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介紹款相機
索尼 DSC-W100 詳細參數
基本參數
型號 DSC-W100
上市時間 2006
總像素 830萬像素
有效像素 810萬像素
光學變焦倍數 3倍光學變焦
數碼變焦倍數 6倍數碼變焦
操作模式 帶全手動功能
感測器類型 CCD感測器
感測器尺寸 1/1.8英寸
液晶屏尺寸 2.5英寸
液晶屏特性 11.5萬像素(TFT)
取景器 光學取景器
最大解析度 3264×2448
短片拍攝功能 支持有聲短片拍攝功能,MPEG VX格式,640×480(16.6/30fps),160×112(8.3fps)
鏡頭參數
鏡頭類型 伸縮式,卡爾蔡司鏡頭
焦距(相當於35mm) 38-114mm
實際焦距 7.9-23.7mm
對焦方式 自動對焦,微距自動對焦
普通對焦范圍 50cm-無窮遠
微距 6cm
光圈范圍 F2.8-F5.6(廣角端),F5.2-F13(長焦端)
曝光控制參數
曝光模式 全自動曝光,程序自動曝光
曝光補償 -2.0EV - +2.0EV, 1/3EV級調節
測光方式 多重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
ISO感光度 80,100,200,400,800,1000,1250,自動
白平衡模式 自動,晴天,陰天,白熾燈,熒光燈,閃光燈
模式 月夜,月夜人像,風景,海灘,柔和人像,高感光度
性能參數
快門 自動(1/8-1/2,000秒)/程序自動(1-1/2,000秒)/手動(30-1/1,000秒)
防抖功能 無拍照防抖功能
遙控功能 無遙控功能
連拍 支持,最大4張連拍(8M/高畫質),最大100張連拍(VGA/標准)
自拍 支持,2或10秒
附加功能 手抖警告,自防紅眼
閃光燈參數
機身閃光燈 內置閃光燈
閃光模式 自動,強制,關閉,防紅眼,慢速同步
有效閃光范圍 ISO自動:0.2-6.0m(廣角端),0.3-3.2m(長焦端), ISO1250:1.0-10.5m(廣角端),0.8-5.5m(長焦端)
外接閃光燈 無外接閃光燈
存儲及連接參數
存儲介質 MS Duo記憶棒,MS Pro Duo記憶棒
機身內存 有,內置64M內存
照片格式 JPEG
數據介面 USB 2.0介面,AV介面,DC in介面
其它參數
電池 專用可充電鋰電池,NP-BG1
尺寸 94.2×60.6×24.8mm
重量 161g
配件 USB/AV連接線,NP-BG1可充電電池,可充電電池盒,電源線,CD-ROM(USB驅動器程序,圖像查看軟體Cyber-shot viewer),腕帶,其他
其它性能 支持Exif Print, PRINT Image Matching, PictBridge列印協議
索尼的W系列數碼相機自推出以來就是家用數碼相機中的經典機型。不僅受到普通家庭喜愛,而且由於它具有較為完備的手動功能,因此不少攝影初學者也選擇它作為攝影入門的器材。當然它還受到不少專業攝影師的青睞,成為他們的隨身備機。
W100是索尼W系列數碼相機中的最新型號,採用了800萬像素CCD,滿足了更多消費者對於高像素的需求,而且它時尚輕巧的外觀設計也受到很多年輕女性的喜愛。目前在市場上,這款數碼相機的銷售情況非常不錯。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位一下這款帶有時尚風情的家用數碼相機的魅力所在。
索尼當初推出W系列數碼相機時就在市場上引起了很多關注,因為系列的出現填補了當時索尼在入門級數碼相機方面的空白。當時P系列數碼相機作為非常受歡迎的家用時尚數碼相機,W系列的出現只是增強了數碼相機的手動功能,而W系列在外觀上的朴實並沒有吸引時尚人士注意,因此成為入門級攝影愛好者的目標。當初W1等熱銷,主要購買人群也都是學生族或者攝影初學者等。
隨著索尼P系列退出歷史舞台,設計越來越時尚、功能完備的W系列逐漸成為家庭用戶關注的對象。尤其是它採用了當時在家用數碼相機中採用的並不多的2.5英寸LCD顯示屏,方便了很多上了年紀的用戶取景和查看菜單。於是,索尼W系列正式成為家用數碼相機的主力機型。
W100的出現無疑達到了索尼家用數碼相機的一個巔峰。W100採用了全金屬機身外殼,表面經過拉絲處理,既起到防滑作用,而且也顯得更為美觀,這可是其他W系列數碼相機沒有享受過的「待遇」。機身正面簡潔,搭載了3倍光學變焦蔡司鏡頭,焦距相當於35mm相機的38-114mm
很多在時尚數碼相機上都被省略的設計,卻在W100中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機身正面還設計了閃光燈、對焦輔助燈和光學取景器。雖然在很多時尚數碼相機上都因為需要節省空間,以便在縮小機身體積的情況下還能採用更大尺寸的液晶顯示屏。但W100還是保留了光學取景器的設計,方便很多剛剛接觸攝影的初學者了解取景器取景和LCD取景的差異。錄音和拍攝動態影像時需要用到的麥克風也被安置在了機身正面,當然是為了在使用時能更好的收集聲音咯!
