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相機攝影 > 哪些物理實驗中用到過頻閃照相機

哪些物理實驗中用到過頻閃照相機

發布時間:2022-06-23 07:00:33

❶ 牛頓力學的著名實驗

1控制變數法在實驗中或實際問題中,常有多個因素在變化,造成規律不易表現出來,這時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變,依次研究某一個因素的影響和利用。如氣體的性質,壓強、體積和溫度通常是同時變化的,我們可以分別控制一個狀態參量不變,尋找另外兩個參量的關系,最後再進行統一。歐姆定律、牛頓第二定律等都是用這種方法研究的。2、等效替代法某些物理量不直觀或不易測量,可以用較直觀、較易測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從而簡化問題。如在驗證動量守恆實驗中,發生碰撞的兩個小球的速度不易直接測量,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研究;在描繪電場中的等勢線時,用電流場來模擬電場等都用了等效思想。3、累積法把某些難以用常規儀器直接准確測量的物理量用累積的方法,將小量變大量,不僅可以便於測量,而且還可以提高測量的准確程度,減小誤差。如測量均勻細金屬絲直徑時,可以採用密繞多匝的方法;測量單擺的周期時,可測30-50個全振動的時間;分析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時,可隔幾個點找出計數點分析等。4、留跡法有些物理過程是瞬息即逝的,我們需要將其記錄下來研究,如同攝像機一樣拍攝下來分析。如用沙擺描繪單擺的振動曲線;用打點計時器記錄物體位置;用頻閃照相機拍攝平拋的小球位置;用示波器觀察交流信號的波形等。5、外推法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觀察或測量,作為它的極端情況,不易直觀觀測,如果把這局部觀察測量得到的規律外推到極端,可以達到目的。例如在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無法直接測量I=0(斷路)時的路端電壓(電動勢)和短路(U=0)時的電流強度,通過一系列U、I對應值點畫出直線並向兩方延伸,交U軸點為電動勢,交I軸點為短路電流。6、近似法在復雜的物理現象和物體運動中,影響物理量的因素較多,有時為了突出主要矛盾,可以有意識的設計實驗條件、忽略次要因素的影響,用近似量當成真實量進行測量。7、放大法對於物理實驗中微小量或小變化的觀察,可採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標卡尺、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都是按放大原理製成的。回憶爹の490982014-11-031.埃拉托色尼測量地球的周長古埃及有一現名為阿斯旺的小鎮。在這里,夏日正午的太陽懸在頭頂:物體沒有影子,陽光直射入深水井中。埃拉托色尼是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館長,他意識到這一信息可以幫助他估計地球的周長,在以後幾年的時間里的同一天、同一時間,他在亞歷山大測量了同一地點的物體的影子。發現太陽光線有輕微的傾斜,在垂直方向偏離了大約7度角。剩下的就是幾何學的問題了。假設地球是球狀

❷ 某物理興趣小組在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實驗時,將小球做平拋運動,用頻閃照相機對准方格背景照相,拍攝到了

