別在於繪畫用的是加法構圖,攝影用的是減法構圖。也就是說,繪畫構圖總是給畫面添上些景物,而攝影構圖則總是千方百計地減去那些不必要的景物,將背景中可有可無的、妨礙主體突出的景物減去,以達到畫面的簡潔精煉。貪得無厭是失敗之源,刪繁就簡是成功之母。
3.井字結構,黃金分割
如果把畫面分成「九宮格」的樣式,那麼中間的四個交叉點是安排主體最好的位置。這四個點的位置接近1:0.618的黃金分割點,容易獲得較好的視覺效果。因為人是用兩眼來觀看對象的,正中的位置反而是視覺上最薄弱的地區,所以大多數攝影家在處理地平線、海平面等線條時,都不會用中分構圖,焦點也一般避開正中的位置。
除了四個點,還有兩條重要的「線」——對角線。有許多視覺感受如匯聚、放射等都和畫面上隱含的對角線相關,因此沿對角線構圖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構圖法。
真正專業的展位或影棚,會使用素色的背景,其目的就是突出主體,避免樹枝和電線桿等雜物從人物身上「長」出來。室外攝影同樣遵循背景力求「素」的原則。
4.留有空白,增強動感
要使主體醒目,具有視覺沖擊力,就要在它的周圍留有一定的空白,這可以說是所有造型藝術的一種規律。留白一般的規律是:側面的人像,面向方向要留有一些空白;正運動著的物體(如行進的人或車),行進方向前面要留有更多的空白。當然,這只是一般的規律,要靈活運用空白。行走的人如果強調其後面飄拂的頭巾或衣裙,強調賓士的汽車後面騰起的煙塵,這時後面留下的空間可以比前面多,那是因為重心有所轉化。頂住畫面邊緣的人如果正回頭往後看,後面的空白處就有了意義,畫面也就不別扭了。
『叄』 學用單反相機,都有些什麼技巧需要掌握哪些知識
首先,盡快熟悉照相機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多參照說明書。
1.掌握單反相機的正確持機姿勢:右手握手柄,左手托鏡頭,用左手手指調節鏡頭的變焦環和光圈環;
2.學會從機身的目鏡里取景,並用相機進行橫、豎構圖的練習,拍攝模式可選為自動(AUTO)。
3.熟悉相機菜單里的一些功能設定,比如ISO設定(可定為200)、圖象大輸出小設定、圖象輸出模式設定(如JPG格式),對焦模式設定等。
4.熟悉相機外部按鍵的作用,並進行鏡頭安裝和拆卸練習;注意,不要用手觸碰鏡頭前後端鏡片,也不要碰機身的反光板,要在比較干凈、無空氣流動的環境下拆卸鏡頭。
5.試用機身的拍攝模式,如AUTO、A、M、P、S等字母代表的拍攝模式,分別是什麼?
6.熟悉鏡頭,對鏡頭上的指示符號和標注數字進行了解。F是光圈,mm是焦距。
以上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操作,僅僅是很少一部分,也是必須掌握的,練習一段時間後,可以再問我。隨時歡迎HI我!