機身背面採用了2.5英寸LCD顯示屏,占據了機身背面的大部分面積,但W100機身按鈕並不多,因此也顯得比較舒適。模式轉盤被設計在了機身背面,這一改進不僅可以進一步縮小W100的厚度,而且還能使用戶更方便的切換拍攝模式。
為了讓W100看上去更輕薄,W100的邊角都採用了斜面設計,這樣不僅可以讓W100看上去更薄,而且還可以在斜面上設計一些小按鈕,或者輸入輸出介面等,一舉兩得。
W-100的其他特點:
800萬像素CCD圖像感測器
64MB大容量內存,Duo記憶棒作為存儲介質
手動模式,可以同時控制光圈和快門
最高感光度ISO1250
3倍光學變焦蔡司鏡頭,相當於35mm相機的38-114mm,最大光圈F2.8-5.2
全金屬機身,小巧攜帶方便,有銀色和黑色兩種機身色彩
可以拍攝640 x 480 (30 fps)有聲錄像
NB-BG1鋰電池,一次充電可拍攝360張照片
總體來看,索尼W100可以說是目前家用數碼相機中的一款「高端」產品。不僅具有高像素,而且還有較為完備的拍攝功能,對於家庭用戶和攝影初學者兩者都兼顧,自然能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看看這款相機的局部設計還有哪些出彩之處。
優點:具有較為完備的手動功能、外觀時尚、紫邊較少
缺點:畫質顆粒感較重
局部分析
不要以為W100以「100」命名就是採用了10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哦!其實W100採用的是800萬像素的CCD,但也是目前W系列中像素最高的一款數碼相機了。800萬像素可以保證用戶沖印更大的照片,同時也使得沖印的效果更出色。對於喜歡自己拍攝照片放大然後用來布置房間的消費者來說,W100或許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
在鏡頭方面,W100採用了3倍光學變焦卡爾·蔡司鏡頭,焦距相當於35mm相機的38-114mm,對於拍攝日常生活照片來說,足夠應付。最近微距距離為6cm,這個參數似乎對於熱衷於拍攝花卉和昆蟲的用戶就有些不能滿足需求了。畢竟現在最近微距距離1cm的數碼相機比比皆是。不過好在800萬像素有足夠的剪裁餘地。鏡頭不能湊近,那麼就靠像素來彌補吧。
在廣角端,W100鏡頭邊緣具有比較明顯的桶形畸變,在長焦端,枕形畸變雖然不明顯,但放大觀看原圖,還是能在圖像邊緣感覺到。不過對於一款家用數碼相機,我們也不必太過嚴苛。
機身背面採用了2.5英寸LCD顯示屏,像素達到了23萬,顯示效果比較理想,這也是索尼目前不少消費級數碼相機的特色之一。在模式轉盤上,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除了P檔程序曝光和其他一系列場景模式之外,還有M檔曝光。這檔拍攝模式可以被設定成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或者全手動模式,滿足用戶更多拍攝需求,發揮更多創意和攝影技術。
當然,2006年主推的「高感光模式」也可以在W100的模式轉盤上被發掘。在該模式下,W100的最高感光度可以達到ISO1250,雖然和富士F30最高感光度ISO3200還有一定距離,但再大部分情況下,如此高的感光度也已經足夠使用了
W100在性能方面有相對其他家用數碼相機的優越性,首先表現在速度方面。W100開機啟動比較快,從按下電源開關到能夠進行拍攝所需要的時間約1秒左右。而關機時,從按下電源開關到鏡頭完全縮回所需要的時間為1.5秒左右,應該說在同類產品中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
W100的快速回放按鈕設計在機頂的斜面處,回放/拍攝的切換比較方便,一改索尼以往需要從模式轉盤上才能切換回放照片的設計,以方便用戶可以更快捷的看到剛才拍攝的照片效果。從拍攝狀態到快速回放狀態,需要約0.8秒的等待時間,而從快速回放模式回到拍攝模式下,通過半按快門就可以完成,因此幾乎不需要什麼等待時間,就可以進行下一張照片的拍攝,使用還是相當方便的。