(1)根據平拋運動的特點,水平方向的坐標為:3×2×9.8cm=58.8cm;
豎直方向:y=(1+2+3)×9.8cm=58.8cm;
n=

58.8
9.8
=6,
因為如圖中標記為2的小球坐標為:(2,1),所以沒有被拍攝到的小球位置坐標為:(6,6);
(2)由△h=gt2
得:t=

❸ 高中物理的實驗方法 具體到一些著名實驗

1.埃拉托色尼測量地球的周長
古埃及有一現名為阿斯旺的小鎮。在這里,夏日正午的太陽懸在頭頂:物體沒有影子,陽光直射入深水井中。埃拉托色尼是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館長,他意識到這一信息可以幫助他估計地球的周長,在以後幾年的時間里的同一天、同一時間,他在亞歷山大測量了同一地點的物體的影子。發現太陽光線有輕微的傾斜,在垂直方向偏離了大約7度角。 剩下的就是幾何學的問題了。假設地球是球狀,那麼它的圓周應該跨越360度。如果兩座城市成7度角,就是7/360的圓周,就是當時5000個希臘運動場的距離。因此地球的周長就應該是25萬個希臘運動場。今天,通過航跡測算,我們知道埃拉托色尼的測量誤差僅在5%以內。
2. 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
在16世紀末,人人都認為重量大的物體比重量小的物體下落的快,因為偉大的亞里士多德已經這么說了。伽利略,當時在比薩大學數學系任職,他大膽的向公眾的觀點挑戰。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已經成為科學中的一個故事:他從斜塔上同時扔下一輕一重的物體,讓大家看到兩個物體同時落地。伽利略挑戰亞里士多德的代價也許是他失去工作,但他展示的是自然界的本質,而不是人類的權威,科學作出了最後的裁決。
3. 伽利略的加速實驗
伽利略繼續提煉他有關物體運動的觀點。他做了一個6米多長、3米多寬的光滑直木槽。再把這個木板的斜槽固定住,讓銅球從木槽頂端沿斜面滑下,並用水鍾測量銅球每次下滑的時間,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亞里士多德曾預言滾動球的速度是均勻不變的;銅球滾動兩倍的時間就走出兩倍的路程。伽利略卻證明銅球滾動的路程和時間的平方成 正比:兩倍的時間里,銅球滾動的4倍的距離,因為存在恆定的重力加速度。
4.牛頓的棱鏡分解太陽光
埃薩克·牛頓出生那年,伽利略與世長辭。牛頓1665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後來因躲避鼠疫在家呆了兩年,後來順利地得到了工作。當時大家都認為白光是一種純的沒有其它顏色的光(亞里士多德就是這樣認為的),而彩色光是一種不知何故發生變化的光。
為了驗證這個假設,牛頓一面三棱鏡放在陽光下,透過三棱鏡,光在牆上分解為不同的顏色,後來我們稱作為光譜。人們知道彩虹的五顏六色,但是他們認為那是因為不正常。牛頓的結論是:正是這些紅、橙、黃、綠、藍、靛、紫基礎色有不同的色譜才形成了表面上顏色單一的白色光,如果你深入地看看,會發現白光是非常美麗的。
5.卡文迪許扭稱實驗
牛頓的另一偉大貢獻是他的萬有引力定律,但是萬有引力到底有多大?18世紀末,英國科學家亨利·卡文迪許決定要找出這個引力。他將兩邊系有小金屬球的6英尺木棒用金屬線懸吊起來,這個木棒就像啞鈴一樣。再將兩個350磅重的鉛球放在相當近的地方,以產生足夠的引力讓啞鈴轉動,並扭動金屬線。然後用自製的儀器測量出微小的轉動。
測量的結果驚人的准確,他測出了萬有引力恆量的參數,在此基礎上卡文迪許計算出地球的密度和質量。他的計算結果和當今世界公認的值很接近。
6. 托馬斯·楊的光干涉實驗
牛頓也不是永遠都正確的。在多次爭吵後,牛頓讓科學界接受了這樣的觀點:光是有微粒組成的,而不是一種波。1830年,英國醫生、物理學家托馬斯·楊用實驗來驗證這點。 他在百葉窗上開了一個小洞,讓光線通過,並用一面鏡子反射透過的光線。然後他用一個厚約1/30英寸的紙片把這束光從中間分成兩束。結果看到了相交的光線和陰影。這說明兩束光線可以像波一樣相互干涉。這個實驗為一個世紀後量子學的創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7.米歇爾·傅科鍾擺實驗
去年,科學家們在南極安置一個擺鍾,並觀察它的擺動。他們是在重復1851年巴黎的一個著名實驗。1851年法國科學家傅科在公眾面前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用一根長220英尺的鋼絲將一個62磅重的頭上帶有鐵筆的鐵球懸掛在屋頂下,觀測記錄他前後擺動的軌跡。周圍觀眾發現每次擺動都會稍稍偏離原來軌跡並發生旋轉時,無不驚訝。實際上這是因為房屋在緩緩移動。
傅科的演示說明地球是在圍繞地軸自轉的。在巴黎的緯度上,鍾擺的軌跡是順時針方向,30小時一個周期。在南半球,鍾擺應該逆時針轉動,而赤道上將不會轉動。在南極,轉動周期是24小時。
8.羅伯特·密里根的油滴實驗
很早以前,科學家就在研究電。人們知道這種無形的物質可以從天上的閃電中獲得,也可以通過摩擦頭發得到。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J·J·托馬斯已經確立電流是由帶負電粒子即電子組成。1909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密里根開始測量電流的電荷。密里根用一個香水瓶子的噴頭向一個透明的小盒子里噴油滴。小盒子的頂部和底部分別接一個電池,讓一邊成為正電板,另一邊成為負電板。當小油滴通過空氣時,就會吸引一些靜電,油滴下落的速度可以通過改變電板間的電壓來控制。
密里根不斷改變電壓,仔細觀察每一顆油滴的運動。經過反復的研究,密里根得出結論:電荷的值是某個固定的常量,最小的單位就是單個電子的帶電量。
9.盧瑟福發現核子的實驗
1911年盧瑟福還在曼徹斯特大學做放射能的實驗時,原子在人們的印象中就好像是「葡萄乾布丁」,大量正電荷聚集的糊狀物質,中間包含著電子的微粒。但是他和他的助手發現向金箔發射帶正電的阿爾法微粒時少量被彈回,這是他們非常吃驚。盧瑟福計算出原子不是一團糊狀物質,大部分物質集中在一個中心小核上,現在叫做核子,電子在它周圍環繞。
10.托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應用於電子干涉的實驗
牛頓和托馬斯·楊對光的性質的研究得出的結論都不完全的正確。光既不是簡單由粒子構成,也不是一種單純的波。20世紀初,麥克斯·普朗克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分別指出一種叫光子的東西發出光和吸收光。但是其他實驗還證明光是一種波狀物。經過幾十年發展的量子學說最終總結了兩個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亞原子微粒(如電子、光子等等)是同時具有兩種性質的微粒,物理上稱它們:波粒二象性。
將托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的說明這一點。科學家們用電子流代替光束來解釋這個試驗。根據量子力學,電粒子流被分成兩股,被分的更小的粒子流產生波效應,它們互相影響,以致產生象托馬斯·楊的雙縫實驗中出現的加強光和陰影。這說明微粒也有波的效應。到1961年,某一位科學家才在真實的世界裡做出了這一實驗。
下面給你一些物理實驗的方法
1、控制變數法