『肆』 單反相機拍照技巧視頻教程
1.光圈優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風景時。光圈優先就是手動定義光圈的大小,相機會根據這個光圈值確定快門速度。由於光圈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攝中此模式使用最為廣泛。在拍攝人像時,我一般採用大光圈長焦距而達到虛化背景獲取較淺景深的作用,這樣可以突出主體。同時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較快的快門值,從而提高手持拍攝的穩定。在拍攝風景這一類的照片時,我往往採用較小的光圈,這樣景深的范圍比較廣,可以使遠處和近處的景物都清晰,同樣這一點在拍攝夜景時也適用。
2.快門優先多用於拍攝運動的物體上,例如體育運動、行使中的車輛、瀑布、飛行中的物體、煙花、水滴等等。與光圈優先相反,快門優先是在手動定義快門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而獲取光圈值。快門優先多用於拍攝運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體育運動拍攝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攝運動物體時發現,往往拍攝出來的主體是模糊的,這多半就是因為快門的速度不夠快。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使用快門優先模式,大概確定一個快門值,然後進行拍攝。並且物體的運行一般都是有規律的,那麼快門的數值也可以大概估計,例如拍攝行人,快門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攝下落
的水滴則需要1/1000秒。
3.人像拍攝。首先,要用到長焦,3――4倍的長焦非常適合拍人像,廣角端會使得人像有些變形,不好看,超過4倍甚至更長焦會使得人臉過於扁平,不夠生動。
其次,光圈優先,選擇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門變快,減少晃動,並且使得背景盡可能的虛化。最好選擇點測光,對人臉點測光,並使用曝光鎖定。因為其他測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顏色的影響,使得人臉曝光不正常。
最後,構圖。人像最好佔到1/3-1/2,並且臉部在上方1/3處(從下看是處)。這樣拍出的人像片就會生動,有視覺的沖擊力,讓人看著好看。
4.怎樣拍好微距。拍好微距,需要用光、構圖講究技巧。我們要掌握的是怎麼把微距拍清楚,不要拍糊呢?注意以下兩點就行了。首先,用三角架。手持不穩,放大之後總看到片糊,所以第一條,用三角架。其次,用自拍機。我們發現,即使用架,在按動快門時仍然帶入了晃動,最好的辦法,啟動自拍機
5.曝光補償的使用。按動 -鍵,就會出現曝光補償調節條,左右鍵調整正負補償及大小,一次1/3級。調整好後再按一次 -鍵確定。那麼,曝光補償怎麼應用呢?總起來講,是白加黑減,白的環境下,測光有偏低的狀況,需要增加,反之亦然。
『伍』 如何學習使用單反相機拍照
購買數碼單反相機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問題-如何正確使用它?與業余相機有什麼區別?在本文中,我們將嘗試理解現代攝影技術的復雜性,並回答有關其操作的常見問題。
一、「 DSLR」的主要特徵單反相機在預算業余設備的情況下具有多種功能。首先,是取景器,通過它,用戶可以通過前面板上帶有鏡頭的特殊孔觀察拍攝的圖像。
從專業人員的角度來看,取景器比傳統的LCD更好。主要優點是觀察到的圖像沒有數字化。在鏡頭移動過程中,沒有不愉快的偽影(模糊,閃爍,延遲)。因此,拍攝成功幀的可能性變得更高。
夜間拍攝。它需要一個特殊的快速鏡頭(可以透射最大量的光)。該模式應設置為M(手動),並將靈敏度降低到100,以避免產生噪音。通常,曝光時間可以從1到8秒不等,具體取決於光線。在夜間拍攝時,必須在三腳架上安裝「 DSLR」,因為光學穩定性無法完全補償手部抖動,並且照片會變得模糊。對於長時間曝光設置尤其如此。
五、結論因此,我們能夠考慮單反相機與業余相機之間的主要區別,並提供有關拍攝過程的有用技巧。現在你知道了相機具有的模式,如何使用控制項以及為什麼不應該完全依賴自動設置。當需要拍攝建築對象,肖像或運動對象時,你還可以找到基本的實際示例。希望所提供的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陸』 單反相機p檔如何使用技巧