當然,除了這些,W100內置64MB內存,在同類產品中也算是「大肚能容」了。64MB內存空間可以方便用戶在沒有存儲卡的情況下也能拍攝數張照片,以應不時之需。
在電池方面, W100使用NP-BG1電池,一次充電可以拍攝大約360張照片(CIPA標准)。基本可以滿足用戶一次外出旅遊的拍攝電力需求。如果能再配一塊備用電池,那麼自然是走到哪裡都能順利拍攝了,也不用擔心電量不足的問題。
菜單設置
索尼數碼相機的菜單通常都是通俗易懂,而且非常容易上手的,W100的菜單還是延續了之前W系列數碼相機的常規菜單,但也在其中加入了很多全新的東西。W100採用了說明式菜單,即選擇一個菜單圖標,關於這個圖標的文字說明和操作要點就會在LCD上顯示,給用戶一個詳細說明。因此即使你是第一次使用數碼相機,或者是第一次使用索尼的數碼相機,就算是上了年紀的長輩,通過圖文對照,也可以很快就掌握使用W100的方法。從而利用W100拍攝出更為滿意的照片來。
之前索尼T系列中已經開始使用了16:9拍攝模式,此次我們在W100的中也找到了這一功能。看來高清時代的來臨讓DC、DV以及電視等都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來跟上技術的發展。而在家用數碼相機上採用16:9拍攝模式,到目前為止除了W100,其他機型中還不多見
16:9的拍攝模式能更好的表現開闊的風景,在拍攝一些人文題材上也能給人全新的視覺感受。目前已經成為很多人比較推崇的一種表現方式。相信這樣一款數碼相機,用於日常拍攝或者旅遊留念等綽綽有餘。即使之前沒有使用過數碼相機的朋友,相信也可以很快上手。
性能測試:
白平衡測試:
在自然光下環境下索尼W100的表現最令人滿意,在自動白平衡和日光白平衡下都能比較真實的反應物體的真實色彩。熒光燈環境中採用自動白平衡和熒光燈白平衡拍攝的照片效果比較接近,只有輕微的偏色,總體還在可接受范圍之內。在鎢絲燈環境下,索尼W100的自動白平衡表現相當好,整個畫面微微偏暖外總體色彩還是比較准確的。
感光度測試:
索尼W100的一大賣點ISO1250感光度表現究竟如何呢,接下來我們就通過100%圖片的局部來了解一下。打開感光度菜單,我們發現FX01的感光度包括自動、80、100、200、400、800和1250七檔可調。從拍攝的樣張來看,從ISO80到ISO200的畫面都比較干凈,即便出現噪點也比較的柔和,而ISO400的時候畫面上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噪點影響,當感光度繼續提升之後噪點隨之增加,但總體感覺都還比較容易接受。
這種相機的電池需要200多元錢吧
Ⅱ 有沒有支持手動變焦、對焦的相機軟體用的是安卓系統的手機
諾基亞N9。它沒有實體拍照按鍵,拍照只能在屏幕上進行。支持觸控對焦,但是在點一下屏幕上需要對焦的地方之後,它並不會自動拍照,而是需要點一下虛擬快門鍵。由於沒有實體拍照鍵,所以自動對焦就要通過長按虛擬快門的這樣一個方式來完成。在長按虛擬快門鍵的時候,如果屏幕上的自動對焦框變成藍色了,就表示對焦成功,此時便可以把手鬆開,拍照完成。如果在對焦成功後又不想拍了,只需要把手指滑出快門就可以了,非常方便。 謝謝
Ⅲ 請大家推薦一款數碼相機
其他的我不知道 我用的是佳能的75和索尼的T200,感覺都很好,推薦給你
我們先說一下哪些東西會給您帶來誤區:還沒買或者剛剛買DC的人,最容易被器材的參數所迷惑:通常器材都是2-4mp、3x光學變焦;沒錯,這就是相機的硬體配置
一、在購買數碼相機時,我們過問最多的就是相機本身的硬體配置,而這又可以拆開為鏡頭和機身兩部分來考慮。
1、鏡頭是數碼相機的眼睛,如果您不打算購買專業的單反數碼相機,而考慮消費級數碼相機,那就考慮到鏡頭是不可以更換的,一般分為光學變焦鏡頭和定焦鏡頭,對於消費級數碼相機來說,光學變焦鏡頭成像質量比定焦鏡頭要好很多,這一點和單反鏡頭是相反的,因為在消費級數碼相機中,定焦鏡頭的做工、材料一般都不如光學變焦鏡頭。那麼鏡頭因素通常只需考慮變焦能力即可。說到變焦您可能會注意到,數碼相機通常會有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兩種。我們這里說的是對圖像清晰度無損失的光學變焦。目前市場上一般的數碼相機都具有4—10倍的光學變焦能力,純定焦的產品已不多見。不過變焦能力越強,鏡頭的尺寸也會隨之增大,因此如果您比較在意相機體積的話,可以考慮3-4倍左右的光學變焦鏡頭。數碼變焦也是相機內部軟體進行的變焦,使用之後圖像會變得很模糊,沒有使用價值,所以在購買數碼相機的時候必須分清楚相機的變焦是光學變焦還是數碼變焦。