在實驗中或實際問題中,常有多個因素在變化,造成規律不易表現出來,這時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變,依次研究某一個因素的影響和利用。

如氣體的性質,壓強、體積和溫度通常是同時變化的,我們可以分別控制一個狀態參量不變,尋找另外兩個參量的關系,最後再進行統一。歐姆定律、牛頓第二定律等都是用這種方法研究的。

2、等效替代法

某些物理量不直觀或不易測量,可以用較直觀、較易測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從而簡化問題。

如在驗證動量守恆實驗中,發生碰撞的兩個小球的速度不易直接測量,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研究;在描繪電場中的等勢線時,用電流場來模擬電場等都用了等效思想。

3、累積法

把某些難以用常規儀器直接准確測量的物理量用累積的方法,將小量變大量,不僅可以便於測量,而且還可以提高測量的准確程度,減小誤差。

如測量均勻細金屬絲直徑時,可以採用密繞多匝的方法;測量單擺的周期時,可測30-50個全振動的時間;分析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時,可隔幾個點找出計數點分析等。

4、留跡法

有些物理過程是瞬息即逝的,我們需要將其記錄下來研究,如同攝像機一樣拍攝下來分析。

如用沙擺描繪單擺的振動曲線;用打點計時器記錄物體位置;用頻閃照相機拍攝平拋的小球位置;用示波器觀察交流信號的波形等。

5、外推法

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觀察或測量,作為它的極端情況,不易直觀觀測,如果把這局部觀察測量得到的規律外推到極端,可以達到目的。

例如在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無法直接測量I=0(斷路)時的路端電壓(電動勢)和短路(U=0)時的電流強度,通過一系列U、I對應值點畫出直線並向兩方延伸,交U軸點為電動勢,交I軸點為短路電流。

6、近似法

在復雜的物理現象和物體運動中,影響物理量的因素較多,有時為了突出主要矛盾,可以有意識的設計實驗條件、忽略次要因素的影響,用近似量當成真實量進行測量。

7、放大法

對於物理實驗中微小量或小變化的觀察,可採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標卡尺、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都是按放大原理製成的。

❹ 物理小組利用頻閃照相和氣墊導軌做「探究碰撞中的不變數」的實驗. 步驟如下:①用天平測出滑塊A、B的質量

a. B ; 60 b. 0.1 c. -0.2 , -0.2 ,碰撞前後兩物體的質量與速度的乘積之和保持不變

❺ (高一物理)有關頻閃攝影的變速運動(要4種方法)