P檔,就是自動擋,但是你可以自主設置ISO,白天盡量設置為ISO100,光照較低時,或是晚上,萬不得已,可設置的高一些,但最高不要超過1600,全幅機不要超過3200。
使用P檔,如果你對光圈快門組合不滿意,也可以使用程序偏移,改變光圈快門組合。
『柒』 如何使用單反相機,有哪些使用技巧
向上/向下看,覺得周圍的景物沒啥可拍的,實在是乏善可陳?很可能,只是因為你看的角度太普通了。為什麼不試試向上,或者向下看呢?向上看世界,你能看到完全不一樣的景色。比方說,在許多西式、中式古建築里,你會看或金碧輝煌,或結構精妙,凝結了設計師無數心血的穹頂,就算沒有華麗繁復的穹頂,也可以跑到天井裡,拍一拍被樓體邊緣割裂成各種形狀,形成「留白」的天空,拍攝「高瘦」型的建築,如塔樓、高層大廈時,「近大遠小」的透視作用會讓建築看起來更高大雄偉,用廣角頭拍攝這一效應會更顯著;此外,這種拍攝角度還能幫助你避開地面的雜亂景物和大量遊人,排除干擾。
『捌』 單反相機的基本使用技巧
如果說單反相機的基本使用方法,倒是可以說出來……其實也不用說……內容都在隨相機附帶的那本說明書里。
但是,說「技巧」,這就很難說了……
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操控方式……那些既簡潔又高效的操控方式,就是「技巧」……這是很個性化的存在,而且需要深厚的攝影技術做支撐……這是需要自己逐步學習、逐漸積累的。
『玖』 單反相機拍攝有哪些入門技巧
陰天和大霧的時候,環境仍然是明亮的,但是實際物體的照度明顯不足,如果不加曝光補償則可能造成照片昏暗,適當的曝光補償,加0.3到0.7可以使得景物亮度更加自然。
『拾』 單反相機對焦技巧有哪些
1、選擇在合焦後讓相機移動最少的自動對焦點
構圖完畢後從取景器里廣泛分布的自動對焦點中選擇離眼部最近的自動對焦點進行對焦。在合焦後為了修正構圖而進行的相機移動越輕微,失焦的幾率越小。
在使用中央對焦點進行對焦鎖定後移動相機構圖的話,就會如圖中那樣出現焦點偏移(餘弦誤差)。被攝體和相機距離越近,這種誤差越大,要多加註意。
2、結合不同機型的各種功能實現更加精確的合焦
使用自動對焦的方法近年來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前一般是通過取景器中央的自動對焦點進行對焦,然後在對焦鎖定的情況下移動相機確定構圖。但是現在,中央對焦點之外的自動對焦點其測距精度得到了提高,於是通過手動選擇自動對焦點進行對焦的方法成為了主流。使用這個方法可以抑制餘弦誤差的發生,實現精度更高的合焦。用戶應該習慣使用自己相機的手動選擇自動對焦點功能,並多加練習早日達到能快速選擇的水平。搭載APS-C規格圖像感應器的機型與採用了35mm全畫幅圖像感應器的機型相比,對於取景器的顯示範圍(拍攝范圍),自動對焦區域的范圍更廣。所以,採用自動對焦時,在產生餘弦誤差方面,APS-C規格機型其實比35mm全畫幅機型更有優勢,意外的是很少有人知道。
3、更改ISO感光度防患抖動於未然,被攝體抖動意外的多,應使用合適的ISO感光度應對。
被攝體抖動作為導致人像攝影失敗的重要原因僅次於失焦。防抖動機構的出現讓手抖動現象大大減少,也許是因為這樣的安心感,拍攝者往往不會注意到被攝體抖動的發生。人像攝影的主題是人物,就算是讓被拍攝者不要移動,那些無意識的動作還是無法完全消除。連眨眼也總是會以讓人驚訝的速度發生。為了將被拍攝者「凝固」在照片中,應該提高ISO感光度,獲得高速快門。對於即使使用高ISO感光度也不容易產生噪點的EOS系列數碼單反相機,在使用它們拍攝時可以積極更改ISO感光度。
4、掌握合適的拍攝節奏切實捕捉被拍攝者的迷人表情
進行人像攝影時必須同時注意人物表情和合焦位置等多項事項。合焦理想但是表情不好,或者正好相反的話都不能算是成功的人像照片。為了減少失敗,應該對一個姿勢拍攝多張照片。可以以3張為一組進行自動對焦和連拍。每拍攝一張就重新對一次焦並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合焦,而且被拍攝者也很難掌握好拍攝節奏。而使用一次3張左右的連拍能夠讓模特更快進入狀態,以便在捕捉滿意表情的同時得到理想合焦。希望拍攝者能夠有節奏地拍攝,減少各種失敗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