2、機身部分首先要考慮的是相機的心臟—感光器。目前感光器材有兩種:一種是廣泛使用的CCD(電荷耦合)元件;另一種是新興的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器件。在相同解析度下,CMOS比CCD便宜,但是CMOS光敏器件產生的圖像質量要低一些。所以比較高級一點的數碼相機都廣泛使用ccd作為其感光器材。就是我們開頭提過的25萬、130萬、800萬,就是指它。像素越高,相機對單位面積的圖像解析能力就越強,照出的圖片不僅清楚,而且可以沖洗為更大幅面的相片。現在一般家用機型像素在400萬—600萬之間,其中500萬是最常見的,而800萬像素機型目前不佔多數,有的也屬旗艦機了。不過在我們買DC的時候說明中往往會標注出該款產品的總像素、有效像素等數值,而後者才是決定實際影像解析度的重要指標。 其次是
一般來說,總像素和有效像素往往差別不大,但某些具備硬體插值功能的相機卻能在原來低像素基礎上輸出超高像素,比如總像素僅為300萬的數碼相機經過插值可以獲得600萬像素,雖然像素個數上去了,但實際拍攝畫質卻無法跟真正600萬像素級別的數碼相機相提並論,這就好比原本清晰度不高的圖片在經過PHOTOSHOP修飾之後圖像質量有所提升,但卻跟真正高質量的照片仍有相當距離。
如果初次購機的朋友對於數碼相機領域的這一現象缺乏了解,某些不法「JS」將會藉此大發不義之財。3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被當作600萬像素的機器來賣,而消費者卻懵然不知,一樁「冤案」也就就此鑄就。
就目前來看,像素級別仍是決定DC銷售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費者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機型,不可盲目攀高,力求用最少的金錢購買到最好的產品。
二、說過相機的硬體配置,就要來看他的軟體方面了:要想把照片照得出色,除了有對事物的感觀和補抓的靈感外,就是要會充分的運用它的功能。消費級DC在功能上主要分手動DC與自動DC兩大類。
1、手動型DC:對攝影感興趣或是想要學習攝影的朋友可以選擇有手動功能的DC,因為對機器的手動功能要求比較高。所以,這部分朋友選擇canon g系列、sony f系列、nikon 8400、8700、富士s系列、minolta a系列等機器就比較合適。至於那此支持國產機器的朋友就會感動遺憾了,因為在此方面還是空白。另外,對長焦有需求的用戶可以選擇松下fz系列、美能達z系列、奧林巴斯C7XX系列等擁有10倍以上變焦的機型,對高素質錄像有要求的用戶可以選擇三洋的某些相機型號,對廣角有要求的用戶可以選擇理光g系列或者索尼f828、美能達a1、佳能pro1等等擁有28mm廣角的機型。
2、自動型DC:適用於那些只是單純記錄生活對成像質量要求不是很高的朋友。如果選擇了自動DC,那首先是要看它的易用性。自動型DC很好的繼承了傻瓜膠片相機的具有對准即拍的卓越易用性能,即使是兒童也能用它拍攝出不錯的照片的特色。為了讓拍攝者在數碼相機上也能找到傻瓜相機的感覺,DC廠商特地在按鈕設計、菜單系統、曝光模式、白平衡調節等多個方面作了特殊「優化」:操控設計直觀方便,按鈕布局更加合理;菜單系統簡單明了,選項不多且涇渭分明;曝光模式、白平衡調節雖然有手動選項,但仍偏重於自動控制,消費者無需太多設置即可用它拍攝出滿意的數碼影像;而後是要看它的性價比。