頻閃照片相當於打點計時器。可以用連續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差為加速度與時長平方的乘機。或求兩點的瞬時速度,再利用加速度的定義進行求解。

❻ 某物理興趣小組在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實驗時,分成兩組,其中一個實驗小組讓小球做平拋運動,用頻閃照相機

(1)根據平拋運動的特點,水平方向的坐標為:3×2×10cm=60cm;
豎直方向:y=(1+2+3)×10cm=60cm;
故沒有被拍攝到的小球位置坐標為:(60cm,60cm);
(2)由△h=gt2,得:t=

❼ 某物理興趣小組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實驗時,使小球做平拋運動,用頻閃照相機對准方格背景照相,由於取景

(1)根據平拋運動的特點,水平方向的坐標為:4×2×10cm=80cm;
豎直方向:y=(1+2+3+4)×10cm=100cm;
故沒有被拍攝到的小球位置坐標為:(80cm,100cm);
(2)由△h=gt2,得:t=

❽ "頻閃攝影"是研究物體運動時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

首先這是高速攝影范疇。我可以教你計算方法,你可以自己計算;但是我不會計算的。
計算方法如下:兩個球平行運動,一個定為「甲」,另一個定為「乙」。
回答1:甲的左起第一影像到左起第二影像之間的間隔是0.02秒,左一到右一的間隔是距離。速度=距離/時間
左一到左二是一個0.02秒左二到左三是一個0.02秒,有多少個間隔,0.02*(間隔數量)=時間
乙 同上計算。可以的到甲乙兩個小球運動時間。

回答2:首先假設兩個都是勻速運動。那麼圖上甲球左一到右一的時間和乙球左一到右一時間相同。根據問題得知:其中一個球運動越來越快,很簡單看圖回答,哪個球的間隔越來越大,哪個球越來越快,因為相同的時間運動距離增加,說明運動速度加快。

回答3:速度=距離/時間 勻速運動的球,左一到左二的間隔就是距離,距離/0.02=速度
勻速運動的小球的速度就得到了。變速小球的左一到左二的距離知道,距離/0.02=速度1;此球右一到右二的距離知道,距離/0.02=速度2;(速度1+速度2)/2=平均速度。

注意:速度的算數平均值不是計算平均速度,而是計算攝影頻率。通過頻率和相位差得到結果的方法。如果有人強調「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數平均值」,那麼一定是不懂「頻閃攝影」的關鍵是「頻閃和攝影的頻率」,而不是平均速度。

❾ 利用數碼單反相機和頻閃光源拍攝高中物理實驗的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方法

數碼相機在物理演示實驗中的巧用
葉文義(隆山高級中學 浙江瑞安 325200)
摘 要:本文以《平拋物體的運動》一課教學為例,介紹了數碼相機在物理演示實驗中兩種巧妙的運用:一、利用數碼相機並配合視頻投影系統對演示實驗進行現場攝像,實拍實放。二、利用數碼相機的「多段」的神奇拍攝功能來拍攝、分析、研究高速運動的物體。

關鍵詞:數碼相機 平拋 攝像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步伐,物理教育改革也發展迅速,其中不僅涉及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藝術等方面的革新,而且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多樣化也逐漸成為物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當前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數碼相機的普遍應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如何將數碼相機的應用引入到物理課堂教學中來,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也正是物理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根據自己這幾年的嘗試,發現在課堂教學中特別在演示實驗教學中,引入數碼相機(帶「多段」拍攝功能、攝像功能及視頻輸出)則會有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下面以《平拋物體的運動》一課教學為例談談具體的應用。
在《平拋物體的運動》一課的教學中,平拋運動是怎樣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這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克服這個重點和難點則必需做好相關的演示實驗,在教材中設置如圖1所示的演示實驗和提供如圖2所示的頻閃照片。