價格和拍攝性能是衡量一款DC性價比高低的兩個方面,與那些偏重於手動控制的機型相比,自動型數碼相機的銷售價格往往占據較大優勢,而拍攝畫質卻並沒有本質區別,從而決定了這類機型較高的性價比。 其次就是對拍攝畫質滿足需要了, 現在家用的DC以500萬、600萬成了消費者的首選。與手動型數碼相機相比,自動機型擁有體積更小、更加便於攜帶的先天優勢,再加上更加低廉的價格、毫不遜色的拍攝品質、簡單方便的操控設計,普通消費者把它當作旅途當中的夥伴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以從canon v系列、sony p系列、olympus u系列、nikon 2系列、fuji a203、f401等機器找到較合適的,如果預算依然有限,可以考慮國產的某些相機。 如果想偶爾享受一下攝影藝術的樂趣,比如長時間曝光玩玩夜景、高快門玩玩運動。這樣的朋友,選擇canon s系列、nikon 3700、olympus 7系列、sony w1、v1、minolta f系列、z系列、kodak dx系列都比較合適。
三、現在我要來說說附件了
1、先從電池說起吧!個人認為如果手中的銀子不是很富於的話,就一定要在選擇DC的時候,好好考慮一下這個問題。因為在使用過程中液晶屏幕、感光器材、鏡頭變焦動作都會消耗大量的電量,所以在買DC的同時要考慮到它的電池能力和兼容電池的選擇,以免受「電量不足」的郁悶。現在DC的電源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使用普通5號電池,另外一種是使用專門鋰離子充電電池。說到這兒,大家知道為什麼要在買DC的同時要好好考慮這個問題了吧!對,就是5號電池與專門鋰離子充電電池的間的差價!
2、存儲卡:由於各種存儲介質的標准不統一,以致大家有選購所需的存儲介質,時會感覺不知道所措,所以在選購時一定要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和適用於哪種卡。
Ⅳ 有沒有手機相機可以調焦的相機軟體下載
360相機
Ⅳ 什麼是軟焦點
所謂軟焦點,是指在閱讀過程中不將視覺焦點集中於一點,而是盡量使焦點變得模糊、分散,通過這種訓練,將你的肉眼所看到的映像轉化為思維形象,從而在你的腦海中得以清晰呈現。這種眼部肌肉運動方法的訓練,也被稱為心理視覺輸入法。當然,這種方法並非十分容易地就能夠被人們掌握,而要在一次又一次的訓練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才能使你具有從容的獲得右腦視覺形象的能力。不僅如此,在經過一系列的進階訓練之後,才能做到即使不閉上眼睛也可以看到這些形象。
Ⅵ 各個數碼相機品牌有哪些
我將數碼相機常見品牌分為三個等級,即一線品牌、二線品牌和三線品牌。
(1).一線品牌包括佳能、尼康、索尼、柯達、富士、松下6個品牌,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擁有雄厚的技術開發能力,成像質量較好,有較全的產品線,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其中某些品牌在數碼單反相機方面亦有很強實力。
(2).二線品牌包括奧林巴斯、賓得、理光、萊卡、適馬、三星、卡西歐7個品牌。這其中前五個都是老牌傳統影像器材製造商,但在數碼相機崛起後,它們落後了,也許是以前在傳統相機領域取得的成就太大,使它們固步自封吧!而三星、卡西歐則都是從電子行業轉入影像行業的。二線品牌基本上不掌握多少核心技術。
Ⅶ 柔焦是什麼意思
柔焦鏡頭屬於特殊鏡頭
柔焦鏡頭
「柔焦鏡頭」又稱「軟焦點鏡光」、「柔光鏡頭」,是一種能使影像產生輕度虛化的鏡頭,主要用於人像與風景攝影。
柔焦鏡頭的柔焦效果與通常鏡頭聚焦稍有不實的是不同的。柔焦鏡頭實質上是產生一種雙重影像,一個清晰的實像與一個焦點不準的虛像,兩者重合而成。
軟焦鏡頭
這是一組在人像攝影和商業攝影中被廣泛使用的濾色鏡。 可柔化強光、並適當降低明暗反差,散射作用產生的軟焦效果能掩蓋皮膚上的瑕疵,柔化皮膚的質感,使之更顯嬌嫩。 應用在室外風景攝影中,可以柔化景物的反差和剛硬的輪廓線,是畫面充滿神秘和浪漫的情調。 適合使用3...
Ⅷ 電影的柔焦 軟焦是什麼
有意識降低鏡頭的清晰度,可對畫面中本應清晰的被攝體進行相反作用,則可得到柔和的表現效果。該鏡頭稱作軟焦點鏡頭,實際使用時如其名所示,對被攝體以軟焦點柔和再現使畫面表現出強烈的繪畫感。
Ⅸ 單反有哪些類別
數碼單反鏡頭的種類 鏡頭種類: 一 定焦鏡頭:焦距固定不變的鏡頭則稱為「定焦鏡頭」。 1. 標准鏡頭(簡稱標頭): 指焦距長度接近或等於底片/感測器對角線長度的鏡頭。以全幅135單反相機來說,它的底片幅面為24*36mm,對角線的長度為50mm,所以,這類相機的「標頭」焦距就是50mm。當然,畫幅的不同的相機,標頭的焦距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120相機的「標頭」焦距為75mm,4*5英寸座機為150mm。數碼單反相機的感測器幅面因廠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只要計算出感測器的對角線長度,就可以得出標准鏡頭的焦距了。盡管不同畫幅的「標頭」焦距不同,但他們的視角卻是基本相同的,都接近人眼的正常視角。因此,在諸如取景范圍、透視關系等方面,「標頭」都與人眼觀看的效果類同,顯得特別親切、自然。此外,「標頭」的技術已經基本趨於完善,顯著的特點是孔徑大、成像質量出眾、價格低廉等,是每個單反用戶的必備鏡頭之一。 2.廣角鏡頭: 指焦距短於、視角大於「標頭」的鏡頭。以全幅135單反相機來說,焦距在30mm左右、視角在70度左右的鏡頭稱為「廣角鏡頭」,焦距小於22 mm,視角大於90度的鏡頭稱為「超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的特點:a. 景深大,有利於獲得被攝畫面全部清晰的效果。廣泛地用於風光片的拍攝。b. 視角大,在有限的范圍內可以獲得較大的取景范圍,在室內建築的拍攝中尤為見長,廣泛地用於房地產行業的拍攝。c. 透視感強烈,可以營造具有強烈視覺沖擊感的畫面。 d. 畸變較大,尤其是在畫面的邊緣部分。 3.遠攝鏡頭: 指焦距長於、視角小於「標頭」的鏡頭。以全幅135單反相機來說,焦距在200mm,視角在12度左右的鏡頭稱為「遠攝鏡頭」,焦距在300mm以上,視角在8度左右的鏡頭稱為「超遠攝鏡頭」。 遠攝鏡頭的特點:a. 景深小,容易獲得主體清晰,背景虛化的畫面效果。b. 視角小,能夠獲得遠處主體較大的畫面且不幹擾被攝對象。廣泛地用於戶外野生動物的拍攝。 c. 壓縮了畫面透視的縱身感,拉近了前後景的距離。 d. 影像畸變較小,廣泛地用於人像攝影。 4.魚眼鏡頭: 一種極端的超廣角鏡頭,以全幅135單反相機來說,焦距在16mm以下,視角在180度左右的鏡頭就可稱為「魚眼鏡頭」。 魚眼鏡頭的特點:a. 視角大,被攝范圍極廣。 b. 透視感獲得極大的誇張。 c. 魚眼鏡頭存在嚴重的畸變,但可以獲得戲劇性的效果。d. 價格昂貴,原來為天文攝影而設計。 e. 第一片鏡片向外凸出,不能使用通常的濾鏡,取而代之的是「內置式濾鏡」。 5.折反鏡頭(反射式鏡頭): 是一種超遠攝鏡頭,看起來短而胖,重量也要輕很多,比較適合手持拍攝。鏡頭結構簡單,畫質優良。缺點是只有一檔光圈,對景深控制不便,相機取景的時候取景屏發暗,對聚焦不便。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折反鏡頭大多是俄羅斯製造,價格低廉,常見的焦距為500mm和1000mm,是囊中羞澀又愛好遠攝的用戶不錯的選擇之一。 二 變焦鏡頭:指焦距在一定范圍可內自由調節的鏡頭。 1.變焦鏡頭的種類: a. 手動對焦和自動對焦。根據對焦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變焦鏡頭分為手動變焦鏡頭和自動變焦鏡頭。 b. 變焦范圍。一般來說,20-40mm的稱為廣角變焦鏡頭,35-70mm的稱為標准變焦鏡頭,70-200mm的稱為中遠變焦鏡頭,200-500的稱為遠攝變焦鏡頭。