圖1 圖2
而圖1中的演示實驗中物體運動太快,學生無法清楚的觀察中間的運動過程,只能憑落地時的一個聲音來粗略的判斷豎直方向是自由落體,更加無法判斷水平方向是勻速直線運動。對於這樣圖2所示的頻閃照片,它的缺點在於在拍攝過程中對實驗儀器要求較高(需要高精度、高頻率的頻閃閃光燈),操作過程復雜(嚴格地說必須在暗室中拍攝,而且有一些具體的攝影專業問題),如果是傳統攝影,還需要有一個沖洗等待的過程,其製作過程復雜,不利做課堂演示。而且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張事先准備好的照片,缺乏真實感和直接感。 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這節課大部分只能是的理論宣講,學生無法做到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實驗而自主得出結論,只能憑借自身的能力水平想像該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導致學生對平拋運動的分解和規律也只能是機械接受,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不會太理想。如能巧妙的在演示中引入數碼相機,則對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具體介紹數碼相機在演示平拋運動的兩種方法。
一、利用數碼相機並配合視頻投影系統對平拋運動實驗進行現場攝像,實拍實放。
筆者根據教材的內容,對演示實驗如圖3所示進行改進:把兩條一模一樣得較光滑得斜槽一高一低固定在豎直演示板左側,在右上角固定一電磁鐵。

圖3
演示時利用數碼相機(帶攝像功能、視頻輸出)對演示實驗進行現場攝像,實拍實放,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慢鏡頭」錄像片段,從中得出平拋運動的規律,再從而完成該課的課堂教學,則取得較好的效果。具體操作分為以下幾步:
1.准備實驗儀器和攝像系統器材的選擇和連接:演示實驗裝置如圖3所示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准備兩個一模一樣得鐵球。選擇高、中檔(帶攝像功能及視頻輸出)的數碼照相機,自帶監視彩屏,裝有50萬—300萬像素、較大尺寸CCD感測器,能達到更高的清晰度。。高、中機裝有3X-30X光學變焦鏡頭,且自動、手動功能齊全。把數碼相機直接安裝在蛇形管或可調照明燈支架上。將數碼相機的信號輸出端用屏蔽導線連接到計算機或直接連接到視頻投影儀上。
2.演示、拍攝、播放「平拋運動豎直方向是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取兩個一樣的的小球,一個放在裝置左上角斜槽(較光滑)的某一高度用磁鐵吸住,另一個放在裝置右角相同的高度用磁鐵吸住。用開關自動控制:當第一個小球離開斜槽末端瞬間,另一個小球同時下落,一個做平拋運動,一個做自由落體運動,從背景方格紙可以看出他們在下落的整個過程中幾乎都在同一水平線上,最後同時落地。整個實驗過程用數碼相機拍下,學生觀察實物演示後,再讓學生直接觀察錄像,然後對錄像片的「慢放」分析,啟發學生分析並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是自由落體運動。以下(圖4——6)是錄像片慢放時的幾個鏡頭。

圖4 圖5 圖6
3.演示、拍攝、播放平拋運動豎直方向是水平勻速直線運動:取兩個一樣的的小球,一個放在裝置左上角斜槽的離水平末段端某一高度用磁鐵吸住,另一個放在裝置左下角相同斜槽離水平末段相同的高度用磁鐵吸住。用開關控制讓兩個小球同時下落,一個做平拋運動,一個做近視勻速直線運動,從背景方格紙可以看出他們在運動的整個過程中幾乎都在同一豎直線上,最後同時到達右邊小網袋。整個實驗過程用數碼相機拍下,學生觀察實物演示後,再讓學生直接觀察錄像,然後對錄像片的「慢放」分析,啟發學生分析並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是勻速直線運動。以下(圖7——10)是錄像片慢放時的幾個鏡頭。

圖7 圖8

圖9 圖10
利用數碼相機進行拍攝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拍攝時光源既為攝像配光也要有利於學生觀察實驗,可用日光色高頻電子鎮流高效節能燈或更大功率得白熾燈,特殊部位得照明有時需要小功率白熾射燈。所有光源均應配裝合適得燈罩,以防光線直射數碼相機鏡頭或學生得眼睛。
2. 用數碼相機拍攝小球得運動過程,要注意背景和小球之間的反差要大,拍攝時可直接安裝在蛇形管或可調照明燈支架上或用三角架,保證相機靜止不動。
二、利用數碼相機的「多段」的神奇拍攝功能來拍攝、分析平拋運動實驗。
所謂「多段」的神奇拍攝模式,具體地說,就是能夠在0.5秒內連續拍攝16幅照片,即每隔三十分之一秒拍攝一幅照片,這是極為難得的功能(中、高檔的數碼相機如型號為SONY-T1索尼相機就有)。只不過在這種拍攝模式下,圖片的質量要有所下降,500萬象素的照相機,此時每幅照片的象素僅為10萬左右(這也是專業數碼相機不設這一功能的原因),但對於我們中學物理實驗來說,這已經足夠了。如圖11就是用這一拍攝模式拍攝的平拋運動的照片。而圖12是利用Photoshop軟體將多個影像合成為同一幅照片後得到的結果,引導學生經數據分析證明,水平方向是勻速運動,豎直方向是勻變速運動,而且可以測出其加速度約為9.7m/s2。