當然,也有不少鏡頭囊括了廣角至中焦、甚至遠攝的范圍,如28-200mm,28-300mm等。 c. 變焦倍率。從變焦倍率來看,有2倍(例如35-70mm),3倍(如70-210mm),5倍(28-135mm),7倍(28-200mm),10倍(50-500mm)等。總體來說,變焦范圍越大,體積相應較大,畫質相對較低,光圈相對稍小。 d. 變焦方式。根據操作的不同,分為推拉式變焦和旋轉式變焦兩種。推拉式變焦的優點在於使用方便,可以快速從最遠端變焦到最近端。缺點在於俯仰拍攝的時候鏡頭容易滑動。旋轉式變焦的優點在於對焦環和變焦環各自獨立,轉動操作互不幹涉。但操作不如推拉簡便,尤其是採用「變焦拍攝爆炸效果」時,不如推拉變焦容易實現。 三 數碼鏡頭:指針對數碼單反相機的特點而設計或改進的鏡頭。 1.數碼專用鏡頭: 指根據數碼單反相機APS尺寸的數字感測器而設計的鏡頭,這類鏡頭通常只可以使用在相應型號的數碼單反相機之上,使用在全幅135相機之上不能正常成像。 a. 常見的幾種數碼專用鏡頭: 佳能EF-S 鏡頭,只可使用在佳能EOS 300D,350D,20D數碼單反相機之上; 尼康DX鏡頭,可使用在所有尼康數碼單反相機之上; 奧林巴斯DIGITAL鏡頭,可使用在奧林巴斯4/3系統的數碼單反相機之上; 騰龍DI II 鏡頭,可使用在相應卡口的數碼單反相機之上; 圖麗DX鏡頭,可使用在相應卡口的數碼單反相機之上; 適馬DC鏡頭,可使用在相應卡口的數碼單反相機之上; 美能達 DT 鏡頭,僅可使用在美能達 a-7D數碼單反相機之上; 賓德DA鏡頭:可使用在賓德數碼單反相機之上。 b. 數碼專用鏡頭的特點: 由於是針對APS尺寸設計,所以數碼專用鏡頭的體積、重量和價格都比135全幅鏡頭有大幅下降,以D50的套頭來說,在擁有AF-S超聲波馬達,ED鏡片和非球面鏡片等前提下,鏡頭的重量僅僅為210克,這對於135全幅鏡頭來說,基本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針對數碼感測器的改進設計:對於膠片,即使光線斜著入射,膠片仍然可以充分感光;但是數碼相機中使用的感光元件是一個像素以規定間隔排列在柵格上的晶元,光電二級管在像素內部的凹陷中。因此,光線只能在直線進入鏡頭的情況下,才能有效的到達光電二級管。這意味著如果數碼單反配置一個35mm相機鏡頭,容易發生彩色還原不準確,以及在光線斜角入射的感光元件邊緣發生亮度不足,對於廣角鏡頭,這種情況一般會更加惡化。數碼專用鏡頭根據以上的特點做了相應的改進,以奧林巴斯DIGITAL鏡頭來說,它採用全新設計,根據數碼相機中所用感光元件的特點,專門優化了鏡頭。4/3系統標准以及Zuiko Digital鏡頭獨有的技術,保證光線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到達感光元件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即使是在圖像邊緣或者使用廣角鏡頭時,仍能獲得穩定的高品質影像。(見下圖) 2.數碼優化鏡頭: 指根據數碼感測器的特點,在原有135全幅鏡頭的基礎上進行了數碼優化改進設計的鏡頭,通常這類鏡頭即可使用在數碼單反相機之上,也可以使用在傳統135全幅相機之上。目前的數碼優化鏡頭主要來自日本的適馬和騰龍,即適馬的 DG鏡頭和騰龍的DI 鏡頭。 四 特殊鏡頭:為特殊用途而設計的鏡頭,通常用於專業領域。 1.微距鏡頭: 是一種可以非常接近被攝物體進行聚焦的鏡頭,微距鏡頭在膠片或感測器上所形成的影像大小與被攝物體自身的大小差不多相等。1:1標記的微距鏡頭表示膠片上影像與被攝物體尺寸一樣,1:2的標記表示膠片上影像是被攝物體的一半,2:1表示是被攝物體的2倍。 微距鏡頭的通常都是中等焦距的鏡頭,但它實際上可以是任何焦距的鏡頭。例如既有50mm的微距鏡頭,也有180mm微距鏡頭或者70-180mm的微距變焦鏡頭。微距鏡頭的價格通常比較昂貴,畫質優秀,特別適合於拍攝昆蟲、花卉、郵票、手錶零件等題材。 2.透視調整鏡頭: 具有校正透視變形功能的鏡頭。這種鏡頭的光學系統的主光軸可進行橫向或縱向移動調節,調節的時機身與膠片或感測器平面的位置不發生移動。透視調整鏡頭主要用於建築攝影。 3.柔焦鏡頭: 又稱「軟焦點鏡頭」、「柔光鏡頭」,是一種能使影像產生輕度虛化的鏡頭,主要用於人像與風景攝影。 4.附加鏡頭: a. 增距鏡: 最常用的一種附加鏡頭,使用時把它裝在相機與鏡頭之間,能使主鏡頭的焦距增加一定的倍率。常見的有2X 和1.4X兩種,分別可以增加2倍和1.4倍的焦距。使用增距鏡的主要缺點是減小主鏡頭的有效光圈。一般來說,2X增距鏡減少2擋光圈,如果正常是使用F16光圈來拍攝,使用增距鏡時就應該調節在F8上。此外,增距鏡帶來的後果還有自動對焦速度減慢,畫質下降等。 b. 廣角附加鏡: 廣角附加鏡是安裝在主鏡頭前面使用的,購買的時候要注意主鏡頭的螺紋孔徑,它的主要作用是減小主鏡頭的焦距。使用廣角附加鏡頭後,不必進行暴光補償,光圈值不變,但建議使用小光圈拍攝,以便盡可能提高畫質。 鏡頭結構: 一、單片或雙膠合透鏡構成的簡易鏡頭 這種簡易型鏡頭由於只採用單片或雙膠合透鏡構成,因此其象差不可能完善校正,孔徑也很小,只能在強光下使用。但由於此類鏡頭價格特別低廉,特別是近年來已普遍使用光學塑料(PMMA)替代光學玻璃,使其製造成本更為降低。因此,目前市場上的玩具相機、一次性相機大多使用這種簡易鏡頭。 二、三片三組柯克[Cooke]型鏡頭 早期由三片分離透鏡組成的柯克型鏡頭,其光圈位於透鏡之間,這種光學結構型式是鏡頭象差能得以初步校正的最簡單結構,象質基本上滿足一般普及型相機的要求(鏡頭等級為2~3級),且價格比較低。近幾年來為了適應自動、袖珍照相機的發展,把通常三片型柯克鏡頭的光圈由鏡頭中間移至鏡後,使透鏡之間密接緊靠。由於光圈後移造成的光焦度失對稱,使系統存在有較大的軸外球差,不得而已只能採取攔光的辦法來保證象差,因此相對來說邊緣照度較低,在設計及使用時都需要統籌兼顧。 為進一步降低成本,目前市場上的水貨低檔照相機大多用光學塑料透鏡替代柯克型三片物鏡中的某一片(大多為中間一片),此時其相對孔徑只能做到1/4.5左右。 三、天塞[Tessar]型三組四片照相鏡頭 由柯克型發展起來的天塞型鏡頭見圖1-2-18,它1902年起源於德國的蔡司光學工廠,最早是由著名光學專家魯道夫(Rudolof)設計的。它用雙膠合透鏡組代替了柯克型鏡頭的第三片,所以鏡頭的相對孔徑可以大大提高,在中等視場50°~60°情況下其相對孔徑可做到1/3.5~1/2.8。它是目前國內中檔或普及型照相機應用得最廣的鏡頭結構形式。光圈位於第二、第三組之間,構成非對稱結構型的正光焦度攝影物鏡。 引入的膠合透鏡組使物鏡的象散和軸外均得到了充分改善,因此特別適合於風景攝影。 四、雙高斯物鏡及其演變形式 雙高斯物鏡是在具有較大視場(大約40°左右)的物鏡中,相對孔徑最先達到F/2的一種物鏡。最初的設計如圖1-2-19所示。加入的兩個膠合面,使其有可能更好地消除象差。膠合面兩邊玻璃的色散盡管不同,但折射率近似相等,因此膠合面的加入對單色象差影響不大。基本對稱的結構有利於彗差、畸變、倍率色差等垂軸象差的校正,光圈兩側各有一個強凹透鏡,有利於球差和象散的校正。 雙高斯物鏡的復雜化型式,主要是為了增加鏡頭的相對孔徑或者是為了改善鏡頭的成象質量。最常見的方法是把前面或者後面的正透鏡用兩個單正透鏡來代替,如圖1-2-19(a)所示。它可以使軸外的視場高級球差和軸上的孔徑高級球差同時減小,可以在較大的視場情況下獲得較高的成象質量。 雙高斯物鏡的另一類復雜化形式是把前、後厚透鏡中的膠合面,用分離曲面代替;或者同時把前面或後面的正透鏡分成兩個。
求採納
Ⅹ 長焦距,高倍光學變焦的相機有哪些
如果是單反或微單相機,就是看具體鏡頭。如果是家用級的相機,目前變焦倍數最大的長焦是尼康P900S,有83倍變焦鏡頭。其他還有索尼的H和HX系列,佳能HS系列等,例如索尼HX400,是50倍的變焦長焦家用相機,索尼H400,是63倍變焦鏡頭。佳能SX60
HS,也有65倍光學變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