在具體拍攝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拍攝時間間隔可以選擇,如筆者的SONY-T1就有每秒30幅、15幅和7.5幅三種選擇,但無論哪一種,每一次都只能連續拍攝16幅照片,因而每一種所能連續拍攝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其中每秒30幅能持續拍攝0.5秒,每秒15幅能持續拍攝1秒,每秒7.5幅能持續拍攝2秒,由於能持續拍攝的時間都很短,所以都必須注意拍攝時機的把握,好在數碼相機不需要膠片,不行就重新拍。也有部分相機能持續拍攝很長時間,那就更好了。
3、由於拍攝對象是運動物體,所以如果快門速度太慢,拍攝得到的影像就會出現模糊現象,這時需要提高快門速度。當然很多數碼相機都是傻瓜照相機,不能進行光圈快門的控制,這時解決的主要方法有:提高拍攝環境的亮度和提高感光度(ISO)設定。如果還不能解決問題,可以使用曝光補償,以照片曝光不足為代價,來提高快門速度。
4.這種「多段」的神奇拍攝功能也可以配合視頻投影系統進行實拍實放,更加具有真實感。
從《平拋物體的運動》一課教學過程的實際效果來看,引入數碼相機的攝像功能和「多段」的神奇拍攝功能演示、分析實驗為該課的課堂教學創造了更加形象、直觀的教學效果,能夠吸引學生認知物理知識的濃厚興趣,對所學知識留有深刻的印象。
數碼相機的「多段」的神奇拍攝功能除了在研究平拋運動以外,還可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簡諧運動、動量守恆等高速運動的物體. 其中研究動量守恆的實驗中,如果物體碰撞後出現反向運動,就很難用頻閃攝影來完成了,因為往復運動會使多個影像在同一底片上進行復雜的疊加從而難以辨認,而使用這種「多段」的神奇拍攝功能模式拍攝的照片就不存在這一問題,因為它是連續拍攝多幅照片的。
而數碼相機的視頻拍攝除了拍攝高速運動物體之外,也用它來拍攝暗環境下干涉、衍射條紋以及示波器波形攝像甚至進行顯微鏡視場攝像,如在 「布朗運動」演示實驗中,將帶有攝像功能的數碼照相機調試完後與光學通道對接插入立體顯微鏡攝影介面上,或拔除一個觀察目鏡插入目鏡筒內,將數碼相機的信號輸出端用屏蔽導線連接到一台大屏幕電視機上,或者連接到視頻投影儀上。這樣,在大屏幕電視或投影銀幕上就可以看到「布朗運動」的大幅畫面——大量的黃廣告色懸浮顆粒一直做無規律運動。課堂上,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認真觀察、分析這些畫面,記錄某一顆粒在不同時刻的運動軌跡,進行熱烈的討論,加深對布朗運動實質的理解,所有這一切僅用幾分鍾就完成了,既節省了時間,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數碼相機的攝像功能和「多段」的神奇拍攝功能除了實拍實放外,還可以將拍攝的內容通過視頻採集卡採集到計算機中,利用非線性編輯軟體Premeiere 6.0編輯成視頻文件,再用投影儀投放到銀幕上,適合做課堂演示,效果非常好。
總之,在課堂教學演示實驗中引入數碼相機,使課堂演示實驗更加豐富多彩,有效彌補了物理課堂教學中在某些實驗方面的缺陷,比用計算機直接模擬的方法更具有真實、直觀的特點。因此數碼相機的引入是物理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學手段的一項創新,將對教育改革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錢汝蘭 物理教學演示的視頻拍攝 物理教學探討 2004,第8期
2. 張 傑 牟其善 多媒體技術在頻閃照像法實驗中的應用 物理實驗 2004,第12期

❿ 頻閃攝影是研究物體運動時常用的實驗手段,0.04九年級物理

(1)變速; (2)0.27m/s。

與哪些物理實驗中用到過頻閃照相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
© Arrange www.lianjie114.net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